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8916U -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8916U
CN217148916U CN202221173332.6U CN202221173332U CN217148916U CN 217148916 U CN217148916 U CN 217148916U CN 202221173332 U CN202221173332 U CN 202221173332U CN 217148916 U CN217148916 U CN 217148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water
tank body
sewage treatment
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33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剑虹
唐清畅
邱顺凡
陈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33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8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8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8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底板上间隔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用于将池体分隔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且缺氧区和好氧区通过第一隔板底端开设的第一过水孔和上端开设的第二过水孔循环连通,好氧区和沉淀区通过第二隔板底端开设的第三过水孔连通。缺氧区连通有进水管件,沉淀区连通有出水管件。好氧区还设有曝气机构,以用于使整个好氧区形成曝气区域,或用于仅使好氧区的上部形成曝气区域,沉淀区还设有第一下倾结构,用于使污泥通过第三过水孔自动回流至好氧区。本新型装置,机械和动力设备相比现有技术少,相应的故障点少,技术和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场地所需面积少,构造与运行维护简单,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村镇污水具有排水量小而且分散、水质波动比较大等特点,并且与城市相比,村镇在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条件上的差异巨大,需采用分散式与相对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村镇污水处理上不宜直接采用城市污水工艺,而一些生态型工艺往往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或缺乏实施的条件。目前,针对村镇污水处理,国内外主要采用三大类技术和工艺。
第一类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的成功经验,将一些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小型化,应用于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如SBR(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氧化沟、A/O(缺氧-好氧生物法)、A2/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法),甚至MBR(膜生物反应器)等。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这些技术和工艺都比较成熟,可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但是,这些技术和工艺通常都比较复杂,需要的设备也比较多,因此投资相对较大、***维护管理较为复杂、能耗及运行管理费用高,并且还可能产生一些二次污染问题,这样的处理***与我国村镇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很不适应。其结果是花了大量投资,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也因为高昂的运行费用、缺乏正常的维护管理等原因而处于非正常运行或停止运行的状态,根本没有起到处理污水,保护水环境的作用。
第二类是采用一些相对简单的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氧化塘、土地处理***等。这类技术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投资小、低能耗、维护简便、环境友好等。此类技术的缺点是处理效率较低,通常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稳定的处理效果和维持***的长期正常运行,如较低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及较长的HRT(水力停留时间),这就要求有较大的可以利用的场地。我国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缺,除部分西部地区以外,在华东、华南、华中及华北等地区,很难采用这些占地面积很大的技术。此外,我国村镇的人均用水量较城市地区人均用水量偏低,产生的污水浓度高,悬浮颗粒物多,经常导致人工湿地***堵塞,影响出水处理效果,甚至导致整个处理***瘫痪。
