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2003U -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2003U
CN216142003U CN202122067861.XU CN202122067861U CN216142003U CN 216142003 U CN216142003 U CN 216142003U CN 202122067861 U CN202122067861 U CN 202122067861U CN 216142003 U CN216142003 U CN 216142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ter
drainage ditch
gallery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678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盛杰
丁玉江
简树明
张润
刘锦
岳宏斌
熊成龙
冉龙明
娄毅博
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678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2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2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2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主要通过在排水沟内设置第一挡油组件、积水廊道内设置第二挡油组件,实现油水分离及油收集,避免油进入集水井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于排水沟(100)内的第一挡油组件(1)和设置于积水廊道(200)内的第二挡油组件(2);第一挡油组件(1)将流入排水沟(100)内的水排出至第一集水井(300),油水混合物排出至积水廊道(200);第二挡油组件(2)包括集油池(21),第二挡油组件(2)将积水廊道(200)内的水排出至第二集水井(400),将油阻隔于集油池(21)。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排水和油水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背景技术
水电站厂房及大坝各区域均设置有完善的排水***(排水管及排水沟渠),并在厂房及大坝基础设置积水廊道或集水井,将各区域排水汇集后进行集中抽排。这样的分布式排水设施结构复杂、相互连通的特性可以极大的提高排水效率及可靠性,但也带来事故漏油难于拦截的问题。
厂房区域大量的排水沟渠直接位于检修区域,甚至与机组部分技术排水口相连,一旦发生漏油事故,油水混合物极易沿排水沟渠迅速扩散,最终到达积水廊道或集水井,给油回收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油水混合物极易经排水泵排至外界,造成水环境污染。而很多早期投产的水电站排水设施大多未设计事故挡油***,事故油沿排水设施外泄,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极大。因此,对水电站排水设施进行研究,设计一套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在不影响排水设施排水性能的前提下,对事故漏油进行阻挡、分离和收集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主要通过在排水沟内设置第一挡油组件以及在积水廊道内设置第二挡油组件,实现对油水的分离以及对油的收集,避免事故油进入集水井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包括:
设置于排水沟(100)内的第一挡油组件(1)和设置于积水廊道(200)内的第二挡油组件(2);
第一挡油组件(1)用于将流入排水沟(100)内的水排出至第一集水井(300),以及,将排水沟(100)内的油水混合物排出至积水廊道(200);
第二挡油组件(2)包括集油池(21),第二挡油组件(2)用于将积水廊道(200)内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水排出至第二集水井(400),将油水混合物中的油阻隔于集油池(21)。
可选的,第一挡油组件(1)包括封堵式设置于排水沟(100)内的排水沟挡油坎(11)、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排水沟挡油坎(11)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11);
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的高度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的高度均低于排水沟挡油坎(11),且高于所述排水孔(111)最高点,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位于排水沟挡油坎(11)的两侧,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设置于排水沟挡油坎(11)相对于第一集水井(300)的一侧,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设置于排水沟挡油坎(11)相背于第一集水井(300)的一侧,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与排水沟挡油坎(11)之间的排水沟(100)用于连接外部入水;
其中,外部入水中的水经由排水孔(111)和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的上方排出至第一集水井(300),外部入水中的油水混合物经由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上方排出至积水廊道(200)。
可选的,排水沟(100)内设置有两组第一挡油组件(1),两组第一挡油组件(1)相对于第一集水井(300)对称设置。
可选的,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底部均设有放空管(14),放空管(14)上设有第一阀门(141)。
可选的,第二挡油组件(2)还包括封堵式设置于积水廊道(200)内的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设置有过流底孔(221);
积水廊道挡油坎(22)的高度高于积水廊道挡水坎(23),且高于过流底孔(221)的最高点,积水廊道挡油坎(22)设置于积水廊道挡水坎(23)相背于第二集水井(400)的一侧,积水廊道挡油坎(22)与积水廊道(200)侧壁和积水廊道(200)的下降沿(2002)围成集油池(21);
其中,油水混合物中的水经由过流底孔(221)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的上方排出至第二集水井(400),油水混合物中的油阻隔于集油池(21)。
可选的,过流底孔(221)为多个,多个过流底孔(221)均匀分布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
