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7170U -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7170U
CN213787170U CN202021826664.0U CN202021826664U CN213787170U CN 213787170 U CN213787170 U CN 213787170U CN 202021826664 U CN202021826664 U CN 202021826664U CN 213787170 U CN213787170 U CN 213787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cleaning
radial
sub
brush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66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连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66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7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7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7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滚刷,一种清洁模块,以及一种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滚刷通过设置具有中心轴线的滚刷本体,在滚刷本体上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刷体,刷体具有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第一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一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第二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二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二径向近端;每个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相邻的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上时能够顺着径向远端往径向近端聚集,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且两个径向近端均设置在两个径向远端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清洁辅助件的凹陷部。

Description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滚刷,一种清洁模块,以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常见的扫地机器人的滚刷包括多种形式的刷条,但在清扫头发时,还是经常会出现头发等异物缠绕在清洁刷上的问题,缠绕的头发在清洁刷转动的作用下,容易缠绕在清洁刷上的任意位置,并且越缠越紧,非常难清理;更严重的是,在清洁刷转动的作用下,异物也有可能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而清洁刷的两端与装有清洁刷的安装座连接,特别在清洁刷连接电机转轴一端,容易因毛发的缠绕增加负载,最终导致电机烧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缠绕异物的清洁滚刷。
一种清洁滚刷,包括:
滚刷本体,所述滚刷本体具有中心轴线;
若干个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的刷体,所述刷体从所述滚刷本体的表面伸出,所述刷体具有:
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凹陷部;
第一分刷,所述第一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其中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一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
第二分刷,所述第二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另外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二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二径向近端;
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二径向远端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每个所述分刷上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分刷上的径向远端。
通过设置具有中心轴线的滚刷本体,在所述滚刷本体上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刷体,使得滚刷能够清洁待清洁面,其中,所述刷体具有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所述第一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其中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一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所述第二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另外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二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二径向近端;每个所述分刷上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分刷上的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而且这种清洁滚刷上的毛发等缠绕异物相对聚集,更容易进行清理,同时,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二径向远端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凹陷部,可以无需另外设置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
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一径向远端以所述中心轴线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所述第二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远端以所述中心轴线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以形成径向长度较所述径向远端小的所述径向近端,以及径向长度较所述径向近端大的所述径向远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均为胶刷,胶刷相对于毛刷可以防止毛发等缠绕异物缠绕到滚刷本体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一体连接,并在连接处过渡连接,一体连接的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更便于制造,该连接处连接成圆弧线状或椭圆弧线状等形状的过渡连接,比起形成尖端的连接极大的减少了应力集中,减少故障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的连接处,并在该连接处重叠形成一个所述凹陷部,通过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一径向远端形成的第一凹陷空间,以及第二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远端形成的第二凹陷空间,形成凹陷部,无需另外专门设置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凹陷空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其中一侧的倾斜角度到另外一侧的倾斜角度渐增或渐减的左侧迎风面,所述第二分刷与第一分刷对称设置形成所述迎风面,第一分刷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左侧迎风面,第二分刷对称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和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右侧迎风面,左侧迎风面和右侧迎风面形成所述迎风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径向近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刷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径向近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分刷的中间位置,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可以改变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的位置形成不同位置的凹陷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刷体还具有:
