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5230U -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 Google Patents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5230U
CN217955230U CN202221929395.XU CN202221929395U CN217955230U CN 217955230 U CN217955230 U CN 217955230U CN 202221929395 U CN202221929395 U CN 202221929395U CN 217955230 U CN217955230 U CN 217955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moke
tube
labyrinth
emit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93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lek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lek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lek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leke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293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5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5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5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其中,烟雾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光发射管、光接收管、防虫网以及散光组件,外壳内形成有光电迷宫,光发射管和光接收管设于光电迷宫内,光发射管在光电迷宫内发射光线,光接收管用于接收光发射管发出并经光电迷宫中的烟雾颗粒散射和/或反射的光线;防虫网设置在外壳上并且围绕光电迷宫;散光组件设于外壳内,用于散射和/或反射光发射管所发射的光线。防虫网能阻挡异物进入光电迷宫内,避免从光发射管射出的光线经过异物反射后进入光接收管中,而产生误报警;散光组件使得光发射管发射的光线发生散射或反射增多,降低光接收管所接收光线的强度,避免产生误报警,提升烟雾检测装置的报警精度。

Description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雾报警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烟雾检测装置,以及具有该烟雾检测装置的烟雾报警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雾检测装置,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从光发射管射出的光线在烟雾检测装置内经过异物(虫子)或不合理的反射后容易进入光接收管中,从而导致误报警,导致此类烟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较低。
综上,目前的烟雾检测装置存在报警精度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雾检测装置报警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雾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光电迷宫;
光发射管和光接收管,设于所述光电迷宫内,所述光发射管在所述光电迷宫内发射光线,所述光接收管用于接收所述光发射管发出并经光电迷宫中的烟雾颗粒散射和/或反射的光线;
防虫网,设置在外壳上并且围绕所述光电迷宫;
散光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散射和/或反射所述光发射管所发射的光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虫网可以阻挡除烟雾颗粒外的异物(如虫子等) 进入光电迷宫内,避免从光发射管射出的光线在光电迷宫内经过异物反射后容易进入光接收管中,增加光接收管所接收到的光量,从而导致误报警;散光组件使得光发射管发射的光线发生“散射、反射”增多,光线发散成若干光束,有效降低进入光接收管的光量,从而在无烟状态下避免烟雾检测装置误报警,进而实现提升烟雾检测装置的报警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形成所述光电迷宫的外部挡光片,多个所述外部挡光片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外部挡光片围绕形成有暗室,相邻的两个所述外部挡光片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暗室连通的用于导流烟雾呈预设角度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外部挡光片可以将外界的光源阻挡,避免外界的光源进入至暗室内被光接收管接收,进而提升烟雾检测装置的报警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暗室内设有用于隔挡所述光发射管与所述光接收管之间光路的内部挡光片,所述内部挡光片设于所述光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光接收管的光轴交叉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部挡光片可以隔挡光发射管与光接收管之间光路,使得光发射管所发射的光线被内部挡光片反射改变光传播路径方向,使其在无烟状态下不会被光接收管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光接收管的光轴交叉所形成的散射角角度范围为130-14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光发射管的光轴与光接收管的光轴交叉所形成的散射角范围为130-140度时,烟雾检测装置对浅色烟雾响应灵敏度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接收管表面设有屏蔽罩,所述屏蔽罩接地,且具有可露出所述光接收管的光接收面的窗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屏蔽罩可以消除来自烟雾检测装置电路内部及外部的电磁信号干扰,降低光发射管误报信号的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散光部和第二散光部,所述第一散光部和所述第二散光部分别设于所述光电迷宫的两侧开口处,所述第一散光部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散光槽,多个所述第一散光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散光部设有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二散光槽,多个所述第二散光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可以增加光线被反射或散射的概率。