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3674U -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3674U
CN217303674U CN202221078096.XU CN202221078096U CN217303674U CN 217303674 U CN217303674 U CN 217303674U CN 202221078096 U CN202221078096 U CN 202221078096U CN 217303674 U CN217303674 U CN 217303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late
baffle
collecting pipe
impurities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780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李金科
安发亮
刘韫砚
孙建兵
康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780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3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3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3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急冷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包括筒体、折流板、第一引流管、汇流管以及排污管,折流板固定于筒体内,第一引流管穿设于筒体的侧壁,且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在折流板的上端面,汇流管设置于筒体外,第二端与汇流管连通,汇流管的轴线与折流板的上端面平齐,排污管与汇流管连通,折流板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一引流管进入汇流管,再通过排污管排出,实现对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清除,起到了提高饱和水与换热管换热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冷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背景技术
急冷换热器的筒体内通常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和多个换热管,为提高急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将多个折流板间隔地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每个折流板的侧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且相邻的两个折流板所对应的间隙错开设置,多个换热管均穿设在多个折流板上,饱和水由筒体的下部进入筒体,而后在多个折流板之间呈折线形流动,以提高饱和水与换热管的传热量。
现有技术中的急冷换热器,通常会在最底部的折流板下方设置与折流板平行的管板,同时,在最底部的折流板上设置纵截面呈倒L型的导流板,导流板的一端与筒体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折流板连接,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刚刚进入筒体的饱和水向下流动至管板处,而后在管板与折流板之间水平流动,再通过折流板与筒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到折流板的上方,再朝向上一个折流板与筒体之间的间隙流动。
上述过程中,饱和水在通过间隙流动时,其流动方向出现了约180°的转折,并且在饱和水通过间隙后、流向上一个折流板时,其流速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因此,饱和水中掺杂的不溶性杂质很容易掉落在最底部的折流板上,进而降低饱和水与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折流板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一引流管、汇流管以及排污管被排出筒体,具有提高饱和水与换热管换热效率的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包括:
筒体;
折流板,折流板固定于筒体内;
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穿设于筒体的侧壁,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折流板的上端面;
汇流管,汇流管设置于筒体外,第二端与汇流管连通,汇流管的轴线与折流板的上端面平齐;
排污管,排污管与汇流管连通,折流板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一引流管进入汇流管,再由排污管排出。
可选地,第一端为斜切口。
可选地,斜切口朝向折流板设置。
可选地,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穿设于筒体的侧壁,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设置于所折流板的上端面,第四端与汇流管连通,折流板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二引流管进入汇流管,再由排污管排出。
可选地,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还包括导流板,折流板的一端与导流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端靠近于折流板与导流板的连接处。
可选地,第三端靠近于间隙。
可选地,第一端的开口与第三端的开口异向设置。
可选地,第一端的开口与第三端的开口错开设置。
可选地,折流板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且多个换热管成列排布。
可选地,多个换热管、第一端的开口以及第三端的开口错开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将第一引流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折流板的上端面,将第一引流管的第二端与汇流管连通,并将汇流管与排污管连通,使汇流管的轴线与折流板的上端面平齐,在筒体内水流的作用下,折流板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一端进入第一引流管,再通过第二端由第一引流管进入汇流管、由汇流管进入排污管后被排出,实现了对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清除,进而具有提高饱和水与换热管换热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未显示折流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中:
100、筒体;200、折流板;310、第一引流管;311、第一端;320、第二引流管;321、第三端;400、汇流管;500、排污管;600、导流板;700、换热管; 800、管板;90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折流板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一引流管、汇流管以及排污管被排出筒体,具有提高饱和水与换热管换热效率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包括筒体100、折流板200、第一引流管310、汇流管400以及排污管500,折流板200固定于筒体100内,第一引流管310穿设于筒体100的侧壁,第一引流管310包括第一端311和第二端,第一端311设置于折流板200的上端面,汇流管400设置于筒体100外,第二端与汇流管400连通,汇流管400的轴线与折流板200的上端面平齐,排污管500与汇流管400连通。