第三类是厌氧处理技术,与传统的好氧生物技术相比,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产泥量小、营养需求少、对水源的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单独的厌氧污水处理技术不能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必须在经过必要的后续处理的才能达标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技术和工艺复杂、投资相对较大、***维护管理复杂、能耗及运行管理费用高、所需占地面积大、出水效果不佳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底板上间隔设有分别朝其顶端延伸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用于将池体的内腔分隔为依次并排布设的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且缺氧区和好氧区通过第一隔板底端开设的第一过水孔和上端开设的第二过水孔循环连通,好氧区和沉淀区通过第二隔板底端开设的第三过水孔连通;缺氧区连通有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导入缺氧区的进水管件,沉淀区连通有供沉淀分离出的上清液向外排出的出水管件;好氧区还设有曝气机构,以用于使整个好氧区形成曝气区域,或用于仅使好氧区的上部形成曝气区域,沉淀区还设有第一下倾结构,以用于使沉淀分离出的污泥通过第三过水孔自动回流至好氧区。
进一步地,池体呈中空柱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设于池体底板中线的两侧,且分别向上延伸至与池体的顶端齐平。
进一步地,第一过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水孔沿第一隔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第一过水孔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体的底板上;第二过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过水孔沿第一隔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第二过水孔位于缺氧区水位线下方。
进一步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缺氧区的污泥自动流入好氧区的第二下倾结构;缺氧区的底板由其侧壁至第一过水孔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下倾结构;或者缺氧区的底板上设有第一导泥板,第一导泥板由池体的侧壁至第一过水孔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下倾结构。
进一步地,进水管件包括水平设置的进水管,进水管由池体的上端水平穿设池体的侧壁后延伸至缺氧区的中心。
进一步地,曝气机构设置于池体的底板上,以用于使整个好氧区形成曝气区域;或者曝气机构设置于池体底板的上方,以用于仅使好氧区的上部形成曝气区域。
进一步地,第三过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过水孔沿第二隔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第三过水孔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体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沉淀区的底板由其侧壁至第三过水孔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一下倾结构;或者沉淀区的底板上设有第二导泥板,第二导泥板由池体的侧壁至第三过水孔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一下倾结构。
进一步地,出水管件包括出水槽和出水管;出水槽连接于第二隔板位于沉淀区的上侧壁上,且沿第二隔板的宽度方向延伸;出水管的进水端与出水槽的一端连通,出水管相对的另一端穿设池体的侧壁后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区的沉泥向外排出的排泥机构,排泥机构连接于沉淀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单级反应器内成功构建了非固定级数缺氧/好氧连续相间循环流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沉淀分离体系,在同一反应器内营造了吸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并具沉淀分离功能单元,并通过调节曝气机构的曝气量为水流在反应器内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和供氧,污水在水流循环通道内循环进行活性污泥吸附、好氧、缺氧、厌氧生物反应,节约了传统A/O、氧化沟工艺所需的推流器能耗,显著提升脱氮除磷效率;本实用新型装置无需内、外回流机构、无需多个反应器串联、无需另外设置沉淀池等,故而机械和动力设备相比现有技术少,相应的故障点少,技术和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场地所需面积少,构造与运行维护简单,适用范围广,在满足有效去除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同时,还可有效去除TN(总氮)、NH3-N(氨氮)、TP(总磷),同时解决了现有A2/O技术(需多个池体组合)、SBR技术(仅能序批式运行,不能连续进水)的共性技术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池体;101、缺氧区;102、好氧区;103、沉淀区;20、第一隔板;201、第一过水孔;202、第二过水孔;30、第二隔板;301、第三过水孔;40、进水管件;41、进水管;50、出水管件;51、出水槽;52、出水管;60、曝气机构;70、第一下倾结构;80、第二下倾结构;90、排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0,池体10的底板上间隔设有分别朝其顶端延伸的第一隔板20和第二隔板30,以用于将池体10的内腔分隔为依次并排布设的缺氧区101、好氧区102和沉淀区103,且缺氧区101和好氧区102通过第一隔板20底端开设的第一过水孔201和上端开设的第二过水孔202循环连通,好氧区102和沉淀区103通过第二隔板30底端开设的第三过水孔301连通。缺氧区101连通有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导入缺氧区101的进水管件40,沉淀区103连通有供沉淀分离出的上清液向外排出的出水管件50。