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3241U - 显示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3241U
CN214623241U CN202120822035.9U CN202120822035U CN214623241U CN 214623241 U CN214623241 U CN 214623241U CN 202120822035 U CN202120822035 U CN 202120822035U CN 214623241 U CN214623241 U CN 214623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avity
module
display device
wal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20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20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3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3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3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及车辆,该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支撑模组,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且支撑模组具有与第一容纳腔相适配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外壁靠近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层叠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中,且背光模组相对于显示模组靠近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盖板盖合于支撑模组上并被其支撑以封闭第二容纳腔,并位于第一容纳腔中。通过优化设计显示装置内各个配件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实现显示屏超窄边框设计的同时加强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复杂、整体性差、可靠性低、量产后问题较多,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背板g和中框e作为整个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膜材和背光板f置于背光背板g上,且中框e的一部分置于膜材和背光板f上,能够压接膜材。在显示部件c和中框e之间还设置有泡棉d,用于固定显示部件c。玻璃盖板a则置于显示部件c上方,起到显示及保护显示部件c的作用。玻璃盖板a的下方通过胶条h与外壳体总成连接。
上述显示装置中,采用胶条h与外壳体总成固定时需要更宽的空间,使得边框较宽(边框宽度指图1中的AA,即显示部件c的显示区域边缘到玻璃盖板a边缘的距离)。同时,整个显示装置的结构堆叠仅通过压缩各个配合部件的尺寸来实现,但是压缩尺寸会带来强度损失,从而引发振动及使得高低温实验的失效风险加剧,可靠性不佳。配合尺寸的缩小需要更高的转配精度,从而导致量产性降低、生产困难。
而玻璃盖板a的重量需要显示部件c来承载,使得显示部件c易于变形,直接导致显示问题的爆发。
综上所述,现有的车载显示屏边框不够窄,整个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可靠性差、整体结构容易变形,需要更高的转配精度,从而降低了量产性、导致生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车辆,通过优化设计显示装置内各个配件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实现显示屏超窄边框设计的同时加强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支撑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且所述支撑模组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适配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壁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且所述背光模组相对于所述显示模组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盖板,盖合于所述支撑模组上并被其支撑以封闭所述第二容纳腔,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壁紧贴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口端部平齐;所述盖板的周向边缘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周向边缘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模组包括支撑底壁和支撑侧壁,所述支撑底壁和支撑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支撑底壁和支撑侧壁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压接所述背光模组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上,且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或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支撑侧壁设置,且朝向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板和光线优化膜层,且所述背光板相对于所述光线优化膜层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底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支撑底壁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粘结层;或所述连接件为卡扣或卡槽,所述支撑底壁上设置与所述连接件相对应的卡槽或卡扣,所述连接件和支撑底壁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相互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阐述的一种显示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通过优化设计显示装置内各个配件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使得壳体的形状和支撑模组的形状相匹配,并采用各个部件结构堆叠的方式完成整体显示装置的设计,从而缩短显示画面边界到盖板边缘的距离,最终实现车载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超窄边框的设计。
同时,支撑模组中的支撑侧壁还能够起到支撑盖板的作用,保证显示模组不被挤压;显示模组和挡板的接合保证了膜材不被划伤,提升光学品质的同时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可量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a-玻璃盖板;c-显示部件;d-泡棉;e-中框;f-膜材和背光板;g-背光背板;h-胶条;
1-盖板;2-显示模组;3-光线优化膜层;4-背光板;5-支撑模组;51-支撑底壁;52-支撑侧壁;6-壳体;61-壳体底壁;62-壳体侧壁;7-挡板;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查看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壳体6,壳体6具有第一容纳腔;支撑模组5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且支撑模组5具有与第一容纳腔相适配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外壁靠近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且所述背光模组相对于所述显示模组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盖板1盖合于所述支撑模组5上并被其支撑以封闭所述第二容纳腔,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因此,本实施例的支撑模组5与壳体6的形状相同,有效利用壳体6的内部空间,减小空白部分,增加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优选的,第二容纳腔的外壁紧贴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此时将使得支撑模组5尽可能地贴于壳体6内,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更窄的边框。
