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7024U - 汇流排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汇流排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7024U
CN217427024U CN202221193310.6U CN202221193310U CN217427024U CN 217427024 U CN217427024 U CN 217427024U CN 202221193310 U CN202221193310 U CN 202221193310U CN 217427024 U CN217427024 U CN 217427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conductive portion
conductive
tab
conductiv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33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龙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33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7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7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7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汇流排及电池包,汇流排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连接部,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连接部三者中至少连接部具有柔性,通过使连接部发生形变能够调节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之间的角度或相对位置。申请提供的汇流排,能够有效保证汇流排与汇流排之间或者汇流排与电芯之间的贴合性和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两电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确保电池包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汇流排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汇流排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电芯在进行组装时需要进行电池的串联或者并联,受电芯自身结构限制,电芯间正负极耳的连接非常不便,而车用动力电芯间的连接材料也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其中采用激光焊接的硬质铝排是所有连接方式中最主流的应用。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模块领域,电芯迭代很快,新型电芯结构形式日新月异。对于刀片形式的电芯,受结构限制无法采用传统样式铝排,铝排需提前与电芯极耳焊接后再进行铝排间的连接,普通平板形式的硬质铝排与极耳连接后难以保证能够有效贴合,影响焊接质量导致过流能力下降铝排温升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排及电池包,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硬质铝排与极耳连接后难以保证两者之间有效、稳定地贴合,容易影响焊接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汇流排,两个电芯通过所述汇流排导通,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连接部三者中至少所述连接部具有柔性,通过使所述连接部发生形变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的角度或相对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由上至下顺次堆叠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另一个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分别设置有所述汇流排,两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两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相互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电芯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极耳,每一所述电芯的另一端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连接有所述汇流排;
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平板结构或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正极极耳或所述负极极耳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形状相同;
所述连接部具有弧形或者U型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中的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位于两个中的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的下方;
每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与一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连接,每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与另一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通过两个相邻所述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电芯背离所述正极极耳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正极极耳的下方,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负极极耳的下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设置有限位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设置有插接口,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能够经所述插接口***所述插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插槽正对所述限位柱的壁面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柱的形状适配,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导电部插接于所述插槽内的状态下,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限位部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口的上侧壁的内表面形成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电部或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一导电部或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导向斜面接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汇流排,因而,具有该汇流排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汇流排包括:第一导电部,与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二导电部,与另一个电芯的极耳连接,或者与另一个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连接;连接部,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汇流排至少连接部具有柔性,以使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之间的角度或相对位置能够调节。
申请提供的汇流排,能够有效保证汇流排与汇流排之间或者汇流排与电芯之间的贴合性和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两电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确保电池包的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包括上述所述的汇流排连接两个或者更多个的电芯,更加安全可靠,进而能够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排与极耳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汇流排与极耳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导电部,2-第二导电部,3-连接部,4-第一电芯,401-第一正极极耳,402-第一负极极耳,5-第二电芯,501-第二负极极耳,6-第一缺口部,7-第二缺口部,8-第三缺口部,9-第二插接槽,901- 第二限位部,10-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汇流排及电池包。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汇流排包括:第一导电部1、第二导电部2和连接部3,第一导电部1和第二导电部2通过连接部3连接,第一导电部1、第二导电部2和连接部3均具有导电性,本汇流排用于将两个电芯连接并导通,具体地,第一导电部1用于与电芯的极耳连接,第二导电部2用于与两个中的另一个电芯的极耳连接,或者第二导电部2与连接在两个中的另一个电芯极耳上的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连接,从而将两个电芯导通,并且在第一导电部1、第二导电部2和连接部3中,至少连接部3具有柔性,通过改变连接部3的形状可以改变或调节第一导电部1与第二导电部2之间角度或者相对位置,从而使得第二导电部2能够与另一个电芯的极耳或者连接在极耳上的另一个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贴合,确保贴合的紧密程度以及连接强度。
