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3506U -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3506U
CN213623506U CN202021230511.XU CN202021230511U CN213623506U CN 213623506 U CN213623506 U CN 213623506U CN 202021230511 U CN202021230511 U CN 202021230511U CN 213623506 U CN213623506 U CN 213623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ir
water
pipe
oi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05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尚琦昕
尚国明
曹桂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anning Chuangzhong Renewable Resource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c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305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3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3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3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一端设有进水过滤装置,池体内部通过缓冲板和隔板分为缓冲区、气浮分离区和重力分离区,缓冲区内设有缓冲吸附装置,气浮分离区内设有进气装置,重力分离区一侧的池壁设有带阀门的常开出油管和常闭出油管,贯穿池体另一端的池壁固定安装有排水装置,贯穿池体的顶壁设有排气孔;污水经过波纹板时,小的颗粒油融合成大的颗粒油漂浮到水面上,再经过气浮分离,一些乳化的小颗粒油跟随气泡漂浮到水面,借助油和水的比重差,进行自然分离,再通过倒置的U型弯管将下面的水排出,经过多次分离后,污水中的油和水能够完全分离,结构简单,造价低,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背景技术
目前废旧汽车拆解行业在汽车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油和废水混合成的污水,产生的污水比较难以处理,如果建造或购买专业的分离设备,则价格比较昂贵,后期维护保养也比较昂贵,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有些企业都是将污水集中,达到一定数量统一去进行分离,此方法比较麻烦,有的甚至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污染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分离彻底的复合油水分离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端设有进水过滤装置,所述池体内部通过缓冲板和隔板分为缓冲区、气浮分离区和重力分离区,所述缓冲区内设有缓冲吸附装置,所述气浮分离区内设有进气装置,所述重力分离区一侧的池壁设有常开出油孔和常闭出油孔,所述常开出油孔和所述常闭出油孔分别固定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常开出油管和常闭出油管,贯穿所述池体另一端的池壁固定安装有排水装置,贯穿所述池体的顶壁设有排气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过滤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池体上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喇叭状的管头,所述管头内设有滤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板和所述隔板上设有流通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吸附装置包括固定连在所述池体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波纹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池壁一侧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在所述池壁内侧固定连接有流通气管,所述流通气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气嘴,所述进气孔在所述池壁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通气管在所述气浮分离区内呈门型框架式排列,所述喷气嘴的数量为至少二十个,且所述喷气嘴在所述流通气管上均匀排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于池壁上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固定安装有倒置的U型排水弯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常开出油孔的高度与所述排水弯管的上端平齐,所述常闭出油孔的高度与所述排水弯管的下端平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板和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常开出油孔的高度5-10c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端设有进水过滤装置,所述池体内部通过缓冲板和隔板分为缓冲区、气浮分离区和重力分离区,所述缓冲区内设有缓冲吸附装置,所述气浮分离区内设有进气装置,所述重力分离区一侧的池壁设有常开出油孔和常闭出油孔,所述常开出油孔和所述常闭出油孔分别固定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常开出油管和常闭出油管,贯穿所述池体另一端的池壁固定安装有排水装置,贯穿所述池体的顶壁设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含油的污水在经过波纹板时通过撞击和涡流的作用,小的颗粒油融合成大的颗粒油漂浮到水面上,污水经过气浮分离后,一些乳化的小颗粒油跟随气泡漂浮到水面并跟其他油融合,当污水到达重力分离区后,借助油和水的比重差,采用上浮法进行自然分离,再通过倒置的U型弯管将下面的水排出,经过多次分离后,污水中的油和水能够完全分离,结构简单,造价低,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图;
图中:1-池体;2-进水过滤装置;3-缓冲板;4-隔板;5-缓冲区;6-气浮分离区;7-重力分离区;8-缓冲吸附装置;81-支撑杆;82-波纹板;9-进气装置;91-进气孔;92-流通气管;93-喷气嘴;94-进气管;10-常开出油孔;11-常闭出油孔;12-阀门;13-常开出油管;14-常闭出油管;15-排水装置;151-排水孔;152-排水弯管;16-排气孔;17-流通孔;21-进水口;22-进水管;23-管头;24-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一端设有进水过滤装置2,所述进水过滤装置2包括设于所述池体1上的进水口21,所述进水口21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22,所述进水管22的另一端连接有喇叭状的管头23,所述管头23内设有滤网24,此实施例中,含油的污水先经过所述滤网24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或者漂浮物进行阻挡过滤,过滤后的污水通过进水管22了进水口21进入池体1内部进行分离,从而避免了大颗粒或者漂浮物进入到池体1内堵塞各处。
所述池体1内部通过缓冲板3和隔板4分为缓冲区5、气浮分离区6和重力分离区7,所述缓冲板3和隔板4上设有流通孔17,此实施例中,所述流通孔17将所述缓冲区5、气浮分离区6和所述重力分离区7串联起来,下面的水在三个区域内能自由流通。
所述缓冲区5内设有缓冲吸附装置8,所述缓冲吸附装置8包括固定连在所述池体内部的支撑杆81,所述支撑杆81上固定连接有波纹板82,所述波纹板82的位置设有所述进水口21的下方,此实施例中,当含油的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21后流到所述波纹板82上,一些小的颗粒油在撞击和涡流的作用下融合成大的颗粒油,能更好的浮到水面上。
