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4308U - 极片和电芯 - Google Patents

极片和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4308U
CN216354308U CN202122993851.9U CN202122993851U CN216354308U CN 216354308 U CN216354308 U CN 216354308U CN 202122993851 U CN202122993851 U CN 202122993851U CN 216354308 U CN216354308 U CN 216354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metal layer
pole piece
current collector
cov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38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38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4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4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4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和电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该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极耳;集流体包括绝缘层以及分别覆盖在绝缘层的相对两面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相对;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朝向同一侧;极耳的第一端同时与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以及,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贴合。从而可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在穿钉试验中出现的微短路,以避免锂离子电池起火、***,进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极片和电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和电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等领域。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关注。相关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在进行穿钉试验时,锂离子电池内部会出现大量的微短路,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热量,进而导致锂离子电池起火、***,严重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和电芯,该极片和电芯可以在进行穿钉试验时,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出现的微短路,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积累的热量,从而可以避免锂离子电池起火、***,进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极耳;所述集流体包括绝缘层以及分别覆盖在所述绝缘层的相对两面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相对;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朝向同一侧;所述极耳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极耳。通过设置集流体包括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覆盖在绝缘层的相对两面,以实现集流体的集流作用;绝缘层可以在穿钉试验中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出现的微短路,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积累的热量,从而可以避免锂离子电池起火、***,进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通过设置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相对;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朝向同一侧;极耳的第一端同时与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以及,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贴合,从而使集流体的相对两面均与极耳连接并导通,进而可以减小极片形成电芯后的内阻。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所述集流体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至少部分表面平齐。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集流体的第一边缘,所述翻折部翻折后的延伸方向自所述极耳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翻折部的靠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的一侧边缘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边缘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翻折部,以及,所述集流体的位于所述翻折部和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部分贴合连接。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极片还包括活性层,所述活性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且所述活性层在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表面避让出极耳槽;所述翻折部和所述极耳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极耳槽内。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在与所述极耳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极耳槽的中部,所述极耳位于所述极耳槽的中部。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翻折部的宽度和所述极耳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5至1.5。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极耳槽的宽度范围为2mm至30mm。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极耳槽的长度范围为2mm至40mm。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所述翻折部的厚度和所述极耳的厚度之和不超过所述活性层的厚度。
如上所述的极片,可选的,在与所述极耳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极耳槽位于所述极片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份之二范围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包括隔膜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极片层叠设置以形成叠片式电芯,或,所述隔膜和所述极片卷绕设置以形成卷绕式电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包括隔膜和极片,隔膜和极片可以层叠设置以形成叠片式电芯,或,隔膜和极片可以卷绕设置以形成卷绕式电芯。
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极耳。通过设置集流体包括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覆盖在绝缘层的相对两面,以实现集流体的集流作用;绝缘层可以在穿钉试验中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出现的微短路,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积累的热量,从而可以避免锂离子电池起火、***,进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通过设置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相对;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朝向同一侧;极耳的第一端同时与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以及,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贴合,从而使集流体的相对两面均与极耳连接并导通,进而可以减小极片形成电芯后的内阻。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和电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极片;
