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803U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803U
CN216203803U CN202122399477.XU CN202122399477U CN216203803U CN 216203803 U CN216203803 U CN 216203803U CN 202122399477 U CN202122399477 U CN 202122399477U CN 216203803 U CN216203803 U CN 216203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flow
opening
mai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94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林强
李云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94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风口;气流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连通于至少一个风口;新风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新风管内,用于引导室外空间中的气流自所述新风管流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进而保证室外空间进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气流的流量大,使得室内空调器的新风模式运行的效果明显,提升用户体验,且通过至少一个风口在壳体上的设置,使得室内空调器的新风模式能够多方位和多方案吹出新风。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且人们对空调器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尤其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十分明显,但空调器的使用需要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环境才能使用户感受到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因此,目前,现有的空调器上均安装了新风模块,将室外空间中的新风气流引入到室内空间中,保证用户的健康;但需要一根管体才能把室外的新风引入到室内中,管体根据室内空调器和室外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很大情况下需要弯曲延伸,这样对新风气流的损耗会特别大,且管体由于需要弯曲,所以管体本身的可弯曲结构会对新风气流的流动带来一定的阻力,进而导致进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量极少,用户很难感受到新风模式运行的效果;且现有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单一,例如挂壁式、柜式空调器等其他形式的空调器,仅能够实现将新风气流引流至室内空间中,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来变换新风出风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第一风扇和至少一个风口,通过将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新风管内,以引导室外空间中的气流进入到气流风道内,且通过至少一个风口在壳体上的设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室外空间进入到室内空间中气流量少以及新风出风方案单一的问题。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新风风扇的安装位置,将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新风管内,相比于原有挂壁式空调器将新风风扇设置于室内机的一侧,且相比于原有柜式空调器仅依靠换热风扇通过新风管吸取外界的新风气流,由于第一风扇的吸风腔直接为新风管,不会被空调器的其他部件消耗吸力,进而大大提升了进入到壳体或气流风道内的新风气流流量,保证了空调器的新风功能使用效果,且效果明显,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风口,通过至少一个风口在所述壳体上的设置,用户可根据需求对任一风口进行开启或关闭,实现新风气流从不同风口中流出,保证新风出风方案的多样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风口包括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一端的主风口、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的侧风口和后风口,且所述主风口、所述侧风口、所述后风口相隔设置,使得所述主风口、所述侧风口、所述后风口分别位于室内空调器的一个外观面上,使得新风可以从室内空调器的不同方向上吹出,保证新风出风方案的多样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当所述主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侧风口和所述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主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所述气流风道内还设置有热交换器,且在所述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之间,使得新风气流在与所述热交换器换热后再由所述主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此时室内空调器能够在引入新风气流到室内空间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室内空调器的制冷热功能,且该种新风模式下,新风气流不会影响室内空间中原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及其他属性;优选的,在室内空调器的该种新风运行状态下,设置于新风气流内的第二风扇投入工作,保证自所述主风口流出的新风气流的流量大,且流动距离远,降低新风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损耗,保证室内空调器新风功能的性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当所述侧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主风口和所述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侧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由于所述侧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管的出风端和所述主风口之间,风路较短,且风路无较大弯折,还未有经过热交换器等部件的损耗,因此室内空调器在该种状态下运行新风模式,能够使得由所述侧风口进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气流损耗最小,能够快速流入到室内空间中大量新风,用户能够快速体验新鲜空气,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当所述后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后风口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由于新风管出风端和后风口处均设置有净化组件,故,室内空调器在运行该种新风模式下,能够使得新风气流经过至少两次净化过滤,或,使得新风气流沿所述净化组件的最长距离在所述净化组件内流动,使得由所述后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气流洁净度达到最高,保证了用户的身心健康,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风阀结构,在所述主风口上设置主密闭装置,在所述侧风口上设置侧密闭装置,在所述后风口上设置后密闭装置,进而实现室内空调器的多种新风出风方案,保证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多样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风口;气流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连通于至少一个风口;新风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新风管内,用于引导室外空间中的气流自所述新风管流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风口包括:主风口,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的一端,且所述新风管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的另一端;侧风口,相隔于所述主风口设置,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且在所述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侧风口位于所新风管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和所述主风口之间;后风口,相隔于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设置,且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主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侧风口和所述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