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5939U -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5939U
CN215805939U CN202122354490.3U CN202122354490U CN215805939U CN 215805939 U CN215805939 U CN 215805939U CN 202122354490 U CN202122354490 U CN 202122354490U CN 215805939 U CN215805939 U CN 215805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hannel
valve body
valve
ai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44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3544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5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5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5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提出了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包括阀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进气口,第一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把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具有排气口,所述第三腔体具有气囊口,第二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一端具有第一堵部,所述第一堵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充放气控制,其容易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用的有很多种结构,其中一种方式为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现有技术中,整个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装置采用的是触点和执行机构的配合来实现气囊的充放气控制,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其结构复杂,且触点容易损坏,一旦触点损坏,将导致整个控制***失灵,无法实现减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充放气控制,其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包括
阀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进气口,
第一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把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阀芯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具有排气口,所述第三腔体具有气囊口,
第二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一端具有第一堵部,所述第一堵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一堵部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口且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所述第二阀芯滑动后,所述第一堵部堵住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或堵住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提供所述第一堵部堵住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所需的力。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阀体包括
第一阀体,
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具有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另一端还具有第二堵部,所述第二堵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阀芯滑动后,所述第二堵部堵住或取消堵住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体具有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于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所述环形腔体连通所述气囊口和所述第三腔体,
还包括
密封环,为两个,均位于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腔体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体还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排气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弹性调整件,一端伸出所述第二阀体外,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芯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阀芯滑动方向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堵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堵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调整件、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共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阀体内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所述弹性调整件、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二阀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充放气控制,其容易损坏的问题,特别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阀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通道,且第一腔体具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气泵,气泵可以为第一腔体提供一定气压的压力;