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3265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3265U
CN216953265U CN202220068527.8U CN202220068527U CN216953265U CN 216953265 U CN216953265 U CN 216953265U CN 202220068527 U CN202220068527 U CN 202220068527U CN 216953265 U CN216953265 U CN 216953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sembly
air conditioner
air inle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85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雄
毛先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85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3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3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3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和开关门组件,机壳上间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开关门组件设在机壳上,开关门组件包括开关门,开关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开关门至少闭合出风口。在第二位置时,开关门打开出风口,且开关门布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以将进风口前的进风区域和出风口前的出风区域分隔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开关门无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能相对于机壳保持稳定,提升了空调器的整体性。开关门在第一位置时有效闭合出风口,提升出风口处的美观性、安全性和防尘能力。开关门在第二位置时打开进风口和出风口,使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形成有效的分隔,室内风循环处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柜式空调摆放在室内,可为用户提供大风量的出风,使室内的温度快速升高或降低,提升了室内生活、工作时的环境质量和舒适度。
相关技术中,机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的较为集中时,从进风口进入到机壳中经过处理的风从出风口排出后,很快会从进风口重新进入到机壳中,部分气流无法在室内形成充分的循环,导致室内风的温度调节效率低。有的机壳上装设有滑动门,滑动门在开启出风口时,为了实现进风,通常需要将滑动门前推一定距离,而使滑动门不遮挡进风口,此时的滑动门悬在进风口前,滑动门与前面板之间留有较宽的间隙,影响空调的美观性和整体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稳定移动,并将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行分隔,提升室内风的循环处理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内风无法充分循环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间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开关门组件,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开关门组件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门至少闭合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且所述开关门布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以将所述进风口前的进风区域和所述出风口前的出风区域分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开关门无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能相对于机壳保持稳定,提升了空调器的整体性。开关门可在第一位置时有效闭合出风口,提升了出风口处的美观性、安全性和防尘能力。开关门还可在第二位置时打开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使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形成有效的分隔,从而使出风口输出的调节后的风与未经过调节的风能够有效分离,并与室内风形成充分的循环,提升室内风的循环处理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所在面与所述进风口所在面呈夹角设置;和/或所述开关门所在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面呈夹角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面和/或相邻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从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的移动轨迹包括直线形轨迹和曲线形轨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开关门组件还包括平移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平移组件连接在所述机壳和所述转动组件之间,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开关门,所述平移组件可带动所述转动组件滑动,所述转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开关门相对于所述进风口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机壳上的第一座体、第一驱动传动组件和滑动部,所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
有利地,所述第一座体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上设有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的滑柱,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滑柱。
可选地,所述平移组件还包括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设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滚动体与所述第一座体滚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包括直线形的第一齿条、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座体、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和转动部,所述第二座体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开关门。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弧形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连接在所述转动部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转动部围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有利地,所述第二座体远离所述机壳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并通过所述缺口。
