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1773U - 折弯模具 - Google Patents

折弯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1773U
CN217451773U CN202123301103.6U CN202123301103U CN217451773U CN 217451773 U CN217451773 U CN 217451773U CN 202123301103 U CN202123301103 U CN 202123301103U CN 217451773 U CN217451773 U CN 217451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ending
negative angle
component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11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洲
梁卫海
吴婷婷
周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011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1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1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1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折弯模具。本实用新型解决板材在使用现有的模具进行推负角时,折弯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包括第一模、第二模、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用于夹持目标构件;所述折弯构件用于折弯被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夹持的所述目标构件;所述推负角构件用于推挤所述目标构件被所述折弯构件折弯的部分,以使所述目标构件形成负角折弯。本实用新型据仅通过一个折弯模具就能够实现板材的负角折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降低了板材的折弯工序,而且还提升了板材的折弯效率。

Description

折弯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冰箱、冰柜、冷柜等设备经常会用到板材。板材(尤其是薄板)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板材的强度,便于板材的安装、固定等,通常需要对板材的边缘部分进行折弯。有些板材在折弯之后,还需要进行推负角,以使板材的折弯部分与板材本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为了使板材具有上述的负角折弯,现有技术往往需要用到折弯模具和推负角模具才能实现板材的该种折弯效果。其中,折弯模具用于将板材的边缘部分折弯90°,推负角模具用于将板材被折弯的部分进行推负角,以使板材形成负角折弯。
该种折弯方式,不仅需要两个模具才能实现板材的推负角折弯,而且折弯工序复杂,折弯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板材在使用现有的模具进行推负角时,折弯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弯模具,包括第一模、第二模、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用于夹持目标构件;所述折弯构件用于折弯被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夹持的所述目标构件;所述推负角构件用于推挤所述目标构件被所述折弯构件折弯的部分,以使所述目标构件形成负角折弯。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为动模,所述第二模为定模;所述第一模位于所述第二模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模沿竖直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分别具有与所述目标构件相适配的挤压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分别被设置为板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折弯构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模移动;并且/或者,所述折弯构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模移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模和/或所述第二模的外侧,以使所述折弯构件折弯所述目标构件裸露在所述第一模外侧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折弯构件相对所述第一模可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模与所述折弯构件相对应的侧部设置有折弯引导部,所述折弯引导部用于辅助所述折弯构件向下折弯所述目标构件。
可选地,所述推负角构件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折弯引导部的方向移动;所述推负角构件用于将所述目标构件被所述折弯构件折弯的部分推挤到所述折弯引导部的底面,从而使所述目标构件形成负角折弯。
可选地,所述折弯引导部的底面为斜面,并记作折弯斜面;所述推负角构件具有与所述折弯斜面相适配的推负角斜面。
可选地,所述折弯构件设置有与所述推负角斜面相对应的复位斜面,所述折弯构件通过所述复位斜面在水平方向上挤压所述推负角斜面,以迫使所述推负角构件远离所述折弯引导部,从而避免所述推负角构件干涉所述折弯构件下降;所述推负角构件通过所述推负角斜面向上挤压所述复位斜面,以迫使所述折弯构件上升,从而避免所述折弯构件干涉所述推负角构件靠近所述折弯引导部。
可选地,所述目标构件为板材。
可选地,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固定到一起的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第一模和所述折弯构件安装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第二模和所述推负角构件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
可选地,所述推负角构件上设置有副驱动斜面;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
基板,其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上模座可相对移动地安装到一起,所述第一模和所述折弯构件分别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下方;
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基板移动;
第一弹簧,其用于给所述第一模提供远离所述基板的力;
第二弹簧,其用于给所述折弯构件提供远离所述基板的力;
驱动构件,其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构件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基板的下方并且设置有主驱动斜面,所述主驱动斜面与所述副驱动斜面相匹配,以使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推负角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模。
