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8880U -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8880U
CN217038880U CN202220562137.6U CN202220562137U CN217038880U CN 217038880 U CN217038880 U CN 217038880U CN 202220562137 U CN202220562137 U CN 202220562137U CN 217038880 U CN217038880 U CN 217038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channel
oil
airflow
atomizing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621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进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kech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akech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akech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akecho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621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8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8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8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雾化传输装置,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包括壳体和雾化组件。壳体具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存储腔,雾化组件设于壳体内,雾化组件用于将存储腔的烟油雾化。气流通道结构设于壳体内,气流通道结构包括四个气流通道及用电腔室,四个气流通道相互连通,气流通道结构的一端连通用电室腔,另一端连通壳体外部,用电室腔用于存放控制组件,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雾化组件将烟油雾化形成的烟雾,以使烟雾经过气流通道结构流至壳体外部。冷凝液和烟油经过连续弯折的气流通道,难以流入至用电腔室,从而对用电腔室里的电子元器件起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通常是将烟液经过雾化器雾化供使用者使用,烟液在制作时,去除了尼古丁、焦油等危害身体的物质,消除了对于人体的危害,从而广受大众喜爱。然而,目前电子烟的气道为直线型,直接与用电腔室连通。电子烟气道内的冷凝液和烟油会通过直线型的气道容易流入至元器件腔室,损坏元器件腔室的电子元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子烟的冷凝液和烟油容易流入至元器件腔室,损坏电子元器件的问题,提供一种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存储腔和供雾化的烟油流通的气流通道结构;所述气流通道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第四气流通道及用电腔室,相邻的两个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存储腔的烟油雾化;
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用电腔室并用于控制所述雾化组件将烟油雾化而形成烟雾。
上述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包括的气流通道结构具有至少四条气流通道,且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冷凝液和烟油经过连续弯折的气流通道,难以流入至用电腔室,从而对用电腔室里的电子元器件,例如控制组件起保护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包括油筒和隔离板,所述油筒内具有所述存储腔,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油筒之间间隔而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筒包括过油塞,所述过油塞开设有进油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陶瓷环和加热丝,所述存储腔的烟油能够经过所述进油孔流至所述加热丝,以使所述加热丝将烟油加热雾化;所述陶瓷环与所述过油塞间隔而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件、第二电极件和隔电环,所述第一电极件套设于所述隔电环外侧,所述第二电极件套设于所述隔电环内侧,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件与所述第二电极件电性隔离,所述第一电极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的正极以及所述加热丝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极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的负极以及所述加热丝的负极,以使所述控制组件电性控制所述加热丝对烟油加热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环与所述隔电环之间设置有吸油棉,所述陶瓷环具有贯穿的雾化孔,所述吸油棉具有贯穿的棉孔,所述第二电极件具有贯穿的电极孔,所述雾化孔、所述棉孔及所述电极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三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开设有所述用电腔室,所述固定套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电极件、所述隔电环及所述第二电极件之间间隔而形成所述第四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结构还包括第五气流通道,所述第五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及所述用电腔室,且所述第五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壳体之间间隔而形成所述第五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