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2646B -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2646B
CN107352646B CN201710807883.0A CN201710807883A CN107352646B CN 107352646 B CN107352646 B CN 107352646B CN 201710807883 A CN201710807883 A CN 201710807883A CN 107352646 B CN107352646 B CN 107352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sing
anaerobic sludge
pump
egsb reactor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78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2646A (zh
Inventor
任洪强
马海军
耿金菊
丁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8078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2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2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2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2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2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46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6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属于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其装置包括调节池、反应器本体和出水池,还包括进水泵、外循环泵、加药泵和集成在反应器本体内部的加药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高丝氨酸内酯(AHL)信号分子与厌氧污泥的接触效率,提高颗粒化速率。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厌氧污泥颗粒化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大大缩短颗粒化所需时间,且形成的颗粒污泥稳定性好,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用于处理有机废水。
背景技术
从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生长方式的角度,废水生物反应器分为两种:第一种为附着生长反应器,这类反应器的微生物在固体支撑物上以生物膜形式生长,缺点是填料昂贵,处理负荷相对较低,动力消耗大;第二种为悬浮生长反应器,该类反应器需要搅拌(或其他方式)以使微生物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悬浮生长反应器是颗粒流化床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的完美结合,它以颗粒化污泥为生物相,克服了悬浮絮体型和附着型***的缺点。它包括了生物膜流化床反应器(BFB)、上流式污泥床(UBF)、膨胀颗粒流化床(EGSB)、内循环反应器(IC)和厌氧序批式反应器(UASB)等。它们依靠很高的液体上升流速和所产大量生物气使得颗粒污泥始终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
厌氧颗粒污泥自19世纪80年代Lettinga教授发现以来,由于其良好的沉降性能、高生物活性、低污泥产率、低能耗及耐水力、抗冲击负荷强、较小的反应器占地面积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有机废水的处理。厌氧颗粒污泥是大量微生物聚集与生长形成的颗粒状聚合体,其形成的四步论机理为:第一步,细胞与细胞相互粘合聚集(理化作用);第二步,初始吸引力保持多细胞接触(理化作用、生物作用);第三步,微生物聚集生长(生物作用);第四步,水力剪切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理化作用)。该理论明确了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理化作用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的过程。
对于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运行来说,所面临的最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较长的颗粒化启动周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加快颗粒化启动至关重要。颗粒化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有机负荷、液体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底物特性、反应器pH、反应器温度、添加聚合物、添加阳离子等。已有的基于改变环境条件或外源添加聚合物或阳离子都是间接的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来促进微生物的聚集生长,在目前理论指导下,厌氧污泥培养周期为2-8个月甚至更长,且成形的颗粒污泥的稳定培养还需一定的时间,期间需要长时间保持高有机负荷和高水力剪切等条件,导致其培养成本高居不下。
