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7998U - 一种羽绒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羽绒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7998U
CN217597998U CN202120957396.4U CN202120957396U CN217597998U CN 217597998 U CN217597998 U CN 217597998U CN 202120957396 U CN202120957396 U CN 202120957396U CN 217597998 U CN217597998 U CN 217597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ner container
penetration
fabric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73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华
谭玉华
严小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legant Prosp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legant Prosp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legant Prosp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legant Prosp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73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7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7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7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羽绒面料,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中间层和里料层,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内胆层、第二内胆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之间的羽绒填充物和防钻绒结构,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之间的空间借由所述防钻绒结构被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充绒区,每个所述充绒区中填充有所述羽绒填充物,所述面料层、中间层以及里料层由绕所述羽绒面料四周进行车缝的第一类车线车缝固定在一起。所述羽绒面料改善甚至杜绝了针孔钻绒的困扰,保温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消费者在穿着/使用时更加舒适,洗涤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羽绒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钻绒的羽绒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冬天到来,人们会添置保暖产品来防风防冻,近些年来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特别流行羽绒制品,羽绒制品是指以养殖的鸭、鹅的毛、绒为填充料,羽绒面料为填充结构,再加以缝制的综合性实用产品。羽绒面料作为羽绒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羽绒制品的整体质量稳定起关键作用。羽绒面料作为市场上家纺与服装使用的常用面料,如羽绒服、羽绒被等,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蓬松性与弹性,还具有质轻、温度调节性、湿度调节性、健康性、吸湿性与耐久性等优点,深受各种消费人群的喜爱。
传统的羽绒面料多采用两层面料层叠在一起,其直接将表层和里层之间进行填充绒毛,并缝合起来,特别是在长期穿着和洗涤后,容易出现绒毛窜出的可能,发生钻绒一定是不受消费者喜爱的现象。同时传统面料的防护性较低,若表层出现破损,就会影响羽绒面料的保温效果及使用寿命,针对此类问题,本案申请人进一步苦心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羽绒面料钻绒现象严重、寿命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织造简单、防钻绒效果好且美观的羽绒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中间层和里料层,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内胆层、第二内胆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之间的羽绒填充物和防钻绒结构,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之间的空间借由所述防钻绒结构被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充绒区,每个所述充绒区中填充有所述羽绒填充物,所述面料层、中间层以及里料层由绕所述羽绒面料四周进行车缝的第一类车线车缝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防钻绒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之间的呈条状的防钻绒棉条,所述防钻绒棉条分别与所述中间层的第一内胆层和所述第二内胆层固定,从而借由所述防钻绒棉条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之间的空间内分隔出多个所述独立的充绒区。
进一步地,所述防钻绒棉条的两端经由第二类车线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胆层上,所述面料层、所述第一内胆层、所述第二内胆层以及里料层的中心区域由第三类车线车缝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层固定有所述防钻绒棉条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内胆层贴合,所述第三类车线的分布位置、分布间隔和走向都与所述防钻绒棉条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防钻绒棉条与所述第二内胆层由第二类车线车缝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层、所述第二内胆层以及里料层的中心区域由第三类车线车缝固定,所述第二内胆层固定有所述防钻绒棉条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胆层贴合,所述第三类车线的分布间隔和走向与所述防钻绒棉条的分布间隔和走向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防钻绒棉条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撇向防钻绒棉条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捺向防钻绒棉条,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与捺向防钻绒棉条交叉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之间形成多个所述相互独立的菱形充绒区。
