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4004U -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4004U
CN217864004U CN202222484093.2U CN202222484093U CN217864004U CN 217864004 U CN217864004 U CN 217864004U CN 202222484093 U CN202222484093 U CN 202222484093U CN 217864004 U CN217864004 U CN 217864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ar plate
impact beam
vehicle
energy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40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辰浩
郑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40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4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4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4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防撞梁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别形成为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超高强度钢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相连以限定出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空腔;两个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分别沿所述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一端分别与所述后板相连;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通过超高强度钢的前板和后板连接成封闭的杆状结构,能够在满足整体碰撞需求的前提下,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装置,一般由主梁、吸能盒和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和吸能盒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地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对车辆其他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城市SUV车型的防撞梁一般采用单片冲压成型防撞梁或者B型封闭结构防撞梁,采用这两种防撞梁结构基本能够满足碰撞实验需求。但是对于质量较大的越野车型,冲压成型的防撞梁和B型防撞梁在使用中不能较多的吸收车辆碰撞能量,无法满足碰撞需求。
现有技术的越野车防撞梁采用的材质为铝合金或钢板,铝合金可以为挤压成型铝材,通过调整横截面的形状和材料的厚度达到不同的吸能需求,常见的横截面如日字型,厚度为2.0mm~4.0mm;钢板一般使用500MPa级材料的冲压成型钢板,厚度为2.0~3.0mm,通过不同形状及材料设计也满足车辆碰撞需求。虽然铝合金质量较轻,但铝合金防撞梁材料成本较高,不利于成本控制,钢板防撞梁成本较低,但零件质量较重,不利于整车轻量化。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质量轻、成本低、工艺简单、适用于越野车的防撞梁,成为当前急需攻克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越野车防撞梁存在质量重、成本高、强度低、工艺复杂等缺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防撞梁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撞梁包括:
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别形成为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超高强度钢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相连以限定出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空腔;
两个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分别沿所述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一端分别与所述后板相连;
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强度为1000Mpa,厚度为1.0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别辊压成型且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向所述后板所在的一侧凹陷出长条形第一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板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应且临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前板所在一侧凹陷的长条形第二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包括:两个吸能板,两个所述吸能板相对设置,所述吸能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朝向相对方向延伸且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板上设有多个沿其竖直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多个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通过超高强度钢的前板和后板连接成封闭的杆状结构,能够在满足整体碰撞需求的前提下,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前板和后板沿竖直方形的横截面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的吸能盒和连接件沿水平方横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防撞梁100;前板10;第一凹陷部11;后板20;第二凹陷部21;吸能盒30;连接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100。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100包括前板10和后板20、两个吸能盒30和两个连接件40。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前板10和后板20分别成为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超高强度钢板,前板10和后板20的上下两端分别相连以限定出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空腔,两个吸能盒30分别沿后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一端分别与后板20相连,两个连接件40分别与对应的吸能盒30的另一端相连。
也就是说,前板10和后板20分别为超高强度钢,例如SiMnMoV、SiMnCrMoV等,抗拉强度为170~190kgf/mm2,断裂韧度可达250~280kgf/mm。超高强度钢能够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降低前板10和后板20的厚度,降低整体的重量,进而降低成本,便于在越野车上应用。此外,前板10和后板20上下两端相连,组成封闭的杆状结构,横截面类似于“口”字型,不仅能够减少材料应用,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强度。在高速碰撞工况下,焊接在后板20上的吸能盒30能够吸收能量,满足碰撞溃缩吸能需求。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100,通过超高强度钢的前板10和后板20连接成封闭的杆状结构,能够在满足整体碰撞需求的前提下,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前板10和后板20的强度为1000Mpa,厚度为1.0mm~2.0mm。该强度的前板10和后板20能够满足碰撞强度需求,相比于使用普通的厚度为2.0mm~3.0mm,强度为500MPa级冲压钢板材料,轻量化效果明显,成本降低显著。
优选地,前板10和后板20分别辊压成型且焊接相连,辊压成型的前板10和后板20强度和硬度高,前板10和后板20焊接连接,易于加工,结构稳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前板10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向后板20所在的一侧凹陷出长条形第一凹陷部11。
进一步地,后板20与第一凹陷部11对应且临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朝向前板10所在一侧凹陷的长条形第二凹陷部21。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前板10上设有的横向第一凹陷部11和后板20上设有的横向第二凹陷部21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加强筋虽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但能够抵抗撞击,将受到的冲击力向两侧传递,减少撞击对车身的直接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吸能盒30包括两个吸能板,两个吸能板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吸能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朝向相对方向延伸且相连。
具体而言,吸能板为普通的冲压钢板焊接成型,吸能盒30采用吸能板焊接成型,能够满足低速碰撞溃缩吸能需求,吸能盒30与后板20和连接件40分别焊接连接,生产工艺过程简单。
可选地,吸能板上设有多个沿其竖直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凹槽,凹槽可以起到加强筋和吸能缓冲的作用。
优选地,连接件40上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件40可以与车身螺栓连接,便于拆卸。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100,通过超高强度钢的前板10和后板20连接成封闭的杆状结构,能够在满足整体碰撞需求的前提下,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在满足整体碰撞需求的前提下,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别形成为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超高强度钢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相连以限定出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空腔;
两个吸能盒,两个所述吸能盒分别沿所述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一端分别与所述后板相连;
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强度分别为1000Mpa,厚度分别为1.0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分别辊压成型且焊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向所述后板所在的一侧凹陷出长条形第一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应且临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朝向所述前板所在一侧凹陷的长条形第二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包括:
两个吸能板,两个所述吸能板相对设置,所述吸能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朝向相对方向延伸且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板上设有多个沿其竖直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多个连接孔。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
CN202222484093.2U 2022-09-20 2022-09-20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7864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4093.2U CN217864004U (zh) 2022-09-20 2022-09-20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4093.2U CN217864004U (zh) 2022-09-20 2022-09-20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4004U true CN217864004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2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4093.2U Active CN217864004U (zh) 2022-09-20 2022-09-20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4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3758A (zh) * 2023-08-10 2023-09-08 浙江首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防撞梁的生产线和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3758A (zh) * 2023-08-10 2023-09-08 浙江首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防撞梁的生产线和制造方法
CN116713758B (zh) * 2023-08-10 2023-10-13 浙江首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防撞梁的生产线和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3425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US20070132279A1 (en) Hood structure with crush initiators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03459881B (zh) 具有整合的行人保护***的机动车辆保险杠
CN210734063U (zh) 车架前横梁总成
CN204340947U (zh) 一种连续变厚度的汽车吸能盒
CN217864004U (zh)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5202934U (zh)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CN103786791A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纵梁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211809466U (zh) 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前防撞梁总成
CN210760616U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02716833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2796772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04801697U (zh) 防撞梁
CN211001213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后保横梁总成
CN112623029B (zh) 一种汽车纵梁
CN102649410B (zh) 车辆保险杠
CN2920784Y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吸能盒
CN104691623A (zh) 一种前纵梁结构
WO2011108080A1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10502577U (zh) 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
CN213768473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结构
CN210822131U (zh) 保险杠吸能块装置及保险杠总成
CN216269521U (zh) 机动车及其前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