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6200U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6200U
CN213816200U CN202120141031.4U CN202120141031U CN213816200U CN 213816200 U CN213816200 U CN 213816200U CN 202120141031 U CN202120141031 U CN 202120141031U CN 213816200 U CN213816200 U CN 213816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ayer
substrat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10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410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6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6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6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和透射阴极层;发光层设置在衬底基板和透射阴极层之间;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透光区域,透射阴极层具有与每个透光区域对应的镂空区域,且镂空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通过在透射阴极层中设置镂空区域,并使镂空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从而可以使发光单元发出来的部分光通过镂空区域射出,由于镂空区域没有透射阴极层的遮挡,因此,可以使照射到镂空区域的光线完全射出,从而提升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体)是一种采用自发光元件的先进显示器,具有丰富的色彩,超薄和可以自由弯曲的优势。最初的OLED都是底发射型器件,光经过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后就会被TFT基板上的TFT器件和金属线路阻挡,从而影响实际的发光亮度。
为了提高OLED的发光亮度,提出了顶发射型器件,在顶发射器件中,由于发光层设置在TFT基板上,因此,基板中的TFT器件和金属线路就不会影响器件的出光面积,提高了OLED基板的发光亮度。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这种OLED基板的设计中,阴极通常无法做到全透明,从而影响了OLED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阴极不能做到全透明而影响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和透射阴极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透射阴极层之间;
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透光区域,所述透射阴极层具有与每个所述透光区域对应的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衬底基板、发光层和透射阴极层,并将发光层设置在衬底基板和透射阴极层之间;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透光区域,透射阴极层具有与每个透光区域对应的镂空区域,且镂空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通过在透射阴极层中设置镂空区域,并使镂空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中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从而在不影响发光单元发光的同时,可以使发光单元发出来的部分光通过透射阴极层中的镂空区域射出,由于镂空区域没有透射阴极层的遮挡,因此,可以使照射到镂空区域的光线完全射出,从而提升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膜层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层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基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发光层22和透射阴极层23;发光层22设置在衬底基板10和透射阴极层23之间;发光层22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0,每个发光单元20包括发光区域和透光区域,透射阴极层23具有与每个透光区域对应的镂空区域231,且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
图1是图2中沿L-L’的剖面示意图,为了清楚的表示衬底基板10、发光层22以及透射阴极层23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中未示出图2中的空穴传输层25和电子传输层26,由图1可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发光层22以及设置在发光层22上的透射阴极层23,发光层22位于衬底基板10和透射阴极层23之间。
发光层22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20,如图3所示,每个发光单元20包括发光区域和透光区域204,透光区域204未设置发光材料,光线可从该区域透射出去,发光区域围绕透光区域204设置,发光区域设置有发光材料用于发出光线。透射阴极层23的厚度为10nm~14nm,透射阴极层23设置的太薄会使透射阴极层23的电阻增加,影响透射阴极层23的导电能力,透射阴极层23设置的太厚会影响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的透过率。在实际产品中,透射阴极层23的光线透过率小于100%,照射到透射阴极层23上的光线可部分穿过透射阴极层23射出。透射阴极层23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如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镁银合金等。
在实际产品中,发光单元20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反射阳极层21和像素界定层24,该像素界定层24部分覆盖衬底基板10和反射阳极层21。
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发光层22之前也可以先形成覆盖反射阳极层21、像素界定层24和衬底基板10的空穴传输层25,如图2所示,然后在空穴传输层25上形成发光层22,再在发光层22上形成覆盖发光层22和空穴传输层25的电子传输层26,最后形成覆盖电子传输层26的透射阴极层23,通过设置空穴传输层25以降低从反射阳极层21注入的空穴的势垒,使空穴能够从反射阳极层21有效的注入到发光层22中,设置电子传输层26以降低从透射阴极层23注入的电子的势垒,使电子能够从透射阴极层23有效的注入到发光层22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射阴极层23具有镂空区域231,该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22中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因此,透射阴极层2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层22中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从而可以使发光层22中的发光区域位于反射阳极层21与透射阴极层23之间,以保证发光层22中的每个发光单元20可以正常发光,而透射阴极层23具有镂空区域231的设置,可以使位于镂空区域231附近的发光层22中的发光区域发出的部分光线从镂空区域231射出,或者使经过反射阳极层21反射的部分光线可以从透射阴极层23中的镂空区域231射出,由于镂空区域231中未设置形成透射阴极层23的材料,从而经过镂空区域231的光线不会损失,可以全部射出,提高了每个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的透过率,进而提升了整个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经实验测定,当透射阴极层23中不具有镂空区域231时,对应的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为15%,而当透射阴极层23中具有镂空区域231时,对应的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可以达到30%。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透射阴极层23设置成具有镂空区域231的结构,可提高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形状为六边形;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六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中的发光区域是围绕透射阴极层23具有的镂空区域231设置的,每个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形状为六边形,实际指的是发光单元20中背离镂空区域231的侧壁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形状为六边形。
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也为六边形,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六边形,位于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六边形内。
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为正六边形,即每个发光单元20中相邻设置的发光区域背离镂空区域231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20°,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为正六边形,即每个发光单元20中相邻设置的发光区域靠近镂空区域231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20°。
