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6662U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6662U
CN214196662U CN202022764201.2U CN202022764201U CN214196662U CN 214196662 U CN214196662 U CN 214196662U CN 202022764201 U CN202022764201 U CN 202022764201U CN 214196662 U CN214196662 U CN 214196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mpressor
pipe
cas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42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壮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6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6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其包括设置在机壳(20)内且布置在所述贮油部的上方的盖部、和与所述机壳(20)相连且供所述贮油部(21)中的油流通的均油管(27)。该压缩机具有第一管道(5),该第一管道(5)具有固定在机壳(20)上且与均油管(27)相连的第一端部(6)、和设置在机壳(20)内且向上开口的第二端部(7),第二端部(7)位于盖部(35)的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与均油管相连的多台压缩机之间,能够抑制在均压时油混在制冷剂气体中而流入均油管。

Description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中,存在利用多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的***。该***通常构成为:在各台压缩机上连接有均油管,压缩机内的制冷剂气体、冷冻机油能够在压缩机之间流通。这样一来,能够在多台压缩机之间使压缩机内的压力、冷冻机油的油面高度均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机壳的侧壁上连接有均油管的压缩机。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268513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压缩机中,与均油管连通的孔设置在机壳的侧壁上。该孔形成在形成有贮油部的机壳下部。压缩机内的贮油部中的油通过该孔流往均油管,另一方面,均油管内的油通过该孔流入压缩机。
在通过均油管连接的多台压缩机中,如果两台压缩机的运转条件不同,在压缩机之间就会产生压力差。当产生压力差时,压缩机内的制冷剂气体便从压力较高的压缩机流向压力较低的压缩机。在压力较高的压缩机内,产生朝向上述孔的制冷剂气体的气体流(气流)。当贮油部的油面位于上述孔的高度位置时,油面就会因上述气流而产生起伏,其结果是,油与制冷剂气体混合而自油面流入上述孔。因此,压力较高的压缩机内的油就有可能下降到均油面以下。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与均油管相连的压缩机中,抑制油混在制冷剂气体中而流入均油管。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多台所述压缩机被一起使用,所述压缩机包括:机壳;布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构;形成在所述机壳的底部的贮油部;与相邻的所述机壳相连,且供所述贮油部中的油流通的均油管;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布置在所述贮油部的上方的盖部;以及具有固定在所述机壳上且与所述均油管相连的第一端部、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向上开口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盖部的下方。
在该方面中,例如当在两台压缩机之间产生压力差时,在压力较高的压缩机内就会产生朝向均油管的制冷剂气体的气体流。此时,虽然贮油部的油面会因气体流而产生起伏,但是由于第二端部朝向上方,因此贮油部中的油难以进入第一管道。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贮油部中的油与制冷剂气体一起流入均油管。
而且,由于第二端部布置在盖部的下方,因而能够抑制从机壳内的上部滴落的油直接进入第一管道。
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道具有连结管和流通管,所述连结管固定在所述机壳上,且具有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流通管与该连结管相连,并且该流通管具有所述第二端部。
在该方面中,第一管道由连结管和流通管构成。能够使第一管道的连结管和流通管各为一体。
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述盖部布置成:当俯视时覆盖所述第二端部。
在该方面中,第二端部的上方被盖部覆盖住。因此,能够抑制从第二端部的上方滴落的油进入第一管道。
第四方面的实用新型在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当俯视时,所述盖部的大小在由为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的二倍或大约二倍的直径形成的圆的面积以上。
在该方面中,当俯视时,盖部的面积比第二端部的开口面积大。这样一来,能够抑制从第二端部的上方滴落的油进入第一管道。
第五方面的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端部位于保证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盖部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的一半以上或大约一半以上的位置处。
