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856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8568U
CN214048568U CN202022918606.7U CN202022918606U CN214048568U CN 214048568 U CN214048568 U CN 214048568U CN 202022918606 U CN202022918606 U CN 202022918606U CN 214048568 U CN214048568 U CN 214048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positioning groove
heat insulation
position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86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86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8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定位结构,设置于煲体,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凹槽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定位凹槽的横截面积;锅体组件,锅体组件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第一锅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锅体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中的一个与煲体配合,第一锅体与第一定位凹槽定位配合,第二锅体与第二定位凹槽定位配合。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的煲体只能对一个尺寸的锅体进行定位安装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包括煲体、锅体、发热组件、风机以及上盖。煲体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发热组件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处,用于将风机引入的风加热成热风,以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上述结构在使用时,由于所配的锅具一般只有一个,相应的,在煲体上也只有一个定位结构对锅具进行定位。这样,不利于用户根据食材及用量来选择锅具,影响了烹饪效果以及用户体验,也浪费了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的煲体只能对一个尺寸的锅体进行定位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定位结构,设置于煲体,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凹槽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定位凹槽的横截面积;锅体组件,锅体组件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第一锅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锅体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中的一个与煲体配合,第一锅体与第一定位凹槽定位配合,第二锅体与第二定位凹槽定位配合。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食材的用量以及烹饪需要选择第一锅体或第二锅体进行烹饪,提高了烹饪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节省用电,节约了能源。通过使第一定位凹槽对第一锅体进行定位、第二定位凹槽对第二锅体进行定位,这样,能够便于提高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窜动的情况,以使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均能稳定地进行烹饪。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的煲体只能对一个尺寸的锅体进行定位安装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隔热盘和第二隔热盘,第一隔热盘和第二隔热盘中的一个与煲体配合,第一定位凹槽设置在第一隔热盘上,第二定位凹槽设置在第二隔热盘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第一隔热盘和第二隔热盘能够有效对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起到隔热和定位的作用,以便于进行烹饪。采用上述结构,当食材较多时,将第一隔热盘放置于煲体上,随后将第一锅体置于第一隔热盘的第一定位凹槽内;当食材较少时,将第二隔热盘置于煲体上,随后将第二锅体置于第二隔热盘的地热定位凹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盘为圆盘结构,第一定位凹槽为圆形槽结构,第一隔热盘的圆心与第一定位凹槽的圆心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对第一锅体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将第一隔热盘的圆心与第一定位凹槽的圆形重合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对称性以及受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第二隔热盘为圆盘结构,第二定位凹槽为圆形槽结构,第二隔热盘的圆心与第二定位凹槽的圆心间隔设置。通过使第二隔热盘的圆心与第二定位凹槽的圆心间隔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锅体靠近煲体的侧部设置,从而能够保证热风能够顺利吹进第二定位凹槽上的第二锅体内,以便于对第二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烹饪,以便于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盘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隔热盘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通过第一加强筋能够增加第一隔热盘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二加强筋能够增加第二隔热盘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盘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煲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翻边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和/或,第二隔热盘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翻边,煲体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翻边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限位翻边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内,第二限位翻边设置在第二限位凹槽内,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的设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第三隔热盘,煲体支撑在第三隔热盘的下方,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均设置在第三隔热盘上,第二定位凹槽设置在第一定位凹槽的底壁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减少隔热盘的数量,通过一个隔热盘能够对第一锅体或第二锅体进行定位和隔热,不需要对隔热盘进行更换,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凹槽设置在煲体上表面,烹饪器具还包括:第四隔热盘,煲体支撑在第四隔热盘的下方,第四隔热盘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位于第一定位凹槽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第一定位凹槽直接设置在煲体上,能够便于对第一锅体进行定位,也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凹槽的深度为H11,第一锅体的底部凸缘的高度为H1,H11≥H1。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锅体的底部凸缘搭接在第一定位凹槽的槽边处,提高第一锅体的设置稳定性,以提高烹饪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凹槽的深度为H22,第二锅体的底部凸缘的高度为H2,H22≥H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锅体的底部凸缘搭接在第二定位凹槽的槽边处,提高了第二锅体的设置稳定性,以提高烹饪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锅体的锅底与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3,0.5mm≤H3≤5mm;和/或,第二锅体的锅底与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4,0.5mm≤H4≤5mm。