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六边形与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六边形可以同时为正六边形,也可以仅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六边形为正六边形,也可以仅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六边形为正六边形,还可以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六边形与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六边形均不为正六边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两者均为六边形即可。
将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形状设置为六边形,由于在相同空间下采用六边形形成的发光单元20与采用其它形状形成的发光单元20相比,六边形对应的发光单元20中的发光区域所需的材料最少,节省了材料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与透射阴极层23同层设置的透明保护层27,透明保护层27位于镂空区域231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0上还设置有透明保护层27,透明保护层27与透射阴极层23同层设置,并且该透明保护层27位于透射阴极层23中的镂空区域231内。
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在形成透射阴极层23之前,先形成覆盖发光层22和衬底基板10的透明保护薄膜,对该透明保护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将与透射阴极层23中的镂空区域231对应位置处的透明保护薄膜保留,将其它区域的透明保护薄膜去除,以形成透明保护层27,然后再形成覆盖发光层22和透明保护层27的透射阴极薄膜,对透射阴极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去除位于透明保护层27上的透射阴极薄膜,以形成具有镂空区域231的透射阴极层23,并且透射阴极层23与透明保护层27是同层设置的。
在镂空区域231内设置透明保护层27,首先可以对位于透明保护层27下的衬底基板10进行保护,如果直接在衬底基板10上形成透射阴极薄膜,在对透射阴极薄膜进行图案化时,会损伤位于衬底基板10上的驱动元件,其次,透明保护层27的形成可以对透射阴极层23的图案进行定义,以得到需要的透射阴极层23的图案,另外,透明保护层27是透明的也不会影响从镂空区域231射出的光线,即不会影响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进一步的,透明保护层27可以与透射阴极层23连接,也可以不与透射阴极层23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层27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且透明保护层27与透射阴极层2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层27的材料为导电材料,透明保护层27位于透射阴极层23中的镂空区域231内,并与透射阴极层23连接,由于透射阴极层23具有镂空区域231,从而会影响透射阴极层23的阻值,使透射阴极层23的阻值变大,为了降低透射阴极层23的阻值,透明保护层27采用导电材料形成,在给透射阴极层23施加电压时,每个发光单元20中的透射阴极层23均与透明保护层27连接在一起,可以降低整个显示基板中透射阴极层23的阻值,进而降低了显示基板的整体功耗。
其中,透明保护层27的厚度为4nm~6nm,优选为5nm,透明保护层27的厚度设置的太薄不能对位于其下面的衬底基板1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反射阳极层21和像素界定层24,像素界定层24具有暴露出反射阳极层21的第一开口,以及暴露出衬底基板10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域20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其中,透射阴极层23覆盖发光层22和像素界定层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像素界定层24,该像素界定层24覆盖衬底基板10和部分的反射阳极层21,像素界定层24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暴露出位于衬底基板10上的反射阳极层21,第二开口用于暴露出衬底基板10。
具体的,发光单元中的发光区域中设置有发光材料,发光材料位于第一开口内,并与第一开口暴露出来的反射阳极层21接触,像素界定层24中的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20中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从而可以使位于发光区域的发光材料与第一开口暴露出来的反射阳极层21充分接触,透射阴极23覆盖发光层22和像素界定层24,通过给透射阴极层23和反射阳极层21施加电压,可以使夹在透射阴极层23和反射阳极层21之间的发光层22进行发光。
另外,通过像素界定层24中的第二开口暴露出衬底基板10,并且,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域20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可以保证位于透光区域204的光线不会被像素界定层24遮挡,从而提高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其次,使透明保护层27形成在第二开口暴露出的衬底基板10上,可以对衬底基板10进行保护的同时,又可以降低透射阴极层23的阻值。
其中,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关系为: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或者,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或者,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满足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即可。
镂空区域23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时,则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就可以从该重合区域射出,以提高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具体的,从衬底基板10到透射阴极层23的形成过程为:在衬底基板10上形成一层反射阳极薄膜,对反射阳极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反射阳极层21,然后再形成覆盖反射阳极层21和衬底基板10的像素界定层薄膜,对像素界定层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像素界定层24,像素界定层24中具有暴露反射阳极层21的第一开口和暴露衬底基板10的第二开口,通过蒸镀工艺或喷墨打印的工艺在像素界定层24的第一开口内形成发光层22的发光材料,使发光材料与反射阳极层21接触,然后形成覆盖发光层22、像素界定层24和衬底基板10的透明保护薄膜,对透明保护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位于第二开口内的透明保护层27,最后,形成覆盖发光层22、像素界定层24和透明保护层27的透射阴极薄膜,对透射阴极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具有镂空区域231的透射阴极层23。
其中,反射阳极层21采用非透光的导电材料形成,反射阳极层21不透光,且容易反光,反射阳极层21的材料可以为Al、Ag,或Al-Ag合金等,从而可使照射到反射阳极层21上的光线被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可从透射阴极层23射出,进而提高了显示基板的出光效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光单元20被划分为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且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均不同;在每个发光单元20中,同一类型的发光子单元相对且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被划分为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每个发光单元20中的发光子单元所在区域即为该发光结构中的发光区域,如,发光单元20中的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所在的区域、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所在的区域和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所在的区域共同构成发光单元20中的发光区域。
每个发光单元20包括位于相邻两行的两个发光结构,如图5所示,发光单元20包括发光结构P1和发光结构P2,每个发光结构均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一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一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
另外,每个发光子单元对应的区域均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反射阳极层21、发光层22和透射阴极层23,从而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发光子单元进行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发光单元20对应的反射阳极层21包括各个发光子单元对应的反射阳极层21,每个发光单元20对应的发光层22包括各个发光子单元对应的发光层22,每个发光单元20对应的透射阴极层23包括各个发光子单元对应的透射阴极层23,每个发光子单元发出一种颜色的光,每个发光单元20中包括3种发光子单元,3种发光子单元发出的光的颜色均不相同。
