CN218063186U -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3186U
CN218063186U CN202220865321.8U CN202220865321U CN218063186U CN 218063186 U CN218063186 U CN 218063186U CN 202220865321 U CN202220865321 U CN 202220865321U CN 218063186 U CN218063186 U CN 218063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auxiliary
frame
main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53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群山
周朝洋
张东岳
李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Loncin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Loncin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Loncin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Loncin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653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3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3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3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包括钢板弹簧和压紧机构,所述钢板弹簧包括由多片主簧迭加形成的主簧体和由多片副簧迭加形成的副簧体,所述副簧***于所述主簧体上方,所述主簧体的两端形成与车架连接的卷耳,所述副簧体的两端均形成压合面;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与所述压合面接触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车架铰接的支耳、设置于支耳上的缓冲垫及保持支耳转动和复位的弹簧。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通过对压紧机构进行改进,使压紧机构在与副簧压合面贴合的过程中减少与副簧之间的刚性摩擦,从而有效加强板簧使用寿命并降低减震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同时也提高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背景技术
钢板弹簧是汽车(特别是货运汽车)悬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弹性元件,它是由若干片等宽但不等长(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的合金弹簧片组合而成的一根近似等强度的弹性梁。
当钢板弹簧安装在汽车悬架中,所承受的垂直载荷为正向时,各弹簧片都受力变形,有两侧向下拱弯的趋势。这时,车桥和车架便相互靠近。当车桥与车架互相远离时,钢板弹簧所受的正向垂直载荷和变形便逐渐减小,有时甚至会反向。
当车架承载逐渐加大,钢板弹簧第一主簧受车架向下的压力变形至特定位置,第一副簧进入到支撑状态,第一副簧与车架上的压紧机构发生接触,由于行车时负载和路况的不同,副簧在承载过程中所受向下压力处于不断变化中,因而副簧卷曲弧度在初始状态与最终完全展平状态间不断变化,导致车架压紧机构与副簧的作用力触点位置随副簧的变形量不同发生移动,此时如果副簧的受力触点与车架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必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和噪音。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钢板弹簧减震***,能够保证缓冲垫与副簧的压合面之间实现自适应的承载接触,最大程度上提高副簧使用寿命,并减少副簧与车架之间的摩擦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钢板弹簧减震***,能够保证缓冲垫与副簧的压合面之间实现自适应的承载接触,为了减少副簧受力触点与车架压紧机构刚性接触时对副簧的摩擦损耗和摩擦噪音,在车架压紧机构上设置相应的聚氨酯减震胶垫(或类似材料缓冲块)将刚性接触变为柔性接触,来减缓副簧与车架压紧机构之间的摩擦;更进一步,将压紧机构通过螺栓装配于车架上,使得在压紧机构在副簧形变过程中,可随工作触点的位置变化同步绕螺栓发生转动,有效地降低接触点摩擦强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副簧与车架之间的摩擦对板簧寿命的损耗和工作噪音,并且钢板弹簧减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弹簧减震***,包括钢板弹簧和压紧机构,包括钢板弹簧和压紧机构,所述钢板弹簧上形成与车架连接的卷耳及辅助支撑车架的压合面;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与所述压合面接触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车架铰接的支耳及设置于支耳上的缓冲垫。
