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19742U -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19742U
CN215619742U CN202121386186.0U CN202121386186U CN215619742U CN 215619742 U CN215619742 U CN 215619742U CN 202121386186 U CN202121386186 U CN 202121386186U CN 215619742 U CN215619742 U CN 215619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re
core
plate
outer mold
inclined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61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晨
丘永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61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19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19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19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下模组件和顶出组件,下模组件包括外模芯和内模芯,内模芯包括固定部及从固定部突出的产品部,产品部穿设并外露于外模芯,产品部用于成型注塑件,固定部用于与外模芯的一侧面抵接限位,外模芯的另一侧面能够抵持于注塑件的第一端部;顶出组件包括推动板和回针,回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推动板和外模芯,推动板能够推动外模芯向远离固定部的方向移动以顶出注塑件。外模芯能够抵持于注塑件的第一端部,推动板推动外模芯向远离内模芯的固定部的方向移动时,外模芯能够整体推动注塑件的端部将注塑件从内模芯的产品部上顶出,注塑件的第一端部均匀受力,能够减小顶出过程中的变形。

Description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领域,通常采用顶针、斜顶等结构实现注塑件的顶出,但对于型腔深度较深的桶状注塑件,由于结构或外观要求限制,无法设置顶针,单独使用斜顶顶出可能会使注塑件受力不均,导致注塑件发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顶出机构,能够使注塑件在顶出过程中受力均匀,减少顶出过程中的变形。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用于顶出注塑件,包括:下模组件,包括外模芯和内模芯,所述内模芯包括固定部及从所述固定部突出的产品部,所述产品部穿设并外露于所述外模芯,所述产品部用于成型所述注塑件,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外模芯的一侧面抵接限位,所述外模芯的另一侧面能够抵持于所述注塑件的第一端部;顶出组件,包括推动板和回针,所述回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动板和所述外模芯,所述推动板能够推动所述外模芯向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移动以顶出所述注塑件。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外模芯能够抵持于注塑件的第一端部,推动板推动外模芯向远离内模芯的固定部的方向移动时,外模芯能够整体推动注塑件的端部将注塑件从内模芯的产品部上顶出,注塑件的第一端部均匀受力,能够减小顶出过程中的变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斜顶杆,所述斜顶杆穿透于所述内模芯,所述斜顶杆相对所述外模芯的移动方向倾斜,所述斜顶杆具有顶出端和推动端,所述顶出端与所述注塑件的第二端部的内部抵接,所述推动端连接于所述推动板,所述斜顶杆能够由所述推动板推动而沿其长度方向移动以顶出所述注塑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模芯设置有相对所述外模芯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斜顶导向孔,所述顶出端穿过所述斜顶导向孔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内部抵接,所述斜顶导向孔对所述斜顶杆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斜顶座,所述斜顶座的一端与所述斜顶杆的推动端滑动连接,所述斜顶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推动板,所述斜顶座以平行于所述外模芯的移动方向设置并能够沿所述斜顶座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垫板和斜顶座导向部,所述内模芯固定于所述垫板,所述斜顶座导向部位于所述垫板远离所述外模芯的一侧,所述斜顶座导向部设置有斜顶座导向孔,所述斜顶座穿设于所述斜顶座导向孔,所述斜顶座导向孔用于对所述斜顶座进行导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板设置有斜顶推动孔,部分所述斜顶杆容置于所述斜顶推动孔内,所述斜顶杆的垂直于所述斜顶杆长度方向的截面小于所述斜顶推动孔的垂直于所述斜顶推动孔轴线的截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顶座导向部与所述垫板为分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顶出板和垫板,所述外模芯嵌设于所述顶出板远离所述内模芯的一侧,所述顶出板限制所述外模芯向所述内模芯方向的运动;所述内模芯固定于所述垫板,所述垫板设置有回针导向孔,所述回针穿设于所述回针导向孔,所述回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动板与所述顶出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内模芯的支撑件,所述推动板能够沿所述支撑件对所述内模芯的支撑力的方向往复运动。