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中掺杂的材料不同,因此,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均不相同,从而可以控制不同发光子单元进行组合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使显示基板显示时的色彩更加丰富。
例如,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为红色发光子单元,发出红光,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为绿色发光子单元,发出绿光,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为蓝色发光子单元,发出蓝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为六边形,该六边形包括三组相对设置的对边,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与第一组对边对应设置,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与第二组对边对应设置,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与第三组对边对应设置。
对于同一发光单元20中,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平行设置,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也平行设置,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也平行设置,同时,对于不同发光单元20之间,如图5所示,任意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平行设置,任意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也平行设置,任意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也平行设置。
在同一行或同一列发光结构中,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之间间隔有其它类型的发光子单元,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之间也间隔有其它类型的发光子单元,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之间也间隔有其它类型的发光子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中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0,如图5所示,在任意一个发光单元20中,沿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垂线方向L1-L1’,其分布的发光子单元仅包括第一发光子单元201,其中,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垂线方向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平行,且与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延伸方向垂直;沿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垂线方向L2-L2’,其分布的发光子单元仅包括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其中,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垂线方向与衬底基板10所在的平面平行,且与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延伸方向垂直;沿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垂线方向L3-L3’,其分布的发光子单元仅包括第三发光子单元203,其中,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垂线方向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平行,且与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延伸方向垂直;发光单元20及其发光单元20中的发光子单元设置具有规律性,从而可以降低发光单元20形成的工艺难度以及发光单元20驱动的复杂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共用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中的任一发光子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0共用一个发光子单元,该发光子单元为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中的任一发光子单元,即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20共用一个第一发光子单元201,或者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20共用一个第二发光子单元202,或者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20共用一个第三发光子单元203。
通过使相邻发光单元20共用一个发光子单元,提高了发光子单元的利用率,并且也提高了显示基板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每个显示基板上可以设置更多的发光单元20,由于每个显示基板上可以设置更多的发光单元20,进而也提高了显示基板的分辨率。
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与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均相邻设置,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与第一发光子单元201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均相邻设置,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与第一发光子单元201和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均相邻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子单元2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四边形,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也为四边形,第三发光子单元20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也为四边形,该四边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每个发光子单元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四边形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面积相等。通过使每个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面积相等,有利于显示基板的制作,不需要对不同的发光子单元单独进行参数设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每个发光单元20中,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面积和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且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面积与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相等。
具体的,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第二发光子单元20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为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子单元,当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为红色发光子单元,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为绿色发光子单元,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为蓝色发光子单元时,由于蓝色发光子单元的寿命衰减速度大于红色发光子单元的寿命衰减速度和绿色发光子单元的寿命衰减速度,因此,将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面积和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从而以延长了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寿命,避免由于蓝色发光子单元寿命衰减过快,导致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的颜色出现色彩不均的现象。
