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451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4515U
CN214964515U CN202120774121.7U CN202120774121U CN214964515U CN 214964515 U CN214964515 U CN 214964515U CN 202120774121 U CN202120774121 U CN 202120774121U CN 214964515 U CN214964515 U CN 214964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pot
steam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41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旺
郑晓春
何国达
周毅
江小勇
陈永锋
陈达
邵俊
黎国柱
吴育权
赵策
郝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41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4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4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4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煲体具有容纳腔;内锅,设置于容纳腔,内锅具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煲体,蒸汽发生器能够与烹饪腔连通;水箱,设置于煲体,水箱能够与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通道,设置于煲体,蒸汽通道分别与烹饪腔和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水通道,设置于水箱,进水通道分别与蒸汽发生器和水箱连通;其中,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通过将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能够有效减小蒸汽通道和进水通道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简化煲体与水箱之间的配合结构。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蒸汽烹饪设备,水箱与煲体一般是分离,结构配合较复杂,且水输送通道及蒸汽输送通道较长,导致蒸汽烹饪设备的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煲体具有容纳腔;内锅,设置于容纳腔,内锅具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煲体,蒸汽发生器能够与烹饪腔连通;水箱,设置于煲体,水箱能够与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通道,设置于煲体,蒸汽通道分别与烹饪腔和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水通道,设置于水箱,进水通道分别与蒸汽发生器和水箱连通;其中,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内锅、蒸汽发生器、水箱、蒸汽通道和进水通道,具体而言,煲体具有容纳腔,内锅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内锅具有烹饪腔,能够理解的是,烹饪腔放置有待烹饪的食材,煲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能够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能够经蒸汽通道进入烹饪腔对食材进行烹饪,通过水蒸汽对食材进行烹饪,能够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水箱与煲体连接,且水箱能够与蒸汽发生器连通,从而使得水箱能够通过进水通道为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的加热装置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并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进入烹饪腔对食材进行加热,实现烹饪器具的自动烹饪。
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具体地,可以将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也可以将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还可以将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均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能够理解的是,水箱中的水需要经进水通道进入煲体的蒸汽发生器内,且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并产生水蒸汽后经蒸汽通道输送至内锅,通过将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能够有效减小蒸汽通道和/或进水通道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效率。
另外,通过将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可以使内锅与煲体之间、煲体与水箱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可以有效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简化煲体与水箱之间的配合结构。
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将整个蒸汽通道和/或整个进水通道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和进水通道的长度,使得内锅与煲体之间、煲体与水箱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简化煲体与水箱之间的配合结构,降低烹饪器具在厨房的占用空间,提高烹饪器具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水箱设置于煲体,具体地,水箱可分离地设置于煲体的下方,即将水箱设置在煲体背离内锅所在的一侧,并与煲体可拆卸连接,从而在实现为蒸汽发生器提供水的基础上,便于对水箱进行拆卸清洗,防止烹饪器具在长期使用后,水箱内易产生水垢的问题。另外,水箱也可以设置于煲体的侧部,即将水箱连接煲体的侧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煲体与水箱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将煲体与水箱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能够理解的是,即限定了将内锅、煲体与水箱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且蒸汽通道和进水通道也位于该中轴线上,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和进水通道的长度,简化内锅与煲体、煲体与水箱之间的配合结构。另外,通过将煲体与水箱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有效避免内锅与煲体、煲体与水箱杂乱分布导致用于输送蒸汽的蒸汽通道以及用于供水的进水通道较长的问题,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和进水通道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另外,通过将内锅与煲体、煲体与水箱纵向分布,可以有效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简化煲体与水箱之间的配合结构,提高烹饪器具的市场竞争力。
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整个蒸汽通道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的长度,使得水蒸汽能够沿轴向直接进入内锅的烹饪腔,减小水蒸汽的移动路径,提高水蒸汽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
而且,通过将整个进水通道靠近内锅的中轴线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进水通道的长度,使得水能够沿轴向直接进入蒸汽发生器,减小水的移动路径,使得水能够快速进入蒸汽发生器,能够降低烹饪时长,且使得煲体与水箱之间的结构紧凑,进一步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内锅的的中轴线方向,水箱、蒸汽发生器与内锅自下而上依次排布。
在该设计中,沿内锅的中轴线方向,通过将水箱、蒸汽发生器与内锅自下而上依次排布,可以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和进水通道的长度,简化内锅与煲体、煲体与水箱之间的配合结构,使得内锅与煲体之间、煲体与水箱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降低烹饪器具在厨房的占用空间,提高烹饪器具的市场竞争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煲体包括外壳和底座,其中,外壳具有容纳腔,底座与外壳连接,蒸汽发生器和蒸汽通道设置于底座,水箱设置于底座背离外壳所在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煲体包括外壳和底座,具体而言,外壳具有容纳腔,内锅可取放地设置在外壳的容纳腔内,底座与外壳连接,且蒸汽发生器和蒸汽通道设置在底座内,水箱与底座背离外壳的一侧连接,能够理解的是,底座内设有控制电器件,通过将内锅与控制电器件分设于外壳和底座,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内锅温度传递至底座而导致底座内的控制电器件发生损坏,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沿内锅中轴线方向的高度H与底座沿内锅径向方向上的宽度d满足1/4<H/d<1/2。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底座沿内锅中轴线方向的高度与沿内锅径向方向上宽度的关系,具体地,将底座沿内锅中轴线方向的高度H与底座沿内锅径向方向上的宽度d满足1/4<H/d<1/2,也就是说,将底座设置成扁平状,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蒸汽通道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效率,简化煲体与内锅之间的配合结构,降低烹饪器具在厨房的占用空间,提高烹饪器具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通过将底座设置成扁平状,还可以提高烹饪器具的平稳性,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煲体还包括外壳罩,外壳罩设置于外壳背离底座的一端,外壳罩的至少一部分与内锅的锅沿相接触。