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33101U - 一种抛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33101U
CN215433101U CN202120432709.4U CN202120432709U CN215433101U CN 215433101 U CN215433101 U CN 215433101U CN 202120432709 U CN202120432709 U CN 202120432709U CN 215433101 U CN215433101 U CN 215433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shaft
chain wheel
along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27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王鑫
张小军
魏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27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33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33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33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抛光设备。抛光设备中,回转输送装置具有环形输送带和若干沿着输送带排布的工装;抛光模组包括粗抛光模组和精抛光模组;粗抛光模组和精抛光模组均设于输送带的旁侧,以分别用于对产品进行粗抛光和精抛光;粗抛光模组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于精抛光模组之前;清光模组数量为至少两组;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粗抛光模组之后和精抛光模组之后均设置有清光模组;喷蜡***与粗抛光模组、精抛光模组和清光模组连接;控制***与回转输送装置、粗抛光模组、精抛光模组、清光模组和喷蜡***电连接。本申请的回转输送装置的结构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产品的抛光质量好且易于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抛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抛光工序是五金产品加工工艺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其通常包括粗抛光、精抛光和清光等工序,现有技术中,五金产品的抛光常见的还是通过独立设置的抛光机和清光机来进行,不仅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耗费大,而且产品的抛光质量不易达到统一,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抛光设备,其结构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产品的抛光质量好且易于控制。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抛光设备,包括回转输送装置、抛光模组、清光模组、喷蜡***和控制***;所述回转输送装置具有环形输送带和若干沿着输送带排布的工装;所述工装用于装夹产品;所述抛光模组包括粗抛光模组和精抛光模组;所述粗抛光模组和精抛光模组均设于所述输送带的旁侧,以分别用于对产品进行粗抛光和精抛光;所述粗抛光模组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精抛光模组之前;所述清光模组数量为至少两组;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所述粗抛光模组之后和所述精抛光模组之后均设置有所述清光模组;所述喷蜡***与所述粗抛光模组、所述精抛光模组和所述清光模组连接,以用于向其输送蜡油;所述控制***与所述回转输送装置、所述粗抛光模组、所述精抛光模组、所述清光模组和所述喷蜡***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抛光设备具有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粗抛光工位、第一清光工位、精抛光工位和第二清光工位;所述粗抛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粗抛光工位且其包括两组粗抛光组件,两组所述粗抛光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具有抛光轮的第一抛光机;所述第一抛光机的抛光轮朝向所述输送带;所述精抛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精抛光工位设置且其包括两组精抛光组件,两组所述精抛光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具有抛光轮的第二抛光机;所述第二抛光机的抛光轮朝向所述输送带;所述清光模组的数量为两组,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清光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光工位;所述清光模组包括两组清光组件,两组所述清光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具有清光轮的清光机,所述清光机的清光轮朝向所述输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机架、调节座、第一张紧单元和第二张紧单元;所述调节座安装于所述机架且适于通过调节结构相对所述机架沿水平的第一方向调节位置;所述第一张紧单元安装于所述调节座;所述第二张紧单元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张紧单元相对布置;所述输送带张紧于所述第一张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张紧单元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结构为丝杆滑块机构;所述丝杆滑块机构的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丝杆滑块机构的滑块与所述调节座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张紧单元包括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主动链轮轴、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轴;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和第一从动链轮轴均竖直设置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均安装于所述调节座;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和第一从动链轮轴;所述第二张紧单元包括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主动链轮轴、第二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轴;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轴和第二从动链轮轴均竖直设置且均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轴和第二从动链轮轴;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轴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轴和所述第二主动链轴相对,且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轴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轴的距离相等;所述输送带张紧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调节座,其输出轴与第一主动链轮轴固接以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机架,其输出轴与第二主动链轮轴固接以带动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抛光设备还具有装卸工位;所述输送带的回转路径具有对应于所述装卸工位的第一直线段;所述工装包括基座、夹紧件、第一弹性件和转动件;所述基座竖直设置,其顶端适于供带孔的产品套设;所述夹紧件以水平的枢轴枢接于所述基座,且其第一端被配置为适于伸入产品的孔内以抵接产品的孔壁并锁定产品;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夹紧件以使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保持与产品的孔壁抵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夹紧件的第二端以第一轴转动连接,其外壁呈以所述第一轴为回转轴的回转面,且其至少在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抵接产品的孔壁时凸出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夹紧件的转动中心和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的连线平行;各所述工装进入至所述第一直线段时,所述夹紧件的枢轴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各所述转动件朝向同一侧;所述装卸工位设置有装卸台,所述装卸台安装于所述机架且其沿所述输送带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平滑相接的第一倾斜面、抵接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均朝向所述输送带且均适于供所述转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倾斜面沿所述输送带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逐渐靠近所述输送带;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倾斜面沿所述输送带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逐渐远离所述输送带;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逐渐朝向所述夹紧件的枢轴一侧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逐渐远离所述夹紧件的枢轴一侧转动;所述转动件脱离所述第二倾斜面时,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抵接产品的孔