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2587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2587U
CN214082587U CN202023129260.9U CN202023129260U CN214082587U CN 214082587 U CN214082587 U CN 214082587U CN 202023129260 U CN202023129260 U CN 202023129260U CN 214082587 U CN214082587 U CN 214082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rod
mold
core
injection
injectio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292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海杰
陈山保
万永亮
李斌
王胜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Chengdu Co Ltd
Chengdu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292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2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2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2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芯杆以及抽芯组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对设置并围成用于注塑成型注塑件的模型腔,芯杆的第一端设有可伸入模型腔内的螺纹成型段,芯杆的第二端与抽芯组件连接;抽芯组件可带动芯杆绕自身轴线转动并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移动,以使芯杆的螺纹成型段脱离注塑件并成型螺纹孔;注塑模具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连接芯杆与第一模具,当芯杆的螺纹成型段脱离注塑件的螺纹孔,芯杆可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模型腔的侧方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合模时可通过弹性件带动芯杆复位,结构简单,功耗较低。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用于将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制成各种形状的注塑件。随着注塑工艺技术进入,注塑件的精度也随之提高,例如,可以在注塑件上生成螺纹孔。
为注塑成型螺纹孔,注塑模具包括芯杆和抽芯组件,芯杆上设有螺纹成型段,以在注塑过程中通过螺纹成型段生成螺纹孔。抽芯组件用于在注塑件脱模时,将芯杆与注塑件分离。抽芯组件包括驱动件、齿条以及与芯杆相连的齿轮,驱动件与齿条连接,且可带动齿条沿齿条长度方向往复移动,齿轮和齿条啮合,齿条往复移动可以带动齿轮正转或反转,以带动芯杆朝向或远离注塑件一侧移动。例如,当注塑件成型后,驱动件可通过齿条带动齿轮正转,使芯杆脱离注塑件,注塑件脱模。当进行下一次的注塑成型时,驱动件可带动齿轮反转。
这样,注塑模具注塑过程中,驱动件需要频繁正反转,功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结构简单,功耗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芯杆以及抽芯组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对设置并围成用于注塑成型注塑件的模型腔,芯杆的第一端设有螺纹成型段,螺纹成型段可伸入模型腔内,用于在注塑件上注塑成型螺纹孔,芯杆的第二端与抽芯组件连接;抽芯组件可带动芯杆绕自身轴线转动并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移动,以使芯杆的螺纹成型段脱离注塑件并成型螺纹孔;注塑模具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弹性力朝向模型腔,弹性件的两端连接芯杆与第一模具,当芯杆的螺纹成型段脱离注塑件的螺纹孔,芯杆可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模型腔的侧方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可以相对设置,并围成模型腔。此时,芯杆的螺纹成型段伸入模型腔内,注塑件成型后,可通过螺纹成型段形成内螺纹。注塑件成型后,可以首先转动芯杆并使芯杆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移动,直至芯杆脱离模型腔,此时芯杆的螺纹成型段脱离注塑件。然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离,以取出注塑件并再次进行注塑。此时,可以通过弹性件将芯杆推向模型腔一侧,不必通过驱动件反转带动芯杆复位,功耗较低,且注塑模具的结构较为简单。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弹簧,并压紧在芯杆与第一模具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杆的螺纹成型段的外径从靠近芯杆第二端的一侧到背离芯杆第二端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还包括与第一模具滑动连接的滑动件,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与芯杆的轴线平行设置,弹性件的两端连接芯杆与滑动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离时,第二模具可带动滑动件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移动,并带动芯杆移动,以使芯杆与注塑件分离;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靠近时,第二模具可带动滑动件朝向靠近模型腔的一侧移动,并带动芯杆移动,以使芯杆伸入模型腔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滑动件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第二抵顶部位于第一抵顶部的远离模型腔的一侧;芯杆上设有第三抵顶部,第三抵顶部位于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之间,且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的沿芯杆轴向的间距大于第三抵顶部沿芯杆轴向的延伸长度;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中的一者可与第三抵顶部抵接,以带动芯杆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的一端与芯杆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