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煲体还包括外壳罩,具体而言,在外壳背离底座的一端设置外壳罩,即外壳罩与外壳背离底座的一端连接,且内锅的锅沿与外壳罩相接触,从而在将内锅放入容纳腔时,外壳罩能够为内锅提供支撑,进而可以使得内锅与外壳的底壁不接触,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外壳罩,可以将内锅悬空设置在容纳腔内,在烹饪器具烹饪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将内锅温度传递至底座,由于底座内设有控制电器件,因而可以防止内锅温度传递至底座而导致底座内的控制电器件发生损坏,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设置外壳罩,可以通过外壳罩将内锅与外壳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可以防止用户不小心触碰外壳而造成烫伤的问题,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而且,通过将内锅与外壳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还有利于内锅的保温,从而提高内锅内食材的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其中,设置外壳罩还可以起到防尘的效果,即防止灰尘或异物从内锅与外壳之间的间隙进入,且还可以提高烹饪器具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壳罩为耐热件;和/或外壳和内锅为透明件。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外壳罩为耐热件,由于外壳罩与内锅的锅沿相接触,从而为内锅提供支撑,而在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中,内锅具有较高温度,通过将外壳罩设置为耐热件,即外壳罩由耐热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延长外壳罩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外壳罩暴露在烹饪器具的外壳,通过将外壳罩设置为耐热件,还可以防止用户不小心触碰而导致烫伤,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外壳和内锅为透明件,也就是说,将外壳和内锅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从而在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中,用户可以看到烹饪过程和食材的烹饪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可以采用聚碳酸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透明、耐热等特性,因而能够在用户对烹饪过程和烹饪效果可视的同时,提高外壳的使用寿命。此外,内锅可以采用玻璃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煲体还包括多个凸台,多个凸台间隔设置于外壳罩背离外壳的一侧,相邻两个凸台之间形成隔热间隙。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煲体还包括多个凸台,多个凸台间隔设置于外壳罩背离外壳的一侧,即多个凸台设置在外壳罩的顶表面上,且相邻两个凸台之间形成有隔热间隙,从而可以将内锅与外壳之间的多余热量进行散发,提高散热效果,防止内锅与外壳之间的压力增大,导致烹饪器具在长期使用后内锅或外壳发生变形的问题,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排水孔、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其中,第一排水孔设置于煲体,并与容纳腔连通,第一排水通道设置于煲体并与第一排水孔连通,第二排水通道设置于水箱,第二排水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第二排水通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排水孔、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具体而言,煲体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以及与第一排水孔连通的第一排水通道,具体地,第一排水孔设置在煲体的外壳上,第一排水通道设置在煲体的底座上,水箱上设有第二排水通道,且第二排水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第二排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外部,也就是说,在煲体和水箱上分别设置相互连通的排水通道,当煲体或水箱内部发生泄露时,可以将泄漏的水从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排出,从而可以避免烹饪器具内部电路由于沾水而发生短路,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烹饪过程中,内锅中的水或液体发生溢出时,或内锅与煲体连通蒸汽的接口处漏水时,或者使用者误操作产生水或液体进入煲体内时,均能够经过煲体上的第一排水孔流向第一排水通道,在经第二排水通道排出烹饪器具外,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漏出的水或液体流向烹饪器具内部的电路,导致电路短路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烹饪器具对应第二排水通道另一端的位置设置接水盘,用于承接烹饪器具内部的漏水,防止漏水污染用户厨房的桌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排水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排水通道的内径,从而可以将从内锅或内锅与煲体接口处漏出的水或液体快速从第一排水孔排出,将第一排水通道的内径设置的较小,可以在保证漏出的水或液体及时流出的同时,防止第一排水通道的内径过大而占用煲体较大地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水箱包括水箱盖和箱体,其中,水箱盖设有第二排水孔,第二排水孔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水箱盖盖设于箱体,第二排水通道设置于箱体。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水箱包括水箱盖和箱体,能够理解的是,水箱盖与箱体合围成用于盛装水的容器,水经进水通道流向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生成水蒸汽,在经蒸汽通道输送至内锅,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具体而言,在水箱盖上设有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的第二排水孔,且第二排水孔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也就是说,从内锅或内锅与煲体的接口处漏出的水经第一排水孔和第一排水通道流至水箱盖,经水箱盖上的第二排水孔流至第二排水通道,排出烹饪器具,降低烹饪器具内部电路发生短路的风险,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另外,水箱盖设置在靠近煲体的一侧,通道在水箱盖上设置第二排水孔,可以使得从煲体上蒸汽通道、蒸汽发生器等位置产生的漏水可以经水箱盖上的第二排水孔及时流出,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漏出的水或液体流向烹饪器具内部的电路,导致电路短路的风险。
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排水通道设置在箱体上,从而可以将第一排水孔、第一排水通道、第二排水孔和第二排水通道轴向分布,使烹饪器具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小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水箱盖包括导向面,导向面靠近水箱盖的外边缘设置,导向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较于第二端靠近外边缘设置,导向面自第二端至第一端朝外倾斜设置。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水箱盖包括导向面,具体而言,在水箱盖靠近外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导向面,且导向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较于第二端靠近外边缘设置,导向面自第二端至第一端朝外倾斜设置,也就是说,导向面自远离外边缘的一端至靠近外边缘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对从内锅、内锅与煲体的接口处、蒸汽发生器和蒸汽通道等处漏出的水进行导向,便于漏水经第二排水孔流向第二排水通道,即便于漏水的排出,进一步降低漏出的水或液体流向烹饪器具内部的电路,导致电路短路的风险,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有效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导向面可以沿水箱盖的周向设置,从而使得煲体上任意位置漏出的水均可以经导向面进行导向,使得漏水能够及时排出,进一步防止电路发生短路,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于煲体,水位检测装置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水箱,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水箱的水位。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具体而言,水位检测装置的一部分设置在煲体上,具体地,水位检测装置的一部分设置在底座朝向水箱的一侧,水位检测装置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水箱,当将煲体与水箱安装完成后,水位检测装置能够对水箱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从而可以保证烹饪器具自动烹饪的稳定运行。具体地,在烹饪过程中,水箱内的水经进水通道进入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产生水蒸汽,经蒸汽通道输送至内锅,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能够理解的是,在烹饪过程中,水箱内的水是否足量对烹饪过程至关重要,通过设置水位检测装置对水箱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可以保证自动烹饪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通过对水箱内的水位检测,还可以防止水箱内的水过多,导致烹饪器具长期使用后水箱内滋生细菌等,即通道设置水位检测装置,可以对水箱内的水量进行把控,保证烹饪器具顺利进行的同时,防止水箱内滋生细菌,提高烹饪后食材的食用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其中,第一检测件设置于煲体朝向水箱的一侧,第二检测件设置于水箱,第二检测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穿过水箱盖与第一检测件相接触,其中,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沿水箱盖的周向方向分布。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水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具体而言,第一检测件设置于煲体朝向水箱的一侧,具体地,在底座朝向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件,水箱设有第二检测件,且第二检测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穿过水箱盖与第一检测件接触,以实现对水箱内水位的检测。举例地,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水箱内,与第一检测件脱离接触,随着水箱内水位的升高,第二检测件逐渐上移,当第二检测件与第一检测件接触时,即实现一个水位信息的检测,说明此时水箱内的水量已达到目标水量,可停止向水箱内供水,例如第二检测件为浮子。通过将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沿水箱盖的周向方向分布,从而在将煲体与水箱安装时,无需将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对位进行安装,直接将煲体与水箱安装,便能够实现对水位的检测。即在将煲体与水箱安装时,煲体在360°方向无论哪个方向放置在水箱上,均可通过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实现对水箱水位的检测,提高烹饪器具的安装效率。
