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0884U - 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0884U
CN213820884U CN202023182165.5U CN202023182165U CN213820884U CN 213820884 U CN213820884 U CN 213820884U CN 202023182165 U CN202023182165 U CN 202023182165U CN 213820884 U CN213820884 U CN 213820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ntainer
positioning
shell
casing
liqui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21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慧民
张弘光
王帅
江太阳
罗绍生
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821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0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0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0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壳体;内胆,位于壳体内,内胆的外壁与壳体之间形成换热腔;定位结构,壳体与内胆通过定位结构可拆装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和内胆通过定位结构可拆装连接,也就是说,可通过定位结构使壳体与内胆装配在一起,亦可通过定位结构使壳体与内胆相分离。故而,当需要清洗液体容器时,可将内胆由壳体内拆卸下来,以对内胆和壳体进行清理,可保证对液体容器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定位结构可保证壳体和内胆之间有效装配,可保证内胆与壳体之间的配合尺寸,进而可保证壳体与内胆之间限定出的换热腔的有效容积,为利用换热腔对内胆内的温度较高的饮品进行换热,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液体容器包括内胆和壳体,内胆和壳体固定连接,不便于对内胆进行清洗,易滋生细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壳体;内胆,位于壳体内,内胆的外壁与壳体之间形成换热腔;定位结构,壳体与内胆通过定位结构可拆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体容器包括壳体、内胆和定位结构。其中,壳体和内胆通过定位结构可拆装连接,也就是说,可通过定位结构使壳体与内胆装配在一起,亦可通过定位结构使壳体与内胆相分离。故而,当需要清洗液体容器时,可将内胆由壳体内拆卸下来,以对内胆和壳体进行清理,可保证对液体容器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可保证壳体和内胆之间有效装配,可保证内胆与壳体之间的配合尺寸,进而可保证壳体与内胆之间限定出的换热腔的有效容积,为利用换热腔对内胆内的温度较高的饮品进行换热,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壳体与内胆通过定位结构可拆装连接,故而可将内胆由壳体内取出,以便对换热腔进行清洗,以及对内胆的内腔及内胆的外壁进行清洗。该设置可保证内胆、换热腔使用的卫生性及清洁性,避免换热腔内滋生细菌,可保证液体容器使用的卫生性及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与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利用换热腔对内胆内的高温饮品进行换热,快速降低高温饮品温度,以使通过液体容器流出的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具体地,通过换热腔来冷却内胆内的热水,从而使用户能够立即喝上降温到合适温度的温开水甚至是冷开水,实现了将热水降低至指定温度,可以直接饮用,既不需要用户等待,又可避免长时间冷却热水所带来的易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等问题,达到即时饮用温热饮品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液体容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件,内胆的底部和壳体通过第一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件,利用第一定位件将内胆的底部和壳体装配在一起。该设置即可保证内胆与壳体装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又可减小用于装配内胆和壳体的器件对换热腔的占用率,以确保后续换热腔进行换热的液体容量。另外,由于内胆和壳体的装配连接处位于内胆的底部,故而,第一定位件不会外露出来,可保证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及流畅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部,设于壳体;第二定位部,设于内胆的底壁,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连接,以使内胆的底部和壳体可拆装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连接,来实现内胆的底部与壳体装配连接。亦可使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分离,来实现将内胆由壳体上拆卸下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凸起部,另一个为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配合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使得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凸起部,另一个为凹陷部。利用凸起部与凹陷部的配合来实现内胆与壳体安装、定位。同时,由于凸起部会伸入到凹陷部内,故而该设置增大了内胆的底壁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有利于提升内胆与壳体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避免内胆相对于壳体发生倾斜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通过凸起部与凹陷部的配合来实现内胆与壳体的定位,无需增加额外的装配零件,结构简单,不会增加制造成本,可靠性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凸起部的横截面中,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椭圆形或多边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凸起部的结构,使得在凸起部的横截面中,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椭圆形或多边形。即,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非圆形结构。