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4720U -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4720U
CN213834720U CN202022831899.5U CN202022831899U CN213834720U CN 213834720 U CN213834720 U CN 213834720U CN 202022831899 U CN202022831899 U CN 202022831899U CN 213834720 U CN213834720 U CN 213834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gallery
pond
biological
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18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鹏
和笑天
邱绍龙
李鹏飞
韩翰
张亚鑫
罗思远
杨丽亚
武兵彦
李垚君
程惠静
张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18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4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4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4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包括污水处理池组和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池组包括生物池、二沉池、剩余污泥池和剩余污泥泵房,在剩余污泥泵房内设有剩余污泥泵组和污泥回流泵组;污泥回流泵组通过污泥回流管道连通至对应的生物池;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组和剩余污泥管道进入污泥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包括预浓缩池、污泥处理区和超越管道,剩余污泥管道连通至预浓缩池,预浓缩池连通至污泥处理区,超越管道一端与剩余污泥管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污泥处理区。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各生物池内配泥,合理控制生物池进水与污泥回流量,使生物池不需闷曝,加快了生物***培菌调试过程,使生物池能更快投入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目前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通过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对污水进行处理。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处理***正式投产运行前,需要保证生物池中已培养出数量足够的活型污泥。现有的生物***培菌方式大多是通过罐车运输含水率99%以上的活性污泥直接输送至生物池中,当生活污水充满生物池后,再经过长时间只曝气不进污水的闷曝方式,使生物***内的微生物繁殖,形成活性污泥。这种培菌调试方式历时时间长,调试操作复杂,在培菌过程中,生物池无法正常运行。并且由于生物池内碳源得不到补充,在经过长时间闷曝,聚磷菌好氧吸磷作用会被抑制,生物池出水中总氮、总磷指标将会异常升高。常见的生物池培菌方式还有:取外部污水生物处理***中脱水后的干污泥作为菌种源,加入碳源后进行接种培养,这种方式的菌种源获取和运输接种费用高,且操作较为复杂,不利于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池的快速培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生物***的培菌调试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包括污水处理池组和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池组包括一个以上的生物池和一个以上的二沉池,在二沉池外设有剩余污泥池,二沉池中产生的污泥流入到剩余污泥池内,在剩余污泥池的上方设置有剩余污泥泵房,在剩余污泥泵房内设有剩余污泥泵组和污泥回流泵组;每个生物池对应一个污泥回流泵组和一个剩余污泥泵组,污泥回流泵组通过污泥回流管道连通至对应的生物池;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组和剩余污泥管道进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预浓缩池和污泥处理区,所述剩余污泥管道通过进泥管连通至预浓缩池,所述预浓缩池通过出泥管连通至污泥处理区,在所述进泥管上设有进泥闸门,在所述出泥管上设有出泥闸门;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还包括超越管道,所述超越管道一端与剩余污泥管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污泥处理区,在所述超越管道上设有超越闸门。
