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6613U -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6613U
CN217196613U CN202121347308.5U CN202121347308U CN217196613U CN 217196613 U CN217196613 U CN 217196613U CN 202121347308 U CN202121347308 U CN 202121347308U CN 217196613 U CN217196613 U CN 217196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or
mold
color
contact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73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mei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mei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mei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mei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73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6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6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公模,包括公模主体和穿设在公模主体上的司筒;用于使司筒相对公模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能绕一旋转轴转动的转动主体、能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与司筒连接,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触点与转动主体抵触,第二顶杆通过第二触点与转动主体抵触,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旋转轴的两侧。还公开了双色注塑模具,包括该公模、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第一母模具有与第二顶杆配合的第一顶块,第二母模具有与第一顶杆配合的第二顶块;公模和第一母模合模时司筒能进入产品中;公模和第二母模合模时司筒脱离产品。该双色注塑模具利用驱动机构实现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双色注塑。

Description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含有该公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产品需要双色注塑成型时,双色注塑分为一次胶注塑和二次胶注塑,即产品先进行一次胶注塑再进行二次胶注塑。因此当产品进行一次胶注塑时需要将二次胶注塑时的注塑区域预留出来,避免对二次胶注塑的区域进行一次胶注塑。当进行二次胶注塑时,再对二次胶注塑区域进行二次胶注塑,由此双色注塑成型产品。
然而,现有的双色注塑模具中,对区分产品的一次胶注塑区域和二次胶注塑区域的技术方案比较复杂,对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双色注塑时操作也比较繁琐,操作时间长,操作难度大,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双色注塑模具进行改进,使其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公模,及含有该公模的双色注塑模具,该双色注塑模具结构简单,在进行一次胶注塑和二次胶注塑时能够快速简单地区分出一次胶和二次胶注塑区域。
一种双色注塑公模,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主体和穿设在所述公模主体上的司筒;所述公模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司筒相对所述公模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绕一旋转轴转动的转动主体、能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司筒连接,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二顶杆通过第二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公模、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所述第一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二顶杆配合的第一顶块,所述第二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一顶杆配合的第二顶块;
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一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一次色胶的第一色型腔,所述司筒能进入所述产品中;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二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二次色胶的第二色型腔,所述司筒脱离所述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公模的公模主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型腔或第二色型腔的公模仁,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分别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杆位于所述公模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顶杆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公模主体还包括贯穿所述公模仁的顶针,所述司筒和所述第一顶杆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还固定设置有压板,所述司筒、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顶针上,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压板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均为所述转动主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并且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块伸出所述第二母模的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块伸出所述第一母模的端面的距离,并且超过所述产品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公模还包括枕板,所述旋转轴穿设过所述转动主体并固定在所述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耐磨块,所述旋转轴穿设过所述耐磨块,所述耐磨块固定在所述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为耐高温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公模还包括后板,所述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双色注塑公模设置了驱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动主体,使其与母模进行合模时能够推动司筒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的,在该双色注塑模具中,所述第一母模与所述公模合模时,第一顶块抵触第二顶杆,第二顶杆推动转动主体的第一触点,使得转动主体绕旋转轴转动,将转动主体的第二触点沿第一方向向上运动,并推动压板向上运动,带动司筒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司筒的端面伸入至产品,避免进行一次色胶注塑时,一次色胶进入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给接下来的二次色胶注塑预留下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
在所述第二母模与所述公模合模时,第二顶块抵触第一顶杆,第一顶杆推动压板向下运动,压板又推动转动主体的第二触点向下运动使得转动主体转动,将其第二触点下降,第一触点向上,并使司筒下降至司筒脱离产品,即司筒的端面伸出产品的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使得第二母模能够对产品进行二次色胶注塑。