好氧区102还设有曝气机构60,以用于使整个好氧区102形成曝气区域,或用于仅使好氧区102的上部形成曝气区域,沉淀区103还设有第一下倾结构70,以用于使沉淀分离出的污泥通过第三过水孔301自动回流至好氧区102。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原理及作用:在连续作业过程中,本装置缺氧区101内的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液,由于曝气机构60的作用可自发地通过第一隔板20底部的第一过水孔201进入好氧区102,好氧区102内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可通过第一隔板20上部的第二过水孔202自发进入缺氧区101,从而自发形成好氧区102至缺氧区101的循环流,使本装置内部的活性污泥交替处于缺氧-好氧的状态;废水由进水管件40进入池体10的缺氧区101,缺氧区101没有曝气,处于低溶解氧的状态(溶解氧浓度小于0.5mg/L),在缺氧的环境下,反硝化细菌以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与从好氧区102循环流动过来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总氮;缺氧区101的混合液通过第一隔板20底部的第一过水孔201进入好氧区102,好氧区102内曝气机构60进行曝气充氧,活性污泥在好氧环境下降解COD、BOD,并将凯氏氮转化为硝态氮;好氧区102内的混合液由第二隔板30底部的第三过水孔301进水沉淀区103,在沉淀区103进行泥水分离,澄清的上清液溢流进入出水管件50后再向外排出本装置;沉淀区103设有第一下倾结构70,沉淀的污泥可通过第三过水孔301自动流入好氧区102,实现自动污泥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单级反应器内成功构建了非固定级数缺氧/好氧连续相间循环流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沉淀分离体系,在同一反应器内营造了吸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并具沉淀分离功能单元,并通过调节曝气机构60的曝气量为水流在反应器内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和供氧,污水在水流循环通道内循环进行活性污泥吸附、好氧、缺氧、厌氧生物反应,节约了传统A/O、氧化沟工艺所需的推流器能耗,显著提升脱氮除磷效率;本实用新型装置无需内、外回流机构、无需多个反应器串联、无需另外设置沉淀池等,故而机械和动力设备相比现有技术少,相应的故障点少,技术和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场地所需面积少,构造与运行维护简单,适用范围广,在满足有效去除废水中COD、BOD等污染物的同时,还可有效去除TN、NH3-N、TP,同时解决了现有A2/O技术(需多个池体组合)、SBR技术(仅能序批式运行,不能连续进水)的共性技术问题。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池体10呈中空柱状。本可选方案中,池体10由底面和侧面构成,顶部可选择有顶盖的封闭池体,也可选择无顶盖的敞口池体;区别于常规的卧式罐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圆柱形池体,也可以采用立式多边形池体;池体10可采用金属材质或者玻璃钢材质或者钢筋混凝土材质制造。第一隔板20和第二隔板30分设于池体10底板中线的两侧,且分别向上延伸至与池体10的顶端齐平。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过水孔2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水孔201沿第一隔板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第一过水孔201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体10的底板上。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过水孔201沿第一隔板20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以提高第一隔板20的过流均匀性。且各第一过水孔201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体10的底板上,以使缺氧区101底部的混合液能够顺畅流入好氧区102。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过水孔2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过水孔202沿第一隔板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第二过水孔202位于缺氧区101水位线下方。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过水孔202沿第一隔板20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以提高第一隔板20的过流均匀性。且各第二过水孔202位于缺氧区101水位线下方,以使好氧区102的混合液能够顺畅回流至缺氧区101。本可选方案中,第二过水孔202的顶部位置位于缺氧区101水位线以下0~0.8m;在曝气机构60工作时,好氧区102内的废水与空气气泡混合,好氧区102内混合液的密度低于缺氧区101内废水的密度,在重力作用下缺氧区101混合液可以通过第一过水孔201流入好氧区102,好氧区102内的气水混合液向上流动并通过第二过水孔202流入缺氧区101,好氧区102与缺氧区101内的废水形成循环流,交替处于缺氧-好氧的状态。
