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462U -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1462U
CN214791462U CN202120687663.0U CN202120687663U CN214791462U CN 214791462 U CN214791462 U CN 214791462U CN 202120687663 U CN202120687663 U CN 202120687663U CN 214791462 U CN214791462 U CN 214791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e
spiral
deflector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76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保玉
郑喆
钟旭
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876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1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1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1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风机构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导风机构中,外导风板的导风面一侧设置有导风组件,导风件的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螺旋导风板转动,从而对送风路径上的气流进行切割,将强劲的流股打散,形成较为柔和的气流,降低气流给用户带来的直吹感,进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机构,因此能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通过导风板上下摇摆和导风叶片左右摇摆实现对出风的控制,在送风区域中风量比较集中,风力比较强劲,容易使用户有冷热风直吹的感受,用户的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问题是用户容易感受到直吹气流,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导风机构,用于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对出风进行调节,包括外导风板和导风组件,外导风板具有用于朝向送风路径的导风面,导风组件连接于外导风板,并位于导风面所朝的一侧;导风组件包括螺旋导风板和第一驱动件,螺旋导风板绕预设轴线螺旋延伸,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螺旋导风板绕预设轴线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风机构中,外导风板的导风面一侧设置有导风组件,导风件的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螺旋导风板转动,从而对送风路径上的气流进行切割,将强劲的流股打散,形成较为柔和的气流,降低气流给用户带来的直吹感,进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导风板为条形而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预设轴线沿外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比如空调器为壁挂式室内机时,出风口可能是长条状,因此外导风板可以设置成长条形,螺旋导风板与外导风板的延伸方向一致,来更好地与出风口配合,对出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切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导风板的导风面上凸设有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在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导风组件连接于两个连接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组件还包括沿轴体,轴体的轴线与预设轴线重合,螺旋导风板竖立于轴体的外侧面,并绕轴体螺旋延伸,轴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部,轴体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另一个连接部上的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连接部来固定外导风板和导风组件的相对位置,并使得螺旋组件可以相对外导风板自由转动。通过设置轴体来支撑对螺旋导风板,提高了螺旋导风板的稳定性,其不容易受力变形、损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通过间隔的多个连接点与轴体连接。通过多个连接点与轴体连接,既能够保持轴体和螺旋导风板的相对稳定性,也能够减少连接成本,减轻导风组件的重量,也一定程度地减小风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安装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连接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外导风板和导风组件相对出风口运动。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件,可以实现整个导风机构在空调器上的移动,从而可以调节送风的模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上开设有导风孔,和/或,螺旋导风板上凸设有凸起。通过设置导风孔或者凸起,使得经过螺旋导风板表面的气流能够进一步被分割、破碎、分散,从而使得气流整体更加柔和,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上,螺旋导风板具有不同的螺距。由于气流在未达到导风机构之前可能存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因此螺旋导风板也可以对应地设置不均匀的螺距,来适应不均匀的流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的螺距从其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由于出风口可能存在中部出风强劲,两边出风较弱的情况,因此将螺旋导风板的中部的螺距设置为小于两端的螺距,能够更好地对中部强劲气流进行切割破碎。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的端部的螺距为40~45mm;螺旋导风板中部的最小螺距为30~35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包括大螺距段和小螺距段,大螺距段的螺距大于小螺距段的螺距。除了将螺距设置为渐变的,也可以如本实施例,将螺旋导风板分段来设置螺距。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包括两个大螺距段和一个小螺距段,两个大螺距段排列于小螺距段的两端。同理,由于出风口可能存在中部出风强劲,两边出风较弱的情况,因此将小螺距段设置在螺旋导风板的中部,而将两个大螺距段设置在螺旋导风板的两端位置,能够更好地对中部强劲气流进行切割破碎。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包括多个大螺距段和多个小螺距段,多个大螺距段和多个小螺距段交替排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大螺距段的总长度与小螺距段的总长度之比为0.8~1.2。使大螺距段和小螺距段的总长度相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避免出风口的风速差距过大,能够起到平衡出风口风力的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框架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导风机构,框架形成出风口,导风机构设置于出风口处以调节从出风口送出的气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机构活动连接于框架,导风机构相对于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导风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被打开,且螺旋导风板处于送风路径中;
