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4669U -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4669U
CN215184669U CN202121578011.XU CN202121578011U CN215184669U CN 215184669 U CN215184669 U CN 215184669U CN 202121578011 U CN202121578011 U CN 202121578011U CN 215184669 U CN215184669 U CN 215184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edded
base plate
terminal
contact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80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知名
周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ip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ip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ip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ip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780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4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4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4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它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它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座部、设于所述座部前端的舌板、以及设于所述舌板的两个侧部的槽部;金属壳体,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且于所述舌板的周围形成有插接空间;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分别从两个所述槽部露出的第一卡钩端子和第二卡钩端子;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制造难度低、结构精简、端子强度高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Type-C是USB接口的一种连接介面,不分正反两面均可***,大小约为8.3mm×2.5mm,和其他介面一样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
但现有的USB Type C连接器,按USB协会定义来,一般分为上下两排金属端子、中间一层金属片作卡钩的三层结构,工艺复杂,生产难度大,生产效率低。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具有结构精简、端子强度高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座部、设于所述座部前端的舌板、以及设于所述舌板的两个侧部的槽部;金属壳体,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且于所述舌板的周围形成有插接空间;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分别从两个所述槽部露出的第一卡钩端子和第二卡钩端子;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内的第一基板部,自第一基板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的后端的第一焊脚,自第一基板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正面的第一接触部,以及自第一基板部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一预埋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一预埋部自第一基板部前端分叉而出;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内的第二基板部,自第二基板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的后端的第二焊脚,自第二基板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反面的第二接触部,以及自第二基板部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二预埋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二预埋部自第二基板部前端分叉而出;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内的第三基板部,自第三基板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的后端的第三焊脚,自第三基板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正面的第三接触部,以及自第三基板部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三预埋部,第三接触部和第三预埋部自第三基板部前端分叉而出;其中,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内的第四基板部,自第四基板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的后端的第四焊脚,自第四基板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反面的第四接触部,以及自第四基板部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内的第四预埋部,第四接触部和第四预埋部自第四基板部前端分叉而出;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内的第五基板部,自第五基板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的后端的第五焊脚,自第五基板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正面的第五接触部,以及自第五基板部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五预埋部,第五接触部和第五预埋部自第五基板部前端分叉而出;其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内的第六基板部,自第六基板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的后端的第六焊脚,自第六基板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反面的第六接触部,以及自第六基板部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内的第六预埋部,第六接触部和第六预埋部自第六基板部前端分叉而出;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第五接触部的上端均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四接触部和所述第六接触部的下端均处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卡钩端子和所述第二卡钩端子均由独立板体构成且其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部分分别具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前端均未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和所述第一预埋部的前端通过第一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接触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一横向延伸部;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预埋部的前端通过第二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接触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二横向延伸部;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前端和所述第三预埋部的前端通过第三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接触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三横向延伸部;所述第四接触部的前端和所述第四预埋部的前端通过第四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接触