该设置使得旋合液体容器的盖体和壳体时,即使盖体与内胆的开口端相接触,也不会带动内胆一起旋转,故而不会导致内胆歪斜。也就是说,通过限定凸起部的结构,凸起部与凹陷部相配合而不会发生内胆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发生转动的情况,进而可保证内胆与壳体装配的稳固性及有效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壳体的顶部至底部的投影,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连接处位于壳体的底壁的中心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连接处的设置位置,使得沿壳体的高度的投影,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连接处位于壳体的底壁的中心处,这样,可保证内胆的不同部位与壳体之间间隙的均等化,这样,可保证内胆位于壳体的中部,且不会偏心,这样,可避免内胆在壳体内倾斜偏摆。另外,该设置可保证壳体与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的换热腔的体积的均匀化,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内胆的侧壁和壳体通过第二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利用第二定位件将内胆的侧壁和壳体装配在一起。该设置即可保证内胆与壳体装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又可减小用于装配内胆和壳体的器件对换热腔的占用率,以确保后续换热腔进行换热的液体容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定位件沿内胆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二定位件的设置位置,使得多个第二定位件沿内胆的周向间隔布置,这样,可保证内胆的不同部位与壳体之间间隙的均等化,这样,可保证内胆位于壳体的中部,且不会偏心,这样,可避免内胆在壳体内倾斜偏摆。另外,该设置可保证壳体与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的换热腔的体积的均匀化,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靠近内胆的开口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定位件靠近内胆的开口端,以保证内胆的开口端处获得可靠的支撑、定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包括:定位凸块,定位凸块的一端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一者相连接,定位凸块的另一端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定位件与内胆和壳体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定位件包括定位凸块,使得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一者与定位凸块的一端相连接,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与定位凸块的另一端相抵靠。即,内胆的侧壁和壳体通过定位凸块装配在一起,定位凸块限定了内胆与壳体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形成的换热腔的容积。当然,亦可使定位凸块的另一端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相分离,以实现将内胆由壳体上拆卸下来。该设置便于操作,装配可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包括弹性定位部,弹性定位部的一端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一者相连接,弹性定位部的另一端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定位件与内胆和壳体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定位件包括弹性定位部,使得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一者与弹性定位部的一端相连接,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与弹性定位部的另一端相抵靠。即,内胆的侧壁和壳体通过弹性定位部装配在一起,弹性定位部限定了内胆与壳体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形成的换热腔的容积。当然,亦可使弹性定位部的另一端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相分离,以实现将内胆由壳体上拆卸下来。该设置具有便于操作,装配可靠。
具体地,当内胆至于壳体内时,弹性定位部会与内胆或壳体相接触,继而被压缩变形,该设置可有效保证内胆与壳体之间间隙的均衡性,且使得多个弹性定位部受压产生的反作用力亦相等,因此内胆在水平方向上会处于壳体的中心的位置,实现可靠定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弹性定位部包括:支撑段,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一者相连接;抵接段,支撑段被配置为能够支撑抵接段,以使抵接段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定位部包括支撑段和抵接段。通过合理设置支撑段和抵接段的配合结构,使得支撑段能够支撑抵接段,由于内胆压入壳体的过程中,挤压弹性定位部,以使抵接段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该设置为抵接段形变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支持,进而为弹性定位部与内胆的侧壁和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内胆包括保温结构,保温结构能够对内胆保温。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内胆的结构,使得内胆包括保温结构,利用保温结构对内胆进行保温。当无需即饮液体容器内的饮品时,可利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内胆对其内的饮品保温,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以实现对内胆内的饮品进行保温。