可选的,积水廊道挡水坎(23)底部设有放空管(24),放空管(24)上设有第二阀门(241)。
可选的,还包括:油回收管(3),油回收管(3)穿接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油回收管(3)联通于集油池(21)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与第二集水井(400)之间的积水廊道(200),油回收管(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1)。
可选的,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连接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管口边沿与积水廊道挡油坎(22)面向所述集油池(21)一侧内壁在同一平面。
可选的,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管口边沿最低处与积水廊道(200)底面的距离等于极限状态油水分界线与积水廊道(200)底面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的,主要通过在排水沟内设置第一挡油组件以及在积水廊道内设置第二挡油组件,实现对油水的分离以及对油的收集,避免事故油进入集水井造成污染。现有技术中,水电站排水设施大多未设计事故挡油***,事故油沿排水设施外泄,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极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通过设置于排水沟内的第一挡油组件和设置于积水廊道内的第二挡油组件,当外部油水混合物流入排水沟内时,第一挡油组件对油水进行第一次分离,将水排至第一集水井,将油水混合物排入积水廊道,积水廊道内联通多条排水沟,当油水混合物流首入积水廊道后进入集油池内,第二挡油组件将积水廊道内滞留的油水混合物进行二次分离,将水排至第二集水井,将油阻隔于集油池内,实现在不改变水电站复杂排水设施排水性能的情况下,解决水电站事故漏油可能沿排水设施外泄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中排水沟事故挡油设施平面布置图;
图3为图2的纵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中积水廊道事故集油池平面布置图;
图5为图4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包括:
设置于排水沟(100)内的第一挡油组件(1)和设置于积水廊道(200)内的第二挡油组件(2);
第一挡油组件(1)用于将流入排水沟(100)内的水排出至第一集水井(300),以及,将排水沟(100)内的油水混合物排出至积水廊道(200);
第二挡油组件(2)包括集油池(21),第二挡油组件(2)用于将积水廊道(200)内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水排出至第二集水井(400),将油水混合物中的油阻隔于集油池(21)。
如图1中,水电站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100)和积水廊道(200),排水沟(100)为多条,分布的设置于厂房或大坝等需要排水的场所的各个区域中,多条排水沟(100)汇集于积水廊道(200)。图1中仅示出一条排水沟(100),图示水流入口(2001)包括外部排水沟(100)向积水廊道(200)排水的水流入口以及外部向排水沟(100)排水的水流入口。排水沟(100)和积水廊道(200)均为由地面向下凹陷的沟渠,为排水明沟。第一集水井(300)位于排水沟(100)的中间位置,为排水沟(100)的独立集水井,第一集水井(300)与排水沟(100)之间通过排水暗沟(500)连通。如图1中,水流(0)示出水流动的方向。第一挡油组件(1)具体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排水沟(100)中相对排水暗沟(500)的两侧。第二集水井(400)为积水廊道(200)的集水井,积水廊道(200)呈U形,两侧沟渠分别设置第二挡油组件(2),第二集水井(400)设置于中间沟渠的中心位置,积水廊道(200)底面的高度低于排水沟(100)的高度,在积水廊道(200)两侧沟渠与排水沟(100)的连接处设置有高度逐渐下降的下降沿(2002),具体的,下降沿(2002)呈台阶状,下降沿(2002)与积水廊道(200)侧壁和第二挡油组件(2)围成集油池(21)。外部油水混合物流入排水沟(100)后,经过第一挡油组件(1)的作用,油水混合物中的水经过排水暗沟(500)进入第一集水井(300),而未被分离的油水混合物分别向排水沟(100)两侧流入积水廊道(200)的两侧沟渠,积水廊道(200)的集油池(21)汇总多个排水沟(100)流入的油水混合物,第二挡油组件(2)对油水混合物进行二次分离,将其中的水排至第二集水井(400),而油滞留在集油池(21),实现油水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的,主要通过在排水沟内设置第一挡油组件以及在积水廊道内设置第二挡油组件,实现对油水的分离以及对油的收集,避免事故油进入集水井造成污染。现有技术中,水电站排水设施大多未设计事故挡油***,事故油沿排水设施外泄,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极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通过设置于排水沟内的第一挡油组件和设置于积水廊道内的第二挡油组件,当外部油水混合物流入排水沟内时,第一挡油组件对油水进行第一次分离,将水排至第一集水井,将油水混合物排入积水廊道,积水廊道内联通多条排水沟,当油水混合物流首入积水廊道后进入集油池内,第二挡油组件将积水廊道内滞留的油水混合物进行二次分离,将水排至第二集水井,将油阻隔于集油池内,实现在不改变水电站复杂排水设施排水性能的情况下,解决水电站事故漏油可能沿排水设施外泄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2-3所示,第一挡油组件(1)包括封堵式设置于排水沟(100)内的排水沟挡油坎(11)、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排水沟挡油坎(11)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11)。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的高度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的高度均低于排水沟挡油坎(11),且高于所述排水孔(111)最高点,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位于排水沟挡油坎(11)的两侧,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设置于排水沟挡油坎(11)相对于第一集水井(300)的一侧,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设置于排水沟挡油坎(11)相背于第一集水井(300)的一侧,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与排水沟挡油坎(11)之间的排水沟(100)用于连接外部入水。其中,外部入水中的水经由排水孔(111)和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的上方排出至第一集水井(300),外部入水中的油水混合物经由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上方排出至积水廊道(200)。