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相对设置,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能够限定出型腔,所述型腔用于所述注塑件的注塑成型。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能够使注塑件在顶出过程中均匀受力的顶出机构,能够减小注塑件的变形,减少不良品的产生,提高良品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顶出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顶出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顶出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顶出机构的顶出前的A-A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顶出机构的顶出后的A-A截面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顶出机构的内模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下模组件100,外模芯110,内模芯120,固定部121,产品部122,斜顶导向孔123,垫板130,斜顶推动孔131,回针导向孔132,斜顶座导向部140,斜顶座导向孔141,顶出板150,顶出组件200,推动板210,回针220,斜顶杆230,顶出端231,推动端232,滑块2321,斜顶座240,燕尾槽241,支撑件250,固定板260,注塑件300,第一端部310,第二端部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用于顶出注塑件300,包括下模组件100和顶出组件200,下模组件100包括外模芯110和内模芯120,内模芯120包括固定部121及从固定部121突出的产品部122,产品部122穿设并外露于外模芯110,产品部122用于成型注塑件300,固定部121用于与外模芯110的一侧面抵接限位,外模芯110的另一侧面能够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顶出组件200包括推动板210和回针220,回针2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推动板210和外模芯110,推动板210能够推动外模芯110向远离固定部121的方向移动以顶出注塑件300。
例如,如图1至图2所示,顶出机构包括下模组件100和顶出组件200,下模组件100包括外模芯110和内模芯120,内模芯120包括固定部121及从固定部121突出的产品部122,产品部122穿设并外露于外模芯110,产品部122用于成型注塑件300,固定部121用于与外模芯110的一侧面抵接限位,外模芯110的另一侧面能够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顶出组件200包括推动板210和回针220,回针2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推动板210和外模芯110。参照图3至图5,推动板210能够推动外模芯110向远离固定部121的方向移动,外模芯110能够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外模芯110向远离固定部121的方向移动时,能够整体推动注塑件300的端部将注塑件300从产品部122上顶出,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均匀受力,能够减小顶出过程中的变形。
可以理解的是,推动板210可以直接连接于外模芯110,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连接于外模芯110,能够推动外模芯110向远离内模芯120的方向移动即可。
顶出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斜顶杆230,斜顶杆230穿透于内模芯120,斜顶杆230相对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倾斜,斜顶杆230具有顶出端231和推动端232,顶出端231与注塑件300的第二端部320的内部抵接,推动端232连接于推动板210,斜顶杆230能够由推动板210推动而沿其长度方向移动以顶出注塑件300。
例如,如图2所示,顶出组件200还包括斜顶杆230,斜顶杆230穿透于内模芯120,斜顶杆230相对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倾斜,斜顶杆230具有顶出端231和推动端232,顶出端231与注塑件300的第二端部320的内部抵接,推动端232滑动连接于推动板210,参照图3至图5,推动板210能够推动斜顶杆230和外模芯110一起移动,外模芯110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斜顶杆230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二端部320的内部,共同将注塑件300顶出。对于内部有较深空腔的注塑件300,外模芯110仅能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的外周,因此在内部设置斜顶杆230,能够进一步防止注塑件300整体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并且,斜顶杆230倾斜移动,顶出端231既能够起到顶出的作用,又能够起到抽芯的作用,能够实现注塑件300内部的脱扣。
