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1669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1669U
CN218001669U CN202222314430.3U CN202222314430U CN218001669U CN 218001669 U CN218001669 U CN 218001669U CN 202222314430 U CN202222314430 U CN 202222314430U CN 218001669 U CN218001669 U CN 218001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olute
fresh air
impelle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44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44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1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1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1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侧壁上限定出进风口;导风圈,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导风圈的一端与所述蜗壳的侧壁连接,所述导风圈中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蜗壳的外侧凸出的环形槽;叶轮,旋转连接于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包括轮盘和连接在所述轮盘靠近导风圈一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环形槽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延伸部伸入导风圈形成的环形槽内,叶轮***导风圈内侧,使新风风机的进风口处的气流均匀稳定的进入蜗壳内部,减少了进风口乱流扰流,大幅度提升新风风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带有新风功能空调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室内机,需要新风风机的驱动来实现新风模块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新风功能。当新风气流进入新风风机时,由于新风风机内部叶轮转动,使得新风风机的进风口部位容易产生乱流,使得进风口的风阻增大,降低了新风风机的进风量。同时,现有新风风机的蜗壳的进风口与叶轮多为平面结构,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缝隙,在叶轮转动时容易使得气流从该缝隙中溢出,使得涡流进风口产生乱流扰流,降低了新风风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
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侧壁上限定出进风口;
导风圈,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导风圈的一端与所述蜗壳的侧壁连接,所述导风圈中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蜗壳的外侧凸出的环形槽;
叶轮,旋转连接于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包括轮盘和连接在所述轮盘靠近导风圈一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环形槽内部。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轮盘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设置延伸部,延伸部插设于导风圈形成的环形槽内,与导风圈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机构,避免导风圈的自由端与叶轮之间的缝隙导致气体泄漏,增大了新风风机的进风量,同时使得进风口的气体均匀稳定的进入蜗壳内部,减少了进风口乱流扰流,大幅度提升新风风机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延伸部包括同轴设置的环形板与挡风板,所述环形板连接于所述轮盘的一端,所述挡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板背离所述轮盘的侧面上,所述挡风板的另一端沿所述叶轮轴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环形槽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叶轮包括底盘及若干叶片,若干所述叶片的一端与底盘连接且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其另一端具有连接面与自由面,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自由面的外侧且与所述环形板连接,所述环形板的外边沿其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叶片的外部,所述自由面延伸至与所述环形板背离所述轮盘的侧面平齐,方便进风口的气流进入叶轮的轮腔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叶片的内侧面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倾斜面,所述弧形倾斜面朝向所述叶片的外侧倾斜且与所述自由面连接,可以增大叶轮转动时的出风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轮盘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设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转盘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底盘连接形成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内形成有用以容纳电机的容纳槽,所述转盘的中心设置有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且固定的穿孔,所述输出轴转动带动所述叶轮旋转,以实现所述叶轮的整体