抵顶部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具上设有朝向第一模具凸出的驱动部,驱动部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倾斜设置;滑动件上设有第一插接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对设置时,驱动部可伸入第一插接部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抽芯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齿轮传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的两端连接驱动件和芯杆;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芯杆同轴相连,第一齿轮可带动芯杆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使芯杆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第一齿轮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上形成有第二插接部,芯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插接部插接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杆的个数为两个,且并列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芯杆的螺纹成型段的螺纹旋向相同。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芯杆的螺纹成型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滑动件与芯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图8中沿C-C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滑动件与芯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图10中沿D-D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模具;11:滑动件;111:第一抵顶部;112:第二抵顶部;113:第一插接部;11a:第一连接部;11b:第二连接部;11c:第三连接部;11d:第四连接部;
20:第二模具;21:驱动部;
30:芯杆;31:螺纹成型段;32:第三抵顶部;
41:驱动件;42:第一齿轮;421:第二插接部;43:第二齿轮;44:中间传动轮;
50:弹性件;
60:注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在注塑件成型的一个成型周期内,驱动件需要进行一次正转和一次反转,以实现芯杆的伸出与收回,驱动件的功耗较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了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连接第一模具和芯杆,以使得脱离注塑件的芯杆可以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模型腔的一侧移动。这样,注塑件脱模后,驱动件可以不进行反转,而是通过弹性件伸入模型腔内,在注塑件的一个成型周期内,驱动件只需要进行一次转动,降低了注塑,模具的功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芯杆的螺纹成型段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滑动件与芯杆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图8中沿C-C的剖视图。图10为图1中滑动件与芯杆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1为图10中沿D-D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10、第二模具20、芯杆30以及抽芯组件;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相对设置并围成用于注塑成型注塑件60的模型腔,芯杆30的第一端设有螺纹成型段31,螺纹成型段31可伸入模型腔内,用于在注塑件60上注塑成型螺纹孔,芯杆30的第二端与抽芯组件连接;抽芯组件可带动芯杆30绕自身轴线转动并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移动,以使芯杆30的螺纹成型段31脱离注塑件60并成型螺纹孔;注塑模具还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的弹性力朝向模型腔,弹性件50的两端连接芯杆30与第一模具10,当芯杆30的螺纹成型段31脱离注塑件60的螺纹孔,芯杆30可在弹性件50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模型腔的侧方移动。
具体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当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贴合时,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围成模型腔,用于注塑成型注塑件60。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为了在注塑件60上形成螺纹孔,注塑模具还包括芯杆30和抽芯组件。芯杆30呈杆状,芯杆30的一端具有螺纹成型段31,螺纹成型段31的外壁面上设有螺纹,以用于注塑形成内螺纹。螺纹成型段31的长度可以大于螺纹孔的深度。
注塑材料在模型腔内冷却固化后,得到注塑件60。在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相互分离前,需要首先通过抽芯组件将芯杆30从注塑件60上脱离,即抽芯,以避免芯杆30影响注塑件60脱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抽芯组件包括驱动件41和齿轮传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的两端连接驱动件41和芯杆30;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42,第一齿轮42与芯杆30同轴相连,第一齿轮42可带动芯杆30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使芯杆30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第一齿轮42移动。
其中,齿轮传动组件传动过程较为平稳,避免芯杆30抽芯过程中发生晃动。
齿轮传动组件包括驱动件41,驱动件41可以为马达,示例性的,驱动件41可以为液压马达,扭矩较大,且可不受注塑模具高温的影响,并稳定的连续工作。
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与芯杆30同轴相连的第一齿轮42,以带动芯杆30转动。由于芯杆30通过螺纹成型段31与注塑件60螺纹连接,根据螺纹旋合原理,芯杆30转动过程中,会沿自身轴向朝向沿远离注塑件60的方向脱出。此时,第一齿轮42可随芯杆30同时移动,或者,此时,第一齿轮42与第一模具10相对固定,芯杆30相对第一齿轮42移动。