可以理解的是,斜顶杆230移动方向的倾斜角度、顶出端231的形状等均可以根据注塑件300的结构及顶出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内模芯120设置有相对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斜顶导向孔123,顶出端231穿过斜顶导向孔123与第二端部320的内部抵接,斜顶导向孔123对斜顶杆23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例如,如图6所示,内模芯120设置有相对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斜顶导向孔123,顶出端231穿过斜顶导向孔123与第二端部320的内部抵接,斜顶导向孔123对斜顶杆23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参照图3至图5,斜顶杆230能够沿斜顶导向孔123的设置方向移动,斜顶杆230的移动方向更为精确,能够保证顶出过程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斜顶导向孔123的尺寸及倾斜方向等均可以根据注塑件300的结构及顶出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顶出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斜顶座240,斜顶座240的一端与斜顶杆230的推动端232滑动连接,斜顶座240的另一端连接于推动板210,斜顶座240以平行于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设置并能够沿斜顶座240的长度方向移动。
例如,如图2所示,顶出组件200还包括斜顶座240,斜顶座240的一端与斜顶杆230的推动端232滑动连接。具体地,斜顶座240的一端设置有燕尾槽241,斜顶杆230的推动端232设置有与燕尾槽241相对应的滑块2321,滑块2321适于沿燕尾槽241滑动连接。斜顶座240的另一端连接于推动板210,斜顶座240以平行于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设置并能够沿斜顶座240的长度方向移动。参照图3至图5,设置斜顶座240能够缩短推动斜顶杆230的力臂,使推动过程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燕尾槽241与滑块2321配合的连接方式中,应保证燕尾槽24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斜顶杆230顶出过程中的滑动距离。斜顶座240与斜顶杆230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不限于上述的燕尾槽241与滑块2321配合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其他形式连接,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下模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垫板130和斜顶座导向部140,内模芯120固定于垫板130,斜顶座导向部140位于垫板130远离外模芯110的一侧,斜顶座导向部140设置有斜顶座导向孔141,斜顶座240穿设于斜顶座导向孔141,斜顶座导向孔141用于对斜顶座240进行导向。
例如,如图2所示,下模组件100还包括垫板130和斜顶座导向部140,参照图3及图4,内模芯120固定于垫板130,斜顶座导向部140位于垫板130远离外模芯110的一侧,斜顶座导向部140设置有斜顶座导向孔141,斜顶座240穿设于斜顶座导向孔141,斜顶座导向孔141用于对斜顶座240进行导向,防止斜顶座24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保证斜顶杆230移动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垫板130与斜顶座导向部14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垫板130还设置有斜顶推动孔131,部分斜顶杆230容置于斜顶推动孔131内,斜顶杆230的垂直于斜顶杆230长度方向的截面小于斜顶推动孔131的垂直于斜顶推动孔131轴线的截面。
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垫板130设置有斜顶推动孔131,部分斜顶杆230容置于斜顶推动孔131内,斜顶杆230的垂直于斜顶杆230长度方向的截面小于斜顶推动孔131的垂直于斜顶推动孔131轴线的截面,从而斜顶座240能够推动斜顶杆230在斜顶推动孔131内移动。斜顶座240推动斜顶杆230移动的过程中,斜顶座240的移动方向与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相同,斜顶杆230的移动方向相对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倾斜,斜顶杆230与斜顶座240连接的一端相对斜顶座240有垂直于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的移动,在垫板130内部设置斜顶推动孔131能够防止斜顶杆230在移动过程中与垫板130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斜顶座导向部140与垫板130为分体结构。
例如,如图2所示,斜顶座导向部140与垫板130为分体结构,参照图3至图5,斜顶座导向部140连接于垫板130远离外模芯110的一侧。斜顶座240在斜顶座导向孔141中频繁移动,易造成斜顶座导向部140的磨损,设置分体结构的斜顶座导向部140,斜顶座导向部140发生磨损后,可仅更换分体的斜顶座导向部140,无需对垫板130进行整体更换,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下模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顶出板150和垫板130,外模芯110嵌设于顶出板150远离内模芯120的一侧,顶出板150限制外模芯110向内模芯120方向的运动;内模芯120固定于垫板130,垫板130设置有回针导向孔151,回针220穿设于回针导向孔151,回针2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推动板210与顶出板150。