在筒体100内水流的作用下,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一端311 进入第一引流管310,再通过第二端由第一引流管310进入汇流管400、由汇流管400进入排污管500后被排出,实现了对折流板200上端面杂质的清除,进而具有提高饱和水与换热管700换热效率的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汇流管400的轴线与折流板200上端面平齐,因此第一端311设置在折流板200上端面、第二端与汇流管400连通的第一引流管310的轴线也与折流板200上端面平齐,该结构设置大大简化了第一引流管310、汇流板以及筒体100的组装工艺,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引流管320,第二引流管320穿设于筒体100的侧壁,第二引流管320 包括第三端321和第四端,第三端321设置于所折流板200的上端面,第四端与汇流管400连通,同样在筒体100内水流的作用下,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第三端321进入第二引流管320,再通过第四端由第二引流管320进入汇流管400、由汇流管400进入排污管500后被排出,在设置第一引流管310 的基础上增设第二引流管320,增加了清除杂质的引流通道,增大了杂质清除量并加快了杂质清除速度,大大提高了清除杂质的效率。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还包括导流板600,折流板200的一端与导流板6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筒体100 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900,第一端311靠近于折流板200与导流板600的连接处。在实际应用中,导流板600的纵截面大致呈倒L型结构,导流板600的短边与筒体100的内壁连接,长边与折流板200连接,且导流板600的长边与折流板 200垂直设置,饱和水流动至折流板200与导流板600连接处时,流向发生改变,因此,折流板200与导流板600连接处的杂质沉积较多,将第一端311设置在靠近折流板200与导流板600的连接位置,有利于将该位置的较多杂质引流至汇流管400,进而通过排污管500排出筒体100,具有对该区域的杂质定向清除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端321靠近于间隙900,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在折流板200的下方设置与折流板200平行的管板800,当流动在管板800 和折流板200之间的饱和水流动到折流板200与筒体100内壁之间的间隙900 位置时,饱和水的流向将发生变化,同时,饱和水的流速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因此,在折流板200上端面靠近间隙900的区域,杂质的沉积量也较多,将第二引流管320的第三端321设置在靠近间隙900的位置,有利于将该位置较多的杂质引流至汇流管400,进而通过排污管500排出筒体100,具有对该区域的杂质定向清除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其余位置的杂质,即,沉积在折流板200上端面且远离折流板200与导流板600连接处的杂质,以及沉积在折流板200上端面且远离间隙900的杂质,会随着饱和水的流动而移动到第一端311和/或第三端321,进而通过汇流管400和排污管500排出筒体100,以实现其余位置上杂质的清除。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311的开口与第三端321的开口异向设置,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杂质会随着饱和水的流动而移动,将第一端311的开口与第三端321的开口异向设置,实现了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对杂质进行引流并清除,并且,异向设置的第一端311开口和第三端321开口具有互补的效果,具体而言,若杂质没有进入第一端311的开口,还可以随着饱和水的流动进入第三端321的开口,进而被排出筒体100,具有提高清除效果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311的开口与第三端321的开口设置方向相反,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分别对杂质进行引流并清除,提高第一端311 开口和第三端321开口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杂质的清除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311的开口与第三端321的开口错开设置,使得位于第一端311与第三端321之间区域的杂质能够快速流向第一端311或第三端321,避免杂质滞留在该区域的问题发生。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折流板200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700,且多个换热管700成列排布,以增大换热管700的数量,提高筒体100内部空间利用率,最终提高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换热管700、第一端311的开口以及第三端321的开口错开设置,使杂质在向第一端311或第三端321移动时较为顺畅,避免杂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换热管700的拦挡而附着在换热管700上。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引流管320的第三端321为斜切口,以提高靠近第三端321的饱和水的湍流动能,使得该位置的饱和水形成急剧的湍流,进而能够防止杂质堵塞在第三端321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上述斜切口为45°斜切口,45°的斜切口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斜切口也可以是例如 30°、60°等其他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即可。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斜切口朝向折流板200设置,便于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杂质进入第二引流管320,以提高杂质的清除效果。
可选地,第一引流管310的第一端311为斜切口(图中未示出),以提高靠近第一端311的饱和水的湍流动能,使得该位置的饱和水行程急剧的湍流,进而能够防止杂质堵塞在第一端311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上述斜切口为45°斜切口,45°的斜切口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斜切口也可以是例如 30°、60°等其他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即可。
优选地,上述斜切口朝向折流板200设置,便于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杂质进入第一引流管310,以提高杂质的清除效果。
可选地,第一引流管310的第一端311搭设在折流板200的上端面,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对第一引流管310进行拆装,实现第一引流管310的更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端311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折流板200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第一引流管310搭设在折流板200上端面的长度为1mm-3mm,示例性地,搭设长度可以是1mm、2mm或3mm等,使得第一引流管310能够较为稳定地搭设在折流板200的上端面。