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挡风板的内周壁与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环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弧形过渡面与第二弧形过渡面,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壳,所述新风壳与所述蜗壳相对设置,所述新风壳连接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处且与所述蜗壳共同限定出新风风道以及与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蜗壳上设置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进口均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该新风模块的结构较为紧凑,成本较低,装配效率较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一端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其另一端贯穿所述机壳延伸至室外,以将室外新风吸入新风模块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空气处理组件,所述空气处理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新风壳内,且所述净化组件覆盖所述进风口,以处理进入所述蜗壳内的空气,提高新风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蜗壳包括蜗壳部与蜗壳座,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蜗壳座上,所述蜗壳部与所述蜗壳座连接且与所述蜗壳座共同限定出蜗壳腔以及所述新风出口,所述蜗壳腔用以容纳所述叶轮,从而可以可靠地保护叶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风机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风机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的局部***图1;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的局部***图2;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蜗壳省略导风圈的局部***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风机的***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新风模块的正视图;
图13是图11中B-B处的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0;空调进风口101;空调出风口102;风道103;室内新风口104;新风模块20;新风管30;新风壳1;新风进口11;安装窗口12;滑槽13;蜗壳2;进风口21;新风出口22;蜗壳部23;蜗壳座24;出风通道25;导风圈3;环形槽31;叶轮4;底盘41;叶片42;自由面421;弧形倾斜面423;出风流道43;转盘44;穿孔441;容纳槽442;轮腔45;延伸部5;环形板51;挡风板52;第一弧形过渡面53;第二弧形过渡面54;电机6;空气处理组件7;框体71;过滤网72;把手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下面参考图1~图13对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空调室内机100的主视图。
参考图1、图2,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机壳10形成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机壳10包括机壳10上形成有空调进风口101和空调出风口102,空调进风口101与空调出风口102连通形成风道103,空调室内机可为挂机或柜机,当空调室内机为挂机时,空调出风口102位于机壳10的前侧,空调进风口101可位于机壳10的上侧或左右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区分左右,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
空调室内机为挂机时可挂靠在墙壁上,其后侧靠着墙壁。当空调室内机为柜机时,空调出风口102可位于机壳10的前侧和/或左右两侧和/或上侧,空调进风口101可位于机壳10的后侧和/或上侧和/或左右两侧。
空调进风口101处可设置进风格栅,用于对风进行过滤,避免较大杂质进入风道103内。空调出风口102处可设置导风板用于对空调室内机100排出的风导向。具体的,导风板转动的连接在空调出风口102处。导风板打开或关闭空调出风口102,在导风板打开空调出风口102时,用于对空调室内机100排出的风进行导向。
导风板大致为矩形,导风板的横截面为弧形或者平板,从空调出风口102出来的室内风顺着导风板吹出。
空调进风口101与空调出风口102连通形成风道103,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与换热风机,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均设于风道103内,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空气换热,换热风机用于将空气从空调进风口101引入风道103内,空气经换热器进行换热后,从空调出风口102排出,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制冷与制热。
导风板的内壁上向远离导风板内壁的一侧延伸形成导风板连接耳,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板连接耳固定连接。
空调出风口102处还可设置导风格栅,能够对空调出风口102处的空气进行导向。导风格栅上还可设置微孔,能够使得室内风从微孔中排出,能够使得空调出风口102处的出风变得柔和。
本实施例中,空调进风口101形成于机壳10的上侧供空气进入风道103,空调出风口102形成于前侧上供室内空气从风道103排出,室内出风口14可为长条状,其中,室内出风口14沿机壳10的左右方向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进风口101与空调出风口102可设置在机壳10的其他地方,只要能够供空气进入到风道103内以及从风道103吹出即可。