也就是说,液体容器既具有保温功能,又具有快速换热功能,丰富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连接,且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形成空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相连接,且使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能够限定出空腔具有优良的保温及隔热性能,减少传热量又能减少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以实现对内胆内的饮品保温的目的,以减小内胆内的热量向内胆外部区域传导的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设有相变层,相变层能够与换热腔换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变层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相变层中,实现利用相变层快速调节内胆的饮品温度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相变潜热简称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上述提到的相变层的相变潜热是相变材料在固体和饮品之间转变时的相变潜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体容器还包括:盖体,与壳体可开合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盖体,使得盖体与壳体可开合连接。即,利用盖体来密封或打开壳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一盖本体与内胆对应设置;第二盖本体,第二盖本体围设于第一盖本体的周侧,第一盖本体和第二盖本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与换热腔相连通;第一通道,设于第一盖本体,第一通道连通内胆和换热腔;第二通道,设于第二盖本体,第二通道连通换热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包括第一盖本体、第二盖本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设于第一盖本体,第一通道连通内胆和换热腔,第二通道设于第二盖本体,第二通道连通换热腔。这样,盖体与壳体和内胆配合使用时,内胆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道流入换热腔内,通过换热腔进行快速降温,并可通过第二通道流出液体容器,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该设置在盖体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具有出水功能,而无需在内胆和壳体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相对于内胆和壳体的扣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的出水顺畅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盖体与杯体扣合不到位而导致无法顺畅出水的问题,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盖本体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内胆内;盖体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能够密封内胆与伸入内胆内的第一盖本体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盖体与壳体和内胆装配在一起时,第一盖本体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到内胆中,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内胆与伸入内胆内的第一盖本体的连接处,以对第一盖本体和内胆的连接处进行有效密封,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倾斜时,内胆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的密封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的顶端伸入容纳腔内且与容纳腔的腔壁可拆装连接;盖体还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能够密封壳体的顶端和容纳腔的腔壁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密封圈位于壳体的顶端和容纳腔的腔壁的连接处,且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壳体的顶端和容纳腔的腔壁的连接处,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倾斜时,换热腔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壳体的顶端伸入容纳腔内且与容纳腔的腔壁可拆装连接,即,合理设置壳体与盖体的配合结构,该设置在保证壳体与盖体的装配稳固性的同时,增大了盖体与壳体的配合面积,有利于提升盖体与壳体装配的气密性。
具体地,壳体的顶端伸入容纳腔内且与容纳腔的腔壁螺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胆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胆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胆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液体容器,110壳体,120内胆,130换热腔,140定位结构,142第一定位件,1422第一定位部,1424第二定位部,144定位凸块,146弹性定位部,1462支撑段,1464抵接段,148保温结构,1482第一壁面,1484第二壁面,1486空腔,150相变层,160盖体,162第一盖本体,164第一密封圈,166第二密封圈,168第二盖本体,170容纳腔,172第一通道,174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液体容器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7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其中,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
详细地,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其中,壳体110和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也就是说,可通过定位结构140使壳体110与内胆120装配在一起,亦可通过定位结构140使壳体110与内胆120相分离。故而,当需要清洗液体容器100时,可将内胆120由壳体110内拆卸下来,以对内胆120和壳体110进行清理,可保证对液体容器100清洗的有效性及彻底性,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140可保证壳体110和内胆120之间有效装配,可保证内胆120与壳体110之间的配合尺寸,进而可保证壳体110与内胆120之间限定出的换热腔130的有效容积,为利用换热腔130对内胆120内的温度较高的饮品进行换热,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故而可将内胆120由壳体110内取出,以便对换热腔130进行清洗,以及对内胆120的内腔及内胆120的外壁进行清洗。该设置可保证内胆120、换热腔130使用的卫生性及清洁性,避免换热腔130内滋生细菌,可保证液体容器100使用的卫生性及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与内胆120的外壁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利用换热腔130对内胆120内的高温饮品进行换热,快速降低高温饮品温度,以使通过液体容器100流出的饮品的温度适宜饮用,进而达到即时饮用饮品的目的。具体地,通过换热腔130来冷却内胆120内的热水,从而使用户能够立即喝上降温到合适温度的温开水甚至是冷开水,实现了将热水降低至指定温度,可以直接饮用,既不需要用户等待,又可避免长时间冷却热水所带来的易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等问题,达到即时饮用温热饮品的目的。
