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877U - 冷藏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1877U
CN215951877U CN202121219848.5U CN202121219848U CN215951877U CN 215951877 U CN215951877 U CN 215951877U CN 202121219848 U CN202121219848 U CN 202121219848U CN 215951877 U CN215951877 U CN 215951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oor body
ice making
water receiving
evap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98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雯雯
孙永升
陶瑞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98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1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1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1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该冷藏冷冻装置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箱体、用于开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至少一个门体、水分配器、以及制冰单元。水分配器设置于一个门体,包括出水结构、和设置于出水结构下方的集水结构。制冰单元设置于门体,包括制冰盒、和设置于制冰盒下方的接水结构。接水结构设置为与集水结构连通,以将接水结构内的化霜水导入集水结构并暴露于室内环境。本实用新型仅需增加简单的、较小长度的管路连通接水结构和集水结构,便可实现化霜水的有效排出及处理,且无需担心化霜水或水蒸气再次凝结的问题,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储物间室的保温性能。

Description

冷藏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体设置有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门体上设置有制冰间室的冰箱,大都是将冷冻间室的冷量通过风道导入门体的制冰间室,不仅风道结构复杂、箱体与门体风道对接位置处容易产生凝露、制冰时间长,而且制冰间室容易与冷冻间室串味、影响制成冰块的洁净度。然而,若在门体进行直冷制冰,不仅冷媒管路连接复杂困难、传输距离过长,而且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有效的化霜和排水,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提供一种具有门体制冰单元、可有效排水并进行化霜水处理的冷藏冷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门体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化霜水的蒸发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集水结构的安全性。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至少一个门体,用于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水分配器,设置于一个所述门体,包括出水结构、和设置于所述出水结构下方的集水结构;以及
制冰单元,设置于所述门体,包括制冰盒、和设置于所述制冰盒下方的接水结构;其中
所述接水结构设置为与所述集水结构连通,以将所述接水结构内的化霜水导入所述集水结构并暴露于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集水结构包括:
蒸发皿,具有向上开口,用于接收并容置自所述出水结构和所述接水结构流出的水;和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皿的下方,用于加热所述蒸发皿。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设置为与所述门体可拆卸地连接;且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门体的外壳与保温层之间,并在所述蒸发皿设置于所述门体时处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处。
可选地,所述集水结构还包括:
导热材料,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并在所述蒸发皿设置于所述门体时处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的底壁的中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腔;且
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蒸发皿的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凹腔内。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设置为与所述门体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并位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的下方;且所述集水结构还包括:
防护板,设置为与所述蒸发皿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加热装置夹置于其与所述蒸发皿之间。
可选地,所述集水结构还包括:
两个导电片,一个所述导电片设置为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另一个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门体,所述一个导电片设置为在所述蒸发皿设置于所述门体时与所述另一个导电片接触,以从所述另一个导电片获得电能。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的后部具有向后拱起的接水部;且
所述门体的外壳对应地形成有向后凹陷的接水凹槽,与所述接水结构连通的导水管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水凹槽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配置为在所述蒸发皿的水位大于预设高度阈值时或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工作。
可选地,所述制冰单元还包括:
换热翅片和制冷管,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制冰盒的下方,所述制冷管设置为与所述换热翅片热连接,以为所述制冰盒提供冷量;和
加热管,用于加热所述换热翅片进行化霜;其中所述接水结构包括:
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翅片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加热管工作时所述换热翅片产生的化霜水;
加热丝,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并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的下方,以防止化霜水在所述接水盘中被冻结;
隔热材料,设置于所述加热丝的下方,以减少加热对所述加热丝的下方环境的温度影响;以及
下盖板,设置于所述隔热材料的下方,以支撑所述接水盘、所述加热丝和所述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门体的制冰单元产生的化霜水导入门体的水分配器的集水结构中,仅需增加简单的、较小长度的管路连通接水结构和集水结构,便可实现化霜水的有效排出及处理,且无需担心化霜水或水蒸气再次凝结的问题,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储物间室的保温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集水结构设置有加热装置,并将加热装置设置在蒸发皿的底部凹腔对应的位置处,使加热装置可集中地对流入凹腔内的化霜水加热,提高了蒸发皿内化霜水的蒸发效率,避免蒸发皿内积聚较多的化霜水,减少甚至避免需要用户手动倒出蒸发皿内化霜水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加热装置设置在门体的外壳与保温层之间、或将加热装置设置在蒸发皿的底壁并设置防护板进行封闭,不仅使得集水结构方便移动,便于用户清洁蒸发皿,而且可防止加热装置遇水产生安全隐患(例如蒸发皿内的化霜水倾洒、满溢),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的安全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轴测图;
图2是图1中门体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制冰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接水结构的示意性爆照图;
图5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
图6是图1中门体的集水结构与其他部分的示意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门体的集水结构与其他部分的示意性***图;
图8是图7中区域B的示意性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00的示意性轴测图;图2是图1中门体12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冷藏冷冻装置100可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1的箱体110、用于开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1的至少一个门体、制冷***、以及用于制成冰块的制冰单元140。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一个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更多个。
一个门体120可设置有制冰间室121,制冰单元140可设置于制冰间室121内,以提高储物间室111的储物空间。
门体120可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制冰内胆、以及设置于外壳与制冰内胆之间的保温层。其中,制冰间室121由制冰内胆限定出,并通过间室盖板实现制冰间室121的密封。
图3是图2中制冰单元14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2和图3,制冰单元140可包括制冰盒141、制冷管142、换热翅片143、加热管144、接水结构145以及至少一个循环风机146。
制冰盒141可限定有至少一个制冰槽,用于容置水或冰块。制冰槽的数量可为多个,并沿制冰盒141的纵向方向分布。
制冰盒141可开设有连通每相邻两个制冰槽的连通开口,以使多个制冰槽的水量均匀。
制冷管142可用于为制冰槽提供冷量,以形成冰块。在本实用新型中,制冷管142可为冷媒蒸发管,通过柔性软管与制冷***位于箱体110的部分连通。
换热翅片143可设置于制冰盒141的下方,并与制冰盒141固定连接,以增大制冰盒141和/或制冷管142的换热面积。
换热翅片143可包括沿制冷管142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换热板、和用于固定多个换热板的至少一个安装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管142设置于换热翅片143远离制冰盒141的一侧,并至少部分嵌入于换热翅片143,以降低冷量由制冷管142向制冰盒141传递的速度,提高制成冰块的透明度和均匀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管142可夹置于制冰盒141与换热翅片143之间,以便于同时向制冰盒141和换热翅片143提供冷量。
在前述两个实施例中,换热翅片143的安装板的数量可为一个。安装板可与多个换热板固定连接,并设置于多个换热板靠近制冰盒141的一侧,以与制冰盒141固定连接。安装板与多个换热板可一体成型。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管142可包括上制冷部、下制冷部、以及连接上制冷部和下制冷部的连接部。
上制冷部可至少部分嵌入制冰盒141。下制冷部可设置于上制冷部的下方,并至少部分嵌入换热翅片143,以增大制冷管142与换热翅片143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向制冰单元140的周围环境扩散冷量的效率。
换热翅片143的安装板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多个换热板的轴向两侧(制冷管142的轴向方向)。两个安装板可分别形成有向远离多个换热板的方向延伸的凸耳,用于与制冰盒141固定连接。
加热管144可夹置于制冰盒141与换热翅片143之间,以加热制冰盒141进行脱冰、和/或加热换热翅片143进行化霜。
加热管144可设置为与制冰盒141和换热翅片143直接接触,以提高脱冰和化霜效率。
接水结构145可设置于换热翅片143的下方,用于承接自换热翅片143流下的化霜水。
图4是图3中接水结构145的示意性爆照图。参见图3和图4,接水结构145可包括接水盘1451、加热丝1452、隔热材料1453和下盖板1454。
接水盘1451可设置于换热翅片143的下方,以承接加热管144工作时换热翅片143产生的化霜水。
加热丝1452可设置于接水盘1451的底壁,以防止化霜水在接水盘1451中被冻结,使得化霜水顺畅地排出。
加热丝1452可设置于接水盘1451下方,以避免产生安全隐患,提高制冰单元140的安全性。
隔热材料1453可设置于加热丝1452的下方,以减少加热对加热丝1452的下方环境的温度影响。
下盖板1454可设置于隔热材料1453的下方,以支撑接水盘1451、加热丝1452和隔热材料1453。下盖板1454可设置为与分离器147的驱动装置和盒盖148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进而固定接水结构145,便于制冰单元140生产运输。
下盖板1454可开设有排水口和过线孔,以使接水盘1451内的化霜水经排水口排出、加热丝1452经过线孔进行电连接。
