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8859U -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8859U
CN216948859U CN202220259738.XU CN202220259738U CN216948859U CN 216948859 U CN216948859 U CN 216948859U CN 202220259738 U CN202220259738 U CN 202220259738U CN 216948859 U CN216948859 U CN 216948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damping
steel sleeve
support column
shock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597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论
陈相汝
王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e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e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e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e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597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8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8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8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属于建筑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包括隔震板、减震底座及支撑柱,所述隔震板与减震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柱,还包括上下减震组件及设置在支撑柱两侧壁上的支座,所述减震底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设置有上下减震组件,支撑柱的底端延伸到凹槽内且与上下减震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座内设置有左右减震组件。避免了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的震动倾倒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
在我国板块地震带,经常出现地震,容易造成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现有的隔震建筑的结构构件,减震隔震效果较差。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多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容易剧烈震动倾倒,建筑结构防震安全性较差。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多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震动倾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板、减震底座及支撑柱,所述隔震板与减震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柱,还包括上下减震组件及设置在支撑柱两侧壁上的支座,所述减震底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设置有上下减震组件,支撑柱的底端延伸到凹槽内且与上下减震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座内设置有左右减震组件。
在强震作用下,建筑外墙将上下左右晃动,带动隔震板及支撑柱晃动,其中支撑柱的上下移动通过凹槽内活动设置的上下减震组件缓冲吸收其作用力,支撑柱的左右移动通过支撑柱两侧壁上的支座内的左右减震组件进行缓冲吸收其作用力,通过上下减震组件及左右减震组件实现了对建筑外墙上下左右晃动力的全面的缓冲吸收,从而避免了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的震动倾倒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上下减震组件包括限位板、导向座及第一减震弹簧,所述限位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凹槽的底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导向座,凹槽内设置有与导向座配合使用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与凹槽的底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2组的第一减震弹簧。
优选地,每侧的支座内设置有至少1组的左右减震组件,每组包括3-5个的左右减震组件。
优选地,所述左右减震组件包括橡胶缓冲垫、减震杆、支撑板、固定杆及第二减震弹簧,橡胶缓冲垫固定的设置在支撑柱上,橡胶缓冲垫与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板上,减震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杆槽,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延伸到杆槽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固定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支座内设置有与活动块配合的活动槽。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两侧的阻尼器,每侧至少设置有1个阻尼器。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包括配合使用的外钢套筒、内钢套筒及中钢套筒,外钢套筒与内钢套筒之间形成腔体,所述中钢套筒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中钢套筒的上部与隔震板固定连接,所述外钢套筒下部与减震底座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隔震板、减震底座、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两侧壁上的支座内左右减震组件及凹槽内活动设置有上下减震组件配合使用,避免了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的震动倾倒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柱上下移动带动限位板上下移动压缩第一减震弹簧,对其作用力进行缓冲吸收,限位板两侧固定设置的导向座,能够与凹槽内设置的滑槽更好的配合,带动限位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组的第一减震弹簧能够对上下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多组左右减震组件能够对左右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实现震力全面的吸收。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橡胶缓冲垫固定在支撑柱上,橡胶缓冲垫与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杆上设置第二减震弹簧,减震杆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板上,减震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杆槽,且使固定杆的另一端延伸到杆槽内,通过橡胶缓冲垫、减震杆、支撑板、固定杆及第二减震弹簧配合使用,能够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压缩实现对左右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配合使用的外钢套筒、内钢套筒及中钢套筒,外钢套筒与内钢套筒之间形成腔体,中钢套筒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的摩擦阻尼器,便于装置整体对震力的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杆、固定杆及第二减震弹簧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限位板及导向座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建筑外墙,2-隔震板,3-支撑柱,4-支座,401-橡胶缓冲垫,402-减震杆,403-支撑板,404-活动块,405-活动槽,406-固定杆,407-第二减震弹簧,408-杆槽,5-阻尼器,501-外钢套筒,502-内钢套筒,503-中钢套筒,6-减震底座,601-凹槽,602-滑槽,7-上下减震组件,701-第一减震弹簧,702-限位板,703-导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了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的震动倾倒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如图1-5所示,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板2、减震底座6及支撑柱3,所述隔震板2与减震底座6之间设置有支撑柱3,还包括上下减震组件7及设置在支撑柱3两侧壁上的支座4,所述减震底座6的中部设置有凹槽601,所述凹槽601内活动设置有上下减震组件7,支撑柱3的底端延伸到凹槽601内且与上下减震组件7固定连接,所述支座4内设置有左右减震组件。
在强震作用下,建筑外墙1将上下左右晃动,带动隔震板2及支撑柱3晃动,其中支撑柱3的上下移动通过凹槽601内活动设置的上下减震组件7缓冲吸收其作用力,支撑柱3的左右移动通过支撑柱3两侧壁上的支座4内的左右减震组件进行缓冲吸收其作用力,通过上下减震组件7及左右减震组件实现了对建筑外墙1上下左右晃动力的全面的缓冲吸收,从而避免了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的震动倾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隔震板2、减震底座6、支撑柱3、设置在支撑柱3两侧壁上的支座4内左右减震组件及凹槽601内活动设置有上下减震组件7配合使用,避免了在强震作用下,房屋在上下左右构造间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的震动倾倒的问题。