电性连接的主控制板和气流传感器,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被抽吸时,所述气流传感器能够产生感测信号,并将所述感测信号传递至所述主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控制所述雾化组件对烟油雾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雾化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体雾化传输装置的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体雾化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油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1、壳体;11、外壳;111、烟嘴;112、隔离板;12、底壳;121、进气口;122、用电腔室;15、固定套;151、第一固定部;152、第二固定部;16、指示灯;17、油筒;171、存储腔;172、堵油塞;173、密封件;174、过油塞;1741、进油孔;175、开口;176、隔板;18、电池;
2、雾化组件;21、雾化件;211、陶瓷环;2111、雾化孔;212、加热丝;22、第一电极件;23、隔电件;24、第二电极件;241、电极孔;25、第一吸油棉;251、通孔;26、第二吸油棉;141、棉孔;
3、控制组件;
4、气流通道结构;41、第一气流通道;42、第二气流通道;43、第三气流通道;44、第四气流通道;45、第五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雾化传输装置100,该液体雾化传输装置100能够存储液体并能够将液体雾化成雾状排出至外部。例如,该液体雾化传输装置100可以为电子烟,该电子烟存储的液体为烟油,电子烟能够将烟油雾化成烟雾排出至外部。电子烟具有烟嘴111,当使用者在烟嘴111处抽吸时,电子烟内部产生的烟雾从烟嘴111排出,以供使用者吸食。
参考图2,该液体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雾化组件2和控制组件3。壳体1内能够存储一定量的烟油,控制组件3用于控制雾化组件2将壳体1内的烟油雾化而形成烟雾,烟雾由烟嘴111排出至壳体1外部。
壳体1具有存储腔171,存储腔171用于存储烟油。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油筒17,存储腔171形成于油筒17内部,油筒17靠近烟嘴111的一侧具有开口175(图4示出),开口175使用堵油塞172封堵,以避免存储腔171的烟油流出。当需要向存储腔171补给烟油时,可以将堵油塞172从油筒17拔下,从开口175向存储腔171加入烟油,然后再将堵油塞172重新封堵开口175即可。
油筒17远离堵油塞172的一侧使用过油塞174封堵,过油塞174开设有进油孔1741(图4示出),进油孔1741连通存储腔171和雾化组件2,以使存储腔171的烟油能够经过进油孔1741流至雾化组件2,被雾化组件2雾化而形成烟雾。
油筒17靠近烟嘴11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件173,密封件173用于将油筒17与外壳11之间的间隙封堵,以使使用者在抽吸烟嘴331时,壳体1内的烟雾更容易被使用者吸入口中。
壳体1由外壳11和底壳12连接而成。具体地,外壳11与底壳12可拆卸卡接,便于底壳12能够与外壳11拆卸,取放壳体1内的零部件。当然,外壳11和底壳12还可以为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此不作限定。上述的烟嘴111设置于外壳11背向底壳12的一端,烟嘴111呈鸭嘴状,便于使用者抽吸。
外壳11内设置有隔离板112,隔离板112将外壳11内部隔离成左右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存放有电池18,另一个腔室存放有雾化组件2,雾化组件2与电池18电性连接,以使电池18为雾化组件2供电,雾化组件2高温雾化烟油。可理解地,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电池18,在壳体3上设置电源接口,雾化组件2电性连接电源接口,电源接口通过电源线接入外部电源,也能够为雾化组件2供电。
参考图2,壳体1还包括固定套15和指示灯16,固定套15设于壳体1内部且靠近底壳12的位置,指示灯16插接于固定套15上并暴露在壳体1外部,方便使用者观看指示灯16。指示灯16与控制组件3电性连接,当控制组件3控制雾化组件2雾化烟油时,指示灯16发出红光,以提示使用者此时雾化组件2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正在对烟油雾化。当然,指示灯16还可以发出其它颜色的灯光,例如蓝光或绿光等。
参考图2和图3,雾化组件2位于壳体1内部,雾化组件2包括雾化件21、第一电极件22、隔电环23、第二电极件24。其中,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24电性连接雾化件21的正极和负极,同时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24还电性连接控制组件3的正极和负极,以使控制组件3与雾化件21电性连接,控制组件3控制雾化件21对烟油雾化。
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24由铜制成,铜的导电性良好,能够使控制组件3对雾化件21具有较快的电性反应。当然,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24还可以由其它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制成,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电子元器件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为了使附图结构表达更清晰,导线在图2和图4中省略。
第一电极件22套设于隔电环23的外侧,第二电极件24套设于隔电环23的内侧。隔电环23由硅胶材料制成,使得隔电环23绝缘,能够将第一电极件24和第二电极件24电性隔离,避免第一电极件24和第二电极件24易触碰,导致控制组件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接触而短路。需要说明的是,隔电环23除了使用硅胶材料制造以外,还可以使用橡胶或玻璃等其它绝缘材料制造,在此不作限定。
隔电环23还用于固定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24,通过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24的过渡,使得控制组件3和雾化件21之间的导线能够得到定位。
