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2300U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2300U
CN214802300U CN202022640086.8U CN202022640086U CN214802300U CN 214802300 U CN214802300 U CN 214802300U CN 202022640086 U CN202022640086 U CN 202022640086U CN 214802300 U CN214802300 U CN 214802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ir
channel
atomizing
capill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400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桂林
潘世万
谢亚军
罗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400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2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2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2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储液仓用于存储液体;雾化芯,雾化芯用于雾化储液仓中的液体;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贯通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靠近进气端的部分为雾化腔,气流通道靠近出气端的部分为出气通道;雾化的液体从雾化腔进入出气通道;其中,安装座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雾化腔的雾化气经过冷凝液收集结构进入出气通道;冷凝液收集结构用于收集出气通道中冷凝遗落的液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冷凝液收集结构,使冷凝液收集结构能够收集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能够避免出气通道的冷凝液漏出雾化器,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是将烟油等雾化液雾化的装置,其广泛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和医疗等领域。目前,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的烟油通过出气通道进入到用户的口中,出气通道中残留的雾化烟油冷却形成冷凝液,冷凝液沿出气通道流进雾化器的内部,电子雾化装置在运输、抽吸和搁置过程中容易使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外泄至电子雾化装置外部,进而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出气通道的冷凝液容易漏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储液仓用于存储液体;雾化芯,雾化芯用于雾化储液仓中的液体;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贯通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靠近进气端的部分为雾化腔,气流通道靠近出气端的部分为出气通道;雾化的液体从雾化腔进入出气通道;其中,安装座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雾化腔的雾化气经过冷凝液收集结构进入出气通道;冷凝液收集结构用于收集出气通道中冷凝遗落的液体。
其中,出气通道位于雾化腔的正上方,安装座的顶部位于雾化腔与出气通道之间,雾化腔的雾化气从至少一侧绕过安装座的顶部进入所述出气通道;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座顶部的至少一侧的毛细槽结构。
其中,安装座上设置有阻隔部,阻隔部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与出气通道垂直设置,第一导流板设置于出气通道靠近雾化腔的端部且间隔设置,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设置于第一导流板远离出气通道的一侧,且与第一导流板的相对两端连接,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通过安装座上开设的窗口裸露,阻隔部与安装座的内壁形成用于收容雾化芯的内腔,储液仓与内腔连通。
其中,安装座的出气端设有出气孔,出气孔沿远离上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出气管,进而形成出气通道,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第一集液部和第二集液部,第一集液部设置于阻隔部上;第二集液部设置于安装座的外壁上,第二集液部与第一集液部连通。
其中,第一集液部为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为V型结构,第一集液部用于收集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并将冷凝液导流到第二导流板和/ 或第三导流板。
其中,第一导流板靠近出气通道的表面设有第三毛细槽,第三毛细槽的端部朝向第二导流板和/或第三导流板,第三毛细槽作为第一集液部,第一集液部用于收集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并将冷凝液导流到第二导流板和/或第三导流板。
其中,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的连接处倾斜设置,第一导流板靠近出气通道的表面的宽度小于第二导流板通过窗口裸露的表面与第三导流板通过窗口裸露的表面之间的宽度。
其中,安装座的外壁上设有第四毛细槽,第四毛细槽横向设置于安装座的外壁上,第四毛细槽通过毛细作用力吸附第二导流板或第三导流板上的液体,第四毛细槽作为第二集液部;其中,第四毛细槽的底面与第二导流板或第三导流板通过窗口裸露的一侧表面平齐。
其中,安装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导气槽结构,外壳覆盖导气槽结构,从而形成换气通道,换气通道用于将外界大气传输至储液仓,以平衡储液仓和外界大气的气压。
其中,换气通道远离储液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于上座体靠近下座体的端部,进气口与雾化腔连通。
其中,安装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凹陷部,外壳覆盖凹陷部,从而形成换气通道,换气通道用于将外界大气传输至储液仓,换气通道进一步用作收集冷凝液收集结构和/或换气通道中遗漏液体的集液仓。
其中,换气通道远离储液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于上座体的侧壁上,进气口用于将雾化腔的气体传输至换气通道,且进气口的位置高于集液仓的底部。
其中,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第五毛细槽,第五毛细槽设置于上座体的外壁上,第五毛细槽设置于换气通道的两侧且与换气通道连通,第五毛细槽用于收集换气通道中的漏液。
其中,当储液仓压力增大,挤压液体溢流至换气通道,第五毛细槽接收并锁住溢流的液体;当储液仓压力减小,第五毛细槽的液体通过换气通道回流到储液仓。
其中,换气通道靠近储液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换气通道端部设置的出气口相匹配的单向阀,单向阀用于阻挡储液仓中的液体漏至换气通道中;当储液仓中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换气通道中的流体会推开单向阀进入储液仓,流体通过换气通道回流至储液仓。
其中,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第六毛细槽,第六毛细槽设置于出气通道的内壁上,第六毛细槽用于吸附出气通道中的冷凝液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上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提供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储液仓用于存储液体;雾化芯,雾化芯用于雾化储液仓中的液体;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贯通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靠近进气端的部分为雾化腔,气流通道靠近出气端的部分为出气通道;雾化的液体从雾化腔进入出气通道;其中,安装座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雾化腔的雾化气经过冷凝液收集结构进入出气通道;冷凝液收集结构用于收集出气通道中冷凝遗落的液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冷凝液收集结构,使冷凝液收集结构能够收集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能够避免出气通道的冷凝液漏出雾化器,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上座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上座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下座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密封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的俯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在升温过程中的现象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在降温过程中的现象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下座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 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和主机20。雾化器10和主机20可拆卸连接。其中,雾化器10具体包括储液仓4、安装座1和雾化芯2。主机20内设置有电源组件202,雾化器10插接在主机20的一端端口,并与主机20内的电源组件202连接,以通过电源组件202给雾化器10中的雾化芯2供电。当雾化器10需要更换时,可以将雾化器10拆卸并在主机20上安装新的雾化器10,实现主机20的重复使用。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储液仓4、安装座1、雾化芯2和电源组件202。其中,储液仓4、安装座1、雾化芯 2和电源组件202一体设置,不可拆卸连接。
当然,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现有电子雾化装置100中的其它部件,比如,咪头、支架等,这些部件的具体结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似,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雾化器10包括储液仓4、安装座1和雾化芯2。