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适于相对所述输送带绕竖直的轴线转动;所述工装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基座同轴固接;所述机架对应所述粗抛光工位和/或所述精抛光工位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其适于相对所述机架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于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齿条适于与所述齿轮啮合;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的回转路径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精抛光工位之后及所述装卸工位之前;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整形单元;所述整形单元对应所述第二直线段地安装于所述机架,其包括第一支座、若干滑杆、若干导向轮和若干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机架固接;各所述滑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每根所述滑杆均沿所述第二方向水平延伸且均在其各自的延伸方向上滑接于所述第一支座;各所述导向轮分别与各所述滑杆对应且均以竖直的枢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杆朝向所述输送带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滑杆的滑接方向抵接所述滑杆和所述第一支座,且在所述第二弹性件释能的状态下,各所述导向轮沿所述第一方向齐平布置;所述工装设有与所述基座固接的整形部;所述整形部的侧壁包括彼此相接的平面和圆弧面;所述平面竖直设置;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基座的枢轴同轴;所述基座运动至所述第二直线段时,所述圆弧面适于在所述导向轮的导向下旋转直至调整至所述平面与所述导向轮贴靠。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单元还包括第二支座、导向杆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支座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衔接于所述第一支座之后;所述导向杆用于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引导所述平面运动,其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其与所述第二支座滑接,其滑接方向与所述滑杆的滑接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弹性件沿所述导向杆的滑接方向抵接所述导向杆和所述第二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单元对应所述粗抛光工位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抛光机之前,其包括固定座、滑接块、转向手指和第四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架固接;所述滑接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设于所述固定座,其朝向所述输送带的一面设有齿条部;所述转向手指包括转动部和限位臂;所述转动部以竖直的枢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其侧壁设有适于与所述齿条部啮合的齿轮面;所述限位臂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转动部侧壁固接,其另一端朝向所述输送带延伸;所述第四弹性件抵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滑接块;所述机架设有引导面和导向面;所述引导面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限位臂之前;所述导向面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均位于所述限位臂之后,所述引导面和所述导向面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工装设有多边形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基座同轴固接,其表面的各角部均设有抵接部;所述工装进入所述转向单元前,所述抵接板的第一边与所述引导面贴靠;所述工装经过所述转向单元时,所述限位臂抵接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抵接板绕所述基座的轴线转动并使所述抵接板转动至其邻接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与所述导向面贴靠,所述限位臂转动至与所述导向面抵接;所述抵接板转动到位时,所述抵接部脱离所述限位臂且所述第四弹性件推抵所述滑接块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抛光机和第二抛光机均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抛光轮、支撑架和第一底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转动轴、转动轮、调节组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转动轮和所述调节组件均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固接;所述转动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同轴,其上设有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同轴且其沿轴向贯通所述转动轮;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弧形通槽且适于通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接固定所述转动轮的位置;所述抛光轮以竖直的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且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底座定位;所述第一安装座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所述支撑架且适于相对所述支撑架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清光机包括安装结构、清光轮、滑台和第二底座;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一臂、第二臂、第二转动轴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沿水平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以与第三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其另一端均呈自由端被配置为适于通过固接形成与所述第一轴孔同轴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转动轴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其上设有外螺纹和顶抵部;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自由端分离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外周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外螺纹螺接;所述清光轮适于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离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由所述第二紧固件和所述顶抵部紧固;所述滑台沿与第三方向垂直且水平第四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且适于相对所述第二底座定位;所述第二安装座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所述滑台且适于相对所述滑台定位。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的抛光设备,其包括回转输送装置、抛光模组、清光模组、喷蜡***和控制***,回转输送装置的输送带呈环形,设备集成性佳,工序间的转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同时还有助于减小空间占用;粗抛光模组和经抛光模组之后均设有清光模组,有利于及时地对产品上抛光残留物进行清除、工序布局合理,提升抛光质量;通过设置喷腊***,能够及时地向粗抛光模组、精抛光模组和清光模组输送蜡油,提升抛光质量;控制***的设置,使得抛光设备的运行实现自动化,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回转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调节座、第一张紧单元和第一驱动单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装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整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转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工装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申请中工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工装关于基座、夹紧件、第一弹性件及转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0为本申请中工装关于基座、夹紧件、第一弹性件及转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中齿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中转向单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抛光设备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抛光设备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5为本申请中抛光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中抛光机的调节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中抛光机第一安装座和支撑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中清光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中清光机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中清光机的安装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产品100;
