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7598U -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7598U
CN217697598U CN202220373824.3U CN202220373824U CN217697598U CN 217697598 U CN217697598 U CN 217697598U CN 202220373824 U CN202220373824 U CN 202220373824U CN 217697598 U CN217697598 U CN 217697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reinforcement
implantation
guide wir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38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杰
杜全
徐燕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ight Life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ight Lif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ight Lif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ight Life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38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7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7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7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所述导管包括管体及设于所述管体上的加强件,所述管体内开设有与所述管体延伸方向相同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导丝,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管体包括用于穿设于体内的植入端以及位于体外用于操作的操作端,位于所述植入端的所述容纳腔与外界连通,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植入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连通孔的旁侧,且所述加强件相对所述连通孔更靠近所述植入端。如此设置能够防止管体撕裂。上述导管植入装置包括上述导管,不易发生导管撕裂,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导管在医学领域常用于对血管(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等)进行诊断与治疗,或用于支撑导丝工作。常见的导管快速交换式导管(RX型)和整体交换式导管(OTW型)。快速交换式导管一般在导管的侧部开设有RX口,导丝通过RX口伸入导管内腔中并从导管的远端开口穿出,以此对导管的植入起导向作用。
然而,由于RX口开设于导管侧部,故位于导管内腔内的导丝与位于RX口内的导丝延伸方向不一致。则,当导管与导向发生相对运动时导丝会抵压RX口的侧壁,从而使导管遭受损伤甚至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快速交换式导管的破坏问题,提供一种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管体及设于所述管体上的加强件,所述管体内开设有与所述管体延伸方向相同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导丝,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管体包括用于穿设于体内的植入端以及位于体外用于操作的操作端,位于所述植入端的所述容纳腔与外界连通,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植入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连通孔的旁侧,且所述加强件相对所述连通孔更靠近所述植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外表面距离所述管体中心轴线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管体外表面距离所述管体中心轴线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包括内层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层外侧的外层,所述容纳腔开设于所述内层上,所述连通孔贯通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或者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连通孔的孔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呈环状套设于所述管体上,并相对于所述连通孔而言更加靠近于所述植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呈半圆环状设于所述管体上,并相对于所述连通孔而言更加靠近于所述植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植入端指向所述操作端的方向与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定义为K,夹角K≦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为显影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上靠近所述植入端的一端套设有显影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影环与所述加强件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一种导管植入装置,包括:
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导管;
导丝,所述导丝穿设于所述连通孔及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丝与所述连通孔的孔壁滑动配合,且所述导丝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滑动配合。
上述导管,植入端为管体中穿设于体内的一端,且位于植入端的容纳腔与外界连通。则导丝能够通过连通孔伸入容纳腔内,并自管体的植入端穿出管体。此时,导管能够相对导丝滑动,导管相对导丝滑动时导丝能够对导管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以便于导管在体内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丝自植入端穿出容纳腔,故导丝主要与连通孔孔壁靠近植入端的一侧发生作用压力。从而,通过使加强件相对连通孔更靠近植入端,能够防止连通孔的侧壁在导丝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撕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植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导管植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导管植入装置中加强件的侧视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加强件的侧视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植入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0、导管植入装置;100、导管;110、管体;111、容纳腔;112、连通孔;120、加强件;130、植入端;140、操作端;150、显影环;200、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管植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导管植入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导管植入装置10包括导管100和导丝200。导管100内开设有与导管100延伸方向相同的容纳腔111,导管100的侧壁还开设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连通孔112。导丝200穿设于连通孔112及容纳腔111内。并且,导丝200能够与连通孔112的孔壁以及容纳腔111的腔壁均滑动配合。换言之,导管100与导丝200之间能够相对滑动。如此,当导管100需要通过某些形状迂回复杂的血管以到达病灶处时,能够先将导丝200伸入上述形状迂回复杂的血管,随后导管100在导丝200的导向作用下,能够便于进入上述形状迂回复杂的血管以到达病灶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导管100及容纳腔111的延伸方向可参见图1至图3中X轴的方向。导管100的延伸方向与容纳腔111的延伸方向平行。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管100包括管体110以及设于管体110上的加强件120。容纳腔111开设于管体110内。管体110的延伸方向与容纳腔111的延伸方向相同,即管体110的延伸方向与图1至图3中X轴的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即管体110的延伸方向与容纳腔111的延伸方向平行。连通孔112开设与管体110侧壁上。