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四横向延伸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五接触部的前端和所述第五预埋部的前端通过第五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接触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五横向延伸部;所述第六接触部的前端和所述第六预埋部的前端通过第六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六接触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六横向延伸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卡钩端子的前端的内侧向后凹陷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向下弯折处抵接配合,所述第一卡钩端子的第一凸起部面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五接触部的内处设置,所述第一卡钩端子远离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一端设有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弯钩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卡钩端子的前端的内侧向后凹陷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向上弯折处抵接配合,所述第二卡钩端子的第二凸起部面向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六接触部的内处设置,所述第二卡钩端子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部的一端设有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弯钩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焊脚至所述第六焊脚均为表面贴装式焊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任意一个均是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基板部、所述第一焊脚、所述第一预埋部和所述第一横向延伸部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基板部、所述第二焊脚、所述第二预埋部和所述第二横向延伸部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基板部、所述第三焊脚、所述第三预埋部和所述第三横向延伸部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四基板部、所述第四焊脚、所述第四预埋部和所述第四横向延伸部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五基板部、所述第五焊脚、所述第五预埋部和所述第五横向延伸部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六基板部、所述第六焊脚、所述第六预埋部和所述第六横向延伸部处在同一平面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正面,而第二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反面,使得该新型6P电连接器可以双向***;此外,预埋部直接从基板部前端延伸而出,且埋入舌板内,无需向上或向下折弯,结构精简,生产制造起来更加简单,还能大幅加强端子强度,使得产品稳定而牢固;还有一点是,通过设有单独的卡钩端子,不与接地端子合在一起,进一步降低了生产难度,而且卡钩端子部分埋入绝缘本体内,强度足够,进一步使得产品稳定而牢固。
2、在本实用新型中,卡钩端子由独立板体构成,且其上的凸起部使得卡钩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结合更加牢固,使得该新型6P电连接器的寿命得以大大增强。
3、在本实用新型中,接触部的前端和预埋部的前端通过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而后端有都是从基板部的前端延伸出来,使得整个端子闭合,更具整体性,进一步加强了端子强度,使得产品稳定而牢固。
4、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端子的基板部、焊脚、预埋部和横向延伸部都处在同一平面内,仅接触部需要向上或向下折弯,加工简单,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结合有各端子的绝缘本体的正面的示意图;
图5是结合有各端子的绝缘本体的反面的示意图;
图6是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接地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卡钩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本体;11、座部;12、舌板;13、槽部;2、金属壳体;a、插接空间;3、第一信号端子;31、第一基板部;32、第一焊脚;33、第一接触部;34、第一预埋部;35、第一横向延伸部;4、第二信号端子;41、第二基板部;42、第二焊脚;43、第二接触部;44、第二预埋部;45、第二横向延伸部;5、第一电源端子;51、第三基板部;52、第三焊脚;53、第三接触部;54、第三预埋部;55、第三横向延伸部;6、第二电源端子;61、第四基板部;62、第四焊脚;63、第四接触部;64、第四预埋部;65、第四横向延伸部;7、第一接地端子;71、第五基板部;72、第五焊脚;73、第五接触部;74、第五预埋部;75、第五横向延伸部;8、第二接地端子;81、第六基板部;82、第六焊脚;83、第六接触部;84、第六预埋部;85、第六横向延伸部;9、第一卡钩端子;91、第一凸起部;92、第一台阶部;93、第一弯钩部;10、第二卡钩端子;101、第二凸起部;102、第二台阶部;103、第二弯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绝缘本体1,金属壳体2,两个卡钩端子和其余六个端子。其中,两个卡钩端子和其余六个端子均为金属端子。
具体地,如图3所示,绝缘本体1具有座部11、设于座部11前端的舌板12、以及设于舌板12的两个侧部的槽部13。
如图1所示,金属壳体2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且于所述舌板12的周围形成有插接空间a。
如图3所示,第一卡钩端子9和第二卡钩端子10均部分埋设于绝缘本体1内、且分别从两个槽部13露出。
如图3所示,六个端子分别为:第一信号端子3,第二信号端子4,第一电源端子5,第二电源端子6,第一接地端子7和第二接地端子8。且均埋设于绝缘本体1内。其中第一接地端子7和第二接地端子8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3、第二信号端子4、第一电源端子5、第二电源端子6、第一接地端子7、第二接地端子8、第一卡钩端子9和第二卡钩端子10任意一个均是一个整体。
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信号端子3具有:固定于座部11内的第一基板部31,自第一基板部31后端延伸出座部11的后端的第一焊脚32,自第一基板部31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舌板12的正面的第一接触部33,以及自第一基板部31前端延伸埋设于舌板12内的第一预埋部34。第一接触部33和第一预埋部34自第一基板部31前端分叉而出。第一接触部33的前端和第一预埋部34的前端通过第一横向延伸部35连接在一起,第一接触部33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一横向延伸部35。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信号端子4具有:固定于座部11内的第二基板部41,自第二基板部41后端延伸出座部11的后端的第二焊脚42,自第二基板部41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舌板12的反面的第二接触部43,以及自第二基板部41前端延伸埋设于舌板12内的第二预埋部44。第二接触部43和第二预埋部44自第二基板部41前端分叉而出。第二接触部43的前端和第二预埋部44的前端通过第二横向延伸部45连接在一起,第二接触部43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二横向延伸部45。
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一电源端子5具有:固定于座部11内的第三基板部51,自第三基板部51后端延伸出座部11的后端的第三焊脚52,自第三基板部51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舌板12的正面的第三接触部53,以及自第三基板部51前端延伸埋设于舌板12内的第三预埋部54,第三接触部53和第三预埋部54自第三基板部51前端分叉而出。第三接触部53的前端和第三预埋部54的前端通过第三横向延伸部55连接在一起,第三接触部53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三横向延伸部55。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电源端子6具有:固定于座部11内的第四基板部61,自第四基板部61后端延伸出座部11的后端的第四焊脚62,自第四基板部61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舌板12的反面的第四接触部63,以及自第四基板部61前端延伸埋设于舌板12内的第四预埋部64。第四接触部63和第四预埋部64自第四基板部61前端分叉而出。第四接触部63的前端和第四预埋部64的前端通过第四横向延伸部65连接在一起,第四接触部63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四横向延伸部65。