可选地,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连接板和第三弹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模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模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折弯构件之间,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基板之间;并且/或者,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用于给所述推负角构件提供靠近所述第二模的力。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为折弯模具配置第一模、第二模、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并使第一模和第二模夹持目标构件,使折弯构件折弯被第一模和第二模夹持的目标构件,以及使推负角构件推挤目标构件被折弯构件折弯的部分,从而使目标构件形成负角折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仅通过一个折弯模具就能够实现板材的负角折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降低了板材的折弯工序,而且还提升了板材的折弯效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在对目标构件(例如板材)折弯的过程中,能够使折弯构件通过复位斜面在水平方向上挤压推负角斜面,以迫使推负角构件远离折弯引导部,从而避免推负角构件干涉折弯构件下降;推负角构件通过推负角斜面向上挤压复位斜面,以迫使折弯构件上升,从而避免折弯构件干涉推负角构件靠近折弯引导部。简而言之,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能够彼此驱动,具体地,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中当前用于折弯目标构件(板材)的一项,能够驱动另一项复位。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不会发生相互干涉。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基板移动,通过第一弹簧给第一模提供远离基板的力,通过第二弹簧给折弯构件提供远离基板的力,通过驱动构件驱动推负角构件靠近第二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仅需要通过一个或一组驱动装置就可以使第一模、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按顺序移动,进而完成目标构件的折弯与推负角,简化了目标构件的折弯工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同一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所标示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类似;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彼此之间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折弯模具的轴测视图;
图2是图1中折弯模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折弯模具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折弯模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第一模和第二模处于开模状态);
图5是图1中折弯模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第一模和第二模夹紧目标构件);
图6是图1中折弯模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折弯构件折弯目标构件);
图7是图1中折弯模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推负角构件顶起折弯构件);
图8是图1中折弯模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推负角构件推挤目标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弯模具包括固定架 1、第一模2、第二模3、折弯构件4、推负角构件5、基板6、连接板7、驱动装置8、驱动构件9、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第三弹簧13和第四弹簧14。
继续参阅图1和图2,固定架1包括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上模座101 和下模座102通过立柱固定连接到一起,并因此使上模座101与下模座102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用于安装第一模2、第二模3、折弯构件4、推负角构件5、基板6、连接板7、驱动装置8、驱动构件9、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第三弹簧13和第四弹簧14。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能够安装第一模2、第二模3、折弯构件4、推负角构件5、基板6、连接板7、驱动装置8、驱动构件9、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第三弹簧13和第四弹簧14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固定架1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通过多个钣金、 T型钢、管材等任意可行的型材焊接而成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模2、折弯构件4、基板6、连接板7、驱动装置 8和驱动构件9均安装到上模座101上。第二模3和推负角构件5均安装到下模座102上。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模2与第二模3相对应,折弯构件4与推负角构件5相对应。如图3所示地,折弯构件4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模2的外侧,并且第一模2和第二模3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第二模3在图3所示结构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折弯构件4和推负角构件5,以便使目标构件15被折弯之后能够从第二模3的下侧(第二模3在图3所示结构的下侧)抽出(后文将进行具体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构件15为板材。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适用于板材的折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目标构件15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构件,例如钢筋、金属条、金属网等。
如图2所示,上模座101、基板6、连接板7和第一模2自上至下依次分布。驱动装置8设置在基板6与上模座101之间。
继续参阅图2,基板6相对于上模座101可上下移动。具体地,驱动装置8 设置在基板6与上模座101之间,并且驱动装置8用于驱动基板6相对于上模座101上下移动。该驱动装置8可以是任意可行的驱动装置,例如液压缸、气缸、电缸、丝杠螺母副等。示例性地,该驱动装置8是电缸,基板6和上模座 101中的一项与电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基板6和上模座101中的另一项与电缸的缸杆固定连接。