进一步,所述钢板弹簧包括由多片主簧迭加形成的主簧体和由多片副簧迭加形成的副簧体,所述副簧***于所述主簧体上方,所述主簧体的两端形成与车架连接的卷耳,所述副簧体的两端均形成压合面,车身在承受较大载荷使副簧进入到承载状态时,由于重心位置的移动和轮胎变形的影响,缓冲垫与副簧接触位置有所变化,通过减震胶垫伴随支耳的转动减少副簧压合面往复后移或前移过程中缓冲块与副簧的摩擦噪音。
进一步,所述副簧体包括从上到下长度依次递减且具有弧度的第一副簧、第二副簧和第三副簧,所述第一副簧两端形成与所述缓冲垫配合的压合面(实际上压合面的延伸方向与车身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压合面用于在车架承受较大下压力时与压紧机构接触贴合并辅助支撑车架,所述主簧体包括从上到下长度依次递减且具有弧度的第一主簧、第二主簧、第三主簧和第四主簧,所述卷耳包括前卷耳和后卷耳,所述前卷耳由第一主簧的前端卷曲形成,所述后卷耳由第一主簧的后端卷曲形成且第二主簧的后端呈不完全包覆贴合于所述后卷耳外侧,因为车架在承载较重时,钢板弹簧的后侧的承重要求较高,为了使后卷耳具有较大的强度,第二主簧部分卷曲包覆住后卷耳提高了后卷耳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主簧体和副簧体的中部通过内螺栓锁紧迭加在一起,所述第一主簧和第二主簧在靠近端头卷耳位置处分别通过箍带紧固连接,将第一主簧和第二主簧端头连接起来,避免第一主簧和第二主簧之间发生过分的摩擦,减少第一主簧和第二主簧之间的摩擦的同时,也能使第一主簧和第二主簧的受力更同步更均衡,增强簧体的强度,所述第一副簧和第二副簧在靠近前卷耳的端部通过箍带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副簧和第三主簧在靠近后卷耳的端部通过加长箍带紧固连接,箍带和加长箍带的设置能够很好地保证副簧与主簧之间的整体性及相对独立性,使主簧和副簧的受力更科学,同时也可以延长簧体的使用寿命,所述压合面用于在车架承受较大下压力时支撑车架,当车架处于空载时,副簧体不参与承重,当车架的承载达到一定程度时,车架下沉卷耳的位置也随之下移,第一副簧通过加长箍带的力传递也参与到主簧体的承重之中,如果再继续对车架进行加载,车架位置继续下移,则车架底部的缓冲组件与第一副簧的压合面直接接触,此时第一副簧也能够对车架起到承载作用,并且第一副簧可通过加长箍带和箍带将承载力向主簧体或第二副簧分散,使得各簧片受力均衡,同时箍带还可以很好地保证其连接的两个簧片之间良好的同步位移,避免发生过多摩擦。
进一步,所述支耳通过转轴以单自由度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所述车架上并位于所述压合面上方,所述支耳的转轴沿车身横向设置,所述支耳与车架之间还设置有保持支耳转动和复位的弹簧,弹簧的设置可以保证在支耳随着受力情况前后摆动时及时回位,在缓冲垫与压合面的接触情况发生变化引起支耳的摆动时弹簧随着支耳的摆动受力变形移动,当缓冲垫与压合面完全脱离接触,弹簧的弹力帮助支耳复位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所述支耳上固定设置一拉耳,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一连接支座,所述弹簧为拉簧,两端分别穿入开设于所述连接支座上的连接孔和开设于所述拉耳上的连接孔内;当弹簧处于不受力状态时,所述支耳处于竖直方向的初始位置上。
进一步,所述拉耳的上方设置一减震胶垫,当支耳沿转轴发生转动时,减震胶垫与车架接触进行限位及降噪。
进一步,所述支耳沿车身横向截面为凹形,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支耳外侧底部,所述支耳与车架之间通过螺栓铰接。
进一步,所述缓冲垫为聚氨酯胶块,聚氨酯是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成本低廉,应用于汽车上,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
一种三轮车,所述三轮车上采用前述的钢板弹簧减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通过钢板弹簧减震***进行优化,能够保证缓冲垫与副簧的压合面之间实现自适应的承载接触,为了减少副簧受力触点与车架压紧机构刚性接触时对副簧的摩擦损耗和摩擦噪音,在车架压紧机构上设置相应的聚氨酯减震胶垫(或类似材料缓冲块)将刚性接触变为柔性接触,来减缓副簧与车架压紧机构之间的摩擦;更进一步,将压紧机构通过螺栓装配于车架上,使得在压紧机构在副簧形变过程中,可随工作触点的位置变化同步绕螺栓发生转动,有效地降低接触点摩擦强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副簧与车架之间的摩擦对板簧寿命的损耗和工作噪音,并且钢板弹簧减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缓冲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包括钢板弹簧和压紧机构,所述钢板弹簧包括由多片主簧迭加形成的主簧体和由多片副簧迭加形成的副簧体,所述副簧***于所述主簧体上方,所述主簧体的两端形成与车架10连接的卷耳,所述副簧体的两端均形成压合面1a;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与所述压合面1a接触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车架10铰接的支耳9及设置于支耳9上的缓冲垫9c,车身在承受较大载荷使副簧进入到承载状态时,由于重心位置的移动和轮胎变形的影响,缓冲垫9c与副簧接触位置有所变化,通过减震胶垫9b伴随支耳9的转动减少副簧压合面1a往复后移或前移过程中后缓冲垫9c与副簧的摩擦噪音。