具体地,沿壳体1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壳体110的顶部位于内胆120的开口端的上方,故而,通过将液体容器100倾斜一定角度后,内胆120内的液体可通过内胆120的开口端流入换热腔130中。
液体容器100包括以下任一种:保温杯、水壶,炖盅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2:
如图1、图7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140包括第一定位件142,第一定位件142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可拆装连接。
详细地,定位结构140包括第一定位件142,利用第一定位件142将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装配在一起。该设置即可保证内胆120与壳体110装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又可减小用于装配内胆120和壳体110的器件对换热腔130的占用率,以确保后续换热腔130进行换热的液体容量。另外,由于内胆120和壳体110的装配连接处位于内胆120的底部,故而,第一定位件142不会外露出来,可保证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及流畅性。
实施例3:
如图1、图3、图4、图7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包括第一定位件142,第一定位件142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142包括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第一定位部1422设于壳体110,第二定位部1424设于内胆120的底壁,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配合连接,以使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可拆装连接。
详细地,第一定位件142包括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通过第一定位部1422与第二定位部1424相连接,来实现内胆120的底部与壳体110装配连接。亦可使第一定位部1422与第二定位部1424相分离,来实现将内胆120由壳体110上拆卸下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内胆120的底壁和壳体110通过一个第一定位件142可拆装连接。如,第一定位件142的一端与内胆120的底壁相连接,第一定位件142的另一端与壳体110相抵靠;再如,第一定位件142的一端与壳体110相连接,第一定位件142的另一端与内胆120的底壁相抵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中的一个为凸起部,另一个为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配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22为凸起部,第二定位部1424为凹陷部。利用凸起部与凹陷部的配合来实现内胆120与壳体110安装、定位。同时,由于凸起部会伸入到凹陷部内,故而该设置增大了内胆120的底壁与壳体110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有利于提升内胆120与壳体110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避免内胆120相对于壳体110发生倾斜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凸起部与凹陷部的配合来实现内胆120与壳体110的定位,无需增加额外的装配零件,结构简单,不会增加制造成本,可靠性高。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中的一个为卡接部,另一个为卡接配合部,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卡设在一起。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中的一个为磁性部,另一个为磁性配合部,磁性部与磁性配合部磁吸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凸起部的横截面中,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椭圆形或多边形。通过合理设置凸起部的结构,使得在凸起部的横截面中,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椭圆形或多边形。即,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非圆形结构。该设置使得旋合液体容器100的盖体160和壳体110时,即使盖体160与内胆120的开口端相接触,也不会带动内胆120一起旋转,故而不会导致内胆120歪斜。也就是说,通过限定凸起部的结构,凸起部与凹陷部相配合而不会发生内胆1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110发生转动的情况,进而可保证内胆120与壳体110装配的稳固性及有效性。
具体地,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的多边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及六边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的数量皆为一个。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2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定位部1424的数量为多个,一个第一定位部1422配备有一个第二定位部1424。该设置增大了壳体110与内胆120的底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内胆120与壳体110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避免内胆120相对于壳体110发生倾斜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沿壳体110的顶部至底部的投影,第一定位部1422与第二定位部1424的连接处位于壳体110的底壁的中心处。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定位部1422和第二定位部1424的连接处的设置位置,使得沿壳体110的顶部至底部的投影,第一定位部1422与第二定位部1424的连接处位于壳体110的底壁的中心处,这样,可保证内胆120的不同部位与壳体110之间间隙的均等化,这样,可保证内胆120位于壳体110的中部,且不会偏心,这样,可避免内胆120在壳体110内倾斜偏摆。