齿轮传动组件还可以包括与驱动件41的输出轴相连的第二齿轮43,第一齿轮42与第二齿轮43啮合,以实现驱动件41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当然,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43之间还可以设置中间传动轮44,以根据需要改变齿轮传动组件的传动比以及第一齿轮42的转向,本实施例不对中间传动轮44的大小和个数进行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42上形成有第二插接部421,芯杆30的第二端与第二插接部421插接相连。
其中,第二插接部421可以形成在第一齿轮42的沿自身轴线的端面上。例如第二插接部421可以为形成在第一齿轮42上的插接凸起。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421沿第一齿轮42的轴向贯穿第一齿轮42,芯杆30与第一齿轮42插接,这也能避免芯杆30移动过程中发生歪斜,导致螺纹孔成型故障。
为使第一齿轮42带动芯杆30转动,且能使得芯杆30相对第一齿轮42移动,第二插接部421的内壁面可以为非圆柱面,示例性的,椭圆柱面。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421的内壁面包括相连接的平面和圆弧面,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也就是说,抽芯组件可带动芯杆30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芯杆30与注塑件6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那么,芯杆30转动过程中,其会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注塑件60移动,直至螺纹成型段31脱离螺纹孔。
芯杆30脱离注塑件60后,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即可以相互分离,以取出注塑件60,即注塑件60脱模。取出注塑件60后,在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合模过程中,需要将芯杆30朝向模型腔的一侧移动,以使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贴合后,芯杆30可以伸入模型腔内。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的两端连接第一模具10和芯杆30。这样,在芯杆30抽芯过程中,弹性件50受压变形并压紧在芯杆30与第一模具10之间,相应的,芯杆30受到朝向模型腔一侧的弹性力,芯杆30有朝向靠近模型腔一侧移动的趋势。
那么,芯杆30抽芯并将注塑件60取出后,芯杆30会在弹性件50的弹性力作用下伸出,以便于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塑成型。弹性件50结构简单,且不需要驱动件41进行再一次转动,简化了抽芯组件的结构,降低了注塑模具的功耗。
弹性件50可以为弹性垫块、金属弹片等易于变形,且具有恢复变形能力的结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0为弹簧,并压紧在芯杆30与第一模具10之间。
示例性的,芯杆30的外壁面上可以设置有凸出的弹簧抵压部,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弹簧抵顶部上,弹簧的另一端抵顶在第一模具10上。本实施例不对弹性件50的设置位置以及固定形式进行限制。
注塑件60成型后,芯杆30脱离注塑件60的过程中,螺纹成型段31的外螺纹与螺纹孔中的内螺纹旋合。请参阅图6,为减小芯杆30与注塑件60之间的抱紧力,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杆30的螺纹成型段31的外径从靠近芯杆30第二端的一侧到背离芯杆30第二端的一端逐渐减小,即螺纹成型段31具有倾斜的脱模角度,这样可以通过较小扭矩的驱动件41带动芯杆30脱离注塑件60,同时也能降低驱动件41的损耗。
其中,螺纹成型段31的脱模角度α可以小于3°,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的,当驱动件41带动螺纹成型段31脱出螺纹孔时,即使驱动件41继续驱动芯杆30转动,芯杆30也不会继续沿自身轴线平移,而此时,芯杆30会在弹性件50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注塑件60一侧伸出,螺纹成型段31末端可能有部分伸入注塑件60的螺纹孔内。为便于注塑件60脱模,避免芯杆30与注塑件60干涉,需要将芯杆30继续沿自身轴向移动,以使芯杆30与注塑件60分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还包括与第一模具10滑动连接的滑动件11,滑动件11的滑动方向与芯杆30的轴线平行设置,弹性件50的两端连接芯杆30与滑动件11;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分离时,第二模具20可带动滑动件11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移动,并带动芯杆30移动,以使芯杆30与注塑件60分离;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相互靠近时,第二模具20可带动滑动件11朝向靠近模型腔的一侧移动,并带动芯杆30移动,以使芯杆30伸入模型腔内。
具体的,芯杆30与滑动件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注塑件60成型过程中,滑动件11与第一模具10相对固定,芯杆30在弹性件50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于滑动件11伸出并伸入模型腔内,芯杆30与滑动件11处于第一状态。
注塑件60成型后,驱动件41带动芯杆30脱出注塑件60的螺纹孔,使得螺纹成型段31脱出螺纹孔,此时,滑动件11与第一模具10相对固定,即芯杆30相对滑动件11收缩时,弹性件50压缩在芯杆30与弹性件50之间,芯杆30与滑动件11处于第二状态。
芯杆30的螺纹成型段31脱出螺纹孔时,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分离,此时,第二模具20可带动滑动件11朝向远离注塑件60的一侧移动,滑动件11移动过程中,芯杆30在弹性件50的弹性力作用下伸出,直至芯杆30与滑动件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恢复至第一状态。同时,滑动件11继续带动芯杆30朝向远离注塑件60的一侧移动,直至芯杆30与注塑件60之间分离,芯杆30不会干涉注塑件60脱模。当然,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分离时,根据第一齿轮42与滑动件11的结构,滑动件11也可以同时带动第一齿轮42移动,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的,注塑件60上设置螺纹孔的侧边上还可以设置其他孔槽结构,滑动件11靠近模型腔的侧面可以与第一模具10、第二模具20共同围成模型腔,以用于注塑成型上述孔槽结构。这样,当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分离时,滑动件11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移动,也可以使滑动件11与注塑件60分离,避免滑动件11与注塑件60干涉。