这样,能够避免第一锅体的锅底与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直接接触、第二锅体的锅底与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直接接触,避免第一定位凹槽的槽底温度过高对第一锅体的锅底造成高温损伤的情况、第二定位凹槽的槽底的温度过高对第二锅体的锅底造成高温损伤的情况,能够有效对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凹槽的圆心与第二定位凹槽所在的隔热盘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第二定位凹槽的直径为D,20%≤L/D≤5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L/D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便于保证第二定位凹槽的偏心量,并控制第二定位凹槽的偏心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既能够优化第二定位凹槽的结构布局位置,又能够保证煲体的侧部能够顺利向第二锅体内进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锅体设置在煲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锅体设置在煲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4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隔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俯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隔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2的剖视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锅体设置在煲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俯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6的剖视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锅体设置在煲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9的俯视图;
图21示出了图19的剖视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隔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22的俯视图;
图24示出了图22的剖视图;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锅体设置在煲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25的俯视图;
图27示出了图25的剖视图;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二锅体设置在煲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图28的俯视图;
图30示出了图28的剖视图;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第四隔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2示出了图31的俯视图;
图33示出了图31的剖视图;
图3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煲体;11、底座;12、侧部;21、第一定位凹槽;22、第二定位凹槽;31、第一锅体;32、第二锅体;41、第一隔热盘;411、第一加强筋;412、第一限位翻边;42、第二隔热盘;421、第二加强筋;422、第二限位翻边;43、第三隔热盘;431、第三限位翻边;432、第三加强筋;44、第四隔热盘;441、第四限位翻边;442、第四加强筋;50、发热组件;61、第一圆心;62、第二圆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定位结构、锅体组件和发热组件50。定位结构设置于煲体10,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凹槽21和第二定位凹槽22,第一定位凹槽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定位凹槽22的横截面积。锅体组件包括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第一锅体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锅体32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中的一个与煲体10配合,第一锅体31与第一定位凹槽21定位配合,第二锅体32与第二定位凹槽22定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锅体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锅体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三锅体、第四锅体、第五锅体等结构,第一锅体31、第二锅体32、第三锅体、第四锅体和第五锅体等各个锅体的横截面积均不相同。相应地,根据锅体组件的结构选择适应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三定位凹槽、第四定位凹槽、第五定位凹槽等定位结构。具体的,锅体组件的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可以根据食材的用量以及烹饪需要选择第一锅体31或第二锅体32进行烹饪,提高了烹饪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节省用电,节约了能源。通过使第一定位凹槽21对第一锅体31进行定位、第二定位凹槽22对第二锅体32进行定位,这样,能够便于提高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窜动的情况,以使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均能稳定地进行烹饪,便于根据食材以及用量选择不同尺寸的锅体,提高了烹饪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适用范围。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炸锅的煲体只能对一个尺寸的锅体进行定位安装的技术问题。
如图1至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定位结构包括第一隔热盘41和第二隔热盘42,第一隔热盘41和第二隔热盘42中的一个与煲体10配合,以使第一锅体31或第二锅体32中的一个设置在煲体10上以对食材进行烹饪。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凹槽21设置在第一隔热盘41上,第二定位凹槽22设置在第二隔热盘42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第一隔热盘41和第二隔热盘42能够有效对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起到隔热和定位的作用,以便于进行烹饪。采用上述结构,当食材较多时,将第一隔热盘41放置于煲体10上,随后将第一锅体31置于第一隔热盘41的第一定位凹槽21内;当食材较少时,将第二隔热盘42置于煲体10上,随后将第二锅体32置于第二隔热盘42的地热定位凹槽内。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热盘41为圆盘结构,第一定位凹槽21为圆形槽结构,第一隔热盘41的圆心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圆心重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隔热盘41的圆心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圆心重合”可以指第一隔热盘41的圆心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圆心完全重合,也可以指第一隔热盘41的圆心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圆心存在小范围内的距离并可以近似认为第一定位凹槽21位于第一隔热盘41的中心部位。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对第一锅体31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将第一隔热盘41的圆心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圆形重合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对称性以及受力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盘42为圆盘结构,第二定位凹槽22为圆形槽结构,第二隔热盘42的圆心与第二定位凹槽22的圆心间隔设置。具体的,由于第二隔热盘42的尺寸较小,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煲体10具有底座11和侧部12,发热组件50安装在侧部12上。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通过侧部12进风进行加热,因此,通过使第二隔热盘42的圆心与第二定位凹槽22的圆心间隔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锅体32靠近煲体10的侧部12设置,从而能够保证热风能够顺利吹进第二定位凹槽22上的第二锅体32内,以便于对第二锅体32内的食物进行烹饪,以便于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具体的,在第一隔热盘4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11;或者,在第二隔热盘4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21;或者,在第一隔热盘4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11,在第二隔热盘4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21。通过第一加强筋411能够增加第一隔热盘41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二加强筋421能够增加第二隔热盘42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隔热盘4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11,在第二隔热盘4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21,以便于增加第一隔热盘41结构强度和第二隔热盘42的结构强度。具体的,第一加强筋411和第二加强筋421可以均为环形筋结构。
