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6202U - 上料*** - Google Patents

上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6202U
CN215946202U CN202121733110.0U CN202121733110U CN215946202U CN 215946202 U CN215946202 U CN 215946202U CN 202121733110 U CN202121733110 U CN 202121733110U CN 215946202 U CN215946202 U CN 215946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loading
platform
station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31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远
刘龙
颜平
陈宾文
曲秋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31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6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6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6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包括装料装置、放料装置、取片装置和平整度调整装置;装料装置包括装料平台;放料装置包括放料平台,设置在装料平台的一侧;取片装置包括吸盘;平整度调整装置用于使片状料件以平直状态真空吸附在装料平台上;装料平台用于在装料工位真空吸附片状料件进行上料,并用于从装料工位转移至取片工位;吸盘用于在取片工位真空吸附装料平台上的片状料件,并用于从取片工位转移至放料工位,以将片状料件释放于放料平台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片状料件的自动上料和转送,而且装料过程中通过平整度调整装置限制片状料件的形态,确保片状料件上料的平整性和精确性,为后续产品的加工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上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片状料件的上料***。
背景技术
大多数治疗药物通过使用皮下注射进入人体,这是一种低成本、快速和直接的给药方式。然而患者自身却不能较容易地使用注射器,且注射器带来的疼痛和恐惧也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依从性。微针(包括尺寸为微米级的针头)上载药并经皮给药,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微针经皮给药方式可实现无痛感的药物传输,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同时微针还能实现药物等定量和定位输送,可以做到精确给药,给药效果好。除此之外,微针还可以用作皮肤预处理,具有增强皮肤渗透性的能力。因此,微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微针原片生产后,需要依据需求,裁切为所需形状及尺寸大小的贴片使用,而且还需要将裁切好的贴片与背胶贴贴合,获取成品。对于微针原片的裁切包括多道工序,有上料工序、裁切工序、贴合工序和剥离工序;其中上料工序较为关键,在上料区需要保证微针原片摊平而不发生褶皱和卷曲,否则会影响后续的裁切和贴合,也容易损坏微针原片。目前虽然有专门用于微针原片上料的上料设备,但多无法保证微针原片在上料时的平整性,导致原片容易发生两边翘起或整片褶皱的问题。不止于此,目前的上料机构也难以精确地保证微针原片的位置,导致后续裁切和贴合的位置偏移。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针对微针原片、硅胶片、面膜等软质医用美容产品的上料***,可以确保片状料件在上料时的平整性以及位置精度,为后续的产品加工提供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可以确保片状料件在上料时的平整性以及位置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包括:
装料装置,包括装料平台,所述装料平台设置有多个吸气孔;
放料装置,包括放料平台,设置在所述装料平台的一侧,并用于放置片状料件;
取片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吸附孔;以及,
平整度调整装置,用于使所述片状料件以平直的状态真空吸附在所述装料平台上;
所述上料***具有装料工位、取片工位和放料工位;
所述装料平台用于在所述装料工位真空吸附所述片状料件进行上料,并用于在真空吸附所述片状料件后从所述装料工位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
所述吸盘用于在所述取片工位真空吸附所述装料平台上的所述片状料件,并还用于从所述取片工位转移至所述放料工位,以将所述片状料件释放于所述放料平台上。
可选地,所述装料装置还包括相连接的转接平台和装料驱动机构,且所述装料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装料平台,多个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设置;
所述装料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接平台绕自身轴线水平转动,以驱使多个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水平转动,以使每个所述装料平台在所述装料工位和所述取片工位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装料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呈180°分布,或者,所述装料平台的数量超过两个,且所有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呈360°分布。
可选地,所述片状料件为微针原片,所述吸盘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微针原片上的微针的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周围设置多个所述吸附孔。
可选地,所述吸盘设置有镂空的所述避位槽。
可选地,所述避位槽的周围设置环形凸台,多个所述吸附孔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可选地,所述装料平台设置有凹槽,多个所述吸气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凸台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底座和取片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所述吸盘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取片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取片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运动机构和竖直运动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沿水平移动,所述竖直运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沿竖直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竖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运动机构上。