取出注塑件60后,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相互靠近,以进行下一周期的注塑成型。此时,滑动件11朝向模型腔的一侧移动,滑动件11移动过程中推动弹性件50移动,芯杆30在弹性件50的推动下相对第一模具10移动,直至滑动件11移动到位且芯杆30伸入模型腔内。
其中,滑动件11和芯杆30上可以分别设置两个磁性件,并通过两个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力带动芯杆30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滑动件1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抵顶部111和第二抵顶部112,第二抵顶部112位于第一抵顶部111的远离模型腔的一侧;芯杆30上设有第三抵顶部32,第三抵顶部32位于第一抵顶部111和第二抵顶部112之间,且第一抵顶部111和第二抵顶部112的沿芯杆30轴向的间距大于第三抵顶部32沿芯杆30轴向的延伸长度;第一抵顶部111和第二抵顶部112中的一者可与第三抵顶部32抵接,以带动芯杆30移动。
其中,芯杆30抽芯过程中,芯杆30相对滑动件11移动,相对应的,第一抵顶部111和第二抵顶部11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三抵顶部32沿芯杆30长度方向的尺寸,以使芯杆30相对滑动件11移动时,第三抵顶部32可以在第一抵顶部111和第二抵顶部112之间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0的一端与芯杆30连接,弹性件50的另一端与第二抵顶部112连接。
根据滑动件11结构的不同,滑动件11可以与芯杆30间隔设置。为稳固芯杆30,避免芯杆30沿抽芯过程中发生偏斜,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1可与芯杆30插接,滑动件11上设置插接孔,芯杆30插接在插接孔内,且根据插接孔的结构不同,弹性件50可与芯杆30的不同位置连接。
具体的,插接孔的内壁面上可设置容置第三抵顶部32的卡接槽,示例性的,当第三抵顶部32为环形凸起时,卡接槽为环形槽,环形槽沿芯杆30轴向的宽度大于环形凸起沿芯杆30轴向的尺寸。此时,环形槽的沿芯杆30轴向的两个内壁面构成第一抵顶部111和第二抵顶部112。此时,插接孔沿芯杆30轴向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的,插接孔可以贯穿滑动件11。此时,弹性件50可以套设在芯杆30外,并压紧在第二抵顶部112和第三抵顶部32之间。
当然,插接孔的长度也可以小于滑动件11沿芯杆30轴向的尺寸,即插接孔呈盲孔状。此时,芯杆30与插接孔的孔底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以为芯杆30抽芯过程中提供活动间隙。此时,插接孔的孔底可以构成第二抵顶部112,弹性件50的一端与芯杆30的端面抵接,弹性件50的另一端抵接在插接孔的孔底上。第二抵顶部112可通过弹性件50推动芯杆30移动。
滑动件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当然,滑动件11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连接而成,以满足围成模型腔、与第二模具连接等需求。示例性的,滑动件11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1a、第二连接部11b,第三连接部11c和第四连接部11d。第一连接部11a靠近模型腔的一侧,第一抵顶部111可以形成在第一连接部11a上。第一齿轮42位于第二连接部11b和第三连接部11c之间,第二连接部11b可与第二模具20连接,以通过第二模具20带动滑动件11移动。插接孔的孔底可以设置在第四连接部11d上。
其中,滑动件11可以通过驱动***带动滑动,示例性的,注塑模具还包括滑动件11驱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具20上设有朝向第一模具10凸出的驱动部21,驱动部21朝向远离模型腔的一侧倾斜设置;滑动件11上设有第一插接部113,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相对设置时,驱动部21可伸入第一插接部113内。
其中,第一插接部113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1b上,驱动部21可以设置在第二模具20的朝向第一模具10的侧面上,并倾斜向下凸出。这样,当第二模具20和第一模具10相互分离时,驱动部21从第一插接部113内脱出,此时,驱动部21与第一插接部113的内壁面抵接,滑动件11可在倾斜的驱动部21的带动下,朝向远离注塑件60的一侧移动,
当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相互靠近时,驱动部21伸入第一插接部113内,驱动部21与第一插接部113的内壁面抵接,滑动件11在驱动部21的带动下朝向靠近注塑件60的一侧移动。
也就是说,通过驱动部21与第一插接部113之间的插接方式,可以实现带动滑动件11的往复移动,不需要额外设置滑动件11的驱动***,结构简单,功耗较低。
其中,注塑件60的螺纹孔个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螺纹孔个数为一个时,芯杆30的个数为一个。当然螺纹孔的个数也可以为多,多个螺纹孔可以设置在注塑件60周向的任意一个侧壁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杆30的个数为两个,且并列设置。相应的注塑件60的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本实施例以两个螺纹孔设置在注塑件60的同一侧为例进行说明。
这样,两个芯杆30并列设置,且可以通过驱动件41共同驱动。此时,第一齿轮42的个数为并列设置的两个。
其中,注塑件60上两个螺纹孔的螺纹旋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两个螺纹孔的螺纹旋向不同时,两个第一齿轮42抽芯时的转动方向也不同,两个第一齿轮42可通过不同的中间传动轮44带动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两个芯杆30的螺纹成型段31的螺纹旋向相同。此时,两个第一齿轮42可以同时与中间传动轮44啮合传动,结构简单。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芯杆以及抽芯组件;
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相对设置并围成用于注塑成型注塑件的模型腔,所述芯杆的第一端设有螺纹成型段,所述螺纹成型段可伸入所述模型腔内,用于在所述注塑件上注塑成型螺纹孔,所述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抽芯组件连接;所述抽芯组件可带动所述芯杆绕自身轴线转动并朝向远离所述模型腔的一侧移动,以使所述芯杆的螺纹成型段脱离所述注塑件并成型螺纹孔;