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接地端子7具有:固定于座部11内的第五基板部71,自第五基板部71后端延伸出座部11的后端的第五焊脚72,自第五基板部71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舌板12的正面的第五接触部73,以及自第五基板部71前端延伸埋设于舌板12内的第五预埋部74。第五接触部73和第五预埋部74自第五基板部71前端分叉而出。第五接触部73的前端和第五预埋部74的前端通过第五横向延伸部75连接在一起,第五接触部73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五横向延伸部75。
如图5和图8所示,第二接地端子8具有:固定于座部11内的第六基板部81,自第六基板部81后端延伸出座部11的后端的第六焊脚82,自第六基板部81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舌板12的反面的第六接触部83,以及自第六基板部81前端延伸埋设于舌板12内的第六预埋部84,第六接触部83和第六预埋部84自第六基板部81前端分叉而出。第六接触部83的前端和第六预埋部84的前端通过第六横向延伸部85连接在一起,第六接触部83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六横向延伸部85。
预埋部直接从基板部前端延伸而出,且埋入舌板12内,无需向上或向下折弯,结构精简,生产制造起来更加简单,还能大幅加强端子强度,使得产品稳定而牢固;接触部的前端和预埋部的前端通过横向延伸部连接在一起,而其后端有都是从基板部的前端延伸出来,使得整个端子闭合,更具整体性,进一步加强了端子强度,使得产品稳定而牢固。此外,每个端子的基板部、焊脚、预埋部和横向延伸部都处在同一平面内,仅接触部需要向上或向下折弯,加工简单,节省成本。
如图4和图9所示,第一卡钩端子9埋于绝缘本体1内的部分具有第一凸起部91。第一卡钩端子9的前端的内侧向后凹陷形成有第一台阶部92,第一台阶部92与第一接地端子7的向下弯折处抵接配合。第一卡钩端子9的第一凸起部91面向第一接地端子7的第五接触部73的内处设置。第一卡钩端子9远离第一台阶部92的一端设有埋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弯钩部93。
如图5和图9所示,第二卡钩端子10埋于绝缘本体1内的部分具有第二凸起部101。第二卡钩端子10的前端的内侧向后凹陷形成有第二台阶部102,第二台阶部102与第二接地端子8的向上弯折处抵接配合。第二卡钩端子10的第二凸起部101面向第二接地端子8的第六接触部83的内处设置,第二卡钩端子10远离第二台阶部102的一端设有埋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二弯钩部103。
上述凸起部使得卡钩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形成间隙,可供成型绝缘本体1时构成绝缘本体1的材料填充进入,从而使端子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固,上述台阶部接地端子折弯处的配合也使得卡钩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固。进一步,卡钩端子还具有埋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弯钩部,进一步增强了卡钩端子的牢固度。
如图4所示,第一接触部33、第三接触部53和第五接触部73的上端均处于同一平面,且均位于舌板12的正面。如图5所示,第二接触部43、第四接触部63和第六接触部83的下端均处于同一平面,且均位于舌板12的反面。使得该新型6P电连接器可以双向***。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1由一体成型而成,且前端部位全包,即第一信号端子3、第二信号端子4、第一电源端子5、第二电源端子6、第一接地端子7和第二接地端子8的前端均未露出于绝缘本体1的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焊脚32至第六焊脚82均为表面贴装式焊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该新型6P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均采用基板本体部位实现和加下料折弯加强牢固度的结构,该新型6P电连接器的卡钩采用单独卡钩端子,并在其基板本体上加突出部位给其自身定位,提高稳定性,便于精减结构和提高稳定性。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1),其具有座部(11)、设于所述座部(11)前端的舌板(12)、以及设于所述舌板(12)的两个侧部的槽部(13);
金属壳体(2),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且于所述舌板(12)的周围形成有插接空间(a);
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且分别从两个所述槽部(13)露出的第一卡钩端子(9)和第二卡钩端子(10);
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信号端子(3),第二信号端子(4),第一电源端子(5),第二电源端子(6),第一接地端子(7)和第二接地端子(8);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11)内的第一基板部(31),自第一基板部(31)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11)的后端的第一焊脚(32),自第一基板部(31)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12)的正面的第一接触部(33),以及自第一基板部(31)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12)内的第一预埋部(34),第一接触部(33)和第一预埋部(34)自第一基板部(31)前端分叉而出;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11)内的第二基板部(41),自第二基板部(41)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11)的后端的第二焊脚(42),自第二基板部(41)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12)的反面的第二接触部(43),以及自第二基板部(41)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12)内的第二预埋部(44),第二接触部(43)和第二预埋部(44)自第二基板部(41)前端分叉而出;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5)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11)内的第三基板部(51),自第三基板部(51)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11)的后端的第三焊脚(52),自第三基板部(51)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12)的正面的第三接触部(53),以及自第三基板部(51)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12)内的第三预埋部(54),第三接触部(53)和第三预埋部(54)自第三基板部(51)前端分叉而出;
其中,所述第二电源端子(6)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11)内的第四基板部(61),自第四基板部(61)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11)的后端的第四焊脚(62),自第四基板部(61)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12)的反面的第四接触部(63),以及自第四基板部(61)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12)内的第四预埋部(64),第四接触部(63)和第四预埋部(64)自第四基板部(61)前端分叉而出;
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7)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11)内的第五基板部(71),自第五基板部(71)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11)的后端的第五焊脚(72),自第五基板部(71)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12)的正面的第五接触部(73),以及自第五基板部(71)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12)内的第五预埋部(74),第五接触部(73)和第五预埋部(74)自第五基板部(71)前端分叉而出;