实施例2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实现对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减震组件7包括限位板702、导向座703及第一减震弹簧701,所述限位板702与支撑柱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02与凹槽601的底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701,所述限位板702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导向座703,凹槽601内设置有与导向座703配合使用的滑槽602。支撑柱3上下移动带动限位板702上下移动压缩第一减震弹簧701,对其作用力进行缓冲吸收,限位板702两侧固定设置的导向座703,能够与凹槽601内设置的滑槽602更好的配合,带动限位板70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
其中,所述限位板702与凹槽601的底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2组的第一减震弹簧701。多组的第一减震弹簧701能够对上下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多组左右减震组件能够对左右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实现震力全面的吸收。每侧的支座4内设置有至少1组的左右减震组件,每组包括3-5个的左右减震组件。
其中,所述左右减震组件包括橡胶缓冲垫401、减震杆402、支撑板403、固定杆406及第二减震弹簧407,橡胶缓冲垫401固定的设置在支撑柱3上,橡胶缓冲垫401与固定杆4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06上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407,所述减震杆402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板403上,减震杆40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杆槽408,所述固定杆406的另一端延伸到杆槽408内。通过将橡胶缓冲垫401固定在支撑柱3上,橡胶缓冲垫401与固定杆406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杆406上设置第二减震弹簧407,减震杆402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板403上,减震杆40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杆槽408,且使固定杆406的另一端延伸到杆槽408内,通过橡胶缓冲垫401、减震杆402、支撑板403、固定杆406及第二减震弹簧407配合使用,能够通过第二减震弹簧407压缩实现对左右震力更好的缓冲和吸收。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403的上下两端固定设置有活动块404,所述支座4内设置有与活动块404配合的活动槽405。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装置整体对震力的缓冲,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3两侧的阻尼器5,每侧至少设置有1个阻尼器5。
其中,所述阻尼器5包括配合使用的外钢套筒501、内钢套筒502及中钢套筒503,外钢套筒501与内钢套筒502之间形成腔体,所述中钢套筒503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中钢套筒503的上部与隔震板2固定连接,所述外钢套筒501下部与减震底座6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配合使用的外钢套筒501、内钢套筒502及中钢套筒503,外钢套筒501与内钢套筒502之间形成腔体,中钢套筒503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的摩擦阻尼器5,便于装置整体对震力的缓冲。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板(2)、减震底座(6)及支撑柱(3),所述隔震板(2)与减震底座(6)之间设置有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减震组件(7)及设置在支撑柱(3)两侧壁上的支座(4),所述减震底座(6)的中部设置有凹槽(601),所述凹槽(601)内活动设置有上下减震组件(7),支撑柱(3)的底端延伸到凹槽(601)内且与上下减震组件(7)固定连接,所述支座(4)内设置有左右减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减震组件(7)包括限位板(702)、导向座(703)及第一减震弹簧(701),所述限位板(702)与支撑柱(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02)与凹槽(601)的底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701),所述限位板(702)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导向座(703),凹槽(601)内设置有与导向座(703)配合使用的滑槽(6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702)与凹槽(601)的底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2组的第一减震弹簧(7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支座(4)内设置有至少1组的左右减震组件,每组包括3-5个的左右减震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减震组件包括橡胶缓冲垫(401)、减震杆(402)、支撑板(403)、固定杆(406)及第二减震弹簧(407),橡胶缓冲垫(401)固定的设置在支撑柱(3)上,橡胶缓冲垫(401)与固定杆(4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06)上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407),所述减震杆(402)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板(403)上,减震杆(40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杆槽(408),所述固定杆(406)的另一端延伸到杆槽(408)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03)的上下两端固定设置有活动块(404),所述支座(4)内设置有与活动块(404)配合的活动槽(4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3)两侧的阻尼器(5),每侧至少设置有1个阻尼器(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5)包括配合使用的外钢套筒(501)、内钢套筒(502)及中钢套筒(503),外钢套筒(501)与内钢套筒(502)之间形成腔体,所述中钢套筒(503)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中钢套筒(503)的上部与隔震板(2)固定连接,所述外钢套筒(501)下部与减震底座(6)固定连接。
CN202220259738.XU 2022-02-08 2022-02-08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Active CN216948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9738.XU CN216948859U (zh) 2022-02-08 2022-02-08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9738.XU CN216948859U (zh) 2022-02-08 2022-02-08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8859U true CN216948859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59738.XU Active CN216948859U (zh) 2022-02-08 2022-02-08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8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6471U (zh) 适用于土木工程的抗震装置
CN109778684B (zh) 一种桥梁减震支座
CN110552994A (zh) 往复泵用减震底座
CN111827505B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CN116145822A (zh) 一种震振双控的三维隔振支座
CN216948859U (zh) 一种建筑用隔震结构
CN111809763A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抗震支座
CN218933409U (zh) 一种抗震建筑地基结构
CN215629276U (zh) 一种抗震能力好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16428599U (zh) 一种用于新型抗震防抖的钢结构
CN21311507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防震结构
CN211597167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减震装置
CN216787512U (zh) 一种抗震型房屋建筑结构
CN115822119A (zh)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CN215291733U (zh)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211645947U (zh) 一种防震落桥梁
CN221461503U (zh) 一种建筑隔震屏障结构
CN21510621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物隔震装置
CN220888960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节点连接减震基座
CN221373106U (zh) 一种抗震防灾的建筑结构
CN211172374U (zh)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CN217460687U (zh) 一种抗震地基
CN219082154U (zh) 一种防震底座
CN218643522U (zh) 一种高稳定网架支座
CN219973580U (zh) 一种房屋抗震型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