第一阀芯滑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把第二腔体分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其中,第一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且第一阀芯具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第四腔体具有排气口,第三腔体具有气囊口,气囊口连接汽车座椅下的气囊,使得气囊内的气压能够连通到第三腔体,使得气泵的气压与气囊内的气压能够通过第一腔体、第三腔体、第一通道连接起来,从而方便通过控制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开闭,来实现控制气囊气压处于合适的范围,也使得不同重量的人使用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装置时,不同的重量会带给气囊不同的压力,从而阀门会对气压进行调整,达到气囊与气泵气压平衡的目的,汽车座椅下的气囊就会具有合适的气压来提供给不同重量的人在开车过程中减震的效果;
第二阀芯滑动设置在阀体内,一端具有第一堵部,其设置在第三腔体内,当第二阀芯滑动后,可以实现第一堵部堵住第二通道一端的同打开第一通道,或堵住第一通道一端的同时打开第二通道;具体的,当气泵的压力大于气囊的压力时,气泵的压力会推动第一堵部,从而打开第二通道移动,使得第一堵部堵住第二通道一端的同时打开第一通道,气泵的气压会通过第一通道、第三腔体和气囊口流向气囊内,实现对气囊充气,防止气囊气压过低,导致减震效果降低;当气泵的压力小于气囊的压力时,气囊的压力会推动第一阀芯远离第二阀芯,第一堵部和第二阀芯将会分开,使第二通道打开,此时气囊的气压会通过第二通道、第四腔体和排气口排出,实现对气囊的排气,降低气囊的气压,使其趋于与气泵气压的平衡。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大多采用触点和执行机构的配合来实现气囊的充放气控制,而本实施例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机械结构的阀门阀芯很好的实现了气囊的充放气控制,使用寿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损害,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减震效果也更加平衡。
弹性件设置在阀体内,其提供第一堵部堵住第二通道的一端所需的力,起到复位作用,使得第一堵部持续堵住第二通道;具体的,在气囊压力大于气泵压力时,气囊的压力会推动第一阀芯远离第二阀芯,第二通道打开,使得气囊的气压流向第二通道内,之后再经排气口排出;在气囊压力小于气泵压力时,气囊无需排气,且气囊需要充气,弹性件提供的力使得第一堵部持续堵住第二通道,关闭第二通道,从而防止气泵在向气囊充气时,气囊的气压会直接通过第二通道与第四腔体连通,导致气压流失,从而无法达到气压平衡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调整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101、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1021、第三腔体,1022、第四腔体,1023、排气口,1024、气囊口,103、第一通道,104、进气口,105、第一阀体,106、第二阀体,107、环形腔体,108、排气通道,2、第一阀芯,201、第二通道,3、第二阀芯,301、第一堵部,302、第二堵部,4、弹性件,5、密封环,6、弹性调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包括
阀体1,具有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一通道103,所述第一腔体101具有进气口104,
第一阀芯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把所述第二腔体102分隔为第三腔体1021和第四腔体1022,所述第一阀芯2具有第二通道201,所述第二通道201连通所述第三腔体1021和所述第四腔体1022,所述第一通道103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1和所述第三腔体1021,所述第四腔体1022具有排气口1023,所述第三腔体1021具有气囊口1024,
第二阀芯3,滑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一端具有第一堵部301,所述第一堵部301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1021内,所述第一堵部301靠近所述第二通道201的一端口且靠近所述第一通道103的一端口,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后,所述第一堵部301堵住所述第二通道201的一端或堵住所述第一通道103的一端,
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提供所述第一堵部301堵住所述第二通道201的一端所需的力。
本实例中,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充放气控制,其容易损坏的问题,特别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阀体1具有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一通道103,且第一腔体101具有进气口104,进气口104连接气泵,气泵可以为第一腔体101提供一定气压的压力;第一阀芯2滑动设置在第二腔体102内,把第二腔体102分隔为第三腔体1021和第四腔体1022,其中,第一通道103连通第一腔体101和第三腔体1021,且第一阀芯2具有第二通道201,第二通道201连通第三腔体1021和第四腔体1022;第四腔体1022具有排气口1023,第三腔体1021具有气囊口1024,气囊口1024连接汽车座椅下的气囊,使得气囊内的气压能够连通到第三腔体1021,使得气泵的气压与气囊内的气压能够通过第一腔体101、第三腔体1021、第一通道103连接起来,从而方便通过控制第一通道103、第二通道201的开闭,来实现控制气囊气压处于合适的范围,也使得不同重量的人使用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装置时,不同的重量会带给气囊不同的压力,从而阀门会对气压进行调整,达到气囊与气泵气压平衡的目的,汽车座椅下的气囊就会具有合适的气压来提供给不同重量的人在开车过程中减震的效果;
第二阀芯3滑动设置在阀体1内,一端具有第一堵部301,其设置在第三腔体1021内,当第二阀芯3滑动后,可以实现第一堵部301堵住第二通道201一端的同打开第一通道103,或堵住第一通道103一端的同时打开第二通道201;具体的,当气泵的压力大于气囊的压力时,气泵的压力会推动第一堵部301,从而打开第二通道201移动,使得第一堵部301堵住第二通道201一端的同时打开第一通道103,气泵的气压会通过第一通道103、第三腔体1021和气囊口1024流向气囊内,实现对气囊充气,防止气囊气压过低,导致减震效果降低;当气泵的压力小于气囊的压力时,气囊的压力会推动第一阀芯2远离第二阀芯3,第一堵部301和第二阀芯3将会分开,使第二通道201打开,此时气囊的气压会通过第二通道201、第四腔体1022和排气口1023排出,实现对气囊的排气,降低气囊的气压,使其趋于与气泵气压的平衡。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减震用气囊大多采用触点和执行机构的配合来实现气囊的充放气控制,而本实施例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机械结构的阀门阀芯很好的实现了气囊的充放气控制,使用寿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损害,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减震效果也更加平衡。
