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6965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6965U
CN214306965U CN202120680173.8U CN202120680173U CN214306965U CN 214306965 U CN214306965 U CN 214306965U CN 202120680173 U CN202120680173 U CN 202120680173U CN 214306965 U CN214306965 U CN 214306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ssembly
component
light guid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01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凯平
乐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801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6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6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6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灯具,包括:导光组件;边框组件,边框组件包设于导光组件的周侧;调整组件,调整组件的部分设于边框组件和导光组件之间,且导光组件与调整组件相连接;发光组件,与调整组件相连接,发光组件相对于边框组件可移动,调整组件在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长度可变,以使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相抵。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具,包括导光组件、边框组件、调整组件和发光组件,其中,发光组件相对于边框组件可活动,调整组件在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长度可变,进而针对加工误差,可以确保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的间隙都能处于相同的且恒定的状态,降低灯具光效的波动,一致性高,并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侧发光LED灯具,大多由边框、发光装置、导光板构成,而侧发光灯具的出光效果与导光板和发光装置的间隙大小密不可分。而各零部件结构加工都存在公差,当边框和导光板形成过盈配合时,导光板会装不进;当边框和导光板形成间隙配合时,间隙的大小对与出光效果影响很大,灯具光效波动大,一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灯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灯具,包括:导光组件;边框组件,边框组件包设于导光组件的周侧;调整组件,调整组件的部分设于边框组件和导光组件之间,且导光组件与调整组件相连接;发光组件,与调整组件相连接,发光组件相对于边框组件可移动,调整组件在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长度可变,以使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相抵。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具,包括导光组件、边框组件、调整组件和发光组件,其中,边框组件设置在导光组件的周侧,调整组件的部分和发光组件夹设于边框组件和导光组件之间,并且,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的周侧配合,进而形成侧发光的灯具,进而可以降低灯具的厚度,节省光源。
并且,发光组件相对于边框组件可活动,调整组件在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长度可变,进而针对加工误差,导光组件和边框组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
因此,随着导光组件和边框组件之间的装配间隙的变化,可以改变调整组件在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的长度,以适应导光组件和边框组件之间不同的装配间隙,确保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的间隙都能处于相同的且恒定的状态,降低灯具光效的波动,一致性高,并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
并且,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均与调整组件相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之间的装配误差,进一步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灯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调整组件包括:弹性件,一侧与边框的内侧相抵,弹性件在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可伸缩;安装件,与弹性件的另一侧相抵,发光组件与安装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调整组件包括弹性件和安装件,弹性件的一侧与边框的内侧相抵,弹性件的另一侧和安装件相抵,安装件背离弹性件的一侧可安装发光组件,并且,弹性件在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可伸缩,进而边框组件的内侧与弹性件相抵,弹性件与安装件相抵,安装件与发光组件相抵,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相抵,进而针对边框组件与导光组件之间距离变化,弹性件可以自适应的改变边框组件至导光组件的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实现灯具的快速装配,并且,确保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的抵接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弹性件背离安装件的一侧与边框组件相粘结。