可选地,所述片状料件为微针原片,所述吸盘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微针原片上的微针的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周围设置多个所述吸附孔,所述底座的四周侧面与所述吸盘的四周侧面对齐,所述吸盘设置有镂空的避位槽,且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避位槽对应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弹性机构,设置在所述吸盘与所述吸附孔相对的一侧,所述弹性机构用于提供弹力,以调整所述吸盘与所述片状料件之间的贴合状态。
可选地,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装料平台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片状料件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吸气孔,多个所述吸气孔在所述装料平台上形成中心吸附区和边缘吸附区,所述边缘吸附区的真空吸附力大于所述中心吸附区的真空吸附力,所述边缘吸附区至少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中心吸附区的吸气孔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边缘吸附区的吸气孔的分布密度,或者,所述边缘吸附区的吸气孔相比于所述中心吸附区的吸气孔的尺寸更大,或者,所述吸盘的内部设置不连通的多个真空腔,所述中心吸附区和所述边缘吸附区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真空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吹气装置,所述第一吹气装置在所述装料工位吹气且吹气角度与水平方向呈一夹角。
可选地,所述放料平台设置有多个吸气口,多个所述吸气口用于真空吸附所述片状料件。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真空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装料平台的真空压力、所述放料平台的真空压力和所述吸盘的真空压力。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第二吹气装置,所述第二吹气装置用于在所述放料工位吹气且吹气角度与水平方向呈一夹角。
可选地,所述夹角的角度为30°~90°。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取片工位的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取片工位的状态控制所述取片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所述装料平台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装料工位的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装料工位的状态控制所述装料装置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上料开关;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上料开关被触发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手部信息已撤离所述装料平台的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装料平台从所述装料工位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防护台,所述上料开关设置在所述防护台上,所述防护台的内侧设置所述装料装置、所述取片装置和所述放料装置。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三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三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放料工位的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放料工位的状态控制所述片状料件的载体的运动状态,所述片状料件的载体用于在所述放料工位与所述片状料件接合。
可选地,所述上料***被配置为:
当所述装料平台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后,所述装料平台用于维持对所述片状料件的真空吸附,并当所述取片装置转移至与所述片状料件接触后,所述装料平台再用于解除对所述片状料件的真空吸附。
可选地,所述上料***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装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和所述取片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装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和所述取片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中,通过装料装置可实现片状料件的自动装料,而通过取片装置可将装料平台上的片状料件精确有序地转送至放料平台,能够实现片状料件的自动上料和转送,且装料过程中通过平整度调整装置限制片状料件的形态,不会使片状料件在真空吸附于装料平台时出现褶皱和卷边的问题,降低了片状料件损坏的风险。例如片状料件为硅胶片、面膜、微针原片等软质医用美容产品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料***可为后续的加工工序如裁切和贴片工序提供保障,使得后面产品的加工位置(如裁切位置和贴片位置)更加准确,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如裁切和贴合质量,降低片状料件的制作成本,同时省去人工摊平的操作,提高装料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中,通过设置多个装料平台,可驱动多个装料平台绕转接平台进行公转,该结构紧凑简单,可实现多个装料平台在装料工位和取片工位之间的连续和有序的切换,如此实现片状料件的有序和连续上料,有效的提高了上料效率。尤其,这种结构和上料方式,一方面可实现片状料件的连续上料,减少装料等待时间,提高上料效率,另一方面便于设置人工作业区和机械作业区,以确保人工操作的安全性。特别的,所述装料平台还可以超过两个,并围绕转接平台呈360°分布,以进一步提高上料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中,通过在装料平台上设置凹槽,以及在吸盘上设置凸台,通过凸台与凹槽的配合,可精确定位吸盘的取片位置,实现片状料件的精确取片并保证吸盘吸附片状料件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进一步使得后面产品的加工位置如裁切位置和贴片位置更加准确,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中,通过弹性机构提供的弹力,使吸盘与片状料件更好的贴合,使得吸盘对片状料件吸附牢固,降低在转送过程中发生片状料件掉落的风险,为片状料件的可靠传送提供了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中,通过装料平台上的凹槽来构造平整度调整装置,不仅能限制片状料件的形态,而且还能精确定位片状料件的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平整度调整效果好,有效的节省了装料时间,并保证了真空吸附位置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还可通过吸气孔来构造平整度调整装置,优选将吸气孔和凹槽组合一起限制片状料件的形态,平整度的调整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中,通过第二吹气装置在放料工位对片状料件和片状料件的载体相接合的位置进行吹气,可实现片状料件与片状料件的载体的有效接合,以提高接合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上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设置有防护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上料***移除取片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装料平台的真空吸附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两个边缘吸附区;