为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和增大污泥粒径,目前多数的解决方法多是从增加反应区的剪切力或投加聚合中心着手,如:中国专利号:201410425118.9,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用于增大颗粒污泥粒径的上升式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专利申请文件,该发明涉及一种升流式的厌氧反应器,设有升流式厌氧反应器、进水管、循环泵;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上部为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和回流口,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管通过循环泵与进水口连通,循环管的一端与回流口连通,循环管的另一端与进水口连通,数个针头水平设置在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侧壁上,且针尖朝向反应器内腔。中国专利号:201410025387.6,公开日:2014年05月07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及其工程化快速培养方法的专利申请文件,该发明将市政污泥与PVA凝胶小球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工业厌氧反应器,然后进市政废水并保持出水回流,得到的PVA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性能。
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AHL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用来进行通讯交流、协调群体性菌群行为的信号分子,受其调控的微生物群体行为包括特定有机物的降解、Ti质粒共轭转运、生物体发光、EPS分泌和生物膜的聚集与形成等,其中EPS分泌和生物膜的聚集与形成与污泥颗粒化密切相关。由于其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具有通用性,使得利用AHLs调控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群体行为成为可能。
尽管关于AHLs信号分子调控微生物生化行为的报道越来越多,但这些报道主要着眼于好氧污泥的颗粒化和促进生物膜形成,而对于信号分子在厌氧污泥颗粒化中的调控研究尚缺乏***研究,通过信号分子精准的控制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成长更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用针筒等方式加入信号分子,加入方式随意,影响了信号分子与厌氧污泥颗粒接触效率。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厌氧污泥颗粒化技术存在的信号分子加入方式随意,信号分子与厌氧污泥颗粒接触效率低,信号分子不能精确的控制厌氧污泥颗粒的成长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厌氧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信号分子与厌氧污泥颗粒接触效率,精确控制厌氧污泥颗粒成长,进而用于处理有机废水。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调节池、加药池、保温层、EGSB反应器和出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EGSB反应器内下部集成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管道,加药进样口,所述加药装置上部设有加药进样口,所述加药进样口与加药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药管道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加药管道的外圆周表面嵌入所述的EGSB反应器内壁,沿所述加药管道的内壁圆周均匀分布有中空超滤纤维膜。
优选的,所述的中空超滤纤维膜与所述加药管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中空超滤纤维膜的截留分子量为400-500道尔顿。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接种絮状污泥至EGSB反应器内,打开进水泵,采用连续流进水方式,将有机废水输送至EGSB反应器内,进行厌氧污泥的初步培养;
(B)在加药池中配制信号分子溶液,随着厌氧污泥颗粒化启动,粒径逐渐增大,根据平均粒径的不同,相应调节加药池中信号分子浓度,所述加药池中信号分子浓度添加量按照如下方式控制:
当r≤200μm时,加入AHLs信号分子,控制c=50μmol/L;
当200μm<r≤500μm时,加入AHLs信号分子,控制c=5μmol/L;
当r>500μm时,加入AHLs信号分子,控制c=0.5μmol/L;
r为反应器中的厌氧污泥颗粒平均粒径,c为信号分子AHLs在加药池中总浓度;
(C)加药泵将加药池中的信号分子泵入加药装置中,再进入EGSB反应器内,控制加药泵进水流速与进水泵进水流速比例为1:9。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信号分子溶液为信号分子与水混合所得。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信号分子为C4-HSL、C6-HSL、C7-HSL、C8-HSL、C10-HSL、C12-HSL、C14-HSL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信号分子溶液每12小时配制一次。
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信号分子进入所述EGSB反应器中具体过程为:加药泵将加药池中的信号分子泵入所述加药装置的加药进样口,所述信号分子从所述加药进样口进入加药管道中,再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内。
