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4115U -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4115U
CN216304115U CN202122327738.7U CN202122327738U CN216304115U CN 216304115 U CN216304115 U CN 216304115U CN 202122327738 U CN202122327738 U CN 202122327738U CN 216304115 U CN216304115 U CN 216304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spunlace nonwoven
fibrilia
fiber
ble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77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海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she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she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she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she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277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4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4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4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包括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设置于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一侧的载银海藻酸钙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及复合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另一侧的微多孔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与使用皮肤相接触的一侧采用载银海藻酸钙水刺无纺布,使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所采用的麻湿纺水刺非织造布可以提高该水刺无纺布的强力,所使用的微多孔膜赋予了防水透气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刺非织造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水刺材料又称水刺布,是通过纤维的组合拉丝成网,通过高压产生多股微细水射流喷射纤网,水射流穿过纤网后收到托持网的反弹,再次穿插纤网,纤网在不用方向高速水射流穿插的水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穿插、缠结和抱合,从而使纤网得到加固。水刺非织造布具有吸湿性和透气性好、手感柔软、强度高和悬垂性好等优点,且无需黏合剂加固,是制备医用敷料的理想材料。
麻纤维指的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麻纤维有其它纤维难以比拟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与透气的功能,传热导热快、凉爽挺括、出汗不贴身、质地轻、强力大、防虫防霉、静电少、织物不易污染、色调柔和大方、粗犷、适宜人体皮肤的***和分泌等特点。但是,由于麻纤维主要是韧皮纤维,而韧皮纤维是植物的基本骨架,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取向度,而且原纤维又沿纤维径向呈层状结构分布。因此,麻纤维具有高强低伸型的纤维特征。虽然麻纤维具有其独特的性能,但是由于其纤维比较粗硬,不会轻易变形;而且弹性回复率比较低,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在卫生材料领域得到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包括了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与载银海藻酸钙纤维水刺非织造布,既使得该无纺布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并且还具有良好的强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包括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设置于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一侧的载银海藻酸钙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及复合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另一侧的微多孔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中麻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之间通过聚乙烯醇粘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多孔膜与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发射层。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远红外发射层为远红外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远红外发射层中所使用的远红外粘胶外表面附着有纳米氧化锌粉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与使用皮肤相接触的一侧采用载银海藻酸钙水刺无纺布,使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所采用的麻湿纺水刺非织造布可以提高该水刺无纺布的强力,所使用的微多孔膜赋予了防水透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2-载银海藻酸钙纤维水刺非织造布;3-微多孔膜;4-远红外发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1、设置于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1一侧的载银海藻酸钙纤维水刺非织造布2,及复合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1另一侧的微多孔膜3。
进一步的,所述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中麻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之间通过聚乙烯醇粘接,具体为麻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湿法水刺无纺布。其中麻浆纤维包括:蕉麻、剑麻、亚麻、苎麻、***、罗布麻、黄麻、洋麻。再生纤维素超短纤维包括:黏胶纤维、竹纤维、天丝纤维、铜氨纤维。纤维截面为扁平型、锯齿型、圆形、椭圆型纤维及其它不规则结构。再生纤维素超短纤维的细度为0.3—2dtex,长度3-15mm。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细度0.3-2dtex,长度3-15mm,水溶温度为70~95℃。麻纤维湿法水刺材料的克重为:30-150g/㎡,布面外观结构包括平纹、网孔。
海藻酸钙纤维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纤维,它具备高吸湿性及良好的止血能力和抗菌性,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高溶胀性能的生物型纤维,故还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且能够与人体兼容,因此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
将海藻酸钙纤维水刺非织造布浸渍于氨基纳米银溶液中,在高温条件下,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氨基纳米银溶液由金黄色变成透明无色,海藻酸钙纤维则由白色变成黄褐色,当浸渍时间为1h时可以达到平衡。一方面,海藻酸钙纤维分子中的羧基与银颗粒表面的氨基形成氢键结合,银颗粒可以通过氢键作用被吸附到海藻酸钙纤维表面。另外一方面,海藻酸钙纤维表面带负电荷,银颗粒表面带正电荷,由此形成静电力作用,这有利于提高海藻酸钙纤维对银颗粒的吸附能力。
实施例二
结合图2,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微多孔膜3与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1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发射层4。所述远红外发射层4为远红外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远红外粘胶纤维可以释放远红外线,从而起到加速伤口周围软组织微循环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远红外发射层4中所使用的远红外粘胶外表面附着有纳米氧化锌粉末,使得远红外发射层4具有抗菌抑菌的能力。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设置于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一侧的载银海藻酸钙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及复合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另一侧的微多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中麻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之间通过聚乙烯醇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多孔膜与麻混纺水刺非织造布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发射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射层为远红外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射层中所使用的远红外粘胶外表面附着有纳米氧化锌粉末。
CN202122327738.7U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Active CN216304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7738.7U CN216304115U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7738.7U CN216304115U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4115U true CN216304115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7738.7U Active CN216304115U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4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69919U (zh) 一种高弹性无纺布
CN110742733A (zh) 一种弹性间隔织物尿片及间隔织物尿不湿
CN216304115U (zh) 一种抑菌型麻纤维混纺水刺非织造布
CN211934528U (zh) 一种用于医用绷带的高透湿性复合无纺布
CN208035610U (zh) 一种医用非织造布
CN201379341Y (zh) 一种防汗被
CN110725044B (zh) 一种复合型结构弹性医用绷带及其制备方法
CN213861047U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医用纱布
CN205588710U (zh) 一种新型服装材料
CN210590910U (zh) 一种超仿棉/细旦导湿涤纶舒适型丝光绒经编面料
CN209869605U (zh) 一种不织布基层布料
CN209832840U (zh) 一种抗菌涂层化纤布
CN209534377U (zh) 一种新型防辐射面料
CN213830673U (zh) 一种抑菌水刺无纺布
CN212372858U (zh) 一种无纺布及用其制成的面膜
CN219988641U (zh) 一种棉柔巾用安全亲肤水刺无纺布
CN110605875A (zh) 一种高强力防水透湿面料
CN211942379U (zh) 一种抗菌透气面料
CN110742734A (zh) 一种弹性间隔织物卫生巾
CN215473612U (zh) 一种纳米抗菌棉复合纺织面料
CN219133424U (zh) 一种抑菌型水刺无纺布
CN217803711U (zh) 一种具有仿提花印花的抗菌真丝面料
CN219667650U (zh) 一种棉柔型纺熔非织造布
CN209141587U (zh) 一种碳纤维无纺布
CN212654025U (zh) 一种抑菌导湿锦纶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