继续参阅图2,连接板7设置在基板6远离上模座101的一侧,并且连接板7能够相对于基板6上下移动。进一步,连接板7与基板6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13,该第三弹簧13用于给连接板7提供远离基板6的力。
继续参阅图2,第一模2和折弯构件4均设置在连接板7远离基板6的一侧。并且,第一模2与连接板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该第一弹簧11用于给第一模2提供远离连接板7的力。折弯构件4与连接板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2,该第二弹簧12用于给折弯构件4提供远离连接板7的力。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 2、折弯构件4、基板6和连接板7还分别配置有导向结构,以通过各自相对应的导向结构来引导第一模2、折弯构件4、基板6和连接板7沿竖直方向移动。示例性地,第一模2、折弯构件4、基板6和连接板7各自所对应的导向结构分别包括孔结构和柱结构,该孔结构设置在上模座101上,柱结构分别固定到第一模2、折弯构件4、基板6和连接板7上。柱结构以滑动的方式***到上模座 101上的孔结构中。
举例说明,第一模2上安装有或设置有导向柱,基板6和连接板7上设置有允许该导向柱穿过的通孔,上模座101上设置有与该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该导向柱以滑动的方式***到该导向孔内。
进一步,折弯构件4上安装有或设置有导向柱,基板6和连接板7上设置有允许该导向柱穿过的通孔,上模座101上设置有与该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该导向柱以滑动的方式***到该导向孔内。
进一步,连接板7上安装有或设置有导向柱,基板6上设置有允许该导向柱穿过的通孔,上模座101上设置有与该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该导向柱以滑动的方式***到该导向孔内。
进一步,基板6上安装有或设置有导向柱,上模座101上设置有与该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该导向柱以滑动的方式***到该导向孔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省去连接板7和第三弹簧13的设置,并使第一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基板6和第一模2抵接,使第二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基板6和折弯构件4抵接。
继续参阅图2,驱动构件9与基板6固定连接,驱动构件9的底部延伸至基板6的下方并且设置有主驱动斜面91。
继续参阅图2,第二模3与折弯构件4相对应的侧部设置有折弯引导部31,折弯引导部31用于辅助折弯构件4向下折弯目标构件15。进一步,折弯引导部31的底面为斜面,并记作折弯斜面311。该折弯斜面311与推负角构件5相适配。折弯引导部31的边缘设置为弧形倒角,以防止折弯构件4折弯目标构件15时,将目标构件15切断。
继续参阅图2,折弯构件4的顶部设置有复位斜面41,该复位斜面41与推负角构件5相适配。推负角构件5上设置有推负角斜面51和副驱动斜面52,该推负角斜面51与折弯斜面311和复位斜面41分别适配,副驱动斜面52与主驱动斜面91相适配。推负角斜面51和折弯斜面311共同用于对目标构件15 进行负角折弯。推负角斜面51和复位斜面41用于使推负角构件5驱动折弯构件4,具体地,折弯构件4通过抵接到一起的推负角斜面51和复位斜面41驱动推负角构件5远离折弯引导部31;推负角构件5通过抵接到一起的推负角斜面51和复位斜面41驱动折弯构件4上升。副驱动斜面52和主驱动斜面91用于使驱动构件9驱动推负角构件5朝靠近第二模3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推负角构件5与下模座102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14,该第四弹簧 14用于给推负角构件5提供靠近第二模3的力。
下面参照图4至图8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将目标构件15放置在第二模3上(如图4所示),然后使驱动装置 8驱动基板6向下移动。基板6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接板7、驱动装置8和驱动构件9同步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模2和第二模3将目标构件15夹紧 (如图5所示)。
然后,使驱动装置8驱动基板6继续向下移动。此时,由于第一模2将目标构件15压紧到第二模3上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所以第一弹簧11被压缩。折弯构件4随同基板6一起向下移动,并折弯目标构件15裸露在第一模2外侧的部分,直至将目标构件15裸露在第一模2外侧的部分折弯90°(如图6所示)。
然后,使驱动装置8驱动基板6继续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如图7所示地,驱动构件9的主驱动斜面91逐渐靠近并抵接到推负角构件5的副驱动斜面 52。在主驱动斜面91和副驱动斜面52的作用下,驱动构件9会给推负角构件 5提供克服第四弹簧14的力,并使推负角构件5朝着靠近第二模3的方向移动。随着推负角构件5的移动,推负角斜面51逐渐靠近并抵接到折弯构件4的复位斜面41上。在推负角斜面51和复位斜面41的作用下,推负角构件5会给折弯构件4提供克服第二弹簧12的力,并使折弯构件4向上移动,从而避免了折弯构件4干涉推负角构件5的移动。
然后,使驱动装置8驱动基板6继续向下移动。如图8所示地,随着驱动构件9的继续下移,推负角斜面51的推负角斜面51接触并挤压目标构件15 裸露在第一模2外侧的部分,并将目标构件15的该一部分挤压到折弯引导部31的折弯斜面311上,从而完成目标构件15的负角折弯。
最后,使驱动装置8驱动基板6向上移动,并因此带动连接板7、驱动装置8和驱动构件9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如图4所示)。同时,推负角构件5在第四弹簧14的作用下也移动到原来的位置(如图4所示)。之后,操作人员便可将折弯好的目标构件15沿着水平方向从第二模3上抽出。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先使第一模2和第二模3夹持目标构件15,然后使折弯构件4折弯被第一模2和第二模3夹持的目标构件15,再使推负角构件5推挤目标构件15被折弯构件4 折弯的部分,从而使目标构件15形成负角折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仅通过一个折弯模具就能够实现板材的负角折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降低了板材的折弯工序,而且还提升了板材的折弯效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在对目标构件15折弯的过程中,能够使折弯构件4通过复位斜面41在水平方向上挤压推负角斜面51,以迫使推负角构件5远离折弯引导部31,从而避免推负角构件5干涉折弯构件4下降。并且,推负角构件5通过推负角斜面51向上挤压复位斜面41,以迫使折弯构件4上升,从而避免折弯构件4干涉推负角构件5靠近折弯引导部31。简而言之,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弯构件4和推负角构件5能够彼此驱动,具体地,折弯构件4和推负角构件5中当前用于折弯目标构件15的一项,能够驱动另一项复位。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弯构件4和推负角构件5不会发生相互干涉。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8驱动基板6移动,通过第一弹簧11 给第一模2提供远离基板6的力,通过第二弹簧12给折弯构件4提供远离基板 6的力,通过驱动构件9驱动推负角构件5靠近第二模3,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仅需要通过一个或一组驱动装置8就可以使第一模2、折弯构件4和推负角构件5按顺序移动,进而完成目标构件15的折弯与推负角,简化了目标构件15的折弯工序。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模具包括第一模、第二模、折弯构件和推负角构件;