参考图2,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新风模块20,新风模块20设置于机壳10内,机壳10上形成有室内新风口104,新风模块20具有新风进口11与新风出口22,新风出口22与室内新风口连通,新风模块通过新风进口11将室外新风引入,并通过新风出口22排出,后经室内新风口排至室内,用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当空调室内机100为挂机时,新风模块20可以沿横向排列设置,此时,机壳10上的室内新风口104的位置不限,例如可以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左部前侧、中部前侧、右部前侧、顶部、左侧端面、右侧端面等等。当室内新风口104限定于机壳的左侧或右侧时,用户可视化效果较好,新风出风口处不易积尘,并且新风出风口出来的风不会直吹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20设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左端或者右端,新风模块202设于机壳10左右侧板的内侧,室内新风口104的位置优选地设置于前侧。
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机,新风风机包括蜗壳2、导风圈3以及叶轮4。
具体地说,参考图8,蜗壳2上形成有进风口21与新风出口22,进风口21形成于蜗壳2的侧壁上,导风圈3设于进风口21处,且导风圈3的一端与蜗壳2的侧壁连接,也就是说导风圈与进风口21的端面连接,导风圈3的中部形成有朝向蜗壳2的外侧凸出的环形槽31。叶轮4旋转连接于蜗壳2内,叶轮4包括轮盘和连接在轮盘靠近导风圈3的一端的延伸部5,延伸部5沿叶轮的轴向方向延伸,且延伸部5伸入环形槽31内。
更具体地说,新风风机通过在底盘靠近进风口21的一端连接延伸部5,延伸部5伸入导风圈3形成的环形槽31内,参考图5,延伸部5越过导风圈3的自由端伸入环形槽31内,使得延伸部5远离底盘的一端与导风圈3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机构,避免导风圈3的自由端与叶轮4出现缝隙,使得进风口21的气体均匀稳定的进入蜗壳2内部,减少了进风口21乱流扰流,大幅度提升新风风机性能。
导风圈3的一端连接在蜗壳的侧壁上,其自由端伸入当叶轮4内部形成轮腔45,叶轮4相对蜗壳2和导风圈3转动时,新风气流经由进风口21经进入所述轮腔45,在叶轮4带动下,输送到新风出口22排出。
导风圈3连接于进风口21处,且其中部向蜗壳2的外部凸出,使得导风圈3的自由端与其相对的一端之间的形成环形槽31,供延伸部5伸入,且导风圈3中部拱起形成流线型结构,以方便实现气体导流。
在叶轮4转动时,导风圈3能够对新风气流起到导流作用,使新风气流沿着进风圈朝向轮腔45内部流动,由于,延伸部5伸入环形槽31内,使得导风圈3与轮盘之间的气路被延伸部5阻挡,使得轮腔45内的新风气流均匀进入出风通道25,能够避免进风口21处的新风气流产生乱流,且能够减小进风口21处的风阻。新风气流进入轮腔45后经叶轮4的加速后成为高压新风气流排入蜗壳2与叶轮4之间的空腔,该空腔以下简称出风通道25,后由新风出口22排出。
当高压新风气流在出风通道25内流动时,延伸部5与导风圈3的自由端相配合形成相对运动的密封机构,密封机构遮挡叶轮4前侧与导风圈3的自由端之间的缝隙,阻挡高压新风气流从叶轮4的前侧与导风圈3之间的缝隙流入轮腔45,避免了高压气体泄漏,且有效防止了进风口21处产生乱流,避免气流进入轮腔45内部造成扰流,使气流能够最大程度输送到新风出口22。
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密封,该密封机构是相对现有技术中导风圈3的自由端与叶轮4的前侧直接设置为间隙来说,沿叶轮径向方向上,两者不存在径向方向上的间隙,以使导风圈3的自由端和延伸部5形成弯折的气路,进而能够阻挡高压气流从导风圈3的自由端和叶轮4的前侧之间的缝隙流向轮腔45内部。沿叶轮径向方向上,导风圈3的自由端与叶轮4的前侧不存在径向方向上的间隙,也就是说,以叶轮的底盘所在的平面为底面,导风圈3的自由端到底面的高度低于延伸部5远离叶轮的一端到底面的高度,即导风圈的自由端延伸至叶轮内。
参考图5,延伸部5包括同轴设置的环形板51与挡风板52,环形板51连接于叶轮4的一端,有利于提高叶轮4强度。
挡风板52为环形结构,挡风板52的一端连接于环形板51背离所述叶轮4的侧面上,挡风板52的另一端沿叶轮4轴向方向延伸至环形槽31内,挡风板52与导风圈3的自由端在叶轮4不存在径向方向上的间隙,对叶轮4前侧与进风圈之间的气路进行阻挡,减少了进风口21处的乱流扰流。
参考图12,轮盘包括底盘41及若干叶片42,若干叶片42的一端与底盘41连接且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用以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流道43。
本实施例中,若干叶片42呈竖向分布,且其一端连接于底盘41的同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环形板51的同一侧,提高了叶轮4的结构强度,同时若干叶片42沿底盘4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且位于底盘41的外沿,相邻叶片4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出风流道43,叶轮4转动时,底盘41上的叶片42可沿底盘41的轴向吸风,并沿底盘41的径向送风,加速后由出风流道43流入出风通道25内。
本实施例中,叶片42的横截面呈弧形使得叶片42整体呈弧形,从而能够利用弧形的叶片42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以使风从叶片42的外侧的切线方向流出,以实现叶轮4的径向出风。
叶片42远离底盘41的一端具有连接面与自由面421,连接面位于自由面421的外侧且与环形板51连接,环形板51的外边沿其径向方向延伸至叶片42的外部,避免少部分气流由叶片42的端部进入导风圈3的环形槽31,自由面421延伸至与环形板51背离叶轮4的侧面平齐,方便进风口21的气流进入叶轮4的轮腔内。
参考图5、图7,叶片42的内侧面远离底盘4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倾斜面423,弧形倾斜面423朝向叶片42的外侧倾斜且与自由面421连接,该结构可以使得出风口进入轮腔45内的新风不受阻碍,且能够增大叶轮4转动时的进风量,进而增大出风量。
轮盘还包括转盘44,转盘44设于延伸部5与底盘41之间,转盘44的边缘延伸至所底盘41连接形成圆台结构。
新风风机还包括电机6,电机6与转盘44连接使得叶轮4旋转地连接于蜗壳2内,圆台结构内形成有用以容纳电机6的容纳槽442,且转盘44的中心设置有供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且固定的穿孔441,使得转盘44转动连接于电机6的输出轴上,电机6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所述叶轮4旋转,以实现叶轮4的整体转动。本实施例中,穿孔441设置于延伸至转盘44外部的通道结构。