导风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风口被打开,且螺旋导风板不处于或者部分处于送风路径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风机构活动设置在框架上,能够通过调节导风机构的位置,从而起到不同的导风效果。当导风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螺旋导风板能够处于送风路径中,对强劲的流股进行切割破碎,使气流变得柔和,避免用户有被气流直吹的感受;当导风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气流受到螺旋导风板的阻拦、切割作用减少,风力比较强劲,能够快速调节目标区域的温度,满足用户急需吹热风或冷风的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机构转动连接于框架,导风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外导风板和导风组件均位于出风口下方。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实施方式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发送指令,确定出风模式,其中,出风模式包括柔风模式和强风模式;
在确定出风模式为柔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导风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并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螺旋导风板转动,在确定出风模式为强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导风机构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调整导风机构的位置和状态,从而实现以柔风模式或者强风模式出风,不同的模式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风模式还包括弱风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出风模式为弱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导风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且螺旋导风板不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模式还包括弱风模式,在该模式下,气流会被螺旋导风板阻拦、切割,送至用户时的强度会比强风模式低;但由于螺旋导风板不旋转,其切割、破碎流股的能力减弱,因此送风强度会比柔风模式要强一些。通过设置弱风模式,可以满足用户更多的送风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的***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组成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010-空调器;100-框架;101-出风口;200-导风机构;210-外导风板;211-导风面;212-连接部;213-安装槽;220-导风组件;221-螺旋导风板;222-导风孔;223-轴体;224-轴承;225-第一驱动件;230-第二驱动件;300-换热组件;400-风机;500-人机交互装置;6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的空调器主要通过导风机构来调整出风的方向,送风方式比较单一。比如空调室内挂机出风主要靠导风板上下摇摆和导风叶片左右摇摆实现对出风方向的控制。但是导风机构对准某一个方向吹风,且风机功率较大时,冷热风会以较大的动量冲击到人的体表,人会感受到强劲风力带来的“直吹感”,在一些时候,这种直吹感会给用户带来不适,甚至会容易使人感冒。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送风方式容易导致直吹,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从结构上讲,传统空调导风板和扫风叶片分离,不能对空调送出的风进行切割减弱风力,因此导致用户有直吹感。
为了改善上述相关技术中空调器送风时气流会直吹用户,导致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机构以及设置有该导风机构的空调器,通过对出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切割、破碎,使得最终的出风更加柔和,使用户不容易有直吹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器0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010为壁挂式空调内机,其包括框架100以及设置于框架100上的导风机构200。当然,空调器010还包括图1中未予展示的其他必要部件,比如换热组件300、风机400等(见图8、图9)。框架100形成了风道和连通风道的出风口101,导风机构200设置在出风口101处,以对出风口101处送出的气流进行调节。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的***视图。请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机构200包括外导风板210和导风组件220,外导风板210具有用于朝向送风路径的导风面211,导风组件220连接于外导风板210,并位于导风面211所朝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送风路径是指气流从出风口101送出后所流经的路径,外导风板210的导风面211朝向送风路径,能够对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并且导风组件220位于导风面211所朝的一侧,可以伸至送风路径中对气流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导风机构2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230,第二驱动件230用于驱动外导风板210和导风组件220相对出风口101运动。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件230,可以实现整个导风机构200在空调器010上的移动,从而可以调节送风的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30可以驱动导风机构200相对于框架100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01。关闭出风口101时,外导风板210封堵出风口101,导风组件220位于空调器010内,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也防止外部的杂质进入到空调器010中。第二驱动件230也可以控制出风口101打开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01为长条状,在空调器010正常设置于墙壁时,出风口101水平延伸。外导风板210也为条形,从而能够引导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并且在停机时,外导风板210能够较好地封堵出风口101。进一步的,为了起到较好的导流效果,外导风板210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
