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6468U - 光电感烟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光电感烟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6468U
CN217386468U CN202220260066.4U CN202220260066U CN217386468U CN 217386468 U CN217386468 U CN 217386468U CN 202220260066 U CN202220260066 U CN 202220260066U CN 217386468 U CN217386468 U CN 217386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light
smoke detector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600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浩
郝燚
邱晓平
王四华
高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x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600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6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6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6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包括迷宫本体,迷宫本体包括壳体和多个导烟筋,其中多个导烟筋被环形布设于壳体内,以形成探测腔,并且相邻导烟筋之间形成导烟流道,其中至少部分导烟筋具有异形齿状端部,异形齿状端部邻近探测腔,用于多次反射地吸收光线;在未发生火灾无烟雾情况下,导烟筋的异型齿状端部能够大幅提高光电感烟探测器结构的吸光性能,降低未发生火灾时光发射器发射的探测光线被光接收器接收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火灾误报率。

Description

光电感烟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烟雾探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
背景技术
光电感烟探测器是利用火灾烟雾对光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来探测火灾的一种装置,一般可分为减光式和散射光式两种类型,其中散射光式的光电感烟探测器探测精度与迷宫结构吸光效果紧密相关。然而,现有的散射光式光电感烟探测器要么因结构件数量较多而导致装配复杂,成本较高,要么因迷宫外圈的遮板折弯较少而导致吸光效果一般,难以降低误报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吸光效果降低误报率的光电感烟探测器。
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包括,
迷宫本体,所述迷宫本体包括壳体和多个导烟筋,其中多个所述导烟筋被环形布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形成探测腔,并且相邻所述导烟筋之间形成导烟流道,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导烟筋具有异形齿状端部,并且所述异形齿状端部邻近所述探测腔,用于多次反射地吸收光线;
光发射器,所述光发射器被设置于所述迷宫本体,用于发射探测光线至所述探测腔内;以及
光接收器,所述光接收器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迷宫本体,用于接收所述探测腔内的部分散射光线。
如此设置,在未发生火灾无烟雾情况下,导烟筋的异型齿状端部能够使光发射器发射的探测光线发生多次反射,并在多次反射过程中被逐渐吸收,大幅提高光电感烟探测器结构的吸光性能,降低未发生火灾时光接收器接收到探测光线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火灾误报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烟筋的所述异形齿状端部具有至少两个棱齿,并且每个所述棱齿的尖端均朝向所述探测腔,以在相邻的所述棱齿之间形成反射腔。
如此设置,光发射器发出的探测光线能够被棱齿及棱齿形成的反射腔进行多次反射及散射,直至探测光线被完全吸收,大幅避免了在未发生火灾情况下探测光线被光接收器接收而产生火灾信号误报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齿状端部的所述棱齿的表面布设有多个凸起,以使所述反射腔形成光陷阱。
如此设置,形成的光陷阱能够进一步提高异形齿状端部反射及吸收光线的能力,进一步保证光电感烟探测器火灾探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烟筋的所述异形齿状端部由黑色材料制成。
如此设置,黑色材料吸光能力更强,能够配合反射腔进一步增加导烟筋异形齿状端部吸收光线的能力,以此避免探测光线被反射到光接收器处,降低火灾误报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有所述异形齿状端部的所述导烟筋与所述光发射器相对设置。
如此设置,在没有火灾烟雾遮挡的情况下,光发射器发出探测光线能够直接射到异形齿状端部形成的反射腔内,并在反射腔的作用下被多次反射直至完全吸收,避免光接收器接收到探测光线,以保证在未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光电烟雾感应器不会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的夹角为60°~90°。
如此设置,壳体内壁开设有齿槽能够进一步反射及吸收探测腔内被反射的探测光线,加强迷宫本体的吸光性能,齿槽夹角为60°-90°最利于迷宫本体内部光的散射与吸收,保证烟雾感应器对火灾情况探测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安装位,并且所述安装位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外周侧的限位部,其中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分别被对应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并通过对应的所述限位部分别限制所述光发射器的引脚位置和所述光接收器的引脚位置。
如此设置,光发射器及光接收器能够通过安装位及安装位的限位部稳定的设置于所述迷宫本体,保证使用过程中,探测光线稳定,光接收器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保证光发射器及光接收器的功能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中间凸块及位于所述中间凸块两侧的侧凸块,两个所述侧凸块分别与所述中间凸块之间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槽,两个所述侧凸块靠近所述中间凸块的一侧分别凸设有一个限位钩,所述限位钩与所述卡槽相互配合以限位所述光发射器的引脚或者所述光接收器的引脚。