参考图2,雾化件21包括陶瓷环211和加热丝212,陶瓷环211的内侧具有贯穿的雾化孔2111,加热丝212设于雾化孔2111固定。加热丝212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电性连接上述的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24,以使控制组件3与加热丝212电性连接,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丝212加热或停止加热。当加热丝212加热时,加热丝212能够将烟油加热雾化成烟雾。需要说明的是,烟油经过进油孔1741会流至陶瓷环211的外侧,由于陶瓷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率,所以烟油能够渗透至陶瓷环211的内侧接触加热丝212,从而加热丝22将渗透过来的烟油雾化。
参考图2和图4,雾化组件2还包括第一吸油棉25和第二吸油棉26,第一吸油棉25设于陶瓷环211与过油塞174之间的间隙,第一吸油棉25具有堵塞烟油的作用,防止从进油孔1741流出的烟油经过陶瓷环211与过油塞174的间隙流至其它部位,对其它零部件造成污染。
第一吸油棉25具有贯穿其内壁与外壁的通孔131(图4示出),该通孔131与上述的进油孔1741位置对应,以使烟油能够依次经过进油孔1741和通孔131流至陶瓷环211,再经过陶瓷环211的渗透,渗入至加热丝212。
第二吸油棉26设于陶瓷环211与隔电环23之间,第二吸油棉26用于进一步隔离烟油,起防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油棉25和第二吸油棉26还可以使用其它隔油材料代替,例如无纺布。
上述的控制组件3位于固定套15形成的用电腔室122,控制组件3包括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和气流感应器(图中未示出),控制电路板同时电性连接加热丝212。当有气流经过气流感应器时,气流感应器产生感测信号,并将感测信号传递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加热丝212加热雾化烟油。
参考图2,上述壳体1内的油筒17、雾化组件2及固定套15等多个零部件共同形成有气流通道结构4,气流通道结构4的一端连通壳体1外部,另一端连通固定套15形成的用电腔室122,用电腔室122存储有上述的控制组件3。底壳12具有进气口121,进气口121连通用电腔室122和壳体1外部。
当使用者吸食烟嘴111时,气流通道结构4及用电腔室122形成负压,带动壳体1外部的气流由进气口121进入用电腔室122,气流再依次经过气流通道结构4及烟嘴111进入使用者口中。当气流经过气流感应器时,气流感应器产生感测信号并使控制电路板控制加热丝212加热雾化烟油而形成烟雾。烟雾伴随在气流通道结构4流动的气流,被使用者吸食。
当使用者停止吸食烟嘴111时,气流感应器停止产生感测信号,控制电路板暂停控制加热丝212,加热丝212停止加热。
参考图2,气流通道结构4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41、第二气流通道42、第三气流通道43、第四气流通道44和第五气流通道45,其中第一气流通道41连通壳体1外部,第四气流通道43连通用电腔室122,再由用电腔室122连通壳体1外部。
参考图5,油筒17包括设于内部的隔板176,隔板176将油筒17内部隔成容置腔171和第一气流通道41,第一气流通道41远离第二气流通道42的一端连通烟嘴111,使用者在吸食烟嘴111时,使第一气流通道41形成负压,负压顺次传导至后面的气流通道及用电腔室122。
参考图2,第二气流通道42由过油塞174与陶瓷环211之间的间隙形成。
第三气流通道43由陶瓷环211的雾化孔2111、第二吸油棉26的棉孔261以及第二电极件24的电极孔241共同形成。
第四气流通道44由第二电极件24与固定套15之间的间隙形成。
第五气流通道45由固定套15与隔离板112之间的间隙形成。控制组件3所在的用电器腔322与第五气流通道45连通。
使用者在吸食烟嘴111的过程中,壳体1外部的气流依次经过进气口121、用电器腔322、第五气流通道45、第四气流通道44、第三气流通道43、第二气流通道42、第一气流通道41、烟嘴111。此时用电腔室122的的流动气流被气流感应器感测到,触发气流感应器产生感测信号,气流感应器将感测信号传递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加热丝212加热雾化烟油,在第三气流通道43产生烟雾。随着使用者的持续吸食烟嘴111,从壳体1外部进入的气流会伴随烟雾一起流入至使用者嘴里,使得使用者吸食烟雾。
加热丝212高温雾化烟油形成的烟雾自带一定的热量,在加热丝212停止加热之后,第一气流通道41的空气会液化形成冷凝液,第三气流通道内会有残留的烟油,冷凝液和烟油附着在气流通道会流动,由于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冷凝液不易经过连续弯折的气流通道流至用电腔室122而损坏控制组件3。
在处理冷凝液和残留的烟油时,可以将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倒立,使壳体1具有烟嘴111的一端朝下(面向地面),冷凝液从该烟嘴111通过重力作用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气流通道结构4还可以不包括第五气流通道45,用电腔室122直接连通第四气流通道44,使用者也能够正常抽吸烟雾。而且,第一气流通道41、第二气流通道42、第三气流通道43和第四气流通道44中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在第一气流通道41形成的冷凝液也不易经过其它气流通道流至用电腔室122。
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除了相互垂直,还可以呈其它角度的夹角设置,例如锐角或钝角,也能够阻碍冷凝液和残留烟油流入用电腔室。
在其它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气流通道结构4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气流通道,例如在第五气流通道45和用电腔室122之间再设置多个气流通道,或者在第一气流通道41和第二气流通道42之间设置多个气流通道,使得第一气流通道41内的冷凝液更不易流至用电腔室122。
气流通道结构4除了由上述多个零部件相互间隔形成多个气流通道以外,在其它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由壳体1自身形成,例如在壳体1内部设置多个连续弯折的轨道,各个轨道之间形成气流轨道。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存储腔和供雾化的烟油流通的气流通道结构;所述气流通道结构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第四气流通道及用电腔室,相邻的两个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存储腔的烟油雾化;