110-集流体;111-第一金属层;112-第二金属层;113-绝缘层;114-翻折部;115-翻折孔;116-极耳槽;117-第一边缘;
120-极耳;121-极耳胶;
130-活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电芯主要包括负极片、正极片、隔膜、负极耳和正极耳,负极耳与负极片焊接连接,正极耳与正极片焊接连接,负极片、正极片以及绝缘隔膜按照预设的顺序层叠设置,或,卷绕设置以形成电芯。其中,正极片的集流体通常为铝箔,负极片的集流体通常为铜箔。当锂离子电池进行穿钉试验时,铝箔和铜箔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发生大量的微短路,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热量,进而导致锂离子电池起火、***,严重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和电芯,该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极耳。通过设置集流体包括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覆盖在绝缘层的相对两面,以实现集流体的集流作用;绝缘层可以在穿钉试验中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出现的微短路,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积累的热量,从而可以避免锂离子电池起火、***,进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通过设置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相对;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朝向同一侧;极耳的第一端同时与翻折部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以及,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的表面贴合,从而使集流体的相对两面均与极耳连接并导通,进而可以减小极片形成电芯后的内阻。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流体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截面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100,包括集流体110和极耳120。集流体110包括绝缘层113、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分别覆盖在绝缘层113的相对两面。
示例性的,极片100可以为正极片,正极片的绝缘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无纺布或其他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的绝缘材料。正极片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均可以是铝膜层,铝膜层可以通过镀膜等方式覆盖在正极片的绝缘层的表面。
极片100可以为负极片,负极片的绝缘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无纺布或其他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的绝缘材料。负极片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均可以是铜膜层,铜膜层可以通过镀膜等方式覆盖在负极片的绝缘层的表面。
可选的,绝缘层113的厚度范围为1μm~20μm。示例性的,绝缘层113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μm、3μm、5μm、7μm、10μm、13μm、15μm、17μm或20μm,从而不仅可以避免绝缘层113太厚,导致占用电池内部空间比较大;而且可以避免绝缘层113太薄,对电池的穿钉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改善不够显著。
可选的,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的厚度范围均为0.1μm~5μm。示例性的,第一金属层111或第二金属层112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1μm、0.5μm、1μm、1.5μm、2μm、2.5μm、3μm、4μm或5μm,从而不仅可以避免第一金属层111或第二金属层112太薄,影响集流体110的导通和集流效果,而且可以避免第一金属层111或第二金属层112太厚,导致占用电池内部空间比较大。
参照图2和图3,集流体110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114,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相对。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朝向同一侧。极耳120的第一端同时与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以及,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贴合连接。
极耳120的第二端可以延伸出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以便形成电芯的两极,从而便于电芯与外接器件或外接电路电连接。如图2所示,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为集流体110的位于极耳1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一侧边缘。可选的,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可以与极耳120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翻折部114可以呈矩形、圆形或者其他任意形状。翻折部11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一个极耳120可以对应连接一个翻折部114,或者,一个极耳120可以对应连接多个翻折部114。翻折部114的数量、尺寸以及排布方式等可以参考极耳120的数量、尺寸以及极耳120与集流体110连接的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设置,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翻折部114呈矩形为例,实际加工时,可以通过激光切割或模具切割等方式将集流体110的第二区域切割出矩形的三个边,集流体110的位于矩形区域内的部分沿着矩形未被切割的一个边朝向集流体110的第一区域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一侧翻折180度,即可形成翻折部114。矩形区域内的部分集流体翻折后,使矩形区域形成翻折孔115。
此时,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相贴合,以节省空间。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朝向同一侧,以便使极耳120贴合在集流体110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时,即可同时与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以及,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贴合连接,从而实现集流体110的双面导通,减小由本实施例的极片100制成的电芯的内阻。
可选的,极耳12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长条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形状。极片100上的极耳120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叠片式电芯的极片上可以设置一个极耳;卷绕式电芯的极片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极耳,当卷绕式电芯的极片上设置一个极耳时,该一个极耳可以设置在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首端或极片的沿卷绕方向的中部。极耳120的材质可以是铝、铜、镍等。
示例性的,矩形长条状极耳120的长度范围可以为5mm~100mm,宽度范围可以为1mm~20mm,厚度范围可以为0.01mm~1mm,极耳120的厚度可以是均匀一致的,也可以是厚度不同、材质不同组合构成。矩形长条状极耳的第一端可以同时贴合在集流体110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和,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从而使集流体110的相对两面的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均与极耳120导通,以便更好的实现集流体110的集流作用,减小集流过程中的内阻。矩形长条状极耳的第二端延伸出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以便后续形成电芯的两极,并与外接器件或外接电路导通。矩形长条状极耳的第二端可以设置覆盖住极耳120的相对两面的极耳胶121,以便在电芯封装时,保证极耳120伸出位置的密封性。
可选的,极耳120可以通过铆接、超声焊接、激光焊接、电阻焊接或导电胶等方式与集流体110贴合连接。