在该方面中,第二端部靠近盖部而设。因此,能够抑制从第二端部的上方滴落的油进入第二端部。
第六方面的实用新型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贮油部的上方且所述电动机的下方的油分离板,所述油分离板具有所述盖部。
在该方面中,能够利用油分离板抑制油流入第一管道。
第七方面的实用新型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驱动轴和下部轴承,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电动机相连,并且该驱动轴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所述下部轴承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下部,并且所述驱动轴被该下部轴承支承着能够进行旋转,所述下部轴承具有所述盖部。
在该方面中,能够利用下部轴承抑制油流入第一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两台压缩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压缩机的简要结构;
图3是示出压缩机的下部简要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沿图3的IV-IV线剖开的剖面的图;
图5是示出油在压缩机内流通的状态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油在两台压缩机之间的流动情况的简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制冷剂气体在两台压缩机之间的流动情况的简图;
图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下部轴承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9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盖部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0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盖部的相当于图4的图。
-符号说明-
5-第一管道;5a-连结管;5b-流通管;6-第一端部;7-第二端部;11-驱动轴;20-机壳;22-下部轴承;27-均油管;30-电动机;33-油分离板;35-盖部;40-压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对本公开、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的意图。
(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是涡旋式压缩机。压缩机10设置在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未图示)中,并对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制冷剂回路中,已由压缩机10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由减压机构进行减压,再在蒸发器中蒸发,之后被吸入到压缩机10中。
压缩机10包括机壳20、布置在该机壳20内的电动机30、以及由该电动机30驱动的压缩机构40。机壳20形成为纵向长度较长的圆筒状,并构成为密闭拱顶型机壳。
电动机30包括:固定在机壳20上的定子31、和布置于该定子31内侧的转子32。转子32固定在贯穿转子32的内部的驱动轴11上。
在机壳20的底部形成有贮存油的贮油部21。吸入管12贯穿机壳20的上部。排出管13贯穿机壳20的中央部。后述的第一管道5贯穿机壳20的侧壁的下端附近。第一管道5的一端与贮油部21连通。第一管道5的另一端与均油管27相连。
如图1所示,均油管27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相邻的压缩机10、10的机壳20、20相连。均油管27是供贮油部21中的油和压缩机10内的制冷剂气体流通的管。
如图2所示,布置于电动机30的上方的固定部件(housing)50被固定在机壳20上。所述压缩机构40布置在固定部件50的上方。排出管13的流入端位于电动机30与固定部件50之间。
驱动轴11沿着机壳20的中心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驱动轴11具有主轴部14、以及与主轴部14的上端相连结的偏心部15。主轴部14的下部由后述的下部轴承22支承着可进行旋转。
主轴部14的上部贯穿固定部件50,并由固定部件50的上部轴承51支承着可进行旋转。上部轴承51被固定在机壳20的内周面上。第二滑动轴承59嵌在上部轴承51的内周面上。主轴部14在第二滑动轴承59的内周面上滑动。
压缩机构40包括:布置在固定部件50的上表面上的静涡旋盘60、和与静涡旋盘60啮合的动涡旋盘70。动涡旋盘70布置在静涡旋盘60与固定部件50之间。
在固定部件50上形成有环状部52和凹部53。环状部52形成在固定部件50的外周部。凹部53形成在固定部件50的中央上部,并且固定部件50形成为其中央凹陷的碟子状。在凹部53的下侧形成有所述上部轴承51。
机壳20的内周面与固定部件50的环状部52的外周面在整个一周上保持气密性地紧贴在一起。固定部件50将机壳2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23和下部空间24,在该上部空间23内收纳有压缩机构40,在该下部空间24内收纳有电动机30。
静涡旋盘60包括:圆板状的静侧端板61、形成在该静侧端板61的正面(图2中的下表面)的外缘上的近似筒状的外周壁63、以及形成在该静侧端板61的外周壁63内部的旋涡状的静侧涡卷62。外周壁63位于静涡旋盘60的外周侧并接着静侧涡卷62形成。
动涡旋盘70包括:隔着油膜实质上与所述静侧端板61进行滑动的圆板状的动侧端板71、形成在该动侧端板71的正面(图2中的上表面)上的旋涡状的动侧涡卷72、以及形成在动侧端板71的下表面中心部的凸缘部73。驱动轴11的偏心部15***凸缘部73中,使得驱动轴11与该凸缘部73连结起来。第三滑动轴承74嵌在凸缘部73的内周面上。驱动轴11在第三滑动轴承74的内周面上滑动。