回转输送装置1;机架11、滑轨111、齿条112;引导面113;导向面114;缺口115;滑接槽116;调节座12;第一张紧单元13;第一主动链轮131;第一主动链轮轴132;第一从动链轮133;第一从动链轮轴134;第二张紧单元14;第二主动链轮141;第二主动链轮轴142;第二从动链轮143;第二从动链轮轴144;输送带15;工装16;基座161;卡头1611;凸部16111;防呆面16111a;第一安装槽16112;第一开口16113;销轴16114;连接杆1612;第二安装槽16121;定位螺钉16122;挡块16123;夹紧件162;杆部1621;抵接凸起16211;操作部1622;定位槽16221;轴承销16222;第一弹性件163;转动件164;安装本体165;安装轴1651;第三安装座1652;安装板16521;连接板16522;滚轮轴1653;齿轮1654;滚轮1655;连接结构166;整形部1661;平面16611;圆弧面16612;抵接板1662;抵接部16621;装卸台17;支撑座171;台板172;第一倾斜面1721;抵接面1722;第二倾斜面1723;整形单元18;第一支座181;第一杆1811;第二杆1812;第三杆1813;滑杆182;导向轮183;第二弹性件184;第二支座185;第四杆1851;第五杆1852;导向杆186;第三弹性件187;转向单元19;固定座191;滑接块192;齿条部1921;转向手指193;转动部1931;齿轮面19311;限位臂1932;第一驱动单元1a;第二驱动单元1b;调节结构2a;
抛光模组2;粗抛光模组200;粗抛光组件2001;精抛光模组201;精抛光组件2011;抛光机20a;角度调节结构21;第一安装座211;螺纹孔2111;第一转动轴212;转动轮213;弧形通槽2131;斜齿面2132;调节组件214;第一基板2141;第二基板2142;第三基板2143;第二丝杆滑块机构2144;第三驱动单元2145;第四驱动单元2146;第五驱动单元2147;第一紧固件215;蜗杆216;抛光轮22;支撑架23;第一底座24;第三丝杆滑块机构25;第四丝杆滑块机构26;第一喷蜡枪27;第六驱动单元2b;第七驱动单元2c;
清光模组3;清光组件30;清光机30a;安装结构31;第二安装座311;第一轴孔3111;第一臂312;第二臂313;第二轴孔3120;第二转动轴314;顶抵部3141;第二紧固件315;清光轮32;滑台33;第二底座34;第五丝杆滑块机构35;第六丝杆滑块机构36;第二喷蜡枪37;第八驱动单元3a;第九驱动单元3b;第十驱动单元3c;
喷蜡***4;桥架5。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轴向限位”,意为轴向上无法发生相对移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20,图1至图2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抛光设备。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回转输送线包括回转输送装置1、抛光模组2、清光模组3、喷蜡***4、控制***(图中未示出)和桥架5。
其中,回转输送装置1包括机架11、调节座12、第一张紧单元13、第二张紧单元14、环形的输送带15、工装16、装卸台17、整形单元18、转向单元19、第一驱动单元1a和第二驱动单元1b。
如图1所示,机架11固设于地面,其具有一水平的底板和沿输送带15布置的滑轨111。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座12安装于机架11且其适于通过调节结构2a相对机架11沿水平的第一方向调节位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2a采用但不限于丝杆滑块机构,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中,将调节结构2a所采用的丝杆滑块机构定义为第一丝杆滑块机构,该第一丝杆滑块机构的丝杆(图中未示出)采用梯形螺杆,其沿第一方向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机架11的底板,第一丝杆滑块机构的滑块(图中未示出)固接于调节座12的下表面,使用时,通过驱动调节结构2a中的丝杆转动,即可实现滑块滑动,进而带动调节座12沿第一方向活动以实现位置调节,采用第一丝杆滑块机构来构成调节结构2a,其结构简单且活动的稳定性佳。本实施例中,设置可相对机架11调节位置的调节座12,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输送带15的张紧度进行调节,由于输送带15通常是在水平面上进行延伸,因此,为了实现能够实现对输送带15进行张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具体为输送带15的张紧方向。
第一张紧单元13安装于调节座12,其包括第一主动链轮131、第一主动链轮轴132、第一从动链轮133和第一从动链轮轴1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链轮131和第一从动链轮133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主动链轮轴132和第一从动链轮轴134均竖直安装于调节座12且第一主动链轮轴132和第一从动链轮轴134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一主动链轮轴132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a安装于调节座12,第一从动链轮轴134直接固接于调节座12上;两个第一主动链轮131均通过轴承同轴地转动连接于第一主动链轮轴132上,两个第一从动链轮133均通过轴承同轴地转动连接于第一从动链轮轴134上。
第二张紧单元14安装于机架11且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张紧单元13相对布置,其包括第二主动链轮141、第二主动链轮轴142、第二从动链轮143和第二从动链轮轴14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3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二主动链轮轴142和第二从动链轮轴144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从动链轮轴134和第一主动链轮轴132相对,其二者均竖直安装于调节座12且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二主动链轮轴142通过第二驱动单元1b安装于调节座12,第二从动链轮轴144直接固接于调节座12上,第二主动链轮轴142和第一从动链轮轴134的距离和第二从动链轮轴144和第一主动链轮轴132的距离相等;两个第二主动链轮141均通过轴承同轴地转动连接于第二主动链轮轴142上,两个第二从动链轮143均通过轴承同轴地转动连接于第二从动链轮轴144上。
第一驱动单元1a和第二驱动单元1b均包括电机和减速机。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驱动单元1a的电机和减速机均装设于调节座12,其二者通过传送带和带轮实现传动,其中,第一驱动单元1a的减速机的输出轴构成了第一驱动单元1a的输出轴,其与第一主动链轮轴132固接以带动第一主动链轮轴132转动。第二驱动单元1b的电机和减速机均装设于机架11,其二者也通过传送带和带轮实现传动,其中,第二驱动单元1b的减速机的输出轴构成了第二驱动单元1b的输出轴,其与第二主动链轮轴142固接以带动第二主动链轮轴142转动。
如图1所示,输送带15为链带,结构简单与链轮配合时的传动效果佳,本实施例中,输送带15的数量为两条,第一主动链轮131、第一从动链轮133、第二主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被分为两组上下布置的张紧结构,两组张紧结构分别用于张紧两条输送带15,应当理解的是,每一组张紧结构均包含有一个第一主动链轮131、一个第一从动链轮133、一个第二主动链轮141和一个第二从动链轮143,且同一组张紧结构内的第一主动链轮131、第一从动链轮133、第二主动链轮141和第二从动链轮143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上。输送带15由两个驱动单元进行驱动,驱动力足、输送效果佳。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主动链轮轴和两个从动链轮轴位于一长方体结构的四条边上,因此,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为带有四个圆弧角的长方形结构。
工装16安装于输送带15,其用于装夹产品100。具体地,如图6至图10所示,其包括基座161、夹紧件162、第一弹性件163、转动件164、安装本体165、连接结构166,此外,本实施例中,工装16还设有均与基座161同轴固接的整形部1661和抵接板1662,应当理解,该固接关系包括直接固接和间接固接两种方式。
其中,基座161适于相对输送带15绕竖直的轴线转动,其包括均为圆柱体结构的卡头1611和连接杆1612。
如图8和9所示,卡头1611具体由三段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增大的圆柱体同轴成型而成,其中,位于最上端的圆柱体构成了凸部16111,其用于供带有孔的产品100(如龙头、角阀外壳和分水阀外壳等)匹配套设,其侧壁设有与轴向方向平行的防呆面16111a,该防呆面16111a用于定位产品100,因此,本实施例所适用的产品100需相应地在孔壁上成型有与防呆面16111a配合的定位面。卡头1611的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16112,第一安装槽161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凸部16111内和卡头1611的底面;第一安装槽16112开口于卡头1611的外壁。卡头1611的侧壁还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16112的开口相对的第一开口16113,第一开口16113位于凸部16111。此外,卡头1611的侧壁还插设有销轴16114,销轴16114的中部位于第一安装槽16112内。
连接杆1612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槽16121,第二安装槽16121的上端延伸至连接杆1612的上端面,且第二安装槽16121开口于连接杆1612的侧壁;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612的顶部与卡头1611的底部彼此插接并通过螺钉固定以构成基座161,固定到位时,第一安装槽16112和第二安装槽16121在轴向上对应连通,且第一安装槽16112的开口和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也彼此对应连通。连接杆1612的侧壁螺接有定位螺钉16122,定位螺钉16122与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相对地与连接杆1612的侧壁连接,其一端伸入至第二安装槽16121内。连接杆1612的外壁通过螺钉固接有一适于部分遮挡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的挡块16123。