如此设置,光发射器及光接收器的两个引脚能够分别伸入限位部的两个卡槽中,且侧方能够被限位钩限位,避免两个引脚从卡槽的侧方滑出,限位钩及卡槽相互配合的方式既能够使光发射器及光接收器被稳定固定,又避免维修或者更换光发射器及光接收器拆卸及安装不便的情况发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封盖、周盖及座体,所述周盖位于所述封盖和所述座体之间,并且所述周盖开设有多个进烟孔,多个所述进烟孔通过所述导烟流道连通于所述探测腔。
如此设置,烟雾能够从多个进烟孔中进入,并能够从导烟流道流过到达探测腔内被检测,且分体设置的壳体更易组装和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烟孔的孔径为0.7mm-1mm。
如此设置,0.7mm-1mm的进烟孔孔径既能够保证烟雾颗粒顺利进入探测腔内,又能够使进烟孔具备防虫功能,避免了在进烟孔外侧再围设防虫网进行防虫,减少耗材和光电烟雾探测器的整体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光电感烟探测器通过导烟筋的异形齿状端部及在壳体内壁设置齿槽的方式加强对光发射器探测光线的散射及吸收作用,使探测光线能够在多次反射中逐渐被吸收,以此避免在未发生火灾时,探测光线被光接收器接收而出现火灾误报现象。且本实用新型探测器迷宫结构整体结构简单,能达到进烟顺畅、防虫性好及装配拆卸便利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X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部分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Y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封盖及周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光电感烟探测器;10、迷宫本体;11、壳体;111、封盖;1111、齿槽;112、周盖;1121、进烟孔;113、座体;114、安装位;1141、限位部;11411、侧凸块;114111、限位钩;11412、中间凸块;11401、卡槽;12、导烟筋;121、第一导烟板;122、第二导烟板;1221、异形齿状端部;1222、反射腔;12221、棱齿;13、导烟流道;14、探测腔;20、光发射器;30、光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光电感烟探测器是利用火灾烟雾对光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来探测火灾的一种装置。烟粒子和光相互作用时,有两种不同的过程:粒子可以以同样波长再辐射已接收的能量,再辐射可在所有方向上发生,但不同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不同,称为散射;另一方面,辐射能可以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化学能或不同波长的二次辐射,称为吸收。因此根据烟雾粒子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光电感烟式探测器可分为减光式和散射光式两种类型。
本实用新型结构属于散射光式类型。散射光式:进入遮光暗室的烟雾粒子对光源发出的一定波长的光产生散射作用,使得处于一定夹角位置的收光元件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此光电流的大小与散射光强弱有关,并且由烟粒子的浓度和粒径大小及着色与否来决定。根据收光元件的光电流大小,即当烟粒子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散射光的能量就足以产生一定大小的激励用光电流,可以用于激励遮光暗室外部的信号处理电路发出火灾信号。显然,遮光暗室外部的信号处理电路采用的结构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如阈值报警开关量火灾探测器、类比判断模拟量火灾探测器和参数运算智能化火灾探测器。
基于此,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X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 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用于火灾探测领域,该光电感烟探测器100包括迷宫本体10,迷宫本体10包括壳体11和多个导烟筋12,其中多个导烟筋12被环形布设于壳体11内,以形成探测腔14,并且相邻导烟筋12之间形成导烟流道13,其中至少部分导烟筋12具有异形齿状端部1221,并且异形齿状端部1221邻近探测腔14,用于多次反射地吸收光线;
光发射器20,光发射器20被设置于迷宫本体10,用于发射探测光线至探测腔14内;以及光接收器30,光接收器30被对应地设置于迷宫本体10,用于接收探测腔14内的部分散射光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100,在未发生火灾无烟雾情况下,导烟筋12的异型齿状端部能够使光发射器20发射的探测光线发生多次反射,并在多次反射过程中被逐渐吸收,大幅提高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结构的吸光性能,降低未发生火灾时光接收器30接收到探测光线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火灾误报率。
请再次参见图3,且一并参照图4及图5,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的部分结构拆解示意图;图5为图4中Y部放大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导烟筋12的异形齿状端部1221具有至少两个棱齿12221,并且每个棱齿12221的尖端均朝向探测腔14,以在相邻的棱齿12221之间形成反射腔1222。如此设置,光发射器20发出的探测光线能够被棱齿12221及棱齿 12221形成的反射腔1222进行多次反射及散射,直至探测光线被完全吸收,大幅避免了在未发生火灾情况下光线被光接收器30接收而产生火灾信号误报的情况。