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件与边框组件相粘结,进而确保弹性件的定位效果,避免弹性件的蹿动,提升弹性件的稳定性,便于灯组的装配,且粘结的装配方式操作简单,便于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安装件包括:第一凹槽,发光组件安装于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口背离弹性件;限位结构,位于第一凹槽的槽口处,用于固定发光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件包括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槽口背离弹性件,即是说第一凹槽的槽口朝向导光组件的周侧,发光组件安装在第一凹槽内,从而限制发光组件的自由度,并且,在槽口还设置有限位结构,进而将发光组件固定在第一凹槽内,在装配时,可以先将发光组件安装于第一凹槽,从而将发光组件和安装件形成一个模块,从而利用安装件保护发光组件,并且,提升了安装的便捷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筋,位于第一凹槽的槽口的一侧;第二凸筋,与第一凸筋相对地设于第一凹槽的槽口的另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凹槽的槽口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进而提升对发光组件的固定的可靠性,确保发光组件在不会由槽口脱离安装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安装件还包括:安装部,设于第一凹槽的开口一侧,导光组件搭接于安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件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与第一凸筋或第二凸筋相连接,并向背离第一凹槽的一侧延伸,在导光组件与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发光组件相抵时,导光组件的正面或反面可以搭接在安装部上,从而确保发光组件与导光组件周侧在高度上的装配精度,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降低灯具光效的波动,提升灯具发光的一致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安装部背离导光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部背离导光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从而实现安装件的减重,降低安装件的重量,降低灯具的整体重量,从而在吊装灯具时,提升灯具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边框组件包括:框体;凸边,由框体的一侧向框体的中空部延伸;压紧件,设于框体,位于框体的另一侧,与框体和凸边形成安装空间,其中,调整组件、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安装于安装空间,调整组件与框体和凸边相接触,导光组件与压紧件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边框组件包括框体、凸边和压紧件,框体的两面分别设置凸边和压紧件,从而三者围合出一个内侧具有开口的安装空间,调整组件、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设置在安装空间内,调整组件与框体相抵,并且压紧件压在导光组件上,从而将边框组件、导光组件、调整组件和发光组件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框体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槽口朝向框体的中空部,压紧件插设于第三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框体设置有第三凹槽,压紧件插设于第三凹槽,从而压紧在导光组件上,并且,这种插接的方式,可靠性高且操作便捷,降低了灯具的装配难度,具体地,可以先将调整组件、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安装于框体和凸边,再将压紧件***第三凹槽,从而压紧导光组件,完成装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光组件包括:基板,与调整组件相连接;发光元件,设于基板背离调整组件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在安装时,发光组件朝向导光组件的周侧,从而实现侧发光,并且,通过基板可以同时安装多个发光元件,提升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光组件还包括:防撞结构,设于基板,与发光元件位于基板的同一侧,防撞结构在发光元件朝向导光组件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光组件还包括防撞结构,防撞结构与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的同一侧,且防撞结构在发光元件朝向导光组件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进而利用防撞结构与导光组件相抵,而不是利用反光元件与导光组件直接相抵,进而无论是在使用中,还是灯具碰撞或运输的过程中,受力的是防撞组件,进而可以避免发光组件因挤压或外力而损坏的几率,提升灯具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防撞结构在发光元件朝向导光组件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的高度,不超过0.3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撞结构在发光元件朝向导光组件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的高度不超过0.3mm,进而保证发光元件与导光组件之间间隙足够小,保证导光组件的导光效果,提升灯具的出光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导光件的周侧与发光组件相抵;反光件,设于导光件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和反光件,导光件的周侧与发光组件相抵,反光件位于导光件的背面,从而利用反光件向导光件的正面反射光线,提升灯具的出光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光组件还包括:扩散件,扩散件设于导光件背离反光件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光组件还包括:扩散件,扩散件设置在导光件的正面,从而提升灯具出光的均匀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边框组件为多边结构,导光组件与边框组件相适配,调整组件和发光组件设于多边组件的至少一条侧边。
在该技术方案中,边框组件为多边结构,导光组件与边框组件相适配也为多边结构,调整组件和发光组件至少设置在多边组件的至少一条侧边,从而实现灯具形状的多样性,并且,直边的调整组件可以更好控制长度变化,更便于针对边框组件和导光组件之间装配间隙变化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截面图;