该双色注塑模具控制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的结构简单,且方便有效,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合模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主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主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产品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第一公模-11;第二公模-12;公模仁-101;顶针-102;司筒-103;固定板-104;压板-105;枕板-106;后板-107;第一顶杆-13;第二顶杆-14;转动主体-15;第一触点-151;第二触点-152;旋转轴-16;移动块-108;耐磨块-17;
第一母模-21;一次胶母模仁-210;第一顶块-211;
第二母模-22;二次胶母模仁-220;第二顶块-221;
产品-3;一次色胶注塑区域-31;二次色胶注塑区域-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双色注塑公模,该公模包括公模主体和穿设在所述公模主体上的司筒103;所述公模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司筒103相对所述公模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绕一旋转轴16转动的转动主体15、能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顶杆13和第二顶杆14,所述第一顶杆13与所述司筒103连接,所述第一顶杆13通过第一触点151与所述转动主体15抵触,所述第二顶杆14通过第二触点152与所述转动主体15抵触,所述第一触点151和所述第二触点155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16的两侧。
如图1所示,该双色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公模,第一母模21和第二母模22。
所述第一母模21具有与所述第二顶杆14配合的第一顶块211,所述第二母模22具有与所述第一顶杆13配合的第二顶块221。
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一母模21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3的一次色胶的第一色型腔,所述司筒103能进入所述产品3中;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二母模22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3的二次色胶的第二色型腔,所述司筒103脱离所述产品3。
所述公模的公模主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型腔或第二色型腔的公模仁101、贯穿所述公模仁101的顶针102。顶针102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用于顶出产品3。
所述第一顶杆13、所述第二顶杆14和所述转动主体15分别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杆13位于所述公模仁10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顶杆14位于所述第一顶杆13的两侧。设置两个转动主体15能够更加均衡地推动司筒运动。
所述司筒103套设在所述顶针102上,所述司筒103的底端和所述第一顶杆13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板104上,所述固定板104的下方还固定设置有压板105。所述固定板104和所述压板105同样也套设在所述顶针102上。
司筒103的底端和第一顶杆13的底部均设置台阶部,通过台阶部嵌设在固定板104内。压板105与固定板104固定连接,使得压板105、固定板104带动第一顶杆13和司筒103沿顶针102进行升降运动。
所述公模还包括枕板106,该枕板106设置在公模仁101的下方。旋转轴16穿设过该转动主体15,并且旋转轴16的两端固定在该枕板106上。该转动主体15能够绕该旋转轴16转动。
另外,所述公模还包括后板107,所述枕板106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板107上。所述顶针102的底端连接移动块108,所述移动块108可活动嵌设在所述后板107中,所述移动块108能带动所述顶针102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顶针102能够将二次色胶注塑成型后,第二母模22与公模开模后将成型的产品3顶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主体15具有在所述旋转轴16两侧的第一触点151和第二触点152,所述第一触点151与所述压板105抵接,所述第二触点152与所述第二顶杆14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主体15大体上构造为一长方体,但是该长方体的顶面具有高低差,包括相对低的第一触点151和相对高的第二触点152。即所述第一触点151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触点152的位置,因此第一触点151也能够推动压板105、固定板104直至司筒103向上运动致其端面伸入至产品3内。
所述第一顶块211的一端固定至第一母模21,另一端伸出第一母模21的端面。所述第二顶块221的一端固定至第二母模22,另一端伸出第二母模22的端面。另外,第一顶块211伸出所述第一母模21端面的距离小于第二顶块221伸出所述第二母模22端面的距离。
故,当所述第一母模21与所述第一公模11或所述第一公模12合模时,所述转动主体15处于水平的位置,其第一触点151高于第二触点152的部分即能够将司筒103顶升至产品内。当所述第二母模22与所述第一公模11或所述第一公模12合模时,由于第二顶块221的长度大于第一顶块211,因此第二顶块221将所述转动主体15的第一触点151向下压,并能使得转动主体15的第一触点151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触点152,进而能够将司筒103完全脱离出产品。
所述第一母模21具有一次胶母模仁210,所述第二母模22具有二次胶母模仁220。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母模21与所述第一公模11或第一公模12合模时,所述一次色胶母模仁与所述公模仁101形成第一色型腔,所述第一色型腔用于成型产品3的一次色胶。所述第一顶块211与所述第二顶杆14相抵触,司筒103在第一顶块211的作用下上升直至司筒103抵封住产品的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32。在产品3进行一次色胶注塑时,司筒103的端面能够伸入至产品3的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32,避免一次色胶进入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32,给接下来的二次色胶注塑预留下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32。
如图1和3所示,所述第二母模22与所述第一公模12或第一公模11合模时,所述二次胶母模仁220与所述公模仁101形成第二色型腔,所述第二色型腔用于成型所述产品3的二次色胶。所述第二顶块221与所述第一顶杆13相抵触,司筒103在第二顶块221的作用下下降直至司筒103与产品3脱离,至少与顶针102的端面齐平,即司筒103的端面伸出产品的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32,使得第二母模22能够对产品3进行二次色胶注塑。
因此,该双色注塑模具控制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的结构简单,且方便有效,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转动主体15被损坏,所述转动主体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耐磨块17,所述旋转轴16穿设过所述耐磨块17,所述耐磨块17固定在所述枕板106上。所述转动主体15和所述耐磨块17都为耐高温材质。
如图1和6所示,该双色注塑模具中的司筒103,其端面即为产品需要二次胶注塑的区域32。在本实施例中,司筒103设置为套设在顶针102外周的圆环形,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司筒103的端面可以构造为适用于产品二次胶注塑的其他形状。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对司筒103的端面形状作限定,只要司筒103的端面构造为二次胶注塑的区域32形状即可。
该双色注塑模具通过第一顶块211、第二顶块221使得转动主体15转动,从而实现对司筒103进行升降,又通过司筒103来控制一次色胶注塑31和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32。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顶针102的端面位于产品3的下方。