可选地,所述转动部伸出所述缺口的一侧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连接有所述开关门。
有利地,所述第二电机设在所述第二座体远离所述第一座体的一侧,所述转动部上设有避让口,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避让口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转动部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第一座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所述滑动部设在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一下盖中;和/或,所述第二座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座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风道部件和风机组件,所述机壳中布置有所述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布设,所述风机组件连接在所述风道部件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省去开关门组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开关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开关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区域I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门组件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移组件和转动组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转动组件的***图。
附图标记:
1000、空调器;
100、机壳;101、进风口;102、出风口;
110、后壳;120、面板;130、底盘;140、顶盖;
200、开关门组件;
210、开关门;
220、平移组件;
221、第一座体;2211、第一上盖;2212、第一下盖;2213、滑槽;
222、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1、第一电机;2222、第一齿轮;2223、第一齿条;
223、滑动部;2231、滑柱;
224、滚动体;
230、转动组件;
231、第二座体;2311、第二上盖;2312、第二下盖;2313、缺口;2314、导向槽;
232、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1、第二电机;2322、第二齿轮;2323、第二齿条;
233、转动部;2331、翻边;2332、导向柱;2333、避让口;
234、转动轴;2341、围边;
300、换热器;400、风道部件;500、风机组件;
600、电辅热;700、导风组件;800、进风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空调器1000可实现外部气流和空调器1000中气流的高效循环,减小局部小循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1000,结合图1和图3所示,包括机壳100和开关门组件200。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0上间隔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进风口101可将外部的风输送到机壳100内处理;而出风口102可用于向机壳100外部输送经过处理后的风。
如图3所示,开关门组件200设在机壳100上。开关门组件200可用于改变空调器1000整机的外观。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开关门组件200包括开关门210,开关门21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那么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门210动作时,可用于遮蔽出风口102或打开出风口102。
如图3所示,在第一位置时,开关门210至少闭合出风口102,也就是说,开关门210在第一位置必定闭合出风口102,而进风口101可被开关门210遮蔽也可不被开关门210遮蔽。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开关门210可遮蔽部分进风口101。例如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开关门210则遮蔽全部进风口101。例如在又一些具体示例中,开关门210完全不遮蔽进风口101。
如图4所示,在第二位置时,开关门210打开出风口102,且开关门210布置在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之间,以将进风口101前的进风区域和出风口102前的出风区域分隔开。那么,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门210具有一定的隔风性能,使空调器1000位于进风口101前的进风区域和位于出风口102前的出风区域能够被有效分隔。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开关门210无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能相对于机壳100保持稳定,提升了空调器1000的整体性;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门210还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快速切换从而改变空调器1000的进出风状态,提升空调器1000切换启闭状态时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门210可在第一位置时有效闭合出风口102,从而使出风口102被有效遮蔽,当用户从出风口102的方向朝着空调器1000观测时,出风口102不可视,也就不会从出风口102看到机壳100中的内部各部件,提升了出风口102处的美观性。