其中,可以在第一检测件上设置有触点,在第二检测件上设置有触面,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器和进水阀,进水阀能够打开或关闭向水箱内注水的水管,当第二检测件上移至一定位置后,第二检测件上的触点与第一检测件上的触面相接触,并能够向控制器发送一个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进水阀关闭,以停止向水箱内供水。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检测件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触点,第二检测件设置有多个不同高度的触面,从而可以检测出多个水位信息,进而根据不同烹饪模式下的不同用水量对水箱内水位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的智能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件可以为干簧管,第二检测件为磁铁浮子,磁铁浮子为磁环,磁环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从而在将煲体与水箱安装时,无需对准,即可在水箱与煲体安装的基础上,实现水位检测装置对水箱内水位的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于煲体并位于容纳腔内,限位组件用于对内锅限位。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限位组件,具体而言,限位组件设置于煲体并位于容纳腔内,具体地,部分限位组件设置在外壳上,部分限位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将内锅与煲体安装时,限位组件能够对内锅进行限位,保证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内锅在容纳腔内的稳定性,防止内锅发生窜动。另外,能够理解的是,在烹饪器具烹饪的过程中,内锅与煲体之间还设有蒸汽通道,蒸汽发生器将产生的水蒸汽经蒸汽通道输送至内锅,通过限位组件对内锅进行限位,还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内锅窜动导致蒸汽泄露的问题,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并提高烹饪效率。具体地,限位组件可以对内锅在周向和轴向方向进行限位,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内锅在烹饪过程中的稳定性。
能够理解的是,烹饪器具可以包括多个种类不同的内锅,限位组件可以对多个种类不同的内锅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本体可以匹配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实现烹饪器具的多种烹饪场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通过将本体的限位组件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可以使用一个烹饪器具完成多种不同功能场景的烹饪,避免每种内锅都需要匹配不同的加热器具而导致厨房拥挤的问题,提高厨房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锅包括底部、侧部以及连接底部和侧部的过渡部,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其中,第一限位件设置于煲体的底部,第二限位件沿煲体的周向设置于煲体的内周壁,内锅位于容纳腔,第二限位件与过渡部相接触,多个内锅中的任意一个内锅适于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
在该设计中,内锅包括底部、侧部以及连接底部和侧部的过渡部,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煲体的底部,具体地,在底座朝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煲体的底部设置第一限位件,能够在轴向方向对内锅进行限位。当将内锅放入容纳腔时,内锅的底部与第一限位件形成限位,从而在轴向方向对内锅进行限位。进一步地,煲体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件,具体地,在外壳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件,当将内锅放入容纳腔时,第二限位件能够与内锅的过渡部相接触,从而在侧周方向对内锅进行限位,确保在烹饪器具烹饪过程中内锅的稳定性。
另外,烹饪器具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多个内锅中的任意一个内锅适于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也就是说,将多个内锅中任意一个内锅放入容纳腔,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可以与内锅进行限位配合,从而在轴向和侧周方向对内锅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煲体能够适配不同类型内锅的同时,能够对不同类型内锅进行限位,进而实现烹饪器具的多种烹饪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盖体能够盖设于多个内锅中的任意一个上。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具体而言,盖体能够盖设在多个内锅中的任意一个上,也就是说,多个内锅可以共用一个盖体,从而无需为不同类型的每个内锅单独设置一个盖体,即用一个盖体可以盖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进一步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盖体包括盖本体和多个配合部,其中,多个配合部设置于盖本体朝向内锅所在的一侧,每个配合部适于与一个内锅相配合。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盖体包括盖本体和多个配合部,具体而言,在盖本体朝向内锅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配合部,每个配合部能够与一个内锅配合,从而实现多个不同类型的内锅共用一个盖体,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口径不同,通过在盖本体朝向内锅的一侧设置多个配合部用于多种类型的内锅相配合,即在盖本体朝向内锅的一侧设置多个台阶与内锅相配合,实现多种类型的内锅共用一个盖体,进一步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厨房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配合部与盖本体可以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多个配合部与盖本体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稳定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体结构还便于加工成产,因此,可以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另外还可以在多个配合部中的每个配合部上设有密封结构,在将盖体盖设在内锅上时,可以实现与内锅的密封,进而提高内锅内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汽通道和止动阀组件,其中,进汽通道设置于内锅,进汽通道具有进汽口,进汽口与烹饪腔连通,止动阀组件位于进汽通道内,止动阀组件能够使进汽通道能够与蒸汽通道连通或断开。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汽通道和止动阀组件,具体而言,内锅上设有进汽通道,且进汽通道设有进汽口,进汽通道通过进汽口与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汽能够通过蒸汽通道,经进汽通道和进汽口流向烹饪腔,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在进汽通道内设置止动阀组件,可以通过止动阀组件控制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导通或截断,实现对蒸汽的控制。具体地,止动阀组件能够封堵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连接处,实现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断开,当大量水蒸汽经蒸汽通道流至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连接处时,大量水蒸汽会对止动阀组件产生一定朝向烹饪腔所在方向的力,使得止动阀组件能够打开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连接处,实现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导通,当烹饪结束,蒸汽发生器不再产生水蒸汽时,止动阀组件可以再次封堵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连接处,从而使得止动阀组件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进汽通道,实现烹饪器具的自动烹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止动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阀、弹性件和阀盖,其中,至少一个止动阀位于进汽通道和蒸汽通道的连接处,弹性件设置于至少一个止动阀,阀盖盖设于进汽口,并位于烹饪腔内,阀盖与内锅连接,阀盖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进汽口连通。