夹紧件162以水平的枢轴枢接于基座161,且其第一端被配置为适于伸入至产品100的孔内以抵接产品100的孔壁并锁定产品100。
具体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夹紧件162包括杆部1621和操作部1622。
杆部1621为一直杆,其适于通过第一安装槽16112的开口和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进入至由第一安装槽16112和第二安装槽16121连通形成的槽内,其杆身与销轴16114形成转动连接,其第一端(上端)伸入至凸部16111内且设有朝向第一开口16113的抵接凸起16211,其第二端(下端)与定位螺钉16122相对,其中,杆部1621的第一端构成了夹紧件162的第一端,杆部1621的第二端构成了夹紧件162的第二端;销轴16114构成了夹紧件162的枢轴。杆部1621从由第一安装槽16112的开口和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进入至基座161内并与销轴16114枢接到位之后,将挡块16123固接于连接杆1612的外壁,以限制杆部1621的转动范围。
操作部1622可供外力操作,其固接于杆部1621的第二端且朝向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其上设有定位槽16221和轴承销16222,定位槽16221的开口一侧背离于定位螺钉16122;轴承销16222与杆部1621平行地固接于操作部1622且贯穿定位槽16221。为了使得操作部1622能够满足可操作的需求,夹紧件162在相对基座161转动的过程中,操作部1622需能够凸出于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即基座161的外壁)。
第一弹性件163作用于基座161和夹紧件162以使夹紧件162的第一端抵接产品100的孔壁并锁定产品100。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弹性件163为弹簧,其装设于第二安装槽16121内,其一端套设于定位螺钉16122伸入于第二安装槽16121内的部分,其另一端抵接于杆部1621的第二端。本实施例中,当操作部1622接受外力按压时,杆部1621的第二端朝向定位螺钉16122所在一侧转动,第一弹性件163压缩储能,杆部1621的第一端上的抵接凸起16211缩入第一开口16113,此时,产品100能够轻易地自上而下套设于凸部16111上;当产品100放置到位时,释放对操作部1622的按压力,第一弹性件163释能,释能到位,杆部1621的第二端远离定位螺钉16122一侧转动,操作部1622凸出于第二安装槽16121的开口,杆部1621的第一端上的抵接凸起16211凸出于第一开口16113以抵接产品100的孔壁并锁定产品100。需要说明的是,当凸部16111上未套设有产品100时,杆部1621相对基座161的转动范围较大,其结构稳定性较差,且有可能出现杆部1621的第二端脱离第一弹性件163导致第一弹性件163脱离定位螺钉16122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挡块16123能够有效地限制杆部1621的转动范围,以保证杆部1621能够始终抵接于第一弹性件163。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杆部1621的第二端与其枢轴的距离大于杆部1621的第一端与其枢轴的距离,在第一弹性件163与杆部1621的第二端抵接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163所在一侧的力臂较长,在同样的作用力下,第一弹性件163对杆部1621的作用力矩越大,从而有利于提升抵接凸起16211对产品100的抵接力。而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163在基座1611内的装设位置并不受限制,其实际只需满足能够带动杆部1621转动至抵接凸起16211保持与产品100孔壁抵接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杆部1621的第一端如未设置有抵接凸起16211,其也同样能够可靠地锁定产品100,而在设置有抵接凸起16211的情况下,为了起到更好的锁定效果,产品100在成型的过程中可在其孔壁设置相应地能够供抵接凸起16211置入的凹点。
转动件164其以第一轴转动连接于夹紧件162的第二端,其外壁呈以第一轴为回转轴的回转面,且其至少在夹紧件162的第一端抵接产品100的孔壁时凸出于基座161;第一轴与夹紧件162的转动中心和所述夹紧件162的第一端的连线平行。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转动件164为深沟球轴承,其部分置入于定位槽16221内且部分凸出于定位槽16221的开口,其内圈与轴承销16222固接,其中,轴承销16222的轴线构成了第一轴。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64用于与装卸台17配合,以通过装卸台17实现带动杆部1621转动并自动锁定或解锁产品100。
安装本体165和连接结构166固接,安装本体165安装于输送带15,且其还通过连接结构166与基座161可拆卸地固接,以使基座161在无需将安装本体165从输送带15进行拆卸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更换。
具体地,如图6至图8所示,安装本体165包括安装轴1651、第三安装座1652、滚轮轴1653、齿轮1654和滚轮1655。
其中,安装轴1651与卡头1611和连接杆1612同轴,其与连接结构166固接。安装轴1651外壁上固定套设有至少两个深沟球轴承;本实施例中,安装轴1651具体沿轴向间隔布设四个深沟球轴承。
第三安装座1652包括安装板16521和两个连接板16522;安装板16521竖直设置,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以通过螺栓等螺接件与输送带15固接;两个连接板16522上下间隔且水平地与安装板16521的其中一侧表面成型为一体,两个连接板1652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轴1651上的其中两个深沟球轴承的外圈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6522上的安装孔固接。安装轴1651上的另外两个深沟球轴承用于与机架11配合,以提升结构姿态的稳定性。滚轮轴1653垂直地固接于安装板16521背离于连接板16522的一侧。
齿轮1654同轴地固接于安装轴1651的下端,也即齿轮1654与基座161同轴固接,其用于与机架11形成啮合,以实现安装轴1651及基座161转动。
滚轮1655以垂直安装轴1651的水平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6521,具体地,其通过深沟球轴承转动连接于滚轮轴1653上,其用于与机架11上的滑轨111滚动连接,以进一步稳定整个工装16运动时的姿态。
如图6至图8所示,连接结构166为一快拆结构,其可拆卸地与连接杆1612固接,其外周壁上设置有整形部1661和抵接板1662。其中,整形部1661为成型于连接结构166外壁上的板型凸缘,其侧壁成型有彼此相接的平面16611和圆弧面16612;平面16611竖直设置;圆弧面16612的两端与平面16611的两端相接,且其与基座161与安装轴1651同轴。抵接板1662呈多边形,其与基座161同轴固接,其上表面的各个角部均设有抵接部16621。
如图3所示,抛光设备具有装卸工位;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具有对应于装卸工位的第一直线段,具体地,如图1所示,输送带15的长方形的回转路径中的其中一个短边对应构成了第一直线段,第一直线段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主动链轮131和第一从动链轮133之间。
装卸台17安装于机架11且设置于装卸工位,其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倾斜面1721、与第一倾斜面1721平滑相接的抵接面1722和与抵接面1722平滑相接的第二倾斜面1723,本实施例中,装卸台17用于转动件164配合以实现对杆部1621的转动进行驱动。
具体地,装卸台17对应装卸工位地安装于输送带15内侧(由输送带15围合的空间内),其数量为两个,如图3所示,每个装卸台17包括呈U型的支撑座171和水平固接于支撑座171顶端的台板172,台板172朝向输送带15的侧边包括有依次相接的第一倾斜面1721、抵接面1722和第二倾斜面1723;其中,第一倾斜面1721沿输送带15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逐渐靠近输送带15;抵接面1722与第一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倾斜面1723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倾斜面1721的倾斜方向相反,也即,第二倾斜面1723沿输送带15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逐渐远离输送带15,实际生产时,当工装16进入第一直线段时,夹紧件162的枢轴与第一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各转动件164均朝向同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装卸台17设于输送带15内侧,因此,各工装16在进入第一直线段时,各转动件164均朝向输送带15内侧,当工装16运动至装卸台17所在的位置时,转动件164与第一倾斜面1721抵接,且其在第一倾斜面1721的导向下逐渐朝向夹紧件162的枢轴一侧(既朝向定位螺钉16122的一侧)转动。当转动件1***至抵接面1722时,转动件164和杆部1621转动到位,抵接凸起16211缩入第一开口16113,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将产品100从凸部16111上取下,同时还可以将新的产品100装设于凸部16111上,当转动件164脱离抵接面1722时,第一弹性件163在第二倾斜面1723的导向下逐渐复位,直至转动件164脱离第二倾斜面1723时,抵接凸起16211继续锁定新的产品100,该结构设计借助了工装在流水线上的运动、台板172对转动件164的抵推或释放作用,实现杆部1621的第一端对产品100内壁的自动脱离或自动抵接,达到能够方便地在工装上取放产品100和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中,抵接面1722的设置,使得设备在无需将第一倾斜面1721延伸地较长的情况下,即可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来供操作人员进行取料和/或放料操作,提升操作的可靠;第二倾斜面1723的设置,使得夹紧件162能够在第二倾斜面1723的导向下慢慢的回复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因第一弹性件163瞬间回复而造成零部件之间产生撞击,提升产品100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在加工环境中产生噪音;而由于转动件164与台板172抵接时是转动配合的关系,因此,其摩擦力较小、能够顺畅运动。