优选的,所述生物池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廊道和好氧廊道;在所述预缺氧池设置有进水闸门和外回流闸门,污泥回流管道通过外回流闸门连通至生物池;所述好氧廊道的底部铺设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道与外部的曝气鼓风机对应相连;所述缺氧廊道按缺氧一廊道至缺氧四廊道依次连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缺氧一廊道通过管道连通;好氧廊道按好氧一廊道至好氧八廊道依次连通,在所述好氧八廊道末端设置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预缺氧池、厌氧池为矩形,且纵向设置,二者的宽度边相邻;所述缺氧廊道和好氧廊道横向设置,且与所述预缺氧池、厌氧池的长度边相邻;
所述缺氧廊道的排布方式为:由生物池一侧边向内依次平行设置缺氧三廊道、缺氧二廊道、缺氧一廊道、缺氧四廊道,连通方式为:从缺氧一廊道至缺氧四廊道按顺序依次首尾相连;
所述好氧廊道的排布方式为:由缺氧四廊道一侧边向内依次平行设置好氧一廊道、好氧八廊道、好氧七廊道、好氧二廊道、好氧三廊道、好氧六廊道、好氧五廊道、好氧四廊道,连通方式为:好氧一廊道与缺氧四廊道相连通,从好氧一廊道至好氧八廊道按顺序依次首尾相连,在好氧八廊道末端与缺氧一廊道间设置内回流门,使得好氧八廊道与缺氧一廊道通过内回流门相连通。
优选的,在生物池进水闸门处设置进水流量计,在生物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TP及TN在线检测仪,在厌氧池设置ORP检测仪,在厌氧池和好氧廊道末端分别设置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在好氧廊道的一、三、五、七廊道分别设置在线溶解氧仪。
优选的,一个污泥回流泵组含两台污泥回流泵,一个剩余污泥泵组含一台剩余污泥泵。
优选的,所述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均为潜水轴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的单台流量为1500m3/h,扬程为6m;所述剩余污泥泵的单台最大流量27L/s,扬程为14m;
优选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二沉池对应一个剩余污泥池和剩余污泥泵房,并划为一组。一个剩余污泥泵房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污泥回流泵组和剩余污泥泵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生物池对应一组二沉池和剩余污泥池、剩余污泥泵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回流管道,将剩余污泥池中的部分污泥输送到生物池内,用于调整各生物池内的配泥,通过合理控制生物池进水与污泥回流量,使生物池不需闷曝,加快了生物***培菌调试过程,使生物池能更快投入正常运行。同时降低了出水总氮、总磷指标,能够改善出水水质,有利于控制出水达标排放。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培菌***,在培菌过程中不需取外部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只需通过调控水质相同且正常运行的多个生物池的剩余污泥回流,即可实现对其中一个生物池的快速培菌,操作简单,节省了菌种源和运输接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池快速培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物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生物池,2二沉池,3剩余污泥泵房,4污泥回流管道,5剩余污泥管道;6预浓缩池,7污泥处理区,8进泥闸门,9出泥闸门,10超越管道,11超越闸门;
12预缺氧池,13厌氧池,14进水闸门,15外回流闸门,16出水口;
17缺氧一廊道,18缺氧二廊道,19缺氧三廊道,20缺氧四廊道,21好氧一廊道,22好氧二廊道,23好氧三廊道,24好氧四廊道,25好氧五廊道,26好氧六廊道,27好氧七廊道,28好氧八廊道,29内回流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下列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参见图1,包括污水处理池组和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池组包括一个以上的生物池1和一个以上的二沉池2,在二沉池2外设有剩余污泥池,二沉池2中产生的污泥流入到剩余污泥池内,在剩余污泥池的上方设置有剩余污泥泵房3,在剩余污泥泵房3内设有剩余污泥泵组和污泥回流泵组;每个生物池1对应一个污泥回流泵组和一个剩余污泥泵组,污泥回流泵组通过污泥回流管道4连通至对应的生物池1;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组和剩余污泥管道5进入污泥处理单元。
污泥处理单元包括预浓缩池6和污泥处理区7,剩余污泥管道5通过进泥管连通至预浓缩池6,预浓缩池6通过出泥管连通至污泥处理区7,在进泥管上设有进泥闸门8,在出泥管上设有出泥闸门9;污泥处理单元还包括超越管道10,超越管道10一端与剩余污泥管道5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污泥处理区7,在超越管道10上设有超越闸门11。
