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7023U -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 Google Patents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7023U
CN217427023U CN202221163452.8U CN202221163452U CN217427023U CN 217427023 U CN217427023 U CN 217427023U CN 202221163452 U CN202221163452 U CN 202221163452U CN 217427023 U CN217427023 U CN 217427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confluence
bus bar
busbar
predetermined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34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晖
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34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7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7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7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汇流组件包括:第一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第一汇流部与第二汇流部成角度设置;第二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汇流部和第四汇流部,第三汇流部与第四汇流部成角度设置;第一汇流部与电芯的极柱连接,第二汇流部用于与第三汇流部相连接,第四汇流部与另一个电芯的极柱连接;每一电芯的极柱设置于电芯的大面上。本申请提供的汇流组件的第一子汇流排和第二子汇流排均具有折弯结构,从而使得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汇流排和第二子汇流排可以分别与两个电芯的大面上的极柱连接,从而弥补现有的传统汇流排无法对极柱设置在大面上的电芯进行串接的技术空缺。

Description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芯模组的极柱多位于相对方向的电芯小面上,与之相对应汇流排采用的直的扁方块状的形式,此种形式的电芯额外增加了电芯的长度。自从极柱开发在大面的新式电芯的出现,以往的直板式的汇流排不再满足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汇流排无法适用于极柱设置在电芯大面上的情况,从而无法对多个这类电芯进行串接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汇流组件,包括:第一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成角度设置;
第二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汇流部和第四汇流部,所述第三汇流部与所述第四汇流部成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汇流部与电芯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汇流部用于与所述第三汇流部相连接,所述第四汇流部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
每一所述电芯的极柱设置于所述电芯的大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部、所述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三汇流部和所述第四汇流部均具有平板结构,所述第一汇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汇流部连接;
所述第二汇流部远离所述第一汇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搭接部;
所述第三汇流部远离所述第四汇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第四汇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汇流部连接,所述第四汇流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汇流部与所述第四汇流部垂直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具有长方体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具有第二面积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具有第三面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面积;所述电芯的大面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具有相同的第一预定厚度,所述第二汇流部除所述第一搭接部以外的部分和所述第三汇流部除所述第二搭接部以外的部分具有相同的第二预定厚度,所述第二预定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厚度;
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四汇流部具有相同的第三预定厚度,所述第二预定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预定厚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定厚度与所述第三预定厚度相同;所述第二预定厚度为所述第一预定厚度的2倍,也为所述第三预定厚度的2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三汇流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均不大于3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的极柱设置有顶盖,所述第一汇流部集成于一个所述电芯的所述顶盖,所述第四汇流部集成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顶盖。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汇流组件,因而,具有该汇流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汇流组件包括:第一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第一汇流部与第二汇流部成角度设置;第二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汇流部和第四汇流部,第三汇流部与第四汇流部成角度设置;第一汇流部与电芯的极柱连接,第二汇流部用于与第三汇流部相连接,第四汇流部与另一个电芯的极柱连接;每一电芯的极柱设置于电芯的大面上。
本申请提供的汇流组件的第一子汇流排和第二子汇流排均具有折弯结构,从而使得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汇流排和第二子汇流排可以分别与两个电芯的大面上的极柱连接,从而弥补现有的传统汇流排无法对极柱设置在大面上的电芯进行串接的技术空缺。