储液仓4用于存储液体;雾化芯2用于雾化储液仓4中的液体;安装座1内设置有贯通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流通道13,气流通道13靠近进气端的部分为雾化腔125,气流通道13靠近出气端的部分为出气通道 131;雾化的液体从雾化腔125进入出气通道131;其中,安装座1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14,冷凝液收集结构14设置于气流通道13中且位于雾化腔125的底部和出气通道131之间;冷凝液收集结构14用于收集出气通道131中冷凝遗落的液体。
雾化芯2包括多孔基体21和发热元件22;多孔基体21与储液仓4 流体相通,并通过毛细作用力吸附来自储液仓4的液体,发热元件22 加热雾化多孔基体21的液体。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安装座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和图5,安装座 1上设置有漏液缓冲结构122、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其中漏液缓冲结构122与冷凝液收集结构14相互连通,漏液缓冲结构122 与换气通道15连通,换气通道15与储液仓4相互连通。换气通道15 漏出的液体和冷凝液收集结构14漏出的液体均可通过漏液缓冲结构122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中。
安装座1具有雾化腔125,安装座1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设置于雾化腔125的底部,出气端设置于安装座1远离进气端的端部。安装座1包括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通过卡扣连接。上座体11远离下座体12的端部设有出气孔128,出气孔128作为安装座1的出气端;下座体12远离上座体11的端部设有进气口126,进气口126设置于雾化腔125的底部,进气口126作为安装座1的进气端。上座体11设置出气孔128的端部设置有下液孔111,储液仓4的液体通过下液孔111流到雾化芯2。其中,下液孔111可以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出气孔128的两侧。
安装座1中具有贯通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流通道13。气流通道13 靠近进气端的部分为雾化腔125,靠近出气端的部分为出气通道131。雾化芯2雾化的液体从雾化腔125进入到出气通道131,进而通过烟嘴进入用户口中。安装座1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14,冷凝液收集结构 14设置于气流通道13中,且位于雾化腔125的底部和出气通道131之间。冷凝液收集结构14用于收集出气通道131中冷凝遗落的液体。也可以说,气流通道13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靠近进气端的雾化腔125,第三部分为靠近出气端的出气通道131,第二部分连通雾化腔 125和出气通道131。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冷凝液收集结构14。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冷凝液收集结构14设置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且冷凝液收集结构14与雾化腔125的底部间隔设置。
其中,安装座1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14,雾化腔125的雾化气经过冷凝液收集结构14进入出气通道;冷凝液收集结构用于收集出气通道中冷凝遗落的液体。
其中,出气通道位于雾化腔的正上方,安装座的顶部位于雾化腔与出气通道之间,雾化腔的雾化气从至少一侧绕过安装座的顶部进入所述出气通道;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座顶部的至少一侧的毛细槽结构。
安装座1的出气端设有出气孔128,出气孔128沿远离上座体11的方向延伸形成出气管132,进而形成出气通道131,冷凝液收集结构14 包括第一集液部141和第二集液部143,第一集液部141设置于阻隔部 142上;第二集液部143设置于安装座1的外壁上,第二集液部143与第一集液部141连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安装座1的出气端设有出气孔128,出气端设置于上座体11上,出气孔128沿远离上座体11的方向延伸形成出气管 132,进而形成出气通道131,其中,出气孔128与出气管132一体成型。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出气管132和上座体11独立设置,出气管132 的一端***出气孔128中,另一端暴露与上座体11的外部。
安装座1上设置有阻隔部142。具体地,阻隔部142设置在上座体 11上。阻隔部142为U型结构,阻隔部142的开口31正对雾化腔125,阻隔部142的底部正对出气通道131。其中,阻隔部142包括第一导流板1421、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1423。第一导流板1421与出气通道131垂直设置,第一导流板1421设置于出气通道131靠近雾化腔125的端部,且第一导流板1421与出气通道131的端部间隔设置,第二导流板1422与第一导流板1421的侧边连接,第三导流板1423与第一导流板1421的另一侧连接,且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1423相对设置,且设置于第一导流板1421远离出气通道131的一侧,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1423通过安装座1上开设的窗口117裸露。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1421、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 1423一体制成。阻隔部142与上座体11的内壁形成用于收容雾化芯2的内腔,储液仓4与阻隔部142的内腔连通。
请参阅图6,上座体11的侧壁上设有窗口117,其中窗口117为开口31朝向下座体12的凹槽结构,窗口117将出气通道131与第一导流板1421之间的间隙与上座体11的外部连通,同时窗口117还将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1423相背的表面裸露,同时窗口117将雾化腔 125与上座体11的外部连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窗口117为两个,且两个窗口117设置于相对设置的侧壁上。
请参阅图7,阻隔部142中的第一导流板1421与第二导流板1422 和第三导流板1423的连接处倾斜设置,第一导流板1421靠近出气通道 131的表面的宽度小于第二导流板1422通过窗口117裸露的表面与第三导流板1423通过窗口117裸露的表面之间的宽度。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上座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流板1421与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 1423的连接处为斜面。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导流板 1421与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1423的连接处为弧面。这是为了方便将第一导流板1421收集出气通道131中的冷凝液导流到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1423上。
气流通道13中设置有冷凝液收集结构14。冷凝液收集结构14设置于雾化腔125和出气通道131之间,也可以设置于出气通道131与雾化腔125底部之间。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一导流板1421为V型结构,V 型结构作为第一集液部141,用于收集出气通道131中冷凝遗落的烟液, V型结构中收集的烟液可以溢流到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 1423上。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1421为U型结构,U型结构作为第一集液部141,用于收集出气通道131中冷凝遗落的烟液,U 型结构中收集的烟液可以溢流到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1423 上。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锁住冷凝液,第一导流板1421 上设置有第三毛细槽1431,第三毛细槽1431作为第一集液部141,第三毛细槽1431的端部与上述弧面或斜面连通,以使第三毛细槽1431中的冷凝液可以溢流到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1423上。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三毛细槽1431也可以延伸到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1423上。具体地,第三毛细槽1431的端部直接与第二集液部143 连通。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上座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座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毛细槽1432,第四毛细槽1432横向设置于安装座1的外壁上,也就是说第四毛细槽1432 的设置方向与气流通道13的流动方向垂直设置。第四毛细槽1432作为第二集液部143。第四毛细槽1432设置于窗口117两边的安装座1的外壁上,第四毛细槽1432的端部通过安装座1上设置的窗口117裸露,第四毛细槽1432的端部与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1423连通,第四毛细槽1432的端部与第三毛细槽1431的端部直接连通。第四毛细槽1432的底部与第二导流板1422或第三导流板1423通过窗口117裸露的表面平齐。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四毛细槽1432可以为多个且相互平行设置,多个第四毛细槽1432远离窗口117的一端相互连通。多个第四毛细槽1432靠近窗口117的端部可以全部与第二导流板1422和第三导流板1423连接,多个第四毛细槽1432靠近窗口117的端部可以部分与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1423的连接。
第四毛细槽1432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力收集第一集液部141溢流的冷凝液。即当第三毛细槽1431中冷凝液溢流到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1423的裸露面上时,在第二导流板1422和或第三导流板1423 上溢流的冷凝液汇集且未突破冷凝液的表面张力、未达到冷凝液自身重力,即冷凝液未脱离第三导流板1423或第二导流板1422时,与第二导流板1422或第三导流板1423连通的第四毛细槽1432的端部通过毛细作用力吸收该冷凝液,将第二导流板1422或第三导流板1423上的冷凝液吸收到第四毛细槽1432中。当将电子雾化装置100处于横向放置过程中,冷凝液会由于重力作用流至窗口117与雾化器外壳209形成的腔体中,由于第四毛细槽1432的端部通过窗口117裸露,即第四毛细槽 1432与窗口117连通,第四毛细槽1432的端部会通过毛细作用力吸收窗口117与雾化器外壳209形成的腔体中的冷凝液,将其收集在第四毛细槽1432中。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安装座1的外壁上还可以设置有集液孔1435,集液孔1435设置于第四毛细槽1432远离窗口 117的端部,集液孔1435可以与所有第四毛细槽1432远离窗口117的一端连通,可也以与部分第四毛细槽1432远离窗口117的一端连通。