图4b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装料平台的真空吸附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四个边缘吸附区;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吸盘和底座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片状料件;
200-载体;
1-装料装置;11-第一装料平台;111-吸气孔;112-凹槽;113-中心吸附区;114-边缘吸附区;12-第二装料平台;13-装料驱动机构;14-转接平台;15-第一吹气装置;
2-放料装置;21-放料平台;
3-取片装置;31-吸盘;311-避位槽;312-吸附孔;313-凸台;32-取片驱动机构;33-底座;331-管路连接孔;34-支架;35-支撑件;
4-第一压力表;5-第二压力表;6-第三压力表;7-第四压力表;
8-第二吹气装置;81-喷气头;
9-上料开关;10-防护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此外,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此外,在以下描述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片状料件可以是微针原片,还可以是其他片状产品,如面膜、硅胶片等软质的片状医用美容产品。此外,当片状料件为微针原片时,可设置原片载体对微针原片进行支撑以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如进行后续的裁切和贴合处理;类似的,当片状料件为除微针原片以外的产品时,也可设置片状料件的载体对片状料件进行支撑以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上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上料***设置有防护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上料***去除取片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解释说明,图1中的片状料件100和片状料件的载体200均以透明的方式进行显示。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料***,用于实现片状料件100的自动上料,以将片状料件100自动转送并精确定位在放料工位。在所述放料工位,片状料件100能够与载体200自动接合,进而由载体200承托片状料件100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如裁切、贴合等加工工序。本文中,片状料件100可以是微针原片,微针原片不限于用于制作眼贴膜,还可以是其他功能的贴片。
具体的,所述上料***包括装料装置1、放料装置2和取片装置3。所述上料***具有装料工位、取片工位和放料工位。
所述装料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装料平台,用于装载片状料件100。为了提高效率,优选装料平台为多个。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料平台包括两个装料平台,分别为第一装料平台11和第二装料平台12,两个装料平台呈180°分布,第一装料平台11和第二装料平台12的结构通常相同。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料平台包括超过两个的装料平台,如三个、四个或更多个,所有装料平台呈360°分布。
所述装料装置1还包括装料驱动机构13,与装料平台连接,以驱动装料平台水平转动或水平移动,从而驱使装料平台从装料工位转动或移动至取片工位,优选,装料驱动机构13驱动装料平台水平转动,更优选多个装料平台围绕一转动轴线对称或非对称分布。
以下描述中,虽以180°分布的两个装料平台作为示意,但不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装料平台还可以是一个或超过两个。
当装料平台为多个时,所述装料装置1还包括转接平台14,与装料驱动机构13连接。第一装料平台11和第二装料平台12围绕转接平台14呈180°分布。或者,所述装料平台的数量超过两个,且所有所述装料平台围绕转接平台14呈360°分布,装料效率更高。所述装料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转接平台14绕自身轴线水平转动,从而驱使第一装料平台11和第二装料平台12围绕转接平台14水平转动,可实现每个所述装料平台在所述装料工位和所述取片工位之间的切换。
例如当第一装料平台11上放置片状料件100后,装料驱动机构13驱动转接平台14水平转动180°,使得第二装料平台12从原先的取片工位转动至当前的装料工位以准备装料,同时第一装料平台11从原先的装料工位转动至当前的取片工位以准备取料。在所述装料工位,主要由人工将片状料件100手动放置于第一装料平台11或第二装料平台12上。在所述取片工位,由取片装置3取走第一装料平台11或第二装料平台12上的片状料件100。
设置两个或更多个装料平台的好处有,一方面可实现片状料件100的连续上料,减少装料等待时间,提高上料效率,另一方面便于设置人工作业区和机械作业区,以确保人工操作的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设置有人工作业区和机械作业区;所述装料工位设置在人工作业区,所述取片工位设置在机械作业区;装料工位靠近操作人员,取片工位远离操作人员,提高作业安全性。
所述取片装置3设置在装料装置1和放料装置2的上方。所述取片装置3包括吸盘31,进一步还包括取片驱动机构32,所述吸盘31与取片驱动机构32连接。所述吸盘31用于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所述取片驱动机构32用于驱动吸盘31运动。当所述吸盘31运动至在所述取片工位后,所述吸盘31从第一装料平台11或第二装料平台12上取走片状料件100,进而从取片工位转移至放料工位,从而将片状料件100自动释放于放料装置2上。
所述放料装置2包括放料平台21,放料平台21设置在装料平台的一侧,并远离人工作业区布置。所述放料平台21提供放料工位。当所述吸盘31在取走装料平台上的片状料件100并移动至所述放料工位后,吸盘31释放片状料件100至放料平台21,且在释放过程中,片状料件100能够与载体200准确对准并接合。片状料件100与载体200的接合是指,片状料件100设置在载体200上,由载体200拖动片状料件100移动,但片状料件100不会从载体200上脱落。例如载体200选自低粘度的膜,载体200由辊轮带动其移动。应理解,载体200已精确定位在放料工位处,而取片装置3可以将片状料件100准确地释放在放料平台21上,从而实现片状料件100与载体200的准确对准以实现接合。
实际操作中,所述装料平台用于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装料平台一般可提供-70kpa~-20kpa的真空压力。图1示出了片状料件100即将真空吸附于第一装料平台11的状态。由于第一装料平台11和第二装料平台12的结构相同,故以下仅对第一装料平台11进行说明,而第二装料平台12的结构可参考第一装料平台11。
第一装料平台11设置有多个吸气孔111,吸气孔111的分布方式和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所述装料工位,人工将片状料件100例如放置于第一装料平台11上后,第一装料平台11启动真空吸附,即将片状料件100真空吸附固定于第一装料平台11上。吸气孔111可以是各种形状,但通常为圆形吸气孔111。吸气孔111的直径可为2~4mm。
然而,在实际装料过程中,片状料件100较软(如可溶微针原片、面膜、硅胶片等)且为片材,非常容易卷曲和发生褶皱,若由人工手动将片状料件100进行摊平,效率非常低,而且操作不便,同时摊平效果也不好。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还设置了平整度调整装置,由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对片状料件100的形态进行限制,以使片状料件100以平直的状态真空吸附在装料平台上,以此省去人工摊平操作,不仅提高效率,而且有效的改善平整性。