进一步地,所述防钻绒棉条为宽度在1.0cm~1.2cm之间的防钻绒棉条,每平方米所述防钻绒棉条的重量为20g,所述防钻绒棉条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热熔胶层;优选地,所述第一、二、三类车线的外表面涂覆有热熔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类车线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撇向车线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捺向车线,所述撇向车线与捺向车线交叉设置,与所述第一类车线一起在所述羽绒面料内表面形成交错设置的多个菱形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车线距离所述羽绒面料外边缘0.5cm;所述多条撇向车线等间隔地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所述撇向车线之间的最小间隔为3cm;相对应地,所述多条捺向车线等间隔地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所述捺向车线之间的最小间隔为 3cm。
进一步地,所述防钻绒棉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层的四周的封口棉条,所述封口棉条到所述中间层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类车线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上所形成的针脚到所述第一、二内胆层边缘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羽绒面料边缘处设置有拷边或卷边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羽绒面料在车缝针眼处设置有防钻绒棉条,改善了甚至杜绝了针孔钻绒的困扰,保温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消费者在穿着/使用时更加舒适,洗涤更加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在所述防钻绒棉条和/或所述车线上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在所述防钻绒棉条与所述第一、第二内胆层相接触的表层和/或所述车线的表层涂覆热熔胶层,相对应地,在制作所述羽绒面料的工艺中加入热压工艺,使用车缝针眼被热熔胶填充,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具有较好的防钻绒效果好,同时,还具有织造简单,羽绒制品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图1所示绒面料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固定有防钻绒棉条的第一内胆层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的又一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图3所示羽绒面料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固定有防钻绒棉条的第二内胆层的示意图;
图4C示出了固定有防钻绒棉条的第二内胆层的又一示意图;
图5A~5H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制作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6A~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制作工艺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面料层1
第一内胆层21 第二内胆层22
羽绒填充物23
防钻绒棉条24
撇向防钻绒棉条241 捺向防钻绒棉条242
水平防钻绒棉条243 封口棉条244
充绒通道25
充绒区26 菱形充绒区26’
里料层3
第一类车线41
第二类车线42
第三类车线43
撇向车线431 捺向车线432
拷边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羽绒面料及其制作工艺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2A、2B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该羽绒面料具有多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内胆层21、第二内胆层2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胆层 21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之间的羽绒填充物23和防钻绒棉条24,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的空间借由所述防钻绒棉条24被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充绒区26,每个所述充绒区26中填充有所述羽绒填充物23,所述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1、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形状、大小相同,当上述各层面料依次叠铺时,各层面料的边缘处也是彼此相互对齐的,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以及里料层3在其边缘处由第一类车线41车缝固定。
如图1、2A、2B所示,在所述中间层中,所述防钻绒棉条24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每一根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胆层21和所述第二内胆层22的内侧贴合固定,从而借由所述防钻绒棉条24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的空间内分隔出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独立的充绒区26。
在如图1、2A、2B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整根所述防钻绒棉条24经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胆层21上,进而,所述面料层1、所述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中心区域再由多根第三类车线43车缝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层21固定有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贴合,所述第三类车线43的分布位置、分布间隔和走向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多根所述第三类车线43也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每一根所述第三类车线43在车缝时都应穿过与之相对应的防钻绒棉条24。