上座体11上设置有导气槽结构15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座体11 的外壁上设置有导气槽结构151,导气槽结构151的设置方向从靠近下座体12的端部向靠近上座体11设有出气孔128的端部延伸,直接与上座体11设有出气孔128的端面上的导气孔结构152连通,进气口126 连通导气槽结构151和储液仓4。雾化器外壳209覆盖于导气槽结构151 的开口31处,从而形成换气通道15,换气通道15用于将外界大气传输至储液仓4,以平衡储液仓4和雾化腔125的气压。换气通道15的一端通过导气孔结构152与储液仓4连通,换气通道15的另一端设置于上座体11靠近下座体12的端部,通过上座体11与下座体12之间的缝隙使换气通道15与雾化腔125连通。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下座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座体12上设置有换气连通槽159,换气连通槽159用于连通换气通道15和雾化腔125。换气连通槽159设置于换气通道15与下座体 12的对应位置。
上座体11上还设有第五毛细槽1433,冷凝液收集结构14包括第五毛细槽1433,第五毛细槽1433设置于上座体11的外壁上。第五毛细槽 1433设置于换气通道15的两侧且与换气通道15连通,第五毛细槽1433 用于收集通过导气孔结构152漏至换气通道15的液体。第五毛细槽1433 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五毛细槽1433的设置方向可以与第四毛细槽1432的设置方向相同,也就是说第五毛细槽1433的设置方向与换气通道15 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五毛细槽1433远离换气通道15的端部与第四毛细槽1432远离窗口117的端部连通。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五毛细槽1433的远离换气通道15的端部与集液孔 1435连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冷凝液收集结构14包括第六毛细槽1434,第六毛细槽1434设置于出气通道131的内壁上,第六毛细槽 1434用于吸附出气通道131中的冷凝液,避免出气通道131中的冷凝液滴落至雾化腔125中。
当储液仓4的压力值增大时,挤压储液仓4的液体会溢流至换气通道15,第五毛细槽1433会通过毛细作用力将换气通道15中的液体锁住。当储液仓4的压力减小,第五毛细槽1433中的压力大于储液仓4中的压力,第五毛细槽1433中的液体通过换气通道15回流到储液仓4中。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上座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导气槽结构151,导气槽结构151设置于上座体11靠近出气端的外壁上,上座体11靠近下座体12的外壁上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与导气槽结构151 连通,雾化器外壳209覆盖凹陷部和导气槽结构151,从而形成换气通道15。换气通道15进一步用作收集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或换气通道 15中遗漏液体的集液仓。导气槽结构151一端通过导气孔结构152与储液仓4连通,另一端与凹陷部连通。换气通道15的进气口126设置于上座体11的侧壁上,即换气通道15的进气口126设置于凹陷部的底壁 301上,连通雾化腔125和凹陷部。换气通道15的出气口通过导气孔结构152与储液仓4连通。其中,进气口126的位置高于集液仓的底部,使得进气口126到集液仓的底部可以收集换气通道15中的漏液。
换气通道15靠近储液仓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16。请参阅图 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密封件316上设置有出气通孔162和下液通孔163。储液仓4 的液体通过下液通孔163进入到下液腔116,出气通孔162用于穿过出气管132。第一密封件316上设置有与换气通道15端口相匹配的单向阀161,单向阀161用于阻挡储液仓4中的液体漏至换气通道15中;当储液仓4中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换气通道15中的气体会推开单向阀161,使单向阀161向靠近储液仓4的方向张开,以使气体进入储液仓4,进而使漏液通过换气通道15回流至储液仓4。
安装座1包括壳体113和设于壳体113内的隔板114,隔板114具有下液孔111,下液孔111与储液仓4相通,即下液孔111连通储液仓4。
本实施例中,隔板114将壳体113内的空间划分为下液腔116和接入腔115,下液腔116和接入腔115通过隔板114相连通,且壳体113 上与下液腔116同侧还设有出气通道131。安装座1嵌入雾化器外壳209 内,且通气管和出气通道131连接,雾化腔125的烟雾经过气流通道13、通气管导向用户口腔。
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座1还可以不嵌入雾化器外壳209内,而只需下液孔111与储液仓4连通即可,例如储液仓4为柔性储液罐、储液球等,其连接于隔板114且储液仓4与下液孔111连通。
隔板114可以是中部具有一个下液孔111的板体,或者隔板114是中部具有多个下液孔111的板件,只需通过隔板114上的下液孔111能够连通储液仓4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雾化芯2装配于接入腔115并封挡下液腔116,且雾化芯2与下液腔116相通,下液腔116及下液孔111将烟油导向雾化芯2,以便于雾化芯2将烟油雾化形成烟雾。
密封件3设置于隔板114背离储液仓4的一侧且位于隔板114和雾化芯2之间,雾化芯2顶抵密封件3,以防止烟油泄露。密封件3具有与下液孔111连通的开口31,因而开口31连通储液仓4,烟油通过开口 31进入雾化芯2。
下座体12连接并封盖上座体11背离储液仓4的一端,且下座体12 抵接雾化芯2,使得雾化芯2顶抵密封件3,并由上座体11、雾化芯2 和下座体1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构成雾化腔125,雾化芯2将烟油雾化并在该雾化腔125内形成烟雾,且雾化腔125与气流通道13相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安装座1和密封件3之间设有导气槽结构151,导气槽结构151连通储液仓4和外部大气。在储液空间存储有烟油后,烟油液封导气槽结构151。
导气槽结构151可连通雾化腔125和储液仓4,进而通过雾化腔125 连通储液仓4和外部大气。
本申请通过在安装座1和密封件3之间设有导气槽结构151,且导气槽结构151连通储液仓4和雾化腔125,使得储液仓4内的气压、液压与导气槽结构151对烟油的毛细张力、阻力和大气压力通过调整导气槽结构151内存储的烟油而达到动态平衡,从而可避免雾化器10下液不畅和漏液的状况发生,改善了雾化器10的品质。
具体地,当储液仓4内气压降低达到负压阈值时,雾化腔125中的空气可通过导气槽结构151进入储液仓4实现换气,使得储液仓4内的气压升高,从而避免由腔内气压过低导致下液不畅的情况发生,改善了雾化器10的品质。当储液仓4内气压由于被加热升温而增大时,进入导气槽结构151的烟油将增多,进而可适当降低储液仓4内的气压,避免漏液的状况发生,同样改善了雾化器10的品质。
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件3设有导气槽结构151。具体地,密封件 3朝向隔板114的一侧和/或密封件3朝向雾化芯2的一侧设有导气槽结构151,或者导气槽结构151还可设置于密封件3内。
例如,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密封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密封件3朝向隔板114的一侧和/或密封件 3朝向雾化芯2的一侧开设有六路导气槽结构151,可以极其便捷地调整储液仓4内的气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隔板114背离储液仓4的一侧设有该导气槽结构151,且导气槽结构151被密封件3封盖而仅露出导气孔与下液孔111连通,以及露出进气口126与雾化腔125连通。
由于导气槽结构151均位于隔板114背离储液仓4的一侧,因而导气槽结构151内的烟油相对具有相同的液压值。
导气槽结构151可在隔板114上迂回设置,可以增大换气槽结构151 烟油泄露的流动阻力,延长烟油泄露的路径。导气槽结构151也可呈直线设置,只需导气槽结构151能够连通下液孔111和大气,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导气槽结构151还可设置成多条,多条导气槽结构151可同时进行换气,以提升储液仓4内的气压,多条导气槽结构151也可同时进液,以降低储液仓4内的气压,因而多条导气槽结构151可增大调节储液仓 4内气压的便捷度,使得储液仓4内的气压能够得到快速的调节。导气槽结构151也可设置成一条,本申请对导气槽结构151的数量不作限制。
隔板114背离储液仓4的一侧还设有缓存槽153,导气槽结构151 流经缓存槽153,缓存槽153沿导气槽结构151的路径方向的截面积大于导气槽结构151在同方向上的截面积,密封件3封盖导气槽结构151 和缓存槽153,以防止导气槽结构151和缓存槽153漏液。
缓存槽153用于缓存烟油,且缓存槽153沿导气槽结构151的路径方向的截面积大于导气槽结构151在同方向上的截面积,因而可提升导气槽结构151的储液能力,以避免烟油自导气槽结构151泄露。
经过研究发现,导气槽结构151的深度应设置为0.1mm至0.5mm,导气槽结构151沿与其路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应设置为0.1mm 至0.5mm,且缓存槽153的宽度大于导气槽结构151的宽度,缓存槽153 的深度大于等于导气槽结构151的深度。
具体地,其中一条导气槽结构151的进气口126与另一条导气槽结构151的换气口相邻,且该导气槽结构151的换气口与另一条导气槽结构151的进气口126相邻,且两条导气槽结构151配合环绕下液孔111 设置,换气口连通储液仓4,进气口126连通大气,从而可使得导气槽结构151具有较长的长度,可存储较多的烟油,且也可便捷地调节储液仓4内的气压,以及两条导气槽结构151的换气口异位设置,可避免处于同一处的换气口产生的气泡发生聚合而增加烟油的下液难度。
导气槽结构151的长度、截面积和缓存槽153的长度、截面积均可依据雾化器10的规格设置,以利于调节储液仓4内的气压。
