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0417U - 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0417U
CN216120417U CN202122389110.XU CN202122389110U CN216120417U CN 216120417 U CN216120417 U CN 216120417U CN 202122389110 U CN202122389110 U CN 202122389110U CN 216120417 U CN216120417 U CN 216120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shell
connect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91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91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0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0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0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至少一个极组,以及两个极耳,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露的极柱,在所述壳体内收容至少一个极组,两个极耳分置在所述极组长度方向的所述极组的端部,两个所述极耳分别通过连接片电联接两个所述极柱,所述连接片包括与所述极柱连接的主连接片,以及可翻折的连接在所述主连接片上的副连接片,所述极耳与所述副连接片固连。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在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外露的极柱,能够有效利用电池内部空间,通过副连接片与极耳连接,并将主连接片与极柱连接,且能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更改连接片的尺寸,从而满足电池的载流需求。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当前,方型电池由于有着体积能量密度比较高的优势,且其壳体具有高安全性的原因,在电动汽车、私家车等应用越来越多,市场比重逐渐增高。目前市场主流的方型壳体外观结构主流有两大类:常规的一种一端出极柱的方型铝壳,一种两端出极柱的长壳体。
传统一端出极柱的方型壳体,其顶侧由于盖板厚度、及保护极耳的塑胶件厚度较厚,导致顶侧大部分空间被浪费。同时传统铝壳在制作长电池时,盖板尺寸随之边长,盖板容易变形等问题突出,导致长电池制作不良率大幅增加。
在包体中,宽度或者长度方向的空间远多余高度方向的空间,传统顶侧出极柱的电池因为极柱盖板等占据大量空间,同时受制于电池长度尺寸,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利用率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如何尽可能利用宽度或者长度方向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而后出现的刀片电池就是对宽度和长度方向空间充分利用的最佳案例,其将极柱由传统的顶侧出极柱改为了侧边出极柱,把高度方向的空间充分利用的同时,将极柱位置放在过多的宽度或长度空间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包体的能量密度水平。
但刀片电池固然能够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效率,但是由于其尺寸过长,存在诸多制程难题,也导致其成本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以提高电池包内部空间利用率,并满足不同尺寸电池的载流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露的极柱;至少一个极组,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两个极耳,分置在所述极组长度方向的所述极组的端部,两个所述极耳分别通过连接片电联接两个所述极柱;所述连接片包括与所述极柱连接的主连接片,以及可翻折的连接在所述主连接片上的副连接片,所述极耳与所述副连接片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副连接片的长度小于所述主连接片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连接片的底边和所述副连接片的底边平齐设置,以使所述主连接片和所述副连接片构成L形。
进一步的,所述极组由极片堆叠或卷绕而成,且所述极组具有垂直于所述极片堆叠方向或平行于卷绕中心线延伸设置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极组为多个,多个所述极组沿厚度方向堆叠设置;位于各所述极组同一端部的所述极耳彼此靠近并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连接片偏心的连接在所述极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敞口的下壳体,封盖在所述下壳体顶部的盖板;在所述下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设有由所述下壳体顶部向下延伸的豁口,在所述豁口上密封装配有带有所述极柱的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主连接片预固定在所述极柱上。
进一步的,因操作所述安装板翻转以密封装配在所述豁口时,所述主连接片和所述副连接片翻折,以平行所述极组长度方向的端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防爆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在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外露的极柱,能够有效利用电池内部空间,通过副连接片与极耳连接,并将主连接片与极柱连接,且能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更改连接片的尺寸,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电池的载流需求。