图3示出如图2所示的灯具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灯具中发光组件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灯具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灯具,110导光组件,112导光件,114反光件,116扩散件,120边框组件,122框体,124凸边,126压紧件,128第三凹槽,130调整组件,132弹性件,134安装件,1342第一凹槽,1344第一凸筋,1346第二凸筋,1348安装部,1350第二凹槽,140发光组件,142基板,144发光元件,146防撞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灯具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灯具100,包括:导光组件110、边框组件120、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其中,边框组件120设置在导光组件110的周侧,边框组件120为框状结构,中部镂空形成中空部,导光组件110安装于边框组件120,可封堵中空部,而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设置在导光组件110的周侧与边框组件120朝向中空部的内侧之间,并且,在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之间的方向上,调整组件130的长度可变,并且,发光组件140可活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具100,包括导光组件110、边框组件120、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其中,边框组件120设置在导光组件110的周侧,调整组件130的部分和发光组件140夹设于边框组件120和导光组件110之间,并且,发光组件140与导光组件110的周侧配合,进而形成侧发光的灯具100,进而可以降低灯具100的厚度,节省光源。
并且,发光组件140相对于边框组件120可活动,调整组件130在边框组件120至导光组件110的方向上长度可变,进而针对加工误差,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之间的装配间隙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100,在传统的侧发光灯具100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的调整组件130,形成了一个自由活动结构,可以灵活应对传统导光组件110与边框组件120装配出现的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在出现过盈配合时,针对导光组件110向内的挤压力,可以调节调整组件130,使得调整组件130缩短;在出现间隙配合时,以调节调整组件130,使得调整组件130伸长;使得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都能紧密配合,实现零间隙装配。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100中的调整组件130可以适应不同的装配公差,实现灯具100的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进光面的距离恒定,解决传统灯具100结构因间隙大小不一带来的光效波动问题,实现灯具100的光效一致性。
并且,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均与调整组件相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之间的装配误差,进一步提升灯具的发光效果。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将导光组件110的至发光组件140的方向定义为横向,将导光组件110的正面到背面之间的方向定义为纵向。
边框组件120围绕在导光组件110的周侧,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横向设置,在横向上,调整组件130的一侧与边框组件120相抵接,另一侧与发光组件140相连接,发光组件140的发光侧朝向导光组件110,并与导光组件110相抵接。
其中,调整组件130在横向上的长度可变,而发光组件140可相对于边框组件120在横向上运动,进而针对由于误差导致的,不同的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之间装配间隙的变化,调整组件130横向的长度可以随之变化,进而确保发光组件140始终与导光组件110相抵。
具体地,在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之间的装配间隙减小的情况,调整组件130的横向长度缩短,以适应装配间隙减小的变化。
在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之间的装配间隙增大的情况,调整组件130的横向长度伸长,以适应装配间隙增大的变化。
具体地,调整组件130的长度变化可以是自动变化,或收到调节调整组件130以使调整组件130变化。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调整组件130包括弹性件132和安装件134,弹性件132的一侧与边框的内侧相抵,弹性件132背离边框的内侧的一侧与安装件134相抵,发光组件140与安装件13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调整组件130包括弹性件132和安装件134,弹性件132的一侧与边框的内侧相抵,弹性件132的另一侧和安装件134相抵,安装件134背离弹性件132的一侧可安装发光组件140,并且,弹性件132在边框组件120至导光组件110的方向上可伸缩,进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与弹性件132相抵,弹性件132与安装件134相抵,安装件134与发光组件140相抵,发光组件140与导光组件110相抵,进而针对边框组件120与导光组件110之间距离变化,弹性件132可以自适应的改变边框组件120至导光组件110的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实现灯具100的快速装配,并且,确保发光组件140与导光组件110的抵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100,在传统的侧发光灯具100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的弹性件132和可移动地安装件134,形成了一个自由活动结构,可以灵活应对传统导光组件110与边框组件120装配出现的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在出现过盈配合时,通过导光组件110向内的挤压力,可以推动安装件134向边框组件120一侧移动、并增加弹性件132的压缩量;在出现间隙配合时,弹性件132通过弹力安装件134远离边框组件120;使得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都能紧密配合,实现零间隙装配。