另外,该设置可保证壳体110与内胆120的外壁之间形成的换热腔130的体积的均匀化,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包括第一定位件142,第一定位件142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140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通过第二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详细地,定位结构140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利用第二定位件将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装配在一起。该设置即可保证内胆120与壳体110装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又可减小用于装配内胆120和壳体110的器件对换热腔130的占用率,以确保后续换热腔130进行换热的液体容量。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定位件沿内胆120的周向间隔布置。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二定位件的设置位置,使得多个第二定位件沿内胆120的周向间隔布置,这样,可保证内胆120的不同部位与壳体110之间间隙的均等化,这样,可保证内胆120位于壳体110的中部,且不会偏心,这样,可避免内胆120在壳体110内倾斜偏摆。另外,该设置可保证壳体110与内胆120的外壁之间形成的换热腔130的体积的均匀化,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靠近内胆120的开口端,以保证内胆120的开口端处获得可靠的支撑、定位。
具体地,壳体110内形成有第一标记线,内胆120设有第二标记线,当装配内胆120和壳体110时,根据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来定位内胆120的装配位置,如,使第一标记线与第二标记线相重合,或是,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错开布置。该设置有利于提升内胆120与壳体110的装配速度,可在不调试内胆120装配位置的情况下,顺利将内胆120装于壳体110内。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至4中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包括第一定位件142,第一定位件142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通过第二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第二定位件包括定位凸块144,定位凸块144的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一者相连接,定位凸块144的另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定位件与内胆120和壳体110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定位件包括定位凸块144,使得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一者与定位凸块144的一端相连接,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与定位凸块144的另一端相抵靠。即,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通过定位凸块144装配在一起,定位凸块144限定了内胆120与壳体110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形成的换热腔130的容积。当然,亦可使定位凸块144的另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分离,以实现将内胆120由壳体110上拆卸下来。该设置便于操作,装配可靠。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至4中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包括第一定位件142,第一定位件142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通过第二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二定位件包括弹性定位部146,弹性定位部146的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一者相连接,弹性定位部146的另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定位件与内胆120和壳体110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定位件包括弹性定位部146,使得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一者与弹性定位部146的一端相连接,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与弹性定位部146的另一端相抵靠。即,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通过弹性定位部146装配在一起,弹性定位部146限定了内胆120与壳体110之间的间距,以保证形成的换热腔130的容积。当然,亦可使弹性定位部146的另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分离,以实现将内胆120由壳体110上拆卸下来。该设置具有便于操作,装配可靠。
具体地,当内胆120至于壳体110内时,弹性定位部146会与内胆120或壳体110相接触,继而被压缩变形,该设置可有效保证内胆120与壳体110之间间隙的均衡性,且使得多个弹性定位部146受压产生的反作用力亦相等,因此内胆120在水平方向上会处于壳体110的中心的位置,实现可靠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还包括弹性圈,弹性圈套设于内胆120上,且弹性定位部146的一端与弹性圈相连接,弹性定位部146的另一端与壳体110相抵靠。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定位部14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定位部146均与环形弹性圈相连接。其中,弹性定位部146的形状相同,该设置使得不同位置处的弹性定位部146受压所产生的作用力相等,使得内胆120在水平方向上处于壳体110中心的位置,可保证内胆120与壳体110装配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弹性定位部146包括支撑段1462和抵接段1464,支撑段1462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一者相连接,支撑段1462被配置为能够支撑抵接段1464,以使抵接段1464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通过合理设置支撑段1462和抵接段1464的配合结构,使得支撑段1462能够支撑抵接段1464,由于内胆120压入壳体110的过程中,挤压弹性定位部146,以使抵接段1464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该设置为抵接段1464形变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支持,进而为弹性定位部146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抵接段1464弯折布置,有利于增强弹性定位部146的结构强度,可保证后续弹性定位部146发生弹性形变或复位的有效性,提高可靠且稳固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至少部分抵接段1464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即,增大抵接段1464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的接触面积,可保证壳体110与内胆120之间的换热腔130的容积。