换热翅片143在竖直平面的投影可位于下盖板1454内,以提高制冰单元140的结构紧凑性。
下盖板1454可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下盖板1454的周向侧壁的通风孔,以使换热翅片143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
循环风机146可设置为促使制冰间室121内的空气围绕制冰盒141循环流动,以将制冰盒141的冷量传递至制冰间室121的各处,便于冰块的保温存储。
循环风机146可进一步设置为沿换热翅片143吸入空气,并促使换热后的冷空气向制冰盒141的上方吹出,以使空气与换热翅片143充分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单元140还可包括分离器147和盒盖148。分离器147可设置为驱动制冰槽内的冰块运动。示例性地,分离器147可为可转动的拨杆。
盒盖148可设置于制冰盒141的上方,并将由分离器147驱动的冰块导向至制冰盒141的下方。
制冰单元140的下方可设置有储冰盒150,用于承接掉落的冰块。储冰盒150的下方还可设置有冰分配器。
图5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参见图2和图5,门体120还可设置有水分配器,用于向用户供水。
水分配器可包括出水结构131、和设置于出水结构131下方的集水结构132,以避免出水结构131流出的水不期望地污染室内环境。
门体120可形成有向后凹陷的腔室122。出水结构131可至少部分设置于腔室122的顶部。集水结构132可设置于腔室122的底部。
特别地,接水结构145可设置为与集水结构132连通,以将接水结构145内的化霜水导入集水结构132并暴露于室内环境,进而使化霜水在室内环境中蒸发。接水结构145可通过简单的管路将化霜水导入到集水结构132中,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图6是图1中门体120的集水结构132与其他部分的示意性***图。参见图5和图6,集水结构132可包括蒸发皿1321、搁板1322和加热装置1323。
蒸发皿1321可具有向上开口,用于接收并容置自出水结构131和接水结构145流出的水。
搁板1322可拆卸地设置于蒸发皿1321的向上开口处,用于支撑承放出水结构131流出的水的容器。
加热装置1323可设置于蒸发皿1321的下方,用于加热蒸发皿1321,以提高蒸发皿1321内化霜水的蒸发效率。
蒸发皿1321可设置为与门体120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用户清洁蒸发皿13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323可设置于门体120的外壳与保温层之间,并在蒸发皿1321设置于门体120时处于蒸发皿1321的底壁处,以简化电连接结构,防止加热装置1323遇水产生安全隐患。
集水结构132还可包括导热材料1324。导热材料1324可设置于外壳的远离保温层的一侧,并在蒸发皿1321设置于门体120时处于蒸发皿1321的底壁与加热装置1323之间,以保证加热装置1323向蒸发皿1321的热传导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蒸发皿1321的底壁的中部可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腔1321a。加热装置1323在蒸发皿1321的底壁上的投影可位于凹腔1321a内,以使加热装置1323可集中地对流入凹腔1321a内的化霜水加热,进一步提高蒸发皿1321内化霜水的蒸发效率。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门体120的集水结构132与其他部分的示意性***图。参见图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323可设置于蒸发皿1321的底壁并位于蒸发皿1321的底壁的下方,以使加热装置1323的热量可直接地传导至蒸发皿1321,提高蒸发皿1321内化霜水的蒸发效率。
集水结构132还可包括防护板1325。防护板1325可设置为与蒸发皿1321固定连接,并将加热装置1323夹置于其与蒸发皿1321之间,以对加热装置1323进行密封,提高加热装置1323的安全性,并延长加热装置1323的使用寿命。
图8是图7中区域B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参见图8,集水结构132还可进一步包括两个导电片1326。一个导电片1326可设置为与加热装置1323电连接,另一个导电片可设置于门体120(腔室122的内壁)。与加热装置1323电连接的导电片1326可设置为在蒸发皿1321设置于门体120时与门体120的导电片接触,以使加热装置1323获得电能。
与加热装置1323电连接的导电片1326可具有自前向后向靠近加热装置132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导电部1326a,以使集水结构132可自前向后安装于门体120,并使导电部1326a在集水结构132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形变与门体120的导电片紧密、可靠连接。门体120的导电片可为平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皿1321的后部可具有向后拱起的接水部1321b。门体120的外壳可对应地形成有向后凹陷的接水凹槽123,与接水结构145连通的导水管路124的一端可延伸至接水凹槽123的上方(即,当蒸发皿1321安装于门体120时,接水部1321b位于导水管路124的出水口的下方),以使蒸发皿1321通过接水部1321b接收化霜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323可配置为在蒸发皿1321的水位大于预设高度阈值时或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工作,以节约能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皿1321内还可设置有吸水材料,以增大蒸发面积,进而提高蒸发效率。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至少一个门体,用于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水分配器,设置于一个所述门体,包括出水结构、和设置于所述出水结构下方的集水结构;以及
制冰单元,设置于所述门体,包括制冰盒、和设置于所述制冰盒下方的接水结构;其中
所述接水结构设置为与所述集水结构连通,以将所述接水结构内的化霜水导入所述集水结构并暴露于室内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包括:
蒸发皿,具有向上开口,用于接收并容置自所述出水结构和所述接水结构流出的水;和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皿的下方,用于加热所述蒸发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设置为与所述门体可拆卸地连接;且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门体的外壳与保温层之间,并在所述蒸发皿设置于所述门体时处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还包括:
导热材料,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并在所述蒸发皿设置于所述门体时处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的底壁的中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腔;且
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蒸发皿的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凹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设置为与所述门体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并位于所述蒸发皿的底壁的下方;且所述集水结构还包括:
防护板,设置为与所述蒸发皿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加热装置夹置于其与所述蒸发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还包括:
两个导电片,一个所述导电片设置为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另一个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门体,所述一个导电片设置为在所述蒸发皿设置于所述门体时与所述另一个导电片接触,以从所述另一个导电片获得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的后部具有向后拱起的接水部;且
所述门体的外壳对应地形成有向后凹陷的接水凹槽,与所述接水结构连通的导水管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接水凹槽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配置为在所述蒸发皿的水位大于预设高度阈值时或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单元还包括:
换热翅片和制冷管,所述换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制冰盒的下方,所述制冷管设置为与所述换热翅片热连接,以为所述制冰盒提供冷量;和
加热管,用于加热所述换热翅片进行化霜;其中所述接水结构包括:
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翅片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加热管工作时所述换热翅片产生的化霜水;
加热丝,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并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的下方,以防止化霜水在所述接水盘中被冻结;
隔热材料,设置于所述加热丝的下方,以减少加热对所述加热丝的下方环境的温度影响;以及
下盖板,设置于所述隔热材料的下方,以支撑所述接水盘、所述加热丝和所述隔热材料。
CN202121219848.5U 2021-06-02 2021-06-02 冷藏冷冻装置 Active CN215951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9848.5U CN215951877U (zh) 2021-06-02 2021-06-02 冷藏冷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9848.5U CN215951877U (zh) 2021-06-02 2021-06-02 冷藏冷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1877U true CN215951877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6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9848.5U Active CN215951877U (zh) 2021-06-02 2021-06-02 冷藏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18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753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门体制冰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753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门体制冰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5893B2 (en) Refrigerator
CN21595187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595187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4581959U (zh) 制冰单元及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CN217541184U (zh) 冰箱
EP4273474A1 (en) Ice-making assembly and refrigerator
CN114719480B (zh) 制冰组件及冰箱
CN214581960U (zh) 制冰单元及具有该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CN215951878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595187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WO2022037437A1 (zh) 蒸发器设置于箱体底部的风冷冰箱
JP2002062029A (ja) 冷蔵庫
CN210772966U (zh) 一种冰箱
CN211739629U (zh) 一种冰箱
CN115560515A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410364U (zh)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CN218410365U (zh) 制冰组件的保温罩、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KR20110085597A (ko) 냉장고
CN114719513B (zh) 制冰组件及冰箱
CN21613214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410369U (zh) 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CN21458199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4581998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3124605A (zh) 一种具有减霜模块的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31457B (zh) 一种制冰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