进而使得光发射管发射的光线发生“散射、反射”增多,光线发散成若干光束,有效降低进入光接收管的光线强度,从而在无烟状态下避免烟雾检测装置误报警,进而实现提升烟雾检测装置的报警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时,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90度时,光线被反射或散射的概率最大,此时散光组件具有最佳的散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上设有光电迷宫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上盖与下盖紧固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和下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拧松紧固件可以实现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分离,便于对壳体内部进行清洁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光发射管和所述光接收管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电路板,便于后期对电路板1进行拆卸维修,同时安装也方便快捷。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烟雾报警器,该烟雾报警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以及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烟雾检测装置电连接。报警装置的报警方式不限于:发出蜂鸣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雾检测装置可以在检测到火灾发生时,通过报警装置对使用者进行提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雾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迷宫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迷宫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迷宫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A-A处的截面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上盖的仰视图;
图9是图8中B-B处的截面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烟雾检测装置;
1、电路板;2、光电迷宫;3、光发射管;4、光接收管;5、防虫网;6、上盖;
11、定位孔;21、下盖;22、外部挡光片;23、第一散光部;24、内部挡光片;25、紧配柱;26、定位柱;27、暗室;28、通道;31、第一光发射管固定部;32、第二光发射管固定部;41、屏蔽罩;42、第一光接收管固定部;43、第二光接收管固定部;61、紧配孔;62、第二散光部;
231、第一散光槽;621、第二散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雾检测装置100,包括:
外壳,外壳内形成有光电迷宫2;
光发射管3和光接收管4,设于光电迷宫2内,光发射管3在光电迷宫2 内发射光线,光接收管4用于接收光发射管3发出并经光电迷宫2中的烟雾颗粒散射和反射的光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接收管4用于接收光发射管3发出并经光电迷宫2中的烟雾颗粒散射或反射的光线。光接收管4上预设有用于判断火灾是否发生的光量阈值,当光接收管4在一段时间内所接收到的光量小于该光量阈值时,光接收管4判断火灾未发生;当光接收管4在一段时间内所接收到的光量大于该光量阈值时,光接收管4判断火灾发生,并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烟雾报警器,控制烟雾报警器报警。
防虫网5,设置在外壳上并且围绕光电迷宫2;防虫网5上设有多个孔洞,该孔洞的设计直径应当满足:在可供烟雾颗粒进入光电迷宫2内的前提下,阻挡其余异物(如虫子)进入光电迷宫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光组件,设于外壳内,用于散射和反射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光组件,设于外壳内,用于散射或反射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防虫网5可以阻挡除烟雾颗粒外的异物(如虫子等)进入光电迷宫2内,避免从光发射管3射出的光线在光电迷宫2内经过异物反射后容易进入光接收管4中,增加光接收管4所接收到的光量,从而导致误报警;散光组件使得光发射管3发射的光线发生“散射、反射”增多,光线发散成若干光束,有效降低进入光接收管4的光量,从而在无烟状态下避免烟雾检测装置100误报警,进而实现提升烟雾检测装置100的报警精度。
如图1、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外壳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形成光电迷宫2的外部挡光片22,多个外部挡光片22沿外壳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外部挡光片22围绕形成有暗室27,相邻的两个外部挡光片 22之间形成有与暗室27连通的用于导流烟雾呈预设角度的通道28。暗室27 内设有光发射管3和光接收管4,多个外部挡光片22可以将外界的光源阻挡,避免外界的光源进入至暗室27内被光接收管4接收。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外部挡光片22之间的间隔应当不大于防虫网上孔洞的直径,用来阻止外界光源进入光电迷宫2内部,使得多个外部挡光片22围绕形成有暗室2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外部挡光片22之间的间隔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确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通道28可以导流烟雾,使得烟雾沿预设角度的通道28进入至暗室27内,该预设角度的数值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确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多个外部挡光片22可以将外界的光源阻挡,避免外界的光源进入至暗室27内被光接收管4接收,进而提升烟雾检测装置100的报警精度。
如图1、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暗室27内设有用于隔挡光发射管3与光接收管4之间光路的内部挡光片24,内部挡光片24 设于光发射管3的光轴与光接收管4的光轴交叉处。在暗室27内,光发射管3 通电后处于开启状态,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可以由预设光路抵达光接收管 4的接收面,被光接收管4接收,进而会增加光接收管4所接收到的光量;为了保证在无烟状态下烟雾检测装置100不会发生误报警,需在光发射管3与光接收管4之间的光路上设置内部挡光片24,使得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被内部挡光片24反射改变光传播路径方向,使其在无烟状态下不会被光接收管4 接收。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内部挡光片24可以隔挡光发射管3与光接收管4之间光路,使得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被内部挡光片24反射改变光传播路径方向,使其在无烟状态下不会被光接收管4接收。
