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9932U -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9932U
CN217419932U CN202221031771.3U CN202221031771U CN217419932U CN 217419932 U CN217419932 U CN 217419932U CN 202221031771 U CN202221031771 U CN 202221031771U CN 217419932 U CN217419932 U CN 217419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h ring
ring structure
structural floor
supporting
floor sl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17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权
朱盛
李德军
王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u'an Juzuo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u'an Juzuo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u'an Juzuo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u'an Juzuo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17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9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9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9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该拱圈结构设置于建筑物底层的外侧位置,包括若干第一支撑元件、若干第二支撑元件、第一结构楼板、若干承重梁、若干上翻梁和若干拱圈梁。其中,若干第二支撑元件竖直间隔地布置于第一支撑元件的外侧;第一结构楼板架设于若干第二支撑元件和若干第二支撑元件的顶部;若干承重梁间隔固定于第一结构楼板内侧端的底部,且架设于若干第一支撑元件的顶端;若干上翻梁固定于第一结构楼板外侧端的顶部;若干拱圈梁架设于对应的相邻两第二支撑元件的上端,且其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形延伸,并至第一结构楼板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增加了拱圈结构净高,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采光,提升建筑造型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大多通过拱形门让空间过渡地更自然,尤其应用于旅游景区内,以使景区内建筑更美观。
现有的拱形门,通常使用的拱圈结构受常规框架结构体系的限制,高度较低,跨度较小,不仅影响拱形门后侧建筑的采光,还影响建筑美观。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拱圈结构高度较低、跨度较小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拱圈结构高度较低、跨度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该拱圈结构设置于建筑物底层的外侧位置,包括:
若干第一支撑元件,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间隔竖直设置于地面;
若干第二支撑元件,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沿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长度方向竖直且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外侧;
第一结构楼板,所述第一结构楼板架设于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和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顶部;
若干承重梁,若干所述承重梁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楼板内侧端的底部,且若干所述承重梁架设于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顶端;
若干上翻梁,若干所述上翻梁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楼板外侧端的顶部,且沿其底部所述第一结构楼板的位置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二支撑元件;
若干拱圈梁,若干所述拱圈梁架设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上端,且其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形延伸,并至所述第一结构楼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还包括:
第三支撑元件,所述第三支撑元件铺设于若干所上翻梁的顶部;
第四支撑元件,所述第四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元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翻梁与所述第四支撑元件的外侧壁由内而外依次设置若干砂浆抹灰层、若干保温层和若干饰面层。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保温层覆设于对应的所述砂浆抹灰层上;若干所述饰面层覆设于对应的所述保温层上。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砂浆抹灰层与若干所述饰面层还由内至外依次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所述第二支撑元件,所述第三支撑元件的外侧壁。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饰面层覆设于对应的所述砂浆抹灰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还包括:
入户坡道,所述入户坡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底部前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底部,所述入户坡道的坡度为1%~3%。
进一步地,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还包括:
幕墙,所述幕墙沿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长度方向竖直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元件;
若干第五支撑元件,若干所述第五支撑元件竖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结构楼板相连接;
第二结构楼板,所述第二结构楼板架设于若干所述第五支撑元件的顶部,且外侧端对应连接所述幕墙。
进一步地,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还包括:
若干钢板,若干所述钢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幕墙与所述第二结构楼板之间,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楼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幕墙;
防火条,所述防火条固定于若干所述钢板上,且位于所述幕墙与所述第二结构楼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还包括:
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结构楼板外侧端的顶部,且其位于所述幕墙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上翻梁固定于第一结构楼板的上端,增加了拱圈的结构净高,进而增加拱圈的跨度,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采光,提升建筑造型的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通过在拱圈的上方设置幕墙,提高建筑造型的美观性、造型简洁;
(3)本实用新型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增大拱圈的跨度,彰显拱圈的大气,造型精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的局部主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图5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的局部主视图(二)。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第一支撑元件;2、第二支撑元件;3、第一结构楼板;4、承重梁;5、上翻梁;6、拱圈梁;7、第三支撑元件;8、第四支撑元件;9、砂浆抹灰层;10、保温层;11、饰面层;12、入户坡道;13、幕墙;14、第五支撑元件;15、第二结构楼板;16、钢板;17、防火条;18、防护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拱圈结构设置于建筑物底层的外侧位置,包括若干第一支撑元件1、若干第二支撑元件2、第一结构楼板3、若干承重梁4、若干上翻梁5和若干拱圈梁6。若干第一支撑元件1间隔竖直设置于地面;若干第二支撑元件2沿第一支撑元件1的长度方向竖直且间隔布置于第一支撑元件1的外侧;第一结构楼板3架设于若干第二支撑元件2和若干第二支撑元件2的顶部;若干承重梁4间隔固定于第一结构楼板3内侧端的底部,且若干承重梁4架设于若干第一支撑元件1的顶端;若干上翻梁5固定于第一结构楼板3外侧端的顶部,且沿其底部第一结构楼板3的位置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支撑元件2;若干拱圈梁6架设于对应的相邻两第二支撑元件2的上端,且其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形延伸,并至第一结构楼板3底部。
进一步地,第一结构楼板3水平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元件1的顶端高于若干第二支撑元件2的顶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元件1为建筑墙体。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元件2为支撑柱。
其中,通过上翻梁5设置于第一结构楼板3的上端,增加拱圈梁6的结构净高,进而增加拱圈梁6的跨度,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采光。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拱圈梁6上方的美观性,该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元件7和第四支撑元件8。第三支撑元件7铺设于若干所上翻梁5的顶部;第四支撑元件8设置于第三支撑元件7的顶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支撑元件8为装饰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抬梁上升拱圈结构的保温性能与美观性,如图3~4所示,上翻梁5与第四支撑元件8的外侧壁由内而外依次设置若干砂浆抹灰层9、若干保温层10和若干饰面层11。
其中,上翻梁5与第四支撑元件8的裸露于外部的侧壁均覆设有若干砂浆抹灰层9,若干保温层10覆设于对应的砂浆抹灰层9上,若干饰面层11覆设于对应的保温层10上。
其中,保温层10包括但不限于酚醛保温板、墙体保温浆料、聚苯板。
其中,饰面层11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饰面层、涂料层、贴纸。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抬梁上升拱圈结构的美观性,若干砂浆抹灰层9与若干饰面层11还由内至外依次覆设于第一支撑元件1、第二支撑元件2,第三支撑元件7的外侧壁。。
其中,第一支撑元件1、第二支撑元件2,第三支撑元件7的裸露于外部的侧壁均覆设有砂浆抹灰层9,以提高建筑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若干饰面层11覆设于对应的砂浆抹灰层9上。若干饰面层11用于增强砂浆抹灰层9的美观性,并保护砂浆抹灰层9,避免砂浆抹灰层9脱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饰面层11为浅灰色质感涂料,美观大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建筑物底层还设置有入户坡道12,入户坡道12位于第一支撑元件1底部前侧,且铺设于第二支撑元件2的底部,入户坡道12的坡度为1%~3%。
优选地,入户坡道12的坡度为1%~2%。
其中,雨水借助入户坡道12顶部的倾斜设计排至建筑外部,以使建筑内部处于干燥或中湿的状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应用于若干建筑楼层的底层,如图5~7所示,还包括幕墙13、若干第五支撑元件14和第二结构楼板15。幕墙13沿第一支撑元件1的长度方向竖直固定于第四支撑元件8;若干第五支撑元件14竖直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支撑元件1的上方,且与第一结构楼板3相连接;第二结构楼板15架设于若干第五支撑元件14的顶部,且外侧端对应连接幕墙13。
具体地,第五支撑元件14的投影与第一支撑元件1的投影位置一致。
其中,幕墙13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
优选地,幕墙13为明框玻璃幕墙,质量轻、设计灵活、***化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进一步地,为了固定幕墙13与若干第五支撑元件14,该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还包括若干钢板16,若干钢板16间隔设置于幕墙13与第二结构楼板15之间,其一端连接第二结构楼板15,另一端连接幕墙1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钢板16为厚镀锌钢板。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钢板16的消防安全性能,还包括若干防火条17,防火条17固定于若干钢板16上,且位于幕墙13与第二结构楼板15之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火条17为防火岩棉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误触幕墙13,还包括防护栏杆18,防护栏杆18竖直设置于第二结构楼板15外侧端的顶部,且其位于幕墙13的内侧。
其中,防护栏杆18可以为护窗围栏。
本实用新型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通过将若干上翻梁5固定于对应的第一结构楼板3的上端,相较于传统的将若干上翻梁5固定于对应第一结构楼板3的下端的拱圈结构,加了拱圈结构净高,从而增加了拱圈梁6的跨度,提高了内部空间采光,保证了建筑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远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在设置于若干建筑楼层的底层的情况下,拱圈结构设置于若干建筑楼层的底层,拱圈梁6的上方设置有幕墙13,以提高建筑的美观、造型简洁。
例如,在建筑楼层为三层的情况下,一层建筑楼层设置拱圈结构,拱圈梁6的上方设置幕墙13,幕墙13覆盖二层建筑楼层和三层建筑楼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该拱圈结构设置于建筑物底层的外侧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第一支撑元件(1),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间隔竖直设置于地面;