进一步地,在弹性件132、边框组件120、安装件134、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安装完成后可,弹性件132处于弹性形变状态,进而可以使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之间产生预紧力,从而确保发光组件140始终与导光组件110的周侧相抵,从而提升灯具100的发光效果。其中,弹性件132尺寸设置以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之间的产生装配间隙最大的误差计算,进而可以确保弹性件132在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直接的正向误差和逆向误差的情况均能实现对装配间隙的自适应。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弹性件132和安装件134呈横向设置,在横向上,弹性件132的一侧与边框的内侧相抵,另一侧与安装件134相抵,发光组件140安装于安装件134,并且,发光组件140的发光侧包括在安装件134外部。
其中,弹性件132在横向上的长度可变,而发光组件140可相对于边框组件120在横向上运动,进而针对由于误差导致的,不同的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之间装配间隙的变化,弹性件132横向的长度可以随之变化,进而确保发光组件140始终与导光组件110相抵。
具体地,在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之间的装配间隙减小的情况,弹性件132的横向长度大幅度缩短,以适应装配间隙减小的变化。
在导光组件110和边框组件120的内侧之间的装配间隙增大的情况,调整组件130的横向长度小幅度缩短,以适应装配间隙增大的变化。
进一步地,弹性件132可以是弹簧、弹性橡胶或弹性棉等材质。
一个安装件134可以对应于一个弹性件132或者多个弹性件132。
弹性件132可以是条状结构,即在安装件134的一侧设置一条或多条弹性件132。
弹性件132可以是块状结构,即在安装件134的一侧设置多块弹性件132。
一个弹性件132可以对应于一个安装件134或多个安装件134。
安装件134可以是条状结构,即发光组件140可以与一条或条安装件134相连接。
安装件134可以是块状结构,即发光组件140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安装件134相连接。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弹性件132与边框组件120通过粘结剂相粘结。
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件132与边框组件120采用粘结的方式连接,进而确保弹性件132的定位效果,避免弹性件132的蹿动,提升弹性件132的稳定性,便于灯组的装配,且粘结的装配方式操作简单,便于操作。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安装件134包括第一凹槽1342和限位结构,其中,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凹槽1342的槽口的两侧,发光组件140设置在第一凹槽1342内,并由限位结构固定在第一凹槽1342内。其中,发光组件140可以粘结在第一凹槽1342内,具体地,可以采用双面胶粘结。安装件134相对于边框组件120可活动。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件134包括第一凹槽1342,且第一凹槽1342的槽口背离弹性件132,即是说第一凹槽1342的槽口朝向导光组件110的周侧,发光组件140安装在第一凹槽1342内,从而限制发光组件140的自由度,并且,在槽口还设置有限位结构,进而将发光组件140固定在第一凹槽1342内,在装配时,可以先将发光组件140安装于第一凹槽1342,从而将发光组件140和安装件134形成一个模块,从而利用安装件134保护发光组件140,并且,提升了安装的便捷性,并且,发光组件140暴露在凹槽外的部分,便于发光组件140的散热。
具体地,第一凹槽1342为通槽,在安装时,可以将发光组件140穿设在第一凹槽1342内,进而通过第一凹槽1342和限位结构限定发光组件140的四个方向的自由度,发光组件140仅可在第一凹槽1342的导通方向运动,从而避免发光组件140的多度蹿动。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安装件13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342,第一凹槽1342的槽口横向设置,并朝向导光组件110,进而在槽口的纵向设置限位结构,并且,发光组件140的发光侧可通过槽口未设置限位结构处发光,并且,导光组件110和发光组件140可以通过该位置相抵接。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筋1344和第二凸筋1346,第一凸筋1344和第二凸筋1346分别设置在槽口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凸筋1344和第二凸筋1346之间具有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凹槽1342的槽口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筋1344和第二凸筋1346,进而提升对发光组件140的固定的可靠性,确保发光组件140在不会由槽口脱离安装件134。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在槽口的纵向,下部设置第一凸筋1344,上部设置第二凸筋1346,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的相抵接。
实施例6: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4或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安装件134还包括:安装部1348,安装部1348位于第一凹槽1342的开口一侧,与限位结构相连接,导光组件110搭接于安装部1348。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件134还包括安装部1348,安装部1348与第一凸筋1344相连接,并向背离第一凹槽1342的一侧延伸,在导光组件110与设置在第一凹槽1342内的发光组件140相抵时,导光组件110的正面或反面可以搭接在安装部1348上,从而确保发光组件140与导光组件110周侧在高度上的装配精度,提升灯具100的发光效果,降低灯具100光效的波动,提升灯具100发光的一致性。
具体地,导光组件110的正面搭接于安装部1348。
进一步地,安装部1348背离导光组件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350。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1348背离导光组件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350,从而实现安装件134的减重,降低安装件134的重量,降低灯具100的整体重量,从而在吊装灯具100时,提升灯具100的稳定性,并且,减少安装件134与边框组件120的接触面积,降低移动时的摩擦力。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沿纵向,安装部1348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350。