在压缩机构40中,在静涡旋盘60与动涡旋盘70之间划分出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C。动涡旋盘70在与静涡旋盘60啮合的状态下相对于该静涡旋盘60进行偏心旋转运动。
在静涡旋盘60的静侧端板61的中央形成有排出口65。在静涡旋盘60的静侧端板61的背面(图2中的上表面)形成有高压腔66,并且排出口65朝着该高压腔66敞开。高压腔66经由形成在静涡旋盘60的静侧端板61和固定部件50上的通路(省略图示)与下部空间24连通。已由压缩机构40压缩而成的高压制冷剂流向下部空间24。因此,在机壳20的内部,下部空间24成为高压环境。
在固定部件50的上部设置有十字滑环46。十字滑环46是阻止动涡旋盘70自转的部件。
在驱动轴11的内部,形成有沿驱动轴1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供油路16。供油路16具有一条主流路16a和两条分支流路16b、16c。主流路16a在偏离驱动轴11的轴心的位置处,从驱动轴11的上端一直形成到下端。主流路16a在驱动轴11的上端与油连接室56连通。油连接室56是由驱动轴11的上端和动侧端板71的背面形成的空间。主流路16a在驱动轴11的下端与供油喷嘴45相连。供油喷嘴浸渍于贮油部21的油中。贮油部21中的油经由供油泵44的供油喷嘴45流入供油路16。
分支流路16b、16c中的一者即第一分支流路16b从主流路16a分支出来并与第一滑动轴承29连通。分支流路16b、16c中的另一者即第二分支流路16b从主流路16a分支出来并与第二滑动轴承59连通。
如图3及图4所示,下部轴承22形成为具有底面22c的筒状。严格来说,下部轴承22具有大直径部22a和与该大直径部22a的下端相连的小直径部22b。供油泵44的供油喷嘴45插通小直径部22b的底面22c。第一滑动轴承29嵌在小直径部22b的内侧面上。主轴部14在第一滑动轴承29的内周面上滑动。下部轴承22固定在油分离板33上。
油分离板33位于机壳20内的下部,且被布置在贮油部21的上方。油分离板33具有圆形的平面部33a和筒状的外缘部33b。外缘部33b与平面部33a的下表面的边缘相连。外缘部33b的外周面被固定在机壳20的内周面上。下部轴承22的小直径部22b从上方贯穿平面部33a的中心,平面部33a的上表面与大直径部22a的下表面抵接而被固定在一起。
在油分离板33的周缘形成有多个回油孔33c。回油孔33c是供已对滑动部进行润滑后的油朝向贮油部21通过的孔。
-第一管道-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管道5由连结管5a和流通管5b构成。连结管5a以贯穿机壳20的侧壁的方式被固定在机壳20上。连结管5a是连接均油管27与流通管5b的管。流通管5b形成为L字形。流通管5b的一端与连结管5a相连。流通管5b的另一端在机壳20内向上开口。
第一管道5的一端即第一端部6为连结管5a的面向机壳20外侧的端部。均油管27与第一端部6相连。
第一管道5的另一端即第二端部7为流通管5b的在机壳20的内部向上开口的端部。
第二端部7位于盖部35的下方。盖部35由油分离板33的一部分构成。严格来讲,盖部35是平面部33a的一部分,其大小在由为第二端部7的内径d的两倍的直径形成的圆的面积以上。第二端部7布置在当从上方观看时被盖部遮盖住的位置。
第二端部7布置在该第二端部7与盖部35之间的距离L为第二端部的内径d的一半的位置上。换言之,第二端部7的高度位置比盖部35的下端低,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内径d的一半。距离L也可以是内径d的大约一半。
-油和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情况-
下面对压缩机10内的制冷剂气体和油在第一管道5附近的流动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当压缩机10运转时,驱动轴11旋转。由于供油路16在驱动轴11中偏心,因此当驱动轴11旋转时,贮油部21中的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供油喷嘴45在主流路16a内上升。图中的箭头表示油的流动方向。在主流路16a中流动的油的一部分分流到第一分支流路16b和第二分支流路16c中。在第一分支流路16b中流动的油被供往第一滑动轴承29,来对主轴部14和第一滑动轴承29之间的滑动面进行润滑。在第二分支流路16c中流动的油被供往第二滑动轴承59,来对主轴部14和第二滑动轴承59之间的滑动面进行润滑。在主流路16a中流动的油从主流路16a的上端流向油连接室56。
流到油连接室56中的油被供往凸缘部73。在凸缘部73中,第三滑动轴承74和偏心部15之间的滑动面得到润滑。已对第三滑动轴承74进行润滑后的油流入在凸缘部73的外周面与凹部53之间形成的高压空间42、以及位于该高压空间42的外侧且形成在动侧端板71的下表面与环状部52之间的中压空间43。油被供往静涡旋盘60与动涡旋盘70之间的滑动面,进而被供往压缩室C内的两个涡卷62、72之间的间隙。已供到各滑动面、静涡旋盘60以及动涡旋盘70的油从排出口65被排向高压腔66。已被排出的油中的一部分在机壳20内与制冷剂一起从排出管13流向制冷剂管道(省略图示)。剩余的油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来后,通过油分离板33上的回油孔33c而贮存在贮油部21中。已被排到制冷剂管道中的油流入制冷剂回路中的油分离器(省略图示)后,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来的油经由制冷剂管道从吸入管12再次流入压缩机10内。
接着,参照图6(a)和图6(b)及图7(a)和图7(b)说明在与均油管27相连的两台压缩机10、10之间移动的油及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情况。第一压缩机10a和第二压缩机10b彼此与均油管27相连。就压缩机10内的压力而言,第一压缩机10a比第二压缩机10b高。
图6(a)中的X表示第一压缩机10a的贮油部21的油面高度。图6(b)中的Y表示油从第一压缩机10a移动过来后第二压缩机10b的贮油部21的油面高度。图6(a)和图6(b)中的箭头表示油的流动方向。第一压缩机10a的第二端部7位于与X相同的高度位置。由于贮油部21的油面为X,因而当油面在X以上时,贮油部21中的油就从第二端部7流入第一管道5。流到第一管道5中的油流经均油管27而移动到压力较低的第二压缩机10b的贮油部21中,在第二压缩机10b中油面为Y。这样一来,压力较高的第一压缩机10a的贮油部21中的油就不会降到均油面X以下。