第三径向远端,所述第三径向远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的连接处,形成两个所述凹陷部,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径向远端之间设置一个径向近端形成两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所述凹陷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滚刷本体具有三段柱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进行能够传递扭矩和抗弯矩的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位置,可拆卸连接能够将聚集在凹陷部的毛发等缠绕异物非常快捷的清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平滑过渡为呈直线状、圆弧线状或椭圆弧线状的径向距离渐增或渐减的连接,平滑过渡使得缠绕异物能够顺着该形状进行聚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线为水平设置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二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或所述第一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形成将所述滚刷本体两端的待清洁物聚集到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迎风面,迎风面的存在使得清洁滚刷在转动过程中,待清洁物能够从滚刷本体的两端往中部进行聚集,提高清洁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径向近端的位置还设置有从所述径向近端凹陷至所述滚刷本体的表面的容纳部,单独设置的容纳部增大了清洁辅助件的容纳空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通过设置具有中心轴线的滚刷本体,在所述滚刷本体上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刷体,使得滚刷能够清洁待清洁面,其中,所述刷体具有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所述第一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其中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一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所述第二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另外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二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二径向近端;每个所述分刷上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分刷上的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而且这种清洁滚刷上的毛发等缠绕异物相对聚集,更容易进行清理,同时,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二径向远端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凹陷部,可以无需另外设置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具有异物便于清理,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和清洁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清洁模块,包括清洁滚刷,以及用于辅助越障或/和用于限制待清洁物尺寸的清洁辅助件,以及与所述清洁滚刷以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的滚刷架。
通过设置将清洁滚刷转动连接在滚刷架上,使得清洁滚刷可相对滚刷架进行转动,并在清洁模块上设置清洁辅助件,这种结构的清洁模块可以无需单独设置在清洁滚刷上设置另外的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并且异物可以聚集在清洁滚刷的凹陷部处,便于异物的清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模块,通过设置将清洁滚刷转动连接在滚刷架上,使得清洁滚刷可相对滚刷架进行转动,并在清洁模块上设置清洁辅助件,这种结构的清洁模块可以无需单独设置在清洁滚刷上设置另外的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并且异物可以聚集在清洁滚刷的凹陷部处,便于异物的清理。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模块具有便于清理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滚刷和机器底座,所述清洁滚刷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器底座上。
通过在机器底座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自动聚集到凹陷部,便于清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在机器底座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自动聚集到凹陷部,便于清理。本发明的清洁机器人具有便于清理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侧视图;
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过渡连接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d是清洁辅助件容纳空间的四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一径向近端的平滑过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又一实施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另一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a至图9f是刷体的另六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10是可拆卸式的滚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d是柱体上的凸起的四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清洁机器人,按用途分类可以是商用清洁机器人和家用清洁机器人,按种类分可以是扫地机和擦地机等全自动清洁机器人,也可以是其他的需要人力辅助的半自动清洁设备。
待清洁面,可以是待清洁的地板或地毯等待清洁面。
待清洁物,可以是碎屑、灰尘、砂砾、面条、食物残渣等物体,也可以是灰尘等颗粒物。
缠绕异物,可以是头发、动物毛等条状的能够缠绕在清洁滚刷上的异物。
周向设置,即以轴线为中心基准在周向进行等角度或不等角度的环绕。
两端之间的平滑过渡,即从其中一端到另外一端逐渐变高或逐渐变低,其可以是倾斜产生的渐变,即倾斜直线状的渐变,也可以是弧形、椭圆等形状带来的从高处逐渐过渡到低处或从低处逐渐过渡到高度的渐变。
不同分刷之间的过渡连接,即呈直圆柱面、椭圆柱面、抛物柱面等形状进行平滑的连接。
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即在轴线的长度方向上以轴线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的两端。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滚刷,包括:
滚刷本体1,所述滚刷本体1具有中心轴线11,所述滚刷本体1还具有中部13和两个端部12,所述中心轴线11可以是水平设置的中心轴线11,即中心轴线11位于水平位置,也可以是其他安装方位设置的中心轴线11,在本实施例中,以该水平设置的中心轴线11的水平为安装方位,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差为相对于该水平的安装方位的竖向高度差,清洁滚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可以更换安装方位,其中,竖向为垂直于水平的方向。
若干个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中心周向设置的刷体2,所述刷体2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表面伸出,所述刷体2具有:
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的径向远端和径向近端;
第一分刷21,所述第一分刷21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其中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一分刷21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一径向远端211,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212;
第二分刷22,所述第二分刷22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另外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二分刷22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二径向远端221,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第二径向近端222;
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凹陷部23,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23,可以无需另外设置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3。每个所述分刷上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分刷上的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2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且这种清洁滚刷上的毛发等缠绕异物相对聚集,更容易进行清理。
滚刷本体1的端部12,端部12指处于或靠近滚刷本体1的端面的位置,比如第一分刷21可以和滚刷本体1的端面平齐,也可以是设置在靠近滚刷本体1 的端面的位置,图1中即靠近滚刷本体1的端面,预留部分便于设置安装件。
滚刷本体1的中部13,中部13指处于或靠近滚刷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图1中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即处于滚刷本体1的中间位置。
为了提高清洁效果,优选设置有将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的待清洁物聚集到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迎风面24。具体的,所述中心轴线11为水平设置的中心轴线11,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的第一竖向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二径向远端221的竖向高度或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的第二竖向高度,形成将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的待清洁物聚集到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迎风面24,迎风面24的存在使得清洁滚刷在转动过程中,待清洁物能够从滚刷本体 1的两端往中部13进行聚集,提高清洁效率。
具体的,刷体2除了具有设置在第一分刷21上的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分刷22上的第二径向远端22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连接处的第三径向远端,所述第一分刷2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径向近端212,所述第二分刷2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径向近端222,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径向远端之间设置一个径向近端,形成两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所述凹陷部23,在清洁待清洁面时,刷体2两端高度差过大会导致刷体2需要进行更大的变形,电机负载增加,清洁效果降低,因此设置两个径向近端比起单个的径向近端,减少了第一分刷21或第二分刷22两端的第一竖向高度差h1,减少刷体2的变形,降低了电机负载,提高了清洁效果。具体的,此时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一径向近端212具有第一竖向高度差h1,第二径向远端221和第二径向近端222 具有第一竖向高度差h1,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三径向远端具有第二竖向高度差h2,第二径向近端222和第三径向远端具有第二竖向高度差h2。为了实现刷体2在滚刷本体1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在连接处形成呈椭圆柱面的过渡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还可以以螺旋式和反螺旋式的方式进行过渡连接,比如以单个分刷的长度方向,在该分刷上以其一端顺时针旋转,另一端逆时针旋转形成的螺旋式和反螺旋式的过渡连接,即单个的第一分刷或第二分刷包括了螺旋式和反螺旋式,或者可以是第一分刷21为螺旋式,第二分刷22 位反螺旋式的过渡连接;或者呈直圆柱面等形状进行过渡连接,可见图3,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也可以不进行连接,形成在水平轴线方向不连续的清扫线。
另外,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之间的平滑过渡为呈直线状、圆弧线状或椭圆弧线状的径向距离渐增或渐减的连接,平滑过渡使得缠绕异物能够顺着该形状进行聚集。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刷体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刷体的径向远端具体为,第一刷体21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分别平滑过渡至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三径向远端,第二刷体22的第二径向近端222分别平滑过渡至第二径向远端221 和第三径向远端。每个所述刷体的径向近端均呈直线状平滑过渡至该刷体上的所述径向远端,即每个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均倾斜设置,形成所述径向远端和径向近端。所述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一体连接,并在连接处过渡连接,一体连接的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更便于制造,该连接处连接成椭圆柱面状的过渡连接,比起形成尖端的连接极大的减少了应力集中,减少故障率。具体的,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刷2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径向近端222设置在所述第二分刷22的中间位置,形成两个所述凹陷部23。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一径向远端211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具有第一径向长度差,所述第二径向近端222和第二径向远端221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具有第二径向长度差,形成径向长度较所述径向远端小的所述径向近端,以及径向长度较所述径向近端大的所述径向远端,具体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具有第二径向长度d2,第一径向远端211 和第二径向远端222具有第一径向长度d1,第一径向长度d1大于第二径向长度 d2。