可以理解,每个导烟筋12的异形齿状端部1221也可具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棱齿12221,相邻棱齿12221之间均可形成反射腔1222。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异形齿状端部1221的棱齿 12221的表面布设有多个凸起(图未示),以使反射腔1222形成光陷阱。如此设置,形成的光陷阱能够进一步提高异形齿状端部反射及吸收光线的能力,进一步保证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火灾探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导烟筋12的异形齿状端部1221由黑色材料制成。如此设置,是因为黑色材料相对于其他颜色的材料吸光能力更强,能够配合反射腔1222进一步增加导烟筋12异形齿状端部1221吸收光线的能力,以此尽可能避免探测光线被反射到光接收器30处,降低火灾误报率。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烟筋12本体、壳体11或者壳体11 内壁也可采用黑色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异形齿状端部1221的导烟筋12与光发射器20相对设置。如此设置,在没有火灾烟雾遮挡的情况下,光发射器20发出探测光线能够直接射到异形齿状端部1221形成的反射腔1222内,并在反射腔1222的作用下被多次反射直至完全吸收,避免光接收器30接收到探测光线,以保证在未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光电烟雾感应器不会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全部的多个导烟筋12均具有异形齿状端部1221,以进一步保证在探测腔 14内的探测光线在未发生火灾是均能够被异形齿状端部1221反射及吸收。
在本实用新型中,请再次参见图1,壳体11设置有多个安装位114,安装位114具有位于壳体11外周侧的限位部1141,其中光发射器20和光接收器30 分别被对应地安装于安装位114,并通过对应的限位部1141分别限制光发射器 20的引脚位置和光接收器30的引脚位置。如此设置,光发射器20及光接收器30能够通过安装位114及安装位114的限位部1141稳定的设置于迷宫本体10,保证使用过程中,探测光线稳定,光接收器30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保证光发射器20及光接收器30的功能稳定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光发射器20为两个,光接收器30为一个,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共设置有三个安装位114,具体的,安装位114倾斜设置,光发射器20的探测光线斜向上射入探测腔14;进一步的,两个光发射器 20分别为发射管Ⅰ及发射管Ⅱ,其中发射管Ⅱ与光接收器30之间的设置呈一定角度;发射管Ⅱ对侧的导烟筋12具有异形齿状端部1221,异形齿状端部1221 的棱齿12221之间形成的反射腔1222内部角度可以使探测光线发生多次反射,直至光能被完全吸收,使得探测器迷宫的误报率降低(其中一个角度的光路反射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优选的,请再次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141包括中间凸块11412 及位于中间凸块11412两侧的侧凸块11411,两个侧凸块11411分别与中间凸块 11412之间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槽11401,两个侧凸块11411靠近中间凸块11412 的一侧分别凸设有一个限位钩114111,限位钩114111与卡槽11401相互配合以限位光发射器20的引脚或者光接收器30的引脚。如此设置,光发射器20及光接收器30的两个引脚能够分别伸入限位部1141的两个卡槽11401中,且侧方能够被限位钩114111限位,避免两个引脚从卡槽11401的侧方滑出,限位钩 114111及卡槽11401相互配合的方式既能够使光发射器20及光接收器30被稳定固定,又避免维修或者更换光发射器20及光接收器30拆卸及安装不便的情况发生。
其中,限位钩114111为倒钩状,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光发射器20及光接收器 30的LED灯管角度偏移或者脱落,以此使得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的迷宫结构寿命增加、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优选的,请再次参见图1,壳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封盖111、周盖112及座体113,周盖112位于封盖111和座体113之间,并且周盖112开设有多个进烟孔1121,多个进烟孔1121通过导烟流道13连通于探测腔14。如此设置,烟雾能够从多个进烟孔1121中进入,并能够从导烟流道13流过到达探测腔14内被检测,且分体设置的壳体11更易组装和加工。
优选的,周盖112与封盖111一体成型,以便于与座体113进行直接扣合,如此,探测器整体结构件数量少,可上下扣合装配,使用更简便且占用体积小。
请参见图7及图8,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封盖111及周盖11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的内壁开设有齿槽1111,齿槽1111的夹角为60°~90°。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齿槽1111开设于封盖111的内壁。如此设置,壳体11内壁开设有齿槽1111能够进一步反射及吸收探测腔14内被反射的探测光线,加强迷宫本体10的吸光性能,齿槽1111夹角为60°-90°最利于迷宫本体 10内部光的散射与吸收,保证烟雾感应器对火灾情况探测的准确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齿槽1111可以开设于壳体11内壁的任意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的,请再次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导烟筋12设置于座体113,多个导烟筋12均匀间隔布设,具体的,导烟筋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烟板121 及第二导烟板122,第一导烟板121及第二导烟板122之间具有夹角,使导烟流道13具有一定的流转角度,进一步避免除烟雾以外的杂物对探测产生干扰,且如此不影响进烟的同时还能够使迷宫腔体内滞烟性更好,在达到一定浓度的烟雾进入时,能够被光电感烟探测器100更灵敏的探测到,更迅速反馈火灾情况。