图3、4A、4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羽绒面料为羽绒服的前片,所述羽绒服前片具有多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内胆层21、第二内胆层 2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胆层21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之间的羽绒填充物23和防钻绒棉条24,所述防钻绒棉条24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捺向防钻绒棉条242,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捺向防钻绒棉条242 交叉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胆层21和所述第二内胆层22的内侧贴合固定,从而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形成多个所述相互独立的菱形充绒区26’。每个所述菱形充绒区26’中填充有所述羽绒填充物23,所述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1、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当上述各层面料依次叠铺时,各层面料的边缘处也是彼此相互对齐的,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以及里料层3在其边缘处由第一类车线41车缝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整根所述防钻绒棉条 24经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胆层22上。
优选地,为了避免在所述第一内胆层21和/或所述第二内胆层22上形成过多的针眼增加钻绒发生的可能性,如图4C所示,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一根所述防钻绒棉条24,无论是撇向防钻绒棉条241还是捺向防钻绒棉条242都只有两个端部经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胆层22上,而除两个端部以外的其它部分都只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贴合,但并不经由所述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4C所示,为了方便后续充绒工序的顺利完成,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捺向防钻绒棉条242呈编织状交叉设置(换句话说,在一部分交叉点处,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设置在所述捺向防钻绒棉条242下方,而在另一部分交叉点处,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设置在所述捺向防钻绒棉条242上方);同时,在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捺向防钻绒棉条242的交叉点位置经由第二类车线42 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胆层22上,以方便后续充绒工序的顺利完成。
在如图3、4A、4B所示出的所述羽绒面料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中心区域由第三类车线43车缝固定,所述第二内胆层22固定有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胆层21贴合,所述第三类车线43包括多条平行等设置的撇向车线431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捺向车线432,其与所述第一类车线41一起在所述羽绒面料内表面形成交错设置的多个菱形格;所述撇向车线431与捺向车线432交叉设置,所述撇向车线431与所述捺向车线432的起针位置、分布间隔和走向分别与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所述捺向防钻绒棉条242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每一根所述第三类车线43在车缝时都应穿过与之相对应的防钻绒棉条24。所述第三类车线43与所述第一类车线41一起在所述羽绒面料内、外表面分别形成交错设置的多个菱形格5。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类车线43只将所述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中心区域车缝固定,而并没有将固定所述面料层1一起车缝,具有这一结构的羽绒面料其外表面不会形成交错设置的多个菱形格,也不会有所述第三类车线43显露于其上,为所述面料层1图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优选地,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宽度在1.0cm~1.2cm之间,每平方米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重量为20g。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羽绒面料是由车线将各个组成的面料层车缝固定在一起,在车缝的过程中势必会在各层面料上形成数个针眼,尽管在该面料层中的中间层设置有防钻绒棉条24,为了能更好地避免钻绒现象的出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的防钻绒棉条24的上、下表面进一步地涂覆有热熔胶层,在所述羽绒面料制成后,对相应地车缝固定处进行热压,使所述热熔胶层熔化,对车缝针眼进行封闭,在保证防钻绒性能的同时,也提升了所述羽绒面料的防风抗寒性能。
所述热熔胶层可以是乙烯—乙酸乙烯(EVA)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低熔点PE 纤维、PU胶、离型纸中的一种。
可替换地,所述热熔胶层为设置于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上、下表面的多个热熔胶粒。