进一步地,安装件134的界面整体近似一“L”状结构。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边框组件120包括:框体122、凸边124和压紧件126,凸边124设于框体122的一面,并向框体122的中空部延伸,压紧件126设于框体122的另一面,并由框体122向中空部延伸,进而框体122、凸边124和压紧件126围成一个安装空间,其中,调整组件130、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位于安装空间内,调整组件130与框体122和凸边124相接触,导光组件110与压紧件126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边框组件120包括框体122、凸边124和压紧件126,框体122的两面分别设置凸边124和压紧件126,从而三者围合出一个内侧具有开口的安装空间,调整组件130、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设置在安装空间内,调整组件130与框体122相抵,并且压紧件126压在导光组件110上,从而将边框组件120、导光组件110、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具体地,框体122为一框形结构,框体122的正面和反面分别设置凸边124和压紧件126,框体122和凸边124为一体式结构,压紧件126与框体122为分体式结构。
进而在安装时,先将弹性件132安装在框体122和凸边124上,再安装安装件134和发光组件140,之后安装导光组件110,然后安装压紧件126,实现对调整组件130、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的固定。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灯具100包括导光组件110的部分沿纵向,由上到下各个部件的分布顺序为:压紧件126、导光组件110安装部1348和凸边124,其中,安装部1348为安装件134的一部分,安装件134安装于与凸边124相接触,进而在纵向上,凸边124与安装部1348位置固定,压紧件126压紧在导光组件110上,并且,压紧件126和凸边124均与框体122连接,从而凸边124和压紧件126形成压紧结构,将安装件134和导光组件110固定在边框内。
灯具100包括导光组件110的部分沿横向,由一个另一侧各个部件的分布顺序为:框体122、弹性件132、安装件134和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
并且,框体122围绕在导光组件110的周侧,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横向设置,在横向上,调整组件130的一侧与框体122相抵接,另一侧与发光组件140相连接,发光组件140的发光侧朝向导光组件110,并与导光组件110相抵接。
其中,调整组件130在横向上的长度可变,而发光组件140可相对于框体122在横向上运动,进而针对由于误差导致的,不同的导光组件110和框体122的内侧之间装配间隙的变化,调整组件130横向的长度可以随之变化,进而确保发光组件140始终与导光组件110相抵。
具体地,在导光组件110和框体122的内侧之间的装配间隙减小的情况,调整组件130的横向长度缩短,以适应装配间隙减小的变化。
在导光组件110和框体122的内侧之间的装配间隙增大的情况,调整组件130的横向长度伸长,以适应装配间隙增大的变化。
进一步地,框体122和凸边124为铝合金等金属材质,压紧件126为塑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100,在传统的侧发光灯具100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的弹性件132和可移动地安装件134,形成了一个自由活动结构,可以灵活应对传统导光组件110与框体122装配出现的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在出现过盈配合时,通过导光组件110向内的挤压力,可以推动安装件134向框体122一侧移动、并增加弹性件132的压缩量;在出现间隙配合时,弹性件132通过弹力安装件134远离框体122;使得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都能紧密配合,实现零间隙装配。
具体地,压紧件126为压条。
实施例8: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框体122包括第三凹槽128,压紧件126的部分可插接于第三凹槽128,并且,第三凹槽128的槽口朝向框体122的中空部。
在该实施例中,框体122设置有第三凹槽128,压紧件126插设于第三凹槽128,从而压紧在导光组件110上,并且,这种插接的方式,可靠性高且操作便捷,降低了灯具100的装配难度,具体地,可以先将调整组件130、发光组件140和导光组件110安装于框体122和凸边124,再将压紧件126***第三凹槽128,从而压紧导光组件110,完成装配。
具体地,第三凹槽128和压紧件12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压紧件126包括压紧部和插接部,插接与第三凹槽128相适配,并且,在插接部插设于第三凹槽128的情况下,压紧部向凸边124一侧倾斜,从而在凸边124和压紧件126之间形成压紧力,以确保导光组件110和安装件134的稳定。
实施例9: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光组件140包括:基板142和发光元件144,基板142与调整组件130相连接,发光元件144朝向导光组件110。
在该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40包括基板142和发光元件144,发光元件144设置在基板142上,在安装时,发光组件140朝向导光组件110的周侧,从而实现侧发光,并且,通过基板142可以同时安装多个发光元件144,提升装配效率。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在纵向上,发光元件144位于基板142的中间位置,基板142设置在第一凹槽1342,基板142的上、下位置由限位结构固定,从而在固定发光组件140的同时,确保发光组件140的正常发光。
进一步地,发光元件144和基板14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一个基板142可以设置多个发光元件144,
并且,基板142为印制电路板等,发光元件144为灯珠,可以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等,即发光元件144焊接与基板142,进而可以实现发光元件144的统一控制或单独控制。
实施例10: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光组件140还包括:防撞结构146,防撞结构146与发光元件144均设置在基板142朝向导光组件110一侧,防撞结构146在发光元件144朝向导光组件110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144。
