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9528U -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9528U
CN217589528U CN202221645355.2U CN202221645355U CN217589528U CN 217589528 U CN217589528 U CN 217589528U CN 202221645355 U CN202221645355 U CN 202221645355U CN 217589528 U CN217589528 U CN 217589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 holder
guide
electrode assembly
charg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53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泉州
王毅可
唐旋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en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en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en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en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453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9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9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9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该充电机构包括电极座、导向件和电极组件,导向件设在电极座上,电极组件通过导向件与电极座连接,导向件被配置为在电极组件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能够引导或带动整个电极组件同步朝向电极座运动。该充电机构通过在电极座上设置导向件,利用导向件与电极组件进行连接,从而使电极组件在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均能够在导向件的引导或者带动下整体同步朝向电极座运动。由于电极组件是整体同步朝向电极座运动的,因此不会发生电极组件倾斜移动从而卡死在电极座上的现象,降低了充电机构的故障率,提高了充电机构的充电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机器人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可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源,当充电电池电力不足时,机器人能够自动移动至充电桩处,并与充电桩上的充电机构自动对接,从而完成对充电电池的充电。
但是现有的机器人在与充电机构进行对接时,常出现机器人角度没有调整到位从而使机器人上的充电口倾斜触碰充电机构的充电极片的情况,该情况会导致充电极片在充电机构上倾斜移动,从而很容易发生充电极片卡死现象,进而导致充电接触不良甚至无法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机构,该充电机构的电极组件不论受到任何方向的挤压均能够整体朝向电极座运动,不易发生卡死现象,充电稳定性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机构,包括:电极座;导向件,设在所述电极座上;电极组件,通过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电极座连接,所述导向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极组件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能够引导或带动整个所述电极组件同步朝向所述电极座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件包括转轴部和设置在所述转轴部两端的支臂,所述转轴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电极座上,所述支臂分别与所述电极组件的端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组件的端部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臂对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电极组件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连接部包括腰型槽,每个所述支臂均能穿过所述腰型槽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座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转轴部转动设在所述转动槽内;
或者,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转动挂钩,所述转轴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极座的主体结构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极座的安装面平行设置,所述转轴部转动设在所述转动挂钩与所述电极座的安装面形成的U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电极座前壳,所述电极座前壳设在所述电极座上,所述电极座前壳用于限定和引导所述电极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座前壳罩设于所述电极座上,所述电极座前壳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面适配,在所述电极组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电极组件远离所述电极座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导向孔与待充电设备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极座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电极座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的故障率低,充电稳定性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如上述的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构,该充电机构通过在电极座上设置导向件,利用导向件与电极组件进行连接,从而使电极组件在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均能够在导向件的引导或者带动下整体同步朝向电极座运动。由于电极组件是整体同步朝向电极座运动的,因此不会发生电极组件倾斜移动从而卡死在电极座上的现象,降低了充电机构的故障率,提高了充电机构的充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机构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机构的电极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机构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机构的电极座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极座;11、转动槽;12、转动挂钩;13、安装环座;131、安装柱;132、环板;