本实施例中,抛光设备具有粗抛光工位和精抛光工位;如图1所示,抛光设备的粗抛光工位和精抛光工位分别设于输送带15与第一直线段相邻的两个长边上,粗抛光工位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更靠近于装卸工位;机架11对应粗抛光工位和/或精抛光工位设有齿条112,齿条1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其齿面朝向输送带15,齿条112用于与工装16上的齿轮1654进行啮合,在实际生产时,当工装16进入第二直线段时,齿轮1654在齿条112的配合下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产品100发生转动,因此有利于实现周向上的全面抛光机20a,其以简单的形式减小了抛光机20a的工作难度。优选地,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机架11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滑接槽116;齿条112通过螺接件与机架11上的滑接槽116滑接配合,因此,齿条112适于相对机架11沿与第二方向调节位置,调节时,其适于停靠于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时,齿条112才适于与齿轮1654啮合,在非工作位置时,齿条112远离齿轮1654,因此,实际生产时,可根据抛光需求,选择将调节齿条112的位置调节至能够与齿轮1654配合的工作位置或不与齿轮1654配合的非工作位置;另外,本实施例中上述齿条112由若干段齿条段拼接构成,各齿条段设置于同一高度但又彼此独立,使得实际生产时,可根据生产工序需求选择特定位置上的齿条段来调整至工作位置以实现与工装16上的齿轮1654进行配合。
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中还具有第二直线段,第二直线段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其沿所述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位于精抛光工位之后及装卸工位之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直线段也设置于输送带15的长方形回转路径上与第一直线段相邻的长边上,且其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靠近第一直线段的进料端设置。
如图1和图4所示,整形单元18对应第二直线段地安装于机架11,其包括第一支座181、若干滑杆182、若干导向轮183和若干第二弹性件184;第一支座181与机架11固接,第一支座181包括第一杆1811、第二杆1812和数量与滑杆182对应的若干第三杆1813;第一杆1811和第二杆1812平行设置,且均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杆1811和/或第二杆1812彼此固接且与机架11固接;第一杆1811靠近输送带15一侧,其上设置于数量与滑杆182对应的若干滑孔;第三杆1813的一端与第二杆1812垂直固接,其另一端水平延伸且朝向第一杆1811;各滑杆182沿第一方向排布,每根滑杆182均沿第二方向水平延伸;各滑杆182均在其各自的延伸方向上贯穿滑孔并滑接于第一杆1811,其朝向第二杆1812的一端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三杆1813的外周,由第三杆1813对其的运动进行导向;各导向轮183分别与各滑杆182对应且均以竖直的枢轴转动连接于滑杆182朝向所述输送带15的一端;第二弹性件184为弹簧,其套设于第三杆1813的外周,且沿滑杆182的滑接方向抵接滑杆182的端面和第一支座181中的第二杆1812,第二弹性件184在释能的状态下,各导向轮183沿第一方向齐平布置。
在实际生产时,当工装16运动至整形单元18时,整形部1661上的圆弧面16612能够在导向轮183的导向下发生转动,直至整形部1661上的平面16611转动至与导向轮183贴靠时,基座161、安装轴1651和产品100停止发生转动,此时,即可保证基座161上的转动件164和产品100的朝向一致,使得输送带15上的各工装16在经过第一抛光工位的无规则旋转之后仍能够回到有序的排布状态,从而保证工装16在进入装卸工位时能够统一由装卸台17抵接以解锁产品100;整形单元18的结构简单,其与整形部1661的配合可靠。
由于各个导向轮183之间配合形成有凹部,整形部1661的平面16611在各导向部的导向下可能存在歪斜的情况,为了保证工装16和产品100的朝向完全一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整形单元18还包括第二支座185、导向杆186和第三弹性件187;第二支座185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衔接于第一支座181之后。第二支座185包括第四杆1851和若干第五杆1852,第四杆1851与第一杆1811平行,第五杆1852与第三杆1813平行且与第四杆1851滑接,其滑接方向与滑杆182的滑接方向平行;导向杆186用于沿输送带15在第二直线段的输送方向引导平面16611运动,其沿第一方向水平延伸且其固接于第五杆1852靠近输送带15的一端;第三弹性件187为弹簧,其沿导向杆186的滑接方向抵接导向杆186和第二支座185的第四杆1851。当工装16上的整形部1661经导向轮183导向之后,在随输送带15继续运动的情况下,整形部1661上的平面16611会运动至与导向杆186朝向输送带15的一侧贴靠,从而在导向杆186的导向下保持稳定的姿态。
如图1和图5所示,机架11对应粗抛光工位还设置有转向单元19,转向单元19包括固定座191、滑接块192、转向手指193和第四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固定座191与机架11固接;滑接块192沿第四直线段的延伸方向滑设于固定座191,其朝向输送带15的一面设有齿条部1921;齿条部1921平行第四直线段延伸;转向手指193包括转动部1931和限位臂1932;转动部1931以竖直的枢轴转动连接于固定座191,其侧壁设有适于与齿条部1921贴合的齿轮面19311;限位臂1932的一端固接于转动部1931侧壁固接,其另一端朝向输送带15延伸;第四弹性件为弹簧,其抵接固定座191和滑接块192;机架11设有引导面113和导向面114;引导面113在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上位于限位臂1932之前;导向面114在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上位于限位臂1932之后,引导面113和导向面114均沿第四直线段延伸;工装16上的抵接板1662的第一边抵接于引导面113的情况下进入至转向单元19;当工装16经过转向单元19时,限位臂1932抵接抵接部16621以使抵接板1662绕基座161的轴线转动并使抵接板1662上邻接于第一边的第二边转动至与第四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并与导向面114贴靠,实现工装16和产品100转向预设角度,以此即可满足粗抛光工位对产品100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抛光的需求,设备可选择的功能较为丰富,利用率高,并能够易于满足生产需求;抵接板1662转动到位时,抵接部16621随输送带15继续运动并脱离限位臂1932,此时,第四弹性件推抵滑接块192复位以等待下一个工装16进入。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机架11上设置有可供限位臂1932伸出的缺口115;引导面113和导向面114设置分别位于缺口115的两侧;固定座191通过螺栓等螺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机架11上,其可根据工序需求选择是否安装于机架11上,适用性较强;当固定座191未安装于机架11上时,可通过在缺口115处固定一衔接块,以使引导面113和导向面114能够平滑衔接并保证工装16能够平稳运动。
值得说明的是,机架11如果在粗拋光工位上设置有转向单元19,那么,需要通过齿条112来实现周向抛光工序则需要设置在转向单元19之后,以确保转向单元19能够对同一姿态下的产品100进行转向。
本实施例中的回转输送装置1在实际生产时,首先,根据产品100的规格选择合适的基座161安装于连接结构166上,启动电机,在装卸工位上以相同的朝向套设上产品100;当工装16和产品100进入粗抛光工位时,转向手指193的限位臂1932抵接抵接部16621,以使基座161带动产品100发生转动,粗抛光工位的抛光机20a即可对产品100的特定部位进行抛光;当工装16和产品100进入齿条112所在位置时,工装16上的齿轮1654随输送带15运动的过程中与机架11上的齿条112形成啮合并转动,基座161和产品100发生转动,抛光机20a即可对产品100进行全周向的抛光;当工装16和产品100进入至整形工位时,整形部1661上的平面16611未与导向轮183对位的工装16,其上的整形部1661的圆弧面16612在导向轮183通过摩擦力的带动下发生转动,当整形部1661的平面16611转动至与导向轮183贴靠时,工装16停止转动,继续运动,各工装16的整形部1661在导向杆186的可靠导向下保证一致的朝向,如此,当各工装16和产品100进入至第一直线段时,工装16上的转动件164则均朝向输送带15的内侧;当工装16和产品100进入至装卸工位时,转动件164则会在第一倾斜面1721朝定位螺钉16122一侧转动,夹紧件162解锁产品100,此时即可将经抛光之后的产品100从工装16上取下,并再工装16上套设新的产品100,即完成一个完整的流程。
抛光模组2包括粗抛光模组200和精抛光模组201,粗抛光模组200和精抛光模组201均设于输送带15的旁侧,以分别用于对产品100进行粗抛光和精抛光,且粗抛光模组200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设置于精抛光模组201之前。清光模组3数量为至少两组;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粗抛光模组200之后和精抛光模组201之后均设置有清光模组3。
具体地,如图13和14所示,本实施例中,抛光设备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有粗抛光工位、第一清光工位、精抛光工位和第二清光工位。
粗抛光工位位于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中与第一直线段的出料端衔接的长边上,第一清光工位位于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中与第一直线段相对的短边上;精抛光工位和第二清光工位均位于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中的另一条长边上。
粗抛光模组200设置于粗抛光工位且其包括两组粗抛光组件2001,两组粗抛光组件2001分别设置于输送带15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均带有抛光轮22的若干第一抛光机,每组粗抛光组件2001的各第一抛光机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其抛光轮2均朝向输送带15,其具体朝向粗抛光工位所对应的输送带15部分。
精抛光模组201设置于精抛光工位且其包括两组精抛光组件2011,两组精抛光组件2011分别设置于输送带15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均带有抛光轮22的若干第二抛光机;每组精抛光组件2011的各第二抛光机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其抛光轮22均朝向输送带15,其具体朝向精抛光工位对应的输送带15部分。