在该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40还包括防撞结构146,防撞结构146与发光元件144设置在基板142的同一侧,且防撞结构146在发光元件144朝向导光组件110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144,进而利用防撞结构146与导光组件110相抵,而不是利用反光元件与导光组件110直接相抵,进而无论是在使用中,还是灯具100碰撞或运输的过程中,受力的是防撞组件,进而可以避免发光组件140因挤压或外力而损坏的几率,提升灯具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在纵向上,防撞结构146与发光元件144均位于基板142的中间位置,且在横向上,防撞结构146凸出于发光元件144设置,进而防撞结构146与导光组件110相抵。从而保证发光元件144与导光组件110相间隔,并且,距离恒定。
进一步地,防撞结构146可以是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焊接、粘接或螺接于基板142。
防撞结构146的数量可以是多个,间隔的设置在多个发光元件144之间,具体地,可以每个若干发光元件144,设置一个防撞结构146。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防撞结构146在发光元件144朝向导光组件110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144的高度,具体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0.3mm。
在该实施例中,防撞结构146在发光元件144朝向导光组件110的一侧,凸出于发光元件144的高度不超过0.3mm,进而保证发光元件144与导光组件110之间间隙足够小,保证导光组件110的导光效果,提升灯具100的出光效果。
具体地,可以是0.1mm、0.2mm、0.3mm或0至0.3mm间的任一尺寸等。
实施例1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光组件110包括:导光件112和反光件114,发光组件140和导光件112的周侧相连接,反光件114设于导光件112的背面。
在该实施例中,导光组件110包括导光件112和反光件114,导光件112的周侧与发光组件140相抵,反光件114位于导光件112的背面,从而利用反光件114向导光件112的正面反射光线,提升灯具100的出光效果。
具体地,导光件112可以是导光板,具体为亚克力板,反光件114为反光纸,贴在导光件112的一侧。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沿纵向,反光件114设置在导光件112的上方。
实施例13: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光组件110还包括:扩散件116,扩散件116设于导光件112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导光组件110还包括:扩散件116,扩散件116设置在导光件112的正面,从而提升灯具100出光的均匀性。具体地扩散件116为扩散板,具体为亚克力板。
具体地,为表述方便,如图3和图4所示,以横向和纵向来描述。
沿纵向,反光件114设置在导光件112的上方,扩散件116设置在导光板的下方。
实施例14: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至1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边框组件120和导光组件110为多边结构,且导光组件110与边框组件120相适配,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设于多边组件的至少一条侧边。
在该实施例中,边框组件120为多边结构,导光组件110与边框组件120相适配也为多边结构,调整组件130和发光组件140至少设置在多边组件的至少一条侧边,从而实现灯具100形状的多样性,并且,直边的调整组件130可以更好控制长度变化,更便于针对边框组件120和导光组件110之间装配间隙变化的调整。
具体地,边框组件120和导光组件110可以是三边结构、四边结构、五边结构或六边结构等等。
为保证导光组件110的平衡,可以至少在边框组件120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安装件134,以确保导光组件110可以平直的搭接于安装部1348。
其中,发光组件140和弹性件132可以设置在边框组件120的至少一个侧边,为提升亮度。
在边框组件120为四边结构的情况下,发光组件140和调整组件130,设置在边框组件120相对的两边。
实施例15: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100包括:框体122和凸边124,装设在框体122和凸边124的侧边的弹性件132,导光件112,装设在导光组件110和弹性件132之间的L型的安装件134,装设在L型的安装件134侧壁上的发光组件140,装设在导光件112正面的扩散件116,装设在导光件112背面的反光件114,装设在框体122四周上固定扩散件116、导光件112、反光件114的压紧件126。
上述发光组件140包括发光元件144、印制电路板板以及防撞结构146,并通过双面胶粘接在L型的安装件134的第一凹槽1342的侧壁上。
上述L型的安装件134可活动地安装在凸边124。
上述弹性件132胶粘在框体122的内侧壁上。
上述扩散件116放在导光件112正面,反光件114放在导光件112背面,并一同安装在左右两端的L型的安装件134的安装部1348上,顶部由压紧件126扣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100,包括整个灯具100的边框组件120,通过背胶粘接在边框组件120内侧的安装件134,发光组件140安装在L型的安装件134的第一凹槽1342内,其中发光组件140包括发光元件144、印制电路板以及防撞结构146,防撞结构146可在灯具100装配过程中有效防护发光元件144被导光组件110所破坏,L型的安装件134活动放置在边框组件120的凸边124上,置于弹性件132和导光组件110之间,导光组件110包括导光件112、附于导光件112正面的扩散件116、附于导光板背面的反光件114,导光组件110装设在左右两侧的L型的安装件134的安装部1348上,实现零间隙装配,最后利用边框组件120的压紧件126压合导光组件110。
上述L型的安装件134上设有顶部侧面和底部侧面,顶部侧面的右端向内凸起形成第二凸筋1346,顶部侧面的右端向内凸起形成第一凸筋1344,与L型的安装件134的内侧形成第一凹槽1342,第一凸筋1344右端形成有安装部1348,安装部1348的背面掏空形成第二凹槽1350,减少L型的安装件134与边框组件120的凸边124之间的阻力。发光组件140装设于L型的安装件134的第一凹槽1342的内侧,便于散热,且安装简单。
在导光件112加工公差偏上限时,在装配导光组件110时,利用导光组件110对L型的安装件134的推力,增加弹性件132的压缩量,使导光组件110可以顺利装配;在导光件112加工偏差偏下限时,导光组件110对L型的安装件134没有施加力,在弹性件132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可以推动L型的安装件134向导光组件110侧移动;可实现零间隙装配。
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发光组件140与导组件的进光面保持平行,且发光元件144与导光件112进光面的距离恒定,可以解决传统侧发光灯具100因间隙大小不一带来的光效差的问题,使灯具100光效拥有优越的一致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组件;
边框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包设于所述导光组件的周侧;
