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3632U -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3632U
CN216783632U CN202123448359.XU CN202123448359U CN216783632U CN 216783632 U CN216783632 U CN 216783632U CN 202123448359 U CN202123448359 U CN 202123448359U CN 216783632 U CN216783632 U CN 216783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engine
electric vehicle
rear suspens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83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凯立
王洪彦
薛丰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NXIN CHASSI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83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3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3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3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分别设置在电车副车架后端的左右两侧,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电车副车架的后横梁的顶部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各架体均竖向设置,第一架体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而第二架***于第一架体的内侧,且第二架体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的顶面和外侧面的交界处,第一架体的内侧面位于后横梁处的部分为用于对发动机后悬置的衬套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面,而第二架体与第一限位面相对的侧面为与第一限位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结构刚性、强度高,能实现对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并且能避免发动机后悬置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左右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减弱路面震动给车身带来的冲击,提高悬挂***的连接刚性,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此外,副车架还能降低发动机和路面震动所带来的噪音,提高汽车舱内的静音水平。
进一步,副车架上具有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的支架,如专利号为ZL201320166065.4(授权公告号为CN2031987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后悬置支架、发动机悬置***及汽车》、专利号为ZL201621122473.X(授权公告号为CN2062180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副车架焊接总成》、专利号为ZL201510863874.4(授权公告号为CN105438265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副车架结构》等。电车副车架的后侧安装有电池包,而电车副车架中安装有电机,这样导致电车副车架的后横梁的截面需要做的较小,则对设置在后横梁上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悬置会左右摇摆。以上因素对电车副车架上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的支架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刚性、强度高并能实现发动机后悬置稳固安装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刚性高且结构简单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分别设置在电车副车架后端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电车副车架的后横梁的顶部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各架体均竖向设置,其中,第一架体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而第二架***于第一架体的内侧,且该第二架体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的顶面和外侧面的交界处,并且,第一架体的内侧面位于后横梁处的部分为用于对发动机后悬置的衬套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面,而第二架体与该第一限位面相对的侧面为与该第一限位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的外形呈罩体状并罩设在上述后横梁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从而能使第一架体稳固地设置在副车架上,更好地提升第一架体的刚性,其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从而方便实现发动机后悬置的竖向安装,而内部竖向设置有与上述安装孔上下正对并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套筒,该第一安装套筒的下端固定在后横梁的顶面上,而上端固定在安装孔的下孔沿上,一方面能使第一架体的内部结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能更加稳固地通过紧固件将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固定安装在第一架体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的横截面大小由上至下递增,其中,该第一架体的顶面为平面且该顶面的中部开设有上述安装孔,后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后延伸的倾斜面,前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前延伸的圆滑面,而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发动机后悬置的重力施加至第一架体上的力对第一架体内部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第一架体的刚性和强度,从而能更好地保证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
进一步,所述后横梁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中,后横梁的顶面高于对应纵梁的顶面,则上述第一架体的底缘呈前低后高状。这样能使第一架体传递至副车架上的发动机后悬置的重力均匀分布,有利于发动机后悬置在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其中,第一冲压件的外形呈罩体状并底部和外侧均开口,而上述第二冲压件为板件并盖封在上述第一冲压件的外侧开口上。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架体仅由三个部件构成,结构简单,无需激光切割,仅需通过冲压和焊接即能实现对第一架体的加工,并且,第一冲压件侧面开口方便第一安装套筒与第一冲压件的焊接操作,同时也方便第一安装套筒及第一冲压件与副车架之间的焊接操作,并且,利用第二冲压件对第一冲压件的侧面开口封口能保证第一架体的刚性和强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冲压件位于第一冲压件的外侧开口的口缘的内侧。外侧开口处的强度最小,将第二冲压件进行如上设计,在实现盖封第一冲压件的侧面开口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保证第一架体的刚性和强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架体的外形呈罩体状并罩设在上述后横梁上,从而能使第二架体稳固地设置在副车架上,更好地提升第二架体的刚性;第二架体的高度相对较低,相应地,安装孔道的高度也相对较低,为顺利实现紧固件在第二架体上的安装,该第二架体的前端底部悬空并竖向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道,该安装孔道的上端口外露于第二架体的顶部,从而方便实现发动机后悬置的竖向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面为平面,后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后延伸的圆滑面,而前侧面及左右侧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发动机后悬置的重力施加至第二架体上的力对第二架体内部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第二架体的刚性和强度,从而能更好地保证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三冲压件和第二安装套筒,第三冲压件的外形呈罩体状,而第二安装套筒竖向穿设在该第三冲压件的前端,且该第二安装套筒的内腔构成上述安装孔道。