本实施例中,第一抛光机和第二抛光机采用同一种抛光机20a,其均包括角度调节结构21、抛光轮22、支撑架23、第一底座24、第三丝杆滑块机构25、第四丝杆滑块机构26、第一喷蜡枪27、第六驱动单元2b和第七驱动单元2c。
角度调节结构21包括第一安装座211、第一转动轴212、转动轮213、调节组件214、第一紧固件215和蜗杆216。
其中,第一安装座211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支撑架23且适于相对支撑架23定位,其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螺纹孔2111。具体地,如图15和图17所示,支撑架23为一竖杆,第一安装座211设有插槽且其通过插槽匹配套设于支撑架23外周,第三丝杆滑块机构25的丝杆竖直设置且轴向限位地与支撑架23转动连接,第三丝杆滑块机构25的滑块与第一安装座211固接,第一安装座211通过第三丝杆滑块机构25相对支撑架23实现升降调节。第一转动轴2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座211;转动轮213和调节组件214均与第一转动轴212固接,且转动轮213与第一转动轴212同轴,转动轮213上设置有弧形通槽2131和斜齿面2132,弧形通槽2131与第一转动轴212同轴且沿轴向贯通转动轮213,斜齿面2132设置于转动轮213的周壁上。蜗杆216竖直设置,其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座211且与转动轮213的斜齿面2132啮合。第一紧固件215为带有头部的螺栓,其适于贯穿转动轮213且与螺纹孔2111螺接,以用于与第一安装座211配合锁定转动轮213。由上述结构可知,当第一紧固件215未与第一安装座211配合紧固转动轮213的情况下,通过驱动蜗杆216转动,即可带动转动轮213转动,进而实现调节组件214的转动,当调节组件214转动到位时,可通过旋转第一紧固件215将转动轮213锁紧于第一安装座211上,实现定位。
优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调节组件214包括第一基板2141、第二基板2142、第三基板2143、第二丝杆滑块机构2144、第三驱动单元2145、第四驱动单元2146和第五驱动单元2147。第一基板2141与转动轴固接,且其沿第二方向滑设于第二基板2142;第二丝杆滑块机构2144的丝杆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轴向限位地与第二基板2142转动连接,第二丝杆滑块机构2144的滑块与第一基板2141固接,第一基板2141通过第二丝杆滑块机构2144相对第二基板2142实现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以用于对抛光轮22的损耗进行补偿。第二基板2142沿第二方向滑设于第三基板2143。第三驱动单元2145、第四驱动单元2146和第五驱动单元2147均安装于第三基板2143;第三驱动单元2145为电机,其输出端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与第二丝杆滑块机构2144的丝杆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二丝杆滑块机构2144的丝杆转动;第四驱动单元2146为气缸,其输出端与第三基板2143固接,以用于推动第三基板2143相对第二基板2142滑动,其用于在输送带15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可能与抛光轮22触碰的情况时带动抛光轮22及第三基板2143远离输送带一侧运动以实现避让。第五驱动单元2147为电机,其输出轴竖直设置。
抛光轮22用于对产品100进行抛光,其轴线竖直设置,且其以竖直轴线转动连接于调节组件214,具体地,抛光轮22与第五驱动单元2147的输出轴同轴固接;由此可知,在对调节组件214进行角度调节的情况下,抛光轮22的轴线能够在一定的转动范围内发生变化,因此,实际生产时,可根据需要调节抛光轮22的角度,以实现对产品100的不同位置、甚至是拐角处进行抛光,其适用性较强,第一紧固件215的设置,使得调节组件214在角度调节到位之后能够稳定于第一安装座211,从而有利于提升抛光的精度。
支撑架23沿第二方向滑设于第一底座24且适于相对第一底座24定位。具体地,如图15所示,支撑架23的底端通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轨滑设于第一底座24上,第四丝杆滑块机构26的丝杆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轴向限位地与第一底座24转动连接,第四丝杆滑块机构26的滑块与支撑架23的底部固接,支撑架23通过第四丝杆滑块机构26相对第一底座24实现沿第二方向的位置调节。由于支撑架23与第一底座24形成位置可调的滑动配合、第一安装座211与支撑架23形成高度可调的滑动配合,因此,实际工作时,可通过调节支撑架23的水平位置和第一安装座211的高度位置来使抛光轮22能够准确地对接至产品100上需要抛光的位置。
第一喷蜡枪27安装于第一安装座211,其与喷蜡***4通过管道进行连通,其喷嘴对准抛光轮22的周壁,其用于在抛光过程中向抛光轮22与产品100的接触面喷射蜡油,以对抛光轮22进行防护并提升产品100抛光的光泽度。
第六驱动单元2b为电机,其安装于支撑架23,其输出轴与第三丝杆滑块机构25的丝杆传动连接以用于带动第三丝杆滑块机构25的丝杆转动。
第七驱动单元2c为电机,其安装于第一底座24,其输出轴与第四丝杆滑块机构26的丝杆传动连接以用于带动第四丝杆滑快机构的丝杆转动。
清光模组3的数量为两组,其分别与第一清光工位和第二清光工位对应,清光模组3包括两组清光组件30,两组清光组件30分别设于输送带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至少一个沿输送带15的输送方向布置的带有清光轮32的清光机30a,清光机30a的清光轮32朝向第一清光工位或第二清光工位所对应的输送带部分。
本实施例中,清光机30a包括安装结构31、清光轮32、滑台33、第二底座34、第五丝杆滑快机构35、第六丝杆滑块机构36、第二喷蜡枪37、第八驱动单元3a、第九驱动单元3b和第十驱动单元3c。
如图19和图20所示,安装结构31包括第二安装座311、第一臂312、第二臂313、第二转动轴314和第二紧固件315。
其中,第二安装座311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滑台33且适于相对滑台33定位,其上设有沿水平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孔3111,当清光机30a安装于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的长边时,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当清光机30a安装于输送带15的回转路径的短边时,第三方向则与第二方向平行;具体地,如图18所示,第二安装座311滑设于滑台33上,第五丝杆滑块机构35的丝杆竖直设置且轴向限位地与滑台33转动连接,第五丝杆滑块机构35的滑块与第二安装座311固接,第二安装座311通过第五丝杆滑块机构相对滑台33实现升降调节。第一臂312和第二臂313上下设置,其均为弯曲臂,其一端以与第三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311,其另一端均呈自由端且被配置为适于通过螺栓等螺接件进行固接并配合形成与第一轴孔3111同轴的第二轴孔3120;第二转动轴314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第一轴孔3111和第二轴孔3120,其周壁设有外螺纹和顶抵部3141;第二紧固件315为带有内螺纹的锁套,其适于在第一臂312和第二臂313分离时套设于第二转动轴314外周并与第二转动轴314上的外螺纹螺接。
清光轮32用于对产品100进行清光,其适于在第一臂312和第二臂313的自由端彼此分离时套设于第二转动轴314上并由第二紧固件315和顶抵部3141紧固。本实施例中,清光轮3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多个。第二紧固件315与外螺纹的配合,不仅起到紧固第二紧固件315与第一抵接部之间的清光轮32的效果,还可以根据产品100的宽度或工艺需求抛光时间,调整安装清光轮32的数量,提升清光机30a的适配性。
滑台33沿与第三方向垂直且水平的第四方向滑设于第二底座34且适于相对第二底座34定位。具体地,如图18所示,滑台33的底端通过沿第四方向延伸的滑轨滑设于第二底座34上,第六丝杆滑块机构36的丝杆沿第四方向延伸且轴线限位地与第二底座34转动连接,第六丝杆滑块机构36的滑块与滑台33的底部固接,滑台33通过第六丝杆滑块机构36相对第二底座34实现沿第四方向的位置调节,由于滑台33与第二底座34形成位置可调的滑动配合、第二安装座311与滑台33形成高度可调的滑动配合,因此,实际工作时,可通过调节滑台33的水平位置和第二安装座311的高度位置来使清光轮32准确地对接至产品100。
第二喷蜡枪37安装于第二安装座311,其与喷蜡***4通过管道进行连通,其喷嘴对准清光轮32的周壁,其用于在清光过程中向清光轮32与产品100的接触面喷射蜡油,以对清光轮32进行防护并提升产品100清光后的光泽度。
第八驱动单元3a为电机,其安装于第二安装座311,其输出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与第二转动轴314形成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二转动轴314转动。
第九驱动单元3b为电机,其安装于滑台33,其输出轴与第五丝杆滑块机构35的丝杆传动连接以用于带动第五丝杆滑块机构35的丝杆转动。
第七驱动单元2c为电机,其安装于第二底座34,其输出轴与第六丝杆滑块机构36的丝杆传动连接以用于带动第六丝杆滑快机构的丝杆转动。
桥架5包括四根排布于一长方体四个棱边上的立柱和固接于邻接的两根立柱顶端的四根横梁;喷蜡***4安装于各横梁上并通过管路与粗抛光模组200和精抛光模组201对应的抛光机20a中的第一喷蜡枪27以及清光模组3对应的清光机30a中的第二喷蜡枪37连通,以用于向其输送蜡油。
控制***与回转输送装置1、粗抛光模组200、精抛光模组201、清光模组3和喷蜡***4电连接,其具体地与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2145、第四驱动单元2146、第五驱动单元2147、第六驱动单元2b、第七驱动单元2c、第八驱动单元3a、第九驱动单元3b和第十驱动单元3c均电连接,以控制其运行。
优选地,为了提升生产环境的整洁性,本实施例中的抛光设备还设置有吸尘***,该吸尘***与清光机30a和抛光机20a上的除尘罩连通,以收集清光或抛光时所产生的粉尘。
本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设备以用于抛光水龙头为例,其运行前,根据需要在精抛光工位将齿条112调整至工作位置,以及在粗抛光工位所对应的一特定抛光机20a之前安装时转向单元19,并将清光机30a和抛光机20a调整至合适的位置;设备在运行时,操作人员站在装卸工位上,将产品100按统一姿态放置于工装16上,工装16随输送带15传动,当产品100运动至粗抛光工位时,抛光机20a对其进行粗抛光,当产品100经过转向单元时,产品100转动预设角度,进入抛光机20a进行其他角度的抛光;之后,产品100进入第一清光工位由清光机30a对其表面杂质进行清除;产品100进行运行至精抛光工位时,抛光机20a对其进行抛光,工装16在齿条112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抛光机20a适于对产品100进行周向抛光,之后,产品100进入至第二清光工位继续由清光机30a对其表面杂质进行清除,最后工装16运行至整形单元18,由整形单元18进行调整之后,以同一的姿态进入至装卸工位,操作人员即可将产品100从工装16上取下。