具体地,上座体11的隔板114上设有换气通道15,换气通道15包括导气孔结构152和导气槽结构151。其中,导气孔结构152贯穿隔板 114,导气孔结构152和下液孔111间隔设置,导气孔结构152将下液腔 116和接入腔115连通。导气槽结构151设置于隔板114背离下液腔116 的一侧,导气槽结构151一端与导气孔结构152背离下液腔116的一端连通,导气槽结构151的另一端沿着远离导气孔结构152的方向延伸,且与雾化腔125连通。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导气槽结构151的另一端也可以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其中,导气孔结构15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半圆形等形状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其它便于导气的形状。连通导气孔结构152的导气槽结构15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导气槽结构15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上座体 11和雾化芯2之间设有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抵接在导气孔结构152 连接导气槽结构151的一端,且硅胶密封圈的侧壁抵接导气槽结构151的开口31位置,使导气孔结构152和导气槽结构151在隔板114与硅胶密封圈之间形成换气通道15。该尺寸可以为导气槽结构151的深度和导气槽结构151的宽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换气通道15包括导气孔结构152和导气槽结构151。导气孔结构152设置于隔板114上,且与下液孔111间隔设置。具体地,导气孔结构15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导气孔结构152包括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导气槽结构151包括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第一导气孔1521 和第二导气孔1522间隔设置于下液孔111的两边且相互对称设置。第一导气槽1511与第一导气孔1521背离下液腔116的一端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与第二导气孔1522背离下液腔116的一端连通,第一导气槽1511 和第二导气槽1512均沿着接入腔115的内壁向背离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的方向延伸,使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 的一端与雾化腔125连通;使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一端与雾化腔125连通。其中,第一导气孔1521与第一导气槽1511连通;第二导气孔1522与第二导气槽1512连通。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和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沿着接入腔115的内壁向背离隔板114的方向延伸,第一导气槽1511 和第二导气槽1512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只要能够便于雾化腔125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进入储液仓4即可。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 和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与雾化腔125连通,通过雾化腔125底部的进气口126与外界大气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导气槽结构151还包括第三导气槽1513和第四导气槽1514。第三导气槽1513的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第三导气槽1513的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四导气槽1514的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第四导气槽1514的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三导气槽1513可以将第一导气槽1511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第四导气槽1514可以将第二导气槽 1512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使第一导气孔1521、第二导气孔1522和下液孔111同时进行气体传输,缩短平衡储液仓4和外界大气气压的时长。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的一端与雾化腔125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第三导气孔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 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的一端与雾化腔125,另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第一导气槽1511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换气通道15包括导气孔结构152以及与导气孔结构152连接的导气槽结构151,导气槽结构151包括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导气孔结构152包括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其中,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均设置在隔板114上且与下液孔111间隔设置,为了使储液仓4 中各处的气压一致,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对称设置于下液孔111的两边。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对称设置于下液孔111的两边,且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设置于隔板114 背离下液腔116的一侧,第一导气槽1511与第一导气孔1521背离下液腔116的一端连通,第一导气槽1511的两端沿着接入腔115的内壁向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方向延伸,第一导气槽1511的两端均与雾化腔125 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与第二导气孔1522背离下液腔116的一端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的两端沿着接入腔115的内壁向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 的方向延伸,第二导气槽1512的两端均与雾化腔125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和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均可以穿出壳体113 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中至少一个端部可以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其余的端部与雾化腔125连通,通过雾化腔125底部的进气口126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与雾化腔125连通,通过雾化腔125底部的进气口126与外界大气连通,其余的端部可以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导气槽结构151还包括第三导气槽1513和第四导气槽1514。第三导气槽1513的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四导气槽1514的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三导气槽1513可以将第一导气槽1511 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第四导气槽1514可以将第二导气槽1512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使第一导气孔1521、第二导气孔1522和下液孔111同时进行气体传输,缩短平衡储液仓4 和外界大气气压的时长。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的一端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第三导气孔结构152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 的一端与雾化腔125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第一导气槽1511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换气通道15包括导气孔结构152以及与导气孔结构152连接的导气槽结构151,导气槽结构 151包括第一导气槽1511、第二导气槽1512和连接槽158,导气孔结构 152包括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均设置在隔板114上且与下液孔111间隔设置,为了使储液仓4中各处的气压一致,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对称设置于下液孔111的两边。且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设置于隔板114背离下液腔116的一侧,第一导气槽1511与第一导气孔1521背离下液腔116的一端连通,第一导气槽1511的两端沿着接入腔115的内壁向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方向延伸,第一导气槽1511的两端均与雾化腔125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与第二导气孔1522背离下液腔116的一端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的两端沿着接入腔115的内壁向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方向延伸,第二导气槽1512的两端均与雾化腔125连通。为了增强气体传输的稳定性,第二导气槽1512和第一导气槽1511通过连接槽158连通,连接槽158可以将第一导气槽1511中传输的气体导通到第二导气孔1522,也可以将第二导气槽1512中传输的气体导通至第一导气孔1521中,更利于使储液仓4中的气压与外界大气气压平衡。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和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均可以穿出壳体113 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中至少一个端部可以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其余的端部与雾化腔125连通,通过雾化腔125底部的进气口126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中至少一个端部与雾化腔125连通,通过雾化腔125底部的进气口126与外界大气连通,其余的端部可以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图1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导气槽结构151还包括第三导气槽1513和第四导气槽1514。第三导气槽1513的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四导气槽1514的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三导气槽1513 可以将第一导气槽1511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第四导气槽1514可以将第二导气槽1512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使第一导气孔1521、第二导气孔1522和下液孔111同时进行气体传输,缩短平衡储液仓4和外界大气气压的时长。