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269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2694U
CN217402694U CN202221104101.XU CN202221104101U CN217402694U CN 217402694 U CN217402694 U CN 217402694U CN 202221104101 U CN202221104101 U CN 202221104101U CN 217402694 U CN217402694 U CN 217402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fan
chamber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041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闯
暨文伟
杨柯
黄雅霄
黄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041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2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2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2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风机组件以及换热器组件;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室内腔和室外腔;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位于所述室内腔内,第一风机用于将室外气体引至室内,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室外腔内,第二风机用于对室外气体和/或室内气体进行循环;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腔内,第一换热器用于与流入室内的气体换热,第二换热器位于室外腔内,第二换热器用于对循环的气体换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能够解决常规的空调器结构复杂,安装时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不再是奢饰品,而是每家每户的“标准配置”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调逐渐具有新风、净化等功能。常规的新风空调器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然而,该种新风空调器结构复杂,在对其进行安装时,需要将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安装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过管路和电线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需要单独安装,安装成本较高。同时,需要单独搭配新风模块,通过新风模块的新风管将室外的风引入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常规的空调器结构复杂,安装时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室内腔和室外腔;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室内腔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室外气体引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室外腔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对室外气体和/或室内气体进行循环;以及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流入室内的气体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室外腔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对循环的气体换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室外腔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室内腔连通,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的新风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均与所述室外腔连通,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外腔包括进风腔和换热腔,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均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并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壳体内形成所述进风腔、所述换热腔和所述室内腔,所述新风风道依次穿过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室内腔,所述换热风道穿过所述换热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腔的新风管,所述隔热板开设有第一过风口,所述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风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排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腔的排风管,所述隔热板还开设有第二过风口,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排风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风口连接,以使所述排风管的排风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腔,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侧对应所述第一过风口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为HEAP网模块、甲醛处理模块、静电除尘模块、杀菌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置有防虫罩。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风机组件以及换热器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室内腔和室外腔;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室内腔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室外气体引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室外腔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对室外气体进行循环;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流入室内的气体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室外腔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对循环的气体换热。通过将传统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功能一体化设计,据此,简化了空调器的结构,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降低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器的***图;
图4为图1中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空调器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空调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6中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633995340000031
Figure BDA00036339953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实施例,常规的新风空调器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本申请的空调器为一体式新风空调器,其应用场景为窗式或穿墙式,通过将空调器的机身穿过窗户或穿过墙体进行安装,实现安装的方便快捷,可以减少安装空调器的成本。