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压缩机10a内的制冷剂气体在均油管27中流动后,流入第二压缩机10b内。由于第二端部7向上敞开,因此在第一压缩机10a中,从第二端部7的侧面和上方产生朝向第二端部7的制冷剂气体流。换言之,在第二端部7附近,产生流入第一管道的制冷剂气体的气流。
-实施方式的特征(1)-
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包括具有固定在机壳20上且与均油管27相连的第一端部6、以及设置在机壳20内且向上开口的第二端部7的第一管道5,第二端部7位于盖部35的下方。
在此,迄今为止,在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中,存在利用多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的***。该***通常构成为:在各台压缩机上连接有均油管,压缩机内的制冷剂气体、冷冻机油能够在压缩机之间流通。例如,在与均油管连通的连通孔设置在机壳的壁面上的压缩机中,该连通孔设置在压缩机之间油面高度相等的均油面的高度位置上。如果压缩机的运转条件不同,有时就会在压缩机之间产生压力差。此时,制冷剂气体从压力较高的压缩机流向压力较低的压缩机。压力较高的压缩机内的制冷剂气体朝着上述连通孔流动。由于上述连通孔设置在机壳的壁面上,因此会产生在油面上方横向流动的气流(制冷剂气体流)。在该气流的作用下,油有可能从油面混入到制冷剂气体中而流入均油管。可以认为其原因在于:油滴从因气流而产生起伏的油面飞散,从而混入到制冷剂气体中。当油从压力较高的压缩机混入制冷剂气体而流出时,该压缩机中的油量就有可能减少到均油面以下。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特征(1),由于第一管道5的第二端部7朝向上方,因此与横向设置的情况相比,第二端部7的上方的制冷剂气体容易流向第一管道5。因此,能够降低在制冷剂气体流入均油管27时产生的在油面上横向流动的制冷剂气体的比例。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油与制冷剂气体一起流入均油管27。进而,能够抑制压力较高的压缩机10内的油量减少到均油面以下。
而且,由于第二端部7布置在盖部35的下方,因而能够抑制从机壳20内的上部滴落的油直接进入第一管道5。
而且,与设置在机壳20的侧面上且与均油管27相连的孔的高度位置无关,能够自由地设计第二端部7的高度位置。这是由于第一管道5形成为L字形,因此能够以确保第二端部7达到目标高度的方式制造第一管道5之故。
而且,贮油部21中的油在油面未上升到第二端部7的高度位置时,无法流入第一管道5。这样一来,能够充分确保贮油部21中的油量。
-实施方式的特征(2)-
在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中,第一管道5具有连结管5a和流通管5b,所述连结管5a固定在所述机壳20上且具有所述第一端部6,所述流通管5b与该连结管5a相连且具有所述第二端部7。
根据该特征(2),第一管道5由连结管5a和流通管5b构成。这样一来,就不需要直接将流通管5b焊接在机壳20上等,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压缩机10。
-实施方式的特征(3)-
在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中,所述盖部35被布置成:当俯视时覆盖住所述第二端部7。
根据该特征(3),第二端部7的上方被盖部35覆盖住。因此,能够抑制从第二端部7的上方滴落的油进入第一管道5。
-实施方式的特征(4)-
在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中,当俯视时,盖部35的大小在由为所述第二端部7的内径的两倍的直径形成的圆的面积以上;当俯视时,所述第二端部7位于被所述盖部35遮盖住的位置。
根据该特征(4),当俯视时,盖部35的面积比第二端部7的开口面积大。这样一来,能够抑制从第二端部7的上方滴落的油进入第一管道5。
-实施方式的特征(5)-
在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中,第二端部7位于该第二端部7与所述盖部35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端部7的内径的一半的位置上。
根据该特征(5),第二端部7靠近盖部35而设。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第二端部7的上方滴落的油进入第二端部7。
-实施方式的特征(6)-
在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中,还包括设置在贮油部21的上方且位于电动机30的下方的油分离板33,油分离板33包括盖部35。
根据该特征(6),能够利用油分离板33抑制油流入第一管道5。由于盖部35由油分离板33构成,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作为独立部件的盖部35。这样一来,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压缩机10,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能够使第一管道5的连结管5a和流通管5b形成为一体。
压缩机10的第二端部7也可以布置成:该第二端部7与所述盖部35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的一半以上或者大约一半以上。这样一来,能够充分确保盖部35和第二端部7之间的间隙,因此制冷剂气体容易流入第二端部7。其结果是,能够迅速地对压缩机10、10之间进行均压。
如图8所示,下部轴承22也可以具有盖部35。在该情况下,下部轴承22的大直径部22a的外缘延伸到机壳20的内周面,下部轴承22被固定在机壳20的内周面上。在大直径部22a上形成有回油孔33c。下部轴承22构成盖部35,由此能够抑制油流入第一管道5。
盖部35也可以作为独立部件设置在机壳20内。严格来讲,盖部35只要是从第二端部7的上方来看,其大小在由为第二端部7的内径的两倍或大约两倍的直径形成的圆的面积以上的部件即可,也可以不由油分离板33或下部轴承22构成。盖部35只要是布置成当从第二端部7的上方观看时将第二端部7遮盖住的部件即可。
油分离板33或下部轴承22例如可以是如图9那样形成为近似矩形形状的部件,也可以是如图10那样形成为十字形的部件。
