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98751U -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98751U
CN213598751U CN202021912112.1U CN202021912112U CN213598751U CN 213598751 U CN213598751 U CN 213598751U CN 202021912112 U CN202021912112 U CN 202021912112U CN 213598751 U CN213598751 U CN 213598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layer
fin
hollow
strip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121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121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98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98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98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所述带材缠绕构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所述中空翼片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位于第二加强层的内侧。通过在中空翼片和带材之间加设第一加强层,可以提高楔形块两端部对两翼片具有拉力锁紧作用使两翼片连接十分牢固;同时在中空翼片外部设置有增强层,用于增强中空翼片的结构强度;再通过第二加强层进行外层稳固,进一步提升整个管体的结构强度,防止管体受外力时,发生断裂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背景技术
目前,高强度聚乙烯管因其柔韧性强、耐腐和耐磨的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排水设施。这种管道的结构通常是在聚乙烯管上缠绕粘接带翼片的带材。这种管道节约原材料和成本,提高了自身的强度,专利号为CN201620695555.7公开了一种带锁紧结构的内肋加筋螺旋波纹管,采用带材缠绕在模具上构成管道本体,带材两侧是粘结位,带材上具有中空翼片。其关键技术是带材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每片中空翼片的粘接面上、下两端或/和粘接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带角熔接腔,两相邻翼片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熔接形成楔形块。
其缺陷在于:由于其中空翼片是整体直接粘结在带材上,当受到外力时,当翼片产生位移时,还会同时撕扯带材,导致管道本体损坏。其结构强度很不稳定,具有很差的防冲击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波纹管结构强度较低、防冲击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所述带材缠绕构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所述中空翼片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所述中空翼片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位于第二加强层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层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每片中空翼片的粘接面上、下两端或/和粘接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带角熔接腔,两相邻中空翼片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熔接形成楔形块;
进一步的,所述带角熔接腔的形状为三角形、燕尾形、梯形或梅花形。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翼片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
进一步的,所述带材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空翼片和带材之间加设第一加强层,可以提高楔形块两端部对两翼片具有拉力锁紧作用使两翼片连接十分牢固;同时在中空翼片外部设置有增强层,用于增强中空翼片的结构强度;再通过第二加强层进行外层稳固,进一步提升整个管体的结构强度,防止管体受外力时,发生断裂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材横截面第一种示意图;
图4是图3带材熔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材横截面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带材熔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带材横截面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带材熔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带材横截面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带材熔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带材横截面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带材熔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带材横截面第六中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带材熔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空翼片,2-管道本体,3-带材,4-楔形块,5-带角熔接腔,6-弧形面,7-第一加强层,8-增强层,9-第二加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3,所述带材3缠绕构成管道本体2;所述管道本体2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第一加强层7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1;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9;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8,所述增强层8位于第二加强层9的内侧。
所述第一加强层7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1,每片中空翼片1的粘接面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带角熔接腔5,两相邻中空翼片1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5熔接形成楔形块4。
所述带角熔接腔5的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优选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
所述带材3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2。
所述楔形块4、增强层8、第一加强层7、第二加强层8和中空翼片1采用PE材料。
实施例2:
如图1、2、5、6所示,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3,所述带材3缠绕构成管道本体2;所述管道本体2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第一加强层7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1;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9;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8,所述增强层8位于第二加强层9的内侧。
所述第一加强层7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1,每片中空翼片1的粘接面上、下两端和粘接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带角熔接腔5,两相邻中空翼片1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5 熔接形成楔形块4。
所述带角熔接腔5的形状为燕尾形。
所述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优选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
所述带材3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2。
所述楔形块4、增强层8、第一加强层7、第二加强层8和中空翼片1采用PE材料。
实施例3
如图1、2、7、8所示,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3,所述带材3缠绕构成管道本体2;所述管道本体2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第一加强层7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1;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9;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8,所述增强层8位于第二加强层9的内侧。
所述第一加强层7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1,每片中空翼片1的粘接面的中部分设有带角熔接腔5,两相邻中空翼片1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5熔接形成楔形块4。