主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当所述侧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主风口和所述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侧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当所述后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后风口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净化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内,且设置于所述新风管的出风端,用于过滤由所述新风管进入所述气流风道的气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还设置于所述后风口处,且所述净化组件还用于过滤通过所述后风口的气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主密闭装置,设置于所述主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主风口的通风量;侧密闭装置,设置于所述侧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侧风口的通风量;后密闭装置,设置于所述后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后风口的通风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气流风道内,且在所述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之间,用于对自所述主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在所述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侧风口和所述主风口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板,所述主风口位于所述前板上;两侧板,连接于所述前板,且所述侧风口位于所述侧板上;后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顶板,连接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底板,连接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两个所述侧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板包括:后面板,所述后板上设置有让位于所述气流风道的通孔;净化板,连接于所述后面板,且所述连接处和所述后风口位于所述净化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管、后密闭装置和净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管、后密闭装置、净化板和第一风扇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在主风口开启状态下运行新风模式的气流流向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在侧风口开启状态下运行新风模式的气流流向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在后风口开启状态下运行新风模式的气流流向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密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2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00、壳体;110、前板;111、主风口;120、侧板;121、侧风口;130、后板;131、后面板;132、净化板;133、后风口;140、底板;150、顶板;
200、新风管;
300、第一风扇;
400、主密闭装置;
500、后密闭装置;510、驱动电机;520、齿条;530、齿轮组;540、板状结构;
600、侧密闭装置;610、密封板;620、驱动部;
700、热交换器;710、制冷剂管;720、热交换翅片;
800、第二风扇;810、风机壳;
900、净化组件;910、滤芯;920、固定架;93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700,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700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700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700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未示出)。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700和室内风扇800。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地上的立式或柜式室内单元。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单元,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壳体100包括前板110、后板130、限定底部构造的底板140、设置在底表面的两侧的侧板120以及顶板150。
前板110、两个侧板120用于限定室内单元的前外观。
两个侧板120连接于底板140,前板110连接于底板140和两个侧板120,后板130连接于底板140和两个侧板120,顶板150连接于前板110、后板130和两个侧板120。
壳体100可以是在分离式空调的情况下设置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壳体100,也可以是一体式空调的情况下的空调的自身壳体100。
参照图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后板130包括后面板131和净化板132,后板130上设置有让位于气流风道的通孔,净化板132的边缘向后面板131弯折延伸以形成有净化腔,净化组件900可设置于净化腔内,且净化腔和通孔可被认为是气流风道的一部分。
后面板131连接于底板140、顶板150和两个侧板120,净化板132连接于后面板131。
参照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设置于壳体100中的气流分道,气流风道可设置为由室内空调器的壳体100内各部件组合连接构成的内壁不规则的通道,或可设置为内壁光滑的管状通道。
气流风道用于为流入到壳体100内部的气流提供一个相对密封的换热空间,还作为气流的流动路径,将流入壳体100内部的气流引导至壳体100的任意部位。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新风管200,新风管200为一管体,且其为了便于弯曲延伸可设置为凹凸波纹结构。
新风管200用于输送室外空间中的气流至壳体100,例如,新风管200连通于气流风道,以将新风气流输送至气流风道内。
新风管200设置于壳体100上;具体的,新风管200与壳体100的连接处位于净化板132(或后板130)上,新风管200连通于气流风道的另一端。
参照图4、图5、图6和图7,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200内设置有第一风扇300,且第一风扇300可转动地连接于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且电动机的外壳连接于支撑框,且支撑框的形状可根据管的截面形状相同设置,且为了不影响管体的伸缩或弯曲,支撑框设置于管体的任一凹陷或凸起的结构上。
第一风扇300用于引导室外空间中的气流自新风管200流入到气流风道内;支撑框用于为第一风扇300支撑一个工作空间。
支撑框连接于新风管200的内壁。
优先的,第一风扇300设置于管体的弯曲处,能够再次减少管体弯曲对新风气流的损耗。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排放部,通过排放部将气流风道内的气流排放到室内空间中,排放部包括至少一个风口,该风口连通于气流风道。
可通过打开壳体100的上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排放部。
而且,排放部上可以设有防止引入室内空间异物的排放格栅。
参照图1、图2和图5,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风口包括主风口111、侧风口121和或后风口133。
主风口111连通于气流风道的一端,侧风口121和后风口133均连通于气流风道;且由于侧风口121相隔于主风口111设置,后风口133相隔于主风口111和侧风口121设置,因此,主风口111、侧风口121和后风口133可分布在壳体100的不同板上,以使得气流可在室内空调器的任意方向上流至室内空间中,保证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多样性;另,在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侧风口121位于所新风管200与壳体100的连接处和主风口111之间,所以由侧风口121流出的新风气流风路较短,且无较大弯曲,新风气流的损耗最小,所以由侧风口121流出的新风气流能够快速且大量地流入室内空间中,保证室内空调器新风模式的高效性。
主进风口位于前板110上,后风口133位于后板130(或净化板132)上,侧风口121位于侧板120上。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室内空调器执行新风模式时,主风口111、侧风口121和后风口133中任一风口都可以打开或完全闭合。