2、导向件;21、支臂;22、转轴部;
3、电极组件;30、连接部;31、腰型槽;32、极片安装座;33、充电极片;34、限位翻边;
4、电极座前壳;41、导向孔;42、连接翻边;
5、壳体;51、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构,该充电机构可以用于充电装置上,以实现对机器人或者其他需要进行充电的设备的自动充电。当需要进行充电的设备电量不足时,待充电设备可以自主移动或者人为移动至充电装置处并与充电装置上的充电机构完成对接后进行充电。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充电机构包括电极座1、导向件2和电极组件3,电极座1可以是设置在充电装置上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与充电装置的壳体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导向件2设置在电极座1上,电极组件3通过导向件2与电极座1连接,导向件2能够在电极组件3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引导或带动整个电极组件3同步朝向电极座1运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组件在受到倾斜方向的外力时仅部分向电极座1的方向运动从而容易造成卡死现象,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机构由于有导向件2的引导和带动,当受到倾斜方向的外力时电极组件3能够整体同步向电极座1运动,避免了充电机构部分移动导致卡死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机构的充电稳定性,降低了充电机构的故障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所示,电极座1为采用注塑工艺制成的盒状结构,电极座1的制作材料可以为塑料等绝缘材料。在电极座1朝向电极组件3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导向件2的安装结构,导向件2转动连接在安装结构上。
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2为折线杆状结构,导向件2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电极座1的安装结构上,且导向件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电极组件3的两端连接,如此可保证当电极组件3的某一个部位(例如电极组件3的左端)受到外力挤压时,导向件2的对应部位(导向件2位于左侧的端部)同时被挤压,导向件2整体绕安装结构转动,导向件2上未被挤压的部位(例如导向件2位于右侧的端部)能够带动电极组件3上未受部分挤压的部分(例如电极组件3的右端)同步向靠近电极座1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电极组件3的整体同步向电极座1的移动。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4所示,导向件2包括转轴部22和设置在转轴部22两端的支臂21,转轴部22可转动地设在电极座1上,两个支臂21分别与电极组件3的端部连接。
为了实现转轴部22与电极座1的转动连接,继续参照图3所示,在电极座1上设有转动槽11,转轴部22转动设在转动槽11内。转动槽11可以为直接开设在电极座1的主体结构上的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安装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转动挂钩12,转动挂钩12整体呈L型,转动挂钩12的一端垂直连接在电极座1的主体结构上,另一端与电极座1的安装面平行设置,转轴部22转动连接在转动挂钩12与电极座1的安装面形成的U形槽内。
可选地,为了提高转轴部22的转动稳定性,对于一个导向件2来说,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挂钩12,至少两个转动挂钩12沿平行于转轴部22的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转轴部22的不同位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所示,对于一个导向件2来说,设置有两个转动挂钩12。
进一步可选地,电极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极组件3沿垂直于转轴部22的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电极组件3与电极座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导向件2。两个导向件2对应设置有四个转动挂钩12,四个转动挂钩12分别设置在电极座1的主体结构的四个边角处。继续参照图4和图6所示,两个电极组件3的结构相同,每一电极组件3均包括垂直于电极座1安装面且突出设置的极片安装座32以及设置在极片安装座32内的充电极片33。
为了实现支臂21与电极组件3的连接,电极组件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部30,连接部30与支臂21对应连接。具体地,继续参照图3所示,连接部30包括腰型槽31,腰型槽31开设于电极组件3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每个支臂21均能穿过腰型槽31与连接部30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电极组件3的极片安装座32靠近电极座1的一端凸设有连接部30,连接部30呈长条状,腰型槽31沿平行于安装面的方向贯穿整个连接部30。当电极座1受到外力挤压时,导向件2绕转动挂钩12转动的同时能够在腰型槽31内移动,从而保证整个电极组件3能够在导向件2的引导下顺畅地向靠近电极座1的方向移动,不会发生垂直于移动方向的运动,避免出现卡死的情况。
为了限位和引导电极组件3,继续参照图4所示,充电机构还包括电极座前壳4,电极座前壳4设在电极座1上,电极座前壳4用于限定和引导电极组件3。具体地,电极座前壳4罩设于电极座1上,电极座前壳4上开设有导向孔41,导向孔31与电极组件3的外周面适配,在电极组件3的运动方向上,电极组件3远离电极座1的一端能够穿过导向孔41与待充电设备接触。
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电极座前壳4为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注塑形成的立方体壳状结构,电极座前壳4包括壳体5以及沿壳体5周向设置的连接翻边42,连接翻边42用于与电极座1连接,壳体5用于容置电极组件3靠近电极座1的一端,电极组件3的另一端突出壳体5设置。且继续参照图6所示,在电极组件3的极片安装座32靠近电极座1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翻边34,限位翻边34位于壳体5内,且限位翻边34的尺寸大于导向孔41的尺寸,从而保证限位翻边34始终位于壳体5内,无法通过导向孔41移出至电极座前壳4外。
进一步地,充电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电极座1上,另一端与电极组件3连接。可选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继续参照图5所示,在电极座1的安装面上凸设有安装环座13,安装环座13包括安装柱131以及环绕装柱的周向设置的环板132,螺旋弹簧的一端置于安装柱131和环板132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从而实现螺旋弹簧与电极座1的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多个弹性件,对应地,在电极座1上设置多个安装环座13,多个安装环座13与多个弹性件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安装环座13,四个安装环座13呈两行两列设置在电极座1的安装面上,且其中两个安装环座13和弹性件为一组设置在一个电极组件3与电极座1之间,另两个安装环座13和弹性件为另一组设置在另一个电极组件3与电极座1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在一个电极座1和安装座之间的安装环座13和弹性件的数量根据需求还可以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如图1所示,该充电装置包括壳体5和前文所述的充电机构,充电机构设在壳体5中。通过使用前文所述的充电机构,该充电装置降低了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发生卡死的故障率,提升了充电稳定性。继续参照图1所示,壳体5为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立方体状结构,其前壁面上的部分结构向内凹陷形成安装腔51,充电机构设置在安装腔51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座(1);