与此同时,由于开关门210在第一位置时遮蔽了出风口102,家庭成员中尤其是儿童不会将手轻易地从出风口102处伸入机壳100内部,从而防止儿童的手误触到机壳100内的锋利部件而受伤,从而提升了空调器1000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由于开关门210在第一位置时完全遮蔽了出风口102,那么机壳100外部的灰尘、碎屑、杂物不会从出风口102进入到机壳100内部,也就减少了内部各部件被污染的程度,提升了空调器1000的防尘能力,并保证了机壳100内各个部件不受异物卡滞,保障了机壳100内各部件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门210还可在第二位置时打开出风口102,并使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形成有效的分隔,那么开关门210在第二位置时也不会遮蔽进风口101,而是使进风口101处的风能够被有效引导,且进风口101前的风与出风口102前的风能被开关门210有效分隔,从而使出风口102输出的调节后的风与未经过调节的进风口101处的风能够有效分离,有效防止刚刚经过空调器1000调节后的风未与外部的风进行充分混匀便直接从进风口101再次进入到机壳100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位于第二位置的开关门210可使从出风口102吹出的经过调节后的风与机壳100外部较远的风形成充分的混合,使外部的风能够与机壳100中的风不断掺混并进行有效循环,并从进风区域顺畅回风,提升室内风的循环处理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中的风无法与室内风充分循环而处理效率低的空调,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0通过优化开关门组件200的动作形式和相对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停留位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0能够实现外部的风充分地与机壳100内的风进行循环,有效降低局部小循环,提升了空调器1000的处理效率。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滑动门需要前推一段距离,滑动门与前面板之间的缝隙较大,且影响进风效率的空调,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0通过优化开关门组件200相对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位置,实现了空调器1000外部更加美观、整体性更好、操作更加方便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第二位置时,开关门210所在面与进风口101所在面呈夹角设置,在这些示例中,开关门210可相对于进风口101倾斜布设,此时开关门210不同部位与进风口101之间的间隙不同,开关门210可对外部的风形成一定的导向,使外部的风能够从间隙较大的位置快速向着进风口101移动,至此,本实用新型开关门210的设置不仅不会影响进风口101处的进风,还使进风量和进风速度得以保证;更重要的是,出风口102前的风将无法越过开关门210而直接进入到进风区域,那么进风区域的风将更多的来自于外部待处理的风,而非刚经出风口102送出的性质调整后的风,从而减少空调器1000的局部循环。
在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夹角可以为锐角,那么开关门210倾斜布置在进风口101前。此时开关门210的一端连接在机壳100上,开关门210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并与机壳100间隔开来,此时的开关门210仅需占用机壳100外部较少的布置空间,不会干扰用户的活动,开关门210同时也可以将出风口102和进风口101前的区间有效进行分隔为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口101的进风和出风口102的出风互不影响,还可以保证出风区域范围更广,更有利于与机壳100外部的风进行混合。开关门210仅形成为锐角也可以减少开关门210的动作幅度,方便对开关门210进行控制。
上述示例中,出风口102选择布设在机壳100的前侧,现有技术中若进风口101也开设在机壳100的前侧,则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布设的距离较近,容易出现经出风口102吹出的风未向远处吹送而直接从进风口101中回流到机壳100中的现象。而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开关门210倾斜布设在机壳100的前侧,可实现将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行严格的划分,从而使出风口102吹出的风能吹送的更远,有利于与外部的气流充分混合后再回流至进风口101。在这些示例中,开关门210不仅与进风口101所在面呈夹角布设,也与出风口102所在面呈夹角布设。
现有技术中也有将进风口101开设在机壳10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且出风口102在机壳100的前侧开设范围较大,那么进风口101的进风和出风口102的出风也容易发生局部循环。对于上述情况,若进风口101开设在机壳100的左侧面且出风口102在机壳100的前侧,本实用新型将开关门210选择倾斜布设在机壳100的前侧或左侧,从而使位于机壳100左侧的进风区域和位于机壳100前侧的出风区域能被开关门210有效分隔。若进风口101开设在机壳100的右侧面且出风口102在机壳100的前侧,本实用新型开关门210可选择布设在机壳100的前侧或右侧,从而使位于机壳100右侧的进风区域和位于机壳100前侧的出风区域能被开关门210有效分隔,与此同时,开关门210在第二位置时也不遮挡进风口101,且能完全打开出风口102,保证空调器1000的进风、出风效率。在这些示例中,开关门210不仅与进风口101所在面呈夹角布设,也与出风口102所在面呈夹角布设。
有利地,当开关门210与进风口101的夹角形成锐角,且进风口101和开关门210均位于机壳100的同一侧时,开关门210在过进风口101所在面的投影覆盖进风口101,那么开关门210将具有足够的长度而能对进风区域处的风进行引导,使外部的风可沿开关门210与机壳100之间的间隙高效进入到进风口101中,确保更多的风可被有效引导并流入到进风口101中。
在其他示例中,开关门210与进风口101的夹角还可形成为直角,此时开关门210则与设置进风口101的机壳100所在面相垂直,例如在图3中,进风口101开设在机壳100的前侧,此时的开关门210则垂直于机壳100前表面,使开关门210左右两侧的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分隔开来。在这些示例中,开关门210不仅与进风口101所在面垂直,也与出风口102所在面垂直。
在另一些示例中,若进风口101开设在机壳100的左侧或右侧,开关门210与进风口101所在面的夹角为直角时,开关门210还可垂直机壳10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而平行于机壳100的前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之间的物理间隔更加显著,也使开关门210在第二位置时不占用空调器1000前侧的出风区域,并可实现大风量出风。那么在这些示例中,开关门210与进风口101所在面垂直,而与出风口102所在面平行,也就是说,开关门210所在面与出风口102所在面夹角呈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位于机壳100的同一面,例如均设在机壳100的前侧,从而面向外部快速吹送经过调节后的风。又例如,还可以均设在机壳100的右侧面或左侧面。
可选地,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位于机壳100的相邻面,例如设在机壳100的前侧和左侧面、设在机壳100的前侧和右侧面,或设在机壳100的后面和左侧面、或设在机壳100的后面和右侧面,这里不做具体限制,与此同时,开关门210在第一位置时则与设有出风口102的机壳100所在面平行,而开关门210在第二位置时则与设有进风口101的机壳100所在面呈夹角布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开关门210的移动轨迹包括直线形轨迹和曲线形轨迹。
例如,开关门210在移动的过程中经过一段平移运动,还经过一段转动。平移运动产生直线形轨迹,平移运动距离短、方便快捷,运动平稳,开关门210与机壳100之间的间隙容易控制。转动产生曲线轨迹,转动时开关门210仅需围绕一个转动中心轴转动则可实现大范围的移动,从而有效提升开关门210在转动时的便利性和可靠性,也使开关门210始终与机壳100保留稳定的连接,开关门210不晃动、结构牢靠。