本申请提供的电芯模组,包括上述所述的汇流组件,因而,通过本汇流组件能够对多个电芯的极柱不处于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将电芯的极柱进行连接,从而组成电芯模组,以使电芯模组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组件与电芯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子汇流排,101-第一汇流部,102-第二汇流部,1021-第一搭接部,2-第二子汇流排,201-第三汇流部,2011-第二搭接部,202-第四汇流部,3-电芯,301-极柱,d1-第一预定厚度,d2-第二预定厚度,d3-第三预定厚度,a-第一间隙,b-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组件,相邻的两个电芯通过本汇流组件连接并导通,本汇流组件包括:第一子汇流排1和第二子汇流排2,第一子汇流排1与相邻的两个电芯3中的其中一个电芯3的正极柱(或负极柱)连接,第二子汇流排2与相邻的两个电芯3中的另一个电芯3的负极柱(或正极柱)连接,优选地,第一子汇流排1和第二子汇流排2均为铝排,将第一子汇流排1与第二子汇流排2连接后,即可使相邻的两个电芯3连接并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子汇流排1包括第一汇流部101和第二汇流部102,优选地,第一汇流部101和第二汇流部102均具有呈长方体状的平板结构,第一汇流部101与一个电芯3的正极柱(或负极柱)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将第一汇流部101与电芯3的正极柱(或负极柱)贴合并焊接,第一汇流部101的另一端与第二汇流部102的一端连接,优选地第一汇流部101与第二汇流部102成角度设置,使得第一汇流部101和第二汇流部102沿不同的方向延伸,更优选地,第一汇流部101与第二汇流部102垂直设置,并且第一汇流部101与第二汇流部102具有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子汇流排2包括第三汇流部201和第四汇流部202,优选地,第三汇流部201和第四汇流部202也具有呈长方体状的平板结构,第三汇流部201的一端用于与第二汇流部102连接,第三汇流部201的另一端与第四汇流部202连接,第四汇流部202的远离第三汇流部201的一端与另一个电芯3的负极柱(或正极柱)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使两个贴合并焊接,优选地,第三汇流部201和第四汇流部202相互垂直设置并具有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汇流部102远离第一汇流部101的一端在第二汇流部102平板结构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形成第一搭接部1021,第一搭接部1021的厚度小于第二汇流部102的除第一搭接部1021以外的部分的厚度,第三汇流部201远离第四汇流部202的一端的下表面(或者上表面)形成第二搭接部2011,第二搭接部2011的厚度小于第三汇流部201除第二搭接部2011以外的部分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搭接部1021(或第二搭接部2011)能够位于第二搭接部2011(或第一搭接部1021)的上方,从而实现第二汇流部102与第三汇流部201错位搭接。
更进一步地,在如图1所示状态下,第一汇流部101和第四汇流部20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汇流部102朝向第四汇流部202延伸,第三汇流部201朝向第一汇流部101延伸,并且第一汇流部101和第四汇流部202的长度相同,使得第二汇流部102和第三汇流部201能够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搭接部1021与第二搭接部2011能够相互搭接,以便将两者连接,优选地,第一搭接部1021与第二搭接部20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搭接部1021与第二汇流部102之间形成第一限位面,第二搭接部2011与第三汇流部201之间形成第二限位面,第二搭接部2011相对远离第三汇流部201的一端面与第一限位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a,第一搭接部1021相对远离第二汇流部102的一端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b,使得在第二汇流部102与第三汇流部201之间的对接或搭接位置的两侧分别形成间隙,能够有效防止电芯3在充放电过程中造成的厚度差异而带来应力,也能避免装配过程中的尺寸过盈所带来的影响。
优选地,第一间隙a和第二间隙b的宽度小于或等于3mm。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芯3具有长方体结构,包括面积最大的两个表面,行业内通常称为电芯3的大面,还包括面积大小居中的两个侧壁面以及面积最小的两个端面,电芯3的极柱301均设置在电芯3的大面上靠近端部的位置,相邻的两个电芯3按照由上至下(或者由下至上)的方向或者由左至右(或者由右至左)的方向堆叠,其中一个电芯3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设置在电芯3的同一个大面的靠近两端位置处,另一个电芯3同理,并且其中一个电芯3的正极柱正对另一个电芯3的负极柱设置,当电芯3的数量多于两个时,多个电芯3也按照此规律进行堆叠以获得电芯3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芯3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3的极柱301沿着多个电芯3的排布方向平行设置,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电芯3的极柱301不处于同一平面,因此传统的片状的汇流排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对两极柱301进行连接并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搭接部1021具有与第二搭接部2011的相同的厚度,两者厚度均为第一预定厚度d1,第一搭接部1021的厚度和第二搭接部2011的厚度可以与现有的常规的汇流排的厚度相同,第二汇流部102除第一搭接部1021以外的部分的厚度与第三汇流部201除第二搭接部2011以外的部分的厚度相同,为第二预定厚度d2,第二预定厚度d2大于第一预定厚度d1,优选地,第二预定厚度d2为第一预定厚度d1的2倍,使得第一搭接部1021与第二搭接部2011相互搭接后,第一搭接部1021的外表面和第二搭接部2011的外表面能够与第二汇流部102和第三汇流部201保持平齐,后续FPC镍片搭接提供了有效的空间。第一汇流部101和第四汇流部202具有第三预定厚度d3,优选地,第三预定厚度d3与第一预定厚度d1相同,这种折弯设计能够实现并排电芯3的极柱301前后搭接,也能够满足要求的过流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组件具有至少两种装配形式。第一种,将第一汇流部101和第四汇流部202分别焊接至两个电芯3的极柱301之后对第一搭接部1021和第二搭接部2011进行焊接;第二种,电芯3的极柱301设置有顶盖,可在顶盖集成时将第一子汇流排1和第二子汇流排2分别集成在多个电芯3的顶盖上,顶盖的至少与第一子汇流排1和第二子汇流排2以及极柱301接触的部分具有导电性,从而使得第一子汇流排1和第二子汇流排2能够与电芯3的极柱301导通,而后将第一子汇流排1与第二子汇流排2连接后即可将两个电芯3连接并导通。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汇流组件的第一子汇流排和第二子汇流排均具有折弯结构,从而使得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汇流排和第二子汇流排可以分别与两个电芯的大面上的极柱连接,从而弥补现有的传统汇流排无法对极柱设置在大面上的电芯进行串接的技术空缺。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汇流组件,因而,具有该汇流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按规律进行堆叠,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通过一个汇流组件电连接,从而将多个单体电芯串接形成模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成角度设置;