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止动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阀、弹性件和阀盖,具体而言,在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止动阀,至少一个止动阀上还设有弹性件,在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中,大量水蒸汽经蒸汽通道流至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连接处时,大量水蒸汽会对止动阀产生一定朝向烹饪腔所在方向的力,使得止动阀朝向烹饪腔所在方向移动以导通蒸汽通道和进汽通道,此时弹性件被压缩,水蒸汽通道进汽口,并经阀盖上的多个通孔进入烹饪腔,实现对食材的烹饪。当烹饪结束,蒸汽发生器不再产生水蒸汽时,弹性件的弹性力推动至少一个止动阀再次封堵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的连接处,从而使得止动阀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进汽通道,实现烹饪器具的自动烹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水箱包括容水腔和导水管,其中,导水管与进水通道连通,烹饪器具还包括水泵,水泵设置于煲体,水泵分别与容水腔和导水管连通。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水箱包括容水腔和导水管,烹饪器具还包括水泵,具体而言,容水腔与进水管连通,水泵设置在煲体上,具体地,水泵设置在煲体的底座内,当打开进水阀时,外部的水流入容水腔,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容水腔内的水位,当达到目标水位时,停止供水,开启水泵,水泵抽取容水腔内的水,并通过导水管将水经进水通道输送至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加热装置对水进行加热并产生水蒸汽,水蒸汽经蒸汽通道输送至内锅,从而通过水蒸汽实现对食材的烹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把手,把手设置于煲体的外侧壁。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烹饪器具还包括把手,具体而言,把手设置在煲体的外侧壁上,详细地,把手可以对称设置在底座的两侧壁,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把手对烹饪器具进行取放,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便利性。另外,通过将把手设置在底座的外侧壁,即将把手设置于与内锅有一定距离的底座上,可以防止用户通过把手移动烹饪器具时发生烫伤的问题,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煲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2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煲体,111限位组件,1111第一限位件,1112第二限位件,112外壳,113底座,114外壳罩,115隔热间隙,120内锅,130水位检测装置,131第一检测件,132第二检测件,140水箱,141水箱盖,1411第二排水孔,1412导向面,142箱体,143导水管,150蒸汽通道,160进水通道,170第一排水孔,180第一排水通道,190第二排水通道,210盖体,211配合部,220止动阀组件,221止动阀,222弹性件,223阀盖,23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10,煲体110具有容纳腔;内锅120,设置于容纳腔,内锅120具有烹饪腔;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煲体110,蒸汽发生器能够与烹饪腔连通;水箱140,设置于煲体110,水箱140能够与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通道150,设置于煲体110,蒸汽通道150分别与烹饪腔和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水通道160,设置于水箱140,进水通道160分别与蒸汽发生器和水箱140连通;其中,蒸汽通道150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160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10、内锅120、蒸汽发生器、水箱140、蒸汽通道150和进水通道160,具体而言,煲体110具有容纳腔,内锅120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内锅120具有烹饪腔,能够理解的是,烹饪腔放置有待烹饪的食材,煲体110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能够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能够经蒸汽通道150进入烹饪腔对食材进行烹饪,通过水蒸汽对食材进行烹饪,能够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水箱140与煲体110连接,且水箱140能够与蒸汽发生器连通,从而使得水箱140能够通过进水通道160为蒸汽发生器供水,蒸汽发生器的加热装置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并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进入烹饪腔对食材进行加热,实现烹饪器具100的自动烹饪。
蒸汽通道150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160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具体地,可以将蒸汽通道150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也可以将进水通道160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还可以将蒸汽通道150的至少一部分和进水通道160的至少一部分均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能够理解的是,水箱140中的水需要经进水通道160进入煲体110的蒸汽发生器内,且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并产生水蒸汽后经蒸汽通道150输送至内锅120的烹饪腔,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通过将蒸汽通道150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160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能够有效减小蒸汽通道150和/或进水通道160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效率。
另外,通过将蒸汽通道150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进水通道160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可以使内锅120与煲体110之间、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可以有效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简化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配合结构。
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将整个蒸汽通道150和/或整个进水通道160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150和进水通道160的长度,使得内锅120与煲体110之间、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简化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配合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在厨房的占用空间,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水箱140设置于煲体110,具体地,水箱140可分离地设置于煲体110的下方,即将水箱140设置在煲体110背离内锅120所在的一侧,并与煲体110可拆卸连接,从而在实现为蒸汽发生器提供水的基础上,便于对水箱140进行拆卸清洗,防止烹饪器具100在长期使用后,水箱140内易产生水垢的问题。另外,水箱140也可以设置于煲体110的侧部,即将水箱140连接煲体110的侧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煲体110与水箱140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120的中轴线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将煲体110与水箱140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120的中轴线上,能够理解的是,即限定了将内锅120、煲体110与水箱140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且蒸汽通道150和进水通道160也位于该中轴线上,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150和进水通道160的长度,简化内锅120与煲体110、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配合结构。另外,通过将煲体110与水箱140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120的中轴线上,使得烹饪器具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有效避免内锅120与煲体110、煲体110与水箱140杂乱分布导致用于输送蒸汽的蒸汽通道150以及用于供水的进水通道160较长的问题,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150和进水通道160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成本。另外,通过将内锅120与煲体110、煲体110与水箱140纵向分布,可以有效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简化内锅120与煲体110之间、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配合结构,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市场竞争力。
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整个蒸汽通道150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150的长度,使得水蒸汽能够沿轴向直接进入内锅的烹饪腔,减小水蒸汽的移动路径,提高水蒸汽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
