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0467U -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0467U
CN216750467U CN202123224697.5U CN202123224697U CN216750467U CN 216750467 U CN216750467 U CN 216750467U CN 202123224697 U CN202123224697 U CN 202123224697U CN 216750467 U CN216750467 U CN 216750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ing piece
holes
piece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246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246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0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0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0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包括两片贴合固定的夹板和第一接触件,夹板的同一端设有相对的弯折板,两片弯折板相对形成U型夹槽,U型夹槽两侧内壁均设有多排凸柱;第一接触件包括第一衔接片,第一衔接片开设有一排第一通孔,同一排凸柱卡入一片第一衔接片的第一通孔内固定,第一衔接片一侧设有一排倾斜的第一弹片,一侧弯折板上的不同第一接触件相对排布,且两排第一弹片交错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采用扁平化设计,大大缩小了体积,满足小空间的应用;U型夹槽每一侧第一弹片采用交错间隔的方式排布,增大了导电面积,进而实现了高稳定的大电流通载;各组件结构简单,进而生产及组装工艺较为简便,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续航里程的需要也随之增大,同时对快速充电的需求也随之提升。针对上述难题,目前众多厂商通过增大动力电池数量并且采用圆形插孔(圆形插孔的有效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可以保证高稳定的大电流导通)的连接器。但由于电池容量的增加,对连接器小型化的需求更为迫切,众所周知,同周长下圆形占用面积最大,导致连接器体积与质量也同步增大,进而使得电动汽车车内安装动力电池空间紧促,进一步限制了续航里程的需求。同时,也有背于轻量化设计的准则。
且传统圆形端子,受冲压工艺特点中对冲头最小厚度的限制,插孔簧片的触点数量便会存在瓶颈,使得在同样空间下,电接触面积的空间利用率极低。产品使用材料的增多,及工艺的复杂程度,也大大加剧了客户的使用成本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体积小巧,满足小空间的应用,可以通载大电流,并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包括两片贴合固定的夹板和多片第一接触件,两片所述夹板的同一端设有相对的弯折板,两片所述弯折板相对形成U型夹槽,所述U型夹槽两侧内壁均设有多排凸柱;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第一衔接片,所述第一衔接片开设有一排第一通孔,同一排所述凸柱卡入一片第一衔接片的第一通孔内固定,所述第一衔接片一侧设有一排倾斜的第一弹片,一侧所述弯折板上的不同第一接触件相对排布,且两排所述第一弹片交错间隔排布。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第二衔接片,所述第二衔接片开设有一排第二通孔,同一排所述凸柱卡入一片第二衔接片的第二通孔内固定,所述第二衔接片两侧分别设有倾斜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二接触件置于相对的两个第一接触件之间,所述第二接触件的两排第二弹片分别与两排第一弹片交错间隔排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片末端和第二弹片末端均设有反向起翘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板开设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一片所述夹板的定位柱卡入另一片夹板的定位孔内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为中空环形台结构,且所述衔接件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夹板另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衔接件的环形台凸起***两片夹板的固定孔内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衔接件和紧固件,所述衔接件为中空环形台结构,且所述衔接件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紧固件设有外螺纹;所述夹板另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衔接件的环形台凸起***两片夹板的固定孔内,所述紧固件旋入衔接件内夹持两片夹板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贴附于夹板侧壁上,所述夹板和衔接件夹持连接件一端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为压线结构或焊线结构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有益效果是:两片夹板贴合固定,两片夹板的同一端设有相对的弯折板,两片弯折板相对形成U型夹槽,U型夹槽两侧内壁均设有多排凸柱。第一接触件包括第一衔接片,第一衔接片开设有一排第一通孔,同一排凸柱卡入一片第一衔接片的第一通孔内固定,第一衔接片一侧设有一排倾斜的第一弹片,一侧弯折板上的不同第一接触件相对排布,且两排第一弹片交错间隔排布。采用扁平化设计,大大缩小了体积,满足小空间的应用;U型夹槽每一侧第一弹片采用交错间隔的方式排布,增大了导电面积,进而实现了高稳定的大电流通载;各组件结构简单,进而生产及组装工艺较为简便,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第一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衔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第一连接方式的组装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第二连接方式的组装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第二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包括两片夹板10和多片第一接触件20。
两片夹板10贴合固定,两片夹板10的同一端设有相对的弯折板11,两片弯折板11相对形成U型夹槽12,U型夹槽12两侧内壁均设有多排凸柱13。
第一接触件20包括第一衔接片21,第一衔接片21开设有一排第一通孔22,同一排凸柱13卡入一片第一衔接片21的第一通孔22内固定,具体的,凸柱13卡入第一通孔22后,再通过激光焊或者超声波焊的方式进行加固。
第一衔接片21一侧设有一排倾斜的第一弹片23,一侧弯折板11上的不同第一接触件20相对排布,且两排第一弹片23交错间隔排布。
本实施例采用扁平化设计,大大缩小了体积,满足小空间的应用。
U型夹槽12每一侧第一弹片23采用交错间隔的方式排布,拓展了一倍的第一弹片23,即接触区24由上下两排变成了上下四排,有效的增大了导电面积。
结合接触电阻R(Ω)的主要因素有:a.导体有效的导电距离L(m)、b.导体的电阻率ρ(Ω·mm2/m)、c.导体有效的导电面积A(mm2)。
对应原理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423211790000041