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挡油坎和挡水坎均为沟道中由砖块砌筑的、垂直于沟道侧壁且能封堵沟道水流的板状结构,起到对油水混合物的雍高和分离作用。排水沟(100)内相对第一集水井(300)两侧对称设置两组第一挡油组件(1),以下以其中一个第一挡油组件(1)进行说明:
排水沟挡油坎(11)和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靠近第一集水井(300)设置,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设置于排水沟(100)末端,排水沟挡油坎(11)与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之间较长的排水沟(100)用于接收外部入水,在油泄露时,外部的油水混合物进入排水沟(100),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雍高水位,当水位高于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时,排水沟(100)内的下层水流从排水沟挡油坎(11)底部排水孔(111)通过,经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顶部到达第一集水井(300)进行抽排,而水流表层事故漏油浮于水流上方,无法经过排水沟挡油坎(11)的排水孔(111),仅能随着水流由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的顶部流向积水廊道(200)。排水沟挡油坎(11)顶部与排水沟(100)沟边齐平,以便具备更大的挡油能力,根据区域来水情况和各集水井抽排***的抽排能力,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的高度来分配进入各集水井的水量比例。例如,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的高度较低时,将会有更多的油水混合物进入到积水廊道(200)。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顶部高度均应至少高于排水孔(111)顶部20cm,并至少低于排水沟挡油坎(11)顶部10cm,以防止油泄露,必要时,可对该区域排水沟(100)沟边进行加高,排水沟挡油坎(11)同步加高。排水孔(111)紧贴沟底,尺寸根据实际过流需求设定。
可选的,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底部均设有放空管(14),放空管(14)上设有第一阀门(141)。
放空管(14)紧贴排水沟(100)沟底布置,规格一般不低于Φ65,排水沟(100)需要清理时,打开第一阀门(141)放水,排水沟(100)内的水将流入第一集水井(300)或者较低的积水廊道(200)。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第二挡油组件(2)除了包括集油池(21),还包括封堵式设置于积水廊道(200)内的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设置有过流底孔(221);积水廊道挡油坎(22)的高度高于积水廊道挡水坎(23),且高于过流底孔(221)的最高点,积水廊道挡油坎(22)设置于积水廊道挡水坎(23)相背于第二集水井(400)的一侧,积水廊道挡油坎(22)与积水廊道(200)侧壁和积水廊道(200)的下降沿(2002)围成集油池(21);其中,油水混合物中的水经由过流底孔(221)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的上方排出至第二集水井(400),油水混合物中的油阻隔于集油池(21)。
在积水廊道(200)与排水沟(100)连接处设置有台阶状下降沿(2002),下降沿(2002)、积水廊道(200)侧壁和积水廊道挡油坎(22)围成集油池(21),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设置过流底孔(221),在通往积水廊道(200)内第二集水井(400)一侧设置积水廊道挡水坎(23),积水廊道挡水坎(23)顶部高度低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顶部高度。来自排水沟(100)的油水混合物首先进入集油池(21)汇集,油上浮于表层,水在底层,实现油水分离,底层的水经过流底孔(221)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顶部流入第二集水井(400)抽排,来自排水沟(100)的油水混合物中的事故漏油则聚集在集油池(21)上层,可防止事故漏油进入第二集水井(400),防止油外泄。
集油池(21)的参数需结合理论最大漏油量、现场实际条件、后期清理维护需要等进行设置,其中,积水廊道挡水坎(23)顶部高度不低于第二集水井(400)水泵自动抽排水位(积水廊道最高积水位),遭遇理论最大漏油量时,理论最低油水分界线(600)高度高于过流底孔(221)最高点60cm(安全积水深度),最高油位(700)低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顶部20cm(安全加高),集油池(21)内最低油水分界线(600)与最高油位(700)之间的容积应等于理论最大事故漏油量。
其中,过流底孔(221)为多个,多个过流底孔(221)均匀分布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
过流底孔(221)可根据过流需求成组设置,单孔尺寸不低于20cm×20cm,以防止堵塞,具体的,过流底孔(221)为四个,四个过流底孔(221)均匀分布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由于积水廊道(200)具有汇聚作用,其中流量大,增加过流底孔(221)可以保证积水廊道(200)内的水能快速的向第二集水井(400)排放,保证排水效率。
进一步的,积水廊道挡水坎(23)底部设有放空管(24),放空管(24)上设有第二阀门(241)。通过打开阀门,可将集油池(21)内的水放空,使用时可协调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底部的放空管(14)一起使用,以便于集油池(21)清理和整个水电站排水设施的维护。放空管(24)规格一般不低于Φ110。
滞留于集油池(21)中的油进行及时回收,能保证集油池(21)的工作效率和油的再利用,设置油回收管(3),油回收管(3)穿接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油回收管(3)联通于集油池(21)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与第二集水井(400)之间的积水廊道(200),油回收管(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1)。
