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6850U -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6850U
CN217486850U CN202221508712.0U CN202221508712U CN217486850U CN 217486850 U CN217486850 U CN 217486850U CN 202221508712 U CN202221508712 U CN 202221508712U CN 217486850 U CN217486850 U CN 217486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ain part
heat dissipation
source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087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侍家庭
崔向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Dsta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087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6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6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6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涉及车载主机的技术领域,包括:散热主体、隔热主体和主机主体;主机主体包括发热源,发热源设置在散热主体和隔热主体之间,发热源的两端分别与散热主体和隔热主体连接,隔热主体设置在主机主体上,隔热主体与主机主体连接,且隔热主体与散热主体连接,隔热主体用于阻挡发热源的热量,防止了其他零件被发热源散发的热量损坏,同时,散热主体用于给发热源散热,以防止发热源的温度过高导致发热源损坏。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热元件难以散热和其他零件被高温影响导致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发热源散热容易,同时其他零件不被高温影响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主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内部产品功能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强大,而集成化程度最高的部分就在汽车的主机,其中,汽车主机一般是由PCB板、外壳组成,用于给汽车或用户提供服务。
现有技术中,PCB板一般固定在外壳内,通过螺栓与外壳固定牢固,但是,PCB板上的发热元件难以散热,同时PCB板上的其他零件容易被发热元件的热量影响导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热元件难以散热和其他零件被高温影响导致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主机装置,包括:散热主体、隔热主体和主机主体;
所述主机主体包括发热源,所述发热源设置在所述散热主体和所述隔热主体之间,所述发热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主体和所述隔热主体连接,所述隔热主体设置在所述主机主体上,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主机主体连接,且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散热主体连接,所述隔热主体用于阻挡所述发热源的热量,所述散热主体用于给所述发热源散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发热源远离所述隔热主体的一端,所述散热片与所述隔热主体连接,所述散热片用于给所述发热源的散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上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沟槽沿所述散热片的表面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沟槽沿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延伸布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主体包括凹槽,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凸起;
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相对设置,所述凹槽的凹陷方向和所述凸起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所述发热源,所述发热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主体还包括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散热孔均贯穿所述主机主体,多个所述散热孔沿着所述主机主体的表面间隔布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散热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主体高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表面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主体还包括上壳和下壳;
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相对设置,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连接,所述隔热主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上壳连接,所述上壳通过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散热片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主体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热源电信号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爪;
所述安装爪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安装爪分别与所述主机主体和所述散热主体连接,所述安装爪用于固定所述主机主体和所述散热主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所述车载主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主机装置,包括:散热主体、隔热主体和主机主体;主机主体包括发热源,发热源设置在散热主体和隔热主体之间,发热源的两端分别与散热主体和隔热主体连接,隔热主体设置在主机主体上,隔热主体与主机主体连接,且隔热主体与散热主体连接,隔热主体用于阻挡发热源的热量,防止了其他零件被发热源散发的热量损坏,同时,散热主体用于给发热源散热,以防止发热源的温度过高导致发热源损坏。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热元件难以散热和其他零件被高温影响导致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发热源散热容易,同时其他零件不被高温影响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的结构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散热主体;110-散热片;120-散热孔;200-隔热主体;300-主机主体;310-发热源;320-上壳;330-下壳;340-电路板;400-安装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主机装置,包括:散热主体100、隔热主体200和主机主体300;主机主体300包括发热源310,发热源310设置在散热主体100和隔热主体200之间,发热源310的两端分别与散热主体100和隔热主体200连接,隔热主体200设置在主机主体300上,隔热主体200与主机主体300连接,且隔热主体200与散热主体100连接,隔热主体200用于阻挡发热源310的热量,散热主体100用于给发热源310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主体300的一侧设置有隔热主体200,隔热主体200呈板状,隔热主体200采用隔热材料,主机主体300与隔热主体20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隔热主体200与主机主体300的表面垂直,进一步地,发热源310可以设置为需要散热的电子元件,发热源310呈矩形,发热源310通过涂抹硅脂与散热主体100连接,以提高发热源310与散热主体100的传热效率,而散热主体100设置在主机主体300的外侧,散热主体100可以通过螺栓与主机主体300连接,同时,散热主体100还与发热源310抵接,以使发热源310的两侧分别与隔热主体200和主机主体300抵接,从而使发热源310的热量被隔热主体200阻挡,避免发热源310的热量进入主机主体300内损坏内部零件,同时还可以通过散热主体100及时为发热源310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故障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主机装置,包括:散热主体100、隔热主体200和主机主体300;主机主体300包括发热源310,发热源310设置在散热主体100和隔热主体200之间,发热源310的两端分别与散热主体100和隔热主体200连接,隔热主体200设置在主机主体300上,隔热主体200与主机主体300连接,且隔热主体200与散热主体100连接,隔热主体200用于阻挡发热源310的热量,防止了其他零件被发热源310散发的热量损坏,同时,散热主体100用于给发热源310散热,以防止发热源310的温度过高导致发热源310损坏。