若干第二支撑元件(2),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2)沿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的长度方向竖直且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的外侧;
第一结构楼板(3),所述第一结构楼板(3)架设于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2)和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2)的顶部;
若干承重梁(4),若干所述承重梁(4)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楼板(3)内侧端的底部,且若干所述承重梁(4)架设于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的顶端;
若干上翻梁(5),若干所述上翻梁(5)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楼板(3)外侧端的顶部,且沿其底部所述第一结构楼板(3)的位置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二支撑元件(2);
若干拱圈梁(6),若干所述拱圈梁(6)架设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第二支撑元件(2)的上端,且其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形延伸,并至所述第一结构楼板(3)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支撑元件(7),所述第三支撑元件(7)铺设于若干所上翻梁(5)的顶部;
第四支撑元件(8),所述第四支撑元件(8)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元件(7)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梁(5)与所述第四支撑元件(8)的外侧壁由内而外依次设置若干砂浆抹灰层(9)、若干保温层(10)和若干饰面层(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保温层(10)覆设于对应的所述砂浆抹灰层(9)上;若干所述饰面层(11)覆设于对应的所述保温层(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砂浆抹灰层(9)与若干所述饰面层(11)还由内至外依次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所述第二支撑元件(2),所述第三支撑元件(7)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饰面层(11)覆设于对应的所述砂浆抹灰层(9)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入户坡道(12),所述入户坡道(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底部前侧,且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2)的底部,所述入户坡道(12)的坡度为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幕墙(13),所述幕墙(13)沿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的长度方向竖直固定于所述第四支撑元件(8);
若干第五支撑元件(14),若干所述第五支撑元件(14)竖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结构楼板(3)相连接;
第二结构楼板(15),所述第二结构楼板(15)架设于若干所述第五支撑元件(14)的顶部,且外侧端对应连接所述幕墙(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钢板(16),若干所述钢板(16)间隔设置于所述幕墙(13)与所述第二结构楼板(15)之间,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结构楼板(15),另一端连接所述幕墙(13);
防火条(17),所述防火条(17)固定于若干所述钢板(16)上,且位于所述幕墙(13)与所述第二结构楼板(1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抬梁上升拱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栏杆(18),所述防护栏杆(18)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结构楼板(15)外侧端的顶部,且其位于所述幕墙(13)的内侧。
CN202221031771.3U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Active CN217419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1771.3U CN217419932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1771.3U CN217419932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9932U true CN217419932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4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1771.3U Active CN217419932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9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0812B (zh) 铝合金房屋
WO2017041517A1 (zh) 可移动式铝合金房屋
CN217419932U (zh) 一种抬梁上升拱圈结构
CN112282260B (zh) 建筑装饰板材干挂连接***及施工方法
EP3404155A1 (en) A balcony or an attached terrace
JP5400334B2 (ja) 建物
CN218176804U (zh) 一种停车库边梁上翻排烟结构
CN111236417A (zh) 一种仿古连廊结构
CN212984383U (zh) 一种中式混凝土屋面结构
JP3231585U (ja) 建築物の補強装飾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建築物
KR100976970B1 (ko) 한옥(韓屋)의 기와지붕 구조 시공방법
CN2533168Y (zh) 木质别墅
CN210152021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楼板与钢结构幕墙结构
CN117188810A (zh) 一种老旧建筑屋面改造方法
CN214301223U (zh) 一种桥梁廊道屋面结构
CN212358909U (zh) 弧形造型自动引流设计的女儿墙护栏
CN216195386U (zh) 建筑临边止灰带支撑和固定体系
JPH0345474Y2 (zh)
RU2347874C1 (ru) Здание с надстроенными этажами и лифтов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этих этажей
Hore et al. Structures and Superstructures
JP2001302137A (ja) エレベータの塔屋の構造
JP2002332726A (ja) 樋の取付構造
CN117365159A (zh) 一种内贯穿拱廊的钢结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KR200295479Y1 (ko) 콘크리트 벽체의 타설시 상단옹벽 지지구조
RU2081981C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этажности зд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