弹性件4设置在阀体1内,其提供第一堵部301堵住第二通道201的一端所需的力,起到复位作用,使得第一堵部301持续堵住第二通道201;具体的,在气囊压力大于气泵压力时,气囊的压力会推动第一阀芯2远离第二阀芯3,第二通道201打开,使得气囊的气压流向第二通道201内,之后再经排气口1023排出;在气囊压力小于气泵压力时,气囊无需排气,且气囊需要充气,弹性件4提供的力使得第一堵部301持续堵住第二通道201,关闭第二通道201,从而防止气泵在向气囊充气时,气囊的气压会直接通过第二通道201与第四腔体1022连通,导致气压流失,从而无法达到气压平衡减震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阀体1包括
第一阀体105,
第二阀体106,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05内,具有所述第一腔体101、所述第三腔体1021和所述第四腔体1022。
本实例中,阀体1包括第一阀体105和第二阀体106,第二阀体106设置在第一阀体105内,其具有第一腔体101、第三腔体1021和第四腔体1022,是为了方便整个装置的生产,防止整体生产成本过高,两层结构也方便控制整体的气密性,防止跑气,从而增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103内,另一端还具有第二堵部302,所述第二堵部302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01内,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后,所述第二堵部302堵住或取消堵住所述第一通道103的另一端。
本实例中,第一腔体101内的气压在压力大于第三腔体1021内的气压时,会作用于第一堵部301使其将第一通道103打开,从而向第三腔体1021充气,实现气囊的增压,为了避免无限制的向第三腔体1021内充气,避免气囊压力被无限制的增压,特别设计了第二堵部302,当第一腔体101的气压大于第三腔体1021的气压过大时,第一腔体101内的气压会通过第一通道103作用于第一堵部301带动第二阀芯3向远离第一腔体101移动,直至第二堵头将第一通道103堵住,因此即使气泵的压力过大或者不稳定,也不会导致气囊被过大的冲压。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体105具有环形腔体107,所述环形腔体107位于所述第一阀体105与所述第二阀体106之间,所述环形腔体107连通所述气囊口1024和所述第三腔体1021,
还包括
密封环5,为两个,均位于所述第一阀体105与所述第二阀体106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腔体107的两侧。
本实例中,第一阀体105具有环形腔体107,其位于第一阀体105和第二阀体106之间,且环形腔体107连通气囊口1024和第三腔体1021,使得在第三腔体1021内流动的气体都会先通过环形腔体107再进入或离开气囊,整个装置的气体传输效果更加高效;加入两个密封环5,其均位于第一阀体105与第二阀体106之间,且分别设置在环形腔体107的两侧,是为了使整个装置的气密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体105还具有排气通道108,所述排气通道108连通所述排气口1023。
本实例中,第一阀体105还具有排气通道108,排气通道108连通排气口1023,可以使得经排气口1023排出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108排出,充分利用了第一阀体105的空间,使得排气效率提高。
进一步,还包括
弹性调整件6,一端伸出所述第二阀体106外,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4抵接。
本实例中,弹性调整件6,一端伸出第二阀体106外,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4抵接,是为了通过弹性调整件6拧动,调整弹性件4的松紧,从而控制第一堵部301堵住第二通道201的力的大小,方便了不同重量的人在对气囊施压时,气囊需要充放气的量不同,由于压力差不同,使得第一堵部301堵住第二通道201所需的力的大小变化,轻的人所需要调整气压的量小,所以通过弹性调整件6的拧动,来获得弹性件4较松的程度,使得第一堵部301堵住第二通道201的力变小,而重的人所需要调整气压的量大,所以通过弹性调整件6的拧动,来获得弹性件4较紧的程度,使得第一堵部301堵住第二通道201的力变大。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芯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方向平行。
本实例中,第一阀芯2的滑动方向与第二阀芯3滑动方向平行,方便二者滑动来控制调整气囊的气压,节省装置使用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通道103和所述第二通道201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堵部301的直径,所述第二堵部30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03的直径。
本实例中,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的横截面为圆形,可以方便阀芯滑动,第一通道103和第二通道201的直径均小于第一堵部301的直径,第二堵部30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道103的直径,是为了方便第一堵部301可以堵住第一通道103或第二通道201,第二堵部302可以堵住第一通道103。
进一步,所述弹性调整件6、所述弹性件4、所述第二阀体106、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共轴。
本实例中,弹性调整件6、弹性件4、第二阀体106、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共轴,可以方便整个装置的装配,节省使用空间,方便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阀体106内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所述弹性调整件6、所述弹性件4、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
本实例中,第二阀体106内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弹性调整件6、弹性件4、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规定了第二阀体106内各个工件的位置,使得其各自配合使用,来控制调整气囊的气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具有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一通道(103),所述第一腔体(101)具有进气口(104),