除了在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上、下表面进一步地涂覆有热熔胶层这一实施方式以外,选用特制的车缝线材也可实现封闭车缝针眼的效果。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车线、第二类车线、第三类车线均为皮芯结构,其芯丝由碳纤维长丝制成,芯丝外层包覆熔胶层作为皮层,所述热熔层为低熔点PE纤维层,其包缠于所述芯丝外。当所述羽绒面料制成后,对相应地车线车缝的路径或对整块羽绒面料进行热压,使所述热熔胶层熔化,对车缝针眼进行封闭,在保证防钻绒性能的同时,也提升了所述羽绒面料的防风抗寒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车线41距离所述羽绒面料外边缘的距离、相邻两条所述撇向车线431或所述捺向车线432之间的最小间隔都可根据所述羽绒面料的实际用途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羽绒面料被用于制作羽绒服成衣,所述第一类车线41距离所述羽绒面料外边缘的距离为0.5cm,而相邻的两条所述撇向车线431之间的最小间隔为3cm;而相邻两条所述捺向车线432之间的最小间隔也为3cm。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所述羽绒面料在边缘位置出现钻绒情况,所述防钻绒棉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层的四周的封口棉条,所述封口棉条到所述中间层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类车线41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上所形成的针脚到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边缘的距离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类车线41在进行所述羽绒面料边缘位置的车缝时,会穿过夹设在所述中间层中间的封口棉条。
进一步地,所述羽绒面料边缘处设置有拷边结构6。
可替换地,所述羽绒面料边缘处设置有卷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羽绒面料的制作工艺,如图5A~5H图示,所述羽绒面料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对制作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2、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面料进行剪裁,将其裁剪为所需性状,在如图5A~5H的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2、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被裁剪为羽绒服前片的形状,所述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2、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形状、大小相同(如图5A所示);
2)制作固定有防钻绒结构的中间层,具体步骤如下:
21)选择所述第一内胆层21为防钻绒棉条的基层,在第一内胆层21与所述面料层1上分别绘制间隔、斜率一致的参考线,如图5B所示,所述参考线包括多条撇向参考线和多条捺向参考线;
22)沿所述撇向参考线,在所选定的第一内胆层21上使用第二类车线 42车缝撇向防钻绒棉条241,进而,沿所述捺向参考线,在第一内胆层21上使用第二类车线42车缝捺向防钻绒棉条242,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捺向防钻绒棉条242交叉设置(如图5C、5D所示);
3)将所述中间层与面料层1、里料层3车缝固定,并在所述中间层内形成多个充绒通道25,具体地:
31)将所述面料层1、所述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叠设置,所述面料层1绘制有参考线的一面朝外,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捺向防钻绒棉条242被夹设在所述第一内胆层21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之间(如图5E所示);
32)沿所述面料层1上绘制的撇向参考线,借由第三类车线中的撇向车线431将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车缝在一起,从而在所述中间层内形成多个充绒通道25,所述撇向车线431的车缝位置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中的撇向防钻绒棉条的设置位置重叠;
33)借由第一类车线41在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的四周进行局部车缝,以为每个充绒通道25保留至少一个开口,以方便进行充绒操作,所述第一类车线41的车缝位置与所述羽绒面料的布边之间具有约0.5cm的间隔,以防止车缝时脱线(如图5F所示)。
4)依次为所述充绒通道25中填充羽绒填充物;
5)对所述充绒通道25进行封口,具体地
51)借由所述第一类车线41对每个充绒通道25进行封口,也就是借由第一类车线41在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的四周对之前未进行车缝的部分进行车缝,从而在所述羽绒面料的四周形成由第一类车线41车缝而成的闭合的车缝线,所述车缝线与所述羽绒面料的布边之间具有约0.5cm的间隔,以防止车缝时脱线(如图5G 所示);
52)沿所述面料层1上绘制的捺向参考线,借由所述第三类车线中的捺向车线432继续进行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之间的车缝,以在所述羽绒面料内、外表面分别形成交错设置的多个菱形格,所述捺向车线432的车缝位置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中的捺向防钻绒棉条的设置位置重叠(如图5H所示)。
优选地,为了避免在所述第一内胆层21或所述第二内胆层22上形成过多的针眼增加钻绒发生的可能性,在上述步骤22)的一个可替换的步骤中,每一根所述防钻绒棉条24,无论是撇向防钻绒棉条241还是捺向防钻绒棉条242都只有两个端部经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胆层22上,而除两个端部以外的其它部分都只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贴合,但并不经由所述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
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后续充绒工序的顺利完成,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捺向防钻绒棉条242呈编织状交叉设置(换句话说,在设置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 时,其相对于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的位不完全相同,在其中一部分交叉点处,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设置在所述捺向防钻绒棉条242下方,而在另一部分交叉点处,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设置在所述捺向防钻绒棉条242上方);同时,在所述步骤22)中,在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241与捺向防钻绒棉条242的交叉点位置经也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胆层22上。