例如,如图1至图2所示,下模组件100还包括顶出板150和垫板130,外模芯110嵌设于顶出板150远离内模芯120的一侧,顶出板150限制外模芯110向内模芯120方向的运动;内模芯120固定于垫板130,垫板130设置有回针导向孔132,回针220穿设于回针导向孔132,回针2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推动板210与顶出板150。回针导向孔132能够对回针220进行导向,保证顶出过程中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准确,提高顶出过程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回针220与推动板210及顶出板150之间均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胶接、卡接等方式连接。
顶出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内模芯120的支撑件250,推动板210能够沿支撑件250对内模芯120的支撑力的方向往复运动。
例如,如图1至图2所示,顶出组件200还包括用于支撑内模芯120的支撑件250,推动板210能够沿支撑件250对内模芯120的支撑力的方向往复运动。支撑件250能够在内模芯120的一侧支撑出推动板210的活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250的结构形式不作限制,可设置为板件、杆件等。支撑件250的一端连接于内模芯120,另一端可连接固定板260,推动板210在固定板260与内模芯120之间往复运动。实际使用时,可将固定板260固定于注塑设备,以固定整个顶出机构。
下面参照图1至图6以一个完整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顶出机构。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顶出机构包括下模组件100和顶出组件200。
下模组件100包括外模芯110、内模芯120、垫板130、斜顶座导向部140、顶出板150。
内模芯120包括固定部121及从固定部121突出的产品部122,产品部122穿设并外露于外模芯110,产品部122用于成型注塑件300,固定部121用于与外模芯110的一侧面抵接限位,外模芯110的另一侧面能够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外模芯110嵌设于顶出板150内,内模芯120嵌设于垫板130的一侧,斜顶座导向部140连接于垫板130远离内模芯120的一侧。内模芯120内开设有相对外模芯110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斜顶导向孔123。
顶出组件200包括推动板210、回针220、斜顶杆230、斜顶座240、支撑件250、固定板260。
垫板130与固定板260之间设置有支撑件250,垫板130、固定板260与支撑件250之间限定出推动空间。推动板210容置于推动空间内,并能够相对内模芯120移动。回针220穿设于垫板130,两端分别连接于推动板210和顶出板150。斜顶座240穿设于斜顶座导向部140的斜顶座导向孔141,斜顶座240的一端连接于推动板210,另一端连接于斜顶杆230的推动端232。斜顶杆230穿设于内模芯120的斜顶导向孔123,斜顶杆230的顶出端231能够抵持于注塑件300的第二端部320的内部。
顶出注塑件300的过程为:推动板210向靠近垫板130的方向移动,回针220推动顶出板150移动,带动外模芯110推动注塑件300的第一端部310;斜顶座240伸入垫板130的斜顶推动孔131内并推动斜顶杆230沿倾斜的斜顶导向孔123移动,斜顶杆230的顶出端231斜向移动,同时完成对注塑件300的第二端部320的内部的顶出和抽芯动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顶出机构;上模组件,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相对设置,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能够限定出型腔,型腔用于注塑件300的注塑成型。
采用能够使注塑件300在顶出过程中均匀受力的顶出机构,能够减小注塑件300的变形,减少不良品的产生,提高良品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顶出机构,用于顶出注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组件,包括外模芯和内模芯,所述内模芯包括固定部及从所述固定部突出的产品部;所述产品部穿设并外露于所述外模芯,所述产品部用于成型所述注塑件;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外模芯的一侧面抵接限位;
所述外模芯的另一侧面能够抵持于所述注塑件的第一端部;
顶出组件,包括推动板和回针,所述回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动板和所述外模芯,所述推动板能够推动所述外模芯向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移动以顶出所述注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斜顶杆,所述斜顶杆穿透所述内模芯,所述斜顶杆相对所述外模芯的移动方向倾斜,所述斜顶杆具有顶出端和推动端,所述顶出端与所述注塑件的第二端部的内部抵接,所述推动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推动板,所述斜顶杆能够由所述推动板推动而沿其长度方向移动以顶出所述注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芯设置有相对所述外模芯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斜顶导向孔,所述顶出端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注塑件的第二端部的内部抵接,所述斜顶导向孔对所述斜顶杆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斜顶座,所述斜顶座的一端与所述斜顶杆的推动端滑动连接,所述斜顶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推动板,所述斜顶座以平行于所述外模芯的移动方向设置并能够沿所述斜顶座的长度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垫板和斜顶座导向部,所述内模芯固定于所述垫板,所述斜顶座导向部位于所述垫板远离所述外模芯的一侧,所述斜顶座导向部设