管体110包括用于穿设于体内的植入端130以及位于体外用于操作的操作端140。位于植入端130的容纳腔111与外界连通。具体而言,植入端130和操作端140分别为管体110上相对的两端。植入端130为管体110上先进入人体内的一端,也是导管100上能够用于与病灶交互的一端。而操作端140则为管体110上用于控制导管100植入,操作导管100转换方向的一端。
连通孔112开设于植入端130与操作端140之间。加强件120设于连通孔112的旁侧,且加强件120相对连通孔112更靠近植入端130。结合上述,植入端130为管体110中穿设于体内的一端,且位于植入端130的容纳腔111与外界连通。则导丝200能够通过连通孔112伸入容纳腔111内,并自管体110的植入端130穿出管体110。此时,管体110能够相对导丝200滑动,管体110相对导丝200滑动时导丝200能够对管体110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以便于管体110在体内移动。
参阅图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管体110的延伸方向与容纳腔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连通孔112开设有管体110的侧壁上。则连通孔112的孔壁与容纳腔111的腔壁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也即是位于容纳腔111内的导丝200与位于连通孔112内的导丝200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从而,当导丝200在自连通孔112进入容纳腔111内的过程中,导丝200将会与连通孔112的孔壁相互抵压。如此,将导致连通孔112的孔壁在导丝200的作用下发生撕裂破坏。而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加强件120设于连通孔112的旁侧,能够辅助连通孔112承受导丝200的压力,避免管体110与导丝200相对滑动的过程中连通孔112的孔壁被撕裂。
结合图4,又由于导丝200自植入端130穿出容纳腔111,故导丝200主要与连通孔112孔壁中靠近植入端130的一侧发生作用压力。从而,通过使加强件120相对连通孔112更靠近植入端130,能够针对性的防止连通孔112的侧壁在导丝200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撕裂,特别是当导管100沿着导丝200向后移动时,导丝200给予连通孔112孔壁中靠近植入端130的一侧的压力会增大,从而增加连通孔112的侧壁在导丝200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撕裂的风险,因此,通过使加强件120相对连通孔112更靠近植入端130,能够针对性的防止连通孔112的侧壁在导丝200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撕裂。参阅图4,上述导管100沿着导丝200向后移动指的是导管100相对导丝200沿图4中X轴的逆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20外表面距离管体110中心轴线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管体110外表面距离管体110中心轴线的距离。以图4所示截面为例,加强件120外表面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管体110中心轴线的尺寸,等于或小于管体110外表面在Y轴方向上距离管体110中心轴线的距离。换言之,加强件120压入管体110的表面。即加强件120的外表面至少与管体110的外表面保持平齐,也即加强件120可以嵌套于管体110上。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加强件120的外表面突出于管体110的外表面而在管体110的外表面形成凸起。避免上述凸起在导管100的植入过程中刮伤血管关闭。同时也能够避免上述凸起与多个血管交汇处的管壁发生抵接而影响导管100的植入。
在某些实施例中,管体110包括内层以及套设于内层外侧的外层,容纳腔111开设于内层上,连通孔112贯通外层与内层。加强件120与管体11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加强件120设于内层与外层之间。如此,加强件120同样能够抵压管体110内层,避免管体110内层在导丝200的作用下发生撕裂。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件120还可以设于连通孔112的孔壁上。此时,加强件120能够代替连通孔112的孔壁直接与导丝200接触。如此,导丝200在加强件120的束缚限制作用下不会向管体110施加过大的压力,以此能够避免管体110撕裂。
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20呈环状套设于管体110上,并相对于连通孔112而言更加靠近于植入端130。如此,能够避免管体110被撕裂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还可以呈半圆环状设于管体110上,并相对于连通孔112而言更加靠近于植入端130。如此,加强件120也能够避免管体110被撕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加强件1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形状,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等。上述加强件120的截面为加强件120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中的截面,也即如图4所示的截面。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111的中心轴线沿着植入端130指向操作端140的方向与连通孔112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定义为K,夹角K≦60°。上述沿着植入端130指向操作端140的方向参见图4中的箭头M,上述连通孔112的中心轴线参见图4中箭头N。可以理解的是,当导丝200的夹角与管体110中心轴向的夹角越小,管体110与导丝200相对运动时导丝200施加给连通孔112孔壁的压力就越小。换言之,通过使沿操作端140指向植入端130的方向与连通孔112的孔壁的夹角不超过60°能够减小连通孔112孔壁的受力,以进一步避免管体110发生撕裂。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夹角K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45°、40°、30°、25°及15°。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连通孔112的孔壁具有圆滑表面。如此,能够降低导丝200相对连通孔112孔壁滑动时的阻力。同理,可以设置容纳腔111的腔壁为光滑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件120为显影材料。如此,在X光的照射下,加强件120能够显影出自身的位置。由此能够获知连通孔112的位置,以便于将导丝200自连通孔112伸入容纳腔111内。具体地,加强的材料可以为铂铱合金。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材料或者其他抗撕裂性能优良的非金属材料,如此,同时能够使加强件120具有一定的抗撕裂能力,以保证管体110不被导丝200撕裂。