所述带角熔接腔5的形状为梯形。
所述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优选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
所述带材3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2。
所述楔形块4、增强层8、第一加强层7、第二加强层8和中空翼片1采用PE材料。
实施例4
如图1、2、9、10所示,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3,所述带材3缠绕构成管道本体2;所述管道本体2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第一加强层7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1;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9;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8,所述增强层8位于第二加强层9的内侧。
所述第一加强层7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1,每片中空翼片1的粘接面的中部分设有带角熔接腔5,两相邻中空翼片1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5熔接形成楔形块4;
所述带角熔接腔5的形状为梅花形。
所述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优选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
所述带材3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2。
所述楔形块4、增强层8、第一加强层7、第二加强层8和中空翼片1采用PE材料。
实施例5
如图1、2、11、12所示,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3,所述带材3缠绕构成管道本体2;所述管道本体2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第一加强层7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1;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9;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8,所述增强层8位于第二加强层9的内侧。
所述第一加强层7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1,每片中空翼片1的粘接面下端和粘接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带角熔接腔5,两相邻中空翼片1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5熔接形成楔形块4。
所述带角熔接腔5的形状为燕尾形。所述带角熔接腔5设置在中空翼片1下部。
所述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优选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
所述带材3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2。
所述楔形块4、增强层8、第一加强层7、第二加强层8和中空翼片1采用PE材料。
实施例6
如图1、2、13、14所示,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包括带材3,所述带材3缠绕构成管道本体2;所述管道本体2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第一加强层7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1;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9;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8,所述增强层8位于第二加强层9的内侧。
所述第一加强层7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1,每片中空翼片1的粘接面上端和粘接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带角熔接腔5,两相邻中空翼片1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5熔接形成楔形块4。
所述带角熔接腔5的形状为燕尾形。所述带角熔接腔5设置在中空翼片1上部。
所述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优选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
所述带材3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2。
所述楔形块4、增强层8、第一加强层7、第二加强层8和中空翼片1采用PE材料。
通过在中空翼片和带材之间加设加强层,可以提高楔形块两端部对两翼片具有拉力锁紧作用使两翼片连接十分牢固;同时在中空翼片外部设置有增强层,用于增强中空翼片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整个管体的结构强度,防止管体受外力时,发生断裂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材(3),所述带材(3)缠绕构成管道本体(2);所述管道本体(2)外部包裹设置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第一加强层(7)外部粘结设置有中空翼片(1);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缠绕设置第二加强层(9);所述中空翼片(1)的外部还设置有增强层(8),所述增强层(8)位于第二加强层(9)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7)的横截面上设置两片中空翼片(1),每片中空翼片(1)的粘接面上、下两端或/和粘接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带角熔接腔(5),两相邻中空翼片(1)粘结后,相应的两带角熔接腔(5)熔接形成楔形块(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角熔接腔(5)的形状为三角形、燕尾形、梯形或梅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翼片(1)的非粘接面为弧形面(6)或尖角,两相邻翼片顶部熔结后构成B形翼片或三角形翼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材(3)整体斜向缠绕,形成管道本体(2)。
CN202021912112.1U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Active CN213598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2112.1U CN21359875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2112.1U CN21359875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98751U true CN213598751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6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12112.1U Active CN21359875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98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1693B (zh) 螺旋双峰结构波纹管及其制造方法
KR20050062437A (ko) 내압 복합관
CN103038053A (zh) 用于经截切的π形预成型件的加强件、包括该加强件的π形预成型件以及加强π形预成型件的方法
WO2022134482A1 (zh) 一种宽幅纤维网增强塑料复合管材
CN109140059B (zh) 中空壁管材及其制造方法
JP6116704B2 (ja) ラップジョイントを伴う三次元のコーナー結合織りプリフォーム
JP2001235070A (ja) 可撓管、および可撓管の製造方法
CN213598751U (zh) 一种多层多肋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CN213420171U (zh) 一种多层多肋双塑增强复合缠绕结构壁管
CN213236406U (zh) 一种带锁紧结构的pp增强内肋加筋螺旋波纹管
CN213236405U (zh) 一种带锁紧结构的双色内肋加筋波纹管
CN212984349U (zh) 建筑构件
JP4362981B2 (ja) 鋼管および鋼管杭の接続構造
KR101351791B1 (ko) 철도차량용 구조물의 슬롯결합 구조 및 그것이 적용된 철도차량
CN202469280U (zh) 螺旋缠绕管及螺旋缠绕管组件
CN101949476A (zh) 一种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双平壁管
CN111810733A (zh) 一种增强聚乙烯缠绕复合管
CN215172913U (zh) 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
JP2005016580A (ja) 合成樹脂管
JP2773098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枠
CN218441285U (zh) 一种埋地用drpe高筋缠绕结构壁排水管
CN212960264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pp高筋增强聚乙烯缠绕管
CN210179088U (zh) Frpe立筋增强缠绕管
CN218644971U (zh) 中空加强筋外凸肋带材及中空加强筋外凸肋缠绕波纹管
CN214119220U (zh) 一种hdpe缠绕管材用增强型缠绕带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