本申请中的抛光设备,其包括回转输送装置1、抛光模组2、清光模组3、喷蜡***4和控制***,回转输送装置1的输送带呈环形,设备集成性佳,工序间的转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同时还有助于减小空间占用;粗抛光模组200和经抛光模组2之后均设有清光模组3,有利于及时地对产品100上抛光残留物进行清除、工序布局合理,提升抛光质量;通过设置喷腊***,能够及时地向粗抛光模组200、精抛光模组201和清光模组3输送蜡油,提升抛光质量;控制***的设置,使得抛光设备的运行实现自动化,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粗抛光工位、第一清光工位、精抛光工位和第二清光工位所分别对应的抛光组件和清光组件30均包括位于输送带内测和外侧的两组,合理地利用了空间,同时使得工装两侧的受力较为均匀,以提升工装的使用寿命和产品100的抛光精度。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回转输送装置、抛光模组、清光模组、喷蜡***和控制***;
所述回转输送装置具有环形输送带和若干沿着输送带排布的工装;所述工装用于装夹产品;
所述抛光模组包括粗抛光模组和精抛光模组;所述粗抛光模组和精抛光模组均设于所述输送带的旁侧,以分别用于对产品进行粗抛光和精抛光;所述粗抛光模组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精抛光模组之前;
所述清光模组数量为至少两组;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所述粗抛光模组之后和所述精抛光模组之后均设置有所述清光模组;
所述喷蜡***与所述粗抛光模组、所述精抛光模组和所述清光模组连接,以用于向其输送蜡油;
所述控制***与所述回转输送装置、所述粗抛光模组、所述精抛光模组、所述清光模组和所述喷蜡***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抛光设备具有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粗抛光工位、第一清光工位、精抛光工位和第二清光工位;
所述粗抛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粗抛光工位且其包括两组粗抛光组件,两组所述粗抛光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具有抛光轮的第一抛光机;所述第一抛光机的抛光轮朝向所述输送带;
所述精抛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精抛光工位且其包括两组精抛光组件,两组所述精抛光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具有抛光轮的第二抛光机;所述第二抛光机的抛光轮朝向所述输送带;
所述清光模组的数量为两组,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清光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光工位;所述清光模组包括两组清光组件,两组所述清光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和外侧,其均包括具有清光轮的清光机,所述清光机的清光轮朝向所述输送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机架、调节座、第一张紧单元和第二张紧单元;所述调节座安装于所述机架且适于通过调节结构相对所述机架沿水平的第一方向调节位置;所述第一张紧单元安装于所述调节座;所述第二张紧单元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张紧单元相对布置;所述输送带张紧于所述第一张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张紧单元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调节结构为丝杆滑块机构;所述丝杆滑块机构的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丝杆滑块机构的滑块与所述调节座固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张紧单元包括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主动链轮轴、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轴;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和第一从动链轮轴均竖直设置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均安装于所述调节座;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和第一从动链轮轴;
所述第二张紧单元包括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主动链轮轴、第二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轴;
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轴和第二从动链轮轴均竖直设置且均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轴和第二从动链轮轴;
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轴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轴和所述第二主动链轴相对,且所述第一主动链轮轴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轴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轴的距离相等;
所述输送带张紧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
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调节座,其输出轴与第一主动链轮轴固接以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机架,其输出轴与第二主动链轮轴固接以带动其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抛光设备还具有装卸工位;所述输送带的回转路径具有对应于所述装卸工位的第一直线段;
所述工装包括基座、夹紧件、第一弹性件和转动件;所述基座竖直设置,其顶端适于供带孔的产品套设;所述夹紧件以水平的枢轴枢接于所述基座,且其第一端被配置为适于伸入产品的孔内以抵接产品的孔壁并锁定产品;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夹紧件以使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保持与产品的孔壁抵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夹紧件的第二端以第一轴转动连接,其外壁呈以所述第一轴为回转轴的回转面,且其至少在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抵接产品的孔壁时凸出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夹紧件的转动中心和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的连线平行;各所述工装进入至所述第一直线段时,所述夹紧件的枢轴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各所述转动件朝向同一侧;
所述装卸工位设置有装卸台,所述装卸台安装于所述机架且其沿所述输送带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平滑相接的第一倾斜面、抵接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均朝向所述输送带且均适于供所述转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倾斜面沿所述输送带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逐渐靠近所述输送带;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倾斜面沿所述输送带在第一直线段的输送方向逐渐远离所述输送带;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逐渐朝向所述夹紧件的枢轴一侧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逐渐远离所述夹紧件的枢轴一侧转动;所述转动件脱离所述第二倾斜面时,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夹紧件的第一端抵接产品的孔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直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基座适于相对所述输送带绕竖直的轴线转动;所述工装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基座同轴固接;
所述机架对应所述粗抛光工位和/或所述精抛光工位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其适于相对所述机架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于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齿条适于与所述齿轮啮合;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的回转路径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精抛光工位之后及所述装卸工位之前;
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整形单元;所述整形单元对应所述第二直线段地安装于所述机架,其包括第一支座、若干滑杆、若干导向轮和若干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机架固接;各所述滑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每根所述滑杆均沿所述第二方向水平延伸且均在其各自的延伸方向上滑接于所述第一支座;各所述导向轮分别与各所述滑杆对应且均以竖直的枢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杆朝向所述输送带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滑杆的滑接方向抵接所述滑杆和所述第一支座,且在所述第二弹性件释能的状态下,各所述导向轮沿所述第一方向齐平布置;