具体地,弹性定位部146包括:硅胶和/或橡胶。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至4中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包括第一定位件142,第一定位件142内胆120的底部和壳体110通过第一定位件142可拆装连接,定位结构140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通过第二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定位件包括定位凸块144和弹性定位部146,定位凸块144的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一者相连接,定位凸块144的另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弹性定位部146的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一者相连接,弹性定位部146的另一端与内胆120的侧壁和壳体110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在本实施例中,沿壳体110的底部至顶部,定位凸块144位于弹性定位部146的上方。
实施例8:
如图1、图7和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的,内胆120包括保温结构148,保温结构148能够对内胆120保温。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内胆120的结构,使得内胆120包括保温结构148,利用保温结构148对内胆120进行保温。当无需即饮液体容器100内的饮品时,可利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内胆120对其内的饮品保温,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120,以实现对内胆120内的饮品进行保温。也就是说,液体容器100既具有保温功能,又具有快速换热功能,丰富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保温结构148包括第一壁面1482和第二壁面1484,第一壁面1482和第二壁面1484连接,且第一壁面1482和第二壁面1484之间形成空腔1486。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壁面1482和第二壁面1484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壁面1482和第二壁面1484相连接,且使第一壁面1482和第二壁面1484之间能够限定出空腔1486,空腔1486具有优良的保温及隔热性能,减少传热量又能减少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120以实现对内胆120内的饮品保温的目的,以减小内胆120内的热量向内胆120外部区域传导的量。
具体地,液体容器100还包括保温层,空腔1486内填充有保温层,即,通过向空腔1486内填充能阻滞热流传递的保温层,减少内胆120内的热量向外传递的量,以使大部分热量被锁定于内胆120,以实现对内胆120内的饮品保温的目的。
具体地,保温层由隔热材料制成,隔热材料包括:玻璃纤维、金、银、镍、铝箔及水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9:
如图1、图7和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110设有相变层150,相变层150能够与换热腔130换热。
详细地,相变层150可以起到存储冷量或热量的作用,故而可将冷量或热量提前存储在相变层150中,实现利用相变层150快速调节内胆120的饮品温度的目的。
具体地,壳体110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相连接,且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之间形成容置相变层150的腔室。
实施例10:
如图1、图2、图7、图8、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100包括壳体110、内胆120和定位结构14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与内胆120通过定位结构140可拆装连接。
进一步地,液体容器100还包括:盖体160,与壳体110可开合连接。
详细地,通过设置盖体160,使得盖体160与壳体110可开合连接。即,利用盖体160来密封或打开壳体110。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7、图8、图10、图11和图13所示,盖体160包括第一盖本体162、第二盖本体168、第一通道172和第二通道174,第一盖本体162与内胆120对应设置,第二盖本体168围设于第一盖本体162的周侧,第一盖本体162和第二盖本体168之间形成容纳腔170,容纳腔170与换热腔130相连通,第一通道172设于第一盖本体162,第一通道172连通内胆120和换热腔130,第二通道174设于第二盖本体168,第二通道174连通换热腔130。
其中,盖体160包括第一盖本体162、第二盖本体168、第一通道172和第二通道174,第一通道172设于第一盖本体162,第一通道172连通内胆120和换热腔130,第二通道174设于第二盖本体168,第二通道174连通换热腔130。这样,盖体160与壳体110和内胆120配合使用时,内胆120内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72流入换热腔130内,通过换热腔130进行快速降温,并可通过第二通道174流出液体容器100,达到即时饮用的效果。该设置在盖体160上设置水路,使得盖体160具有出水功能,而无需在内胆120和壳体110上设置水路,故而盖体160相对于内胆120和壳体110的扣合位置不会影响液体容器100的出水顺畅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盖体与杯体扣合不到位而导致无法顺畅出水的问题,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7、图8、图10、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盖本体162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内胆120内;盖体16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64,第一密封圈164能够密封内胆120与伸入内胆120内的第一盖本体162的连接处。