而且,通过将整个进水通道160靠近内锅120的中轴线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进水通道160的长度,使得水能够沿轴向直接进入蒸汽发生器,减小水的移动路径,使得水能够快速进入蒸汽发生器,能够降低烹饪时长,且使得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结构紧凑,进一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
如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沿内锅120的中轴线方向,水箱140、蒸汽发生器与内锅120自下而上依次排布。
在该实施例中,沿内锅120的中轴线方向,通过将水箱140、蒸汽发生器与内锅120自下而上依次排布,可以进一步减小蒸汽通道150和进水通道160的长度,简化内锅120与煲体110、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配合结构,使得内锅120与煲体110之间、煲体110与水箱140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降低烹饪器具100在厨房的占用空间,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二:
如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煲体110包括外壳112和底座113,其中,外壳112具有容纳腔,底座113与外壳112连接,蒸汽发生器和蒸汽通道150设置于底座113,水箱140设置于底座113背离外壳112所在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煲体110包括外壳112和底座113,具体而言,外壳112具有容纳腔,内锅120可取放地设置在外壳112的容纳腔内,底座113与外壳112连接,且蒸汽发生器和蒸汽通道150设置在底座113内,水箱140与底座113背离外壳112的一侧连接,能够理解的是,底座113内设有控制电器件,通过将内锅120与控制电器件分设于外壳112和底座113,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内锅120温度传递至底座113而导致底座113内的控制电器件发生损坏,延长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底座113沿内锅120中轴线方向的高度H与底座113沿内锅120径向方向上的宽度d满足1/4<H/d<1/2。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底座113沿内锅120中轴线方向的高度与沿内锅120径向方向上宽度的关系,具体地,将底座113沿内锅120中轴线方向的高度H与底座113沿内锅120径向方向上的宽度d满足1/4<H/d<1/2,也就是说,将底座113设置成扁平状,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蒸汽通道150的长度,进而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效率,简化煲体110与内锅120之间的配合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在厨房的占用空间,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通过将底座113设置成扁平状,还可以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平稳性,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煲体110还包括外壳罩114,外壳罩114设置于外壳112背离底座113的一端,外壳罩114的至少一部分与内锅120的锅沿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煲体110还包括外壳罩114,具体而言,在外壳112背离底座113的一端设置外壳罩114,即外壳罩114与外壳112背离底座113的一端连接,且内锅120的锅沿与外壳罩114相接触,从而在将内锅120放入容纳腔时,外壳罩114能够为内锅120提供支撑,进而可以使得内锅120与外壳112的底壁不接触,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外壳罩114,可以将内锅120悬空设置在容纳腔内,在烹饪器具100烹饪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将内锅120温度传递至底座113,由于底座113内设有控制电器件,因而可以防止内锅120温度传递至底座113而导致底座113内的控制电器件发生损坏,延长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设置外壳罩114,可以通过外壳罩114将内锅120与外壳11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可以防止用户不小心触碰外壳112而造成烫伤的问题,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性。而且,通过将内锅120与外壳11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还有利于内锅120的保温,从而提高内锅120内食材的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其中,设置外壳罩114还可以起到防尘的效果,即防止灰尘或异物从内锅120与外壳112之间的间隙进入,且还可以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美观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外壳罩114为耐热件;和/或外壳112和内锅120为透明件。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外壳罩114为耐热件,由于外壳罩114与内锅120的锅沿相接触,从而为内锅120提供支撑,而在烹饪器具100的烹饪过程中,内锅120具有较高温度,通过将外壳罩114设置为耐热件,即外壳罩114由耐热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延长外壳罩114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外壳罩114暴露在烹饪器具100的外壳,通过将外壳罩114设置为耐热件,还可以防止用户不小心触碰而导致烫伤,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外壳112和内锅120为透明件,也就是说,将外壳112和内锅12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从而在烹饪器具100的烹饪过程中,用户可以看到烹饪过程和食材的烹饪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12可以采用聚碳酸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透明、耐热等特性,因而能够在用户对烹饪过程和烹饪效果可视的同时,提高外壳112的使用寿命。此外,内锅120可以采用玻璃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11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煲体110还包括多个凸台,多个凸台间隔设置于外壳罩114背离外壳112的一侧,相邻两个凸台之间形成隔热间隙115。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煲体110还包括多个凸台,多个凸台间隔设置于外壳罩114背离外壳112的一侧,即多个凸台设置在外壳罩114的顶表面上,且相邻两个凸台之间形成有隔热间隙115,从而可以将内锅120与外壳112之间的多余热量进行散发,提高散热效果,防止内锅120与外壳112之间的压力增大,导致烹饪器具100在长期使用后内锅120或外壳112发生变形的问题,延长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三:
如图6和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一排水孔170、第一排水通道180和第二排水通道190,其中,第一排水孔170设置于煲体110,并与容纳腔连通,第一排水通道180设置于煲体110并与第一排水孔170连通,第二排水通道190设置于水箱140,第二排水通道190的一端与第一排水通道180连通,第二排水通道190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一排水孔170、第一排水通道180和第二排水通道190,具体而言,煲体110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170,以及与第一排水孔170连通的第一排水通道180,具体地,第一排水孔170设置在煲体110的外壳112上,第一排水通道180设置在煲体110的底座113上,水箱140上设有第二排水通道190,且第二排水通道190的一端与第一排水通道180连通,第二排水通道190的另一端连通外部,也就是说,在煲体110和水箱140上分别设置相互连通的排水通道,当煲体110或水箱140内部发生泄露时,可以将泄漏的水从第一排水通道180和第二排水通道190排出,从而可以避免烹饪器具100内部电路由于沾水而发生短路,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性,延长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烹饪过程中,内锅120中的水或液体发生溢出时,或内锅120与煲体110连通蒸汽的接口处漏水时,或者使用者误操作产生水或液体进入煲体内时,均能够经过煲体110上的第一排水孔170流向第一排水通道180,在经第二排水通道190排出烹饪器具100外,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漏出的水或液体流向烹饪器具100内部的电路,导致电路短路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烹饪器具100对应第二排水通道190另一端的位置设置接水盘,用于承接烹饪器具100内部的漏水,防止漏水污染用户厨房的桌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排水孔170的孔径大于第一排水通道180的内径,从而可以将从内锅120或内锅120与煲体110接口处漏出的水或液体快速从第一排水孔170排出,将第一排水通道180的内径设置的较小,可以在保证漏出的水或液体及时流出的同时,防止第一排水通道180的内径过大而占用煲体110较大地空间。
如图3、图20、图21和图2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水箱140包括水箱盖141和箱体142,其中,水箱盖141设有第二排水孔1411,第二排水孔1411与第一排水通道180连通,水箱盖141盖设于箱体142,第二排水通道190设置于箱体142。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水箱140包括水箱盖141和箱体142,能够理解的是,水箱盖141与箱体142合围成用于盛装水的容器,水经进水通道160流向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生成水蒸汽,在经蒸汽通道150输送至内锅120,对内锅12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具体而言,在水箱盖141上设有与第一排水通道180连通的第二排水孔1411,且第二排水孔1411与第二排水通道190连通,也就是说,从内锅120或内锅120与煲体110的接口处漏出的水经第一排水孔170和第一排水通道180流至水箱盖141,经水箱盖141上的第二排水孔1411流至第二排水通道190,排出烹饪器具100,降低烹饪器具100内部电路发生短路的风险,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另外,水箱盖141设置在靠近煲体110的一侧,通道在水箱盖141上设置第二排水孔1411,可以使得从煲体110上蒸汽通道150、蒸汽发生器等位置产生的漏水可以经水箱盖141上的第二排水孔1411及时流出,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漏出的水或液体流向烹饪器具100内部的电路,导致电路短路的风险。