本申请对平整度调整装置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举例的凹槽、吸气孔,例如还可以是吹气或压抵等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装料平台上的凹槽112,凹槽112的形状与片状料件100的形状相匹配,且吸气孔111设置在凹槽112的底壁上。可选的,所述凹槽112的深度为4~6mm,优选为5~6mm,以确保足够的限位深度。片状料件100直接设置在凹槽112中。通过凹槽112与片状料件100的形状配合,可以有效的避免片状料件100发生卷边或褶皱问题,而且还能准确地定位片状料件100的位置,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由此提高了上料效率,简化了上料操作,最终也改善了片状料件100在装料时的平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装料平台上的多个吸气孔111。如图4a和图4b所示,多个吸气孔111在装料平台上形成中心吸附区113和边缘吸附区114。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a和图4b中用虚线框大致示意了各吸附区的位置。其中边缘吸附区114提供的真空吸附力大于中心吸附区113的真空吸附力,边缘吸附区114用于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的边缘部分(该边缘部分为空白区),中心吸附区113用于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的中间部分。应理解,中心吸附区113不能狭义地理解为绝对的中间位置,同理,片状料件100的中间部分亦不能狭义地理解为绝对的中间位置。所述边缘吸附区114至少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图4a中示出了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吸附区11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吸附区114的数量还可为四个,如图4b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吸附区114的吸气孔111的分布密度大于中心吸附区113的分布密度,此时,所述吸气孔111的大小和形状通常相同,如图4a和图4b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吸附区114的吸气孔111相比于中心吸附区113的吸气孔111的尺寸更大。吸气孔111的尺寸更大,吸附能力更强。此时,所述边缘吸附区114的吸气孔111的形状和中心吸附区113的吸气孔111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优选为相同。可选的,所述边缘吸附区114的吸气孔111的孔径为3~4mm,所述中心吸附区113的吸气孔111的孔径为2~3mm。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吸盘31的内部设置不连通的多个独立的真空腔,所述中心吸附区113和所述边缘吸附区114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真空腔连通。因此,所述中心吸附区113中的吸气孔111和边缘吸附区114的吸气孔111不共用一个真空腔,以通过不同的真空腔产生不同的真空压力,不仅可较好的控制卷边和褶皱问题,而且还可以吸附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片状料件100。
多个所述吸气孔111的排布方式不限于图示的矩阵,还可以是多个同心圆或者多个扇形。而且本申请并不限定仅通过以上方式来防止片状料件100的卷曲和褶皱,在其他情况下,例如还可设置活动的压块或压头来压抵片状料件100上的空白区域,使用时,压块或压头可以伸出以压抵片状料件100的空白区域,不使用时,压块或压头可以回缩。又或者,可将平整度调整装置构造为第一吹气装置15(参阅图1),第一吹气装置15用于在所述装料工位对所述装料平台上的片状料件100进行吹气,所述第一吹气装置15的吹气角度与水平方向呈夹角,该夹角的角度优选为30°~90°,更优选夹角的角度为90°以进行垂直吹气。所述第一吹气装置15的吹气气流可调节,优选第一吹气装置15还可移动,在使用时移动至装料工位,在不使用时离开装料工位。本申请对第一吹气装置15的安装位置不作限定,如可设置在外部机构上,或设置在装料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放料平台21优选设置有多个吸气口22(参阅图2),多个所述吸气口22用于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防止片状料件100在脱离吸盘31时发生翘边,确保放料时的平整性。
如图1所示,在吸盘31释放片状料件100的过程中,被释放的片状料件100的一部分与载体200接合(如粘合),另一部分如果不吸附,则很有可能发生翘边问题,因此,由放料平台21对被释放的片状料件100的另一部分进行吸附以防止卷边,从而保证放料时片状料件100的平整性。本实施例中,载体200被辊轮带动而朝箭头A3方向水平移动,从而拖动片状料件100一起移动。
所述放料平台21的真空吸附面优选为平面,也即,放料平台21的整个上表面平坦无凹槽,并在平面上设置多个吸气口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放料平台21也可不提供真空吸附功能,而是利用其他机构来防止片状料件100发生翘边问题,如在放料平台21的上方设置可活动的压板,压板可压抵在片状料件100的边缘,如边缘的空白区。
所述上料***优选还包括真空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装料平台的真空压力、放料平台21的真空压力和吸盘31的真空压力。
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表4、第二压力表5和第三压力表6,该三个压力表优选并排布置在外部机构上。所述第一压力表4用于检测第一装料平台11的真空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表5用于检测第二装料平台12的真空压力,所述第三压力表6用于检测放料平台21的真空压力。根据这些压力表反馈的信息可以人工或机械控制装料平台和放料平台21的真空状态。优选的,所述真空压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四压力表7,设置在外部机构或取片装置3上,用于监测吸盘31的真空压力。所述第四压力表7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每个第四压力表7用于检测吸盘31内的一个真空腔的真空压力。本实施例中,每个压力表优选可数字显示真空压力。
所述取片装置3用于通过吸盘31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吸盘31。所述吸盘3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吸附孔312,多个吸附孔312用于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
本实施例中,当片状料件100为微针原片时,为了避让微针原片的微针,所述吸盘31的中央设置避位槽311,所述避位槽311用于避让微针原片上的微针,并在避位槽311的周围设置多个吸附孔312。吸附孔312的分布可以是连续的一圈,也可以是分区域设置,如形成四个边角区,在每个边角区分布L形排布的吸附孔312。进一步的,所述避位槽311可以是镂空槽或非镂空槽,优选为镂空槽,以减轻吸盘31的重量。应理解,微针原片设置有可被吸盘31真空吸附的空白区,该空白区没有微针。空白区通常四边设置,空白区的宽度不作要求,例如空白区的宽度可为9mm左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吸盘31上设置环形的凸台313,凸台313的形状与装料平台上的凹槽112相配合,并在凸台313上设置多个吸附孔312。通过凸台313与凹槽112的配合,可精确定位吸盘31的取片位置,例如对于微针原片,可实现微针原片的精确取片并保证吸盘吸附微针原片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进一步使得后面微针原片的裁切位置和贴片位置更加准确,提高微针原片的裁切和贴合质量。