进一步地,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消费者对于羽绒制品的要求不再仅限于保暖、透气,不钻绒,消费者对于要求相关制品的设计感、美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促使生产厂家和产品设计团队不断地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的制作工艺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环境下产生的。
具体地,上文所述羽绒面料的制作工艺中的所述步骤32)被替换为:32')借由第三类车线中的撇向车线431将所述中间层和里料层3车缝在一起,并在所述中间层内形成多个充绒通道25,所述撇向车线431的车缝位置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中的撇向防钻绒棉条的设置位置重叠;所述步骤51)被替换为:51')借由所述第三类车线中的捺向车线432继续进行所述中间层和里料层3之间的车缝,所述捺向车线 432的车缝位置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中的捺向防钻绒棉条的设置位置重叠。
由上述较佳实施方式所制作完成的羽绒面料其面料层1的中部区域并不与其它各层车缝固定,这样,在所述羽绒面料的外表面上就不会出现多条第三类车缝线,设计师可以选用带有各类图案的面料作为面料层1,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生制得的羽绒制品样式更多,更具时尚性。
除此以外,在对所述羽绒面料进行车缝时,选择适合的机针和车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出现钻绒的情形,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羽绒面料的制作工艺中,实用新型人以细针粗线为原则挑选机针和车线,具体地,选用细针、尖头的机针能够使其在车缝的时候与各层面料的接触面积小,从而针洞偏小;再利用粗线来堵住针洞防止羽丝钻出。同时,车缝的时候机针上下运动频率非常高,机针发热、受损也会导致车缝针洞变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时刻关注机针的状况,勤换机针(通常情况下每4小时更换一次机针),从而避免由机针发热、受损而造成的针洞变大的问题。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羽绒面料的制作工艺中,选用德国蓝狮型号为“DBx1SF”,尺寸为“SIZE:8”的机针进行车缝,其纤细的机针针体延伸至机针上段,不具有加粗设计,对各层面料的损伤很小。所述第一、二、三类车线采用涤纶长丝线,Tex24支数,其整体均匀顺滑,能提升润滑等级,降低滑动摩擦。
可替换地,所述机针还可选用日本风琴“DBx1 KN”,尺寸为“65/9”的机针
对于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机针品牌建议采用蓝狮或风琴二个品牌,采用三个原则,细针、尖头、勤换,运用细针粗线的原理,细针尖头使在车缝的时候机针与面料的接触面积小,从而针洞偏小,利用粗线来堵住针洞防止羽丝钻出,车缝的时候机针上下运动频率非常高,通过勤换针,来减少因机针发热、受损而造成的针洞变大的问题。
可替换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羽绒面料还可经由如下步骤制作完成:
1)对制作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2、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面料进行剪裁,所述面料层1、第一内胆层22、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形状、大小相同;
2)制作固定有防钻绒结构的中间层,具体步骤如下:
21”)选择所述第一内胆层21为防钻绒棉条的基层,在第一内胆层21与所述里料层3上分别绘制多条水平参考线;
22”)沿所述水平参考线,在所选定的第二内胆层22上使用第二类车线 42车缝水平防钻绒棉条243,整根所述水平防钻绒棉条243经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胆层22(如图6A所示);
23”)在所述第一内胆层21四周设置具有闭合路径的封口棉条244,所述封口棉条由所述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所述第二类车线42与所述第一内胆层21的边缘之前具有0.5cm的间隔(如图6B所示)
3)将所述中间层与面料层1、里料层3车缝固定,并在所述中间层内形成多个充绒通道25,具体地:
31”)将所述面料层1、所述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叠设置,将重叠设置的所述面料层1、所述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进行固定,所述里料层3绘制有参考线的一面朝外,所述水平防钻绒棉条242与封口防钻绒棉条243被夹设在所述第一内胆层21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之间;
32”)沿所述里料层3上绘制的水平参考线,借由第三类车线将所述中间层和里料层3车缝在一起,从而在所述中间层内形成多个水平充绒通道,所述水平车线的车缝位置与所述水平防钻绒棉条243的设置位置重叠,也就是说,每一根所述第三类车线43在车缝时都应穿过与之相对应的水平防钻绒棉条243;
33”)沿所述封口棉条的设置位置,借由第一类车线41在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的四周进行局部车缝,为每个充绒通道25保留至少一个开口,方便进行充绒操作,所述第一类车线41的车缝位置与所述羽绒面料的布边之间具有约0.5cm的间隔,以防止车缝时脱线,所述第一类车线41在车缝时都应穿过与之相对应的封口防钻绒棉条;
4)依次为所述充绒通道25中填充羽绒填充物;
5”)借由所述第一类车线41对每个充绒通道25进行封口,也就是借由第一类车线41在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的四周对之前未进行车缝的部分进行车缝,从而在所述羽绒面料的四周形成由第一类车线41车缝而成的闭合的车缝线,所述车缝线与所述羽绒面料的布边之间具有约 0.5cm的间隔,以防止车缝时脱线;
6)在所述羽绒面料四周进行拷边或卷边;
7)对述羽绒面料处进行热压。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1)、中间层和里料层(3),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内胆层(21)、第二内胆层(2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的羽绒填充物(23)和防钻绒结构,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的空间借由所述防钻绒结构被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充绒区(26),每个所述充绒区(26)中填充有所述羽绒填充物,所述面料层(1)、中间层以及里料层(3)由绕所述羽绒面料四周进行车缝的第一类车线(41)车缝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钻绒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的呈条状的防钻绒棉条(24),所述防钻绒棉条(24)分别与所述中间层的第一内胆层(21)和所述第二内胆层(22)固定,从而借由所述防钻绒棉条(24)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的空间内分隔出多个所述独立的充绒区(2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