通过打开第三阀门(31),实现滞留在集油池(21)中的油向外排放,油回收管(3)可连接软管,连接外部集油设备,方便油的运输和再利用,避免油染除集油池(21)以外的积水廊道(200)。
具体的,油回收管(3)位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垂直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设置,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连接于积水廊道挡油坎(22),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管口边沿与积水廊道挡油坎(22)面向集油池(21)一侧内壁在同一平面。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管口边沿最低处与积水廊道(200)底面的距离等于极限状态油水分界线与积水廊道(200)底面的距离。油回收管(3)规格不小于Φ65。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一项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数据:
在通往第一集水井(300)的排水暗沟两侧的排水沟(100)上各布置1组排水沟挡油坎(11)、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组合体,排水沟挡油坎(11)、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均采用采用12cm砖砌体,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距离通往第一集水井(300)的排水暗沟50cm,排水沟挡油坎(11)与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间距50cm,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位于该排水沟(100)端头,排水沟挡油坎(11)高70cm,与排水沟(100)沟边齐平,排水孔(111)宽20cm、高20cm(排水沟(100)宽40cm),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高度均为60cm(通过两个挡水坎的水量相等),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底部放空管(14)采用Φ65不锈钢管,并配不锈钢球阀作为第一阀门(141)。
在积水廊道(200)两侧入口区域依托廊道边墙各设置1个事故集油池(21),考虑到进入积水廊道(200)两侧的理论最大油量相当,因此积水廊道(200)两侧集油池(21)采用同样的设计。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均采用24cm厚砖砌体,均紧贴积水廊道(200)边墙砌筑,积水廊道挡水坎(23)高度为150cm(与积水廊道(200)最高水位齐平),设计极限状态最低油水分界线(600)高度(安全积水深度)60cm,事故油密度为水的0.9倍,由此计算出理论最高油位(700)高度为(1.5-0.6)/0.9+0.6=1.6m,积水廊道(200)侧壁高度设计为1.8m(安全加高20cm),区域理论最大事故漏油量8m3,计算出集油池(21)所需内空面积为8/(1.6-0.6)=8m2,廊道宽(集油池(21)宽度)250cm,计算出集油池(21)的内空长度为8/2.5=3.2m。经过计算,积水廊道挡油坎(22)与下降沿(2002)(台阶底部)距离设置为3.2m,积水廊道挡油坎(22)高1.8m,积水廊道挡油坎(22)与积水廊道挡水坎(23)距离1.2m(便于清理维护)。过流底孔(221)采用20cm×20cm的方孔,布置四孔。放空管(24)采用Φ110不锈钢管,并配不锈钢闸阀作为第二阀门(241)。为防止渗漏,积水廊道挡油坎(22)与积水廊道挡水坎(23)均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并进行防水处理。油回收管(3)采用Φ65不锈钢管,管口位于集油池(21),高度为60cm(与极限状态油水分界线(600)齐平),油回收管(3)由集油池(21)引到积水廊道挡水坎(23)外侧,并在出口处安装400N65不锈球阀作为第三阀门(31)。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排水设施水流走向及各区域水流分配的情况下,完全解决了排水设施日常排水与事故挡油的矛盾,能完全收集生产运行过程中进入排水***的油污,实现零排放。
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也不消耗电能的情况下,自动将事故漏油阻挡在排水沟渠及积水廊道特定区域,不会排入集水井及外界河道,便于安全可靠的进行检查和油品回收,具备显著的安全效益。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事故集油池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实现科学、精细化的设计。
4、本实用新型在排水沟及事故集油池均设置了放空装置,并在事故集油池设置了油品回收装置,通过简单的阀门操作即可实现排水沟、集油池放空及油品回收,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5、本实用新型结构精巧,施工方便,建设成本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极低,经济效益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排水沟(100)内的第一挡油组件(1)和设置于积水廊道(200)内的第二挡油组件(2);
所述第一挡油组件(1)用于将流入所述排水沟(100)内的水排出至第一集水井(300),以及,将所述排水沟(100)内的油水混合物排出至所述积水廊道(200);
所述第二挡油组件(2)包括集油池(21),所述第二挡油组件(2)用于将所述积水廊道(200)内的所述油水混合物中的水排出至第二集水井(400),将所述油水混合物中的油阻隔于所述集油池(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油组件(1)包括封堵式设置于所述排水沟(100)内的排水沟挡油坎(11)、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所述排水沟挡油坎(11)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11);
所述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的高度均低于所述排水沟挡油坎(11)的高度,且高于所述排水孔(111)最高点,所述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所述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位于所述排水沟挡油坎(11)的两侧,所述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设置于所述排水沟挡油坎(11)相对于所述第一集水井(300)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设置于所述排水沟挡油坎(11)相背于所述第一集水井(300)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与所述排水沟挡油坎(11)之间的所述排水沟(100)用于连接外部入水;