参照图5,当主风口111处于开启状态且侧风口121和后风口133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风扇300引导进入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主风口111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通常由于主风口111开设的位置高度较高与用户呼吸区大致同一高度,故能够让用户直接体验到室内空调器将新风气流引入到室内空间中,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6,当侧风口121处于开启状态且主风口111和后风口133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风扇300引导进入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侧风口121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由于在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侧风口121位于所新风管200与壳体100的连接处和主风口111之间,所以由侧风口121流出的新风气流风路较短,且无较大弯曲,新风气流的损耗最小,所以由侧风口121流出的新风气流能够快速且大量地流入室内空间中,保证室内空调器新风模式的高效性。
参照图7,当后风口133处于开启状态且主风口111和侧风口12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风扇300引导进入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后风口13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由于后风口133一般处于室内空调器的后侧,位于壳体100和室内空间的墙体之间,因此,不会出现新风直吹到用户身上,出风静匿,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当室内空调器未运行新风模式时,后风口133和主风口111可作为室内空调器的吸入部,室内空气通过该吸入部被引入,然后再气流风道内与热交换器700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主风口111排放到室内空间。
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主密闭装置400,主密闭装置400可移动地设置为打开或关闭主风口111的排放扇叶,其设置在主风口111处。
主密闭装置400用于控制主风口111的通风量,且通风量最大可至主风口111全开,通风量最小可至零。且当排放扇叶打开时,气流风道内的空气可以被排放到室内空间中。
例如,多个排放扇叶可以通过允许排放扇叶的下部向上旋转来打开主风口111。
参照图5和图8,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侧密闭装置600和后密闭装置500。
侧密闭装置600用于控制侧风口121的通风量;后密闭装置500用于控制后风口133的通风量。
侧密闭装置600设置于侧风口121处;后密闭装置500设置于后风口133处。
参照图8,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侧密闭装置600包括密封板610和驱动部620,密封板610为一板状结构540,驱动部620为一驱动电机510。
驱动部620用于驱动密封板610转动,以控制侧风口121的开度。
密封板610可转动地设置于侧风口121处,驱动部620连接于密封板610。
参照图5,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后密闭装置500可设置为可打开或遮盖后风口133或新风管200出风端的板状结构540,通过驱动结构实现板状结构540打开或遮盖后风口133(或新风管200出风端)的动作。
优选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510、齿轮组530和齿条520,将齿条520设置在板状结构540上,且将驱动电机510固定于壳体100上,齿轮组530啮合连接于齿条520和驱动电机510的输出轴上设置的齿轮,其中,齿轮组530可包括多个齿轮,或直接将驱动电机510的输出轴上设置的齿轮啮合连接于齿条520。
参照图1、图2、图5和图9,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中安装有热交换器700,具体的热交换器700设置于气流风道内,具体的,在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热交换器700位于主风口111和侧风口121之间,热交换器700用于与自主风口111流出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器700包括供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管710,和联接到制冷剂管710以便增加热交换面积的热交换翅片720。热交换器700设置为围绕风扇的吸入侧。
例如,热交换器700可以包括多个弯曲的热交换部。
参照图5,在室内空调器执行新风模式且主风口111打开,侧风口121和后风口133都关闭时,热交换器700投入工作,能够使得新风气流在与热交换器700换热后再由主风口111流入到室内空间中,此时室内空调器能够在引入新风气流到室内空间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室内空调器的制冷热功能,且该种新风模式下,新风气流不会影响室内空间中原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及其他属性。
参照1、图2、图5和图10,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中安装有第二风扇800,具体的,第二风扇800设置于气流风道内,具体的,且在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风扇800位于侧风口121和主风口111之间。例如,第二风扇800可以包括将轴向吸入的空气径向排放的离心风扇。
参照图10,第二风扇800可呈沿圆周方向排布的多个叶片的形状,且第二风扇800外部包裹有呈蜗壳状的风机壳810,优先的,风机壳810设置为蜗壳形状。
风扇电机联接到第二风扇800的一侧。风扇电机被驱动以便向第二风扇800提供旋转力。而且,第二风扇800的可以被支撑在风扇壳内部。
参照图5,在室内空调器执行新风模式且主风口111打开,侧风口121和后风口133都关闭时,第二风扇800投入工作,能够保证自主风口111流出的新风气流的流量大,且流动距离远,降低新风气流在气流风道内的损耗,保证室内空调器新风功能的性能。
参照图1、图2和图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还包括净化组件900。
净化组件900用于过滤由新风管200进入气流风道的气流,进而保证由室外空间中进入到气流风道内再排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气流的洁净程度,保证用户的身心健康,提升用户体验。
净化组件900位于气流风道内,且净化组件900设置于新风管200的出风端。
参照图2和图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900还设置于后风口133处,且净化组件900还用于过滤通过后风口133的气流。
参照图7,在室内空调器执行新风模式且后风口133打开,主风口111和侧风口121都关闭时,气流风道内的新风气流会再次被净化组件900净化,能够使得新风气流经过至少两次净化过滤,或,使得新风气流沿净化组件900的最长距离在净化组件900内流动,使得由后风口13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气流洁净度达到最高,保证了用户的身心健康,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照2和图1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900至少包括滤芯910和将滤芯910固定在气流风道内的固定架920,固定架920由多个板状结构540互相连接形成。
为了保证净化组件900的净化效果,净化组件900还包括过滤网930。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由于改进了新风风扇的安装位置,将第一风扇设置于新风管内,相比于原有挂壁式空调器将新风风扇设置于室内机的一侧,且相比于原有柜式空调器仅依靠换热风扇通过新风管吸取外界的新风气流,大大提升了进入到壳体或气流风道内的新风气流流量,所以保证了空调器的新风功能使用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由于改进了风口,通过至少一个风口在壳体上的设置,用户可根据需求对任一风口进行开启或关闭,实现新风气流从不同风口中流出,所以能够保证新风出风方案的多样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由于至少一个风口包括连通于气流风道一端的主风口、连通于气流风道的侧风口和后风口,且主风口、侧风口、后风口相隔设置,所以使得主风口、侧风口、后风口分别位于室内空调器的一个外观面上,使得新风可以从室内空调器的不同方向上吹出,保证新风出风方案的多样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由于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当主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侧风口和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主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气流风道内还设置有热交换器,且在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热交换器位于主风口和侧风口之间,使得新风气流在与热交换器换热后再由主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此时室内空调器能够在引入新风气流到室内空间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室内空调器的制冷热功能,所以在该种新风模式下,新风气流不会影响室内空间中原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及其他属性;优选的,在室内空调器的该种新风运行状态下,设置于新风气流内的第二风扇投入工作,保证自主风口流出的新风气流的流量大,且流动距离远,所以能够降低新风气流在气流风道内的损耗,保证室内空调器新风功能的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构思,由于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当侧