在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开关门210在第一位置时,完全遮蔽出风口102;如图4所示,开关门210先经过一段平移运动,从而由出风口102的右侧运动到出风口102的左侧;随后,开关门210再由靠近出风口102的一端为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开关门210转动打开进风口101,开关门210此时与进风口101之间形成充足的间隔空间作为进风区域,确保进风口101的进风效率,也确保设置的较近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空调器1000进风和出风不相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门组件200还包括平移组件220和转动组件230。结合图4和图5所示,平移组件220连接在机壳100和转动组件230之间,转动组件230连接开关门210,平移组件220可带动转动组件230滑动使转动组件230相对于机壳100平移,此时与转动组件230相连的开关门210也相对于机壳100滑动一段距离,那么开关门210的轨迹则形成一定的直线形轨迹。
进一步地,转动组件230可带动开关门210相对于进风口101转动,那么开关门210自身则进行转动,从而形成一定的曲线形轨迹,使开关门210相对于进风口101具有充足的间隙,并使进风口101前的进风区域足够大,确保进风口101进风顺畅,开关门210不阻碍进风口101进风。
可选地,结合图4、图6和图7所示,平移组件220包括设在机壳100上的第一座体221、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和滑动部223。其中,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设在第一座体221上,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的输出端连接滑动部223,滑动部223连接转动组件230。
在这些示例中,通过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的驱动和传动作用,而能使滑动部223相对于第一座体221稳定滑动,进而使转动组件230也能被平稳带动移动。第一座体221为设置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提供了充足的支撑和合理的设置位置,从而使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相对于机壳100以及转动组件230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自身结构更加稳定。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座体221而无需将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直接连接在机壳100上,使机壳100的外形平整,容易加工;也有效拓展了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的布置空间,确保在布设完转动组件230和开关门210后,开关门210不与机壳100发生干涉,但能与机壳100保持合理的间隙,或能与机壳100保持紧密接触。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包括直线形的第一齿条2223、第一电机2221和第一齿轮2222,第一电机2221设在第一座体221上,第一电机222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2222,第一齿轮2222与第一齿条2223啮合,第一齿条2223连接在滑动部223上。这些示例中,第一电机2221的转动能通过第一齿轮2222和第一齿条2223的传动形成平动。第一电机2221的控制精准,齿轮和齿条的传动配合稳定。
具体的,当第一电机2221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2222跟随转动,从而使与之啮合的第一齿条2223也能实现沿自身齿条的方向移动,此时则顺利的实现了转动组件230和开关门210的直线运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也可以不局限于上述的部件种类,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还可以为电机、丝杠和丝杠螺母的组合,电机转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与丝杠螺母螺纹配合从而使螺母沿着丝杠直线运动,丝杠螺母安装在转动组件230上,也可以实现转动组件230的直线运动。
另外在其他示例中,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还可以仅采用电推杆、气缸、液压缸或油缸,这些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在转动组件230上,从而能驱动转动组件230平移,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有利地,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座体221上设有滑槽2213,如图7所示,滑动部223上设有可在滑槽2213中滑动的滑柱2231,转动组件230连接滑柱2231。在这些示例中,滑动部223不仅通过滑柱2231与转动组件230形成可靠的连接,滑柱2231沿着滑槽2213滑动的过程中,也可形成可靠的导向,使转动组件230、开关门210均能够沿着滑槽2213所限定的方向而稳定平移,实现开关门210相对于机壳100的快速滑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2。
对于前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采用第一齿条2223、第一齿轮2222和第一电机2221的示例中,滑槽2213的延伸方向应与第一齿条2223的延伸方向相同,确保驱动传动方向与导向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平滑而不卡滞的移动。
有利地,如图7所示,平移组件220还包括滚动体224,滚动体224设在滑动部223上,滚动体224与第一座体221滚动接触,在这些示例中,滚动体224可极大地减小滑动部223与第一座体221之间移动时的摩擦力,从而使滑动部223可相对于机壳100快速滑动,也可使滑动部223相对于机壳100移动更加稳定。
可选地,多个滚动体224间隔设在滑动部223上,从而使滑动部223与第一座体221之间各处的接触更加紧密,且第一座体221与滑动部223之间的间隙可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滚动体224为滚轮或者滚珠。当滚动体224为滚轮时,滚轮通过滚动轴安装在滑动部223上;当滚动体224为滚珠时,滑动部223上可开设配合槽,滚珠滚动嵌设在配合槽中,从而实现滚动体224在滑动部223的滚动连接。
对于前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采用第一齿条2223、第一齿轮2222和第一电机2221的示例中,第一齿条2223可设置在滑动部223的一侧,而滚动体224则设置在滑动部223的相对另一侧,不仅节省滚动体224的设置数量,也可保证滑动部223平移的稳定性,并使整个平移组件220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第一电机2221的设置不会干扰滑动部223的平移运动。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座体22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上盖2211和第一下盖2212,滑动部223设在第一上盖2211和第一下盖2212中,这些示例中,方便装配滑动部223,也方便装配与滑动部223相配合的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第一座体221与滑动部223、第一驱动传动组件222形成模块化,方便安装。