以上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形态和具体事项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和替换。以上所述的“第一”、“第二”……这些词语仅用于区分包含上述词语的语句,并不是要限定该语句的数量、顺序。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对于压缩机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压缩机,多台所述压缩机被一起使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包括:
机壳(20);
布置在所述机壳(20)内的电动机(30);
由所述电动机(30)驱动的压缩机构(40);
形成在所述机壳(20)的底部的贮油部(21);
设置在所述机壳(20)内且布置在所述贮油部的上方的盖部(35);
与相邻的所述机壳(20)相连且供所述贮油部(21)中的油流通的均油管(27);以及
第一管道(5),其具有固定在所述机壳(20)上且与所述均油管(27)相连的第一端部(6)、和设置在所述机壳(20)内且向上开口的第二端部(7),
所述第二端部(7)位于所述盖部(3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5)具有连结管(5a)和流通管(5b),所述连结管(5a)固定在所述机壳(20)上,且具有所述第一端部(6),所述流通管(5b)与该连结管(5a)相连,并且该流通管(5b)具有所述第二端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35)布置成:当俯视时覆盖所述第二端部(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当俯视时,所述盖部(35)的大小在由为所述第二端部(7)的内径的二倍的直径形成的圆的面积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部(7)位于保证该第二端部(7)与所述盖部(35)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的一半以上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贮油部(21)的上方且所述电动机(30)的下方的油分离板(33),
所述油分离板(33)具有所述盖部(35)。
7.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驱动轴(11)和下部轴承(22),所述驱动轴(11)与所述电动机(30)相连,并且该驱动轴(11)驱动所述压缩机构(40),所述下部轴承(22)设置在所述机壳(20)内的下部,并且所述驱动轴(11)被该下部轴承(22)支承着能够进行旋转,
所述下部轴承(22)具有所述盖部(35)。
CN202022764201.2U 2020-01-24 2020-11-25 压缩机 Active CN2141966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9837 2020-01-24
JP2020009837A JP2021116724A (ja) 2020-01-24 2020-01-24 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6662U true CN214196662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174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4201.2U Active CN214196662U (zh) 2020-01-24 2020-11-25 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16724A (zh)
CN (1) CN21419666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16724A (ja)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456E1 (en) Compressor
KR102043808B1 (ko) 동방향-회전 압축기
US10294942B2 (en) Compressor
US10648471B2 (en) Scroll compressor
JP4747775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KR100654122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JP5655850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880513B2 (ja) 圧縮機
US2017000281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113330218B (zh) 涡旋式压缩机
US9322403B2 (en) Compressor
WO2014051102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4070586A (ja) 回転式圧縮機
US20120128518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214196662U (zh) 压缩机
EP3779195B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2013137002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12585357B (zh) 密闭型压缩机
JP5660151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210010808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JP5459377B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210108759A (ko) 압축기
CN114222861A (zh) 涡旋压缩机
CN114222862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15315580A (zh)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