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6030U - 炖锅 - Google Patents

炖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6030U
CN217066030U CN202220468913.6U CN202220468913U CN217066030U CN 217066030 U CN217066030 U CN 217066030U CN 202220468913 U CN202220468913 U CN 202220468913U CN 217066030 U CN217066030 U CN 217066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all
pot
hea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689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689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6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6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6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炖锅,包括煲体、发热盘以及内锅,煲体设有容腔,发热盘设于容腔内,内锅置于发热盘上,内锅的外底壁上设有环状的支脚,支脚具有能够贴靠发热盘的受热面,受热面呈环形,且受热面的环宽为5mm‑50mm。本申请提供的炖锅,可通过发热盘与支脚的受热面接触而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内锅,并且,由于受热面呈环形,且受热面的环宽为5mm‑50mm,因此,可保证内锅与发热盘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保证较多的热量可以通过支脚直接传递给内锅,从而可提高炖锅的热效率,则相应地可降低煲体的温升。本申请提供的炖锅不需要对支脚进行磨平处理,简化了炖锅的生产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炖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小型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炖锅。
背景技术
电炖锅的内锅一般为陶锅,由于陶锅加工工艺的需求,陶锅底部通常设置有支脚。电炖锅对陶锅的加热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接触加热,另一种为辐射加热。采用直接接触加热的方式需要将陶锅底部的支脚磨平,发热盘直接接触陶锅底面从而进行加热,然而,该方式对陶锅磨底的要求较高,工序复杂,成本也较高。采用辐射加热的方式则可以保留陶锅底部的支脚,发热盘与陶锅不接触,通过发热盘辐射热量而实现加热。然而,辐射加热由于发热盘和陶锅之间存在空气层,热量经过空气传递给陶锅,热效率较低,导致电炖锅的外壳温升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效率的炖锅。
一种炖锅,包括煲体、发热盘以及内锅,所述煲体设有容腔,所述发热盘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内锅置于所述发热盘上,所述内锅的外底壁上设有环状的支脚,所述支脚具有能够贴靠所述发热盘的受热面,所述受热面呈环形,且所述受热面的环宽为5mm-50mm。
本申请提供的炖锅,由于内锅的支脚具有能够贴靠发热盘的受热面,因此,可通过发热盘与支脚的受热面接触而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内锅,并且,由于受热面呈环形,且受热面的环宽为5mm-50mm,因此,可保证内锅与发热盘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保证较多的热量可以通过支脚直接传递给内锅,从而可提高炖锅的热效率,则相应地可降低煲体的温升。本申请提供的炖锅不需要对支脚进行磨平处理,简化了炖锅的生产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热面的环宽为20mm-40mm。
该范围的环宽可确保支脚具有较大的受热面,从而发热盘与内锅直接接触的面积较大,从而发热盘直接传递给内锅的热量较多;并且可确保受热面不发生变形而保持平面状态,从而保证了受热面能够与发热盘直接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锅在所述支脚处的壁厚为5mm-15mm。
如此,厚度适中,既能够保证内锅具有一定的厚度可形成支脚,并且热量的传递路径不会太长,避免了材料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锅外底壁位于所述支脚内侧的部分朝向所述内锅内部凹陷。
如此,内锅结构非常简单,在制作内锅时,通过凹陷内锅外底壁的中心部分即可使内锅外底壁形成支脚,如此,内锅的制作工序较为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脚的中心轴和所述内锅的中心轴共线。
如此,支脚能够非常稳定地支撑内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容腔内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提供给所述发热盘垂直向上的推力,以使所述发热盘的发热面能够贴靠所述受热面。
如此,可保证发热盘与内锅直接传热的热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对内锅尺寸加工的精度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底面设有导向柱,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发热盘底面和所述容腔内壁。
如此,弹簧安装方便,且能够给发热盘提供较好的弹性力,使得发热盘贴靠支脚的受热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腔内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导向柱穿过。
如此,在发热盘往下移动而压缩弹簧时,通孔给导向柱提供了向下移动的空间,并且,由于导向柱穿过通孔,可避免发热盘发生水平移位的情况,确保发热盘能够正确装配在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包括盘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盘体底部的发热管,所述受热面在所述盘体上表面的投影覆盖所述发热管在所述盘体上表面的投影。
如此,支脚的受热面对应发热管设置,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锅上端沿周向设有台阶,所述台阶抵压于所述煲体的上沿。
如此,内锅外壁与容腔内壁之间形成近似封闭的空间,发热盘位于该封闭空间内,热量不容易外漏,从而热量除了通过支脚直接传递给内锅的底壁,还能够通过容腔的内壁反射而传递给内锅的侧壁,从而大大提高了内锅的加热效率。并且,由于煲体的上沿能够给内锅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从而使得弹性件不会处于完全压缩的状态,因此,弹性件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可以对发热盘的发热面贴紧支脚的受热面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体包括壳体以及内罩体,所述内罩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侧,所述内罩体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的壁面构成所述容腔的内壁。