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0包括壳体100、风机组件200以及换热器组件300;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室内腔110和室外腔120;所述风机组件200包括第一风机210和第二风机220,所述第一风机210位于所述室内腔110内,所述第一风机210用于将室外气体引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220位于所述室外腔120内,所述第二风机220用于对室外气体和/或室内气体进行循环;所述换热器组件300包括第一换热器310和第二换热器320,所述第一换热器310位于所述室内腔110内,所述第一换热器310用于与流入室内的气体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320位于室外腔120内,所述第二换热器320用于对循环的气体换热。
具体地,所述壳体100包括底盘130,以及安装于所述底盘130上的前壳140、后壳150和侧壳160,所述前壳140、后壳150和侧壳160围合形成供所述风机组件200和所述换热器组件300(以及空调器10内的其他部件)安装的室内腔110和室外腔120。所述壳体10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多边形、组合形状、异形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常,为了方便制造和成型,壳体100的形状大致呈矩形设置。所述壳体100的材料设置为硬质材料,至于所述硬质材料的类型,可以是ABS,HIPS,PP,PC等硬质材料,亦或者是金属或合金材料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第一风机210和第一换热器310均安装在室内腔110,所述第一风机210主要用于将室外的新风气体引到室内,实现室外新风气体向室内环境的输送,所述第一换热器310主要用于对输送至室内的新风气体进行换热;所述第二风机220和第二换热器320均安装在室外腔120,具体安装在所述换热腔122内,第二换热器320设置在换热出风口151处,所述第二风机220主要用于将室外的空气从换热进风口162引入至换热腔122,并与第二换热器320换热后由换热出风口151排出至室外,或者,当所述换热腔122与室内环境连通时,第二风机220还可以将室内的空气引入至换热腔122,并与第二换热器320换热后由换热出风口151排出至室外,或者,第二风机220可以同时将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引入至换热腔122,并与第二换热器320换热后由换热出风口151排出至室外。
换热器组件300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冷凝器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
本空调器10具有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送风模式三种模式。
当空调器10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310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20作为冷凝器,空调器10向室内输送冷风。第一风机210工作时,将室外的新风气体通过新风风道900引至室内腔110,随后经过蒸发器进行换热后由新风出风口141吹出冷风。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换热器320作为冷凝器放出热量,冷凝器温度较高,并且高于室外环境的温度,因此需要对冷凝器散热。第二风机220同步工作,将室外空气通过换热进风口162引入至换热腔122,并通过该部分室外空气对冷凝器进行散热,然后由换热出风口151流出至室外。
当空调器10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器310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320作为蒸发器,空调器10向室内输送暖风。第一风机210工作时,将室外的新风气体通过新风风道900引至室内腔110,随后经过冷凝器进行换热后由新风出风口141吹出暖风。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换热器320作为蒸发器,蒸发器工作过程吸热,第二风机220同步工作,将室外空气通过换热进风口162引入至换热腔122,并通过该部分室外空气与蒸发器换热,然后由换热出风口151流出至室外。
当空调器10处于送风模式时,此时换热器组件300不参与空调器10的运行过程。位于室内腔110的第一风机210工作,将室外的新风气体通过新风风道900引至室内腔110,随后第一风机210将室外的新风气体由新风出风口141吹向室内,实现室内的新风供应。
本空调器10的三种模式,都是直接从外界吸取新鲜空气,经过风机组件200和换热器组件300工作后注入到室内。相较于开窗通风省去开窗的过程,并且人能享受到洁净且没有蚊虫的空气。相较于分体式空调再也不用呼吸室内已经循环多次混杂着屋内各种污染物和人体分泌物的“二手空气”,真正呼吸自由的空气。
本空调器10安装方便,装修时可以在墙壁上预留安装位,使得本空调器10穿墙安装,或者,也可以后期在窗户上开口,本空调器10直接安装在窗户上,本空调器10的结构简单,舍去了室内机和室外机的传统结构,而是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功能一体化设计,简化了空调器10的结构。同时,一体化设计的空调器10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在所述空调器10安装完成后,所述空调器10的前侧位于室内,后侧位于室外。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包括壳体100、风机组件200以及换热器组件300;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室内腔110和室外腔120;所述风机组件200包括第一风机210和第二风机220,所述第一风机210位于所述室内腔110内,所述第一风机210用于将室外气体引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220位于所述室外腔120内,所述第二风机220用于对室外气体进行循环;所述换热器组件300包括第一换热器310和第二换热器320,所述第一换热器310位于所述室内腔110内,所述第一换热器310用于与流入室内的气体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320位于室外腔120内,所述第二换热器320用于对循环的气体换热。通过将传统空调器10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功能一体化设计,据此,简化了空调器10的结构,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降低了安装成本。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上设有新风进风口161和新风出风口141,所述新风进风口161与所述室外腔120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141与所述室内腔110连通,所述壳体100内具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161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41连通的新风风道900。
具体地,所述新风进风口161开设在所述侧壳160上,并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141开设在所述侧壳160上,并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161可供室外的新风气体进入空调器10内,并在第一风机210的作用下由新风出风口141吹出至室内。新风进风口161及新风出风口141可以为矩形、圆形、长条形、椭圆形,也可以为多个微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新风出风口141处还设置有百叶组件,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141。所述新风进风口161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41连通并形成有新风风道900,该新风风道900穿过依次穿过所述进风腔121和所述室内腔110。
请参阅图6至图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0上还设有换热进风口162和换热出风口151,所述换热进风口162和所述换热出风口151均与所述室外腔120连通,所述壳体100内具有与所述换热进风口162和所述换热出风口151连通的换热风道1000。