本实施例中,外导风板210的导风面211上凸设有两个连接部212,两个连接部212在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导风组件220连接于两个连接部212,并位于两个连接部212之间。连接部212与空调器010的框架100转动连接,以实现导风机构200整体能够相对框架10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2伸入至出风口101内与框架100连接,为了避免导风机构200在打开出风口101时与出风口101的下缘产生干涉,连接部212为弯曲状,形成了凹陷部位以避让出风口101的下缘。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组件220包括螺旋导风板221和第一驱动件225,螺旋导风板221绕预设轴线螺旋延伸,第一驱动件225用于驱动螺旋导风板221绕预设轴线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轴线为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用于代表螺旋导风板221的位置和转动轴线。由于导风组件220设置于外导风板210的导风面211一侧,螺旋导风板221可以在出风口101被打开时,处于送风路径中,导风组件220的第一驱动件225驱动螺旋导风板221转动,从而对送风路径上的气流进行切割,将强劲的流股打散,形成较为柔和的气流,降低气流给用户带来的直吹感,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导风组件220对平顺流股的切割、打散、阻挡作用,可以将流股破坏,在多个局部产生较多紊流,从而避免气流以较大的动量直接冲击用户所在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组件220还包括沿轴体223,轴体223的轴线与预设轴线重合,螺旋导风板221竖立于轴体223的外侧面,并绕轴体223螺旋延伸,轴体2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连接部212,轴体223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另一个连接部212上的第一驱动件225传动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连接部212来固定外导风板210和导风组件220的相对位置,并使得螺旋组件可以相对外导风板210自由转动。通过设置轴体223来支撑对螺旋导风板221,提高了螺旋导风板221的稳定性,其不容易受力变形、损坏。
本实施例中螺旋导风板221的形状,可以看做是一根母线围绕轴体223外周面转动,并同时沿着轴体223延伸方向移动,所扫过的空间形状,并且母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一端与轴体223表面连接并垂直轴体223。当然,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螺旋导风板221的母线也可以与轴体223不垂直,而呈锐角或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212中的一个设置有安装槽213,第一驱动件225设置于安装槽213内,使得第一驱动件225的稳定性得到更好的保障。另一个连接部212设置有孔结构,可以与轴体223的端部转动连接。为了减小轴体223转动阻尼,轴体223未连接第一驱动件225的一端通过轴承224与连接部212上的孔结构转动配合。当然,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两个连接部212上各设置一个第一驱动件225,两个驱动件同步转动来实现轴体223和螺旋导风板221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也即螺旋导风板221的整体延伸方向、轴体223的延伸方向)与外导风板210的延伸方向一致,来更好地与出风口101配合,对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进行切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旋导风板221通过间隔的多个连接钱与轴体223连接,这样既能够保持轴体223和螺旋导风板221的相对稳定性,也能够减少连接成本,减轻导风组件220的重量,也一定程度地减小风阻。具体的,可以在多个连接点处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使螺旋导风板221与轴体223一体成型。
如图中所示,螺旋导风板221上开设有导风孔222,通过设置导风孔222,使得气流在经过螺旋导风板221表面时,一部分会穿过导风孔222,一部分沿着螺旋导风板221表面继续流动,因此流股被分割、破碎、分散,从而使得气流整体更加柔和,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理解,除了设置导风孔222,螺旋导风板221上还可以设置凸起(图中未示出)。凸起能够对经过螺旋导风板221表面的气流起到分隔、阻拦的效果,因此同样能够使得气流整体更加柔和。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螺旋导风板221上可以既设置导风孔222,也设置凸起。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上,螺旋导风板221具有不同的螺距。由于气流在未达到导风机构200之前可能存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因此螺旋导风板221也可以对应地设置不均匀的螺距,来适应不均匀的流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导风板221包括大螺距段(图中L1段)和小螺距段(图中L2段),大螺距段的螺距大于小螺距段的螺距。具体的,螺旋导风板221包括两个大螺距段和一个小螺距段,两个大螺距段排列于小螺距段的两端。由于出风口101可能存在中部出风强劲,两边出风较弱的情况,因此将小螺距段设置在螺旋导风板221的中部,而将两个大螺距段设置在螺旋导风板221的两端位置,能够更好地对中部强劲气流进行切割破碎,使最终经过导风机构200的出风整体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大螺距段的总长度与小螺距段的总长度之比可以设置为0.8~1.2。使大螺距段和小螺距段的总长度相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避免出风口101的风速差距过大,能够起到平衡出风口101风力的效果。
应理解,螺旋导风板221的大螺距段和小螺距段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设置,比如,螺旋导风板221还可以包括多个大螺距段和多个小螺距段,多个大螺距段和多个小螺距段交替排列。除了将螺旋导风板221分段来设置螺距,也可以将螺距设置为渐变的,比如,螺旋导风板221的螺距从其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与本实施例的设置理由相同,如此设置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出风口101中部强劲气流进行切割破碎。