具体的,第一隔热盘41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41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翻边412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或者,第二隔热盘42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翻边42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翻边422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或者,第一隔热盘41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41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翻边412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隔热盘42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翻边42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翻边422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热盘41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41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翻边412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隔热盘42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翻边42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翻边422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第一限位翻边412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内,第二限位翻边422设置在第二限位凹槽内,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的设置稳定性。
如图16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二中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中的烹饪器具的区别在与定位结构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三隔热盘43,煲体10支撑在第三隔热盘43的下方,第一定位凹槽21和第二定位凹槽22均设置在第三隔热盘43上,第二定位凹槽22设置在第一定位凹槽21的底壁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减少隔热盘的数量,通过一个隔热盘能够对第一锅体31或第二锅体32进行定位和隔热,不需要对隔热盘进行更换,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中的第三隔热盘43的外沿设置有第三限位翻边431,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三限位翻边431配合的第三限位凹槽,第三限位翻边431设置在第三限位凹槽内,以提高第三隔热盘43的设置稳定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热盘41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41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翻边412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隔热盘42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翻边422,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翻边422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第一限位翻边412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内、第二限位翻边422设置在第二限位凹槽内,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的限位稳定性,以提高烹饪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三隔热盘43内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432,第三加强筋432为环形筋条,以通过第三加强筋432提高第三隔热盘43的结构强度。具体的,第三加强筋432位于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底处。
如图25至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三中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中的烹饪器具的区别主要在于定位结构的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凹槽21设置在煲体10上表面,具体的,煲体10包括底座11和侧部12,侧部12设置在底座11上,锅体组件和定位结构均设置在底座11上,且锅体组件和定位结构均位于侧部12的一侧,这样可以将第一锅体31直接定位于煲体10的底座11的上表面上。烹饪器具还包括第四隔热盘44,煲体10支撑在第四隔热盘44的下方,第四隔热盘4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22,第二定位凹槽22位于第一定位凹槽21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第一定位凹槽21直接设置在煲体10上,能够便于对第一锅体31进行定位,也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中的第四隔热盘44的外沿设置有第四限位翻边441,煲体10上设置有与第四限位翻边441配合的第四限位凹槽,第四限位翻边441设置在第四限位凹槽内,以提高第四隔热盘44的设置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在第四隔热盘44内还设置有第四加强筋442,第四加强筋442为环形筋条,以通过第四加强筋442提高第四隔热盘44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21的深度为H11,第一锅体31的底部凸缘的高度为H1,H11≥H1。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锅体31的底部凸缘搭接在第一定位凹槽21的槽边处,提高第一锅体31的设置稳定性,以提高烹饪的稳定性。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凹槽22的深度为H22,第二锅体32的底部凸缘的高度为H2,H22≥H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锅体32的底部凸缘搭接在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边处,提高了第二锅体32的设置稳定性,以提高烹饪的稳定性。
在上述所所有实施例中,第一锅体31的锅底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3,0.5mm≤H3≤5mm;或者,第二锅体32的锅底与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4,0.5mm≤H4≤5mm;或者,第一锅体31的锅底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3,0.5mm≤H3≤5mm,第二锅体32的锅底与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4,0.5mm≤H4≤5mm。