具体的,下面将详细阐述该双色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
该双色注塑模具包括完全相同的第一公模11和第一公模12。第一母模21和第二母模22并排设置,第一公模11和第二公模12并排设置在转盘(图中未示出)上。另外,所述转盘与所述后板107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公模11与所述第一公模12旋转。通过转盘旋转使得第一公模11与第一公模12互换位置,从而分别与第一母模21、第二母模22合模。这样第一母模21和第二母模22能够分别有一公模与之对应,从而能够同时进行一次色胶注塑和二次色胶注塑,提高加工效率。
所述第一母模21与所述第一公模11合模,第一顶块211抵触第二顶杆14,第二顶杆14推动转动主体15,使得转动主体15转动至水平位置。此时,第一触点15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第二触点152,因此第一触点151向上并推动压板105向上运动,带动司筒103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司筒103的端面伸入至产品3。此时对产品3的一次色胶注塑区域进行一次色胶注塑。与此同时,第二母模22与第二公模12合模,对另一产品进行二次色胶注塑。
完成后开模,转盘驱动第一公模11和第二公模12旋转,使得第二母模22与第一公模11对应,第一母模21与第二公模12对应。
所述第二母模22与所述第一公模11合模,第二顶块221抵触第一顶杆13,第一顶杆13推动压板105向下运动,压板105又推动转动主体15的第一触点151向下运动使得转动主体15转动,将其第一触点151下降,第二触点152向上,司筒103跟随压板105下降至司筒103脱离产品。此时对产品3的二次色胶注塑区域进行二次色胶注塑。与此同时,第一母模21与第二公模12合模,对再另一产品进行一次色胶注塑。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双色注塑公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主体和穿设在所述公模主体上的司筒;所述公模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司筒相对所述公模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绕一旋转轴转动的转动主体、能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司筒连接,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二顶杆通过第二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
2.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模、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所述第一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二顶杆配合的第一顶块,所述第二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一顶杆配合的第二顶块;
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一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一次色胶的第一色型腔,所述司筒能进入所述产品中;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二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二次色胶的第二色型腔,所述司筒脱离所述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的公模主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型腔或第二色型腔的公模仁,所述第一顶杆、所述第二顶杆和所述转动主体分别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杆位于所述公模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顶杆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主体还包括贯穿所述公模仁的顶针,所述司筒和所述第一顶杆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还固定设置有压板,所述司筒、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顶针上,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压板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均为所述转动主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并且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块伸出所述第二母模的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块伸出所述第一母模的端面的距离,并且超过所述产品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还包括枕板,所述旋转轴穿设过所述转动主体并固定在所述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耐磨块,所述旋转轴穿设过所述耐磨块,所述耐磨块固定在所述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主体为耐高温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还包括后板,所述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板上。
CN202121347308.5U 2021-06-17 2021-06-17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Active CN21719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7308.5U CN217196613U (zh) 2021-06-17 2021-06-17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7308.5U CN217196613U (zh) 2021-06-17 2021-06-17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6613U true CN21719661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7308.5U Active CN217196613U (zh) 2021-06-17 2021-06-17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6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6343A (zh)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CN217196613U (zh)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
CN211727271U (zh) 一种电气开关连接片的冲压装置
CN213440951U (zh) 一种塑料底架注塑模具
CN201922535U (zh) 挤压滑块装置的注塑模具
CN212579103U (zh) 一种高精度汽车注塑模具
CN209920460U (zh) 一种模具内切除浇口的机构
CN220995335U (zh) 一种自动剪浇口模具
CN218838522U (zh) 侧向周圈脱扣的注塑成型模具
CN219133065U (zh) 精密塑料件的加工成型装置
CN216182285U (zh) 一种注塑模具弹料头机构
CN21515134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导向组件
CN220923211U (zh) 一种用于加工上圆下方油漆桶的模具
CN218462812U (zh) 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
CN219600284U (zh) 一种模内切装置
CN220129419U (zh) 一种记号笔生产用便于脱模的模具
CN21308204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箱体模具
CN219095809U (zh)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CN219256377U (zh) 模具的开合结构
CN218286530U (zh) 一种外置式顶出脱模机构
CN220903931U (zh) 一种双模具注射的注塑机
CN219006877U (zh)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机构
CN219171521U (zh) 便于脱模的齿轮生产模具
CN215703796U (zh) 一种上盖的成型模具
CN215849440U (zh) 一种模具自动切水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