所述取片装置3还可包括底座33,底座33与吸盘31可拆卸地连接,并与取片驱动机构32连接。所述取片驱动机构32用于驱动吸盘31和底座33运动,主要是上下竖直运动(如图1中的箭头A1)和水平往复运动(如图1中的箭头A2)。当所述吸盘31上下运动时,可远离或靠近装料平台;当所述吸盘31水平运动时,可远离或靠近放料平台21。所述底座33与吸盘31分体制作后优选可拆卸地连接,如螺栓连接,便于更换吸盘31。优选的,所述底座33的四周侧面与吸盘31的四周侧面对齐,且所述底座33优选设置有与镂空的避位槽311对应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33可作为吸盘31的后盖以密封吸盘31形成密封的真空腔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33仅为一个连接接口,使吸盘31通过底座33与取片驱动机构32连接,而吸盘31自身内部形成密封的真空腔室。
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33上可设置管路连接孔331,管路连接孔331用于连接抽真空管路和吸附孔312。优选的,所述管路连接孔331为多个,每个管路连接孔331与吸盘31内的不同真空腔连通,也即吸盘31内的真空腔设置有多个,多个真空腔互相独立而不连通。每个真空腔对应有若干吸附孔312,每个真空腔通过一个管路连接孔331连接一根抽真空管路进行抽真空。真空腔优选为4个,管路连接孔331的数量与真空腔的数量一致。本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腔的数量为4个,每个真空腔对应设置一些吸附孔312,吸附孔312在吸盘31上分布形成四个边角区,每个边角区可吸附片状料件100的两相邻边。这种分腔设置的构造,不仅便于分别独立调节各个真空腔的真空吸附力,而且真空吸附力更为集中,吸附效果更好,同时还便于吸附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片状料件100。
本申请对取片驱动机构32的结构也没有特别的限制。所述取片驱动机构32可包括水平运动机构和竖直运动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驱动吸盘31水平移动,所述竖直运动机构驱动吸盘31竖直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水平运动机构包括支架34、水平运动驱动器和水平运动传动组件,所述支架34与底座33连接并设置在水平运动传动组件上,所述水平运动传动组件在所述水平运动驱动器驱动下带动所述支架34沿水平方向运动,所述支架34例如通过竖直运动机构带动吸盘31沿水平方向运动。本实施例对所述水平运动传动组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是滑块导轨组件、齿轮齿条组件、滚珠丝杠组件。所述水平运动驱动器例如可以是电机、液压或气压装置。
所述竖直运动机构可包括竖直运动传动组件、支撑件35以及竖直运动驱动器(未图示)。所述支撑件35设置在竖直运动传动组件上。所述竖直运动传动组件在所述竖直运动驱动器驱动下带动所述支撑件35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支撑件35用于连接底座33,由支撑件35带动吸盘31沿竖直方向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竖直运动传动组件设置于水平运动机构上,例如设置于所述水平运动机构的支架34上。本实施例对所述竖直运动传动组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是滑块导轨组件、齿轮齿条组件、滚珠丝杠组件。所述竖直运动驱动器例如可以是电机、液压或气压装置。优选,所述竖直运动驱动器、水平运动驱动器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以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竖直运动驱动器和水平运动驱动器的运动状态(如开启、关闭),更具体的,通过接收到控制器的指令,所述竖直运动驱动器和水平运动驱动器开启、关闭等。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运动机构、竖直运动机构的功能还可以由一个机构来实现,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所述水平运动机构和竖直运动机构可以采用XZ轴龙门滑台模组替代。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取片驱动机构32还可以是多自由度的机械手臂,使取片操作更为灵活和方便。
所述取片装置3优选还包括弹性机构,设置在吸盘31与吸附孔312相对的一侧,所述弹性机构用于提供弹力,以调整吸盘31与片状料件100之间的贴合状态,使吸盘31与片状料件100更好的贴合,使得吸盘31对片状料件100吸附牢固,进一步降低在转送过程中发生片状料件100掉落的风险,为片状料件100的可靠传送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证。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至少一根弹簧,优选弹簧为多根,多根弹簧围绕吸盘31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弹簧设置在吸盘31与吸附孔312相对的一侧。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3作为吸盘31的后盖以密封吸盘31形成密封的真空腔室,且底座33与支撑件35可活动的连接,至少一根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33的弹簧安装孔内,另一端设置在支撑件35的弹簧安装孔内。例如可在图2中虚线a所指示的位置设置弹簧。
本申请对装料驱动机构13的结构不作要求。一般,所述装料驱动机构13包括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通过转接平台14驱动转接平台14上的多个装料平台围绕转接平台14水平转动。
图1还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吹气装置8,用于在所述放料工位的位置对片状料件100和载体200相接合的位置进行吹气,所述第二吹气装置8的吹气角度与水平方向呈一夹角,优选为30°~90°夹角,更优选为90°。所述第二吹气装置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喷气头81,喷气头81设置在片状料件100与载体200相接合的位置的上方并进行吹气,使片状料件100与载体200更好的粘合。优选的,所述第二吹气装置8还可包括吹气驱动机构82,与喷气头81连接,以驱动喷气头81运动。所述吹气驱动机构82的结构没有要求,例如是电机、液压或气压装置。更优选的,所述喷气头81的吹气角度可以调整,如喷气头81可摆动。此外,第二吹气装置8的吹气气流优选可调节,更优选吹气气流的气流量为100~200l/min,吹气气流的气压值为0.4~0.7Mpa。所述喷气头81可为多孔气刀,以形成一排微气流束,多孔气刀的喷气孔的孔径优选为0.5~3.0mm,且气流的宽幅大于片状料件100的宽度。本申请对第二吹气装置8的安装位置不作限定,如所述第二吹气装置8可设置在外部机构上或放料平台上。