可选的,螺旋导风板221的端部的螺距为40~45mm;螺旋导风板221中部的最小螺距为30~35mm;或者,大螺距段的螺距为40~45mm,小螺距段的螺距为30~35mm。将螺距设置在该范围,对气流的切割效果较好。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器010的组成框图。如图5所示,空调器010还包括控制器600和人机交互装置500,人机交互装置500、第一驱动件225、第二驱动件230、风机400均与控制器600电连接。控制器600能够通过人机交互装置500接收用户的指令或者向用户发送信息,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225驱动螺旋导风板221转动,控制第二驱动件230来打开或者关闭空调器010的出风口101。人机交互装置500可以包括键盘、触控屏、红外接收器等;第一驱动件225和第二驱动件230可以是步进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相对于出风口10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101被打开,且螺旋导风板221处于送风路径中;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风口101被打开,且螺旋导风板221不处于或者部分处于送风路径中。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图;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风机构200活动设置在框架100上,能够通过调节导风机构200的位置,从而起到不同的导风效果。图8和图9中的空心箭头代表送风路径,当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一位置时,螺旋导风板221能够处于送风路径中,对强劲的流股进行切割破碎,使气流变得柔和,避免用户有被气流直吹的感受;当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二位置时,气流受到螺旋导风板221的阻拦、切割作用减少,风力比较强劲,能够快速调节目标区域的温度,满足用户急需吹热风或冷风的需求。也即是说,导风机构200在第一位置时和在第二位置时,出风口101的打开程度不同,其在第二位置时,出风口101打开的程度更大。可选的,当导风机构200位于第二位置时,外导风板210和导风组件220均位于出风口101下方,如图9所示,此时导风机构200几乎不对出风口101处送出的气流产生直接干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010中,导风机构200能够相对于框架100移动,来调节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状态。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根据用户发送指令,确定出风模式,其中,出风模式包括柔风模式和强风模式。
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010为例,控制器600通过人机交互装置500接收用户发送的指令,该指令包括了出风模式。空调器010的出风模式可以包括多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包括柔风模式和强风模式,柔风模式可以产生较小的风感,不容易令用户感觉到气流直吹;强风模式则用于满足用户需要向目标区域进行强劲地送风。
步骤S200,在确定出风模式为柔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导风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并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螺旋导风板转动,在确定出风模式为强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导风机构移动至第二位置。
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010为例,当控制器600确定用户选择的出风模式后,根据所确定的出风模式,控制第一驱动件225、第二驱动件230进行相应的动作。可选的,第二驱动件230的转动角度决定导风机构200整体的转动角度,其角度大小与出风模式是对应的,该对应关系可以预存起来,以备调用。比如,在柔风模式下对应的第二驱动件230的转动角度(可以是相较于导风机构200关闭出风口101的位置)为A,在强风模式下对应的第二驱动件230的转动角度为B,角度B大于角度A。在确定出风模式后,可以根据出风模式与第二驱动件230的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二驱动件230所需要转动的角度,从而控制第二驱动件230驱动导风机构200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010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调整导风机构200的状态,从而可以选择以柔风模式和强风模式或者强风模式出风,不同的模式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在强风模式下,为了节能,可以使螺旋导风板221不转动。
进一步的,出风模式还可以包括弱风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出风模式为弱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导风机构移动至第一位置且螺旋导风板不转动。
当用户需要一定的风感,但又不需要太过强劲的风感时,可以选在弱风模式,在该模式下,气流会被螺旋导风板221阻拦、切割,送至用户时的强度会比强风模式低;但由于螺旋导风板221不旋转,仅依赖其阻拦作用和导风孔222的分离作用,对流股的切割、破碎流股的能力减弱,因此出风的强度会比柔风模式要强一些。通过设置弱风模式,可以满足用户更多的送风需求。
另外,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收到关机命令后,控制第二驱动件230驱动导风机构200关闭出风口101,从而实现对导风组件220的保护,也避免空调内部进入杂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空调器的导风机构中,外导风板的导风面一侧设置有导风组件,导风件的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螺旋导风板转动,从而对送风路径上的气流进行切割,将强劲的流股打散,形成较为柔和的气流,降低气流给用户带来的直吹感,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对导风机构的位置和状态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以柔风模式或者强风模式出风,不同的模式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虽然本申请披露如上,但本申请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导风机构,用于设置在空调器(010)的出风口(101)对出风进行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风板(210)和导风组件(220),所述外导风板(210)具有用于朝向送风路径的导风面(211),所述导风组件(220)连接于所述外导风板(210),并位于所述导风面(211)所朝的一侧;所述导风组件(220)包括螺旋导风板(221)和第一驱动件(225),所述螺旋导风板(221)绕预设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一驱动件(225)用于驱动所述螺旋导风板(221)绕所述预设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210)为条形而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预设轴线沿所述外导风板(210)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210)的所述导风面(211)上凸设有两个连接部(212),两个所述连接部(212)在所述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导风组件(220)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部(2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220)还包括沿轴体(223),所述轴体(223)的轴线与所述预设轴线重合,所述螺旋导风板(221)竖立于所述轴体(223)的外侧面,并绕所述轴体(223)螺旋延伸,所述轴体(2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212),所述轴体(223)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另一个所述连接部(212)上的所述第一驱动件(225)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板(221)通过间隔的多个连接点与所述轴体(2