这些示例中的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卡扣连接或插扣连接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设在第一座体221中的各部件可被第一座体221进行可靠的保护,使内部的各部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各部件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具体示例中,第一上盖2211上沿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有多条相平行的滑槽2213,滑动部223上的滑柱2231向上延伸通过滑槽2213,同时,滑柱2231与转动组件230进一步固定,从而在滑动部223沿着滑槽2213的方向平移时,转动组件230形成平移运动。
可选地,第一座体221连接在机壳100的顶部或者前部,第一座体221应尽可能靠近出风口102布设,从而使与滑动部223相连的转动组件230,以及位于转动组件230上的开关门210能够在运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关闭出风口102。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座体221还可以为上部敞开式的座体,而不局限于上述的第一上盖2211和第一下盖2212的配合结构。此外,前述的第一齿条2223直接设在转动组件230上,而取消滑动部223,使本实用新型的平移组件220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转动组件230包括第二座体231、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和转动部233,第二座体231连接在滑动部223上,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连接在转动部233和第二座体231之间,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可带动转动部233转动,转动部233连接开关门210。
在这些示例中,通过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的驱动和传动作用,而能使转动部233相对于第二座体231稳定转动,进而使开关门210也能被平稳地带动转动。第二座体231为设置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提供了充足的支撑,并使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能够相对于第二座体231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使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相对于第一座体221以及开关门210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自身结构更加稳定。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二座体231而无需将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直接连接在滑动部223上,使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更容易布置,也能使平移组件220的结构形式更加灵活。确保转动组件230能够带动开关门210稳定转动,并确保开关门210相对于机壳100转动合适的角度。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包括第二电机2321、第二齿轮2322和弧形的第二齿条2323,第二电机2321布置在第二座体231上,第二电机232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齿轮2322,第二齿轮2322与第二齿条2323啮合,第二齿条2323连接在转动部233上。在这些示例中,第二电机2321的转动能通过第二齿轮2322和第二齿条2323的传动形成可靠转动。第二电机2321的控制精准,齿轮和齿条的传动配合更加稳定。
具体的,当第二电机2321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2322跟随转动,从而使与之啮合的第二齿条2323也能实现沿自身的齿条方向移动,由于第二齿条2323的形状为弧形,此时则使转动部233能够相对于第二座体231形成一定角度的转动,那么开关门210则形成一定的曲线形轨迹。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也可以不局限于上述的部件种类,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还可以为摆动电机,摆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部233从而使转动部233相对于第二座体231转动。
可选地,如图7所示,转动组件230还包括转动轴234,转动部233通过转动轴234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座体231上,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可带动转动部233围绕转动轴234转动。通过设置转动轴234,使转动部233在旋转时能以转动轴234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进而使开关门210转动一定角度,使开关门210相对于进风口101的间隙更加合适。
在设置转动轴234的示例中,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还可以为直线电机、电推杆、电缸、气缸、液压缸等部件,直线电机、电推杆、电缸、气缸、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在转动部233远离转动轴234的一侧,从而在直线电机、电推杆、电缸、气缸、液压缸伸缩运动时,带动转动部233相对于转动轴234转动,使开关门210相对于第二座体23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234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转动轴234的设置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机壳100。与此同时,对于前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包括第二电机2321、第二齿轮2322和弧形的第二齿条2323的示例中,转动轴234、第二齿条2323分设在转动部233的两端。那么当转动部233以转动轴234为轴转动时,转动部233的另一端可在第二齿条2323和第二齿轮2322的转动配合下形成稳定的转动,保证转动部233转动稳定、可靠。
有利地,如图7所示,转动轴234的周向上套设有围边2341,围边2341的表面适于支撑转动部233,防止转动部233在转动轴234的轴向方向上上下滑动;围边2341的设置也能使第二齿轮2322与第二齿条2323在合适的高度上形成可靠的配合,进而使转动部233相对于第二座体231平稳转动。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座体231远离机壳100的一侧设有缺口2313,转动部233可转动并通过缺口2313,从而使转动部233方便与开关门210连接,也使转动部233能够平稳转动,不发生卡滞。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转动部233伸出缺口2313的一侧设有翻边2331,翻边2331上连接有开关门210,翻边2331可遮蔽缺口2313,并为开关门210的连接提供充足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开关门210的高效连接,使开关门210的顶端和底端能整体保持平齐,开关门210不发生歪斜,进而当开关门210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将出风口102完全闭合。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二电机2321设在第二座体231远离第一座体221的一侧,如图7所示,转动部233上设有避让口2333,第二电机2321的电机轴穿过避让口2333与第二齿轮2322连接。那么在这些示例中,第二电机2321的设置不会占用位于下部的平移组件220的布设空间,平移组件220可对转动组件230形成稳定的支撑,使转动组件230能够在平移组件220的上方具有足够的平移移动空间,也使转动组件230自身的转动部233具有充足的空间进行转动,而不与周围的部件形成干涉。避让口2333可在电机轴与第二齿轮2322始终稳定连接时,还能确保转动部233顺畅地转动,不会受到电机轴和第二齿轮2322布置的干扰。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230的各部件整体布置更加灵活、紧凑。