所述上料***优选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取片工位的状态(即在取片工位处的片状料件100的来料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取片工位的状态控制取片装置3的工作状态和装料平台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当装料平台装载片状料件100转移至取片工位后,第一位置检测装置即获取取片工位当前为满载的状态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满载的状态信息控制取片装置3移动,直至接触片状料件100,进而控制器控制装料平台解除对片状料件100的真空吸附;反之,若第一位置检测装置获取取片工位当前为空载的状态信息,则取片装置3不动作。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可无线或有线通信连接,本申请对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作限定,如可设置在外部机构上,或设置在取片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还包括第二位置检测装置,优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装料工位的状态(即在装料工位处的片状料件100的来料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装料工位的状态控制装料装置1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当装料平台装载片状料件100后,第二位置检测装置即获取装料工位当前为满载的状态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满载的状态信息控制装料装置1转移至取片工位;反之,若第二位置检测装置获取装料工位当前为空载的状态信息,则装料装置1不动作。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可无线或有线通信连接,本申请对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作限定,如可设置在外部机构上,或设置在装料平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还包括第三位置检测装置,优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三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放料工位的状态(即在放料工位处的片状料件100的来料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放料工位的状态控制载体200是否移动。若第三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放料工位处于空载状态时(即放料平台21上未放置片状料件100),控制器控制载体200静止不动;若第三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放料工位处于满载状态时(即放料平台21上已放置片状料件100),控制器控制载体200进行移动以拖动片状料件100。所述第三位置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可无线或有线通信连接,本申请对所述第三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作限定,如可设置在外部机构上,或设置在放料平台上。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检测装置可以是各种结构,本申请对此没有特别的要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检测装置优选为红外探测器。
本实施例中,在取片工位处设置一个红外探测器,以探测该取片工位处的装料平台上的片状料件100,并在装料工位处设置一个红外探测器以探测该装料工位处的装料平台上的片状料件100,另在放料工位处设置一个红外探测器以探测该放料工位处的放料平台上的片状料件100的就位情况。
为了进一步减少上料过程中片状料件100出现卷边或褶皱问题,所述上料***优选被配置为:当所述装料平台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后,所述装料平台首先用于维持对片状料件100的真空吸附,只有当所述取片装置3转移至与所述片状料件100接触后,所述装料平台才解除对所述片状料件100的真空吸附,然后取片装置3通过吸盘31立刻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
优选地,当其中一个装料平台装载片状料件100到达取片工位后,取片工位处的红外探测器获取片状料件100已就位于取片工位的信息,并将片状料件100已就位于取片工位的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吸盘31移动直至接触片状料件100,当吸盘31与片状料件100接触后,控制器控制装料装置1解除装料平台对片状料件100的真空吸附,而此时的吸盘31已开启真空吸附,一旦装料平台解除对片状料件100的真空吸附后,吸盘31便可立刻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在该过程中,在装料平台未解除真空吸附时,使吸盘31下降并解除接触片状料件100,确保吸盘31与片状料件100有效接触后,再使装料平台停止对片状料件100的真空吸附,进而由吸盘31真空吸附片状料件100。如此操作,可有效的避免吸盘31吸附片状料件100时出现吸附不平整的问题。
优选,所述上料***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吸盘31与片状料件100的接触状态。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如有线或无线通信。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信息控制装料装置1停止真空吸附。更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装料装置1、放料装置2、取片装置3、真空压力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和吹气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通信,以控制这些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取片装置3上,如设置在吸盘31或与吸盘31连接的结构上。
本实施例对控制器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执行逻辑运算的硬件,例如,单片机、微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者是在硬件基础上的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功能模块、函数、目标库(Object Libraries)或动态链接库(Dynamic-Link Libraries)。或者,是以上两者的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在本申请公开的内容基础上,应当知晓如何具体实现控制器与其他设备间的通信。此外,采用控制器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手段,例如手动控制,机械控制,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料***还包括上料开关9,上料开关9的数量不限定,优选为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上料开关9被触发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手部信息已撤离所述装料平台的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装料平台从所述装料工位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优选的,在装料过程中,当两个上料开关9被同时按下,且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操作人员的双手已撤离装料平台时,所述控制器才会根据两个上料开关9反馈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位置检测装置反馈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装料驱动机构13驱动装料平台转移至取片工位,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更好,可有效的保护人身安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料***还包括防护台10,在防护台10的内侧设置机械设备(包括装料装置、取片装置、放料装置和其他相关设备),在防护台10的外侧可供人员活动。其中上料开关9设置在防护台10上。两个上料开关9分别用于对应于操作人员的左右手,当操作人员将片状料件100放置于装料平台上后,一方面第二位置检测装置进行手部信息检测,另一方面还需要操作人员双手按下两个上料开关9,最终控制器同时根据手部信息和上料开关9的触发信息控制装料平台转动进行上料。优选的,所述装料平台上设置有电磁阀,优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实现装料平台的破真空。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料***,结构紧凑,上料效率高,可实现片状料件100的准确定位,当片状料件100与载体200接合后,由载体200带动片状料件100进入后续的加工工序,如裁切工序和贴合工序等,可按照设置的形状和大小对片状料件100进行裁切,相较现有的人工或机械上料,上料效率及质量大大提高。