具体地,换热进风口162开设在侧壳160上,换热出风口151开设在后壳150上,并且换热进风口162和换热出风口151均与换热腔122和室外环境连通。第二换热器320设置在换热出风口151处,第二风机220安装在换热腔122内,第二风机220工作时,第二风机220将室外环境中的风从换热进风口162吸入,并朝向换热出风口151吹出至室外,在该个过程中,室外的风对第二换热器320进行换热。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外腔120包括进风腔121和换热腔122,所述新风进风口161与所述进风腔121连通,所述换热进风口162和所述换热出风口151均与所述换热腔122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320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22并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151处。具体地,所述室外腔120划分为相互隔离的进风腔121和换热腔122,所述新风风道900连通所述进风腔121和所述室内腔110,所述换热风道1000位于所述换热腔122内。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隔热板400,所述隔热板4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以使所述壳体100内形成所述进风腔121、所述换热腔122和所述室内腔110,所述新风风道900依次穿过所述进风腔121和所述室内腔110,所述换热风道1000穿过所述换热腔122。
具体地,所述隔热板400可以隔离进风腔121、换热腔122和室内腔110之间的热量传递,同时,所述隔热板400将空调器10壳体100内的腔体划分为相互隔离的进风腔121、换热腔122和室内腔110,新风风道900依次穿过所述进风腔121和所述室内腔110,新风风道900用于室外的新风引至室内,换热风道1000穿过所述换热腔122,换热风道1000主要用于引进室外的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320进行换热。
请参阅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腔121的新风管500,所述隔热板400开设有第一过风口410,所述新风管500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风口1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风口410连接。具体地,为了提高室外的新风输送至室内腔110的效率,在进风腔121内还可以设置用于输送新风的新风管500,所述新风管500呈弯曲设计,室外的新风可以通过新风管500直接进入室内腔110并在第一风机210的作用下吹向室内,从而避免新风从整个进风腔121输送至室内腔110。所述第一过风口410连通所述进风腔121和所述室内腔110。
请参阅图3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上还设有排风口163,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腔110的排风管600,所述隔热板400还开设有第二过风口420,所述排风管600的一端与所述排风口16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风口420连接,以使所述排风管600的排风风道1100与所述换热风道1000连通。
具体地,为了更有效的提升室内空气的空气质量,本空调器10还可以设置用于排出室内污浊空气的排风管600,该排风管600设置在室内腔110内,并在壳体100上开设排风口163,隔热板400上开设第二过风口420,排风管600的两端分别与排风口163和第二过风口420连接,以形成排风风道1100。所述排风口163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第二过风口420连通室内腔110和换热腔122,如此,通过所述排风管600,可以使得室内环境与换热腔122直接连通,也就是说,排风风道1100与换热风道1000连通,当需要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时,通过排风风道1100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至换热风道1000,然后由换热风道1000从换热出风口151排出。
排风风道1100和换热风道1000连通,一方面可以不必针对排风风道1100设计单独的结构,简化了空调器10整体的结构,另一方面,当空调器10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的冷风通过排风风道1100排向换热风道1000,冷风参与对第二换热器320的换热过程,冷风对第二换热器320进行降温的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器10的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腔110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口163。具体说来,在排风口163处设置控制阀,可以控制排风风道1100的开启和关闭,在用户无排风需求时,可以关闭排风风道1100,以减少室内的空气的流失,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过风口4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风口420的直径。具体说来,由于本空调器10的整机都是从室外引入新风到室内,并且对室外的新风进行制冷和制热,因此需要保证新风的进风量充足,新风进风口161和新风管500的直径要设置的足够大,且与之对应的第一过风口410的直径要足够大,并且与新风管500的直径相等。同时,为避免室内大量的空气排出至室外,从而无法达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因此排风口163和排风管600的直径要设计的小一些,与之对应的第二过风口420的直径也要小一些,且与排风管600的直径相同。如此,还可以避免由于排风量过大,室内温度一直达不到预设的温度值,从而增大空调器10的能耗。
请参阅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210设置于所述室内腔110,所述第二风机220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22;其中,所述第一风机210的进风侧对应所述第一过风口410设置,所述第一风机210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141设置。
具体地,由于第一风机210主要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并吹向室内,第二风机220主要用于引入室外新风对第二换热器320进行换热,因此第一风机210设置于室内腔110且第一风机210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141,第二风机220设置于换热腔122且第二风机220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换热出风口151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210和所述第二风机220均设置为离心风机。
具体说来,第一风机210和第二风机220均设置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抽风效果好、送风送的远,并且适用性强,在多种场所均可使用。离心风机根据空气流力学采用合理的叶轮角度设计,当离心风机运行时,叶片之间任何机械摩擦,合理的叶片形线使噪声尽量低一些,可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器10发出的噪音。同时,离心风机的叶轮采用后倾式,不易粘附灰尘等介质,因此不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工作,离心风机还可以配置清理门,在进行后期维护时,不需要拆机进行维护清洁,省时省力,方便维护。离心风机的机壳和叶轮可以采用优质钢板,使得风机更坚固,整机的表面可以作喷涂处理,抗氧化强,不易被锈蚀。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净化模块700,所述净化模块700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141处,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1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310之间。
具体地,净化模块700设置在所述室内腔110内,并位于新风出风口141处,可对通过新风风道900进入到室内腔110中的空气进行过滤。室外的新风从第一风机210的出风口吹出后先经过净化模块700进行过滤,然后在通过第一换热器310进行换热后吹向室内,经过净化模块700过滤后的新风杂质少,可以减少第一换热器310污垢的堆积,延长第一换热器310的使用寿命。所述净化模块700可以设置为一个滤网模块,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滤网模块。其中,多个滤网模块可以是HEAP网模块、活性炭模块、甲醛处理模块或静电除尘模块等,或者净化模块700可以设置为非网状的等离子体、紫外杀菌灯等,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或者环境来进行选择。