如图1、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发射管3 的光轴与光接收管4的光轴交叉所形成的散射角E角度范围为130-140度。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35度。通过对典型烟雾颗粒以及非烟雾颗粒对红外光多角度散射特性及其量化规律的实验研究,表明:光散射特性对于粒径较大的白色或灰色烟雾呈现较强的前向散射效应,当光发射管3的光轴与光接收管4的光轴交叉所形成的散射角角度范围为130-140度时,烟雾检测装置100对浅色烟雾响应灵敏度较高,其中以135度为最佳,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光发射管3的光轴与光接收管4的光轴交叉所形成的散射角角度优选为135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光发射管3的光轴与光接收管4的光轴交叉所形成的散射角范围为130-140度时,烟雾检测装置100对浅色烟雾响应灵敏度较高。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接收管4表面设有屏蔽罩41,屏蔽罩41接地,且具有可露出光接收管4的光接收面的窗口。屏蔽罩41可以消除来自烟雾检测装置100电路内部及外部的电磁信号干扰,降低光发射管3误报信号的输出。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屏蔽罩41可以消除来自烟雾检测装置100 电路内部及外部的电磁信号干扰,降低光发射管3误报信号的输出。
如图1至图10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散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散光部23和第二散光部62,第一散光部23和第二散光部62分别设于光电迷宫2的两侧开口处,第一散光部23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散光槽231,多个第一散光槽23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二散光部62设有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二散光槽621,多个第二散光槽62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光部23和第二散光部62优选为条形锯齿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光部23和第二散光部62还可以为横截面为梯形的槽、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槽等;散光组件优选为采用黑色工程塑料制成,黑色的物质不会反射各色的光,可以将各色的光吸收,可以有效降低光线强度。如果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设置,将有一部分入射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的光线不能被反射或散射,因此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可以增加光线被反射或散射的概率。进而使得光发射管3发射的光线发生“散射、反射”增多,光线发散成若干光束,有效降低进入光接收管4的光线强度,从而在无烟状态下避免烟雾检测装置100误报警,进而实现提升烟雾检测装置100的报警精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可以增加光线被反射或散射的概率。进而使得光发射管3发射的光线发生“散射、反射”增多,光线发散成若干光束,有效降低进入光接收管4的光线强度,从而在无烟状态下避免烟雾检测装置100误报警,进而实现提升烟雾检测装置100的报警精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时,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90度时,光线被反射或散射的概率最大,此时散光组件具有最佳的散光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时,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90度时,光线被反射或散射的概率最大,此时散光组件具有最佳的散光效果。
如图1、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外壳包括上盖6和下盖21,下盖21上设有光电迷宫2和紧固件,紧固件将上盖6与下盖 21紧固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优选为设置在上盖6上的紧配孔61、设置在下盖21上的紧配柱25,以及可以将紧配孔61与紧配柱25螺纹连接的螺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还可以为铆钉、定位销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盖 21上设置有第一光发射管固定部31和第一光接收管固定部42;上盖6上设置有第二光发射管固定部32与第二光接收管固定部43;第一光发射管固定部31 和第二光发射管固定部32可以将光发射管3固定卡住,第一光接收管固定部 42与第二光接收管固定部43可以将光接收管4固定卡住,防止光发射管3与光接收管4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影响报警的精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上盖6和下盖2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拧松紧固件可以实现上盖6与下盖21之间的分离,便于对壳体内部进行清洁和维护。
如图1、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外壳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电路板1,电路板1与光发射管3和光接收管4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上设置有定位孔11,下盖21上设置有定位柱26,定位孔11 可以与定位柱26配合并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固定件不限于:铆钉、螺钉或定位销等。外壳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电路板1,便于后期对电路板1进行拆卸维修,同时安装也方便快捷。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外壳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电路板1,便于后期对电路板1进行拆卸维修,同时安装也方便快捷。
一种烟雾报警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烟雾检测装置100。该烟雾报警器包括烟雾检测装置100,以及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烟雾检测装置100电连接。报警装置的报警方式不限于:发出蜂鸣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等。
上述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烟雾检测装置100可以在检测到火灾发生时,通过报警装置对使用者进行提醒。
为方便理解,以下结合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进行说明:
初始状态时,即在未发生火灾的状态下,光发射管3通电后处于开启状态,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被内部挡光片24反射改变了光传播的路径方向,反射后的光线被外部挡光片22以及散光组件多次反射或散射,光线发散成若干光束,光线的强度降低,此状态下只有极少部分的光线会被光接收管4接收,光接收管4上接收到光线的光量远达不到报警所需的光量阈值。当火灾发生时,火灾所产生的烟雾颗粒由通道28进入至暗室27内,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会照射到烟雾颗粒进而发生散射或反射,随着烟雾颗粒的不断增加,光发射管 3所发射的光线被散射或反射的概率大大增加。此时光发射管3所发射的光线被散射或反射朝各个方向去,其中有一部分光线会被光接收管4接收,当光接收管4接收到光线的光量达到报警所需的光量阈值时,光接收管4发送电信号控制报警装置报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光电迷宫;