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的部分设于所述边框组件和所述导光组件之间,且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调整组件相连接;
发光组件,与所述调整组件相连接,所述发光组件相对于所述边框组件可移动,所述调整组件在所述边框组件至所述导光组件的方向上长度可变,以使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组件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
弹性件,一侧与所述边框的内侧相抵,所述弹性件在所述边框组件至所述导光组件的方向上可伸缩;
安装件,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侧相抵,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安装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背离所述安装件的一侧与所述边框组件相粘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
第一凹槽,所述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背离所述弹性件;
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处,用于固定所述发光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的一侧;
第二凸筋,与所述第一凸筋相对地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包括:
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一侧,所述导光组件搭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导光组件的周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导光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包括:
框体;
凸边,由所述框体的一侧向所述框体的中空部延伸;
压紧件,设于所述框体,位于所述框体的另一侧,与所述框体和所述凸边形成安装空间,
其中,所述调整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导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框体和所述凸边相接触,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压紧件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框体的中空部,所述压紧件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基板,与所述调整组件相连接;
发光元件,设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调整组件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防撞结构,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所述防撞结构在所述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导光组件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发光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撞结构在所述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导光组件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不超过0.3mm。
CN202120680173.8U 2021-04-02 2021-04-02 灯具 Active CN214306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0173.8U CN214306965U (zh) 2021-04-02 2021-04-02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0173.8U CN214306965U (zh) 2021-04-02 2021-04-02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6965U true CN214306965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7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0173.8U Active CN214306965U (zh) 2021-04-02 2021-04-02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6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5891A1 (en) Lighting lamp
US11435061B2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JP5142944B2 (ja) 照明装置
CN214306965U (zh) 灯具
CN211372037U (zh) 一种新型面板灯
CN212255958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WO2017067266A1 (zh) 灯泡壳固定结构
US20080259609A1 (en) Led lamp assembly
CN211853591U (zh) 灯具
CN212841034U (zh) 一体式车用照明灯
CN212056977U (zh) 灯具
CN209979975U (zh) 一种结构轻薄化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KR102131349B1 (ko) 도광판을 구성한 엘이디 조명기구
CN221301156U (zh)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CN219225269U (zh) 一种可以优化灯前视觉效果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20205517U (zh) 灯具
CN220601312U (zh) 天花板嵌入式灯具及照明***
CN212056967U (zh) 直下式灯盘和灯具
CN218645391U (zh) 面罩及灯具
CN212333518U (zh) 面板灯的包装结构
CN211694570U (zh) 筒灯
CN212056841U (zh) 一种带透镜的led线型灯
CN215862932U (zh) 灯具
CN218409769U (zh) 一种led反射灯结构及轨道车辆前照灯
CN220770904U (zh) 一种多功能led散热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