可选地,如图2所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缺氧区101的污泥自动流入好氧区102的第二下倾结构80。本可选方案中,第二下倾结构80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缺氧区101的底板由其侧壁至第一过水孔2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下倾结构80。或者,本可选方案中,第二下倾结构80的第二实施例,图未示,缺氧区101的底板上设有第一导泥板,第一导泥板由池体10的侧壁至第一过水孔2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二下倾结构80。本可选方案中,缺氧区101的底部设置为坡面形状,第一隔板20与池体10底板交汇处为坡底,坡度为1%~100%;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30与池体10底板合围的区域为好氧区102,好氧区102底部不设置坡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水管件40包括水平设置的进水管41,进水管41由池体10的上端水平穿设池体10的侧壁后延伸至缺氧区101的中心。
可选地,曝气机构60的第一实施例,图未示,当无生物除磷需求时,曝气机构60设置于池体10的底板上,以用于使整个好氧区102形成曝气区域,活性污泥在好氧环境下降解COD、BOD,并将凯氏氮转化为硝态氮。
可选地,曝气机构60的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当需要强化生物除磷效果时,曝气机构60设置于池体10底板的上方,以用于仅使好氧区102的上部形成曝气区域。本可选方案中,曝气机构60安装于距离好氧区102池底0.3~1.5米的高度,在好氧区102底部形成一个无曝气的区域,供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该区域进行释磷反应。
本可选方案中,曝气机构60可采用射流曝气器,也可采用微孔曝气器或者穿孔管曝气,当采用微孔曝气或者穿孔管曝气时,由外部的鼓风机提供空气。根据需要,好氧区102、缺氧区101内可安装生物填料,也可仅在好氧区102或缺氧区101安装填料,在同等条件下,安装了生物填料可获得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生物填料的类型可采用现有的弹性填料、悬浮填料、组合填料等。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三过水孔3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过水孔301沿第二隔板3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优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第三过水孔301沿第二隔板30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以提高第二隔板30的过流均匀性。且各第三过水孔301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池体10的底板上,以使好氧区102底部的混合液能够顺畅流入沉淀区103,同样的,也使沉淀区103底部的污泥顺畅回流至好氧区102。工作时,好氧区102内的废水通过第三过水孔301从好氧区102的底部进入沉淀区103,沉淀区103内沉淀的污泥在第一下倾结构70的作用下可自动流动至好氧区102,实现自动污泥回流。
本可选方案中,第一下倾结构70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沉淀区103的底板由其侧壁至第三过水孔3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一下倾结构70,该下倾结构简单。或者,本可选方案中,第一下倾结构70的第二实施例,图未示,沉淀区103的底板上设有第二导泥板,第二导泥板由池体10的侧壁至第三过水孔3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第一下倾结构70,该下倾结构设置简单、容易实施。本实用新型中,沉淀区103底部设置为坡面形状,第二隔板30与池体10底板交汇处为坡底,坡度为10%~200%。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出水管件50包括出水槽51和出水管52。出水槽51连接于第二隔板30位于沉淀区103的上侧壁上,且沿第二隔板30的宽度方向延伸。出水管52的进水端与出水槽51的一端连通,出水管52相对的另一端穿设池体10的侧壁后向外延伸。本可选方案中,出水槽51上设置有三角形或者矩形溢流堰,沉淀区103上部的澄清液由出水堰溢流进入出水槽51内,出水槽51通过管道与出水管52连通。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区103的沉泥向外排出的排泥机构90,排泥机构90连接于沉淀区103。本可选方案中,排泥机构90为现有市场常用的用于将污泥向外排出的机构。排泥机构90用于将沉淀区103内的剩余污泥排出,当池体10埋设于地下时,可采用泵排泥或者气提排泥,当池体10安装于地面以上时,还可采用重力排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下:
圆柱形池体10由圆形底面和侧面构成,顶部为有顶盖的封闭池体,本实施例采用立式圆柱形池体,池体10采用玻璃钢材质制造,直径2.8米,总高度3米;池体10内部设有从池底延伸至池顶的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30,将池体10的内腔分隔为三个区域;池体10上部设有进水管41、出水管52;池体10与第一隔板20合围形成的区域为缺氧区101,缺氧区101的底部设置为坡面形状,第一隔板20与池体10底板交汇处为坡底,坡度为10%;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30与池体10底板合围的区域为好氧区102,好氧区102底部不设置坡度;第二隔板30与池体10合围的区域为沉淀区103,沉淀区103底部设置为坡面形状,第二隔板30与池体10底板交汇处为坡底,坡度为100%;好氧区102的底部设置有曝气机构60,沉淀区103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机构90,沉淀区103上部第二隔板30上安装有出水堰,出水堰与出水管52通过管道连通。本实施例中,缺氧区101占池体10总容积的30%,好氧区102占池体10总容积的55%,沉淀区103占池体总容积的15%,废水在池体10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20小时(不包含在沉淀区103的停留时间)。本实施例中的好氧区102、缺氧区101内不安装填料。