3.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本发明通过加药泵将加药池中的信号分子加入到加药进样口中,再进入到加药管道中,再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而进入EGSB反应器中与厌氧污泥混合,由于中空超滤纤维膜为均匀的分布在加药管道内壁,再结合加药泵和进水泵之间流速比例的控制,信号分子能够持续,均匀的流入厌氧污泥中,充分混合,大大提高接触效率,进而缩短厌氧污泥颗粒化周期,降低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明确了厌氧污泥颗粒粒径与加药池中信号分子浓度关系,在厌氧污泥颗粒成长的初期(r≤200μm)、中期(200μm<r≤500μm)、末期(500μm<r)三个不同时期,加药池加入不同浓度的信号分子,在初期阶段加入高浓度(c=50μmol/L)的信号分子促进污泥快速形成颗粒晶核,为污泥快速成长提供富集中心;中期阶段,随着微生物的聚集生长,微生物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量逐渐增多,加入中浓度(c=5μmol/L)的信号分子以维持厌氧污泥颗粒粒径快速增长;末期阶段,微生物密度进一步升高,在保证颗粒化促进效果的前提下,为进一步降低投加成本,加入低浓度(c=0.5μmol/L)的信号分子以促进厌氧污泥成长为成熟的颗粒污泥。
通过发明人的艰辛探索,以加入信号分子C8-HSL为例,加入C8-HSL为R1组,不加信号分子为R0组,厌氧污泥初始粒径均为92μm,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在初期阶段28天结束后,R1组平均粒径为224μm,R0组平均粒径为181μm;在中期阶段28天结束后,R1组平均粒径为558μm,R0组平均粒径为320μm;在末期阶段35天结束后,R1组平均粒径为1120μm,R0组平均粒径为680μm。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下,相同天数,R1组平均粒径比R0组平均粒径大1.6倍,大大加快了颗粒化进程,缩短了颗粒化启动周期,形成的颗粒污泥活性高,稳定性好。
(3)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和方法的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效率,成本低,大大缩短颗粒化所需时间,且形成的颗粒污泥稳定性好,强化了污泥颗粒化效果。
(4)加药池中的信号分子用水溶解,成本低廉,溶解性好,利于保存信号分子活力,同时也方便与厌氧污泥的混合。
(5)加药池中的信号分子每12小时配制一次,保证了信号分子的活力。
(6)本发明所投加的信号分子是微生物自身的一种调控机制,因此基于AHLs的群体感应应用是一种绿色的、无毒的、环境友好的污水生物处理调控手段,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药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2、进水泵;3、加药池;4、加药泵;5、保温层;6、EGSB反应器;7、回流泵;8、出水池;9、加药装置;10、中空纤维式超滤膜;11、加药管道;12、加药进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调节池1、加药池3、EGSB反应器6和出水池8,EGSB反应器外侧为水浴保温层5,调节池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进水泵2、EGSB反应器6的底部进水口相连,加药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加药泵4、EGSB反应器6内下部集成的加药装置9的加药进样口12相连,EGSB反应器上端的回流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回流泵、EGSB反应器下部的回流进水口相连,EGSB反应器顶端的出水口与出水池相连。
如图2所示,圆柱形加药管道11的外圆周表面嵌入EGSB反应器6内壁,沿所述加药管道11的内壁圆周均匀分布有中空超滤纤维膜10,加药管道11与中空超滤纤维膜10相连通。
在加药池3中配制好信号分子溶液后,通过加药泵4持续的泵入加药装置9中的加药进样口12,再流入与加药进样口9相连的加药管道11,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6中。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信号分子的持续、均匀的扩散到反应器中,与厌氧污泥混合均匀,提供接触效率,加快颗粒化进程,缩短厌氧污泥的颗粒化启动周期。
实施例2
采用两套本发明的一体化装置,两套装置的结构一样,其区别在于:一套不添加信号分子,记为R0;一套添加信号分子,记为R1。同时接种同样的厌氧污泥进行颗粒化启动,比较其颗粒化速率。
初始接种浓度为30g/L,污泥平均粒径92μm;一体化装置有效容积为1.87L。
所述的污水采用实验室模拟有机废水,其组分为:葡萄糖1111-3333mg/L,氨氮为27.8-83.3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28-83.9mg/L,碳酸氢钠1000-3000mg/L;有机废水中还添加了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别为,铁离子浓度5.2mg/L,钙离子浓度10.8mg/L,镁离子弄滴2.4mg/L,铜离子浓度0.05mg/L,硼浓度0.02mg/L,镍离子浓度0.04mg/L,锌离子浓度0.04mg/L,钴离子浓度0.02mg/L,锰离子浓度0.02mg/L;
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反应器温度控制在35±1℃,pH控制在7.2-7.5。将接种污泥接种至EGSB反应器内,打开进水泵,将合成有机废水从EGSB反应器的底部输送至反应器内,采用连续流进水方式。初始进水浓度为葡萄糖1111mg/L,氨氮27.8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28mg/L,碳酸氢钠1000mg/L,微量元素浓度同上。控制加药泵进水流速与进水泵进水流速比例为1:9,在加药池3中配制好溶液后,通过加药泵4持续的泵入加药装置9中的加药进样口12,再流入与加药进样口9相连的加药管道11,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6中,整个过程中,整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调节回流泵流速,控制回流比为0.6以使装置内上升流速为0.1m/h。对照组R0中加药池里装自来水,实验组R1中加药池内为浓度为50μmol/L的C8-HSL水溶液,该水溶液每12h新鲜配制一次,以保证信号分子的有效性。运行期间对照组R0和实验组R1的加药装置每7天用纯水冲洗15-30分钟。每7天采用粒度仪测量污泥颗粒粒径,经过28天运行,R0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74%,平均粒径由92μm增长至181μm;R1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78%,平均粒径由92μm增长至224μm;