如此,内罩体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热量向壳体传递,一方面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另一方面也减小壳体的温升,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腔内壁设置为亮面;和/或,所述炖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容腔内壁之间的金属反射件,所述金属反射件朝向所述发热盘的一面为亮面。
容腔内壁设置为亮面,有利于容腔内壁反射热量给内锅,从而提高加热效率。设置金属反射件可反射热量给内锅,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炖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锅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锅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发热盘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内罩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煲体;101、容腔;102、通孔;11、壳体;12、内罩体;20、发热盘;21、导向柱;22、盘体;23、发热管;24、凸筋;30、内锅;31、支脚;311、受热面;32、台阶;4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炖锅,包括煲体10、发热盘20以及内锅30。可以理解的是,内锅30为陶锅,陶锅烹制的食物能够更多地保留食物的营养及原有的风味,使得食物既美味又健康。
煲体10设有容腔101,发热盘20设于容腔101内,内锅30置于发热盘20上。内锅30的外底壁上设有环状的支脚31,支脚31具有能够贴靠发热盘20的受热面311,也就是说,内锅30置于发热盘20上时,受热面311与发热盘20直接接触,从而发热盘20可以通过接触而直接加热内锅30。
请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中,受热面311呈环形,且受热面311的环宽D为5mm-50mm。如此,可保证内锅30与发热盘20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保证较多的热量可以通过支脚31直接传递给内锅30,从而可提高炖锅的热效率,则相应地可降低煲体10的温升。本申请提供的炖锅不需要对支脚31进行磨平处理,简化了炖锅的生产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受热面311的环宽D为5mm,8mm,10mm,12mm,15mm,18mm,20mm,23mm,25mm,28mm,30mm,35mm,38mm,40mm,42mm,45mm,48mm,50mm,或者其他在5mm-50mm之间的任意数值,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
受热面311的环宽D如果太小,则发热盘20直接传递给内锅30的热量较少,受热面311的环宽D如果太大,则在烧制过程中内锅30底部容易发生变形,受热面311难以保持平整状态,从而影响内锅30与发热盘20的接触面积。较优地,受热面311的环宽D为20mm-40mm。该范围的环宽D可确保支脚31具有较大的受热面311,从而发热盘20与内锅30直接接触的面积较大,从而发热盘20直接传递给内锅30的热量较多;并且可确保受热面311不发生变形而保持平面状态,从而保证了受热面311能够与发热盘20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内锅30外底壁位于支脚31内侧的部分朝向内锅30内部凹陷。如此,内锅30结构非常简单,在制作内锅30时,通过凹陷内锅30外底壁的中心部分即可使内锅30外底壁形成支脚31,如此,内锅的制作工序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支脚31的中心轴和内锅30的中心轴共线,如此,支脚31能够非常稳定地支撑内锅30。
请参见图3,内锅30在支脚31处的壁厚T为5mm-15mm。内锅30在支脚31处的壁厚T如果太小,则内锅30太薄不利于形成支脚31;内锅30在支脚31处的壁厚T如果太大,则加长了热量传递的路径,不利于内锅30内的食物受热,并且会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本实施例中,内锅30在支脚31处的壁厚T为5mm-15mm,厚度适中,既能够保证内锅30具有一定的厚度可形成支脚31,并且热量的传递路径不会太长,避免了材料浪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锅30在支脚31处的壁厚T为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或者其他在5mm-15mm之间的任意数值,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保证具有支脚31的情况下,内锅30在支脚31处的壁厚T越小越有利于在烧制陶锅时将陶锅烧透,因此,优选地,内锅30在支脚31处的壁厚T为5mm-8mm。
请参见图1,一实施例中,发热盘20与容腔101内壁之间设有弹性件40,弹性件40提供给发热盘20垂直向上的推力,以使发热盘20的发热面能够贴靠受热面311。可以理解的是,发热盘20的发热面指的是发热盘20朝向内锅30的一面,也就是发热盘20的顶面。如此,可保证发热盘20与内锅30直接传热的热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对内锅30尺寸加工的精度要求。
请参见图4,进一步地,发热盘20底面设有导向柱21,弹性件40为弹簧,弹簧套设于导向柱21,且弹簧两端分别抵靠于发热盘20底面和容腔101内壁。如此,弹簧安装方便,且能够给发热盘20提供较好的弹性力,使得发热盘20贴靠支脚31的受热面311。
请参见图1和图5,进一步地,容腔101内壁设有通孔102,通孔102用于供导向柱21穿过。如此,在发热盘20往下移动而压缩弹簧时,通孔102给导向柱21提供了向下移动的空间,并且,由于导向柱21穿过通孔102,可避免发热盘20发生水平移位的情况,确保发热盘20能够正确装配在容腔101内。
请参见图1和图4,一实施例中,发热盘20包括盘体22以及设置于盘体22底部的发热管23,受热面311在盘体22上表面的投影覆盖发热管23在盘体22上表面的投影。也就是说,支脚31的受热面311对应发热管23设置,如此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发热管23为环形圆管,受热面311位于发热管23中心的正上方,如此有利于受热面311均匀受热。受热面311的环宽大于或等于发热管23的直径,如此,保证了受热面311在盘体22上表面的投影覆盖发热管23在盘体22上表面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盘体22为铝合金材质,传热快。进一步地,盘体22在发热管23外侧形成凸筋24,凸筋24将发热管23包裹在其内,如此,可减少发热管23的热量损失,有利于提高盘体22的传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该发热盘20可采用浇铸加工的方式加工形成。