有利地,由于第二齿条2323为弧形的,那么转动部233的移动轨迹也为弧形的,此时避让电机轴的避让口2333也应设计为在弧形的,从而不仅能减少避让口2333的开设面积,也能保证避让口2333对电机轴的可靠避让,使转动部233的结构牢靠。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座体231上设有导向槽2314,转动部233上设有与导向槽2314滑动配合的导向柱2332,那么当转动部233转动时,则导向柱2332也会与导向槽2314形成可靠的导向配合。
有利地,导向槽231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齿条2323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使第二齿轮2322与第二齿条2323形成啮合运动时,导向柱2332也能在导向槽2314中平滑转动,不发生卡滞。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座体23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上盖2311和第二下盖2312,转动部233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座体231中。这些示例中,方便装配转动部233,也方便装配与转动部233相配合的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第二座体231与转动部233、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形成模块化,方便安装。
这些示例中的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卡扣连接或插扣连接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设在第二座体231中的各部件可被第二座体231进行可靠的保护,使内部的各部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各部件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具体示例中,第二上盖2311的内壁朝着转动部233设有导向槽2314,或者第二下盖2312的内壁朝着转动部233设有导向槽2314,从而使导向柱2332能与导向槽2314形成上端的滑动配合或使导向柱2332能与导向槽2314形成下端的滑动配合,使导向柱2332和导向槽2314的设置形式灵活。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座体231还可以设置为上部敞口的座体,而不局限于上述第二上盖2311和第二下盖2312的配合结构,此时第二座体231的上部可直接设置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转动部233,第二座体231的下部则可与平移组件220的相关部件直接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部233还可以为形成在开关门210上的连接板,而无需单独的设置转动部233,从而使连接板直接与第二座体231、第二驱动传动组件232形成传动配合则可。
有利地,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门210在设置时以能遮蔽第二座体231为宜,从而使开关门210在转动后依然能保持第二座体231等部件不可视,提升了空调器1000的外观美观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换热器300、风道部件400和风机组件500,换热器300可将风机组件500引入到机壳100中的风快速进行换热形成热风或冷风后从出风口102排出,从而使室内的风不断循环换热,维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提升空调器1000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机壳100中布置有风道部件400,风道部件400连通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换热器300靠近进风口101布设,风机组件500连接在风道部件400中。风道部件400可限定出气体的流动方向和流动界限,风道部件400和风机组件500配合可使风机组件500从外部引入的空气集中吹向换热器300的迎风面,有利于提升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还可使经过换热后的气流能从出风口102高效向外吹出。
可选地,如图2所示,风道部件400为蜗壳结构,蜗壳的进风端朝向进风口101,蜗壳的出风端朝向出风口102,换热器300布设在蜗壳的进风端,蜗壳内布设有风机组件500。蜗壳结构可使从进风口101中吸入的风改变风向流动并向着出风口102排出,提升了空调器1000内部各部件的布置紧凑性和布置的灵活性。
可选地,风机组件500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或斜流风机。
例如在具体的示例中,风机组件500选用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垂直布设在机壳100中,贯流风机装配在蜗壳中,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也沿着机壳100的高度方向开设,从而在贯流风机运行时,从进风口101吸入的风能快速从出风口102排出,保证了进风效率和出风效率。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门组件200的设计方案尤其适用于风机组件500为贯流风机且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设在机壳100的前侧的空调器1000,可提升空调器1000的整体性和美观性,进而提升整机外观设计的满意度,无需将开关门组件200相对于机壳100整体向外推出一定距离,便可使进风口101保持稳定的进风,且进风和出风互不干扰,减少局部的小循环。
可选地,如图2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电辅热600,电辅热600设在换热器300与风机组件500之间,从而在空调器1000运行制热模式时,能够优先开启并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快速加热,使空调器1000在制热模式开启的最初阶段从出风口102吹出的气流的温度较高,防止在制热模式下冷风吹人,也可避免用户在制热模式下因各个制热循环的部件在最初启动时,制热循环流路中冷媒循环流动所需消耗较长的时间而导致用户久等无热风,最终提升用户在制热模式下的舒适风感和体验。
可选地,电辅热600可以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模块,结构紧凑、热阻小、发热迅速且效率高、散热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使用时安全可靠。