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朝向所述模型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连接所述芯杆与所述第一模具,当所述芯杆的螺纹成型段脱离所述注塑件的螺纹孔,所述芯杆可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所述模型腔的侧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并压紧在所述芯杆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的螺纹成型段的外径从靠近所述芯杆第二端的一侧到背离所述芯杆第二端的一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具滑动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芯杆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连接所述芯杆与所述滑动件;
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分离时,所述第二模具可带动所述滑动件朝向远离所述模型腔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所述芯杆移动,以使所述芯杆与所述注塑件分离;
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二模具可带动所述滑动件朝向靠近所述模型腔的一侧移动,并带动所述芯杆移动,以使所述芯杆伸入所述模型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二抵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抵顶部的远离所述模型腔的一侧;
所述芯杆上设有第三抵顶部,所述第三抵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之间,且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的沿所述芯杆轴向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抵顶部沿所述芯杆轴向的延伸长度;
所述第一抵顶部和所述第二抵顶部中的一者可与所述第三抵顶部抵接,以带动所述芯杆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芯杆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顶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模具凸出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朝向远离所述模型腔的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相对设置时,所述驱动部可伸入所述第一插接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齿轮传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芯杆;
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芯杆同轴相连,所述第一齿轮可带动所述芯杆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使所述芯杆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齿轮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上形成有第二插接部,所述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的个数为两个,且并列设置。
CN202023129260.9U 2020-12-22 2020-12-22 注塑模具 Active CN214082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9260.9U CN214082587U (zh) 2020-12-22 2020-12-22 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9260.9U CN214082587U (zh) 2020-12-22 2020-12-22 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2587U true CN214082587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31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29260.9U Active CN214082587U (zh) 2020-12-22 2020-12-22 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2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6060B1 (ko) 엘보 파이프 제조용 금형장치
CN111300758B (zh) 螺纹抽芯机构和注塑模具
JP5650385B2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214082587U (zh) 注塑模具
CN102218805A (zh) 顶出机构及具有该顶出机构的模具
US9579836B2 (en) Collapsible core assemblies for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s
CN201659652U (zh) 斜顶脱模结构
CN104149290A (zh) 具有油缸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3765948U (zh) 一种具有自动抽芯功能的模芯
CN104589595A (zh) 一种开模时能够同时抽出行位镶件的模具
CN108015990B (zh) 一种模具内抽芯机构
CN106976213A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内螺纹抽芯结构
CN101352915B (zh) 注塑模具侧向分型强制脱模的机构方案
CN210758992U (zh) 一种带双方向内螺纹孔塑件的自动注塑模具
CN21699286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倒钩脱模结构
JP6775899B2 (ja) 摺動部材の製造方法
CN211031074U (zh) 燕尾伸缩芯
CN110815746A (zh) 一种同螺纹止口扣盖模具
CN212979103U (zh) 一种螺纹抽芯机构及成型模具
CN20679643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内螺纹抽芯结构
CN213321472U (zh) 一种用于细长产品注塑的滑动定位装置
CN113976854B (zh) 具有中孔的铝压铸件的压铸模和使用方法
CN213648547U (zh) 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
WO2018072010A1 (en) Linear actuator for a molding or robotics system
CN105268924A (zh) 一种旋转抽芯机构、模具以及该模具的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