所述气浮分离区6内设有进气装置9,所述进气装置9包括设于所述池壁1一侧的进气孔91,所述进气孔91在池壁内侧固定连接有流通气管92,所述流通气管92上固定安装有喷气嘴93,所述进气孔91在池壁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94,所述流通气管92在所述气浮分离区6内呈门型框架式排列,所述喷气嘴93的数量为至少二十个,且所述喷气嘴93在所述流通气管92上均匀排列,此实施例中,当污水经过所述气浮分离区6时,所述喷气嘴93喷出的气泡能将污水中乳化的一些细小的颗粒油依附在气泡上并带到水面上,跟其他油融合在一起,方便将油排出,所述进气装置9需要用的空气由单独设置的空气压缩机提供。
所述重力分离区7一侧的池壁设有常开出油孔10和常闭出油孔11,所述常开出油孔10和所述常闭出油孔11分别固定连接有带有阀门12的常开出油管13和常闭出油管14,贯穿所述池体1另一端的池壁固定安装有排水装置15,所述排水装置15包括设于池壁上的排水孔151,所述排水孔内固定安装有倒置的U型排水弯管152,所述常开出油孔10的高度与所述排水弯管152的上端平齐,所述常闭出油孔11的高度与所述排水弯管152的下端平齐,所述缓冲板3和所述隔板4的高度低于所述常开出油孔10的高度5-10cm,此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弯管152的两端处于下方,因此当油水分离后所述排水弯管的下端正好处于下方的污水内,随着水位的升高,在下方通过流通孔17进行流通并由所述排水弯管排出,分离后的油在所述缓冲板3和所述隔板4上方流通并通过所述常开出油管排出到外置的油桶内,贯穿所述池体1的顶壁设有排气孔16,便于所述池体1内废弃的排出,若所述常开出油管10内流出的是水说明所述池体内已经充满了水,此时可将所述常开出油管10上的阀门12关闭,让所述池体内的水自然流出即可,若所述排水弯管152排出的是油,则说明所述池体1内充满了油,此时了将所述常闭出油管11上的阀门12打开,将油放入到油桶内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只需要运行一个空压机或者接入其他的可以提供空气压力的设备即可,当温度低于40摄氏度时油污基本不乳化,此时也可不需要气浮分离,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同时能更加有效的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一端设有进水过滤装置,所述池体内部通过缓冲板和隔板分为缓冲区、气浮分离区和重力分离区,所述缓冲区内设有缓冲吸附装置,所述气浮分离区内设有进气装置,所述重力分离区一侧的池壁设有常开出油孔和常闭出油孔,所述常开出油孔和所述常闭出油孔分别固定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常开出油管和常闭出油管,贯穿所述池体另一端的池壁固定安装有排水装置,贯穿所述池体的顶壁设有排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过滤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池体上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喇叭状的管头,所述管头内设有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和所述隔板上设有流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附装置包括固定连在所述池体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波纹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池壁一侧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在所述池壁内侧固定连接有流通气管,所述流通气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气嘴,所述进气孔在所述池壁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气管在所述气浮分离区内呈门型框架式排列,所述喷气嘴的数量为至少二十个,且所述喷气嘴在所述流通气管上均匀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于池壁上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固定安装有倒置的U型排水弯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出油孔的高度与所述排水弯管的上端平齐,所述常闭出油孔的高度与所述排水弯管的下端平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和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常开出油孔的高度5-10cm。
CN202021230511.X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Active CN213623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0511.XU CN213623506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0511.XU CN213623506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3506U true CN213623506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0511.XU Active CN213623506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3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78087U1 (ru)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CN109665606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7445247B (zh) 高效油水分离***
CN213623506U (zh) 一种复合油水分离池
CN201291107Y (zh) 一种喷淋叶片式油烟净化器
CN201061744Y (zh) 水溶性废气净化塔
JP4122492B2 (ja) 工場廃水処理装置
CN202740824U (zh) 用于化工环境保护中的含油污水过滤器
CN210195728U (zh) 一种实时监控油水界面的生产分离器
CN212982611U (zh) 一种油水自然分离池
CN208406436U (zh) 运水去味装置
CN207891089U (zh) 餐饮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及烟气一体化除油废水回用装置
CN207845307U (zh) 一种简易便捷的污水处理***
CN1443593A (zh)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及方法
CN2732714Y (zh) 射流多级浮选净化机
CN212440156U (zh) 一种石油化工用具有多层分级的分离器
CN2571749Y (zh) 赖氨酸废水净化装置
CN214327355U (zh) 一种装配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除油装置
CN219942047U (zh) 一种过滤装置
RU194354U1 (ru) Отстойник нефти
CN220245646U (zh) 气浮池撇渣过滤***
CN113648758B (zh) 一种空气净化水洗装置
CN203173863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08394842U (zh) 一种分离废水中油类或其它碳氢化合物的设备
JP2005219047A (ja) 油水分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5

Address after: Shop B04, 1st Floor, Building 9, Xicheng University Mansion, No. 96 Xiangsi Hubei Road,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xi Nanning Chuangzhong Renewable Resourc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02a-107, block B (second floor), No.28, Xinxi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ca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