光发射管和光接收管,设于所述光电迷宫内,所述光发射管在所述光电迷宫内发射光线,所述光接收管用于接收所述光发射管发出并经光电迷宫中的烟雾颗粒散射和/或反射的光线;
防虫网,设置在外壳上并且围绕所述光电迷宫;
散光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散射和/或反射所述光发射管所发射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形成所述光电迷宫的外部挡光片,多个所述外部挡光片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外部挡光片围绕形成有暗室,相邻的两个所述外部挡光片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暗室连通的用于导流烟雾呈预设角度的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内设有用于隔挡所述光发射管与所述光接收管之间光路的内部挡光片,所述内部挡光片设于所述光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光接收管的光轴交叉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管的光轴与所述光接收管的光轴交叉所形成的散射角角度范围为130-14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管表面设有屏蔽罩,所述屏蔽罩接地,且具有可露出所述光接收管的光接收面的窗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散光部和第二散光部,所述第一散光部和所述第二散光部分别设于所述光电迷宫的两侧开口处,所述第一散光部设有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散光槽,多个所述第一散光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散光部设有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二散光槽,多个所述第二散光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上设有光电迷宫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上盖与下盖紧固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光发射管和所述光接收管电连接。
10.一种烟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烟雾检测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烟雾检测装置电连接。
CN202221929395.XU 2022-07-22 2022-07-22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Active CN217955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9395.XU CN217955230U (zh) 2022-07-22 2022-07-22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9395.XU CN217955230U (zh) 2022-07-22 2022-07-22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5230U true CN217955230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5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9395.XU Active CN217955230U (zh) 2022-07-22 2022-07-22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5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6129B (zh) 火灾报警器,有在烟雾进口区域中监控污染的散射光组件
TWI621846B (zh) 煙霧暗室及採用該煙霧暗室的煙霧偵測器
RU2541178C2 (ru)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й участок, фот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датчик дыма и система всасывающего тип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рисутствия дыма
US7940190B2 (en) Smoke detector
EP3270362B1 (de) Brandmelder mit einer messkammer und mit einem schaltungsträger zur gemeinsamen anordnung eines brandsensors der messkammer sowie zumindest eines weiteren sensors zur erfassung einer messgrösse in der umgebung ausserhalb des brandmelders
CN101515400A (zh) 通过分析两个光学反向散射信号检测烟雾的装置和方法
GB1561421A (en) Smoke sensor
JP2005530256A (ja) 散光型煙警報器
US5670947A (en) Light scattering smoke sensor
CN111564019B (zh) 一种抗凝露干扰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及使用方法
WO2013061968A1 (ja) 煙感知器
CN217955230U (zh)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CN211044476U (zh)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EP0608309A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 sampling chamber for a pollution detector
CN113808365A (zh) 减光式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迷宫及探测器
JP3979032B2 (ja) 火災感知器
CN111292500B (zh) 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
CN213149942U (zh) 烟雾传感器件
CN111540158B (zh) 一种带有凝露识别功能的烟感报警器及使用方法
RU187749U1 (ru) Датчик дыма
CN108106978B (zh) 烟雾暗室及采用该烟雾暗室的烟雾侦测器
EP3742413A1 (en) Smoke detector
CN110940619A (zh) 一种高精准烟雾探测器
CN111540159A (zh) 一种可定向排除凝露干扰的烟雾报警器及使用方法
CN217386468U (zh) 光电感烟探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