参照图3,可选的,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至少部分表面平齐。示例性的,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可以与第一区域的位于翻折部114和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之间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部分表面平齐。或者,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也可以与集流体110的位于翻折部114周围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部分表面平齐。
具体实现时,将极耳120的第一端贴合在翻折部114与集流体110的平齐表面上,从而可以保证极耳120同时与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和,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紧密贴合,进而不仅有利于保证极耳120连接的可靠性,而且有利于保证集流体110的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均与极耳120导通的可靠性,以保证集流体110双面导通的可靠性。
继续参照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折部114翻折后的延伸方向可以自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即,翻折部114可以位于翻折孔115和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翻折部114包括折边区域和与折边区域连接的平坦区域,翻折部114翻折后的延伸方向是指平坦区域远离折边区域的一端的指向。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折部114翻折后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自极耳120的第二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一端,即,翻折孔115可以位于翻折部114和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之间。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折部114翻折后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垂直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的第二端的方向,或者,翻折部114翻折后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和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的第二端的方向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
继续参照图3,示例性的,翻折部114的靠近极耳120的第二端的一侧边缘与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之间具有间距;极耳120的第一端与翻折部114,以及,集流体110的位于翻折部114和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之间的部分贴合连接。或者,极耳120的第一端可以与翻折部114,以及,集流体110的位于翻折部114的远离集流体110的第一边缘117的部分区域贴合连接。亦或者,极耳120的第一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翻折部114,以及,集流体110的其他区域贴合连接。
参照图2和图3,极片100还包括活性层130,活性层130涂覆在集流体110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活性层130可以根据极片的制作需要涂覆在集流体110的一面、两面,或,集流体110的一面的部分区域,或,集流体的两面的部分区域。
活性层130在集流体110的一侧表面避让出极耳槽116,翻折部114和极耳120的第一端均位于极耳槽116内,此时,集流体110在极耳槽116内保持裸露状态,以便在极耳槽116内的集流体110上设置翻折部114;极耳120的第一端容置于极耳槽116内,且极耳120的第一端覆盖至少部分翻折部114和翻折部114以外的部分集流体110。极耳120的第一端容置于极耳槽116内,有利于使极片100表面保持平整。极耳120在极耳槽116内与集流体110和翻折部114连接完成后,可以用绝缘胶层覆盖整个极耳槽116,从而不仅有利于避免极耳120表面析锂,而且有利于保证极耳槽116处的绝缘性能。
具体实现时,先将活性层130涂覆在集流体110上,然后通过激光清洗、发泡、机械处理等技术清除集流体110表面部分区域的活性层130,以获得极耳槽116。可选的,活性层130的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0μm~200μm,示例性的,活性层13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0μm、50μm、100μm、150μm或200μm。
参照图2,可选的,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翻折部114位于极耳槽116的中部,极耳120位于极耳槽116的中部,从而可以保证极耳120与翻折部114之间具有足够的贴合面积,以提高极耳120与翻折部114贴合连接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是与图2中极片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
可选的,翻折部114的宽度和极耳120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5至1.5,可以理解的是,翻折部114的宽度为翻折部114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的延伸尺寸,极耳120的宽度为极耳120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示例性的,翻折部114的宽度和极耳120的宽度的比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5、0.7、0.9、1.0、1.3或1.5等。
可选的,极耳槽116的宽度范围为2mm至30mm,可以理解的是,极耳槽116的宽度为极耳槽116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示例性的,极耳槽116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2mm、5mm、10mm、15mm、20mm、25mm或30mm等。
可选的,极耳槽116的长度范围为2mm至40mm,可以理解的是,极耳槽116的长度为极耳槽116在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示例性的,极耳槽116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2mm、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或40mm等。
可选的,极耳槽116的深度范围为0.01mm~1mm。示例性的,极耳槽116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01mm、0.05mm、0.1mm、0.3mm、0.5mm、0.7mm或1mm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翻折部114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极耳槽116的尺寸。在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的方向上,翻折部114的尺寸小于极耳槽116的尺寸。
可选的,翻折部114的厚度和极耳120的厚度之和不超过活性层13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保证电芯整体厚度的一致性。
可选的,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极耳槽116位于极片100总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范围内。即,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极耳槽116设置在极片100的中间区域。示例性的,在与极耳120的第一端指向极耳120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极耳槽116可以位于极片100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二分之一处或三分之二处等。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极片100包括集流体110和极耳120。通过设置集流体110包括绝缘层113、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分别覆盖在绝缘层113的相对两面,以实现集流体110的集流作用;绝缘层113可以在穿钉试验中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出现的微短路,以减少锂离子电池内部积累的热量,从而可以避免锂离子电池起火、***,进而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通过设置集流体110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114,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相对;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与,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朝向同一侧;极耳120的第一端同时与翻折部114的覆盖有第二金属层112的表面,以及,第一区域的覆盖有第一金属层111的表面贴合,从而使集流体110的相对两面均与极耳120连接并导通,进而可以减小极片100形成电芯后的内阻。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