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热元件难以散热和其他零件被高温影响导致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发热源310散热容易,同时其他零件不被高温影响的技术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主体100包括散热片110;散热片110设置在发热源310远离隔热主体200的一端,散热片110与隔热主体200连接,散热片110用于给发热源310的散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片110上设置有沟槽,沟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沟槽沿散热片110的表面间隔布置,每个沟槽沿散热片110的表面延伸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110呈片状,散热片110靠近发热源310的一端设置有抵接平台,散热片110通过抵接平台与发热源310抵接,以提高传热效率,散热片110和主机主体300上对应设置有多个通孔,散热片110通过螺栓与主机主体300连接,散热片110上设置有沟槽,沟槽设置在散热片110靠近发热源310和远离发热源310的端面上,多个沟槽沿着散热片110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沟槽均沿着主机主体300的高度方向延伸,以方便散热片110表面空气的流通,从而调高散热片110的散热面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隔热主体200包括凹槽,散热主体100包括凸起;凹槽和凸起相对设置,凹槽的凹陷方向和凸起的延伸方向相同,凹槽内设置有发热源310,发热源310的两端分别与凹槽和凸起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主体200的凹槽沿着远离散热片110的方向凹陷,发热源310通过凹槽的底端与隔热主体200连接,进一步地,发热源310上可以设置有通孔,发热源310通过通孔和螺栓与凹槽的底端连接,散热片110上的凸起的延伸方向靠近隔热主体200设置,凹槽的形状和凸起的形状相契合,以使凸起和凹槽互相靠近的两端分别与发热源310的两端抵接,使发热源310更好的固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主体100还包括散热孔120;散热孔120设置有多个,每个散热孔120均贯穿主机主体300,多个散热孔120沿着主机主体300的表面间隔布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散热孔120分别设置在主机主体300高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表面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机主体300还包括上壳320和下壳330;上壳320和下壳330相对设置,上壳320和下壳330连接,隔热主体200设置在上壳320上,隔热主体200与上壳320连接,上壳320通过隔热主体200与散热片1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20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孔120分别设置在上壳320和下壳330上,其中,上壳320的上表面远离发热源310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孔120,下壳330上设置有沿高度上与之相对应的散热孔120,以使上下壳330之间通过散热孔120设置有散热通道,进一步地,在上壳320远离发热源310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孔120,以使上壳320和下壳330的远离发热源310的三处分别设置有散热孔120,已组成散热通道,通过侧面进入的空气能够将内部的热量从上下两侧携带出,以使上壳320的一侧可以通过散热片110散热,另一个可以通过散热孔120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还可以在下壳330靠近散热片110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孔120,以使隔热主体200能够更好的散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机主体300还包括电路板340;电路板340设置在上壳320和下壳330之间,电路板340分别与上壳320和下壳330连接,且电路板340与发热源310电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源310通过连接线从上壳320与下壳330之间的间隙伸入至上壳320内并与电路板340连接,电路板340上设置有通孔,电路板340可以通过螺栓与上壳320或下壳330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爪400;安装爪400设置有多个,多个安装爪400分别与主机主体300和散热主体100连接,安装爪400用于固定主机主体300和散热主体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车载主机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爪400呈“L”型,安装爪400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爪400分别设置在散热片110和上壳320上,两个安装爪400分别与上壳320和散热片110固定连接,每个安装爪400上设置有通孔,以使每个安装爪400能够通过螺栓与汽车连接,从而使车载主机装置被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主体、隔热主体和主机主体;
所述主机主体包括发热源,所述发热源设置在所述散热主体和所述隔热主体之间,所述发热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主体和所述隔热主体连接,所述隔热主体设置在所述主机主体上,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主机主体连接,且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散热主体连接,所述隔热主体用于阻挡所述发热源的热量,所述散热主体用于给所述发热源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发热源远离所述隔热主体的一端,所述散热片与所述隔热主体连接,所述散热片用于给所述发热源的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上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沟槽沿所述散热片的表面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沟槽沿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延伸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主体包括凹槽,所述散热主体包括凸起;
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相对设置,所述凹槽的凹陷方向和所述凸起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所述发热源,所述发热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还包括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散热孔均贯穿所述主机主体,多个所述散热孔沿着所述主机主体的表面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主体高度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主体还包括上壳和下壳;
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相对设置,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连接,所述隔热主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上壳连接,所述上壳通过所述隔热主体与所述散热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主体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热源电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爪;
所述安装爪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安装爪分别与所述主机主体和所述散热主体连接,所述安装爪用于固定所述主机主体和所述散热主体。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主机装置。
CN202221508712.0U 2022-06-16 2022-06-16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7486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8712.0U CN217486850U (zh) 2022-06-16 2022-06-16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8712.0U CN217486850U (zh) 2022-06-16 2022-06-16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6850U true CN217486850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08712.0U Active CN217486850U (zh) 2022-06-16 2022-06-16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6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52253B2 (ja) 電子部品の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387314B2 (ja) 電気接続箱
US20110141690A1 (en) Power electronics substrate for direct substrate cooling
US6678159B1 (en) Method of transporting heat from a heat dissipating electrical assemblage
US10212816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7270692B2 (ja) 車体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車体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
US7277295B2 (en) Industrial ethernet switch
CN10921932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和车辆设备
CN103533808A (zh) 用于接线盒印刷电路板的散热装置
CN108370653B (zh) 一种汽车电力电子组件
CN217486850U (zh) 车载主机装置及汽车
WO2021036249A1 (zh) 一种散热器、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2655143A (zh) 电力转换器
RU2604097C2 (ru) Теплопроводящее основание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блока
JP4273650B2 (ja)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108036286B (zh) 散热器
CN216960655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车载导航主机
JP2001244669A (ja) 電子部品の放熱構造
JP2004079940A (ja) メモリモジュール放熱装置
CN221488173U (zh) 散热装置及域控制器
CN220123341U (zh) 一种散热器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429834U (zh) 车辆控制器及车辆
CN220570846U (zh) 一种车载终端及车辆
CN216357931U (zh) 车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