当盖体160与壳体110和内胆120装配在一起时,第一盖本体162的一部分能够伸入到内胆120中,并通过第一密封圈164密封内胆120与伸入内胆120内的第一盖本体162的连接处,以对第一盖本体162和内胆120的连接处进行有效密封,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100倾斜时,内胆120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100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7、图8、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壳体110的顶端伸入容纳腔170内且与容纳腔170的腔壁可拆装连接,盖体16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166,第二密封圈166能够密封壳体110的顶端和容纳腔170的腔壁的连接处。第二密封圈166位于壳体110的顶端和容纳腔170的腔壁的连接处,且第二密封圈166用于密封壳体110的顶端和容纳腔170的腔壁的连接处,这样,可避免液体容器100倾斜时,换热腔130内的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可保证液体容器100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壳体110的顶端伸入容纳腔170内且与容纳腔170的腔壁可拆装连接,即,合理设置壳体110与盖体160的配合结构,该设置在保证壳体110与盖体160的装配稳固性的同时,增大了盖体160与壳体110的配合面积,有利于提升盖体160与壳体110装配的气密性。
具体地,壳体110的顶端伸入容纳腔170内且与容纳腔170的腔壁螺接。
具体实施例:
液体容器100(如,保温杯),包括壳体110(如杯体)、内胆120和盖体160,壳体110设有相变层150,内胆120位于壳体110内,内胆120的外壁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换热腔130。壳体110的底壁设有凸起部,内胆120的底壁设有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相配合,使内胆120与杯体可靠定位。同时,内胆120的开口端设有定位凸块144,定位凸块144与杯体内壁相配合,使内胆120上部分与杯体内壁可靠定位,这样实现了内胆120与杯体的定位。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
液体容器100包括:杯体、内胆120和盖体160,盖体160包括第一盖本体162、第二盖本体168、第一密封圈164、第二密封圈166、第一通道172和第二通道174。第一密封圈164装配在第一盖本体162上,可与内胆120的口部相配合,使内胆120内储存的热水不能从内胆120流出,实现密封和保温。
杯体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层内填充有相变层150,其作用是可以吸收与杯体的内壁相接触的热水的热量,使热水实现快速降温。
杯体的内底壁设有向上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可以与内胆120的底壁设置的凹陷部相配合,使内胆120与杯体处于对中的位置而不会偏心。
杯体的内壁与内胆120外壁构成的环形空腔为换热腔130。
内胆120的内腔为储存热水的空腔。
内胆120的口部的外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定位凸块144,定位凸块144可与杯体的内壁相配合,使内胆120的口部也与杯体处于对中位置。
凸起部、凹陷部、定位凸块144相配合,实现内胆120与壳体110稳固装配在一起,可以确保内胆120在杯体内不会发生上下偏摆,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保温原理:
先将热水储存在内胆120内,这时,热水与杯体的内壁不接触,又因为有盖体160对内胆120的口部进行密封,因此热水的热量散失很慢,可以长时间保温。
具体地,内胆120由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如,塑料内胆120、硅胶内胆120或木制内胆120,则可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
具体地,内胆120还可以为双层中空结构,中空层为抽真空层,可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双层中空内胆120可以为金属内胆120、塑料内胆120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快速降温原理:
倾斜保温杯,将内胆120内的热水倒入到换热腔130中,热水与杯体的内壁接触,热水的热量就会被相变层150吸收,迅速降低温度。同时,因为换热腔130为环形结构,该设置使得换热腔130只有一层较薄的热水与壳体110的相变层150接触,因此相变层150吸热的效率很高,有利于提升降温速度。
如图5所示,在凸起部的横截面中,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椭圆形或多边形,例如矩形、正方形等。这样在旋合盖体160的过程中,当旋合到第一密封圈164与内胆120的口部接触时,第一密封圈164产生的摩擦力就不会带动内胆120一起旋转,避免因内胆120歪斜,从而导致盖体160卡滞的情况发生。
如图6所示,定位凸块144的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这样可以使内胆120的口部获得可靠的支撑定位。
如图7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
该实施例中,将定位凸块144替换为弹性定位部146,且液体容器100还包括弹性圈,弹性圈套设于内胆120上,且弹性定位部146的一端与弹性圈相连接,弹性定位部146的另一端与壳体110相抵靠。当内胆120与弹性圈及弹性定位部146组成的组件放入到杯体时,弹性定位部146就会与壳体110的内壁接触,同时被向内压缩变形,因为多个弹性定位部146形状完全相同,其受压产生的反作用力亦相等,因此内胆120在水平方向上,会处于杯体中心的位置,实现可靠定位。
弹性定位部146的数量为3个或以上,这样可以使内胆120的口部获得可靠的支撑定位。
该设置可以抵消杯体内壁直径和内胆120口部直径的加工偏差带来的影响,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如图10所示,再一个实施例中:
内胆120的口部设置定位凸块144和弹性定位部146,即内胆120的口部同时通过定位凸块144和弹性定位部146进行定位。弹性定位部146为软弹性定位,可以抵消杯体内壁直径和内胆120口部直径的加工偏差带来的影响。当内胆120放入杯体内时,可作为初步定位;另外,定位凸块144可对内胆120的口部进行支撑和定位。定位凸块144与弹性定位部146相配合以保证内胆120和壳体110装配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内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内胆的外壁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换热腔;
定位结构,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胆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可拆装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第一定位件,所述内胆的底部和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
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壳体;