生物池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预缺氧池12、厌氧池13、缺氧廊道和好氧廊道,参见图2;在预缺氧池12设置有进水闸门14和外回流闸门15,污泥回流管道4通过外回流闸门15连通至生物池;好氧廊道的底部铺设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道与外部的曝气鼓风机对应相连;缺氧廊道按缺氧一廊道17至缺氧四廊道20依次连通,厌氧池13与缺氧一廊道17通过管道连通;好氧廊道按好氧一廊道21至好氧八廊道28依次连通,在好氧八廊道28末端设置出水口。
预缺氧池12、厌氧池13为矩形,且纵向设置,二者的宽度边相邻;缺氧廊道和好氧廊道横向设置,且与预缺氧池12、厌氧池13的长度边相邻。
缺氧廊道的排布方式为:由生物池1一侧边向内依次平行设置缺氧三廊道19、缺氧二廊道18、缺氧一廊道17、缺氧四廊道20,连通方式为:从缺氧一廊道17至缺氧四廊道20按顺序依次首尾相连。
好氧廊道的排布方式为:由缺氧四廊道20一侧边向内依次平行设置好氧一廊道21、好氧八廊道28、好氧七廊道27、好氧二廊道22、好氧三廊道23、好氧六廊道26、好氧五廊道25、好氧四廊道24,连通方式为:好氧一廊道21与缺氧四廊道20相连通,从好氧一廊道21至好氧八廊道28按顺序依次首尾相连,在好氧八廊道28末端与缺氧一廊道17间设置内回流门29,使得好氧八廊道28与缺氧一廊道17通过内回流门29相连通。
在生物池1的进水闸门14处设置进水流量计,在生物池1的出水口16处设置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TP及TN在线检测仪,在厌氧池12设置ORP检测仪,在厌氧池12和好氧廊道末端分别设置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在好氧廊道的一、三、五、七廊道分别设置在线溶解氧仪。
一个污泥回流泵组含两台污泥回流泵,一个剩余污泥泵组含一台剩余污泥泵。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均为潜水轴流泵,污泥回流泵的单台流量为1500m3/h,扬程为6m;剩余污泥泵的单台最大流量27L/s,扬程为14m。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
实施例1中,生物池组包括1#到4#共四个生物池,二沉池组包括1#到6#共6个二沉池。在二沉池外设置有剩余污泥池,二沉池的剩余污泥排放到剩余污泥池内,剩余污泥泵房设置在剩余污泥池的上方,在剩余污泥泵房内设有剩余污泥泵组和污泥回流泵组,每个生物池对应一个污泥回流泵组和一个剩余污泥泵组,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组和污泥回流管道回流至对应的生物池。共设置1#和2#两个剩余污泥泵房,1#生物池、2#生物池、1#二沉池、2#二沉池、3#二沉池与1#剩余污泥泵房对应,并通过管道连通,3#生物池、4#生物池、4#二沉池、5#二沉池、6#二沉池与2#剩余污泥泵房对应,并通过管道连通,每个剩余污泥泵房内设置两个污泥回流泵组和两个剩余污泥泵组。不同剩余污泥池中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组和剩余污泥管道连通输送。剩余污泥池中的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管道进入污泥处理单元。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单元先进入预浓缩池,再通过预浓缩池进入泥区处理单元;或者剩余污泥通过超越管道直接进入泥区处理单元。
本实用新型生物池快速培菌***的具体工作方式为:
假设实施例1中的生物池单座尺寸:L×B×H=118.1×97.7×5.8m(有效水深h=5.8m),单池有效容积60500m3(不计墙体体积)。针对1#生物池进行培菌调试,1#生物池已放空,1#生物池进水闸门和预浓缩池超越闸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2#、3#、4#生物池正常运行。在培菌调试前尽量提高2#生物池污泥浓度至4000mg/L以上。
开启1#生物池进水闸门,进水流量按照3000m3/h进行控制,1#生物池开始进水。经过约6.7小时,当进水量达到约20000m3,开启1#生物池外回流闸门,1#和2#生物池对应的污泥回流泵组各开启一台污泥回流泵,开始配泥,调整1#生物池进水量为1000m3/h,外回流流量控制在1500m3/h左右,开始进水配泥。同时打开1#生物池对应的剩余污泥泵出泥手动闸门,调整预浓缩池的进泥闸门,调整3#生物池和4#生物池对应的剩余排泥,开始向1#和2#生物池调泥,控制1#生物池外回流量,保持2#生物池污泥浓度稳定在2500mg/L以上。
要求1#生物池培菌浓度达到2500mg/L以上,2#、3#、4#生物池外回流浓度目前在10000mg/L左右,但考虑到培菌期间,1#生物池和2#生物池外回流浓度会持续下降至6000mg/L,故应按照8000mg/L的外回流浓度进行计算,控制1#生物池外回流流量在1500m3/h左右,由于1#生物池池容为60500m3,则需要注入19000m3左右的外回流液。总进水量控制在41500m3左右。此步骤计算过程如下:
所需外回流液量计算:外回流液量
Figure BDA0002808818800000081
式中Q为外回流液量核算值,单位m3
V为1#生物池池容,单位m3
C0为1#生物池培菌浓度目标值,单位mg/L;
C1为外回流浓度,单位mg/L;