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架体仅由两个部件构成,结构简单,无需激光切割,仅需通过冲压和焊接即能实现对第二架体的加工。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上端口的口沿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安装盘,上述第三冲压件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二安装套筒的上端穿设的第一缺口,上述安装盘位于第三冲压件之上,且该安装盘的底面与第三冲压件的顶面固定,第三冲压件的前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缺口,该第二缺口与上述第一缺口相通,且该第二缺口的内口沿沿长度方向与上述第二安装套筒的外表面固定。通过分别第三冲压件上开设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同时在第二安装套筒上设置安装盘,一方面方便第二安装套筒与第三冲压件之间的焊接操作,同时也能是第二安装套筒与第三冲压件之间的焊接连接更加稳固,保证第二架体的刚性和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与现有技术中的单架体结构相比能提高对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及支撑的稳固性,并且,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竖向设置,因此能实现对发动机后悬置的竖向安装,进一步促进对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此外,第一架体的下端包裹在后横梁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而第二架体的下端包裹在后横梁的顶面和外侧面的交界处,提高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刚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对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另外,第一架体上具有第一限位面而第二架体上具有第二限位面,通过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的配合作用对衬套进行限位,能避免发动机后悬置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车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车副车架的另一局部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分别设置在电车副车架后端的左右两侧。具体地,该电车副车架包括左纵梁11、右纵梁12以及分别连接在该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之间的防撞杆13、前横梁14以及后横梁15。其中,防撞杆13连接在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前端之间,后横梁15连接在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后端之间,而前横梁14位于防撞杆13与后横梁15之间。本实用新型中左右两侧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相同并基本呈左右对称设置,因此本实施例中仅对其中一侧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进行描述。
进一步,上述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电车副车架的后横梁15的顶部的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各架体均竖向设置,其中,第一架体2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15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而第二架体3位于第一架体2的内侧,且该第二架体3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15的顶面和外侧面的交界处。并且,第一架体2的内侧面位于后横梁15处的部分为用于对发动机后悬置的衬套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面20,而第二架体3与该第一限位面20相对的侧面为与该第一限位面20配合的第二限位面30。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与现有技术中的单架体结构相比能提高对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及支撑的稳固性。并且,该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均竖向设置,因此能实现对发动机后悬置的竖向安装,进一步促进对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此外,第一架体2的下端包裹在后横梁15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而第二架体3的下端包裹在后横梁15的顶面和外侧面的交界处,提高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刚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对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另外,第一架体2上具有第一限位面20而第二架体3上具有第二限位面30,通过第一限位面20与第二限位面30的配合作用对衬套进行限位,能避免发动机后悬置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左右晃动。
进一步,上述第一架体2的外形呈罩体状并罩设在上述后横梁15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从而能使第一架体2稳固地设置在副车架上,更好地提升第一架体2的刚性,其顶部开设有安装孔211,从而方便实现发动机后悬置的竖向安装,而内部竖向设置有与上述安装孔211上下正对并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套筒23,该第一安装套筒23的下端固定在后横梁15的顶面上,而上端固定在安装孔211的下孔沿上,一方面能使第一架体2的内部结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能更加稳固地通过紧固件将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固定安装在第一架体2上。
优选地,上述第一架体2的横截面大小由上至下递增,其中,该第一架体2的顶面为平面且该顶面的中部开设有上述安装孔211,后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后延伸的倾斜面,前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前延伸的圆滑面,而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发动机后悬置的重力施加至第一架体2上的力对第一架体2内部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第一架体2的结构刚性和强度,从而能更好地保证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后横梁15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中,后横梁15的顶面高于对应纵梁的顶面,则上述第一架体2的底缘呈前低后高状。这样能使第一架体2传递至副车架上的发动机后悬置的重力均匀分布,有利于发动机后悬置在副车架上的稳固安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架体2还包括第一冲压件21和第二冲压件22,其中,第一冲压件21的外形呈罩体状并底部和外侧均开口,而上述第二冲压件22为板件并盖封在上述第一冲压件21的外侧开口上。可见,第一冲压件21和第二冲压件22构成了第一架体2的外壳结构,而第一安装套筒23设置在第一架体2内部,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架体2仅由三个部件构成,结构简单,无需激光切割,仅需通过冲压和焊接即能实现对第一架体2的加工,并且,第一冲压件21侧面开口方便第一安装套筒23与第一冲压件21的焊接操作,同时也方便第一安装套筒23及第一冲压件21与副车架之间的焊接操作,并且,利用第二冲压件22对第一冲压件21的侧面开口封口能保证第一架体2的刚性和强度。优选地,上述第二冲压件22位于第一冲压件21的外侧开口的口缘的内侧。外侧开口处的强度最小,将第二冲压件22进行如上设计,在实现盖封第一冲压件21的侧面开口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保证第一架体2结构的刚性和强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架体3的外形呈罩体状并罩设在上述后横梁15上,从而能使第二架体3稳固地设置在副车架上,更好地提升第二架体3的刚性。第二架体3的高度相对较低,相应地,安装孔211道的高度也相对较低,为顺利实现紧固件在第二架体3上的安装,该第二架体3的前端底部悬空并竖向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道320,该安装孔道320的上端口外露于第二架体3的顶部,从而方便实现发动机后悬置的竖向安装。