第二子汇流排,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汇流部和第四汇流部,所述第三汇流部与所述第四汇流部成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汇流部与电芯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汇流部用于与所述第三汇流部相连接,所述第四汇流部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
每一所述电芯的极柱设置于所述电芯的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所述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三汇流部和所述第四汇流部均具有平板结构,所述第一汇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汇流部连接;
所述第二汇流部远离所述第一汇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搭接部;
所述第三汇流部远离所述第四汇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第四汇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汇流部连接,所述第四汇流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极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汇流部与所述第四汇流部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具有长方体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具有第二面积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具有第三面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面积;所述电芯的大面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具有相同的第一预定厚度,所述第二汇流部除所述第一搭接部以外的部分和所述第三汇流部除所述第二搭接部以外的部分具有相同的第二预定厚度,所述第二预定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厚度;
所述第一汇流部和所述第四汇流部具有相同的第三预定厚度,所述第二预定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预定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厚度与所述第三预定厚度相同;所述第二预定厚度为所述第一预定厚度的2倍,也为所述第三预定厚度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汇流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三汇流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均不大于3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极柱设置有顶盖,所述第一汇流部集成于一个所述电芯的所述顶盖,所述第四汇流部集成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顶盖。
10.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通过一个所述汇流组件连接。
CN202221163452.8U 2022-05-12 2022-05-12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Active CN217427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3452.8U CN217427023U (zh) 2022-05-12 2022-05-12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3452.8U CN217427023U (zh) 2022-05-12 2022-05-12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7023U true CN217427023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6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3452.8U Active CN217427023U (zh) 2022-05-12 2022-05-12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7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89549B1 (en) Lead acid batteries containing center lug plates and high performance cast-on straps
KR100560498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CN20944787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EP3800701B1 (en) Battery module
EP4164046A1 (en) Prismatic long battery pack,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7848246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115377620A (zh) 一种电极转接片和电池极耳转接结构
CN216055079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US20210104804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17427023U (zh) 汇流组件及电芯模组
CN101558512A (zh) 双极性蓄电池
CN2098807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US20230420814A1 (en) Battery
CN216015521U (zh) 一种电池
CN113363649B (zh) 固态电池簇和电池模组
CN111384352A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3328209A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的错位电芯结构
CN209282293U (zh) 绕卷式电池
CN2188874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20692266U (zh) 电芯成组模块及电池包
CN217427024U (zh) 汇流排及电池包
CN219419406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219759899U (zh) 电池
CN216085172U (zh) 电芯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