因此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导电面积A变大,对应其接触电阻R相对较小,电损耗也相对,进而实现了大电流通载。与此同时,交错的第一弹片23结构可以提供较强的回弹力,使插接更加牢固,最终提升了大电流通载的稳定性。
上述夹板10和第一接触件20结构简单,进而二者生产及组装工艺较为简便,最终降低了生产和组装成本。
较佳的,第一弹片23末端设有反向起翘部25,便于外部插片连接器的***或拔出。
本实施例中夹板10开设有定位柱14和定位孔15,一片夹板10的定位柱14卡入另一片夹板10的定位孔15内固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不可拆卸和可拆卸两种连接方式。
其中不可拆卸连接方式通过加设衔接件41结构实现,衔接件41为中空环形台结构,且衔接件41中部设有内螺纹411。
夹板10另一端设有固定孔16,衔接件41的环形台凸起***两片夹板10的固定孔16内焊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适用于不可拆卸场景。通过外部连接结构与内螺纹411配合连接固定。
可拆卸连接方式还需要紧固件42配合,当衔接件41的环形台凸起***两片夹板10的固定孔16内,紧固件42旋入衔接件41内夹持两片夹板10固定。此过程可以将外部连接件一端贴附于夹板10侧壁上,夹板10和衔接件41夹持连接件一端固定。该种方式方便日后维护。其搭配的连接件另一端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动态搭配压线连接件43或焊线连接件44。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添加了第二接触件30。
具体的,第二接触件30包括第二衔接片31,第二衔接片31开设有一排第二通孔32,同一排凸柱13卡入一片第二衔接片31的第二通孔32内固定。
第二衔接片31两侧分别设有倾斜的第二弹片33,第二接触件30置于相对的两个第一接触件20之间,第二接触件30的两排第二弹片33分别与两排第一弹片23交错间隔排布。通过两种弹片交错间隔的方式排布,进一步提升一倍的接触面积,大大提升了大电流的通载率。
较佳的,第二弹片33末端均设有反向起翘部25。
本实施例也可以搭配实施例一公开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两片夹板贴合固定,两片夹板的同一端设有相对的弯折板,两片弯折板相对形成U型夹槽,U型夹槽两侧内壁均设有多排凸柱。第一接触件包括第一衔接片,第一衔接片开设有一排第一通孔,同一排凸柱卡入一片第一衔接片的第一通孔内固定,第一衔接片一侧设有一排倾斜的第一弹片,一侧弯折板上的不同第一接触件相对排布,且两排第一弹片交错间隔排布。采用扁平化设计,大大缩小了体积,满足小空间的应用;U型夹槽每一侧第一弹片采用交错间隔的方式排布,增大了导电面积,进而实现了高稳定的大电流通载;各组件结构简单,进而生产及组装工艺较为简便,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片贴合固定的夹板,两片所述夹板的同一端设有相对的弯折板,两片所述弯折板相对形成U型夹槽,所述U型夹槽两侧内壁均设有多排凸柱;
多片第一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第一衔接片,所述第一衔接片开设有一排第一通孔,同一排所述凸柱卡入一片第一衔接片的第一通孔内固定,所述第一衔接片一侧设有一排倾斜的第一弹片,一侧所述弯折板上的不同第一接触件相对排布,且两排所述第一弹片交错间隔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第二衔接片,所述第二衔接片开设有一排第二通孔,同一排所述凸柱卡入一片第二衔接片的第二通孔内固定,所述第二衔接片两侧分别设有倾斜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二接触件置于相对的两个第一接触件之间,所述第二接触件的两排第二弹片分别与两排第一弹片交错间隔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末端和第二弹片末端均设有反向起翘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开设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一片所述夹板的定位柱卡入另一片夹板的定位孔内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为中空环形台结构,且所述衔接件中部设有内螺纹;
所述夹板另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衔接件的环形台凸起***两片夹板的固定孔内焊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件和紧固件,所述衔接件为中空环形台结构,且所述衔接件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紧固件设有外螺纹;
所述夹板另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衔接件的环形台凸起***两片夹板的固定孔内,所述紧固件旋入衔接件内夹持两片夹板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贴附于夹板侧壁上,所述夹板和衔接件夹持连接件一端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为压线结构或焊线结构中的任一种。
CN202123224697.5U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Active CN216750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4697.5U CN216750467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4697.5U CN216750467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0467U true CN216750467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24697.5U Active CN216750467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0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185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4966753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20110044994A (ko) 배터리 셀 전극탭과 덮개판의 연결구조
CN204088628U (zh) 弹性夹及新型印刷线路板组件
CN201113139Y (zh) 电连接器
CN215070513U (zh) 一种重叠簧片插孔结构
CN209119379U (zh) 一种错位单面弹片及组合错位单面弹片
CN216750467U (zh) 一种扁形小型化多触点接触件结构
CN102347466B (zh) 一种电池组
CN211265603U (zh) 电池弹片
CN212380619U (zh) 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
CN201063396Y (zh) 高性能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13692280U (zh) 电瓶车电池极耳焊接压板
CN213692499U (zh) 一种小体积大电流电性连接弹片
CN108666790B (zh) 一种弧形冲压大电流端子
CN113922126A (zh) 一种矩形冲制插孔组件
CN202259521U (zh) 一种电池组
CN21669864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源
CN201387978Y (zh) 连接器
CN220797161U (zh) 一种接触件
CN215579135U (zh) 一种元器件的金属导电连接件及元器件连接组件
CN201887165U (zh) 多种接线方式用的端子排
CN221226620U (zh) 一种扁平型弹性端子
CN221041606U (zh) 一种一体式线缆插片端子
CN211879490U (zh) 电池模组连接片和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