优选的,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锅体31的锅底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3,0.5mm≤H3≤5mm,并将第二锅体32的锅底与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4,0.5mm≤H4≤5mm。这样,能够避免第一锅体31的锅底与第一定位凹槽21的槽底直接接触、第二锅体32的锅底与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底直接接触,避免第一定位凹槽21的槽底温度过高对第一锅体31的锅底造成高温损伤的情况、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底的温度过高对第二锅体32的锅底造成高温损伤的情况,能够有效对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进行保护。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凹槽22的圆心与第二定位凹槽22所在的隔热盘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第二定位凹槽22的直径为D,20%≤L/D≤5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L/D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便于保证第二定位凹槽22的偏心量,并控制第二定位凹槽22的偏心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既能够优化第二定位凹槽22的结构布局位置,又能够保证煲体10的侧部12能够顺利向第二锅体32内进风。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凹槽22的圆心为第二圆心62,第二定位凹槽22所在的隔热盘的圆心为第一圆心61,L即为第一圆心61和第二圆心62的距离。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具有烘烤、做饭、做菜功能的多功能加热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根据食材和用量来选择不同尺寸的锅具,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提高了烹饪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0);
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煲体(10),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凹槽(21)和第二定位凹槽(22),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定位凹槽(22)的横截面积;
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第一锅体(31)和第二锅体(32),所述第一锅体(3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锅体(32)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锅体和所述第二锅体中的一个与所述煲体(10)配合,所述第一锅体(31)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定位配合,所述第二锅体(32)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定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第一隔热盘(41)和第二隔热盘(42),所述第一隔热盘(41)和所述第二隔热盘(42)中的一个与所述煲体(10)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盘(41)上,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盘(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盘(41)为圆盘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为圆形槽结构,所述第一隔热盘(41)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的圆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盘(42)为圆盘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为圆形槽结构,所述第二隔热盘(42)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的圆心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盘(4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11);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盘(4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盘(41)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412),所述煲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翻边(412)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盘(42)的外沿处设置有第二限位翻边(423),所述煲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翻边(423)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三隔热盘(43),所述煲体(10)支撑在所述第三隔热盘(43)的下方,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均设置在所述第三隔热盘(43)上,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的底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设置在所述煲体(10)上表面,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四隔热盘(44),所述煲体(10)支撑在所述第四隔热盘(44)的下方,所述第四隔热盘(4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22),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的深度为H11,所述第一锅体(31)的底部凸缘的高度为H1,H11≥H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的深度为H22,所述第二锅体(32)的底部凸缘的高度为H2,H22≥H2。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锅体(31)的锅底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3,0.5mm≤H3≤5mm;和/或,
所述第二锅体(32)的锅底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的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H4,0.5mm≤H4≤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所在的隔热盘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的直径为D,20%≤L/D≤50%。
CN202022918606.7U 2020-12-08 2020-12-08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048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8606.7U CN214048568U (zh) 2020-12-08 2020-12-08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8606.7U CN214048568U (zh) 2020-12-08 2020-12-08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8568U true CN214048568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6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8606.7U Active CN214048568U (zh) 2020-12-08 2020-12-0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8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2963B2 (ja) 蒸気発生器を備えた調理器
US6593550B1 (en) Energy savings circumferential base for cooking utensils
CN106136875B (zh) 低噪音的电炊具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208658750U (zh) 一种纯蒸汽加热的电饭煲
CN203341501U (zh) 炖锅
KR20170071222A (ko) 면상발열체가 설치된 전기 조리기
CN205433293U (zh) 烹饪器具
CN104248332A (zh) 炖锅
CN20395329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4739637U (zh) 微波炉
CN205923716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机
CN213248408U (zh) 烹饪器具
CN219020881U (zh) 一种防烫空气炸锅
CN217987333U (zh)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243760U (zh) 蒸烤装置
CN113294813B (zh) 一种电磁灶
CN220212689U (zh) 一种烤盘、盖子两用的小型火锅
CN21496467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464219A (zh) 烹饪设备
CN216797352U (zh) 烹饪器具
CN219962611U (zh) 烹饪容器及烹饪厨具
CN206612559U (zh) 烹饪组件
CN112167961B (zh) 内热式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