该第一径向长度差可以是10mm以内,并优选为1-3mm,具体可以是1.5mm,该第二径向长度差同理。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改变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的设置位置形成不同位置的凹陷部23,具体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还可以设置在对应的分刷的其他位置,比如设置在径向远端的相对端,并形成一个所述凹陷部23,可见图7,又如设置在靠近中间位置的位置或设置多个位置形成多个凹陷部2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刷体的径向近端还可以呈弧形、椭圆等形状的平滑过渡至该刷体上的径向远端,即形成弧形或椭圆形状从高处逐渐过渡到低处或从低处逐渐过渡到高度的渐变,可见图5。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每个刷体上的径向远端数量为1个,此时每个刷体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刷体的径向远端,在该实施例中具体为,第一刷体21 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平滑过渡至第一径向远端211,第二刷体22的第二径向近端 222平滑过渡至第二径向远端221。
刷体2的材质,所述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可以均为胶刷,胶刷相对于毛刷可以防止毛发等缠绕异物缠绕到滚刷本体1上。
如图3所示,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过渡连接的示意图。
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呈直圆柱面的形状进行连接,并且同样可以形成两个竖向高度差。在变形例中,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 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的连接处,并在该连接处重叠形成一个所述凹陷部23,形成一个竖向高度差,可见图7。
如图4a至图4d所示,图4a至图4d是清洁辅助件容纳空间的四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为了减少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之间的竖向高度差,在每个所述径向近端的位置还设置有从所述径向近端凹陷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表面的容纳部25,单独设置的容纳部25增大了清洁辅助件3的容纳空间,见图4d。
具体的,容纳部25还可以以多种形式与凹陷部23配合,具体如下:形式一,可以单独设置凹陷部23,未加入容纳部25,通过凹陷部23容纳越障辅助件,见图4a;形式二,在凹陷部23的基础上加入弧形的容纳部25,容纳部25 设置在每个所述径向近端的位置,形成在凹陷部23上的弧形开口,见图4b;形式三,在凹陷部23的基础上加入方形的容纳部25,容纳部25设置在每个所述径向近端的位置,形成在凹陷部23上的方形开口,见图4c。
如图5所示,图5是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一径向近端的平滑过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每个所述刷体上的径向近端还可以呈弧形、椭圆等形状的平滑过渡至该刷体上的所述径向远端,即还可以形成弧形或椭圆形状从高处逐渐过渡到低处或从低处逐渐过渡到高度的渐变。
如图6所示,图6是又一实施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单个的所述刷体2具有分别位于滚刷本体1两端的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以及位于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且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不进行重叠,形成一个长条状的凹陷部23。
如图7所示,图7是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单个的所述刷体2具有分别位于滚刷本体1两端的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以及位于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且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的连接处,并在该连接处重叠形成一个所述凹陷部23,通过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一径向远端211形成的第一凹陷空间,以及第二径向近端222 和第二径向远端221形成的第二凹陷空间,形成凹陷部23,无需另外专门设置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凹陷空间。
如图8所示,图8是另一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刷体2具有两个径向远端和两个径向近端,并且两个径向近端在滚刷本体1中部13重叠。具体的,第一分刷21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分刷22的第二径向近端222在滚刷本体1中部13重叠形成一个径向近端,其中,所述第一分刷2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其中一侧的倾斜角度到另外一侧的倾斜角度渐增或渐减的左侧迎风面,所述第二分刷22与第一分刷21对称设置并在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一体连接,形成所述迎风面24,第一分刷2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左侧迎风面,第二分刷22对称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和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右侧迎风面,左侧迎风面和右侧迎风面形成所述迎风面24。
倾斜角度的渐增或渐减,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刷21长度方向上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的一侧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第一倾斜角α,第一分刷21长度方向上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的一侧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倾斜,第一分刷21长度方向上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3的一侧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形成第二倾斜角β,第一倾斜角α位于迎风面24的一侧与清洁滚刷的夹角比第二倾斜角β位于迎风面24一侧的夹角小,并且从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到滚刷本体1 中部渐减。第二分刷22与第一分刷21以滚刷本体1中间位置的横截面为中心对称设置形成所述迎风面2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以其他横截面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倾斜角α位于迎风面24的一侧与清洁滚刷的夹角也可以比第二倾斜角β位于迎风面一侧的夹角大,并且从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到滚刷本体 1中部13渐增。