曝气机构60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由外部的鼓风机提供空气源;曝气机构60的微孔曝气盘(或者微孔曝气管)安装于距离好氧区102池底0.4米的高度,在好氧区102底部形成一个无曝气的区域,该区域的体积为好氧区102的15%。
第一隔板20的上部设3个第二过水孔202、底部设有3个第一过水孔201,第二过水孔202的顶部位置位于缺氧区101水位线以下0.1m,第一过水孔201的底部与池体10底板重合,在曝气机构60工作时,好氧区内的废水与空气气泡混合,好氧区内混合液的密度低于缺氧区内废水的密度,在重力作用下缺氧区废水可以通过第一过水孔201流入好氧区,好氧区内的气水混合液向上流动并通过第二过水孔202流入缺氧区,好氧区与缺氧区内的废水形成循环流,交替处于缺氧-厌氧-好氧的状态。
第二隔板30的底部设有4个第三过水孔301,第三过水孔的底部与池体10的底板重合;好氧区内的废水通过第三过水孔301从好氧区的底部进入沉淀区,沉淀区内沉淀的污泥在池底坡度的作用下可自动流动至好氧区,实现自动污泥回流;第二隔板30的上部设置有出水槽51,出水槽上设置有三角堰,沉淀区上部的澄清液由出水堰溢流进入出水槽内,出水槽通过管道与出水管52连通。排泥机构90将池体10内的剩余污泥排出,本实施例采用泵排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连续作业过程中,本装置缺氧区内的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可自发地通过第一隔板20底部的第一过水孔201进入好氧区,好氧区内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可通过第一隔板20上部的第二过水孔202自发进入缺氧区,从而自发形成好氧区至缺氧区的循环流,使本装置内部的活性污泥交替处于缺氧-厌氧-好氧的状态。废水由进水管41进入池体10的缺氧区,缺氧区没有曝气,处于低溶解氧的状态(溶解氧浓度小于0.5mg/L),在缺氧的环境下,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细菌以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与从好氧区循环流动过来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总氮;缺氧区的混合液通过第一隔板20底部的第一过水孔201进入好氧区,好氧区内曝气机构60进行曝气充氧,活性污泥在好氧环境下降解COD、BOD,并将凯氏氮转化为硝态氮;好氧区内的混合液由第二隔板30底部的第三过水孔301进水沉淀区,在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澄清的上清液溢流进入沉淀区上部的出水槽51,再由出水管52排出本装置。沉淀区底部设有坡度,沉淀的污泥可通过第三过水孔301自动流入好氧区,实现自动污泥回流,沉淀区内剩余的污泥由排泥泵排出本装置。
对生活污水,经本实用新型装置处理后出水中污染物去除率如下:
序号 污染物 污染物去除率
1 COD >85%
2 BOD<sub>5</sub> >90%
3 TN >70%
4 NH<sub>3</sub>-N >90%
5 TP >65%
本实用新型装置对废水中的COD、BOD5、TN、NH3-N等污染物均具备良好的去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10),所述池体(10)的底板上间隔设有分别朝其顶端延伸的第一隔板(20)和第二隔板(30),以用于将所述池体(10)的内腔分隔为依次并排布设的缺氧区(101)、好氧区(102)和沉淀区(103),且所述缺氧区(101)和所述好氧区(102)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0)底端开设的第一过水孔(201)和上端开设的第二过水孔(202)循环连通,所述好氧区(102)和所述沉淀区(103)通过所述第二隔板(30)底端开设的第三过水孔(301)连通;
所述缺氧区(101)连通有进水管件(40),所述沉淀区(103)连通有出水管件(50),且所述出水管件(50)包括出水槽(51)和出水管(52),所述出水槽(51)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30)位于所述沉淀区(103)的上侧壁上,且沿所述第二隔板(3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出水管(52)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槽(51)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52)相对的另一端穿设所述池体(10)的侧壁后向外延伸;
所述好氧区(102)还设有曝气机构(60),以用于使整个所述好氧区(102)形成曝气区域,或用于仅使所述好氧区(102)的上部形成曝气区域,所述沉淀区(103)还设有第一下倾结构(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10)呈中空柱状;
所述第一隔板(20)和所述第二隔板(30)分设于所述池体(10)底板中线的两侧,且分别向上延伸至与所述池体(10)的顶端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水孔(2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过水孔(201)沿所述第一隔板(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所述第一过水孔(201)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池体(10)的底板上;
所述第二过水孔(2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过水孔(202)沿所述第一隔板(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所述第二过水孔(202)位于所述缺氧区(101)水位线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缺氧区(101)的污泥自动流入所述好氧区(102)的第二下倾结构(80);
所述缺氧区(101)的底板由其侧壁至所述第一过水孔(2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所述第二下倾结构(80);或者