(2)提高合成有机废水进水浓度为葡萄糖2222mg/L,氨氮55.6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56mg/L,碳酸氢钠2000mg/L,微量元素浓度同上。控制加药泵和进水泵流速不变,在加药池3中配制好溶液后,通过加药泵4持续的泵入加药装置9中的加药进样口12,再流入与加药进样口9相连的加药管道11,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6中,整个过程中,整体水力停留时间保持为12h,调节回流泵流速,将回流比为提升至2.3以使装置内上升流速为0.20m/h。实验组R1的加药池内的C8-HSL浓度降至20μmol/L。再经过28天运行,R0的COD去除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80%,平均粒径由181μm逐步增长至320μm;R1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84%,平均粒径由224μm增长至588μm;
(3)进一步提高合成有机废水进水浓度为葡萄糖3333mg/L,氨氮83.3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83.9mg/L,碳酸氢钠3000mg/L,微量元素浓度同上。控制加药泵和进水泵流速不变,在加药池3中配制好溶液后,通过加药泵4持续的泵入加药装置9中的加药进样口12,再流入与加药进样口9相连的加药管道11,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6中,整个过程中,整体水力停留时间保持为12h,调节回流泵流速,将回流比为提升至5.7以使装置内上升流速为0.40m/h。实验组R1的加药池内的C8-HSL浓度降至5μmol/L。再经过35天运行,R0的COD去除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82%,平均粒径由420μm逐步增长至680μm;R1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87%,平均粒径由588μm增长至1.12mm;
添加了信号分子C8-HSL的实验组R1驯化的颗粒污泥粒径更大,颗粒结构更加稳定,颗粒化速率更快。
实施例2结果见下表1
表1:实施例2颗粒化启动周期内,粒径增长
Figure BDA0001403139040000061
实施例3
采用两套本发明的一体化装置,一套不添加信号分子,一套添加信号分子,同时接种同样的厌氧污泥进行颗粒化启动,比较其颗粒化速率。
不添加信号分子的一体化装置作为对照组,记为R0,添加信号分子的一体化装置作为实验组,记为R1。初始接种浓度为30g/L,污泥平均粒径122μm;一体化装置有效容积为1.87L。
所述的污水采用实验室模拟有机废水,其组分为:葡萄糖1111-3333mg/L,氨氮为27.8-83.3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28-83.9mg/L,碳酸氢钠1000-3000mg/L;有机废水中还添加了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别为,铁离子浓度5.2mg/L,钙离子浓度10.8mg/L,镁离子弄滴2.4mg/L,铜离子浓度0.05mg/L,硼浓度0.02mg/L,镍离子浓度0.04mg/L,锌离子浓度0.04mg/L,钴离子浓度0.02mg/L,锰离子浓度0.02mg/L;
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反应器温度控制在35±1℃,pH控制在7.2-7.5。将接种污泥接种至EGSB反应器内,打开进水泵,将合成有机废水从EGSB反应器的底部输送至反应器内,采用连续流进水方式。初始进水浓度为葡萄糖1111mg/L,氨氮27.8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28mg/L,碳酸氢钠1000mg/L,微量元素浓度同上,进行厌氧污泥的初步培养。控制加药泵进水流速与进水泵进水流速比例为1:9,在加药池3中配制好溶液后,通过加药泵4持续的泵入加药装置9中的加药进样口12,再流入与加药进样口9相连的加药管道11,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6中,整个过程中,且整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调节回流泵流速,控制回流比为0.6以使装置内上升流速为0.10m/h。对照组R0中加药池里装自来水,实验组R1中加药池内信号分子水溶液中含有浓度为25μmol/L的C10-HSL和浓度为25μmol/L的C12-HSL,两种信号分子浓度比为1:1。该水溶液每12h新鲜配制一次,以保证信号分子的有效性。运行期间对照组R0和实验组R1的加药装置每7天用纯水冲洗15-30分钟。每7天采用粒度仪检测污泥颗粒粒径。经过28天运行,R0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78%,平均粒径由122μm增长至172μm;R1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80%,平均粒径由122μm增长至236μm;
(2)提高合成有机废水进水浓度为葡萄糖2222mg/L,氨氮55.6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56mg/L,碳酸氢钠2000mg/L,微量元素浓度同上。控制加药泵和进水泵流速不变,在加药池3中配制好溶液后,通过加药泵4持续的泵入加药装置9中的加药进样口12,再流入与加药进样口9相连的加药管道11,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6中,整个过程中,整体水力停留时间保持为12h,调节回流泵流速,将回流比为提升至1.5以使装置内上升流速为0.15m/h。实验组R1的加药池内信号分子水溶液中含有浓度为8μmol/L的C10-HSL和浓度为16μmol/L的C12-HSL。该水溶液每12h新鲜配制一次,以保证信号分子的有效性。运行期间对照组R0和实验组R1的加药装置每7天用纯水冲洗15-30分钟。再经过28天运行,R0的COD去除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82%,平均粒径由172μm逐步增长至312μm;R1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84%,平均粒径由236μm增长至524μm;