另外,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面积与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相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发光子单元201和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进行调整,使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面积与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不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然,如果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为蓝色发光子单元,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为红色发光子单元、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为绿色发光子单元,则将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面积,如果第二发光子单元202为蓝色发光子单元,第一发光子单元201为红色发光子单元,第三发光子单元203为绿色发光子单元,则将第二发光子单元202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一发光子单元201的面积和第三发光子单元203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驱动功能层,该驱动功能层位于反射阳极21与衬底基板10之间,其中,驱动功能层包括:依次远离衬底基板10设置的栅极、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极、漏极和钝化层等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透射阴极层中设置镂空区域,并使镂空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中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从而在不影响发光单元发光的同时,可以使发光单元发出来的部分光通过透射阴极层中的镂空区域射出,由于镂空区域没有透射阴极层的遮挡,因此,可以使照射到镂空区域的光线完全射出,从而提升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其他构成例如衬底基板10和衬底基板10上的驱动元件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该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透射阴极层23的封装层,以对位于封装层下的各发光器件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该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控面板、驱动芯片、TCON(Timer Control Register,时序控制器)等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透射阴极层中设置镂空区域,并使镂空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中的发光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从而在不影响发光单元层发光的同时,可以使发光单元发出来的部分光通过透射阴极层中的镂空区域射出,由于镂空区域没有透射阴极层遮挡,因此,可以使照射到镂空区域的光线完全射出,从而提升显示基板的光线透过率。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可穿戴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和透射阴极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透射阴极层之间;
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透光区域,所述透射阴极层具有与每个所述透光区域对应的镂空区域,且所述镂空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形状为六边形;
所述镂空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与所述透射阴极层同层设置的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位于所述镂空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且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透射阴极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反射阳极层和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暴露出所述反射阳极层的第一开口以及暴露出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其中,所述透射阴极层覆盖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像素界定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被划分为两个第一发光子单元、两个第二发光子单元和两个第三发光子单元,且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子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子单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均不同;
在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中,同一类型的发光子单元相对且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共用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子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子单元中的任一发光子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子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子单元的面积相等;
或者,所述第三发光子单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的面积和所述第二发光子单元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发光子单元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发光子单元的面积相等。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20141031.4U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816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1031.4U CN213816200U (zh)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1031.4U CN213816200U (zh)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6200U true CN213816200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1031.4U Active CN213816200U (zh) 2021-01-19 2021-01-19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62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084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084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871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0435054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JP3993129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147999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439718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for reducing resistance of electrode lines
US20220028900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substrates,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WO2019196336A1 (zh) Oled面板
CN105633117A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1392158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72407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WO2020019755A1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12109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20558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99853A (zh) Oled显示面板
CN114981992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682889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060125385A1 (en) Active matrix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rray and fabricating process thereof
CN112259560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634909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816200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212111B (zh) 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728187B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1513121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US11526226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99867A (zh) 显示面板、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