优选地,上述第二架体3的顶面为平面,后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后延伸的圆滑面,而前侧面及左右侧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发动机后悬置的重力施加至第二架体3上的力对第二架体3内部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第二架体3的刚性和强度,从而能更好地保证发动机后悬置的稳固安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架体3包括第三冲压件31和第二安装套筒32,第三冲压件31的外形呈罩体状,而第二安装套筒32竖向穿设在该第三冲压件31的前端,且该第二安装套筒32的内腔构成上述安装孔道320。即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冲压件31构成了第二架体3的外壳结构,而第二安装套筒32设置在第二架体3中,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架体3仅由两个部件构成,结构简单,无需激光切割,仅需通过冲压和焊接即能实现对第二架体3的加工。
进一步,具体地,上述第二安装套筒32的上端口的口沿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安装盘321,上述第三冲压件31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二安装套筒32的上端穿设的第一缺口311,上述安装盘321位于第三冲压件31之上,且该安装盘321的底面与第三冲压件31的顶面固定,第三冲压件31的前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缺口312,该第二缺口312与上述第一缺口311相通,且该第二缺口312的内口沿沿长度方向与上述第二安装套筒32的外表面固定。通过分别第三冲压件31上开设第一缺口311和第二缺口312,同时在第二安装套筒32上设置安装盘321,一方面方便第二安装套筒32与第三冲压件31之间的焊接操作,同时也能是第二安装套筒32与第三冲压件31之间的焊接连接更加稳固,保证第二架体3的刚性和强度。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分别设置在电车副车架后端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电车副车架的后横梁(15)的顶部的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各架体均竖向设置,
其中,第一架体(2)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15)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而第二架体(3)位于第一架体(2)的内侧,且该第二架体(3)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包裹在后横梁(15)的顶面和外侧面的交界处,
并且,第一架体(2)的内侧面位于后横梁(15)处的部分为用于对发动机后悬置的衬套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面(20),而第二架体(3)与该第一限位面(20)相对的侧面为与该第一限位面(20)配合的第二限位面(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2)的外形呈罩体状并罩设在上述后横梁(15)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其顶部开设有安装孔(211),而内部竖向设置有与上述安装孔(211)上下正对并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套筒(23),该第一安装套筒(23)的下端固定在后横梁(15)的顶面上,而上端固定在安装孔(211)的下孔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2)的横截面大小由上至下递增,其中,该第一架体(2)的顶面为平面且该顶面的中部开设有上述安装孔(211),后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后延伸的倾斜面,前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前延伸的圆滑面,而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15)与对应纵梁的交界处中,后横梁(15)的顶面高于对应纵梁的顶面,则上述第一架体(2)的底缘呈前低后高状。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2)还包括第一冲压件(21)和第二冲压件(22),其中,第一冲压件(21)的外形呈罩体状并底部和外侧均开口,而上述第二冲压件(22)为板件并盖封在上述第一冲压件(21)的外侧开口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压件(22)位于第一冲压件(21)的外侧开口的口缘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3)的外形呈罩体状并罩设在上述后横梁(15)上,该第二架体(3)的前端底部悬空并竖向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道(320),该安装孔道(320)的上端口外露于第二架体(3)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3)的顶面为平面,后侧面为由上至下朝后延伸的圆滑面,而前侧面及左右侧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3)包括第三冲压件(31)和第二安装套筒(32),第三冲压件(31)的外形呈罩体状,而第二安装套筒(32)竖向穿设在该第三冲压件(31)的前端,且该第二安装套筒(32)的内腔构成上述安装孔道(32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套筒(32)的上端口的口沿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安装盘(321),上述第三冲压件(31)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二安装套筒(32)的上端穿设的第一缺口(311),上述安装盘(321)位于第三冲压件(31)之上,且该安装盘(321)的底面与第三冲压件(31)的顶面固定,第三冲压件(31)的前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竖向贯穿的第二缺口(312),该第二缺口(312)与上述第一缺口(311)相通,且该第二缺口(312)的内口沿沿长度方向与上述第二安装套筒(32)的外表面固定。
CN202123448359.X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Active CN216783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8359.XU CN21678363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8359.XU CN21678363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3632U true CN21678363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8359.XU Active CN21678363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3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7070B2 (en) Electric vehicle
EP3020618B1 (en) Subframe for vehicle
US924886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2673354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动力单元悬架结构
US8651216B2 (en) Motor mou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KR20100045800A (ko) 서스펜션용 서브 프레임
CN102336223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114194296A (zh)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CN216783632U (zh) 一种用于电车副车架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JP7083035B2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US20180346031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2752701B (zh) 车身后部构造
KR20230099254A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CN211568118U (zh) 后地板总成以及汽车
CN216783625U (zh) 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羊角结构及前副车架
CN114104111A (zh) 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羊角结构及前副车架
CN221316528U (zh) 摩托车
CN210912618U (zh) 一种安装支座结构及汽车
CN220332519U (zh) 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786026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8805054U (zh) 一种安装有平台化空气泵的车辆
CN221316526U (zh) 摩托车
CN21266709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后机舱
JP5532876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配設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