置有斜顶座导向孔,所述斜顶座穿设于所述斜顶座导向孔,所述斜顶座导向孔用于对所述斜顶座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设置有斜顶推动孔,部分所述斜顶杆容置于所述斜顶推动孔内,所述斜顶杆的垂直于斜顶杆长度方向的截面小于所述斜顶推动孔的垂直于斜顶推动孔轴线的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座导向部与所述垫板为分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垫板和顶出板,所述外模芯嵌设于所述顶出板远离所述内模芯的一侧,所述顶出板限制所述外模芯向所述内模芯方向运动;所述内模芯固定于所述垫板,所述垫板设置有回针导向孔,所述回针穿设于所述回针导向孔,所述回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动板与所述顶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内模芯的支撑件,所述推动板能够沿所述支撑件对内模芯的支撑力方向往复运动。
10.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出机构;
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相对设置,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能够限定出型腔,所述型腔用于所述注塑件的注塑成型。
CN202121386186.0U 2021-06-21 2021-06-21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Active CN215619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186.0U CN215619742U (zh) 2021-06-21 2021-06-21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186.0U CN215619742U (zh) 2021-06-21 2021-06-21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19742U true CN215619742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6186.0U Active CN215619742U (zh) 2021-06-21 2021-06-21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19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19742U (zh)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US11213984B2 (en) Undercut processing mechanism and molding die assembly
CN211440981U (zh) 装嵌件注塑的滑块机构
JP2016049757A (ja) 成形装置
CN217993315U (zh) 一种座椅靠背双向顶出注塑模具
CN208359394U (zh) 一种具有特殊顶出机构的航空航天连接器模具
CN212422027U (zh) 一种双色模具后模滑块刚性防粘结构
CN211105410U (zh) 一种减小模具厚度的双层推板
CN210966983U (zh) 咖啡机用刺刀模具
WO2018179028A1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品
US20070144010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ynamic pressure bearing member
CN211807585U (zh) 一种锁芯连接件模具
CN212045246U (zh) 一种陶瓷板模具
JP5128892B2 (ja) インサートコアの位置決め機構
CN211566765U (zh) 一种用于成型耳机下盖的模具
CN220129378U (zh) 一种预压铜螺母注塑模具
CN112895352A (zh) 一种直顶内旋转轴抽芯的二次顶出结构
CN211803517U (zh) 一种成型圆筒薄壁件的模具
CN220946501U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110948798A (zh) 一种反向内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16373097U (zh) 注塑模薄弱镶件保护结构
CN219427379U (zh)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CN108819116A (zh) 一种汽车饰条注塑模具
CN213440914U (zh) 一种滑块机构及模具
CN215550638U (zh) 一种复杂结构产品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6000 Floor 1-4, Factory No. 7, Factory No. 10, Factory No. 12, Floor 1-6, Factory No. 19, Dongpo Avenue, Dongpo Avenue, Yuanzhou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1-5 floors

Patentee after: Huizhou Y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City BOLUO County Yuanzhou town Dongpo Avenue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7 factory building 1-4, 10 factory building 1, 16 factory building 1-6, 19 factory building 1-5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Yingw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