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6包括:壳体底壁61和壳体侧壁62,壳体底壁61与壳体侧壁62围合形成第一容纳腔,更具体地,按图2或图3所示的位置方向,壳体底壁61左右水平布置,壳体侧壁62上下竖直布置。支撑模组5包括支撑底壁51和支撑侧壁52,支撑底壁51和支撑侧壁52围合形成第二容纳腔,更具体地,按图2或图3所示的位置方向,支撑底壁51左右水平布置,支撑侧壁52上下竖直布置。同时,第二容纳腔的外壁靠近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以此增加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其中,支撑底壁51与壳体底壁61相平行,且置于壳体底壁61的内表面;支撑侧壁52与壳体侧壁62相平行,且与壳体侧壁62的内表面相贴靠。
支撑模组5将作为本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支撑骨架,用于容纳、支撑和保护其他组件。壳体6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或塑料件,作为本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总成外壳,用于保护内部组件和保证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板4和光线优化膜层3,且背光板4相对于光线优化膜层3靠近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
具体地,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2依次水平堆叠在支撑底壁51远离壳体底壁61的一侧表面上,背光板4粘接于支撑底壁51的上表面(支撑底壁51的下表面置于壳体底壁61的内表面),光线优化膜层3铺设于背光板4的上表面(背光板4的下表面置于支撑底壁51的上表面);背光板4包括但不限于表面有特殊纹理的塑料板,用于将线光源变为面光源;光线优化膜层3包括但不限于超微距多晶体结构增亮膜(BEF)、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或扩散膜等,能够起到匀光、改变光线方向、提升亮度等效果。
显示模组2为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部件(panel),包括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液晶盒等核心显示组件。
本实施例中,盖板1位于显示模组2上方,用于保护显示模组2,同时给用户提供较好的触感和观感。可选的,盖板1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还与第一容纳腔的腔口端部平齐;盖板1的周向边缘与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具体地,盖板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侧壁52远离支撑底壁51的一端相接触,以起到支撑盖板1的作用,保证盖板1的重量不会挤压显示模组2,防止显示模组2受损。此时支撑侧壁52的高度低于壳体侧壁62的高度,当盖板1的两端置于支撑侧壁52上后,壳体侧壁62远离壳体底壁61的一端与盖板1平齐;同时为了增加盖板1的连接强度,将盖板1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壳体侧壁62的内表面粘接。
优选的,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2的周向边缘均与第一容纳腔的内壁接触;具体地,支撑模组5的形状与壳体6的形状相同,壳体6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支撑模组5形成有与第一容纳腔相适配的第二容纳腔,使得支撑模组5的外壁靠近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再将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2层叠设置于支撑模组5形成的第二容纳腔中,此时的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2的端部均与支撑模组5的支撑侧壁52相接触,或者贴紧支撑侧壁52,保证整体结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使得显示模组2显示在盖板1上的画面面积增大,从而缩短了显示画面边界到盖板边缘的距离(A-A),最终起到缩小显示装置边框宽度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壁51和支撑侧壁52一体成型,同时壳体底壁61与壳体侧壁62也一体成型,一体化的壳体6和一体化的支撑模组5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可量产性。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压接背光模组的挡板7,挡板7设置于显示模组2靠近背光模组的一侧上,且位于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之间。具体地,挡板7贴附于显示模组2上靠近光线优化膜层3的一侧面,使得挡板7位于显示模组2和光线优化膜层3之间,能够压接光线优化膜层3,防止在温度变化和运动环境中光线优化膜层3脱出。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挡板7为两个,左右对称贴附于显示模组2上靠近光线优化膜层3的一侧面;或者挡板7为一个,且贴附于显示模组2上靠近光线优化膜层3的整个侧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的腔底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底壁51的连接件8;具体地,壳体底壁61的内表面(靠近支撑模组5的一侧面)设有连接件8,用于连接和固定支撑模组5。具体的,如图2所示,连接件8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
可选的,连接件8为粘结层,包括VHB胶条(一种双面胶条,用于粘接),VHB胶条能够同时粘接支撑底壁51和壳体底壁61,以连接和固定支撑模组5。
可选的,连接件8为卡扣或卡槽,支撑底壁51上设置与连接件8相对应的卡槽或卡扣,连接件8和支撑底壁51通过卡扣和卡槽相互卡接。具体地,连接件8包括形成于壳体底壁61上且朝向支撑模组5的支撑底壁51凸起的卡扣,支撑底壁51靠近壳体底壁6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和固定支撑模组5。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结构堆叠方式实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超窄边框的设计,支撑模组5中的支撑侧壁52能够起到支撑盖板1的作用,且支撑侧壁52和支撑底壁51的形状设计缩短了显示画面边界到盖板边缘的距离(A-A),从而缩短显示装置的显示屏边框。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查看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结构在于:支撑模组5的支撑底壁51和支撑侧壁5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支撑底壁51与壳体底壁61相平行,且置于壳体底壁61的内表面;支撑侧壁52与壳体侧壁62相平行,且与壳体侧壁62的内表面相贴靠。从而使得支撑模组5的形状与壳体6的形状相匹配,增加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可选的,支撑底壁51的端部与支撑侧壁52通过胶水粘接;或支撑底壁51的端部与支撑侧壁52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支撑底壁51为水平底板,支撑侧壁52为竖直侧板。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结构还包括:用于压接背光模组的挡板7。挡板7垂直于支撑侧壁52设置,且朝向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之间延伸,位于显示模组2和光线优化膜层3之间,用于压接光线优化膜层3,防止在温度变化和运动环境中光线优化膜层3脱出。
可选的,挡板7一体成型于支撑侧壁52上,方便装配,同时保证挡板7的安装强度。
可选的,挡板7可拆卸地垂直连接于支撑侧壁52上,方便更换和维修。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挡板7为两个,左右对称连接于支撑侧壁52上。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结构堆叠方式实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超窄边框的设计,缩短了显示画面边界到盖板边缘的距离(A-A)。形状相同的壳体6和支撑模组5缩短边框的同时也能够增加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具有高可靠性和可量产性。同时可拆卸连接的支撑底壁51和支撑侧壁52,方便更换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6,具有第一容纳腔;支撑模组5,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且支撑模组5具有与第一容纳腔相适配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外壁靠近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2,层叠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中,且背光模组相对于显示模组2靠近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盖板1,盖合于支撑模组5上并被其支撑以封闭第二容纳腔,并位于第一容纳腔中。还保护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阐述的显示装置。通过优化设计显示装置内各个配件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实现显示屏超窄边框设计的同时加强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