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用于夹持目标构件;
所述折弯构件用于折弯被所述第一模和所述第二模夹持的所述目标构件;
所述推负角构件用于推挤所述目标构件被所述折弯构件折弯的部分,以使所述目标构件形成负角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为动模,所述第二模为定模;
所述第一模位于所述第二模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模沿竖直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构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模移动;并且/或者,
所述折弯构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模移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模和/或所述第二模的外侧,以使所述折弯构件折弯所述目标构件裸露在所述第一模外侧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构件相对所述第一模可上下移动;
所述第二模与所述折弯构件相对应的侧部设置有折弯引导部,所述折弯引导部用于辅助所述折弯构件向下折弯所述目标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负角构件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折弯引导部的方向移动;
所述推负角构件用于将所述目标构件被所述折弯构件折弯的部分推挤到所述折弯引导部的底面,从而使所述目标构件形成负角折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引导部的底面为斜面,并记作折弯斜面;
所述推负角构件具有与所述折弯斜面相适配的推负角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构件设置有与所述推负角斜面相对应的复位斜面,
所述折弯构件通过所述复位斜面在水平方向上挤压所述推负角斜面,以迫使所述推负角构件远离所述折弯引导部,从而避免所述推负角构件干涉所述折弯构件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固定到一起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所述第一模和所述折弯构件安装在所述上模座上,
所述第二模和所述推负角构件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负角构件上设置有副驱动斜面;
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
基板,其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上模座可相对移动地安装到一起,所述第一模和所述折弯构件分别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下方;
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基板移动;
第一弹簧,其用于给所述第一模提供远离所述基板的力;
第二弹簧,其用于给所述折弯构件提供远离所述基板的力;
驱动构件,其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构件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基板的下方并且设置有主驱动斜面,所述主驱动斜面与所述副驱动斜面相匹配,以使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推负角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连接板和第三弹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模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模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折弯构件之间,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基板之间;并且/或者,
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用于给所述推负角构件提供靠近所述第二模的力。
CN202123301103.6U 2021-12-24 2021-12-24 折弯模具 Active CN217451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1103.6U CN217451773U (zh) 2021-12-24 2021-12-24 折弯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1103.6U CN217451773U (zh) 2021-12-24 2021-12-24 折弯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1773U true CN217451773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1103.6U Active CN217451773U (zh) 2021-12-24 2021-12-24 折弯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1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1058B (zh) 激光焊接装置及方法
CN217451773U (zh) 折弯模具
CN220462687U (zh) 极耳焊接设备
CN220172175U (zh) 电芯模组挤压捆扎装置
CN210497989U (zh) 一种用于加工大型车体钣金件的模具
CN110900072B (zh) 一种用于充气环保柜左右侧板的定位工装以及焊接设备
CN216829426U (zh) 预埋件焊接工装
CN110280662B (zh) 食品罐罐身卷圆及压筋成型模具
CN110681795A (zh) 端子折弯***
CN110340230B (zh) 食品罐罐身多工序复合成型模具
CN115172844A (zh) 电池堆叠设备及堆叠方法
CN110325008B (zh) 多功率管电路板组装装置
CN216502040U (zh) 一种可折弯挂车翼板的设备
CN211437581U (zh) 一种板材弯折装置
CN219966921U (zh) 一种钣金件定位螺母的焊接夹具
CN221065081U (zh) 掰连料装置
CN217018107U (zh) 铝型材折弯装置
CN217095137U (zh) 一种自动冲压成型装置
CN214683638U (zh) 一种液压折弯机
CN212121288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电控柜围板折弯用高精度折弯结构
CN220902272U (zh) 一种电气柜组装用焊接装置
CN114309271B (zh) 一种电气柜生产用板材弯折设备
CN21782291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翻转合芯机构
CN215543939U (zh) 高效折弯机
CN215315297U (zh) 钣金线水平冲孔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