具体地,电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电芯由上至下顺次堆叠,当电芯的数量为两个时,定义两个电芯分别第一电芯4和第二电芯(本实施例图中未示出),第一电芯4和第二电芯的均呈长方体状,第一电芯4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正极极耳401,第一电芯4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负极极耳402,第二电芯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正极极耳,第二电芯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负极极耳,第二负极极耳位于第一正极极耳401的下方,第二正极极耳位于第一负极极耳402的下方。
第一正极极耳401上连接有汇流排,为便于描述将其定义为第一汇流排,第二负极极耳上设置有另一个汇流排,将其定义为第二汇流排,第一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与第一正极极耳401连接,第一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朝下延伸以便与第二电芯的第二负极极耳直接连接,如果第二负极极耳上设置有第二汇流排,第一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则与第二汇流排连接,从而使第一电芯4与第二电芯导通。
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为第二负极极耳设置有第二汇流排的方案,通过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连接以将第一电芯4和第二电芯导通。第二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与第二负极极耳连接,第二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朝上延伸,从而使得第一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和第二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能够相互贴合,并且通过调整第一汇流排的连接部 3和/或第二汇流排的连接部3的状态,能够提高两个第二导电部2 之间贴合的稳定性,以便将两者进行焊接并且确保焊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汇流排的数量多于两个时,第一负极极耳402 设置有另一个汇流排,为便于描述,将其定义为第三汇流排,第三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与第一负极极耳402连接,第三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朝上延伸,以便与位于第一电芯4上方的其他电芯上的汇流排连接。第二电芯的第二正极极耳上设置有第四汇流排,第四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与第二正极极耳连接,第四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朝下延伸以便与位于第二电芯下方的电芯的极耳连接,多个汇流排以及多个电芯按照上述规律进行设置,从而将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电芯顺次连接并导通。
进一步地,每一个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和第二导电部2的结构相同,均具有矩形的平板结构或者片状结构,连接部3呈长条状,连接部3的长度与第一导电部1和第二导电部2的长度相同,并且连接部3的横截面为弧面或者U形平面,通过调整连接部3的弯曲程度或者说连接部3的开口的大小,即可调整第一导电部1与第二导电部 2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得两个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能够相互夹紧并贴合。
每一个第一电芯4的设置有第一正极极耳401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缺口部6,第一缺口部6位于第一正极极耳401的正下方,以便在第一电芯4堆叠在第二电芯的上方后,第二负极极耳刚好位于第一缺口部6内,同样地,第一电芯4的设置有第一负极极耳一端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缺口部7,第二电芯在第二负极极耳的下方形成有第三缺口部8,第二电芯在第二正极极耳的下方形成有第四缺口部,多个电芯均按此规律设置缺口部,从而使得多个电芯由上至下顺次堆叠时,每一个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容纳在对应的缺口部内,这样的排布一方面为汇流排提供连接、容纳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缩减多个电芯堆叠后整体体积,从而减少多个电芯在电池包内占用的空间。
实施例二
参见图4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汇流排,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汇流排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汇流排,因而,具有该汇流排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每一个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的和第二导电部2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或正极极耳)连接,具体地,第一正极极耳401和第一负极极耳402均相对第一电芯4的上表面凸起,第二正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501均相对第二电芯5的上表面凸起,第一正极极耳401和第一负极极耳402在第一电芯4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在其中两个对角位置,第一正极极耳 401和第一负极极耳402均具有长方体结构,第一正极极耳401和第二正极极耳的长度均沿第一电芯4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正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501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相同,并且第二正极极耳位于第一负极极耳402的下方,第二负极极耳501位于第一正极极耳401 的下方。
进一步地,每一个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连接部3第二导电部 2共同形成U型结构,第一正极极耳401形成有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的插接口设置在第一正极极耳401背离第一负极极耳402的一侧壁面,第一负极极耳402形成有第二插接槽9,第二插接槽9的插接口设置在第一负极极耳402背离第一正极极耳401的一侧壁面,第一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插接在第一插接槽内,第一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插接于第二插接槽9内,从而使得相邻设置的第一电芯4和第二电芯5通过第一汇流排连接并导通,既能够避免汇流排与汇流排之间贴合不紧密的情况,还减少了汇流排的使用使用数量。多个电芯之间均通过上述方式顺次连接装配成电芯模组。
进一步地,每一个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优选地,第一弹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的沿第一导电部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更优选地,第一弹性件至少上端部具有圆柱结构的限位柱10,并且在自然状态下,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柱10始终具有远离第一导电部1的运动趋势;每一个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2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沿第二导电部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弹性件的至少上端部同样设置有限位柱10。
更进一步地,第一插接槽的上壁面设置有与第一弹性件数量相同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具有孔结构或槽结构,第二插接槽9的上壁面设置有与第二弹性件数量相同的第二限位部901,第二限位部 901具有孔结构或槽结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901的形状均与限位柱10的形状相适配,将第一导电部1插接至第一插接槽内后,第一弹性件的至少限位柱10进入第一限位部内,将第二导电部2插接至第二插接槽9内后第二弹性件的至少限位柱10进入第二限位部 901内,从而确保第一导电部1与第一电芯4之间稳定性以及第二导电部2与第二电芯5之间的稳定性,两个导电部与两个电芯之间通过卡接、限位的方式进行连接和限位,能够避免由于震动等因素影响本汇流排与电芯之间的稳定性,还替代了传统的激光焊接的连接方式,不仅节省能耗,而且能够避免焊接飞溅导致的电芯短路的风险,当第一电芯4和/或第二电芯5发生鼓胀变形时,连接部3能够随之发生形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汇流排整体产生的应力。