所述缺氧区(101)的底板上设有第一导泥板,所述第一导泥板由所述池体(10)的侧壁至所述第一过水孔(2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所述第二下倾结构(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件(40)包括水平设置的进水管(41),所述进水管(41)由所述池体(10)的上端水平穿设所述池体(10)的侧壁后延伸至所述缺氧区(101)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机构(60)设置于所述池体(10)的底板上,以用于使整个所述好氧区(102)形成曝气区域;或者
所述曝气机构(60)设置于所述池体(10)底板的上方,以用于仅使所述好氧区(102)的上部形成曝气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过水孔(3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过水孔(301)沿所述第二隔板(3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各所述第三过水孔(301)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所述池体(10)的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103)的底板由其侧壁至所述第三过水孔(3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所述第一下倾结构(70);或者
所述沉淀区(103)的底板上设有第二导泥板,所述第二导泥板由所述池体(10)的侧壁至所述第三过水孔(301)方向向下倾斜形成所述第一下倾结构(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沉淀区(103)的沉泥向外排出的排泥机构(90),所述排泥机构(90)连接于所述沉淀区(103)。
CN202221173332.6U 2022-05-17 2022-05-17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148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332.6U CN217148916U (zh) 2022-05-17 2022-05-17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332.6U CN217148916U (zh) 2022-05-17 2022-05-17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8916U true CN21714891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3332.6U Active CN217148916U (zh) 2022-05-17 2022-05-17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89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36458A1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5258127U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CN106145543A (zh) 一种城镇污水深度净化工艺
CN110386723B (zh) 一种基于mbbr与磁分离的污水自养处理***与方法
CN107151053A (zh) 一种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装置
CN205965148U (zh) 一种硝化沉淀装置
CN111039521A (zh) 一种污水处理再生回用***及用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210505759U (zh) 一种自循环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CN210945013U (zh) 低曝气上流式生物床有机废水处理***
CN201914974U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
CN102010062A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
CN209493447U (zh) 一种一体化a2o生物反应器
CN110713256A (zh) 一种生物管涵反应装置
CN209835881U (zh) 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户用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7499003U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
CN110540343A (zh) 地埋式sbr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7148916U (zh)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3738791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生化***
CN110002588A (zh) 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及***
CN213202515U (zh) 一种ifas-mbr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15353204A (zh) 折流处理***
CN212403844U (zh) 污水处理***
CN104496021A (zh) 一种适用于复合型氧化沟的生物强化脱氮结构
CN217780848U (zh)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5196815A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