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排水通道190设置在箱体142上,从而可以将第一排水孔170、第一排水通道180、第二排水孔1411和第二排水通道190轴向分布,使烹饪器具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小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
如图22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水箱盖141包括导向面1412,导向面1412靠近水箱盖141的外边缘设置,导向面141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较于第二端靠近外边缘设置,导向面1412自第二端至第一端朝外倾斜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水箱盖141包括导向面1412,具体而言,在水箱盖141靠近外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导向面1412,且导向面141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较于第二端靠近外边缘设置,导向面1412自第二端至第一端朝外倾斜设置,也就是说,导向面1412自远离外边缘的一端至靠近外边缘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对从内锅120、内锅120与煲体110的接口处、蒸汽发生器和蒸汽通道150等处漏出的水进行导向,便于漏水经第二排水孔1411流向第二排水通道190,即便于漏水的排出,进一步降低漏出的水或液体流向烹饪器具100内部的电路,导致电路短路的风险,提高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有效延长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导向面1412可以沿水箱盖141的周向设置,从而使得煲体110上任意位置漏出的水均可以经导向面1412进行导向,使得漏水能够及时排出,进一步防止电路发生短路,延长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
能够理解的是,在煲体110朝向水箱140的一侧也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与导向面1412相适配,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煲体110与水箱140的安装难度,提高煲体110与水箱140的安装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4、图6和图2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130,水位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设置于煲体110,水位检测装置13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水箱140,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水箱140的水位。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130,具体而言,水位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设置在煲体110上,具体地,水位检测装置130的一部分设置在底座113朝向水箱140的一侧,水位检测装置130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水箱140,当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完成后,水位检测装置130能够对水箱140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从而可以保证烹饪器具100自动烹饪的稳定运行。具体地,在烹饪过程中,水箱140内的水经进水通道160进入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产生水蒸汽,经蒸汽通道150输送至内锅120,对内锅12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能够理解的是,在烹饪过程中,水箱140内的水是否足量对烹饪过程至关重要,通过设置水位检测装置130对水箱140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可以保证自动烹饪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通过对水箱140内的水位检测,还可以防止水箱140内的水过多,导致烹饪器具100长期使用后水箱140内滋生细菌等,即通过设置水位检测装置130,可以对水箱140内的水量进行把控,保证烹饪器具100顺利进行的同时,防止水箱140内滋生细菌,提高烹饪后食材的食用安全。
如图4、图6和图2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水位检测装置130包括第一检测件131和第二检测件132,其中,第一检测件131设置于煲体110朝向水箱140的一侧,第二检测件132设置于水箱140,第二检测件13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穿过水箱盖141与第一检测件131相接触,其中,第一检测件131与第二检测件132沿水箱盖141的周向方向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水位检测装置130包括第一检测件131和第二检测件132,具体而言,第一检测件131设置于煲体110朝向水箱140的一侧,具体地,在底座113朝向水箱14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件131,水箱140设有第二检测件132,且第二检测件13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穿过水箱盖141与第一检测件131接触,以实现对水箱140内水位的检测。举例地,第二检测件132设置在水箱140内,与第一检测件131脱离接触,随着水箱140内水位的升高,第二检测件132逐渐上移,当第二检测件132与第一检测件131接触时,即实现一个水位信息的检测,说明此时水箱140内的水量已达到目标水量,可停止向水箱140内供水,例如第二检测件132为浮子。通过将第一检测件131和第二检测件132沿水箱盖141的周向方向分布,从而在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时,无需将第一检测件131与第二检测件132对位进行安装,直接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便能够实现对水位的检测。即在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时,煲体110在360°方向无论哪个方向放置在水箱140上,均可通过第一检测件131和第二检测件132实现对水箱140水位的检测,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安装效率。
其中,可以在第一检测件131上设置有触点,在第二检测件132上设置有触面,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控制器和进水阀,进水阀能够打开或关闭向水箱140内注水的水管,当第二检测件132上移至一定位置后,第二检测件132上的触点与第一检测件131上的触面相接触,并能够向控制器发送一个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进水阀关闭,以停止向水箱140内供水。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检测件13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触点,第二检测件132设置有多个不同高度的触面,从而可以检测出多个水位信息,进而根据不同烹饪模式下的不同用水量对水箱140内水位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100的智能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件131可以为干簧管,第二检测件132为磁铁浮子,磁铁浮子为磁环,磁环的几何中心位于内锅120的中轴线上,从而在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时,无需对准,即可在水箱140与煲体110安装的基础上,实现水位检测装置130对水箱140内水位的检测。
实施例五:
如图3、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限位组件111,限位组件111设置于煲体110并位于容纳腔内,限位组件111用于对内锅120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限位组件111,具体而言,限位组件111设置于煲体110并位于容纳腔内,具体地,部分限位组件111设置在外壳112上,部分限位组件111设置在底座113上,将内锅120与煲体110安装时,限位组件111能够对内锅120进行限位,保证烹饪器具100在烹饪过程中内锅120在容纳腔内的稳定性,防止内锅120发生窜动。另外,能够理解的是,在烹饪器具100烹饪的过程中,内锅120与煲体110之间还设有蒸汽通道150,蒸汽发生器将产生的水蒸汽经蒸汽通道150输送至内锅120,通过限位组件111对内锅120进行限位,还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内锅120窜动导致蒸汽泄露的问题,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并提高烹饪效率。具体地,限位组件111可以对内锅120在周向和轴向方向进行限位,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内锅120在烹饪过程中的稳定性。
能够理解的是,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多个种类不同的内锅120,限位组件111可以对多个种类不同的内锅120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本体可以匹配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120,实现烹饪器具100的多种烹饪场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通过将本体的限位组件111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120,可以使用一个烹饪器具100完成多种不同功能场景的烹饪,避免每种内锅120都需要匹配不同的加热器具而导致厨房拥挤的问题,提高厨房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内锅120包括底部、侧部以及连接底部和侧部的过渡部,限位组件111包括第一限位件1111和第二限位件1112,其中,第一限位件1111设置于煲体110的底部,第二限位件1112沿煲体110的周向设置于煲体110的内周壁,内锅120位于容纳腔,第二限位件1112与过渡部相接触,多个内锅120中的任意一个内锅120适于与第一限位件1111和第二限位件1112限位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内锅120包括底部、侧部以及连接底部和侧部的过渡部,第一限位件1111设置在煲体110的底部,具体地,在底座113朝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111,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煲体110的底部设置第一限位件1111,能够在轴向方向对内锅120进行限位。当将内锅120放入容纳腔时,内锅120的底部与第一限位件1111形成限位,从而在轴向方向对内锅120进行限位。进一步地,煲体110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件1112,具体地,在外壳112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件1112,当将内锅120放入容纳腔时,第二限位件1112能够与内锅120的过渡部相接触,从而在侧周方向对内锅120进行限位,确保在烹饪器具100烹饪过程中内锅120的稳定性。