可选地,电辅热600还可以为普通的电加热丝,节约空调器1000的制造成本,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如图2所示,电辅热600设在风道部件400与换热器300之间,当风机组件500运行时,可将进风口101吸入的风经电辅热600充分加热后,再沿着风道部件400向着出风口102流出,实现出风口102快速向外吹热风。当换热器300中的冷媒温度高于流经气流的温度时,换热器300与周围的风换热、同时流经电辅热600再次换热,使气流经过多个部件换热后,温度更加均一可控,最终经由出风口102吹出的风风感舒适,提升用户满意度。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电辅热600也不局限于布置在上述风道部件400与换热器300之间的位置,例如电辅热600还可以布置在进风口101和换热器300之间;或者电辅热600又可以布置在风道部件400的下风向与出风口102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0包括后壳110和面板120,面板120装配在后壳110的前侧,后壳110形成为半包围形状,面板120将后壳110的前侧封闭,从而使空调器1000的外观整体性好,也便于装配机壳100中的各个部件。
可选地,如图1所示,面板120上同时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进风口101的延伸方向与面板120的延伸方向相同,出风口102的延伸方向也与面板120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当面板12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布置时,此时面板120在上下方向的延伸方向为其长度方向,面板120在左右方向为其宽度方向,那么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在面板12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沿着面板120的长度方向延伸,这里的空调器1000为柜式空调器。
或者,当面板120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布置时,此时面板120的左右方向的延伸方向为其长度方向,面板120在上下方向为其宽度方向,那么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在面板12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沿着面板120的长度方向延伸,这里的空调器1000为挂式空调器。
与此同时,面板120上可移动地设有开关门210,开关门210可相对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移动。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在第一位置时,开关门210同时遮蔽出风口102和部分进风口101;在第二位置时,开关门210完全打开出风口102并打开进风口101,开关门210所在面与面板120设有进风口101的区域所在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且开关门210将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完全间隔开来。
可选地,后壳110和面板1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例如为螺栓连接、卡接、插接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方便将内部的各个部件装配至后壳110中之后再安装面板120,提升了装配的便利性。
在其他示例中,后壳110和面板120之间焊接连接,使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机壳100还包括顶盖140和底盘130,顶盖140盖设在后壳110和面板120的顶部,从而封闭上部;底盘130设在后壳110和面板120的底部,从而承载整机的重量,使整机稳定地摆设在室内。
有利地,空调器1000还包括进风格栅800,如图1所示,进风口101处设有进风格栅800,可有效防止室内风向着机壳100中引风时引入杂物、碎屑,提升了进入机壳100中的风的洁净度,保证风机组件500、换热器300持续高效工作,提升风机组件500和换热器3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空调器1000还包括导风组件700,导风组件700设在出风口102处,从而在出风口102开启时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导向和引流。
可选地,导风组件700包括导风百叶,导风百叶可左右移动导风和/或上下摆动导风,使空调器1000中吹出的风能够朝向合适的目标区域,例如,当空调器1000开启制热模式时,导风百叶向下导风使热风能够向下吹,防止热风上浮,提升空调器1000的制热性能;又例如,当空调器1000开启制冷模式时,导风百叶向上导风使冷风能够向上吹,防止冷风下沉,提升空调器1000的制冷性能;再例如,导风百叶朝着远离用户的方向吹风,防止冷风直吹人。
可选地,导风组件700包括导风板,导风板的形状可根据出风口102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设计,例如可以为矩形板、弧形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0包括分体设置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可通过冷媒输送管而连接至空调室外机,冷媒在空调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的作用下吸热或放热,从而使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2出冷风或出热风,与室内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0为一体式空调器,一体式空调器中集成设置了可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的各个换热循环部件: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从而实现空调器1000与外部气流的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图2和图4中的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7中显示了两个滚动体224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他数量的滚动体224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换热器300的换热原理、导风组件700的导风原理、风机组件500的作用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间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开关门组件,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开关门组件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门至少闭合所述出风口;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且所述开关门布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以将所述进风口前的进风区域和所述出风口前的出风区域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所在面与所述进风口所在面呈夹角设置;和/或所述开关门所在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面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同一面和/或相邻