所述工装设有与所述基座固接的整形部;所述整形部的侧壁包括彼此相接的平面和圆弧面;所述平面竖直设置;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基座的枢轴同轴;所述基座运动至所述第二直线段时,所述圆弧面适于在所述导向轮的导向下旋转直至所述平面与所述导向轮贴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整形单元还包括第二支座、导向杆和第三弹性件;
所述第二支座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衔接于所述第一支座之后;所述导向杆用于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引导所述平面运动,其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其与所述第二支座滑接,其滑接方向与所述滑杆的滑接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弹性件沿所述导向杆的滑接方向抵接所述导向杆和所述第二支座。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回转输送装置还包括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单元对应所述粗抛光工位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抛光机之前,其包括固定座、滑接块、转向手指和第四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架固接;所述滑接块沿所述第一方向滑设于所述固定座,其朝向所述输送带的一面设有齿条部;所述转向手指包括转动部和限位臂;所述转动部以竖直的枢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其侧壁设有适于与所述齿条部啮合的齿轮面;所述限位臂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转动部侧壁固接,其另一端朝向所述输送带延伸;所述第四弹性件抵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滑接块;
所述机架设有引导面和导向面;所述引导面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限位臂之前;所述导向面在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均位于所述限位臂之后,所述引导面和所述导向面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工装设有多边形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基座同轴固接,其表面的各角部均设有抵接部;所述工装进入所述转向单元前,所述抵接板的第一边与所述引导面贴靠;所述工装经过所述转向单元时,所述限位臂抵接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抵接板绕所述基座的轴线转动并使所述抵接板转动至其邻接于所述第一边的第二边与所述导向面贴靠;所述限位臂转动至与所述导向面抵接;所述抵接板转动到位时,所述抵接部脱离所述限位臂且所述第四弹性件推抵所述滑接块复位。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抛光机和第二抛光机均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抛光轮、支撑架和第一底座;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转动轴、转动轮、调节组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转动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转动轮和所述调节组件均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固接;所述转动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同轴,其上设有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同轴且其沿轴向贯通所述转动轮;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弧形通槽且适于通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接固定所述转动轮的位置;
所述抛光轮以竖直的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
所述支撑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且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底座定位;
所述第一安装座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所述支撑架且适于相对所述支撑架定位。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清光机包括安装结构、清光轮、滑台和第二底座;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一臂、第二臂、第二转动轴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沿水平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以与第三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其另一端均呈自由端被配置为适于通过固接形成与所述第一轴孔同轴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转动轴轴向限位地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其上设有外螺纹和顶抵部;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自由端分离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外周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外螺纹螺接;
所述清光轮适于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离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由所述第二紧固件和所述顶抵部紧固;
所述滑台沿与第三方向垂直且水平的第四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且适于相对所述第二底座定位;
所述第二安装座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所述滑台且适于相对所述滑台定位。
CN202120432709.4U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抛光设备 Active CN215433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2709.4U CN215433101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抛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2709.4U CN215433101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抛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33101U true CN215433101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2709.4U Active CN215433101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抛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331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5975A (zh) * 2022-08-31 2022-11-22 浙江凯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抛光机链条弹簧空心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5975A (zh) * 2022-08-31 2022-11-22 浙江凯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抛光机链条弹簧空心轴装置
CN115365975B (zh) * 2022-08-31 2023-11-28 浙江凯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抛光机链条弹簧空心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3181B (zh) 一种汽车配件的外圆磨削装置
CN112207688B (zh) 一种六站式刀具加工机
CN109227385B (zh) 一种汽车配件的外圆磨削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13070774B (zh) 全自动玻璃上下料磨边清洗生产线
CN112296808A (zh) 一种金属制品的抛光机构
CN215433101U (zh) 一种抛光设备
KR100927682B1 (ko) 공작물 연삭장치
CN217453413U (zh) 用于筒形物料的自动化整形***
CN113579867A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
CN209986688U (zh) 机器人去毛刺抛光设备
CN216327506U (zh) 一种板件抛光机
CN110977721B (zh) 一种全自动磨削机构
CN219768731U (zh) 边皮支撑组件以及包含其的开磨一体机
CN11665271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配件全自动精加工方法及***
CN114799584B (zh) 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5959823A (zh) 自动化激光切割打磨机
CN115383221A (zh) 一种多工位去毛刺数控设备
CN110759092A (zh) 自动上下料驱动结构
CN116117647A (zh) 一种五金钳抛光中心
CN213795829U (zh) 一种六站式刀具加工机
CN212858812U (zh) 一种可调节刀具磨削角度的自动上料磨刀机
CN215325105U (zh) 一种回转输送装置
CN213828413U (zh) 一种自动单平面双工位磨床
CN212762663U (zh) 一种多样式地铁扶手的智能打磨***
CN210879073U (zh) 一种环形定长砂带自动上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