另外,烹饪器具100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120,多个内锅120中的任意一个内锅120适于与第一限位件1111和第二限位件1112限位配合,也就是说,将多个内锅120中任意一个内锅120放入容纳腔,第一限位件1111和第二限位件1112均可以与内锅120进行限位配合,从而在轴向和侧周方向对内锅120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煲体110能够适配不同类型内锅120的同时,能够对不同类型内锅120进行限位,进而实现烹饪器具100的多种烹饪场景。
实施例六:
如图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盖体210,盖体210能够盖设于多个内锅120中的任意一个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盖体210,具体而言,盖体210能够盖设在多个内锅120中的任意一个上,也就是说,多个内锅120可以共用一个盖体210,从而无需为不同类型的每个内锅120单独设置一个盖体210,即用一个盖体210可以盖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120,进一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6和图1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盖体210包括盖本体和多个配合部211,其中,多个配合部211设置于盖本体朝向内锅120所在的一侧,每个配合部211适于与一个内锅120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盖体210包括盖本体和多个配合部211,具体而言,在盖本体朝向内锅12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配合部211,每个配合部211能够与一个内锅120配合,从而实现多个不同类型的内锅120共用一个盖体210,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多种不同类型的内锅120口径不同,通过在盖本体朝向内锅120的一侧设置多个配合部211用于多种类型的内锅120相配合,即在盖本体朝向内锅120的一侧设置多个台阶与内锅120相配合,实现多种类型的内锅120共用一个盖体210,进一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占用空间,提高用户厨房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配合部211与盖本体可以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多个配合部211与盖本体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稳定性,延长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体结构还便于加工成产,因此,可以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另外,还可以在多个配合部211中的每个配合部211上设有密封结构,在将盖体210盖设在内锅120上时,可以实现与内锅120的密封,进而提高内锅120内食材的烹饪效果。当然,可以将多个配合部211由密封材料制成,进而使得多个配合部211能够匹配不同口径内锅120的基础上,在将盖体210盖设于不同的内锅120时,能够实现与不同内锅120之间的密封,进而保证烹饪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进汽通道和止动阀组件220,其中,进汽通道设置于内锅120,进汽通道具有进汽口,进汽口与烹饪腔连通,止动阀组件220位于进汽通道内,止动阀组件220能够使进汽通道能够与蒸汽通道150连通或断开。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进汽通道和止动阀组件220,具体而言,内锅120上设有进汽通道,且进汽通道设有进汽口,进汽通道通过进汽口与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汽能够通过蒸汽通道150,经进汽通道和进汽口流向烹饪腔,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在进汽通道内设置止动阀组件220,可以通过止动阀组件220控制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导通或截断,实现对蒸汽的控制。具体地,止动阀组件220能够封堵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实现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断开,当大量水蒸汽经蒸汽通道150流至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时,大量水蒸汽会对止动阀组件220产生一定朝向烹饪腔所在方向的力,使得止动阀组件220能够打开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实现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导通,当烹饪结束,蒸汽发生器不再产生水蒸汽时,止动阀组件220可以再次封堵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从而使得止动阀组件220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进汽通道,实现烹饪器具100的自动烹饪。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止动阀组件220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阀221、弹性件222和阀盖223,其中,至少一个止动阀221位于进汽通道和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弹性件222设置于至少一个止动阀221,阀盖223盖设于进汽口,并位于烹饪腔内,阀盖223与内锅120连接,阀盖223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进汽口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止动阀组件220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阀221、弹性件222和阀盖223,具体而言,在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止动阀221,至少一个止动阀221上还设有弹性件222,在烹饪器具100的烹饪过程中,大量水蒸汽经蒸汽通道150流至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时,大量水蒸汽会对止动阀221产生一定朝向烹饪腔所在方向的力,使得止动阀221朝向烹饪腔所在方向移动以导通蒸汽通道150和进汽通道,此时弹性件222被压缩,水蒸汽通道150进汽口,并经阀盖223上的多个通孔进入烹饪腔,实现对食材的烹饪。当烹饪结束,蒸汽发生器不再产生水蒸汽时,弹性件222的弹性力推动至少一个止动阀221再次封堵进汽通道与蒸汽通道150的连接处,从而使得止动阀221能够自动打开或关闭进汽通道,实现烹饪器具100的自动烹饪。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水箱140包括容水腔和导水管143,其中,导水管143与进水通道160连通,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水泵,水泵设置于煲体110,水泵分别与容水腔和导水管143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水箱140包括容水腔和导水管143,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水泵,具体而言,容水腔与进水管连通,水泵设置在煲体110上,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进水阀可以打开或关闭进水管,进而实现进水管与容水腔的连通或断开,能够理解的是,当打开进水阀时,外部的水可以通道进水管流向容水腔,水位检测装置130检测容水腔内的水位,当达到目标水位时,控制器控制进水阀关闭,停止供水,开启水泵,水泵抽取容水腔内的水,并通过导水管143将水经进水通道160输送至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加热装置对水进行加热并产生水蒸汽,水蒸汽经蒸汽通道150输送至内锅120,从而通过水蒸汽实现对食材的烹饪。
具体地,在烹饪过程中,容水腔内的水是否足量对烹饪过程至关重要,通过设置水位检测装置130对水箱140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可以保证自动烹饪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详细地,水位检测装置130包括第一检测件131和第二检测件132,其中,第一检测件131设置在底座113朝向水箱140的一侧,第二检测件132设置在容水腔内,与第一检测件131脱离接触,随着容水腔内水位的升高,第二检测件132逐渐上移,当第二检测件132与第一检测件131接触时,即实现一个水位信息的检测,说明此时容水腔内的水量已达到目标水量,可停止向容纳腔内供水,例如第二检测件132为浮子。且第一检测件131和第二检测件132沿水箱盖141的周向方向分布,从而在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时,无需将第一检测件131与第二检测件132对位进行安装,直接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便能够实现对水位的检测。即在将煲体110与水箱140安装时,煲体110在360°方向无论哪个方向放置在水箱140上,均可通过第一检测件131和第二检测件132实现对水箱140水位的检测,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安装效率。
另外,通过对水箱140内的水位检测,还可以防止水箱140内的水过多,导致烹饪器具100长期使用后水箱140内滋生细菌等,即通道设置水位检测装置,可以对水箱140内的水量进行把控,保证烹饪器具100顺利进行的同时,防止水箱140内滋生细菌,提高烹饪后食材的食用安全。
如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把手230,把手230设置于煲体110的外侧壁。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把手230,具体而言,把手230设置在煲体110的外侧壁上,详细地,把手230可以对称设置在底座113的两侧壁,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把手230对烹饪器具100进行取放,提高用户使用烹饪器具100的便利性。另外,通过将把手230设置在底座113的外侧壁,即将把手230设置于与内锅120有一定距离的底座113上,可以防止用户通过把手230移动烹饪器具100时发生烫伤的问题,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具有容纳腔;