如图9a至图9f所示,图9a至图9f是刷体的另六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单个的所述刷体2还可以具有位于滚刷本体1中间位置的第三分刷26,且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位于靠近滚刷本体1的中间位置,形成三段式错位设置的刷体2。由于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的竖向高度均可设置为低于所述第二径向远端221的竖向高度或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的竖向高度,形成将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的待清洁物聚集到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迎风面24,该迎风面24可以呈椭圆柱面或直圆柱面,还可以由两个倾斜面形成呈V字形。在此基础上加入V字形或一字形的第三分刷26,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其中,图9a展示了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倾斜设置与第三分刷26 错位形成的刷体2,图9b展示了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倾斜设置,且该倾斜角度与第三分刷26的V字形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刷体2,图9c展示了第一分刷 21和第二分刷22水平设置与第三分刷26错位形成的刷体2,图9d展示了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水平设置,且与呈弧状的V字形的第三分刷26形成的刷体2,图9e展示了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倾斜设置,且与呈弧状的V字形的第三分刷26形成的刷体2,图9f展示了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倾斜设置,且与一字形的第三分刷26形成的刷体2。
如图10所示,图10是可拆卸式的滚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滚刷本体1具有三段柱体14,分别为第一柱体141、第二柱体142和第三柱体143。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14沿所述中心轴线11方向进行能够传递扭矩和抗弯矩的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凹陷部23的位置,可拆卸连接能够将聚集在凹陷部23的毛发等缠绕异物非常快捷的清除。
具体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14之间通过凸起144和凹槽的结构进行能够传递扭矩和抗弯矩的可拆卸连接,该凸起144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可见图11a 至图11d。
如图11a至图11d所示,图11a至图11d是柱体上的凸起的四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11a示出了,单个凸起144的结构,该单个凸起144为多边形状的凸起 144,可以进行扭矩的传递,和抗弯矩的传递,并且增加了杆状的连接部145增加抗弯矩的强度。
图11b示出了,两个凸起144的结构,所述凸起144为多边形状的凸起144,可以进行扭矩的传递,和抗弯矩的传递,两个凸起144可以增强抗弯强度。
图11c示出了,三个凸起144的结构,所述凸起144为多边形状的凸起144,可以进行扭矩的传递,和抗弯矩的传递,三个凸起144可以增强抗弯强度,且三个凸起144可以沿滚刷本体1的中心轴线11进行轴向设置,极大增强抗弯能力和扭矩传递的能力。
图11d示出了,三个凸起144的结构,所述凸起144为圆柱状凸起144,且三个凸起144可以沿滚刷本体1的中心轴线11进行轴向设置,可以进行扭矩的传递,和抗弯矩的传递。当然,在凸起144为圆柱状凸起144时,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通过设置具有中心轴线11的滚刷本体1,在所述滚刷本体1上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刷体2,使得滚刷能够清洁待清洁面,其中,所述刷体2具有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所述第一分刷21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其中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一分刷21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一径向远端211,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212;所述第二分刷22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另外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二分刷22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二径向远端221,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第二径向近端222;每个所述分刷上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分刷上的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2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并且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 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凹陷部23,可以无需另外设置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3,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具有异物便于清理,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和清洁效率高的特点。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清洁模块,包括清洁滚刷,以及用于辅助越障或/和用于限制待清洁物尺寸的清洁辅助件3,以及与所述清洁滚刷以中心轴线11转动连接的滚刷架4,所述清洁滚刷为实施例一中的清洁滚刷。
通过设置将清洁滚刷转动连接在滚刷架4上,使得清洁滚刷可相对滚刷架4 进行转动,并在清洁模块上设置清洁辅助件3,这种结构的清洁模块可以无需单独设置在清洁滚刷上设置另外的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3,并且异物可以聚集在清洁滚刷的凹陷部23处,便于异物的清理。
该清洁辅助件3可以是沿前进方向设置的至少一根金属条,具体的,金属条可以是两根,并且设置在清洁滚刷伸出滚刷架4的开口处。金属条的线型可以和滚刷架4两端的凸起部横截面形状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在遇到障碍物时可以一同与滚刷架4的凸起部进行辅助越障。
另外,滚刷架4活动连接在安装架5上,以实现越障时的浮动,而安装架5 可以固定连接在清洁机器人上。
安装时,金属条设置在刷体2上的凹陷部23、或凹陷部23与容纳部25形成的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容纳空间中,并与滚刷本体1的表面具有间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模块,通过设置将清洁滚刷转动连接在滚刷架4上,使得清洁滚刷可相对滚刷架4进行转动,并在清洁模块上设置清洁辅助件3,这种结构的清洁模块可以无需单独设置在清洁滚刷上设置另外的容纳空间来容纳清洁辅助件3,并且异物可以聚集在清洁滚刷的凹陷部23处,便于异物的清理。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模块具有便于清理的特点。
实施例三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图13a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13b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滚刷和机器底座6,所述清洁滚刷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器底座6上。所述清洁滚刷为实施例一中的清洁滚刷。
通过在机器底座6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聚集到清洁滚刷的中部13,便于集中吸取,清洁效果好。
可转动设置,具体可以是:通过将清洁滚刷用能够形成一端具有圆柱状凹槽,另一端具有多边形槽的上下盖进行安装,并在清洁滚刷的一端设置圆柱状转轴,另一端设置与多边形槽适配的多边形凸起,通过驱动多边形槽进行转动,带动清洁滚刷进行转动。
其中,清洁滚刷可以设置在图13a中的机器底座6的前部、或图13b中的机器底座6的后部,或设置在机器底座6的前部和后部交界的中间位置。
前部,即机器底座6以左右走行轮中心线往清洁机器人前进方向一侧的位置;后部,即机器底座6以左右走行轮中心线背离清洁机器人前进方向一侧的位置。
使用时,将清洁滚刷安装在机器底座6上,驱动清洁滚刷转动和机器移动即可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其中,清洁滚刷的中部13竖向上方还设置有与风机连通的负压口,用于吸取待清洁物。通过清洁滚刷进行旋转运动以将待清洁物从两端往中间位置聚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在机器底座6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自动聚集到两端之间,便于清理。本发明的清洁机器人具有便于清理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刷本体,所述滚刷本体具有中心轴线;