本实施例中,所述副簧体包括从上到下长度依次递减且具有弧度的第一副簧1、第二副簧2和第三副簧3,所述第一副簧1两端形成与所述缓冲垫配合的压合面1a(实际上压合面1a的延伸方向与车身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压合面1a用于在车架10承受较大下压力时与压紧机构接触贴合并辅助支撑车架10,所述主簧体包括从上到下长度依次递减且具有弧度的第一主簧4、第二主簧5、第三主簧6和第四主簧7,所述卷耳包括前卷耳8a和后卷耳8b,所述前卷耳8a由第一主簧4的前端卷曲形成,所述后卷耳8b由第一主簧4的后端卷曲形成且第二主簧5的后端呈不完全包覆贴合于所述后卷耳8b外侧,因为车架10在承载较重时,钢板弹簧的后侧的承重要求较高,为了使后卷耳8b具有较大的强度,第二主簧5部分卷曲包覆住后卷耳8b提高了后卷耳8b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簧体和副簧体的中部通过内螺栓锁紧迭加在一起,所述第一主簧4和第二主簧5在靠近端头卷耳位置处分别通过箍带11a紧固连接,将第一主簧4和第二主簧5端头连接起来,避免第一主簧4和第二主簧5之间发生过分的摩擦,减少第一主簧4和第二主簧5之间的摩擦的同时,也能使第一主簧4和第二主簧5的受力更同步更均衡,增强簧体的强度,所述第一副簧1和第二副簧2在靠近前卷耳8a的端部通过箍带11a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副簧1和第三主簧6在靠近后卷耳8b的端部通过加长箍带11b紧固连接,箍带11a和加长箍带11b的设置能够很好地保证副簧与主簧之间的整体性及相对独立性,使主簧和副簧的受力更科学,同时也可以延长簧体的使用寿命,所述压合面1a用于在车架10承受较大下压力时支撑车架10,当车架10处于空载时,副簧体不参与承重,当车架10的承载达到一定程度时,车架10下沉卷耳的位置也随之下移,第一副簧1通过加长箍带11b的力传递也参与到主簧体的承重之中,如果再继续对车架10进行加载,车架10位置继续下移,则车架10底部的缓冲组件与第一副簧1的压合面1a直接接触,此时第一副簧1也能够对车架10起到承载作用,并且第一副簧1可通过加长箍带11b和箍带11a将承载力向主簧体或第二副簧2分散,使得各簧片受力均衡,同时箍带11a还可以很好地保证其连接的两个簧片之间良好的同步位移,避免发生过多摩擦。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耳9通过转轴以单自由度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所述车架10上并位于所述压合面1a上方,所述支耳9的转轴沿车身横向设置,所述支耳9与车架10之间还设置有保持支耳9转动和复位的弹簧11,弹簧11的设置可以保证在支耳9随着受力情况前后摆动时及时回位,在缓冲垫9b与压合面1a的接触情况发生变化引起支耳9的摆动时弹簧11随着支耳9的摆动受力变形移动,当缓冲垫9b与压合面1a完全脱离接触,弹簧11的弹力帮助支耳9复位到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耳9上固定设置一拉耳9a,所述车架10上固定设置一连接支座10a,所述弹簧11为拉簧,两端分别穿入开设于所述连接支座10a上的连接孔和开设于所述拉耳9a上的连接孔内;当弹簧11处于不受力状态时,所述支耳9处于竖直方向的初始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耳9a的上方设置一减震胶垫9b,当支耳9沿转轴发生转动时,减震胶垫9b与车架10接触进行限位及降噪。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耳9沿车身横向截面为凹形,所述缓冲垫9c设置于所述支耳9外侧底部,所述支耳9与车架10之间通过螺栓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9c为聚氨酯胶块,聚氨酯是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成本低廉,应用于汽车上,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
一种三轮车,所述三轮车上采用前述的钢板弹簧减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通过钢板弹簧减震***进行优化,能够保证缓冲垫9c与副簧的压合面1a之间实现自适应的承载接触,为了减少副簧受力触点与车架10压紧机构刚性接触时对副簧的摩擦损耗和摩擦噪音,在车架10压紧机构上设置相应的聚氨酯减震胶垫9b(或类似材料缓冲块)将刚性接触变为柔性接触,来减缓副簧与车架10压紧机构之间的摩擦;更本实施例中,将压紧机构通过螺栓装配于车架10上,使得在压紧机构在副簧形变过程中,可随工作触点的位置变化同步绕螺栓发生转动,有效地降低接触点摩擦强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副簧与车架10之间的摩擦对板簧寿命的损耗和工作噪音,并且钢板弹簧减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弹簧和压紧机构,所述钢板弹簧上形成与车架连接的卷耳及辅助支撑车架的压合面;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与所述压合面接触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车架铰接的支耳及设置于支耳上的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包括由多片主簧迭加形成的主簧体和由多片副簧迭加形成的副簧体,所述副簧***于所述主簧体上方,所述主簧体的两端形成与车架连接的卷耳,所述副簧体的两端均形成压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簧体包括从上到下长度依次递减且具有弧度的第一副簧、第二副簧和第三副簧,所述第一副簧两端形成与所述缓冲垫配合的压合面,所述压合面用于在车架承受较大下压力时与压紧机构接触贴合并辅助支撑车架,所述主簧体包括从上到下长度依次递减且具有弧度的第一主簧、第二主簧、第三主簧和第四主簧,所述卷耳包括前卷耳和后卷耳,所述前卷耳由第一主簧的前端卷曲形成,所述后卷耳由第一主簧的后端卷曲形成且第二主簧的后端呈不完全