内锅,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内锅具有烹饪腔;
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煲体,所述蒸汽发生器能够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水箱,设置于所述煲体,所述水箱能够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
蒸汽通道,设置于所述煲体,所述蒸汽通道分别与所述烹饪腔和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
进水通道,设置于所述水箱,所述进水通道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水箱连通;
其中,所述蒸汽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所述进水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靠近所述内锅的中轴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煲体与所述水箱的几何中心位于所述内锅的中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内锅的中轴线方向,所述水箱、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内锅自下而上依次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所述容纳腔;
底座,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蒸汽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外壳所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沿所述内锅中轴线方向的高度H与所述底座沿所述内锅径向方向上的宽度d满足1/4<H/d<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还包括:
外壳罩,设置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外壳罩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锅的锅沿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罩为耐热件;和/或
所述外壳和所述内锅为透明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还包括:
多个凸台,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罩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凸台之间形成隔热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煲体,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第一排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煲体并与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
第二排水通道,设置于所述水箱,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
水箱盖,所述水箱盖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连通;
箱体,所述水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二排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箱体;
其中,所述水箱盖包括导向面,靠近所述水箱盖的外边缘设置,所述导向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外边缘设置,所述导向面自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朝外倾斜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煲体,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水箱,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水箱的水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煲体朝向所述水箱的一侧;
第二检测件,设置于所述水箱,所述第二检测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水箱盖与所述第一检测件相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沿所述水箱盖的周向方向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煲体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内锅限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底部、侧部以及连接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的过渡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煲体的底部;
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煲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煲体的内周壁,所述内锅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过渡部相接触;
其中,多个所述内锅中的任意一个内锅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盖体,能够盖设于多个所述内锅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盖体包括:
盖本体;
多个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盖本体朝向所述内锅所在的一侧,每个所述配合部适于与一个所述内锅相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进汽通道,设置于所述内锅,所述进汽通道具有进汽口,所述进汽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止动阀组件,位于所述进汽通道内,所述止动阀组件能够使所述进汽通道能够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或断开,所述止动阀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止动阀,位于所述进汽通道和所述蒸汽通道的连接处;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止动阀;
阀盖,盖设于所述进汽口,并位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阀盖与所述内锅连接,所述阀盖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进汽口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包括:
容水腔;
导水管,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水泵,设置于所述煲体,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容水腔和所述导水管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把手,设置于所述煲体的外侧壁。
CN202120774121.7U 2021-04-15 2021-04-15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964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4121.7U CN214964515U (zh) 2021-04-15 2021-04-15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4121.7U CN214964515U (zh) 2021-04-15 2021-04-15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4515U true CN214964515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4121.7U Active CN214964515U (zh) 2021-04-15 2021-04-15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4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1640A1 (en) Electric kettle
CN103561615B (zh) 器具和用于该器具的部件
KR20200112319A (ko) 전기 주전자
KR20200112324A (ko) 전기 주전자
EP3711636A1 (en) Electric kettle
KR20200112320A (ko) 전기 주전자
CN214964515U (zh) 烹饪器具
CN213464731U (zh) 烹饪装置
CN110051211B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EP3714739B1 (en) Electric kettle
CN219982699U (zh) 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993248U (zh) 烹饪装置
CN213464719U (zh) 烹饪装置
CN211432395U (zh) 一种带可拆盖的烹饪器具
CN109770705B (zh) 烹饪器具
CN221044800U (zh) 烹饪腔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6317077U (zh) 烹饪器具
CN210961460U (zh)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6060218U (zh) 烹饪器具的进气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4964496U (zh) 一种蒸汽烤箱
CN216060169U (zh) 烹饪容器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15226915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的加水结构
CN217118178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电热锅
CN214964516U (zh) 烹饪器具
CN21346470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