其中,所述外部入水中的水经由所述排水孔(111)和所述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的上方排出至所述第一集水井(300),所述外部入水中的油水混合物经由所述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上方排出至所述积水廊道(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沟(100)内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挡油组件(1),两组所述第一挡油组件(1)相对于所述第一集水井(300)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水沟挡水坎(12)和所述第二排水沟挡水坎(13)底部均设有放空管(14),所述放空管(14)上设有第一阀门(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挡油组件(2)还包括封堵式设置于所述积水廊道(200)内的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积水廊道挡水坎(23),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设置有过流底孔(221);
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的高度高于所述积水廊道挡水坎(23)的高度,且高于过流底孔(221)的最高点,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设置于所述积水廊道挡水坎(23)相背于所述第二集水井(400)的一侧,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与所述积水廊道(200)侧壁和所述积水廊道(200)的下降沿(2002)围成所述集油池(21);
其中,所述油水混合物中的水经由所述过流底孔(221)和所述积水廊道挡水坎(23)的上方排出至所述第二集水井(400),所述油水混合物中的油阻隔于所述集油池(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流底孔(221)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流底孔(221)均匀分布于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积水廊道挡水坎(23)底部设有放空管(24),所述放空管(24)上设有第二阀门(24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回收管(3),所述油回收管(3)穿接于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和所述积水廊道挡水坎(23),所述油回收管(3)一端至于所述集油池(21)内,另一端至于所述积水廊道挡水坎(23)与所述第二集水井(400)之间的所述积水廊道(200)内,所述油回收管(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所述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管口边沿与所述积水廊道挡油坎(22)面向所述集油池(21)一侧内壁在同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回收管(3)的第一端管口边沿最低处与所述积水廊道(200)底面的距离等于极限状态油水分界线与所述积水廊道(200)底面的距离。
CN202122067861.X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Active CN216142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7861.XU CN216142003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7861.XU CN216142003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2003U true CN216142003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1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67861.XU Active CN216142003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2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9041A (zh) 一种排水泵站集水池高效截污***
CN216142003U (zh)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
CN211873292U (zh) 排水泵站与调蓄池的合建结构
CN113431138B (zh) 一种车库下沉广场雨水***的施工方法
CN112982317B (zh) 利用雨洪资源的河口地表地下立体挡水建筑物及运行方法
CN215253321U (zh) 一种下穿隧道排水***
CN210117787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
CN210737725U (zh) 一种滑雪场地下阶梯式蓄水池群
CN212535681U (zh) 公轨合建隧道
CN110173019B (zh) 一种叠合组团进水提升泵房
CN208167944U (zh) 过海、过江区间排水泵站
CN212772689U (zh) 一种集调蓄、排涝和水处理于一体的多功能调蓄***
CN217839923U (zh) 水力发电坝
CN217105426U (zh) 一种水电站地下厂房排水结构
CN221345799U (zh) 一种tod上盖孤岛区专用排水结构
CN108560694A (zh) 具有试车功能的雨水泵站
CN217419871U (zh) 一种油罐区防火堤内雨污分流***
CN212896116U (zh) 水垫塘检修排水及回充水***
CN219240420U (zh) 山地光伏***
CN211395911U (zh) 装配式渠道智能截污井
CN117144943B (zh) 一种全自动排水抗滑桩***及其使用方法
CN214301562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CN21043404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废水循环利用***
CN218540846U (zh) 一种室外雨水蓄水池补水装置
CN110805006B (zh) 一种水库溢洪道及泄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