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的一端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第三导气孔结构152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的一端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导气孔结构152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图2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换气通道15包括导气孔结构152以及与导气孔结构152连接的导气槽结构151,导气槽结构 151包括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导气孔结构152包括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 均设置在隔板114上且与下液孔111间隔设置,为了使储液仓4中各处的气压一致,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对称设置于下液孔111 的两边。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对称设置于下液孔111的两边,且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设置于隔板114背离下液腔116的一侧,第一导气槽1511的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背离下液腔 116的端部连通,第一导气槽1511的另一端沿着隔板114延伸至靠近第二导气孔1522的位置处沿接入腔115的内壁延伸且与雾化腔125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背离下液腔116的端部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的另一端沿着隔板114延伸至靠近第一导气孔1521的位置处沿接入腔115的内壁延伸且与雾化腔125连通,通过雾化腔125 底部设置的进气口126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以及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远离第一导气孔1521的端部、第二导气槽1512远离第二导气孔1522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穿出壳体113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另一个端部与雾化腔125连通,通过雾化腔125底部的进气口126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1,图2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换气通道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导气槽结构151还包括第三导气槽1513和第四导气槽1514。第三导气槽1513的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四导气槽1514的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三导气槽1513 可以将第一导气槽1511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第四导气槽1514可以将第二导气槽1512中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进行传输,使第一导气孔1521、第二导气孔1522和下液孔111同时进行气体传输,缩短平衡储液仓4和外界大气气压的时长。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气槽1511的一端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导气孔1521连通。第三导气孔结构152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第二导气槽1512的一端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导气孔1522连通。导气孔结构152的一端直接与雾化腔125或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孔111连通。
其中,储液仓4的液体通过下液孔111流至雾化芯2,若储液仓4 压力减小,储液仓4的液体通过下液孔111流至雾化芯2的速度小于雾化芯2雾化液体的速度,通过换气通道15传送气体至储液仓4,使储液仓4的气压与外界大气的气压平衡。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用户抽吸该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芯2雾化烟油,雾化腔125中的气压大于储液仓4的气压,雾化腔125与外界大气连通,外界大气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26进入雾化腔125,雾化腔125 中的气体由于压差被挤进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第一导气槽1511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孔1521进入储液仓4,第二导气槽1512 中的气体通过第二导气孔1522进入储液仓4,通过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传输气体至储液仓4,使储液仓4与雾化腔125中的气压平衡,进而使储液仓4中的烟油通过下液孔111进入雾化芯2,使储液仓4的烟油可以通过下液孔111顺畅的传输至雾化芯2,避免雾化芯2 出现干烧的情况。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用户抽吸该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芯2雾化烟油,外界大气的气压大于储液仓4的气压,外界大气的空气由于压差被挤进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第一导气槽1511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孔1521进入储液仓4,第二导气槽1512中的气体通过第二导气孔1522进入储液仓4,通过第一导气孔1521和第二导气孔1522 传输气体至储液仓4,使储液仓4与外界大气的气压平衡,进而使储液仓4中的烟油通过下液孔111进入雾化芯2,使储液仓4的烟油可以通过下液孔111顺畅的传输至雾化芯2,避免雾化芯2出现干烧的情况。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用户抽吸该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芯2雾化烟油,雾化腔125中的气压大于储液仓4的气压,雾化腔125与外界大气连通,外界大气的空气通过进气口126进入雾化腔125,雾化腔125 中的气体由于压差被挤进第一导气槽1511和第二导气槽1512,第一导气槽1511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导气孔1521进入储液仓4。当第一导气槽 1511传输气体的量大于第一导气孔1521传输气体的量,第三导气槽 1513将第一导气槽1511中未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传输至储液仓 4,当第二导气槽1512传输气体的量大于第二导气孔1522传输气体的量,第四导气槽1514将第二导气槽1512中未传输的气体通过下液孔111 传输至储液仓4,通过第一导气孔1521、第二导气孔1522和下液孔111 传输气体至储液仓4,使储液仓4与雾化腔125中的气压平衡,进而使储液仓4中的烟油通过下液孔111进入雾化芯2,使储液仓4的烟油可以通过下液孔111顺畅的传输至雾化芯2,避免雾化芯2出现干烧的情况。
雾化器10还包括密封件3,密封件3设置于安装座1与雾化芯2之间。其中,密封件3可以为密封圈。多孔基体21为多孔陶瓷、多孔金属中的任意一种。
多孔基体21与储液仓4中存储的液体相通,并通过毛细作用力吸附来自储液仓4的液体;发热元件22用于加热雾化多孔基体21的液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多孔基体21包括传油部211和一体成型于传油部211 一侧的凸起部212,漏液缓冲结构122与传油部211设有凸起部212的一侧表面周缘接触。凸起部212远离传油部211的表面为雾化面214,传油部211与烟油接触的表面均为吸液面213,漏液缓冲结构122与传油部211设有凸起部212的一侧表面边沿部分接触,即,漏液缓冲结构 122与传油部211边缘接触设置而与凸起部212间隔设置,这样可以避免雾化面214的发热元件22的高温损坏漏液缓冲结构122。雾化面214 设有发热元件22,具体地,发热元件22可以为发热膜,也可以为发热线路。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2与电极电连接,电极一端穿出基座121与电源组件202连接。具体地,传油部211和凸起部212一体成型,且传油部211和凸起部212均为多孔材料。例如传油部211和凸起部212的材料可以为多孔陶瓷、多孔金属,但不限于这两种材料,只要能通过毛细作用将储液仓4中的烟油传输到发热元件22进行雾化即可。其中,传油部211仅覆盖部分漏液缓冲结构122。其中,多孔基体21的毛细作用力大于漏液缓冲结构122的毛细作用力,当发热元件22 加热雾化多孔基体21的液体时,漏液缓冲结构122接收的液体可以回流到多孔基体21并被加热雾化。
安装座1具有雾化腔125,雾化芯2收容在雾化腔125,漏液缓冲结构122连接到雾化腔125的底部并通过毛细作用力吸附雾化腔125底部的积液。安装座1包括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下座体12包括基座 121,上座体11开设有下液孔111,储液仓4的液体通过下液孔111流到多孔基体21,下座体12上设置有漏液缓冲结构122,多孔基体21包括吸液面213和雾化面214,吸液面213与下液孔111相连,发热元件 22设置在雾化面214,多孔基体21与漏液缓冲结构122接触。
其中,当储液仓4压力增大,储液仓4的压力大于雾化腔125的压力,储液仓4与雾化腔125之间的压差挤压储液仓4的液体至多孔基体 21,致使多孔基体21溢出多余液体,漏液缓冲结构122接收并锁住溢流出的多余液体;当储液仓4压力减少,储液仓4的压力小于雾化腔125 的压力,储液仓4与雾化腔125之间的压差使漏液缓冲结构122中的液体通过毛细作用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多孔基体21将其中的液体回流至储液仓4。
在本实施例中,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一体制成,也可以在上座体 11上设置卡槽112,下座体12的外侧壁上设有卡件124,用于与上座体 11上的卡槽112卡接,使下座体12与上座体11固定连接。
漏液缓冲结构122的材料为多孔材料,该多孔材料可以为硬质多孔材料,也可以为软质多孔材料。
当漏液缓冲结构122的材料为硬质多孔材料。为了节省空间,该漏液缓冲结构122可以同时用于支撑雾化芯2。该硬质多孔材料为多孔陶瓷、多孔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为其它具有支撑能力和吸液能力的材料。