此外,极组采用堆叠或卷绕的极片制成,在有效利用电池内部空间的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另外,针对多极组的情况,连接片采用偏心的方式与极柱连接,使得翻折连接片与极柱连接时,更有利于连接片位于极柱的中间位置,从而保证连接片与极柱连接后的导流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片的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片的分离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1、下壳体;1011、豁口;102、盖板;1021、防爆孔;1022、注液孔;103、安装板;1031、极柱;2、极组;201、极耳;2011、主连接片;2012、副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整体结构上,其包括壳体1、至少一个极组2,以及两个极耳201。其中,于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露的极柱1031,两极柱1031分别为正极柱1031和负极柱1031,并在壳体1内收容有至少一个极组2。
其中,两个极耳201分别通过连接片电联接两个极柱1031,具体而言,连接片包括与极柱1031连接的主连接片2011,以及可翻折的连接在主连接片2011上的副连接片2012,极耳201与副连接片2012固连。需要说明的是,极耳201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连接片相连。
如上结构,在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外露的极柱1031,能够有效利用电池内部空间,通过副连接片2012与极耳201连接,并将主连接片2011与极柱1031连接,且能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更改连接片的尺寸,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电池的载流需求。
基于上述整体设计,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的,具体而言,主连接片2011可为图4中所示的两种方式的与极柱1031一体式预制设置,其一方式为副连接片2012翻折连接在主连接片2011上,主连接片2011的底边和副连接片2012的底边平齐设置,以使主连接片2011和副连接片2012构成L形。其二为副连接片2012设置在主连接片2011上,使整体呈I形。另外,主连接片2011与极柱1031一体式预制方式,可采用铆接或激光焊接。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若采用副连接片2012翻折连接在主连接片2011上的方式,则主连接片2011与副连接片2012之间设有可弯折的软连接部。
此外,主连接片2011也可为图5中所示的与极柱1031分离式设置,采用分离式则需要将副连接片2012先与极耳201焊接,再将主连接片2011与极柱1031进行激光焊接。其中,副连接片2012的长度小于主连接片2011的长度,并且,连接片可以采用单层的金属片,也可为多层金属片折叠而成,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片的厚度为0.02mm~2mm。除此之外,连接片的焊接尺寸可以根据极耳201的尺寸进行适应性改变,以满足不同形式的尺寸需求,从而满足不同电池的载流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极组2由极片堆叠或绕卷而成,且极组2具有垂直于极片堆叠方向或平行于绕卷中心线延伸设置的长度,两个极耳201分别通过连接片电联接两个极柱1031。
结合图3所示,极组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极组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极组2沿厚度方向堆叠设置,位于各极组2同一端部的极耳201彼此靠近并贴合设置。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极组2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布置,相对的,壳体1的尺寸可依照极组2数量做适应性调整,以保证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而言,壳体1包括敞口的下壳体101,封盖在下壳体101顶部的盖板102,其中,盖板102可采用铝板制成。另外,在下壳体10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设有由下壳体101顶部向下延伸的豁口1011,在豁口1011上密封装配有带有极柱1031的安装板103。在组装电池壳体1时,盖板102先与下壳体101焊接形成两端开口的方壳,而后将安装板103与成型的下壳体101和盖板102装配在一起,从而构成密封的壳体1。
可以理解的,极柱1031装配在安装板103上,并使极柱1031的端部外露于安装板103外,能够优化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提高电池包体的能量密度。
除此之外,当采用单极组2制成的电池时,连接片位于极柱1031的中间位置即可。而针对在本实施例设置的两个或多个极组2的情况,连接片采用偏心的方式与极柱1031连接,使得翻折连接片与极柱1031连接时,更有利于连接片位于极柱1031的中间位置,从而保证连接片与极柱1031连接后的导流能力。结合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极组2两端的极耳201偏向的方向相反,以提高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极组2上的极耳201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载流能力来进行适应性设计。
为保证连接片与极柱1031之间连接后的导流效果,连接片预固定在极柱1031上,为固定连接片与极柱103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片以铆接或激光焊接的形式预固定在极柱1031上。通过连接片预固定在极柱1031上的方式,在安装过程中更加便捷,并且能够保证连接片与极柱1031之间的连接导流效果,保证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中,因操作安装板103翻转以密封装配在豁口1011时,与极耳201焊接固连的连接片的平面,平行于极组2长度方向的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可将极耳201与极柱1031和连接片进行超声焊接,再将极柱1031进行弯折,从而使极柱1031的连接片与极组2的端面平行贴合,再将安装板103与豁口1011密封装配,从而保证极耳201的载流能力。
为保证极耳201与壳体1之间的绝缘性,在极耳201和连接片的固连区域覆盖有绝缘涂层。或者,可在极耳201和连接片的固连区域进行贴胶,外包绝缘膜等手段,或采用以上两种绝缘手段的组合,以使极耳201与壳体1之间进行有效可靠的绝缘,进而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