其中,导烟筋12靠近探测腔14的异形齿状端部1221位于第二导烟板12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烟板121及第二导烟板122也可为平滑连接的曲面板,只要能够使导烟流道13具有流转角度,第一导烟板121及第二导烟板122形成的折面或者弯曲面数量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见图8,优选的,进烟孔1121的孔径为0.7mm-1mm。如此设置, 0.7mm-1mm的进烟孔1121既能够保证烟雾颗粒顺利进入探测腔14内,又能够使进烟孔1121具备防虫功能,避免了在进烟孔1121外侧再围设防虫网进行防虫,减少耗材和光电感烟探测器100的整体体积。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进烟孔1121为长宽均为0.7mm的方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进烟孔1121 的形状和孔径大小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感烟探测器100,光电感烟探测器100通过导烟筋 12的异形齿状端部1221及在壳体11内壁设置齿槽1111的方式加强对光发射器 20探测光线的散射及吸收作用,使探测光线能够在多次反射中逐渐被吸收,以此避免在未发生火灾时,探测光线被光接收器30接收而出现火灾误报现象。且本实用新型探测器的迷宫结构整体结构简单,能达到进烟顺畅、防虫性好及装配拆卸便利等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迷宫本体,所述迷宫本体包括壳体和多个导烟筋,其中多个所述导烟筋被环形布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形成探测腔,并且相邻所述导烟筋之间形成导烟流道,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导烟筋具有异形齿状端部,并且所述异形齿状端部邻近所述探测腔,用于多次反射地吸收光线;
光发射器,所述光发射器被设置于所述迷宫本体,用于发射探测光线至所述探测腔内;以及
光接收器,所述光接收器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迷宫本体,用于接收所述探测腔内的部分散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筋的所述异形齿状端部具有至少两个棱齿,并且每个所述棱齿的尖端均朝向所述探测腔,以在相邻的所述棱齿之间形成反射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齿状端部的所述棱齿的表面布设有多个凸起,以使所述反射腔形成光陷阱。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筋的所述异形齿状端部由黑色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异形齿状端部的所述导烟筋与所述光发射器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槽的夹角为60°~9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安装位,并且所述安装位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外周侧的限位部,其中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分别被对应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并通过对应的所述限位部分别限制所述光发射器的引脚位置和所述光接收器的引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中间凸块及位于所述中间凸块两侧的侧凸块,两个所述侧凸块分别与所述中间凸块之间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槽,两个所述侧凸块靠近所述中间凸块的一侧分别凸设有一个限位钩,所述限位钩与所述卡槽相互配合以限位所述光发射器的引脚或者所述光接收器的引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封盖、周盖及座体,所述周盖位于所述封盖和所述座体之间,并且所述周盖开设有多个进烟孔,多个所述进烟孔通过所述导烟流道连通于所述探测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孔的孔径为0.7mm-1mm。
CN202220260066.4U 2022-01-26 2022-01-26 光电感烟探测器 Active CN217386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0066.4U CN217386468U (zh) 2022-01-26 2022-01-26 光电感烟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0066.4U CN217386468U (zh) 2022-01-26 2022-01-26 光电感烟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6468U true CN217386468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60066.4U Active CN217386468U (zh) 2022-01-26 2022-01-26 光电感烟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6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6905B2 (en)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and chamber therefor
US7365846B2 (en) Scattered light smoke detector
TWI442346B (zh)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CN209591030U (zh) 紧凑型光学烟雾探测器***和设备
JP7392075B2 (ja) 煙感知器
JP4668702B2 (ja) 火災感知器
CN217386468U (zh) 光电感烟探测器
CN211044476U (zh)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CN213458357U (zh) 烟雾传感装置
CN210865011U (zh) 一种光学迷宫结构的烟雾传感器
US4754150A (en)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CN113808365A (zh) 减光式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迷宫及探测器
CN111080960A (zh) 一种带有导光散射结构的烟感探测装置
CN109427170B (zh) 烟感探测器
CN210777058U (zh) 一种双波长双光路烟雾探测迷宫
CN213149942U (zh) 烟雾传感器件
CN111540158B (zh) 一种带有凝露识别功能的烟感报警器及使用方法
RU187749U1 (ru) Датчик дыма
CN111707643A (zh) 一种用于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光学暗室组件
CN218069037U (zh) 一种烟雾检测装置
CN217955230U (zh)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CN216670897U (zh) 烟雾探测装置
CN108106978B (zh) 烟雾暗室及采用该烟雾暗室的烟雾侦测器
RU110520U1 (ru) Извещатель пожарный дымовой оптико-электронный
CN209821996U (zh) 一种迷宫式烟雾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