请参阅图22,图2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子漏液缓冲件1221,子漏液缓冲件1221的材料为硬质多孔材料,例如可以为多孔陶瓷、多孔金属等具有支撑能力和吸液能力的材料,因此可以用作支撑雾化芯2的支撑件127。可以理解,如果雾化芯2通过其它部件固定,子漏液缓冲件1221可以不用于支撑雾化芯2。在储液仓 4压力大于雾化腔125的压力时,子漏液缓冲件1221可以收集从多孔基体21漏出的烟油;储液仓4压力小于雾化腔125的压力时,可以使子漏液缓冲件1221中存储的烟油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进而实现对漏油的有效利用,使漏液缓冲结构122能够实现多次循环收集和回流烟油。其中,制成漏液缓冲结构122的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小于制成传油部211的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 与子漏液缓冲结构122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14中收集的液体通过子漏液缓冲结构122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
请参阅图23,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为U形且材料为硬质多孔材料。具体地,漏液缓冲结构122包括子漏液缓冲件1221 以及连接子漏液缓冲件1221远离多孔基体21端部的连接部1222。子漏液缓冲件1221和连接部1222的材料为多孔材料,例如可以为多孔陶瓷、多孔金属等具有支撑能力和吸液能力的材料。连接部1222上设置有与基座121上设置的进气口126相匹配的孔道。连接部1222用于吸收漏液缓冲结构122与雾化芯2形成的雾化腔125中雾化烟油冷凝后的冷凝烟油,避免冷凝烟油通过进气口126漏出。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与子漏液缓冲件1221和/或连接件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14中收集的液体通过漏液缓冲结构122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
请参阅图24,图2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座体12上设有本体123,该本体123包括第一子本体 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第一子本体1231与第二子本体1232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一子本体1231与第二子本体1232可以平行且垂直设置于基座121。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子本体1231与第二子本体1232 可以倾斜且对称设置于基座121上,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 远离基座1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连接基座12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的材料为致密陶瓷、致密金属或玻璃材料,也可以为其它具有支撑能力且不具有吸液能力的材料。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设置于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远离基座121的端部,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远离基座121的端部通过漏液缓冲结构122与传油部211连接。其中,漏液缓冲结构122可以为具有支撑能力和吸液能力的多孔材料。例如漏液缓冲结构122的材料可以为多孔陶瓷、多孔金属等具有支撑能力和吸液能力的材料,漏液缓冲结构122可以将传油部211漏出的烟油收集在漏液缓冲结构122中,也可以使漏液缓冲结构122中存储的烟油回流至与漏液缓冲结构122接触的传油部211,进而实现对存储烟油的有效利用,实现多次循环收集和回流烟油。漏液缓冲结构122的材料也可以为棉、纤维、吸液树脂等具有吸液能力且不具有支撑能力的材料。其中,制成漏液缓冲结构122的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小于制成传油部211的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与漏液缓冲结构122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 14中收集的液体通过漏液缓冲结构122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
漏液缓冲结构122的材料为软质多孔材料,该漏液缓冲结构122通过支撑部127支撑,使漏液缓冲结构122的一端与多孔基体21接触,另一端延伸至雾化腔125的底部。该软质多孔材料为棉、纤维、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为其它具有吸液能力且不具有支撑能力的材料。
请参阅图25和图26,图2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5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的俯视图。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的材料为软质多孔材料。防漏吸液件1227通过支撑部127支撑,使漏液缓冲结构122的一端与多孔基体 21接触,另一端延伸至雾化腔125的底部。支撑部127包括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 上设置有导流通道1233,导流通道1233中设有漏液缓冲结构122,漏液缓冲结构122一端与多孔基体21中的传油部211接触,另一端延伸至下座体12的基座121。导流通道1233可以为凹槽结构,导流通道1233 的凹槽尺寸大于第一毛细槽1223的尺寸。导流通道1233一端开口31 设置于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的内侧壁上,另一端开口31处于远离基座121的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的端面上,导流通道1233内填充的漏液缓冲结构122与传油部211接触。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上远离基座121的表面设置的凹槽横截面尺寸不小于传油部211与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的接触尺寸。具体的,导流通道1233在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端面处在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连线方向的开口31宽度不小于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 与传油部211在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连线方向上的接触宽度。漏液缓冲结构122设置于导流通道1233中,且从导流通道 1233的端部延伸出,漏液缓冲结构122的一端与传油部2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子支撑件1271和第二子支撑件1272之间,也可以延伸至基座121的表面,可以收集雾化烟油的冷凝液,避免雾化烟油在冷却液化后从基座121上设置的进气口126漏出,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在储液仓4压力减小时,漏液缓冲结构122还可以将收集的烟液通过毛细作用回流至与其接触的传油部211,进而实现对漏液的有效利用,使漏液缓冲结构122能够循环多次收集和回流烟油。其中,漏液缓冲结构122的吸液能力小于传油部211的吸液能力。具体地,制成漏液缓冲结构122 的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小于制成传油部211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其中,漏液缓冲结构122可以为棉、纤维、吸液树脂等吸液材料。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与漏液缓冲结构122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14 中收集的液体通过漏液缓冲结构122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
当温度升高时,储液仓4烟油中的气泡体积会膨胀,使储液仓4的压力增大,进而使雾化芯2中的烟油从雾化芯2中传油部211的端部漏出,传油部211漏出的烟油能够流至与传油部211连接的漏液缓冲结构 122,漏液缓冲结构122用于收集漏出的烟油,烟油可以沿着漏液缓冲结构122的延伸方向渗透,避免烟油从进气口126漏出。当温度降低时,雾化腔125中的雾化烟油会冷却形成烟油,流至基座121上,通过延伸至基座121表面的漏液缓冲结构122收集烟油。同时,储液仓4烟油中的气泡体积会缩小,使储液仓4的压力减小,进而由于储液仓4内外存在压差,漏液缓冲结构122中收集存储的烟油通过毛细作用沿着漏液缓冲结构122靠近传油部211的方向流至与漏液缓冲结构122连接的传油部211,实现对收集的烟油的有效利用。
请参阅图27,图2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包括本体123以及设置于本体123上的第一毛细槽1223,第一毛细槽1223可以设置于本体123的任意侧表面,开口31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只要能够吸收和存储漏液均可。优选地,第一毛细槽1223的开口31朝向雾化腔125。该本体123设置于基座121靠近上座体11的表面,且与基座121固定连接,本体123可以与基座121表面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本体123远离基座121的一端与传油部211接触,使得第一毛细槽1223在本体123 上沿着远离雾化腔125底部或基座121的方向延伸且与传油部211接触,另一端沿靠近雾化腔125的底部或基座121的方向延伸。第一毛细槽 1223用于存储从传油部211漏出的漏液并将漏液回流至储液仓4,进而避免漏液且能够有效利用存储的漏液。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 15与第一毛细槽1223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漏出的液体被漏液缓冲结构122收集,漏液缓冲结构122回流至与其接触的多孔基体21。
其中,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靠近雾化腔125的侧壁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毛细槽1223,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毛细槽1223组成漏液缓冲结构122。具体地,第一毛细槽1223的横截面可以为U形,也可以为V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匚形,其横截面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便于引流和收集的形状均可。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毛细槽1223的尺寸不小于第一毛细槽1223与雾化芯2的接触尺寸。其中,该尺寸为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方向的宽度。