(3)进一步提高合成有机废水进水浓度为葡萄糖3333mg/L,氨氮83.3mg/L,二水合磷酸二氢钠83.9mg/L,碳酸氢钠3000mg/L,微量元素浓度同上。控制加药泵和进水泵流速不变,在加药池3中配制好溶液后,通过加药泵4持续的泵入加药装置9中的加药进样口12,再流入与加药进样口9相连的加药管道11,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中,进入EGSB反应器6中,整个过程中,整体水力停留时间保持为12h,调节回流泵流速,将回流比为提升至2.3以使装置内上升流速为0.20m/h。实验组R1的加药池内信号分子水溶液中含有浓度为0.5μmol/L的C10-HSL和浓度为4.5μmol/L的C12-HSL。该水溶液每12h新鲜配制一次,以保证信号分子的有效性。运行期间对照组R0和实验组R1的加药装置每7天用纯水冲洗15-30分钟。再经过35天运行,R0的COD去除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84%,平均粒径由312μm逐步增长至592μm;R1的COD去除率逐步稳定在88%,平均粒径由524μm增长至0.98mm;
添加了信号分子C10-HSL和C12-HSL的实验组R1相比于不添加信号分子的对照组R0,颗粒化粒径更大,颗粒化速率更快。
实施例3结果见下表2
表2:实施例3颗粒化启动周期内,粒径增长
Figure BDA0001403139040000081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创造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附图中所示也只是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发,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包括调节池(1)、加药池(3)、保温层(5)、EGSB反应器(6)和出水池(8),所述调节池(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进水泵(2)、EGSB反应器(6)的底部进水口相连,所述EGSB反应器(6)顶端的出水口与出水池(8)相连,所述EGSB反应器(6)外侧为保温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EGSB反应器(6)内下部集成有加药装置(9),所述加药装置(9)包括加药管道(11),加药进样口(12),所述加药装置(9)上部设有加药进样口(12),所述加药进样口(12)与加药管道(11)连接,加药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加药泵(4)、EGSB反应器(6)内下部集成的加药装置(9)的加药进样口(12)相连,加药泵(4)将加药池中(3)的信号分子泵入加药装置(9)中,再进入EGSB反应器(6)内;所述加药管道(11)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加药管道(11)的外圆周表面嵌入所述的EGSB反应器(6)内壁,沿所述加药管道(11)的内壁圆周均匀分布有中空超滤纤维膜(10);所述的中空超滤纤维膜(10)与所述加药管道(1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超滤纤维膜(10)的截留分子量为400-500道尔顿。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接种絮状污泥至EGSB反应器(6)内,打开进水泵(2),采用连续流进水方式,将有机废水输送至EGSB反应器(6)内,进行厌氧污泥的初步培养;
(B)在加药池(3)中配制信号分子溶液,随着厌氧污泥颗粒化启动,粒径逐渐增大,根据平均粒径的不同,相应调节加药池(3)中信号分子浓度,所述加药池(3)中信号分子浓度添加量按照如下方式控制:
当r≤200μm时,加入AHLs信号分子,控制c=50μmol/L;
当200μm<r≤500μm时,加入AHLs信号分子,控制c=5μmol/L;
当r>500μm时,加入AHLs信号分子,控制c=0.5μmol/L;
r为反应器中的厌氧污泥颗粒平均粒径,c为信号分子AHLs在加药池中总浓度;
(C)加药泵(4)将加药池(3)中的信号分子泵入加药装置(9)中,再进入EGSB反应器(6)内,控制加药泵进水流速与进水泵进水流速比例为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信号分子溶液为信号分子与水混合所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信号分子为C4-HSL、C6-HSL、C7-HSL、C8-HSL、C10-HSL、C12-HSL、C14-HSL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信号分子溶液每12小时配制一次。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信号分子进入所述EGSB反应器(6)中具体过程为:加药泵(4)将加药池(3)中的信号分子泵入所述加药装置(9)的加药进样口(12),所述信号分子从所述加药进样口(12)进入加药管道(11)中,再进入中空超滤纤维膜(10)中,进入EGSB反应器(6)内。
CN201710807883.0A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7352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883.0A CN107352646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883.0A CN107352646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2646A CN107352646A (zh) 2017-11-17
CN107352646B true CN107352646B (zh) 2020-02-14

Family