一实施例中,内锅30上端沿周向设有台阶32,台阶32抵压于煲体10的上沿,则内锅30外壁与容腔101内壁之间形成近似封闭的空间。如此,发热盘20位于该封闭空间内,热量不容易外漏,从而热量除了通过支脚31直接传递给内锅30的底壁,还能够通过容腔101的内壁反射而传递给内锅30的侧壁,从而大大提高了内锅30的加热效率。并且,由于煲体10的上沿能够给内锅3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从而使得弹性件40不会处于完全压缩的状态,因此,弹性件40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可以对发热盘20的发热面贴紧支脚31的受热面311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请参见图1和图5,煲体10包括壳体11以及内罩体12,内罩体12设置于壳体11内侧,内罩体12远离壳体11一侧的壁面构成容腔101的内壁。如此,内罩体12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热量向壳体11传递,一方面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另一方面也减小壳体11的温升,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容腔101内壁设置为亮面,如此,有利于容腔101内壁反射热量给内锅30,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罩体12可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内罩体12远离壳体11一侧的壁面可通过抛光、电镀、喷漆等工艺加工形成亮面。
进一步地,炖锅还包括设置于发热盘20与容腔101内壁之间的金属反射件(图未示),金属反射件朝向发热盘20的一面为亮面。如此,金属反射件可反射热量给内锅30,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金属反射件可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炖锅,包括煲体(10)、发热盘(20)以及内锅(30),所述煲体(10)设有容腔(101),所述发热盘(20)设于所述容腔(101)内,所述内锅(30)置于所述发热盘(20)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30)的外底壁上设有环状的支脚(31),所述支脚(31)具有能够贴靠所述发热盘(20)的受热面(311),所述受热面(311)呈环形,且所述受热面(311)的环宽为5mm-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面(311)的环宽为20mm-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0)在所述支脚(31)处的壁厚为5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0)外底壁位于所述支脚(31)内侧的部分朝向所述内锅(30)内部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31)的中心轴和所述内锅(30)的中心轴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20)与所述容腔(101)内壁之间设有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提供给所述发热盘(20)垂直向上的推力,以使所述发热盘(20)的发热面能够贴靠所述受热面(3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20)底面设有导向柱(21),所述弹性件(40)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21),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发热盘(20)底面和所述容腔(101)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01)内壁设有通孔(102),所述通孔(102)用于供所述导向柱(21)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20)包括盘体(22)以及设置于所述盘体(22)底部的发热管(23),所述受热面(311)在所述盘体(22)上表面的投影覆盖所述发热管(23)在所述盘体(22)上表面的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0)上端沿周向设有台阶(32),所述台阶(32)抵压于所述煲体(10)的上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包括壳体(11)以及内罩体(12),所述内罩体(12)设置于所述壳体(11)内侧,所述内罩体(12)远离所述壳体(11)一侧的壁面构成所述容腔(101)的内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01)内壁设置为亮面;
和/或,所述炖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盘(20)与所述容腔(101)内壁之间的金属反射件,所述金属反射件朝向所述发热盘(20)的一面为亮面。
CN202220468913.6U 2022-03-03 2022-03-03 炖锅 Active CN217066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8913.6U CN217066030U (zh) 2022-03-03 2022-03-03 炖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8913.6U CN217066030U (zh) 2022-03-03 2022-03-03 炖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6030U true CN217066030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6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68913.6U Active CN217066030U (zh) 2022-03-03 2022-03-03 炖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6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9947A (en) Rice and vegetable steamer
US5727448A (en) Electric rice cooker
JPS5844368B2 (ja) 料理器具
CN111281130A (zh) 提升蒸汽烹饪效果的蒸汽饭煲
CN217066030U (zh) 炖锅
CN206469306U (zh) 多功能微波加热烤盘
KR100794668B1 (ko) 가스레인지용 복사열 가증장치
CN212650711U (zh) 烹饪器具
CN208113006U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13605920U (zh) 一种电烤炉
CN220089199U (zh) 一种烹饪容器
JP6197167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17696159U (zh) 一种新型烤炉
KR101754358B1 (ko) 휴대용 전기 조리기기
JP3107505B2 (ja) 自己燃焼型発熱体を用いた炊飯器
CN215305112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14259051U (zh) 烹饪器具
CN217365358U (zh) 一种具有陶瓷发热盘的电饭煲
JP2012040428A (ja) 電気炊飯器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JP6161585B2 (ja) 電気炊飯器
CN220212689U (zh) 一种烤盘、盖子两用的小型火锅
WO2021208058A1 (zh) 一种发热灶
CN213371293U (zh) 连体式烹饪器具
CN214048546U (zh) 一种微蒸烤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