雾化腔125的底部为基座121连有漏液缓冲结构122的表面。基座 121连接有漏液缓冲结构122的表面设有第二毛细槽1224,第二毛细槽1224设置于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之间的基座121表面上,且与第一毛细槽1223连通。第一毛细槽1223和第二毛细槽1224形成L 型结构的毛细槽。具体地,第二毛细槽1224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毛细槽1223结构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毛细槽1224的个数可以为一个,即一个第二毛细槽1224与第一子本体1231或第二子本体 1232上的所有第一毛细槽1223连通。第二毛细槽1224的个数可以与第一毛细槽1223的个数相同,即一个第一毛细槽1223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毛细槽1224连通。第一毛细槽1223可以使传油部211端部漏出的烟油沿着第一毛细槽1223延伸的方向流至第二毛细槽1224,将漏出的烟油存储,避免烟油从基座121上设置的进气口126漏出。其中,第二毛细槽1224还可以收集雾化烟油冷却后的冷凝液,避免雾化烟油在冷却液化以后从基座121上设置的进气口126中漏出,影响用户的体验感。第一毛细槽1223还可以将收集的烟液通过毛细作用回流至与其接触的传油部211,进而实现对收集的漏液的有效利用。其中,第一毛细槽1223 和第二毛细槽1224的吸液能力小于传油部211的吸液能力。具体地,第一毛细槽1223和第二毛细槽1224的吸液能力小于制成传油部211的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与第一毛细槽 1223和/或第二毛细槽1224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漏出的液体被第二毛细槽1224收集,第二毛细槽1224回流至第一毛细槽 1223,再回流至与第一毛细槽1223接触的多孔基体21。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还用于支撑雾化芯2。具体地,为了节省空间,设置有第一毛细槽1223的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还用于支撑雾化芯2。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 远离基座121的一端用于支撑雾化芯2。传油部211盖设在第一子本体 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远离基座121的端部,传油部211一侧设置的凸起部212设置于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之间。
请参阅28,图2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在升温过程中的现象示意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储液仓4烟油中的气泡体积会膨胀,使储液仓4的压力增大,进而使雾化芯2中的烟油从雾化芯2中传油部211的端部漏出,传油部211端部漏出的烟油能够流至与传油部211连接的第一毛细槽1223,通过第一毛细槽1223收集漏出的烟油,烟油可以沿着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上设置的第一毛细槽1223流至第二毛细槽1224,通过第一毛细槽1223和第二毛细槽1224收集漏出的烟油,避免漏出的烟油从进气口126漏出。请参阅29,图2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在降温过程中的现象示意图。随着温度的降低,第一子本体1231、第二子本体1232、基座121和雾化芯2组成的雾化腔125 中的雾化烟油会冷却形成烟油,流至基座121上,通过第二毛细槽1224 收集烟油。同时,储液仓4烟油中的气泡体积会缩小,使储液仓4的压力减小,进而由于储液仓4内外存在压差,第一毛细槽1223和第二毛细槽1224中收集存储的烟油通过毛细作用沿着第一毛细槽1223远离第二毛细槽1224的方向流至与第一毛细槽1223连接的传油部211,由于传油部211的吸液能力大于第一毛细槽1223和第二毛细槽1224的吸液能力,传油部211可以将烟油吸附并实现对收集的烟油的有效利用。
请参阅图30和图31,图3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液缓冲结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下座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漏液缓冲结构122包括本体123以及设置于本体123上的毛细孔1225。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上设有多个毛细孔1225。毛细孔1225的一端在本体上沿远离雾化腔125底部的方向延伸且与多孔基体21接触,另一端沿靠近雾化腔125的底部的方向延伸。具体地,毛细孔1225结构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其横截面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便于引流和收集的形状均可。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毛细孔1225在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接触多孔基体21的端面的分布宽度不小于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与多孔基体21的接触宽度。该宽度为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的连线方向。基座121 连接有本体123的表面设有第二毛细槽1224,第二毛细槽1224设置于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之间的基座121表面上,且与毛细孔1225结构连通。具体地,第二毛细槽122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U形,也可以为V形、半圆形、椭圆形、匚形,其横截面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只要便于收集的形状均可。毛细孔1225的个数可以为一个,即一个第二毛细槽1224与第一子本体1231或第二子本体1232上的所有毛细孔 1225连通。第二毛细槽1224的个数可以与毛细孔1225的个数相同,即一个毛细孔1225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毛细槽1224连通。漏出的烟油可以沿着毛细孔1225流至第二毛细槽1224,将漏出的烟油存储,避免烟油从基座121上设置的进气口126漏出。其中,第二毛细槽1224还可以收集雾化烟油冷却后的冷凝液,避免雾化烟油在冷却液化以后从基座 121上设置的进气口126中漏出,影响用户的体验感。毛细孔1225还可以将收集的烟液通过毛细作用回流至与其接触的传油部211,进而实现对收集的漏液的有效利用,延长第二毛细槽1224的使用时间。其中,毛细孔1225和第二毛细槽1224的吸液能力小于传油部211的吸液能力。具体地,毛细孔1225和第二毛细槽1224的吸液能力小于制成传油部211 的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与毛细孔 1225和/或第二毛细槽1224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漏出的液体被第二毛细槽1224收集,第二毛细槽1224回流至毛细孔1225,再回流至与毛细孔1225接触的多孔基体21。
当温度升高时,储液仓4烟油中的气泡体积会膨胀,使储液仓4的压力增大,进而使雾化芯2中的烟油从雾化芯2中传油部211的端部漏出,传油部211漏出的烟油能够流至与传油部211连接的毛细孔1225,通过毛细孔1225收集漏出的烟油,烟油可以沿着与第一子本体1231和第二子本体1232上设置的毛细孔1225流至第二毛细槽1224,通过毛细孔1225和第二毛细槽1224收集漏出的烟油,避免烟油从进气口126漏出。当温度降低时,雾化腔125中的雾化烟油会冷却形成烟油,流至基座121上,通过第二毛细槽1224收集烟油。同时,储液仓4烟油中的气泡体积会缩小,使储液仓4的压力减小,进而由于储液仓4内外存在压差,毛细孔1225和第二毛细槽1224中收集存储的烟油通过毛细作用沿着毛细孔1225远离第二毛细槽1224的方向流至与毛细孔1225连接的传油部211,由于传油部211的吸液能力大于毛细孔1225和第二毛细槽1224的吸液能力,传油部211可以将烟油吸附并实现对收集的烟油的有效利用。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包括第一毛细槽1223和软质多孔材料,软质多孔材料填充于第一毛细槽1223中,第一毛细槽 1223和软质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均小于多孔基体21的吸液能力。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与软质多孔材料和/或第一毛细槽1223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14和换气通道15漏出的液体被第一毛细槽1223 和/或多孔材料收集,再回流至与第一毛细槽1223和/或多孔材料接触的多孔基体21。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漏液缓冲结构122包括毛细孔1225和软质多孔材料,毛细孔1225中填充有软质多孔材料,毛细孔1225和软质多孔材料的吸液能力均小于多孔基体21的吸液能力。冷凝液收集结构14 和换气通道15与软质多孔材料和/或毛细孔1225连通,冷凝液收集结构 14和换气通道15漏出的液体被毛细孔1225和/或多孔材料收集,再回流至与毛细孔1225和/或多孔材料接触的多孔基体2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中雾化器包括:储液仓,储液仓用于存储液体;雾化芯,雾化芯用于雾化储液仓中的液体;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贯通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靠近进气端的部分为雾化腔,气流通道靠近出气端的部分为出气通道;雾化的液体从雾化腔进入出气通道;其中,安装座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冷凝液收集结构设置于气流通道上且位于雾化腔的底部与出气通道之间;冷凝液收集结构用于收集出气通道中冷凝遗落的液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冷凝液收集结构,使冷凝液收集结构能够收集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能够避免出气通道的冷凝液漏出雾化器,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用于存储液体;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用于雾化所述储液仓中的所述液体;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贯通进气端和出气端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靠近所述进气端的部分为雾化腔,所述气流通道靠近所述出气端的部分为出气通道;雾化的所述液体从所述雾化腔进入所述出气通道;