导向件(2),设在所述电极座(1)上;
电极组件(3),通过所述导向件(2)与所述电极座(1)连接,所述导向件(2)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极组件(3)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能够引导或带动整个所述电极组件(3)同步朝向所述电极座(1)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2)包括转轴部(22)和设置在所述转轴部(22)两端的支臂(21),所述转轴部(22)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电极座(1)上,所述支臂(21)分别与所述电极组件(3)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3)的端部设有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支臂(21)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设于所述电极组件(3)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连接部(30)包括腰型槽(31),每个所述支臂(21)均能穿过所述腰型槽(31)与所述连接部(3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1)上设有转动槽(11),所述转轴部(22)转动设在所述转动槽(11)内;
或者,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转动挂钩(12),所述转轴部(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极座(1)的主体结构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极座(1)的安装面平行设置,所述转轴部(22)转动设在所述转动挂钩(12)与所述电极座(1)的安装面形成的U形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电极座前壳(4),所述电极座前壳(4)设在所述电极座(1)上,所述电极座前壳(4)用于限定和引导所述电极组件(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前壳(4)罩设于所述电极座(1)上,所述电极座前壳(4)上开设有导向孔(41),所述导向孔(41)与所述电极组件(3)的外周面适配,在所述电极组件(3)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电极组件(3)远离所述电极座(1)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导向孔(41)与待充电设备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极座(1)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3)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电极组件(3)和所述电极座(1)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件。
10.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5);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设在所述壳体(5)中。
CN202221645355.2U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Active CN217589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5355.2U CN217589528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5355.2U CN217589528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9528U true CN217589528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1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5355.2U Active CN217589528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9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4690A1 (en) Battery holder, power transfer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CN212085334U (zh) 三向浮动机构及连接器
CN115776627A (zh) 耳机盒和耳机
JP3001233B2 (ja) 電池用ケース
CN217589528U (zh) 一种充电机构及充电装置
JP3236920U (ja) カーテン開閉装置及びカーテン開閉システム
CN213304426U (zh) 充电座、停靠站及清洁***
CN217405816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合装置
CN214100091U (zh) 连接器插接头、充放电防水连接器和充电***
CN109378626B (zh) 一种工业插头插座组合结构
CN208918382U (zh) 一种接驳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09659745B (zh) 电极触点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
CN218727584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手持式直流电压表组件
CN219717401U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充电电极装置及充电桩
CN217823343U (zh) 抵持装置及用电产品
CN217956724U (zh) 充电桩
CN110881906A (zh) 一种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CN218220093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15732295U (zh) 一种浮动式充电插座及充电连接器
CN220494923U (zh) 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CN215897521U (zh) 一种无刷电机电路板安装结构及无刷电机
CN215378529U (zh) 充电桩、移动设备和空调器
CN220731892U (zh) 电连接组件以及机器人***
CN219347673U (zh) 极片定位检测装置
CN220741184U (zh) 一种锂电池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