参考图5,挡风板52的内周壁与外周壁分别与环形板51之间设置有第一弧形过渡面53与第二弧形过渡面54,第一弧形过渡面53与第二弧形过渡面54不仅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还可对气流起导向作用。
具体地说,当高压气流沿蜗壳2的内壁向叶轮4与导风圈3之间的空腔流动时,被延伸部5阻挡,避免高压气流向空腔内流动导致空腔内产生乱流,同时阻挡后的高压气流可沿第二弧形过渡面54重新返回至出风风道内。
从进风口21进入的新风,少部分会向叶轮4与导风圈3之间的空腔流动,被延伸部5阻挡会可沿第一弧形过渡面53顺利进入轮腔45内。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圈3的自由端的端面可与进风口21位于蜗壳2内部的端面平齐,叶轮4转动时,即便出风风道中的部分气流能够通过导风圈3与叶轮4之间的间隙,也得两次拐弯或者转向才能进入轮腔45或者或者直接由进风口21处泄露,使得出风风道内的气流不易泄露。
参考图8~11,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壳1,新风壳1与蜗壳2相对设置,新风壳1连接于蜗壳2的进风口21处且与蜗壳2共同限定出新风风道以及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11,蜗壳2上设置有新风出口22,新风出口22与新风进口11均与新风风道连通,在新风风机的驱动下,新风模块通过新风进口11将室外新风引入新风风道内,后由新风出口22排出,完成新风功能。
蜗壳2包括蜗壳部23与蜗壳座24,进风口21开设于蜗壳座24上,蜗壳部23与蜗壳座24连接且与蜗壳座24共同限定出蜗壳腔以及新风出口22,蜗壳腔用以容纳叶轮4,新风出口22设于蜗壳的周部且向外延伸,且新风出口22与室内新风口相对应设置。
新风壳1的一侧敞口,其敞口侧连接在蜗壳的进风口21侧,新风壳1与蜗壳2优选通过紧固件和/或卡扣件连接,该结构下的新风模块结构较为紧凑,成本较低,装配效率较高。
本实施例中,蜗壳部23与蜗壳座24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和/或卡扣件连接,从而可以可靠地保护叶轮4,且方便拆装。
电机6位于容纳槽内,且安装于蜗壳部23上可与蜗壳部23形成一体结构,且电机6的输出轴的前端与转盘44连接,以使电机6带动叶轮4转动。
参考图1、图8,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30,新风管30一端与新风进口11连通,其另一端贯穿机壳延伸至室外,在新风风机的驱动下,新风模块通过新风管30从室外吸入新风,其中,新风管30可为波纹软管。
新风模块还包括空气处理组件7,空气处理组件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新风壳1内,且净化组件覆盖进风口21,以处理进入蜗壳2内的空气,使得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洁,提高了新风质量,且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更具体地说,新风风机工作时,室外新风通过新风管30与新风进口11进入新风壳1内,经过空气处理组件7处理后由进风口21进入轮腔45,在叶轮4的作用下,由轮腔45进入出风风道内再经新风出口22排出,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参考图9,新风壳1上开设有新风风道连通的安装窗口12,安装窗口12供空气处理组件7穿过并置于新风壳1内部。新风壳1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3,两个滑槽13位于安装窗口12的两侧,空气处理组件7的相对两侧安装于滑槽13内且可沿滑槽13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推拉空气处理组件7使其沿滑槽13移动,从而将空气处理组通过安装窗口12插设于滑槽13内,或者使得空气处理组件7沿着滑槽13从安装口拆下。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组件7包括适于覆盖新风壳1的腔室内流通截面的框体71、连接于所述框体71上的过滤网72以及设置于框体71一侧的把手73,安装时,框体71沿滑槽13滑动装配,把手73便于安装与拆卸,且把手73可将安装窗口12密封。
新风壳1大致呈长方体盒状,其形成的腔室的流通截面呈四边形,腔室的流通截面对应的框体71呈相适应的四边形结构,以能够完全覆盖腔室的流通截面。进一步的,过滤网72可通过过盈配合与框体71实现可拆卸连接。
参考图9,为了提高空气处理组件7的安装稳定性和尺寸,可以将空气处理组件7设置为斜插结构。斜插结构可以提高了空气处理组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空气处理组件7从安装窗口12脱出,同时增大了空气处理组件7与进入进风口21的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空气处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空气处理组件7的具体构成进行限定,示例性的,空气处理组件7可以包括除尘净化模块(如过滤网72)、杀菌净化模块、加热模块、加湿模块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设置空气处理组件7,使得处理后的空气满足室内环境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新风模块,设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侧壁上限定出进风口;
导风圈,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导风圈的一端与所述蜗壳的侧壁连接,所述导风圈中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蜗壳的外侧凸出的环形槽;