应当理解,上述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上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料装置,包括装料平台,所述装料平台设置有多个吸气孔;
放料装置,包括放料平台,设置在所述装料平台的一侧,并用于放置片状料件;
取片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吸附孔;以及,
平整度调整装置,用于使所述片状料件以平直的状态真空吸附在所述装料平台上;
所述上料***具有装料工位、取片工位和放料工位;
所述装料平台用于在所述装料工位真空吸附所述片状料件进行上料,并用于在真空吸附所述片状料件后从所述装料工位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
所述吸盘用于在所述取片工位真空吸附所述装料平台上的所述片状料件,并还用于从所述取片工位转移至所述放料工位,以将所述片状料件释放于所述放料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装置还包括相连接的转接平台和装料驱动机构,且所述装料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装料平台,多个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设置;
所述装料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接平台绕自身轴线水平转动,以驱使多个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水平转动,以使每个所述装料平台在所述装料工位和所述取片工位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呈180°分布,或者,所述装料平台的数量超过两个,且所有所述装料平台围绕所述转接平台呈360°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料件为微针原片,所述吸盘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微针原片上的微针的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周围设置多个所述吸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设置有镂空的所述避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槽的周围设置环形凸台,多个所述吸附孔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平台设置有凹槽,多个所述吸气孔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凸台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底座和取片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所述吸盘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取片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取片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运动机构和竖直运动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沿水平移动,所述竖直运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吸盘和所述底座沿竖直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运动机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料件为微针原片,所述吸盘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微针原片上的微针的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周围设置多个所述吸附孔,所述底座的四周侧面与所述吸盘的四周侧面对齐,所述吸盘设置有镂空的避位槽,且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避位槽对应的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装置还包括弹性机构,设置在所述吸盘与所述吸附孔相对的一侧,所述弹性机构用于提供弹力,以调整所述吸盘与所述片状料件之间的贴合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装料平台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片状料件相匹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吸气孔,多个所述吸气孔在所述装料平台上形成中心吸附区和边缘吸附区,所述边缘吸附区的真空吸附力大于所述中心吸附区的真空吸附力,所述边缘吸附区至少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吸附区的吸气孔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边缘吸附区的吸气孔的分布密度,或者,所述边缘吸附区的吸气孔相比于所述中心吸附区的吸气孔的尺寸更大,或者,所述吸盘的内部设置不连通的多个真空腔,所述中心吸附区和所述边缘吸附区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真空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度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吹气装置,所述第一吹气装置在所述装料工位吹气且吹气角度与水平方向呈一夹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平台设置有多个吸气口,多个所述吸气口用于真空吸附所述片状料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真空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装料平台的真空压力、所述放料平台的真空压力和所述吸盘的真空压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第二吹气装置,所述第二吹气装置在所述放料工位吹气且吹气角度与水平方向呈一夹角。