计算得外回流液量Q约为19000m3
总进水量Q=V-Q,则总进水量为41500m3
及时观察1#生物池液位,累计进水配泥共35000m3左右时,当水位上升至推进器桨叶上端1米处,1#生物池液位满足推进器开机条件时,开启推进器进行推流混合,并观察运行状况,继续进水配泥。注入19000m3左右的外回流液所需时间约为13小时,此时进水量约为33000m3,1#生物池未开始出水。
当注入外回流液量达到19000m3左右时,1#生物池对应的污泥回流泵保持一台污泥回流泵开启,调整1#生物池进水量为500m3/h,外回流流量控制在1500m3/h左右,继续进水配泥。经过约4.25小时,1#生物池所进水量和外回流量液量达到生物池出水条件,1#生物池开始出水。
考虑出水水质前期不稳定,当1#生物池开始出水,调整1#生物池进水量为1500m3/h,在此过程中,取1#生物池曝气末端沉降比进行观察,若达到20%以上,根据在线总磷、总氮情况每4小时提升500m3/h进水量,同时调大1#生物池外回流闸门,提升进水量直至提升至各生物池平均进水,所需时间约为8至12小时。如果沉降比达不到20%以上,可以增大外回流量、降低进水量。
在生物池投运期间,曝气量始终保持在10000m3/h左右。生物池进满后及时排放冷凝水,调节鼓风机曝气量,恢复在线溶解氧仪、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ORP检测仪运行,手动控制DO在2-4mg/L范围内,1#生物池出水后根据实际情况注意在好氧廊道末端上清液加测TP、TN、氨氮,并根据加样结果及时进行工艺调控。
1#生物池出水后,立即开始进行沉降比试验,正常送样至化验室测MLSS。浓度达到要求浓度2500mg/L以上时,停止调泥,全开预浓缩池进泥闸门,开启1#生物池对应的剩余污泥泵并按照90m3/h进行排泥,1#生物池出水总磷基本正常后,可调整除磷絮凝剂加药量,待化验结果更新后再进行进一步调整。关闭1#生物池对应的剩余污泥泵出泥手动闸门。若1#生物池培菌浓度未达到要求浓度2500mg/L,必要时可停止1#生物池进水,闷曝1至2小时后,再恢复进水。
本实用新型运用的实施例培菌调试过程最长历时约38小时,最短历时约24小时,以生物池出水各项指标均达标作为控制要点,相较于长时间只曝气不进污水的闷曝方式,大大节省了生物***培菌调试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各生物池内配泥,合理控制生物池进水与污泥回流量,使生物池不需闷曝,加快了生物***培菌调试过程,使生物池能更快投入正常运行。同时降低了出水总氮、总磷指标,能够改善出水水质,有利于控制出水达标排放。在培菌过程中,不必取外部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只需通过调控水质相同且正常运行的多个生物池的剩余污泥回流,即可实现对其中一个生物池的快速培菌,操作简单,节省了菌种源和运输接种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或改变。

Claims (6)

1.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池组和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池组包括一个以上的生物池和一个以上的二沉池,在二沉池外设有剩余污泥池,二沉池中产生的污泥流入到剩余污泥池内,在剩余污泥池的上方设置有剩余污泥泵房,在剩余污泥泵房内设有剩余污泥泵组和污泥回流泵组;每个生物池对应一个污泥回流泵组和一个剩余污泥泵组,污泥回流泵组通过污泥回流管道连通至对应的生物池;剩余污泥池内的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泵组和剩余污泥管道进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预浓缩池和污泥处理区,所述剩余污泥管道通过进泥管连通至预浓缩池,所述预浓缩池通过出泥管连通至污泥处理区,在所述进泥管上设有进泥闸门,在所述出泥管上设有出泥闸门;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还包括超越管道,所述超越管道一端与剩余污泥管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污泥处理区,在所述超越管道上设有超越闸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池快速培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廊道和好氧廊道;在所述预缺氧池设置有进水闸门和外回流闸门,污泥回流管道通过外回流闸门连通至生物池;所述好氧廊道的底部铺设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道与外部的曝气鼓风机对应相连;所述缺氧廊道按缺氧一廊道至缺氧四廊道依次连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缺氧一廊道通过管道连通;好氧廊道按好氧一廊道至好氧八廊道依次连通,在所述好氧八廊道末端设置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池快速培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缺氧池、厌氧池为矩形,且纵向设置,二者的宽度边相邻;所述缺氧廊道和好氧廊道横向设置,且与所述预缺氧池、厌氧池的长度边相邻;
所述缺氧廊道的排布方式为:由生物池一侧边向内依次平行设置缺氧三廊道、缺氧二廊道、缺氧一廊道、缺氧四廊道,连通方式为:从缺氧一廊道至缺氧四廊道按顺序依次首尾相连;