ID=60290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7883.0A Active CN107352646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2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7930B (zh) * 2017-12-15 2021-02-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控制高负荷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上浮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3084A (ja) * 1999-03-16 2000-09-26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廃水処理設備及び廃水処理方法
CN103626290A (zh) * 2013-11-05 2014-03-12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快速驯化反应器及快速驯化方法
CN105923760A (zh) * 2016-06-16 2016-09-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群体感应机制快速形成厌氧氨氧化颗粒的装置和运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3084A (ja) * 1999-03-16 2000-09-26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廃水処理設備及び廃水処理方法
CN103626290A (zh) * 2013-11-05 2014-03-12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快速驯化反应器及快速驯化方法
CN105923760A (zh) * 2016-06-16 2016-09-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群体感应机制快速形成厌氧氨氧化颗粒的装置和运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2646A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8352B (zh) 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两级回流式同步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CN104150716B (zh) 利用一种处理寒区低温低碳氮比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处理寒区低温低碳氮比污水的方法
CN107352647B (zh) 一种提高厌氧污泥颗粒化效率的方法
CN100478287C (zh)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填料的挂膜方法
CN102010058B (zh)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CN101580297B (zh) 一种污泥内循环生物滤池挂膜方法
CN100369836C (zh) 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CN101372378B (zh) Sbr用于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快速启动的方法
CN105540846A (zh) 低碳源城市污水改良uct自养脱氮除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6222091B (zh) 一种腐殖质还原菌的厌氧培养方法
CN102701442A (zh) 一种水源水生物脱氮***快速启动方法
CN109734198A (zh) 一种废水处理的双氧层生物膜反应器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3112948B (zh) 低基质浓度高上升流速快速培养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方法
CN111268796A (zh) 一种厌氧/缺氧填料和分段进水三级ao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及方法
CN110655183B (zh) 一种弱磁场强化好氧污泥颗粒化及除污性能的方法
CN105621615A (zh) 倒置a2/o分段进水耦合好氧颗粒污泥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装置
CN104045158B (zh) 一种强化污水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及方法
CN103723829B (zh) 一种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培养装置及方法
CN105601025A (zh) 一种养殖废水高效降解脱氮处理***及处理方法
CN107973398A (zh) 一种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推进式反应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N107352646B (zh) 一种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05366802A (zh) 一种生态滤池装置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9133345A (zh) 一种快速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
CN106587349B (zh) 高氨氮高有机物玉米深加工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2625975U (zh) 分段进水工艺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