包覆贴合于所述后卷耳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体和副簧体的中部通过内螺栓锁紧迭加在一起,所述第一主簧和第二主簧在靠近端头卷耳位置处分别通过箍带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副簧和第二副簧在靠近前卷耳的端部通过箍带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副簧和第三主簧在靠近后卷耳的端部通过加长箍带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通过转轴以单自由度前后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所述车架上并位于所述压合面上方,所述支耳的转轴沿车身横向设置,所述支耳与车架之间还设置有保持支耳转动和复位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上固定设置一拉耳,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一连接支座,所述弹簧为拉簧,两端分别穿入开设于所述连接支座上的连接孔和开设于所述拉耳上的连接孔内;当弹簧处于不受力状态时,所述支耳处于竖直方向的初始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耳的上方设置一减震胶垫,当支耳沿转轴发生转动时,减震胶垫与车架接触进行限位及降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支耳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聚氨酯胶块。
10.一种三轮车,所述三轮车上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钢板弹簧减震***。
CN202220865321.8U 2022-04-12 2022-04-12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Active CN218063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5321.8U CN218063186U (zh) 2022-04-12 2022-04-12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5321.8U CN218063186U (zh) 2022-04-12 2022-04-12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3186U true CN218063186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5321.8U Active CN218063186U (zh) 2022-04-12 2022-04-12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3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6981A (en) Reduced size bushing for beam-type axle suspension system
EP1237740B1 (en) Control arm for use i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EP2809532B1 (en) Vehicle suspension comprising light weight leaf spring assembly
EP3019359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and leaf spring therefore
KR20150082651A (ko) 차량용 축
US7753400B2 (en) Multi-axle leaf spring suspension with compliant equalizer
CN201225381Y (zh) 商用车悬架橡胶减震垫
WO2023050964A1 (zh) 悬架结构、车辆
CN114738412A (zh) 钢板簧减震***及三轮车
US4972920A (en) Wheel suspension of a motorcycle
CN218063186U (zh) 钢板弹簧减震***及三轮车
CN216374098U (zh) 悬架结构、车辆
JP3507937B2 (ja) 弾性ブッシュ
US3740069A (en) Vehicle tandem axle suspension system
CN210760117U (zh) 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
CN209875818U (zh) 一种硫化橡胶内外卡箍式渐变汽车板簧
US10703155B2 (en) Multi-functional suspension bushing
CN216268536U (zh) 板簧结构、悬架结构
CN112026467B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
CN201736759U (zh) 一种载货汽车转向桥用空心橡胶弹簧复合悬架装置
JP365403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構造
CN108263158B (zh) 一种减小螺旋弹簧上绞座自由度的专用限位块及其安装结构
CN215634619U (zh) 汽车钢板弹簧
KR102238055B1 (ko) 커플드 토션빔 액슬 타입 리어 서스펜션
CN219673154U (zh) 采用钢板弹簧的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