叶轮,旋转连接于所述蜗壳内,所述叶轮包括轮盘和连接在所述轮盘靠近导风圈一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叶轮的轴向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环形槽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同轴设置的环形板与挡风板,所述环形板连接于所述轮盘的一端,所述挡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板背离所述轮盘的侧面上,所述挡风板的另一端沿所述叶轮轴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环形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包括底盘及若干叶片,若干所述叶片的一端与底盘连接且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其另一端具有连接面与自由面,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自由面的外侧且与所述环形板连接,所述环形板的外边沿其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叶片的外部,所述自由面延伸至与所述环形板背离所述轮盘的侧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内侧面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倾斜面,所述弧形倾斜面朝向所述叶片的外侧倾斜且与所述自由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设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转盘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底盘连接形成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内形成有用以容纳电机的容纳槽,所述转盘的中心设置有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且固定的穿孔,所述输出轴转动带动所述叶轮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内周壁与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环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弧形过渡面与第二弧形过渡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壳,所述新风壳与所述蜗壳相对设置,所述新风壳连接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处且与所述蜗壳共同限定出新风风道以及与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蜗壳上设置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进口均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一端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其另一端贯穿所述机壳延伸至室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空气处理组件,所述空气处理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新风壳内,且所述空气处理组件覆盖所述进风口,以处理进入所述蜗壳内的空气。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蜗壳部与蜗壳座,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蜗壳座上,所述蜗壳部与所述蜗壳座连接且与所述蜗壳座共同限定出蜗壳腔以及所述新风出口,所述蜗壳腔用以容纳所述叶轮。
CN202222314430.3U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001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4430.3U CN218001669U (zh)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4430.3U CN218001669U (zh)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1669U true CN218001669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4430.3U Active CN218001669U (zh)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1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24970B2 (ja) 窓型空気調和機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US11644202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ventilation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218001669U (zh) 空调室内机
KR20050031568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339558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390520U (zh) 空调器
CN21286997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2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1953061U (zh) 一种除湿机
CN2121790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20380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140324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140324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1201193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KR10066215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2060163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269527U (zh) 进风格栅及空调室内机
CN21592983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1544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60237U (zh) 厨房空调***
CN221403237U (zh) 挂式空调
CN21744180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1122340U (zh) 一种油烟机
CN20954104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