两端经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胆层(21)上,所述面料层(1)、所述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中心区域由第三类车线(43)车缝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层(21)固定有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贴合,所述第三类车线(43)的分布位置、分布间隔和走向都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与所述第二内胆层(22)由第二类车线(42)车缝固定,所述第一内胆层(21)、所述第二内胆层(22)以及里料层(3)的中心区域由第三类车线(43)车缝固定,所述第二内胆层(22)固定有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胆层(21)贴合,所述第三类车线(43)的分布间隔和走向与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分布间隔和走向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钻绒棉条(24)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撇向防钻绒棉条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捺向防钻绒棉条,所述撇向防钻绒棉条与捺向防钻绒棉条交叉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之间形成多个所述相互独立的菱形充绒区(2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钻绒棉条(24)为宽度在1.0cm~1.2cm之间的防钻绒棉条(24),每平方米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重量为20g,所述防钻绒棉条(24)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热熔胶层;优选地,所述第一、二、三类车线的外表面涂覆有热熔胶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类车线(43)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撇向车线(431)以及多条平行设置的捺向车线(432),所述撇向车线(431)与捺向车线(432)交叉设置,与所述第一类车线(41)一起在所述羽绒面料内表面形成交错设置的多个菱形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车线(41)距离所述羽绒面料外边缘0.5cm;所述多条撇向车线(431)等间隔地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所述撇向车线(431)之间的最小间隔为3cm;相对应地,所述多条捺向车线(432)等间隔地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所述捺向车线(432)之间的最小间隔为3c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钻绒棉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层的四周的封口棉条,所述封口棉条到所述中间层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类车线(41)在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上所形成的针脚到所述第一、二内胆层(21、22)边缘的距离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面料边缘处设置有拷边或卷边结构。
CN202120957396.4U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羽绒面料 Active CN217597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7396.4U CN217597998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羽绒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7396.4U CN217597998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羽绒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7998U true CN217597998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7396.4U Active CN217597998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羽绒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7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7663B2 (en) Article of apparel with material elements having a reversible structure
KR100906407B1 (ko) 다운 흘러내림 방지를 위한 다운재킷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에 따라 제조된 다운재킷
CN109640723A (zh) 具有区域化的保温性和可变透气性的服装
CN102733057A (zh) 用于床垫的阻燃纬编针织提花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17597998U (zh) 一种羽绒面料
CN213836155U (zh) 一种整体可回收人造草坪
CN2604450Y (zh) 弹性保暖填料
CN106192188B (zh) 一种四维网布及其加工方法
CN115302860A (zh) 一种羽绒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CN206916322U (zh) 一种丙纶单丝双捻组合热收缩地毯
CN206170794U (zh) 一种无绗缝羽绒制品
CN215714397U (zh) 一种整体可回收人造草坪
CN202925256U (zh) 用于床垫的阻燃纬编针织提花织物
JP5729992B2 (ja) 面ファスナー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139540U (zh) 一种农用拼接无纺布
JPS6175806A (ja) 防寒衣料
CN217052601U (zh) 导湿面料及跑步t恤
CN219260378U (zh) 一种具有飞纺夹纱效果的针织面料
CN213604458U (zh) 一种易清洗防风毛衣
CN114164546B (zh) 运动用面罩及其制作方法
CN221476391U (zh) 一种羽绒直充面料
CN210445731U (zh) 一种包棉毛衫
CN109562930A (zh) 一种填充体及其用途
CN217809891U (zh) 一种纬编双面大提花任意裁面料
CN218262982U (zh) 一种新型弹力三明治结构面料及鞋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