若干个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的刷体,所述刷体从所述滚刷本体的表面伸出,所述刷体具有:
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凹陷部;
第一分刷,所述第一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其中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一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一径向近端;
第二分刷,所述第二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另外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二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第二径向近端;
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二径向远端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每个所述分刷上的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该分刷上的径向远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均为胶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一体连接,并在连接处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的连接处,并在该连接处重叠形成一个所述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刷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其中一侧的倾斜角度到另外一侧的倾斜角度渐增或渐减的左侧迎风面,所述第二分刷与第一分刷对称设置形成所述迎风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近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刷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径向近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分刷的中间位置,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还具有:
第三径向远端,所述第三径向远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的连接处,形成两个所述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本体具有三段柱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进行能够传递扭矩和抗弯矩的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过渡为呈直线状、圆弧线状或椭圆弧线状的径向距离渐增或渐减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线为水平设置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二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或所述第一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形成将所述滚刷本体两端的待清洁物聚集到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迎风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滚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径向近端的位置还设置有从所述径向近端凹陷至所述滚刷本体的表面的容纳部。
12.一种清洁模块,包括清洁滚刷,以及用于辅助越障或/和用于限制待清洁物尺寸的清洁辅助件,以及与所述清洁滚刷以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的滚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滚刷为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清洁滚刷。
13.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滚刷和机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滚刷为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清洁滚刷,所述清洁滚刷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器底座上。
CN202021826664.0U 2020-08-27 2020-08-27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3787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6664.0U CN213787170U (zh) 2020-08-27 2020-08-27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6664.0U CN213787170U (zh) 2020-08-27 2020-08-27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7170U true CN213787170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6664.0U Active CN213787170U (zh) 2020-08-27 2020-08-27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7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441A1 (zh) * 2021-11-28 2023-06-01 苏州简单有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头及表面清洁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441A1 (zh) * 2021-11-28 2023-06-01 苏州简单有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头及表面清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64846B2 (ja) 清掃機用ブラッシュ
CN102921652B (zh) 清洁设备
KR20170049511A (ko) 로봇 진공 청소기
CN202859026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3787170U (zh) 清洁滚刷、清洁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CN201759493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边刷装置
CN1606954A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03209385U (zh) 弯管清洁器
CN112515534B (zh) 分体式清洁滚刷及自主清洁设备
CN112515584A (zh) 清洁滚刷和清洁机器人
CN202020380U (zh) 一种扫地机
CN212307742U (zh) 清洁滚刷和清洁机器人
CN103806390A (zh) 一种拖地车
CN114190842A (zh) 清洁设备及其机身
CN214048700U (zh) 清洁滚刷及自主清洁设备
CN106073637A (zh) 地刷组件
CN102535373A (zh) 清扫车
CN2207790Y (zh) 电动拖把
CN211704447U (zh)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CN211883654U (zh) 用于清洁设备的滚刷和扫地机器人
CN106901658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10643899U (zh) 一种带有边刷的清洁机器人
CN201386264Y (zh) 螺旋式清扫器
CN213097698U (zh) 一种可防毛发缠绕的扁平式地刷
CN213097697U (zh) 一种可防毛发缠绕的地刷清扫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