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的移动轨迹包括直线形轨迹和曲线形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组件还包括平移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平移组件连接在所述机壳和所述转动组件之间,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开关门,所述平移组件可带动所述转动组件滑动,所述转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开关门相对于所述进风口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机壳上的第一座体、第一驱动传动组件和滑动部,所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上设有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的滑柱,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滑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还包括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设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滚动体与所述第一座体滚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传动组件包括直线形的第一齿条、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座体、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和转动部,所述第二座体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上,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转动部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开关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弧形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连接在所述转动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二驱动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转动部围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远离所述机壳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并通过所述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伸出所述缺口的一侧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连接有所述开关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设在所述第二座体远离所述第一座体的一侧,所述转动部上设有避让口,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避让口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转动部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柱。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所述滑动部设在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一下盖中;和/或,
所述第二座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座体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风道部件和风机组件,所述机壳中布置有所述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布设,所述风机组件连接在所述风道部件中。
CN202220068527.8U 2022-01-11 2022-01-11 空调器 Active CN216953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8527.8U CN216953265U (zh) 2022-01-11 2022-01-1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8527.8U CN216953265U (zh) 2022-01-11 2022-01-1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3265U true CN216953265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8527.8U Active CN216953265U (zh) 2022-01-11 2022-01-1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3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5939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09763279U (zh) 空调室内机
EP1607689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14092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KR100596254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20220268481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6953265U (zh) 空调器
CN211119932U (zh) 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导风柱及空气处理设备
CN111140924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151804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90490U (zh) 空调器
CN21060195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322085A (zh) 空调器
CN2104632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6465022A (zh) 空调器
CN210220021U (zh) 悬角空调器
JP6814940B2 (ja)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
CN21590922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4065994A1 (zh) 空调器
WO2002103250A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6591967U (zh) 空调器
CN21086138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033649U (zh) 空调器
CN220828901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