支撑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且所述支撑模组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适配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壁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
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且所述背光模组相对于所述显示模组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
盖板,盖合于所述支撑模组上并被其支撑以封闭所述第二容纳腔,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壁紧贴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口端部平齐;
所述盖板的周向边缘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周向边缘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组包括支撑底壁和支撑侧壁,所述支撑底壁和支撑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
所述支撑底壁和支撑侧壁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接所述背光模组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上,且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或,
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支撑侧壁设置,且朝向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板和光线优化膜层,且所述背光板相对于所述光线优化膜层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底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底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支撑底壁的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粘结层;或
所述连接件为卡扣或卡槽,所述支撑底壁上设置与所述连接件相对应的卡槽或卡扣,所述连接件和支撑底壁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相互卡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120822035.9U 2021-04-21 2021-04-21 显示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4623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035.9U CN21462324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显示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035.9U CN21462324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显示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3241U true CN214623241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4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2035.9U Active CN21462324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显示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3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3235A (zh) * 2021-11-22 2021-12-21 南京熊猫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Mini-LED背光分区控制***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3235A (zh) * 2021-11-22 2021-12-21 南京熊猫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Mini-LED背光分区控制***及方法
CN113823235B (zh) * 2021-11-22 2022-03-08 南京熊猫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Mini-LED背光分区控制***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6739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0449369C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07021119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for notebook comput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878029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frame unit thereof
JP200716355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4623241U (zh) 显示装置及车辆
KR20190128026A (ko) 표시 장치
CN114863808A (zh) 屏幕组件、电子设备及组装方法
US7636137B2 (en) Double-sided display liquid crystal module
TW20113531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1293511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视
CN111766726A (zh) 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设备
CN113963621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03483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003859A (zh) 显示器装置
CN113589564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103579A1 (zh) 显示装置
CN109495775A (zh) 显示模组和电视机
CN21190591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KR2004003625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845444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组装方法
WO2020135329A1 (zh) 显示模组和电视机
CN215526288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US20240111187A1 (en) Display modul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Room 103, building 1, 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ockwel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3, building 1, 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