本空调器10直接从外界吸取新鲜空气,经过净化模块700除去大颗粒和空气中其他有害的化学物质,细颗粒物如PM2.5等,然后注入到室内。相较于开窗通风省去开窗的过程,并且人能享受到洁净且没有蚊虫的空气。相较于分体式空调再也不用呼吸室内已经循环多次混杂着屋内各种污染物和人体分泌物的“二手空气”,真正呼吸自由的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模块700为HEAP网模块、甲醛处理模块、静电除尘模块、杀菌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净化模块700可以是HEAP网模块,HEAP网模块可过滤标准粉尘卷烟烟气细菌(细菌大小:500到0.3微米)、煤灰、花粉、放射性微粒等;净化模块700可以是甲醛处理模块,甲醛处理模块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甲醛气体;净化模块700还可以是静电除尘模块或杀菌模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净化模块70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类型的模块,例如净化模块700可以是活性炭模块,活性炭模块可处理含有甲苯、二甲苯、苯等苯类、酚类、酯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气体及恶臭气体和含有微量重金属的低浓度、大风量的各类气体。净化模块700还可以是尼龙组件,尼龙组件主要以P.P纤维纺织成型制成一体,其耐酸碱性、耐腐蚀性佳,可过滤空气中的长短纤维及细小尘粒等。尼龙组件可反复清洗,且过滤效率不受清洗影响,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请参阅图1、图3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161处设置有防虫罩800。具体地,所述防虫罩800呈镂空形设计,安装在新风进风口161处,并覆盖整个新风管500外端的横截面,用以防止老鼠、树叶、纸屑等进入新风管500内,影响新风管500内的新风的正常流通。所述防虫罩800可以是金属网或塑料网均可,仅需防虫罩800具有较多的空隙即可,这样防虫罩800即不会影响新风管500通风,也能阻拦室外环境中的杂物进入到新风管500内。同样地,所述换热进风口162处也设置有防虫罩800,具体效果如前述说明,在此不在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室内腔和室外腔;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室内腔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室外气体引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室外腔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对室外气体和/或室内气体进行循环;以及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流入室内的气体换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室外腔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对循环的气体换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室外腔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室内腔连通,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的新风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均与所述室外腔连通,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腔包括进风腔和换热腔,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均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并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壳体内形成所述进风腔、所述换热腔和所述室内腔,所述新风风道依次穿过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室内腔,所述换热风道穿过所述换热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腔的新风管,所述隔热板开设有第一过风口,所述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风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排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腔的排风管,所述隔热板还开设有第二过风口,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排风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风口连接,以使所述排风管的排风风道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腔,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侧对应所述第一过风口设置,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
9.如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为HEAP网模块、甲醛处理模块、静电除尘模块、杀菌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1.如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置有防虫罩。
CN202221104101.XU 2022-05-09 2022-05-09 空调器 Active CN217402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4101.XU CN217402694U (zh) 2022-05-09 2022-05-0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4101.XU CN217402694U (zh) 2022-05-09 2022-05-0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2694U true CN217402694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4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04101.XU Active CN217402694U (zh) 2022-05-09 2022-05-0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2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19310B1 (ko) 급배기 직결형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KR20180054011A (ko) 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
CN110887121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WO2023065693A1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108613262A (zh)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KR2008005197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WO2019154290A1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JP334068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402694U (zh) 空调器
CN108061321B (zh) 一种厨房制冷吸油烟机
CN2114760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744618U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KR20100061114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18227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125980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060192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895472A (zh) 一种集成空调式吸油烟机
KR20090022643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KR20040069021A (ko) 열교환 환기기능 단일송풍장치
CN215675485U (zh) 壁挂机
CN217235820U (zh) 一种吊顶式空气处理机
KR10087364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7685620U (zh) 新风换气机
CN219955637U (zh) 一种室内新风处理***
CN219913240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