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管体110上靠近植入端130的一端套设有显影环150。如此,通过X光照射显影环150能够获知管体110植入端130的位置,便于将植入端130植入至人体内的病变处。
进一步地,显影环150与加强件120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参加图7中标号P。由于显影环150及加强件120均为显影材料,当显影环150及加强件120在X光照射下时,能够同时显示出两者的位置。又由于两者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如此,第一预设距离与显影图像中显影环150与加强件120之间的距离,能够推算出显影图像与真实情况的比例尺。从而能够得出病变处的大致长度尺寸。
具体而言,能够移动管体110以使显影环150及加强件120分别位于病变处的两侧。如此,能够较直观的获知病灶的大致尺寸。
第一预设距离具体例如可以为1cm、2cm或3cm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管体及设于所述管体上的加强件,所述管体内开设有与所述管体延伸方向相同的容纳腔,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管体包括用于穿设于体内的植入端以及位于体外用于操作的操作端,位于所述植入端的所述容纳腔与外界连通,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植入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连通孔的旁侧,且所述加强件相对所述连通孔更靠近所述植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外表面距离所述管体中心轴线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管体外表面距离所述管体中心轴线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层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层外侧的外层,所述容纳腔开设于所述内层上,所述连通孔贯通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或者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连通孔的孔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呈环状套设于所述管体上,并相对于所述连通孔而言更加靠近于所述植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呈半圆环状设于所述管体上,并相对于所述连通孔而言更加靠近于所述植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植入端指向所述操作端的方向与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定义为K,夹角K≦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显影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靠近所述植入端的一端套设有显影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环与所述加强件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10.一种导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
导丝,所述导丝穿设于所述连通孔及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丝与所述连通孔的孔壁滑动配合,且所述导丝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滑动配合。
CN202220373824.3U 2022-02-23 2022-02-23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Active CN217697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3824.3U CN217697598U (zh) 2022-02-23 2022-02-23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3824.3U CN217697598U (zh) 2022-02-23 2022-02-23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7598U true CN217697598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6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3824.3U Active CN217697598U (zh) 2022-02-23 2022-02-23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75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1881A (zh) * 2023-10-07 2024-02-0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快速交换微导管及支架递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1881A (zh) * 2023-10-07 2024-02-0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快速交换微导管及支架递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41809B2 (ja) 留置針組立体
JP5317566B2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JP4906347B2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JP5777936B2 (ja) 吸引カテーテル
CA2601872C (en) Forward looking imaging guidewire
US20090264865A1 (en) Insertion assisting tool for catheter, catheter assembly, and catheter set
US10933220B2 (en) Balloon catheter
EP1463546B1 (en) Guide catheter
JPWO2008123521A1 (ja) 血栓吸引カテーテル
EP1690563A1 (en) Catheter
CN217697598U (zh) 导管和导管植入装置
EP1457230A1 (en) Catheter
JP2015181485A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111714754B (zh) 导管
JP2009273640A (ja) 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
JPWO2015146408A1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および内カテーテル
JP2013223663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用保護スリーブ、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JP5403712B2 (ja) 挿入補助具、カテーテル組立体及びカテーテルセット
JP4847722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包装体
JP5154188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JP2014018366A (ja) トロッカーカテーテ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外套カテーテル、及び内針
WO2022030046A1 (ja)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の係合方法
JP2008086340A (ja)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
JP2009291557A (ja) 挿入補助具、カテーテル組立体及びカテーテルセット
CN112494780A (zh) 一种指引延长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