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5843U - 钻针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钻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5843U
CN217095843U CN202220197297.5U CN202220197297U CN217095843U CN 217095843 U CN217095843 U CN 217095843U CN 202220197297 U CN202220197297 U CN 202220197297U CN 217095843 U CN217095843 U CN 217095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edge
cutting edge
main cutt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72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水生
王正齐
王俊锋
刘绪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ingtai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ingta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ingtai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ingta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72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5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5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5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包括钻柄部、钻刃部及连接部,钻刃部的后端借助连接部与钻柄部连接,钻刃部的前端面具有相对钻刃部之轴向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主后刀面和第二主后刀面,钻刃部开设有沿钻刃部之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第一主后刀面与第一排屑槽相交形成第一主切削刃,第二主后刀面与第二排屑槽相交形成第二主切削刃,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小于20°,或者,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小于钻刃部的直径的0.1倍,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朝靠近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浅,使得该钻针结构轴向受力小、断针风险小、定位效果好且钻削孔位精度高。

Description

钻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孔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针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钻针作为工业加工常用工具,日益受到重视。例如,如图8所示的现有钻针,它一般有两个主切削刃1`和一个横刃2`,且现有钻针中两主切削刃1`之间的横刃2`比较大,导致轴向受力大、断针风险大、定位效果差且钻削孔位精度低。
因此,急需要一种轴向受力小、断针风险小、定位效果好且钻削孔位精度高的钻针结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受力小、断针风险小、定位效果好且钻削孔位精度高的钻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包括钻柄部、钻刃部及连接部,所述钻刃部的后端借助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钻柄部连接,所述钻刃部的前端面具有相对所述所述钻刃部之轴向向后倾斜延伸的一第一主后刀面和一第二主后刀面,所述钻刃部开设有沿所述钻刃部之轴向螺旋延伸的一第一排屑槽和一第二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贯穿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和所述第一主后刀面,所述第一主后刀面与所述第一排屑槽相交形成一第一主切削刃与一第一后沟棱,所述第二排屑槽贯穿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和所述第二主后刀面,所述第二主后刀面与所述第二排屑槽相交形成一第二主切削刃与一第二后沟棱,所述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所述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小于20°,或者,所述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所述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小于所述钻刃部的直径的0.1倍,所述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朝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浅。
较佳地,所述钻刃部之全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3-30°。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后刀面还与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相交形成一第一刀背棱,所述第二主后刀面还与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相交形成一第二刀背棱。
较佳地,所述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以所述钻刃部的轴心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所述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为0。
较佳地,所述钻刃部之全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10°。
较佳地,所述第一排屑槽所螺旋延伸的螺旋角为30-65°,所述第二排屑槽所螺旋延伸的螺旋角为30-65°。
较佳地,所述钻刃部之芯厚的增量分段变化,所述钻刃部之前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3-30°,所述钻刃部之后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0-8°。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中,一个主切削刃配有一个主后刀面,减少了本钻针结构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本钻针结构在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量,二刀面的设计还可以减少加工工序,有利于节约成本;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小于20°,或者,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小于钻刃部的直径的0.1倍,使得第一主后刀面与第二主后刀面的交线(横刃)长度趋向于零或等于零,可有效减少轴向受力,减少断针现象,同时保证了该钻针结构的定位精度和孔位精度;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朝靠近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浅,以提高钻刃部的整体刚性,进一步减少断针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钻针结构中的钻刃部沿箭头A所指方向投影的平面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钻刃部另一变形的平面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钻刃部又一变形的平面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钻针结构分别沿A-A线和D-D线剖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钻针结构分别沿A-A线和B-B线剖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钻针结构分别沿C-C线和D-D线剖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的钻针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包括钻柄部300、钻刃部100及连接部200,钻刃部100的后端10a借助连接部200与钻柄部300连接,钻刃部100的前端面100b具有相对钻刃部100之轴向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主后刀面11和一第二主后刀面12,钻刃部100开设有沿钻刃部100之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排屑槽13和第二排屑槽14,第一排屑槽13贯穿钻刃部100的圆周面100a和第一主后刀面11,第一主后刀面11与第一排屑槽13相交形成第一主切削刃15与第一后沟棱17,第二排屑槽14贯穿钻刃部100的圆周面100a和第二主后刀面12,第二主后刀面12与第二排屑槽14相交形成第二主切削刃16与第二后沟棱18,第一排屑槽14和第二排屑槽14朝靠近连接部200的方向逐渐变浅,以提高钻刃部100的整体刚性,减少由于轴向受力过大而引起的断针现象。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所示,第一排屑槽13和第二排屑槽14以钻刃部100的轴心线M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更便于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提高加工精度及定位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主后刀面11还与钻刃部100的圆周面100a相交形成第一刀背棱19,第二主后刀面12还与钻刃部100的圆周面100a相交形成第二刀背棱2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使得钻针结构1使用更加顺畅。