可选地,第二引流管320的第三端321搭设在折流板200的上端面,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对第二引流管320进行拆装,实现第二引流管320的更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端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折流板200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第二引流管320搭设在折流板200上端面的长度为1mm-3mm,示例性地,搭设长度可以是1mm、2mm或3mm等,使得第二引流管320能够较为稳定地搭设在折流板200的上端面。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引流管310和第二引流管320的数量均为多个,以增大杂质清除量、缩短杂质清除时间,提高杂质清除效率。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引流管310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引流管320的数量也为四个,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引流管310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等,第二引流管320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等,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定即可。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汇流管400为环形管,便于同时与第一引流管310的第二端和第二引流管320的第四端连通。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排污管500的数量为八个,且每一个排污管 500均与一个第一引流管310或第二引流管320同轴设置,一方面提高杂质的排放能力,另一方面缩短杂质由进入第一引流管310(或第二引流管320)至排出排污管500的行程,缩短杂质的清除时间,提高清除杂质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将四个第一引流管310的第一端311分别搭设在折流的上端面,且靠近折流板200与导流板 600连接处设置,将四个第二引流管320的第三端321分别搭设在折流板200的上端面,且靠近于折流板200与筒体100内壁之间的间隙900处,再将四个第一引流管310的第二端以及四个第二引流管320的第四端分别与一个环形的汇流管400连通,汇流管400上流通有八个排污管500,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杂质在筒体100内水流的作用下,分别进入第一引流管310和第二引流管320,再通过汇流管400和排污管500排出筒体100,实现了对折流板200上端面(尤其是折流板200上端面与汇流板的连接处,以及折流板200上端面靠近间隙900的位置)杂质的清除,进而提高了饱和水与换热管700的换热效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00);
折流板(200),所述折流板(200)固定于所述筒体(100)内;
第一引流管(310),所述第一引流管(310)穿设于所述筒体(100)的侧壁,所述第一引流管(310)包括第一端(311)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311)设置于所述折流板(200)的上端面;
汇流管(400),所述汇流管(400)设置于所述筒体(100)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汇流管(400)连通,所述汇流管(400)的轴线与所述折流板(200)的上端面平齐;
排污管(500),所述排污管(500)与所述汇流管(400)连通,所述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杂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引流管(310)进入所述汇流管(400),再由所述排污管(500)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311)为斜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口朝向所述折流板(20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引流管(320),所述第二引流管(320)穿设于所述筒体(100)的侧壁,所述第二引流管(320)包括第三端(321)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321)设置于所折流板(200)的上端面,所述第四端与所述汇流管(400)连通,所述折流板(200)上端面的所述杂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引流管(320)进入所述汇流管(400),再由所述排污管(500)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还包括导流板(600),所述折流板(200)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6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筒体(100)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900),所述第一端(311)靠近于所述折流板(200)与所述导流板(600)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321)靠近于所述间隙(9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311)的开口与所述第三端(321)的开口异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311)的开口与所述第三端(321)的开口错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200)上穿设有多个换热管(700),且多个所述换热管(700)成列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管(700)、所述第一端(311)的开口以及所述第三端(321)的开口错开设置。
CN202221078096.XU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Active CN217303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8096.XU CN217303674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8096.XU CN217303674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3674U true CN217303674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6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78096.XU Active CN217303674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3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1207B (zh) 管壳式螺旋扁管换热器
WO2009120385A1 (en) Raised overlapped impingement plate
CN105806102A (zh) 一种具有自支撑结构导流装置的换热器
CN217303674U (zh) 一种能够排除折流板上端面杂质的急冷换热器
CN213120198U (zh) 一种节能型组合式列管换热器
CN201413066Y (zh) 管壳式螺旋扁管换热器
CN217303675U (zh) 一种防换热管泄漏型急冷换热器
CN103375942B (zh) 热交换器
CN217303676U (zh) 一种新型急冷换热器
CN217303673U (zh) 一种急冷换热器
CN211903904U (zh) 一种高效冷却塔盘结构
CN210512750U (zh) 管束式换热器
CN210473103U (zh) 一种用于烟囱消白的防结垢烟气冷凝器
CN210036386U (zh) 一种大出水孔且自排不凝气的板式冷凝器换热板片结构
CN201392117Y (zh) 壳管逆流式换热器
CN217585439U (zh) 一种乙烯裂解炉用急冷换热器
CN215808878U (zh) 一种多回路风机盘管
CN210426198U (zh) 倒置燃烧用热交换器
CN218034585U (zh) 一种双箱结构的换热器
CN220652116U (zh) 冷却板及电池包
CN215373044U (zh) 一种用于制冷***的新式冷凝器
CN221036952U (zh) 壳管式冷凝器
CN210921354U (zh) 一种定期排污扩容器
CN212339997U (zh) 一种油水分离***的冷凝器
CN220829116U (zh) 用于换热器的导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