进一步地,第一插接槽的插接口和第二插接槽9的插接口均在上侧壁的内表面进行倒角处理,使得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9靠近插接口的位置形成导向斜面,具体地,沿着从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9的外部朝向内部的方向,插接口的上侧壁对应导向斜面的部分壁厚逐渐增大,在第一导电部1与第一插接槽的插接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一导电部1快速、准确地***第一插接槽内,避免插接口与限位柱10相互干涉,进而避免限位柱10卡在插接口,而在第一导电部1***第一插接槽内后,每一个限位柱10正对一个第一限位部设置,限位柱10失去外力挤压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限位部,从而使第一导电部1与第一限位部固定。第二插接槽9与第二导电部2同理,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901为径向沿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孔结构,当需要拆分本汇流排和第一电芯 4或第二电芯5时,可使用工具由上至下抵住位于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901内的限位柱10使限位柱10低于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 901的下表面,同时向外拉动本汇流排即可使本汇流排与第一电芯4 和/或第二电芯5分离,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与相邻的两电芯可拆卸连接,相较于传统的焊接方式具有可复原的特性,而且安装便捷,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也便于后期维修和维护。
综上所述,申请提供的汇流排,能够有效保证汇流排与汇流排之间或者汇流排与电芯之间的贴合性和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两电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确保电池包的安全性,而且本汇流排安装便捷,由于提高电芯模组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汇流排,因而,具有该汇流排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汇流排,两个电芯通过所述汇流排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连接部三者中至少所述连接部具有柔性,通过使所述连接部发生形变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的角度或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由上至下顺次堆叠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另一个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
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分别设置有所述汇流排,两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两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芯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极耳,每一所述电芯的另一端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连接有所述汇流排;
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平板结构或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正极极耳或所述负极极耳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形状相同;
所述连接部具有弧形或者U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中的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位于两个中的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的下方;
每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与一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连接,每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与另一个所述汇流排的第一导电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通过两个相邻所述汇流排的第二导电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芯背离所述正极极耳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正极极耳的下方,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负极极耳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设置有限位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设置有插接口,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能够经所述插接口***所述插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正对所述限位柱的壁面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柱的形状适配,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导电部插接于所述插槽内的状态下,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限位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的上侧壁的内表面形成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电部或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一导电部或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导向斜面挤结接触。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
CN202221193310.6U 2022-05-17 2022-05-17 汇流排及电池包 Active CN217427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3310.6U CN217427024U (zh) 2022-05-17 2022-05-17 汇流排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3310.6U CN217427024U (zh) 2022-05-17 2022-05-17 汇流排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7024U true CN217427024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7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3310.6U Active CN217427024U (zh) 2022-05-17 2022-05-17 汇流排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7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5588B2 (ja)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EP2765632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JP535785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88185B2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7385672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046164A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module
EP2575191B1 (en) Battery module
CN217562767U (zh) 一种二次电池装配结构和二次电池
KR20140046847A (ko) 배터리 팩
CN217426930U (zh) 电池电芯
CN213782207U (zh) 汇流排、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3636154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
KR101778668B1 (ko) 장착홈 및 돌기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조립용 지그
CN217427024U (zh) 汇流排及电池包
CN2098807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7427025U (zh) 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CN216750185U (zh) 壳体结构、电池包及储能电源
CN217589346U (zh) 一种电芯引脚及电池
WO2022213696A1 (zh) 一种免焊式锂电池组
CN21441143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1430652A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7426947U (zh) 电池模块及动力电池
CN217427045U (zh) 汇流排固定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88874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17427023U (zh)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