其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冷凝液收集结构,所述雾化腔的雾化气经过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进入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用于收集所述出气通道中冷凝遗落的所述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位于所述雾化腔的正上方,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位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通道之间,所述雾化腔的雾化气从至少一侧绕过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进入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顶部的所述至少一侧的毛细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阻隔部,所述阻隔部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出气通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出气通道靠近所述雾化腔的端部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所述出气通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相对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通过所述安装座上开设的窗口裸露,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形成用于***述雾化芯的内腔,所述储液仓与所述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出气端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沿远离上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出气管,进而形成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第一集液部和第二集液部,所述第一集液部设置于所述阻隔部上;所述第二集液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所述第二集液部与所述第一集液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液部为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为V型结构,所述第一集液部用于收集所述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并将所述冷凝液导流到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或所述第三导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表面设有第三毛细槽,所述第三毛细槽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或所述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毛细槽作为所述第一集液部,所述第一集液部用于收集所述出气通道遗落的冷凝液并将所述冷凝液导流到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或所述第三导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的连接处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流板通过所述窗口裸露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导流板通过所述窗口裸露的表面之间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有第四毛细槽,所述第四毛细槽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所述第四毛细槽通过毛细作用力吸附所述第二导流板或所述第三导流板上的液体,所述第四毛细槽作为所述第二集液部;其中,所述第四毛细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导流板或所述第三导流板通过所述窗口裸露的一侧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导气槽结构,外壳覆盖所述导气槽结构,从而形成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用于将外界大气传输至所述储液仓,以平衡所述储液仓和所述外界大气的气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远离所述储液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上座体靠近所述下座体的端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凹陷部,外壳覆盖所述凹陷部,从而形成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用于将外界大气传输至所述储液仓,所述换气通道进一步用作收集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和/或所述换气通道中遗漏液体的集液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远离所述储液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上座体的侧壁上,所述进气口用于将所述雾化腔的气体传输至所述换气通道,且所述进气口的位置高于所述集液仓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第五毛细槽,所述第五毛细槽设置于所述上座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五毛细槽设置于所述换气通道的两侧且与所述换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五毛细槽用于收集所述换气通道中的漏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储液仓压力增大,挤压液体溢流至所述换气通道,所述第五毛细槽接收并锁住溢流的所述液体;当所述储液仓压力减小,所述第五毛细槽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换气通道回流到所述储液仓。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靠近所述储液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换气通道端部设置的出气口相匹配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阻挡所述储液仓中的液体漏至所述换气通道中;当所述储液仓中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所述换气通道中的流体会推开所述单向阀进入所述储液仓,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换气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液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第六毛细槽,所述第六毛细槽设置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内壁上,所述第六毛细槽用于吸附所述出气通道中的冷凝液体。
17.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022640086.8U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Active CN214802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0086.8U CN21480230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0086.8U CN21480230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2300U true CN214802300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57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40086.8U Active CN21480230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23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213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江门摩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13119A1 (zh) * 2022-05-06 2023-11-09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213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江门摩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213119A1 (zh) * 2022-05-06 2023-11-09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1033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US11925206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dual air passages
CN11101193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802300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099649A1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1904038A (zh) 烟弹及其电子烟
CN210184516U (zh) 烟弹及其电子烟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594168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4617306A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468365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4759109U (zh) 一种端盖、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
CN21183282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9105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450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644505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09534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958314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41933U (zh) 雾化组件和雾化器
CN115053999A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114223959A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18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547257U (zh) 冷凝液收纳支架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13072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58778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