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内胆的底壁,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内胆的底部和所述壳体可拆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凸起部,另一个为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中,所述凸起部的轮廓线围成椭圆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壳体的顶部至底部的投影,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中心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
第二定位件,所述内胆的侧壁和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二定位件可拆装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内胆的周向间隔布置;和/或
所述第二定位件靠近所述内胆的开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
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的一端与所述内胆的侧壁和所述壳体中的一者相连接,所述定位凸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胆的侧壁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和/或
弹性定位部,所述弹性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内胆的侧壁和所述壳体中的一者相连接,所述弹性定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胆的侧壁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部包括:
支撑段,与所述内胆的侧壁和所述壳体中的一者相连接;
抵接段,所述支撑段被配置为能够支撑所述抵接段,以使所述抵接段与所述内胆的侧壁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者相抵靠。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包括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能够对所述内胆保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形成空腔。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有相变层,所述相变层能够与所述换热腔换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体,与所述壳体可开合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一盖本体与所述内胆对应设置;
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二盖本体围设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周侧,所述第一盖本体和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换热腔相连通;
第一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内胆和所述换热腔;
第二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换热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本体的一部分能够伸入所述内胆内;
所述盖体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内胆与伸入所述内胆内的所述第一盖本体的连接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顶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可拆装连接;
所述盖体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壳体的顶端和所述容纳腔的腔壁的连接处。
CN202023182165.5U 2020-12-25 2020-12-25 液体容器 Active CN213820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2165.5U CN213820884U (zh) 2020-12-25 2020-12-25 液体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2165.5U CN213820884U (zh) 2020-12-25 2020-12-25 液体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0884U true CN213820884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0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2165.5U Active CN213820884U (zh) 2020-12-25 2020-12-25 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0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88850B1 (en) Insulated cap
US4485636A (en) Container with cooling capability
JP5320318B2 (ja) 保冷容器
KR100828147B1 (ko) 생수병 단열 케이스
CN213769820U (zh) 用于罐装饮料的保冷容器
CN213820884U (zh) 液体容器
CN109984597B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US20150153088A1 (en) Cooling Utensil for Anti Freezing Crack or Distortion
JP2014037250A (ja) 二重ボトル構造
JP7174813B2 (ja) 飲用液を保存するための二重壁ポット
CN213208302U (zh) 储液装置
KR20070068316A (ko) 음료용 냉각컵
KR200460978Y1 (ko) 물통
JP2002046799A (ja) 冷却機能を備えた家庭用ビールサーバー
CN220937691U (zh) 一种保温壶
CN219742486U (zh) 一种温奶器的杯体结构及温奶器
CN118183067A (zh) 一种自适应的饮料容器套件
JPH0451743Y2 (zh)
CN214856168U (zh) 一种保温壶
CN216147877U (zh) 一种新型保温壶
CN211919522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带翻盖组件的保温桶
JP4948989B2 (ja) 携帯用飲料容器
CN211355080U (zh) 一种保温瓶
JP3239287U (ja) ステンレス製コーヒーカップ
CN216393730U (zh) 一种双层式新型陶瓷保温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