第一阀芯(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把所述第二腔体(102)分隔为第三腔体(1021)和第四腔体(1022),所述第一阀芯(2)具有第二通道(201),所述第二通道(201)连通所述第三腔体(1021)和所述第四腔体(1022),所述第一通道(103)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01)和所述第三腔体(1021),所述第四腔体(1022)具有排气口(1023),所述第三腔体(1021)具有气囊口(1024),
第二阀芯(3),滑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一端具有第一堵部(301),所述第一堵部(301)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1021)内,所述第一堵部(301)靠近所述第二通道(201)的一端口且靠近所述第一通道(103)的一端口,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后,所述第一堵部(301)堵住所述第二通道(201)的一端或堵住所述第一通道(103)的一端,
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提供所述第一堵部(301)堵住所述第二通道(201)的一端所需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包括
第一阀体(105),
第二阀体(106),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05)内,具有所述第一腔体(101)、所述第三腔体(1021)和所述第四腔体(10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103)内,另一端还具有第二堵部(302),所述第二堵部(302)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01)内,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后,所述第二堵部(302)堵住或取消堵住所述第一通道(103)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05)具有环形腔体(107),所述环形腔体(107)位于所述第一阀体(105)与所述第二阀体(106)之间,所述环形腔体(107)连通所述气囊口(1024)和所述第三腔体(1021),
还包括
密封环(5),为两个,均位于所述第一阀体(105)与所述第二阀体(106)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腔体(107)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05)还具有排气通道(108),所述排气通道(108)连通所述排气口(10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调整件(6),一端伸出所述第二阀体(106)外,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4)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阀芯(3)滑动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通道(103)和所述第二通道(201)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堵部(301)的直径,所述第二堵部(30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03)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整件(6)、所述弹性件(4)、所述第二阀体(106)、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共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106)内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所述弹性调整件(6)、所述弹性件(4)、所述第一阀芯(2)和所述第二阀芯(3)。
CN202122354490.3U 2021-09-27 2021-09-27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Active CN215805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4490.3U CN215805939U (zh) 2021-09-27 2021-09-27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4490.3U CN215805939U (zh) 2021-09-27 2021-09-27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5939U true CN215805939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54490.3U Active CN215805939U (zh) 2021-09-27 2021-09-27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5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15444B1 (ko) 압력 감소 밸브
EP3943361A1 (en) Parking brake control module and rail vehicle
EP1264130A1 (en) Excess pressure release for gas
CN211550662U (zh) 一种可实现高精度减压的多功能组合阀
CN108087602B (zh) 一种集成减压阀
CN110486479B (zh) 一种大流量三级先导式电磁阀
KR101197421B1 (ko) 우회 유로 및 보조 유로를 이용한 유로 제어 밸브
WO2012040701A2 (en) Railroad control valve
CN215805939U (zh) 基于气压平衡原理的无触点式座椅减震气控阀
CN114834421B (zh) 空气控制阀
CN110394034B (zh) 一种压缩空气净化器及其排放控制方法
CN211599628U (zh) 一种复合式电磁阀、复合式电磁阀控制器模组及汽车座椅
CN211693532U (zh) 一种两通阀
CN109466270B (zh) 用于车辆的并行调平***
CA1300209C (en) Freight brake control valve having an emergency piston slide valve arranged to provide an accelerated brake application function
CN115214585A (zh) 空气控制阀
CN214466496U (zh) 先导轴流式安全阀的先导阀结构
CN112032120B (zh) 一种具有气动延时换向模块的分级联动控制***
CN103359102A (zh) 带节流功能的挂车阀
CN103511706B (zh) 一种电控连通模块
CN210423863U (zh) 一种集成超压保护功能的减压器
CN108238032B (zh) 压差平均阀
CN217951309U (zh) 一种三通阀及其应用的空气压缩机
EP3683072A1 (en) Concurrent leve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20452760U (zh) 大流量车胎气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