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主风口和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侧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由于侧风口设置在新风管的出风端和主风口之间,风路较短,且风路无较大弯折,还未有经过热交换器等部件的损耗,因此室内空调器在该种状态下运行新风模式,所以能够使得由侧风口进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气流损耗最小,能够快速流入到室内空间中大量新风,用户能够快速体验新鲜空气,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构思,由于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当后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主风口和侧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后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且由于新风管出风端和后风口处均设置有净化组件,故,室内空调器在运行该种新风模式下,能够使得新风气流经过至少两次净化过滤,或,使得新风气流沿净化组件的最长距离在净化组件内流动,所以使得由后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新风气流洁净度达到最高,保证了用户的身心健康,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构思,由于增设了风阀结构,在主风口上设置主密闭装置,在侧风口上设置侧密闭装置,在后风口上设置后密闭装置,进而实现室内空调器的多种新风出风方案,所以能够保证室内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方案多样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风口;
气流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连通于至少一个风口;
新风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新风管内,用于引导室外空间中的气流自所述新风管流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风口包括:
主风口,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的一端,且所述新风管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的另一端;
侧风口,相隔于所述主风口设置,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且在所述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侧风口位于所新风管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和所述主风口之间;
后风口,相隔于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设置,且连通于所述气流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侧风口和所述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主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当所述侧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主风口和所述后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侧风口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当所述后风口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扇引导进入到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自所述后风口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净化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内,且设置于所述新风管的出风端,用于过滤由所述新风管进入所述气流风道的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还设置于所述后风口处,且所述净化组件还用于过滤通过所述后风口的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密闭装置,设置于所述主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主风口的通风量;
侧密闭装置,设置于所述侧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侧风口的通风量;
后密闭装置,设置于所述后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后风口的通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气流风道内,且在所述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主风口和所述侧风口之间,用于对自所述主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在所述气流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侧风口和所述主风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前板,所述主风口位于所述前板上;
两侧板,连接于所述前板,且所述侧风口位于所述侧板上;
后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
顶板,连接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两个所述侧板;
底板,连接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两个所述侧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包括:
后面板,所述后板上设置有让位于所述气流风道的通孔;
净化板,连接于所述后面板,且所述连接处和所述后风口位于所述净化板上。
CN202122399477.X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室内空调器 Active CN216203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9477.XU CN216203803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室内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9477.XU CN216203803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室内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803U true CN216203803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0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9477.XU Active CN216203803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室内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6998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0023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20380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9558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5220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0199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9341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57084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744180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57084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583204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4812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49003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3796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57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3796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3796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901260U (zh) 空调器
CN213362683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765440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