如图2所示,第一主切削刃15与第二主切削刃16于垂直于钻刃部100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D为0,使得第一主后刀面11与第二主后刀面12的交线(横刃)长度为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轴向受力小、断针风险小、定位效果好且钻削孔位精度高,并便于增大第一排屑槽13及第二排屑槽14的大小,从而增大排屑空间,减少堵孔。
如图5所示,钻刃部100之全段芯厚的增量锥度α为3°-30°,以提高钻刃部100的整体刚性,从而减小断针的风险,具体地,钻刃部100之全段芯厚的增量锥度α为10°,以确保钻刃部100的整体刚性,进一步避免由于轴向受力过大而引起的断针现象。
如图6及图7所示,钻刃部100之芯厚的增量分段变化,钻刃部100之前段芯厚的增量锥度α1为3-30°,钻刃部100之后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0-8°,以便于在确保钻刃部100的整体刚性的同时,使得钻刃部100之后段芯厚可适应更多不同尺寸槽孔的加工,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它关于钻刃部10的另一变形,具体地,第一主切削刃15与第二主切削刃16于垂直于钻刃部100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α小于20°,使得第一主后刀面11与第二主后刀面12的交线(横刃)长度趋于零,以达到减少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的加工难度的目的。
如图4所示,它关于钻刃部10的又一变形,具体地,第一主切削刃15与第二主切削刃16于垂直于钻刃部100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D小于钻刃部的直径R的0.1倍,一样达到减少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的加工难度的目的。
如图1所示,第一排屑槽13所螺旋延伸的螺旋角β1为30-65°,第二排屑槽14所螺旋延伸的螺旋角β2为30-65°,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更加合理紧凑,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加工槽孔更加顺畅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d1表示钻刃部100在A-A线处的芯厚,d2表示钻刃部100在B-B线处的芯厚,d3表示钻刃部100在C-C线处的芯厚,d4表示钻刃部100在D-D线处的芯厚;另,在所有附图中,M表示钻刃部100的轴心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钻针结构1中,一个主切削刃15(16)配有一个主后刀面11(12),减少了本钻针结构1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本钻针结构1在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量,二刀面的设计还可以减少加工工序,有利于节约成本;第一主切削刃15与第二主切削刃16于垂直于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小于20°,或者,第一主切削刃15与第二主切削刃16于垂直于钻刃部100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D小于钻刃部100的直径R的0.1倍,使得第一主后刀面11与第二主后刀面12的交线(横刃)长度趋向于零或等于零,可有效减少轴向受力,减少断针现象,同时保证了该钻针结构1的定位精度和孔位精度;第一排屑槽13和第二排屑槽14朝靠近连接部200的方向逐渐变浅,以提高钻刃部100的整体刚性,进一步减少断针现象。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钻针结构,包括钻柄部、钻刃部及连接部,所述钻刃部的后端借助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钻柄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部的前端面具有相对所述钻刃部之轴向向后倾斜延伸的一第一主后刀面和一第二主后刀面,所述钻刃部开设有沿所述钻刃部之轴向螺旋延伸的一第一排屑槽和一第二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贯穿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和所述第一主后刀面,所述第一主后刀面与所述第一排屑槽相交形成一第一主切削刃与一第一后沟棱,所述第二排屑槽贯穿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和所述第二主后刀面,所述第二主后刀面与所述第二排屑槽相交形成一第二主切削刃与一第二后沟棱,所述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所述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小于20°,或者,所述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所述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小于所述钻刃部的直径的0.1倍,所述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朝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部之全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3-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后刀面还与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相交形成一第一刀背棱,所述第二主后刀面还与所述钻刃部的圆周面相交形成一第二刀背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以所述钻刃部的轴心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切削刃与第二主切削刃于垂直于所述钻刃部之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距离为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部之全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10°。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屑槽所螺旋延伸的螺旋角为30-65°,所述第二排屑槽所螺旋延伸的螺旋角为30-6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部之芯厚的增量分段变化,所述钻刃部之前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3-30°,所述钻刃部之后段芯厚的增量锥度为0-8°。
CN202220197297.5U 2022-01-24 2022-01-24 钻针结构 Active CN217095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7297.5U CN217095843U (zh) 2022-01-24 2022-01-24 钻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7297.5U CN217095843U (zh) 2022-01-24 2022-01-24 钻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5843U true CN217095843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7297.5U Active CN217095843U (zh) 2022-01-24 2022-01-24 钻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5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0133B2 (en) Stepped drill bit having split tip
WO2017136966A1 (zh) 分层钻削高效麻花钻
CN217095843U (zh) 钻针结构
US11371546B2 (en) Self-drilling screw structure
EP4101566B1 (en) Spiral step twist drill bit
CN111151820A (zh) 一种多阶梯成型铰刀
CN216828695U (zh) 一种孔加工刀具
CN212704581U (zh) 一种用于钻孔、攻丝、倒角的复合刀具
CN215786950U (zh) 一种非金属复合材料用复合刀具
CN112974943B (zh) 一种头部交换式旋转刀具
CN205733143U (zh) 一种三槽钻扩孔台阶钻
CN214161518U (zh) 一种复合刀具
CN219093745U (zh) 钻孔刀具
CN114453606B (zh) 一种刀头及分体式孔加工刀具
CN220112411U (zh) 一种两刃高精高效强刃型翻边宝塔螺旋钻头
CN106563839A (zh) 一种三槽钻扩孔台阶钻
CN218656966U (zh) 钻孔工具
CN219598181U (zh) 钻孔工具
CN218656969U (zh) 钻孔工具
CN217095851U (zh) 钻铰一体式复合刀具
CN214815398U (zh) 一种左旋右切铰刀
CN220943317U (zh) 一种双螺旋带齿牙强断屑型翻边宝塔麻花钻
CN216801850U (zh) 一种异形连接阀体用加工刀具
CN214557653U (zh) 一种高效益制孔钻削刀具
CN219598182U (zh) 深孔加工精铰一体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