其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8)具有:固定于所述座部(11)内的第六基板部(81),自第六基板部(81)后端延伸出所述座部(11)的后端的第六焊脚(82),自第六基板部(81)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12)的反面的第六接触部(83),以及自第六基板部(81)前端延伸埋设于所述舌板(12)内的第六预埋部(84),第六接触部(83)和第六预埋部(84)自第六基板部(81)前端分叉而出;
所述第一接触部(33)、所述第三接触部(53)和所述第五接触部(73)的上端均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二接触部(43)、所述第四接触部(63)和所述第六接触部(83)的下端均处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端子(9)和所述第二卡钩端子(10)均由独立板体构成且其埋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部分分别具有第一凸起部(91)和第二凸起部(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所述第一电源端子(5),所述第二电源端子(6),所述第一接地端子(7)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8)的前端均未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33)的前端和所述第一预埋部(34)的前端通过第一横向延伸部(3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接触部(33)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一横向延伸部(35);所述第二接触部(43)的前端和所述第二预埋部(44)的前端通过第二横向延伸部(4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接触部(43)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二横向延伸部(45);所述第三接触部(53)的前端和所述第三预埋部(54)的前端通过第三横向延伸部(5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接触部(53)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三横向延伸部(55);所述第四接触部(63)的前端和所述第四预埋部(64)的前端通过第四横向延伸部(6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接触部(63)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四横向延伸部(6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接触部(73)的前端和所述第五预埋部(74)的前端通过第五横向延伸部(7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接触部(73)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五横向延伸部(75);所述第六接触部(83)的前端和所述第六预埋部(84)的前端通过第六横向延伸部(8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六接触部(83)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第六横向延伸部(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端子(9)的前端的内侧向后凹陷形成有第一台阶部(92),所述第一台阶部(92)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7)的向下弯折处抵接配合,所述第一卡钩端子(9)的第一凸起部(91)面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7)的第五接触部(73)的内处设置,所述第一卡钩端子(9)远离所述第一台阶部(92)的一端设有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弯钩部(9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钩端子(10)的前端的内侧向后凹陷形成有第二台阶部(102),所述第二台阶部(102)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8)的向上弯折处抵接配合,所述第二卡钩端子(10)的第二凸起部(101)面向所述第二接地端子(8)的第六接触部(83)的内处设置,所述第二卡钩端子(10)远离所述第二台阶部(102)的一端设有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第二弯钩部(10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32)至所述第六焊脚(82)均为表面贴装式焊脚。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所述第一电源端子(5)、所述第二电源端子(6)、所述第一接地端子(7)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8)的任意一个均是一个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6P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部(31)、所述第一焊脚(32)、所述第一预埋部(34)和所述第一横向延伸部(35)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基板部(41)、所述第二焊脚(42)、所述第二预埋部(44)和所述第二横向延伸部(45)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基板部(51)、所述第三焊脚(52)、所述第三预埋部(54)和所述第三横向延伸部(55)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四基板部(61)、所述第四焊脚(62)、所述第四预埋部(64)和所述第四横向延伸部(65)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五基板部(71)、所述第五焊脚(72)、所述第五预埋部(74)和所述第五横向延伸部(75)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六基板部(81)、所述第六焊脚(82)、所述第六预埋部(84)和所述第六横向延伸部(85)处在同一平面内。
CN202121578011.XU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Active CN215184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8011.XU CN21518466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8011.XU CN21518466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4669U true CN215184669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8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8011.XU Active CN21518466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4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5995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9149215B (zh) 电连接器
CN108321591B (zh) 电连接器
JP2012089435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CN109638521B (zh) 具备高频传输性能的正反插usb插座
CN105261892A (zh) 电连接器
TWM446986U (zh) 電連接器
CN108075281A (zh) 电连接器
CN104577460A (zh) 电连接器
CN10807528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70112B (zh) 电连接器
CN110071391B (zh) 电连接器
CN204304087U (zh) 电连接器
CN215184669U (zh) 一种新型6p电连接器
CN104810643A (zh) 电连接器
CN215184670U (zh) 一种6p电连接器
CN113471740B (zh) 一种含信号端子的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CN204441573U (zh) 电连接器
CN110829085A (zh) 电连接器
CN210806140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8111778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2209910U (zh) Usb插头
TWM363140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6563624U (zh) 电连接器端子模组
CN211182629U (zh) Usb type-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