所述好氧廊道的排布方式为:由缺氧四廊道一侧边向内依次平行设置好氧一廊道、好氧八廊道、好氧七廊道、好氧二廊道、好氧三廊道、好氧六廊道、好氧五廊道、好氧四廊道,连通方式为:好氧一廊道与缺氧四廊道相连通,从好氧一廊道至好氧八廊道按顺序依次首尾相连,在好氧八廊道末端与缺氧一廊道间设置内回流门,使得好氧八廊道与缺氧一廊道通过内回流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池快速培菌***,其特征在于,在生物池进水闸门处设置进水流量计,在生物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TP及TN在线检测仪,在厌氧池设置ORP检测仪,在厌氧池和好氧廊道末端分别设置污泥浓度在线检测仪,在好氧廊道的一、三、五、七廊道分别设置在线溶解氧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池快速培菌***,其特征在于,一个污泥回流泵组含两台污泥回流泵,一个剩余污泥泵组含一台剩余污泥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池快速培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均为潜水轴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的单台流量为1500m3/h,扬程为6m;所述剩余污泥泵的单台最大流量27L/s,扬程为14m。
CN202022831899.5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Active CN213834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1899.5U CN213834720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1899.5U CN213834720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4720U true CN21383472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1899.5U Active CN213834720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4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2380B (zh) 一种规模化室外池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的方法
CN105753153B (zh) 基于deamox的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高效生物脱氮除磷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10171906A (zh) 一种流域性稀土矿山尾水处理***及处理工艺
CN110642387B (zh) 一种基于车载式处理***微生物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方法
CN104962505A (zh) 污水处理过程中富集培养固定化硝化菌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72095A (zh) 全程硝化—污泥发酵耦合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
CN110015812A (zh) 一种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
CN104402181B (zh) 一种剩余污泥发酵耦合ao生物脱氮的方法
CN103382051B (zh) 一种强化低温生物硝化效果的装置与方法
CN102344198A (zh) 处理低c/n污水好氧生物膜a2o工艺的实时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10436643A (zh) 一种旁侧富集聚糖菌的控制方法
CN103739071B (zh) 微污染地表水脱氮处理方法
CN213834720U (zh) 一种生物池快速培菌***
CN102276106B (zh) 一种畜禽粪废水处理方法
CN103787497B (zh) 一种污水处理***及其应用
CN111362517A (zh) 一种模块化立式联动生物反应器
CN103693818B (zh)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及沉淀池
CN110980946A (zh) 一种总氮强化去除的cass污水处理工艺改进方法
CN201962122U (zh) 处理低c/n污水好氧生物膜a2o工艺的实时控制装置
CN212924565U (zh) 一体式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快速原位启动装置
CN205528256U (zh) 污水处理用溶解氧精确控制型智能控制***
CN104496013B (zh) Mbr污水处理工艺
CN203159330U (zh) 一种污水处理***
CN110642386A (zh) 一种车载式微生物处理稀土氨氮废水装置
CN107352646B (zh)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