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2)上设置有安装槽(213),所述第一驱动件(225)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2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230),所述第二驱动件(230)与所述连接部(21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外导风板(210)和所述导风组件(220)相对所述出风口(101)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板(221)上开设有导风孔(222),和/或,所述螺旋导风板(221)上凸设有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螺旋导风板(221)具有不同的螺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板(221)的螺距从其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板(221)的端部的螺距为40~45mm;所述螺旋导风板(221)中部的最小螺距为30~35m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板(221)包括大螺距段和小螺距段,所述大螺距段的螺距大于所述小螺距段的螺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板(221)包括一个所述小螺距段和两个所述大螺距段,两个所述大螺距段排列于所述小螺距段的两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板(221)包括多个所述大螺距段和多个所述小螺距段,多个所述大螺距段和多个所述小螺距段交替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螺距段的总长度与所述小螺距段的总长度之比为0.8~1.2。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00)和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机构(200),所述框架(100)形成出风口(101),所述导风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01)处以调节从所述出风口(101)送出的气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200)活动连接于所述框架(100),所述导风机构(200)相对于所述出风口(10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导风机构(20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101)被打开,且所述螺旋导风板(221)处于送风路径中;
所述导风机构(20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风口(101)被打开,且所述螺旋导风板(221)不处于或者部分处于所述送风路径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200)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100),所述导风机构(20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外导风板(210)和所述导风组件(220)均位于所述出风口(101)下方。
CN202120687663.0U 2021-04-02 2021-04-02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Active CN214791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7663.0U CN214791462U (zh) 2021-04-02 2021-04-02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7663.0U CN214791462U (zh) 2021-04-02 2021-04-02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1462U true CN214791462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9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7663.0U Active CN214791462U (zh) 2021-04-02 2021-04-02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14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6244A (zh) * 2022-03-07 2022-06-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6244A (zh) * 2022-03-07 2022-06-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0482B1 (ja) 空調室内機
JPWO200404020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KR10116637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4791462U (zh)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EP4089343B1 (en)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137254B2 (ja) 空調室内機
JP2013525726A (ja) エアディフューザ及び空気循環システム
CN106152464A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8319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341622A1 (en)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06645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944475A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装置、空调器及风感模式控制方法
JP2017125678A5 (zh)
WO2014045867A1 (ja) 空調室内機
CN115164278A (zh) 导风机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17783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1345508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5407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4406448U (zh) 散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1054362A1 (ja) 送風機および空調室内機
CN112902300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S60200039A (ja) 空気調和用風向調整装置
JP2000193301A (ja)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調整装置
JP352615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装置及び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方法
CN218558500U (zh) 一种切换式汽车出风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