正极集流体采用镀铝膜,绝缘层厚度为8μm,铝层厚度为1μm,正极集流体的总厚度为10μm;负极集流体采用镀铜膜,绝缘层厚度为3μm,铜层厚度为1μm,负极集流体的总厚度为5μm。经过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工序,在正极集流体的每个面上涂上厚度为40μm的活性物质,并通过激光清洗的方式清洗出极耳槽,极耳槽位置在极片位置的二分之一处,极耳槽尺寸为长20mm,宽10mm。并通过激光切割的方式,切出U型翻折孔,U型翻折孔长为6mm,宽为7mm。极耳宽度为6mm,焊接端长度为13mm,通过直径0.5mm的铆钉将极耳与集流体连接,完成连接后通过封装、烘烤、注液、化成等工序完成电芯制作。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包括隔膜和极片,隔膜和极片层叠设置以形成叠片式电芯,或,隔膜和极片卷绕设置以形成卷绕式电芯。
本实施例的极片和实施例一的极片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在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相互接触,也可以是一体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极耳;
所述集流体包括绝缘层以及分别覆盖在所述绝缘层的相对两面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
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相对;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朝向同一侧;
所述极耳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的覆盖有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覆盖有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至少部分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集流体的第一边缘,所述翻折部翻折后的延伸方向自所述极耳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的靠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的一侧边缘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翻折部,以及,所述集流体的位于所述翻折部和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部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性层,所述活性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且所述活性层在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表面避让出极耳槽;所述翻折部和所述极耳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极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极耳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极耳槽的中部,所述极耳位于所述极耳槽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的宽度和所述极耳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5至1.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槽的宽度范围为2mm至30mm;
和/或,所述极耳槽的长度范围为2mm至40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的厚度和所述极耳的厚度之和不超过所述活性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极耳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极耳槽位于所述极片总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份之二范围内。
1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极片层叠设置以形成叠片式电芯,或,所述隔膜和所述极片卷绕设置以形成卷绕式电芯。
CN202122993851.9U 2021-11-30 2021-11-30 极片和电芯 Active CN216354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3851.9U CN216354308U (zh) 2021-11-30 2021-11-30 极片和电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3851.9U CN216354308U (zh) 2021-11-30 2021-11-30 极片和电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4308U true CN216354308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3851.9U Active CN216354308U (zh) 2021-11-30 2021-11-30 极片和电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430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4159A (zh) * 2022-04-20 2022-07-2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片和电芯
WO2023123500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与电子设备
WO2024098874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和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500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与电子设备
CN114824159A (zh) * 2022-04-20 2022-07-2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片和电芯
WO2024098874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和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54308U (zh) 极片和电芯
JP6863710B2 (ja) 二次電池
EP3985763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unit
CN211789341U (zh) 电芯、应用所述电芯的电池及电子装置
US8530068B2 (en) Square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706920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909265A (zh) 极片及圆柱电池卷芯结构
JP5645116B2 (ja) 蓄電パッケージ構造体、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および電気化学モジュール
JP7220617B2 (ja) 全固体電池および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8181510A (ja) 二次電池
CN112864534A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JP2001102030A (ja) 電気エネルギー蓄積デバイス
CN214625305U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KR101551912B1 (ko) 코인형 리튬 이온 전지 제조방법
US2020025178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5702518A (zh) 电芯以及应用所述电芯的电子装置
CN218602691U (zh) 一种极片和电池
CN214848701U (zh) 极片及圆柱电池卷芯结构
KR20040022713A (ko) 파우치형 케이스와, 이를 채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CN217822863U (zh) 电极片及电池
CN217903381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08078090U (zh) 电极、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JP2005129393A (ja) 二次電池
KR20220040999A (ko) 이차 전지
CN218918948U (zh) 一种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