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用电腔室并用于控制所述雾化组件将烟油雾化而形成烟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括油筒和隔离板,所述油筒内具有所述存储腔,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油筒之间间隔而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包括过油塞,所述过油塞开设有进油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陶瓷环和加热丝,所述存储腔的烟油能够经过所述进油孔流至所述加热丝,以使所述加热丝将烟油加热雾化;所述陶瓷环与所述过油塞间隔而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件、第二电极件和隔电环,所述第一电极件套设于所述隔电环外侧,所述第二电极件套设于所述隔电环内侧,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件与所述第二电极件电性隔离,所述第一电极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的正极以及所述加热丝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极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的负极以及所述加热丝的负极,以使所述控制组件电性控制所述加热丝对烟油加热雾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环与所述隔电环之间设置有吸油棉,所述陶瓷环具有贯穿的雾化孔,所述吸油棉具有贯穿的棉孔,所述第二电极件具有贯穿的电极孔,所述雾化孔、所述棉孔及所述电极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三气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开设有所述用电腔室,所述固定套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电极件、所述隔电环及所述第二电极件之间间隔而形成所述第四气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结构还包括第五气流通道,所述第五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及所述用电腔室,且所述第五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壳体之间间隔而形成所述第五气流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雾化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性连接的主控制板和气流传感器,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被抽吸时,所述气流传感器能够产生感测信号,并将所述感测信号传递至所述主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控制所述雾化组件对烟油雾化。
CN202220562137.6U 2022-03-11 2022-03-11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Active CN217038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2137.6U CN217038880U (zh) 2022-03-11 2022-03-11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2137.6U CN217038880U (zh) 2022-03-11 2022-03-11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8880U true CN217038880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9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62137.6U Active CN217038880U (zh) 2022-03-11 2022-03-11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8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8413B (zh) 雾化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子烟
US11122838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12022864B2 (en) Ultrasonic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8113528A1 (zh) 烟弹、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15143662A1 (zh) 电子烟
CN106470562A (zh) 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WO2018068601A1 (zh) 横向供液的电子烟
CN210203335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2545063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1065060U (zh) 电子烟
CN211091883U (zh) 一种带有冷凝液回收结构的电子烟
CN111602862A (zh) 电子烟的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CN21512431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0672071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4283306U (zh) 一种电源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882180U (zh) 一种雾化器
KR101436392B1 (ko) 전기식 흡입 장치
CN217038880U (zh) 液体雾化传输装置
CN219781596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017886U (zh) 雾化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子烟
CN2101580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805457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942274U (zh) 一种具有平衡通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9825216U (zh) 一种电子烟本体及电子烟
CN210672080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