除此之外,在盖板102上设有至少一个防爆孔1021,以及在盖板上102设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1022。通过设置防爆孔1021,能够释放壳体1内部的气体,避免壳体1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采用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外露的极柱1031,能够有效利用电池内部空间,并可提高电池的载流能力,此外,极组2采用堆叠或卷绕的极片制成,在有效利用电池内部空间的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连接片的焊接尺寸可以根据极耳201的尺寸进行适应性改变,以满足不同形式的尺寸需求,从而满足不同电池的载流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于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露的极柱(1031);
至少一个极组(2),收容在所述壳体(1)内;
两个极耳(201),分置在所述极组(2)长度方向的所述极组(2)的端部,两个所述极耳(201)分别通过连接片电联接两个所述极柱(1031);所述连接片包括与所述极柱(1031)连接的主连接片(2011),以及可翻折的连接在所述主连接片(2011)上的副连接片(2012),所述极耳(201)与所述副连接片(2012)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连接片(2012)的长度小于所述主连接片(201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片(2011)的底边和所述副连接片(2012)的底边平齐设置,以使所述主连接片(2011)和所述副连接片(2012)构成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2)由极片堆叠或卷绕而成,且所述极组(2)具有垂直于所述极片堆叠方向或平行于卷绕中心线延伸设置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2)为多个,多个所述极组(2)沿厚度方向堆叠设置;位于各所述极组(2)同一端部的所述极耳(201)彼此靠近并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片(2011)偏心的连接在所述极柱(10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敞口的下壳体(101),封盖在所述下壳体(101)顶部的盖板(102);在所述下壳体(10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设有由所述下壳体(101)顶部向下延伸的豁口(1011),在所述豁口(1011)上密封装配有带有所述极柱(1031)的安装板(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片(2011)预固定在所述极柱(10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因操作所述安装板(103)翻转以密封装配在所述豁口(1011)时,所述主连接片(2011)和所述副连接片(2012)翻折,以平行所述极组(2)长度方向的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102)上设有至少一个防爆孔(1021)。
CN202122389110.XU 2021-09-29 2021-09-29 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216120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9110.XU CN216120417U (zh) 2021-09-29 2021-09-29 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9110.XU CN216120417U (zh) 2021-09-29 2021-09-29 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0417U true CN216120417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0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9110.XU Active CN216120417U (zh) 2021-09-29 2021-09-29 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0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8522B (zh) 二次电池
CN110880566A (zh) 电池
CN115000641B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369228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JP7495879B2 (ja) 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CN21930381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2625810U (zh) 电芯盖板、电芯及电池包
CN11150915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CN109728208B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1384349A (zh) 集流件以及二次电池
CN201490241U (zh) 锂电池盖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锂电池
CN216120417U (zh) 锂离子电池
CN217881827U (zh) 电池
CN217589313U (zh) 电池
CN114361661B (zh) 一种方壳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6698663U (zh) 一种便于成组的锂离子电池
CN216120655U (zh) 锂离子电池
CN114256562A (zh) 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3845368U (zh) 一种卷绕电池及电池外壳
CN220122057U (zh) 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
CN217589378U (zh) 电池
CN217589369U (zh) 电池
CN114361662B (zh) 一种方壳电芯及电池模组
CN114361660B (zh) 一种方壳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9843009U (zh) 电芯、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