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为30°~9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取片工位的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取片工位的状态控制所述取片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所述装料平台的工作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装料工位的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装料工位的状态控制所述装料装置的工作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上料开关;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上料开关被触发时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手部信息已撤离所述装料平台的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装料平台从所述装料工位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防护台,所述上料开关设置在所述防护台上,所述防护台的内侧设置所述装料装置、所述取片装置和所述放料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第三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第三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放料工位的状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放料工位的状态控制所述片状料件的载体的运动状态,所述片状料件的载体用于在所述放料工位与所述片状料件接合。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被配置为:
当所述装料平台转移至所述取片工位后,所述装料平台用于维持对所述片状料件的真空吸附,并当所述取片装置转移至与所述片状料件接触后,所述装料平台再用于解除对所述片状料件的真空吸附。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装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和所述取片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装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和所述取片装置的工作状态。
CN202121733110.0U 2021-07-28 2021-07-28 上料*** Active CN215946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3110.0U CN215946202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上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3110.0U CN215946202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上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6202U true CN215946202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4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3110.0U Active CN215946202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上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620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4786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上海悦肤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料***
WO2023005551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上海悦肤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吸附结构及取片设备
CN117066721A (zh) * 2023-10-11 2023-11-17 武汉金运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绣花字母标的激光切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001752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苏州悦肤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和泡罩包装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4786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上海悦肤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料***
WO2023005551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上海悦肤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吸附结构及取片设备
WO2024001752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苏州悦肤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和泡罩包装设备
CN117066721A (zh) * 2023-10-11 2023-11-17 武汉金运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绣花字母标的激光切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46202U (zh) 上料***
CN115676452A (zh) 上料***
US11065429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microneedle array unit
CN217514038U (zh) 裁切装置
CN102241180A (zh) 可自动撕离型纸的贴膜机
JP5797623B2 (ja) 粘着テープ貼付け方法および粘着テープ貼付け装置
WO2023246407A1 (zh) 贴片产品加工***及贴片产品加工方法
CN216127356U (zh) 吸附结构及取片设备
WO2023005551A1 (zh) 吸附结构及取片设备
CN217648522U (zh) 贴片产品加工***
CN217516205U (zh)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和泡罩包装设备
EP1393930B1 (en) Sheet-affixing device and sheet-supplying device
KR20160018402A (ko) 기판 접합 방법 및 기판 접합 장치
JP2021108402A (ja) 粘着テープ貼付け方法および粘着テープ貼付け装置
KR20210152954A (ko) 점착 시트 첩부 방법, 점착 시트 첩부 장치, 및 반도체 제품의 제조 방법
WO2017065005A1 (ja) 粘着テープ貼付け方法および粘着テープ貼付け装置
JP2017053944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画面保護用シートの貼着装置及びその画面保護用シートに用いられる剥離シート
CN117340984A (zh) 裁切装置
CN219238555U (zh) 自动取放料装置以及真空压合设备
KR102291388B1 (ko) 마스크 포장재 실링 시스템
KR101899772B1 (ko) 마스크 팩 자동 포장 장치용 낱장 분리 장치
JP6944625B2 (ja) 基板への接着シート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CN213677425U (zh) 一种纸箱撑开装置
CN209775626U (zh) 一种敷贴药料成型器
KR20210152953A (ko) 점착 시트 첩부 방법, 점착 시트 첩부 장치, 및 반도체 제품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